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 > 地图 >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2024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相关栏目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热门栏目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推荐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

(共 2031 篇)

  • 1、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_900字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900字

    从图书馆出来时走在灯火明亮的街头,身边川流不息的人群,才从战火纷飞的阿富汗中抽离出来。 不同于之前读过的女性自传,这一本翻译的很好,代入感绝佳,加上小时候在新疆生活过,对书中描写的风貌有一点的觉知。 法齐亚库菲出生的政治世家某种程度上塑造了她,同比于书中描写的多数女性的处境好太多,价值不如一头绵羊的贫苦妻,遭受塔利班压迫剥夺尊严的岁月,成为男性附属品的女性,童婚,比比皆是,和我看过的纪录片(印度的儿女)中的女性处境一样,似乎宗教差异化的国家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反正越是文明开化的国家女性地位也越高。受教育程度也越高。 我越来越相信,女性的重要性,一个女性未来会成为妻子,母亲,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而一个好的家庭,产生的影响是不可计的。当一个国家的构成是美好的家庭构成,不可谓是不兴盛吧。 映像中最深的是少女时期的作者为了上学每天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城市中的战区, 文字中却透漏出冷静,像军事转移般。其次是长袍的偏见,很多时候我们把蒙面长袍当作压迫女性和宗教象征,其实在本土文化里长袍是高贵的象征,还兼具遮挡烈日风沙的国度,只是我想我们并不是诟病她们穿蒙面长袍,而是只能穿蒙面长袍。 每每看这样的自传,我就很羡慕那些在生命旅途中渐渐明白自己想做什么的人。自此他的每一个选择和行动都有了意义,所以这样的人很难”死于一事无成”。想想自己活了二十多年,依旧没有笃定想要做的事,内心的焦虑可想而知,只有阅读的时刻可以抛开。 至于战争,我想到了迪拜,作为同样信奉伊斯兰教的地方,迪拜酋长坚持政教分离,并且以开放的眼光怀抱世界,同时通过干啥都争取第一的粗暴理念,将迪拜建设如此。阿富汗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政治和宗教区分离是必要的。看到书中描写的即便是如此离乱的时分,还有那么多善良的人,这国家就不算完。 觉得这作为一本儿童读物可以说是非常棒了,虽然我看完不会鸡血涌上心头想去做一个作者一样改变名族国家的人,但它让我们更充分的看到了这样一个阿富汗,就够了。

  • 2、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_1100字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1100字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信) 看完这本书心里就想着要写一篇读后感,也是想为里面给我触动最大的母爱留下一些纪录。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阿富汗女人从婴儿到现在中年的成长经历,以及作者庞大家族的兴衰和阿富汗的多年战乱。 可能大部分人阅读完这本书,更关注的是阿富汗的那一段战争历史,但是我读完这本书最让我触动的是作者作为母亲在回顾自己的每一个历史性节点时写给女儿的每一封信。 1.第一次大逃亡:这也是我对你们的期望。我希望你们自由飞翔,追逐梦想,当然我也希望你们能有幸福的家,一个爱你们的丈夫,也能有朝一日享受到生儿育女的快乐。 2.正义何处寻: 即使力不从心也不要忘记帮助并关爱周围的人们。对家庭忠心至关重要,无论对生者还是死者都是如此。我们的家庭纽带不能因为死亡而断裂,但你们也要牢记缅怀先人不能以生者为代价。你们还要忠于朋友,因为这才是真正的朋友所为。如果他们也是你真正的朋友,那么他们也会忠诚于你,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会出手相助。 3.内战不休: 生活是真主赐给我们的一个奇迹。有时,生活既是祝福也是魔咒,有时生活让我们无法应对,但我们仍然要面对,因为人类的承受能力无限。 4.全线飘“白”: 记住,无论环境如何,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事情值得我们庆祝的。 5.一场塔利班式的婚礼: 当然,我希望你们有一天能找到真爱。爱是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并非人人都这么想,许多人认为责任、尊重、宗教信仰和纪律相较于爱情更为重要。 而我认为,这些事情并非不能相容。爱情可以和责任并存。因为责任,爱情常青,因为尊重,爱情永恒。 6.准备迎接新生活: 对一个女人来说,或许最糟糕的莫过于迷失了自己。如果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没有任何梦想,那么这才是女人最大的损失。这本来不是无法避免的,而是那些阻止我们去追求梦想、去追求成功的人强加给我们的。我祈求上苍,你们千万不要失去梦想。 7.黑暗“蔓延”: 放弃不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奋斗!我们幸存!我们永存! 8.走出黑暗: 目标定得高是对的。要以星星为目标,那样的话,即使掉下来,你还能落到树梢上。如果你们定位不高,就只能看到树枝以下的部位。 这8段话均来自于书中的八封信,看到的时候我感到很新奇,又很亲切。想被这样的语言去要求,去关心。能有这样的感觉应该源于我很小就失去了妈妈。如果此时妈妈还在世,应该

