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 地图 > 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2024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范文
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相关栏目
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热门栏目
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推荐
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共 6600 篇)

  • 1、 传奇物理学家霍金励志传记片《万物理论》观后感

    偶然地,看了传奇物理学家霍金的传记片《万物理论》,几度泪盈于睫。为霍金,更为简。 影片即将结束时,看着镜头快速回退,离开女王召见的荣耀,穿越几十年的婚姻生活,退回校园,退回他们定情之初,退回他未曾罹患重疾之前,退回他们在聚会上初次见面的那一刻,我心头忽然浮现一句歌词: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是的,就为那一眼,温柔美丽的剑桥才女、年方二十的简怀尔德(jane wilde,又译作王尔德、瓦尔德),付出了她整个的青春年华。 是的,她迷上了那个木讷却有着灿烂微笑和灰色眼睛的青年。为此,在得知他命不久矣之后,她毅然选择了立即与他结婚。之后的日子里,为爱情,为宗教,这个温婉而坚强的女子,悉心照料着她的爱人,生育了三个子女,顽强地经营着这段婚姻,竟然还用20年的时间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令人叹服。25年的婚姻生活,9000多个日日夜夜,本该给她力量、与她共同承担生活重担的丈夫却比婴儿还需要照料,在这种情况下,真不知道她是如何度过的。如果当初她知道要照顾他20年而不是陪他度过最后的两三年,她可会依然如此义无反顾? 斯蒂芬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当然是当代物理学家的翘楚,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坚持研究,智慧火花不断迸发,也非常人可为。但是简,在她爱上他、嫁给他的时候,他还只是个重病缠身、去日无多的学生,并不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是她的爱情照亮了他的生命,给他温暖的家庭生活,点燃他的希望之光,帮助他延续了生命。她为世界挽回了这位本来注定要早逝的天才,她的功劳应该永载史册。 令人遗憾的是,这段伟大的爱情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霍金离开了简,与崇拜他的私人女护理结婚,也让简用全部生命和热情所经营的这段婚姻最终离散。这对她无疑是一种伤害,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霍金的主动离开,也给了简一个机会,去与多年爱恋她、支持她的乔纳森共度余生,也让乔纳森多年的守候终于有了结果,也算是一个温暖结局吧!
  • 2、 用物理学理解生物学 ——读《生命是什么》有感
    用物理学理解生物学 ——读《生命是什么》有感 我以为能理解薛定谔那只即死又活的猫,就可以理解薛定谔写的书,可事实是——我高估了自己。《生命是什么》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所著,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全书试图用热力学、量子力学和化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本性。坦白说这本书中部分我没看懂,以至于我对自己看懂的部分也表示怀疑是否真的看懂,只能尽己所能记录一下自己理解的部分。 一、生命与负熵 在提及生命前首先先介绍一下负熵的概念。熵可以度量系统的无序度,当系统趋向与宏观平衡态时,此时系统拥有的微观态数最大,而熵也最大,由此可得出熵增原理。而负熵,顾名思义,在熵前面加上负号,用来度量系统的有序度。 薛定谔提出生物有机体在吃喝、呼吸时是一个摄取“负熵”的过程,而又为了不违背熵增原理,生物有机体又不断地排放代谢终产物和散发热,把熵排放到环境中,而排放的熵要大于摄取的负熵,所以满足熵增原理。动物在利用食物时,排泄出来的是大大降解了的东西。然而还不是彻底的降解,因为植物还能利用它。当然,对植物来说,太阳光是负熵的最有力的供应者。 所以生命是“以负熵为生”,从环境中抽取“序”来维持系统的组织。 二、生命与量子力学 这里量子力学主要和遗传物质相联系。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遗传变异。这个特征决定了生命必须拥有一种的遗传物质,它既能够足够稳定地精确保存其绝大部分的遗传信息,又能在特殊的环境下产生变异来应对变化使生命特征得以延续。 根据传统经典统计力学,可以推出一个有机体为了使它的内在生命以及它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都能为精确的定律所描述,它就必须有一个相当巨大的结构。而量子论的最大启示是在“大自然之书”中发现了不连续特点,并由此提出了能级的概念。而从一种不连续的状态转变为另一种,则称之为“量子跃迁”。 这种理论恰好可以解释基因遗传结构的特征。由振动能的偶然涨落所产生的分子某个部分构型的异构变化,实际上是非常罕见的事件,这就很好地解释了统计力学难以解释的基因结构的稳定性。而罕见的事件又对应与一次自发突变。 因此,从量子力学出发,我们解释了关于突变的最惊人的事实。 我对此书感触最深的部分是“决定论与自由意志”。推理摘录如下: 1.我身体的功能,像一台纯粹的机器一样,遵循着自然界
  • 3、 物理学史的读后感

    物理学史的读后感(一)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辩证过程。它是一座知识财富的宝库,不仅展示了物理学理论形成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且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它也是一块精神财富的宝地,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升华了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认识。与此同时,物理学家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高尚品格,也给后人增添了无穷的榜样力量。物理学不仅以其知识、方法和思想极大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在更广阔的领域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学习物理学史就是为了了解物理学所走过的道路,它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更有效地应用和发展物理学。过去很多人总是在说以史为鉴,但我们认为对物理学史的学习仅仅以史为鉴还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更应该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以史为器去发展、去创新。物理学史和自然科学史告诉我们,历史上的一些发明、创造并不是前人研究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往往是前人研究方法、思维特征的重现,并且它更是螺旋形上升的。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教益,从而感悟科学方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必然选择。

    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述物理学史的作用:

    一、感悟科学方法

    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物理学方法论的发展史,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宝贵的理论成果,更留给后人值得深思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发展的历史证明,每一次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而新的科学方法又反过来促进物理学的发展。

    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机械运动是力学中最直观、最简单、也是最便于观察因而也最早得到研究的一种运动形式。然而,和物理学的其他部门相比,力学的研究却经历了更为漫长的过程。从古希腊时代算起,这个过程几达二千年之久。只所以会如此漫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缺乏经验,缺乏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也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人类历史上少数百科全书式的大哲学家,而且是通过观察自然,运用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方法试图解释自然,奠定物理学思想萌芽的人。然而

  • 4、 物理学史读后感

    物理学史读后感(一)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辩证过程。它是一座知识财富的宝库,不仅展示了物理学理论形成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且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它也是一块精神财富的宝地,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升华了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认识。与此同时,物理学家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高尚品格,也给后人增添了无穷的榜样力量。物理学不仅以其知识、方法和思想极大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在更广阔的领域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学习物理学史就是为了了解物理学所走过的道路,它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更有效地应用和发展物理学。过去很多人总是在说以史为鉴,但我们认为对物理学史的学习仅仅以史为鉴还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更应该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以史为器去发展、去创新。物理学史和自然科学史告诉我们,历史上的一些发明、创造并不是前人研究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往往是前人研究方法、思维特征的重现,并且它更是螺旋形上升的。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教益,从而感悟科学方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必然选择。

    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述物理学史的作用:

    一、感悟科学方法

    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物理学方法论的发展史,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宝贵的理论成果,更留给后人值得深思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发展的历史证明,每一次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而新的科学方法又反过来促进物理学的发展。

    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机械运动是力学中最直观、最简单、也是最便于观察因而也最早得到研究的一种运动形式。然而,和物理学的其他部门相比,力学的研究却经历了更为漫长的过程。从古希腊时代算起,这个过程几达二千年之久。只所以会如此漫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缺乏经验,缺乏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也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人类历史上少数百科全书式的大哲学家,而且是通过观察自然,运用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方法试图解释自然,奠定物理学思想萌芽的人。然而,

  • 5、 物理学的进化读后感

    物理学的进化读后感(一)

    《物理学的进化》这本小书中,我只看到了他思想很小的一个部分,却学习到了包括物理知识、思维方式、哲学思想等许多知识。

    《物理学的进化》开篇就写到:我们的目的是用粗线条的轮廓说明物理学家的工作必须像侦探那样用纯粹的思维来进行。我们主要是叙述思维和观念在大胆地探求客观世界的知识中所起的作用。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来本书主要是从思维和观念的作用,而且在作者看来,从物理学家的角度来说,存在客观世界并且还存在客观世界的知识这样的概念,可以说这是作者承认有这样的世界存在,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探索二认识其中的知识。

    首先,阅读后最大的感想是思维方法的问题。第一,要善于提出问题。在机械观的兴起这个章节中,作者一上来就写到:有一个基本问题,几千年来都因为它太复杂而含糊不清,这就是运动的问题。接着开始探讨从伽利略到牛顿等人的关于运动问题的思想演化。运动问题的确是一个极好的问题,好问题的提出才会引发人们的探索和研究,这不但适用于物理学这样的自然可续,同样适用于哲学、社会学这样的人文科学。爱因斯坦自己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第二,要重视理想实验的作用。理想实验是方法论的问题,它体现了思维冲破常规的力量。在这本书中,时刻闪耀着思想实验的光辉。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很是出名,包括中学物理课本中写的那个:从斜面滚下的小球如果没有摩擦将会永远的运动下去。还有那个冲破亚里士多德传统的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两个铁球的同时落地。且不论是否有这样真实的实验,但是把一大一小两个球绑在一起的思想实验,伽利略却是思考过的。在《物理学的进化》中提到的关于以太的实验,几乎都是思想上的实验,因为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以太是不存在的。我们都知道,伟大的相对论的诞生,没有做一个实验,或者说所有的实验都是在爱因斯坦的头脑中完成的。第三,要重视思维的跳跃阶段,以备新思想的涌现。我们都知道科学并不总是循规蹈矩的过程,不管是实验方面,还是理论方面,新思想都有可能随时涌现。好比书中提到的以太的实验,以太漂移实验对以太学说提出了挑战,但是人们并没有打破传统观念,而是对原有学说进行修补,着名物理学家洛伦兹推导出了符合电磁学协变条件的洛伦兹变