  • 3、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_800字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800字

    最近看了阿富汗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女性国会议长法奇娅•库菲的自传性书《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乍看书名,有种浓浓的励志味道,但纵观全书,会发现这是一本记录库菲成长经历的小传记(我之所以称之为小传记,主要是因为库菲还不到四十岁)。 1.国家 看到此书一半的时候,仿佛目睹了当时阿富汗国情骤变后民不聊生的惨状,而当时的阿富汗女性尤为受到不平等对待:除了本来就违背人体生长发育规律早嫁(当时阿富汗女子到了十七岁还未嫁人就会沦为笑柄)、可能不明就里遭受丈夫毒打(真的是丈夫说一不能二的时代,丈夫有支配妻子的所有权,类似我们中国古代的男权主义)、不允许上学以外,还可能随时遭到游击队员毒打、强奸、甚至杀害等。(因为阿富汗游击队员赶走了苏联侵略军,旧政府被推翻,游击队员即使犯罪当地警察也不能把他们怎样,所以游击队员在当时情况下为所欲为 2.改变 库菲说在她还小的时候,她感觉她的生活一直在变。每次她们刚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居住或刚过上一段平静的时光,战争就会打破这种美好。对此,她在信里如是告诉女儿:”在短暂的生命里,你们必须经历诸多改变,或许要远远超乎我的期望。在逆境面前逆来顺受比被迫做出改变容易得多…改变并不一定都是我们的敌人,你们必须学会接受它,视其为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与”改变“结为朋友,欢迎它的到来,那么,下次它来造访我们的时候,或许就不会对我们那么残忍了。 3.信仰 信仰,可以打败内心的惶恐与不安,可以支撑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罗曼罗兰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所以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无所畏惧。奉献,可以羽化一切陌生的边界,可以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所以做一个敢奉献的人,温暖你我。

  • 4、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读后感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读后感

    韩洋

    文/通号中心通号一部通号一车间信号正线四工班 韩洋

    ——到书中去找寻使命和信仰在现实生活中的力量

    这本书的作者法齐娅?库菲,是阿富汗历史上第一位女议长,著名的妇女儿童权益活动家,曾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被授予“全球青年领袖”的殊荣。这位传奇人物写的这本《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极具异域风情和传奇色彩,也是精彩极了。好东西应该推荐给大家分享,不过说实话,我一开始倒完全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一时好奇,但默默看下去,却越发震撼,越发心惊。

    倒不是怕自己死于一事无成。

    作为一枚拥有着阳光心态的铁魂少年,亦或是青年中年,始终还是秉承着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死于无聊;或重如泰山,或死于加班的调侃心态,多半还是不畏惧于死亡这种小事情的。不过这句是真调侃,就像漫长而短暂的活。凡人活都来不及,哪里想得到死?更何况看过书上最好的句子,也便就是卢克莱修说的那句经典的智慧之言了吧。

    “在你死后,万物将随你而来!”

    由此可见,活着才能说出如此霸气的豪言壮语,所以毛毛雨啦,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真的死于一事无成。

    战争、阴谋、暗杀、贪腐,一个乱世背景下的柔弱女人,用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来昭示信仰在黑暗中给予人的勇气和力量,只为了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之精神传承于世。我不乐于去看政治,书中波澜起伏颠沛流离的人生剧情,像极了在看虚幻小说,却是真实地发生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这些别人的人生经历,将活着,如何活着并实现自身价值,如何活出人生意义,以及活着是有使命的这几个观点,诠释得淋漓尽致。

    活着,是有使命的,而每个人的使命大都不同,我比较欣赏女主人公的使命,是正义和力量的光彩。

    那我们活着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呢?是像书信中的主人公一样,生于乱世,自童年开始便目睹人民的苦难和悲惨,立誓投身政治,在面对质疑、诽谤、和不公正的政治环境中坚定地和所有反对力量抗争?

    我们平常老百姓的生活没有一次次的暗杀与迫害,不用为一次次躲过死亡的威胁而心怀幸运,不必为担心女儿们孤独立世的未来人生而一次次地写等同于遗书的告别信,我们没有生活在这样艰难的境地。

    不写遗书诚可贵,党的恩情说不完!

    但,我们不应抛却抗争。

    亦不应忘记使命,亦不应迷失信仰。

    我相信每个人都渴望活得精彩,而不是死于一事无成!怎样在平凡人生的每一天中去与抗争,去深醒自己的使命,去坚持自己的信仰,这才是我们要从书中汲取的力量

  • 5、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读后感

    【篇一:《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读后感】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虽然是手机式的碎片化阅读,但是感触还是很深的。战争,家庭,爱情,友情。这些大概是人一生情感中最重要的组成因素,这些因素能否影响我们。取决于环境,甚至是自我对于生命追求的志愿是否强烈。生活能击败的,永远是弱者。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书是阿富汗唯一的一位女性国会议长法齐娅库菲。她自幼生活富足,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却经历了战争,民族争端,宗教争端。她见证过阿富汗人民由与世无争再到卷入无辜的战争,她深刻的理解阿富汗人民的痛苦,而这种对于苦难最真实的记录最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曾经对于中东,我的偏见很深,常年战乱让我觉得那里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空中,因此我萌生了很多怜悯他们的想法。可是,悲悯于身陷痛苦的人们是最无用的情感。在书中,法齐娅在记述自己年少时光时,虽然也表达了对于女性地位低下的不满,但是她轻快的笔调告诉我们,年少的那一段经历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存在。

    不是没有过美好的童年,不是没有过富足的生活,不是没有享受过淡然与安定。只是阿富汗那些无辜的人民不得不承受所谓强者之争带给自己的痛苦。都是平等的人类,而我却总是用一种优渥的姿态去审视他们,是无用,也是一种不真诚。

    法齐娅在书中描述了自己的幼年,成人再到身为人母的经历与过程。经历,是悲喜交加的混合。而过程是她凤凰涅盘的重生。书中的我所代的是阿富汗所有曾见证过美好但却又不得不被动接受苦难的所有人民,他们被卷入所谓强权的利益纠纷之中,谁不想和平,时局所限而已。

    所以《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中作者对于这个阶段的生活和自己的心理状态描写的非常细腻。当敌国侵略被击退时,国内却又发生内乱,这时女性的地位再次遭到打击。国内的士兵可以随便侵犯年轻的女子,但却是那个女子遭到众人的唾弃。

    所以书中法齐娅的母亲强迫年轻的她带那厚厚的面罩后才允许她出门,这既是宗教传承,但更是是一种保护。不难看出作者对这段经历的愤恨,她渴望知识,但却不得不偷偷摸摸的接受教育,怕被侵犯,然后毁了自己的一生。阿富汗妇女的悲惨遭遇是她发奋图强,力争改变的动力之一。

    法齐娅的母亲是伟大的。她经历过丧夫丧子之痛,但这一切都没有击败她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和对子女的热爱。她教育自己的女儿要善良,要对生活有希望。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来自阿富汗的长跑运动员就曾说过,自己能来到奥运会这个竞

  • 6、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读后感500字

    那一年你还是你自己骄傲自信没有做不到特立独行锋芒毕露

    你拒绝和别人一样厌烦日复一日的重复逃课打牌不与人为伍任何时候你都是独自一人

    但是你拥有信仰知道自己将会有出头之日相信自己胜过世界

    上帝对你不薄你有一只笔和一颗孤独的心全部是对这个世界的拍照

    你好奇心很重广泛所爱无一所长喜欢过的诗人或艺术家不是死就是亡

    你不懂坚持你无法控制情感最后你死于骄傲自信才气

    到头来你一步一脚印把自己的放进现实里只留了一个头在外面

    别人都认为你过的不错做老板过自己的生活可是你已经死了很多年前

    你现在看不到梦想触摸不了信仰行尸走肉你还在继续心安理得

    到头来你所有的天赋都被消化掉你所有的特别都变成平庸你在这个世界称王都没有意义

    你学会了低头妥协失去了年轻时候一切可以与梦想平衡的工具

    你平庸到可怕你平常到让自己失望

    冰冻三尺。

    重要的是你还没醒每天都黑白颠倒夜夜笙歌

    你还在恬不知耻的做着小市民

    最后,你没有一步踩在自己想要的路上

    你曾经想要做过诗人像仓央嘉措一样

    你曾经想要做过企业家像马云一样

    这些那样都无疾而终

    到最后你甚至都没有给爸妈一个像样的环境

    你只会无耻伸出你的双手你甚至辜负他殷切的希望

    你不知道他把一生都压在你身上

    听着他的最近的不安康你明明难过的要命而你因为之前的放荡

    死在没有能力之上

    我想告诉你的是,你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不如现在就去死。一个会行走的马桶活在世界上有什么用,没有理想的人还不如一条咸鱼。你不配亲人对你的爱,不配你的青春年华,你辜负了曾经的自己。喻晓姑娘语。

    你不要自己死于一事无成。惊醒在别人痛彻心扉上。

  • 7、 少年不立志,将一事无成_读《少年南怀瑾》有感600字

    少年不立志,将一事无成_读《少年南怀瑾》有感600字:

    南怀瑾是个怎么样的人,怎么上书了,带着这个疑问,也引发了我的好奇心,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看了起来。

    文中的南怀瑾,从小出生在商人家中。他家在地团叶,那里有很多练南拳的人。他爸爸希望他成为商人。可他却非常喜欢武术,立志要成为一个武术大师。有一次他为了练武术从栋梁上摔了下来,摔得眼冒金星。他一心想成为剑仙,救助国家,于是,他便出乡到杭州国术馆学武术,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获得了拳类冠军。

    南怀瑾正是因为从小立志,并为此付出了不懈地努力,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想起了少年周恩来,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他坚定地守着这志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了为一个开创新中国,改变中国命运的伟人之一。

    我其实从小也有个梦想,就是当一位小提琴手,像在电视上那些人一样能够深情地演艺,站在台上,小提琴靠在肩上,一只手在小提琴上上下下滑动,另一只手拿着弓在琴弦上优雅地拉动,悠扬乐曲声在飘荡。于是,我的练琴之旅开始了。但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每天要枯燥地拿着弓,拉动着,琴弦发出难听的呜呜声。我厌烦了。可老师说:“急于求成,大事不成。练小提琴就要一步一步地来,不然做不好。”就这样我把老师说得话记在了心中。每当想马马虎虎想过关时,就会再去多拉几遍,直到没有一点勉强,发出优美的旋律为止。

    虽然立志后,要想实现很不容易,但我相信,别人能够做到的,我也肯定可以做到。我坚信少年不立志就会一事无成。文/王慕鸿。

  • 8、 读《给女儿的一封信》有感作文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呀!一位父亲在女儿4岁时生病去世了,他写信告诉女儿:爸爸在跟你捉迷藏。等你14岁时,妈妈会告诉你爸爸在哪。还要在妈妈和奶奶偷偷哭地时候安慰他们。  

    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啊!在生活中,父亲常常会编织出谎言来“欺骗”我们,但,这不仅仅是一个谎言,这更是父亲对我们的爱!  

    看完故事,我开始思忆过去,我的爸爸也“欺骗”过我。有一次,我想把妈妈晾在阳台的手帕够下来。当时,我的身高还不如阳台的栏杆高呢!我便把家里最高的椅子推到阳台,我刚要站在椅子上拿手帕,只听见,后面传来了爸爸的声音:“快下来!”我冲爸爸做了个鬼脸,说:“没事!”只见爸爸一本正经地说:“你不怕阳台上的“蛇大王”?”说完便跑了出去,我顾不上穿鞋,也跑了出去。从此没有再去过阳台。在一次谈话中,丹丹说她去过阳台看夕阳,我连忙打断,说:“你敢去阳台,阳台的”蛇大王“你不怕?”伙伴们都笑我,说爸爸骗了我。我很气愤,又去够手绢,爸爸看见了,仍用老办法说我,我摆摆手,装做什么也不知道,说:“老爸啊,我不怕蛇!”爸爸强行把我拉下来阳台,并把阳台门锁上了。我想:爸爸怎么会说谎了?他不是我以前的爸爸了。  

    长大以后,我明白了,这是爸爸一个善意的谎言,爸爸“说谎”是为了我好,是怕我从阳台上摔下去。我们何不原谅爸爸的用心良苦呢?

  • 9、 《给女儿的39封信》读后感800字

    家信一直都是人类亲情的寄托,是最人性最亲切的表达,是匆忙岁月保留下来的珍品,是人人都喜欢阅读的文字。

    39封给女儿的信,来自就要去世的父亲、篮球明星隋菲菲的母亲、苏霍姆林斯基、在酒泉基地工作的母亲他们把他们的生活经验,目光中的期望,殷殷叮嘱用爱的笔记录下来,传给他们的下一代,成为永世的珍品。

    很多时候,我们身边总是又电话响个不停。偶尔的一两次,会看到有人从邮箱里领会薄薄的一张纸,可是这薄薄的一张纸却令他哭得唏哩哗啦的。你要是说直接说更方便呀,那你就错了。这本书中有一封是来自就要去世的父亲给女儿信:爸爸和你玩过好多次捉迷藏的游戏,每次都被你一下子就找了出来。你找不到的时候,爸爸就自己走出来。不过这一次,爸爸决定藏很久很久幽默诙谐的语言野难掩父亲内心的痛苦之情。你能和一个四岁的孩子谈论死亡吗?她还是那么小。只有为了自己的孩子的时候,人才能如此面对可怕的死亡。

    品尝完这份美味后,我突然发觉,我和父母之间是否缺少了某种东西,令我们都无法摊开心扉?我知道父母都担心花季的孩子,但是我们却偏偏不顺他们的意。当我看完苏霍姆林斯基给他同样是处于花季的女儿的信后,我明白了。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位父亲,他却回答了女儿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爱情?很多中国父母很忌讳这个问题,可是如果父母正确地告诉孩子,孩子就不会误会生活了。如果当面很难说清楚,那赶快拿起笔呀!父母把期望写下,孩子把困惑写下,十年以后,或者二十年以后,这就是回忆,永恒的回忆。有时候,文字有着用语言说不出的魅力。

    我想我也应该在这薄薄的几张纸上写下千言万语的感谢,写下无限的愧疚,写下美好的祝愿。不需要太华丽的文字,平凡中是亲人的爱。

    在现代科技发达的今天,有电子邮件、电话、手机等等联系方式,但仍需一纸家信。当你把自己的心写进信里面,把爱寄给你爱的人的时候,你会有一种难以表达的奇妙的感觉。拿起你的笔吧!

  • 10、 给女儿的39封信读后感范文800字

    文字,在我觉得那是最容易融化并融合感情的东西。在那个时代,一对爱人因信件彼此牵手,许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海誓山盟。亲子之间,因信件增进感情,当亲人仙逝后,还可以找出来回忆、体味当时的情谊友人、师长都醉在这这滴滴浓情的文字中。

    人类在感情的天平上总是平衡的。文字其实一直都是人类感情的寄托。或许在仓颉造字时的初衷只是为了抛弃掉结绳记事的原始方法。但是现在文字却成为了人类世界中感情最人性、最深切的表达方式;是那坚硬而粗糙的外表里面的细腻和真挚;是人人都热爱的感情艺术在这本书中39封信的主人公有患了重病、就要永别人世的父亲;经受过生活沧桑、历练的母亲;外国父亲;还有篮球明星隋菲菲的母亲这些信件封封饱含深情。爱情,亲情,金钱,罪恶所有此时主题都是感动。可能他们每个人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生活背景不同,但是这些世俗却完全无关紧要。一切的一切,在这个天平上永远等值!这一次的阅读我仿佛深深地陷入了一个感动漩涡。每看一封家书都会落泪一次。但并不是因为我太感性,而是因为39封信中处处充满爱意的语句都会深深地触动我最柔软的感情神经;不经意间就流下了还在颤动着的泪珠。39个 爱的结晶 就像传递火炬一样,把温暖、热情用血液无限地传递下去

    给女儿的39封信,39封散发着爱的芳香的精灵,点燃了生命的明灯。唤回浪子,融化误解不仅仅是39封信中的亲人所传达的爱,请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还保存着哪怕一丝亲情的温存呢?

    虽然现在的科技发展,让很多人淘汰了写信,萨代之的是电话、短信、e-mail可是倘若怀着一颗爱心,在信纸上写下心灵的日记,寄给远方那个还思念着的人时,就会有一种奇异的感觉缭绕心间。

    父母们执笔写下对孩子殷殷的叮咛、不时的牵挂,还有对未来的期望;孩子们则记录下对长辈的感激和尊重,折成纸飞机,随风特快传递,在我看来这就是亲人间最温馨、最浪

  • 2021-04-21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09-22

  • 2021-09-22

  • 2019-09-25

  • 2023-07-04

  • 2019-10-19

  • 2023-05-19

  • 2023-04-17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3-02-16

  • 2019-10-24

  • 2019-10-11

  • 2019-10-20

  • 2019-09-21

  • 2021-04-20

  • 2023-03-0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17

  • 2019-09-20

  • 2023-04-30

  • 2023-05-17

  • 2019-09-20

  • 2022-02-26

  • 2019-10-24

  • 2023-05-05

  • 2023-05-09

  • 2019-09-22

  • 2022-11-18

  • 2023-02-15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2024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给女儿的17封告别信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