  • 6、 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篇一: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篇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篇三:《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 7、 《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导语:读了《趣味物理学》这本书,读者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趣味物理学》读后感,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很有趣的关于物理学的书,它便是前苏联的雅·别莱利曼所写的《趣味物理学》了。这本书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这本书很老,但它很经典,读起来更兴趣盎然,如饮甘露,如食甘贻。

    记得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象宝贝似的亮出一本书,说值得一读。我一看:《趣味物理学》,书很厚,翻了翻,足足有550页。细细一看,每一页都有一个物理知识的讲解,还有很多黑白插图。我立刻被吸引,竟一口气看了将近100页。

    全书大致分为19章,有的章节会专门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每一则知识都会举一个例子或者讲一个故事,不像很多教科书那样地只讲抽象的、空洞的概念。里面提到了一些很典型的问题:如十月的铁路有多长?为什么电线在冬天会被“偷走”?假如地球突然停止,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其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由于热胀冷缩,铁路夏天会比冬天长300多米,电线冬天会比夏天短200多米;由于惯性,地球如果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会被甩向太空……

    在读书的过程中,其中有一章尤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视觉错觉”这一章。这一章中图片丰富,主要为实验图片。比如有一幅测试错觉的图片,是黑格被白线分开成许多块,结果看时发现白线的交叉点居然有灰点闪现,定睛一看,又不见了。作者还特意提到当时印这一章时,查锌版的人居然让人把白线交叉点上的灰点去掉,正好作者进去,跟他讲明白了才避免一场误会。

    读着这本书,我发现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读完它,我全都了如指掌。但是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它枯燥无味,反而对它爱不释手。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就提到:“我所努力希望做到的,不是要‘教会’读者多少新知识,而是要帮助读者‘认识他所知道的事物’”。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一旦对于一门学科发生兴趣,就会加倍注意,也就能够自觉地去深入探索与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所学到知识才更加“牢固”,更加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附:《没错,物理就是这么奇妙》读后感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武林世界,那里正在竞选武林盟主。

    在那里,不光有着精彩的较量,知识也增长了不少。那个武林就是——物理武林!

    在这本书里呈现的不光是知识,更让我感受到了物理的奇妙!这是个神奇的世界,各种物质充斥

  • 8、 《物理学史》读后感3000字

    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的是物理学发生、发展的规律,说明了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体系的酝酿、产生和发展的辩证过程。它是一座知识财富的宝库,不仅展示了物理学理论形成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而且深刻的揭示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它也是一块精神财富的宝地,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升华了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认识。与此同时,物理学家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人格魅力,不畏艰险献身科学的高尚品格,也给后人增添了无穷的榜样力量。物理学不仅以其知识、方法和思想极大的促进了自身的发展,而且在更广阔的领域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成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学习物理学史就是为了了解物理学所走过的道路,它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物理学,更有效地应用和发展物理学。过去很多人总是在说以史为鉴,但我们认为对物理学史的学习仅仅以史为鉴还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更应该在以史为鉴的基础上以史为器去发展、去创新。物理学史和自然科学史告诉我们,历史上的一些发明、创造并不是前人研究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往往是前人研究方法、思维特征的重现,并且它更是螺旋形上升的。

    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引入物理学史教育,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从前人的经验中受到启发、教益,从而感悟科学方法,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意识,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实新课标三维目标的必然选择。

    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述物理学史的作用:

    一、感悟科学方法

    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一部物理学方法论的发展史,物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不仅产生了宝贵的理论成果,更留给后人值得深思的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发展的历史证明,每一次重大科学理论的突破,往往都伴随着新的科学方法的诞生,而新的科学方法又反过来促进物理学的发展。

    力学是物理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机械运动是力学中最直观、最简单、也是最便于观察因而也最早得到研究的一种运动形式。然而,和物理学的其他部门相比,力学的研究却经历了更为漫长的过程。从古希腊时代算起,这个过程几达二千年之久。只所以会如此漫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缺乏经验,缺乏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因而也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人类历史上少数百科全书式的大哲学家,而且是通过观察自然,运用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方法试图解释自然,奠定物理学思想萌芽的人。然而,由于历史的局限,亚里士

  • 9、 物理学史读后感1000字

    读后感,是我们读书经验积攒的方式之一,好的读后感让人受益终身。在欣赏了作者的作品后我有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假设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怎么写作品的读后感呢?我们的读后感大全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物理学史读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物理学史读后感(篇1)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很有趣的关于物理学的书,它便是前苏联的雅·别莱利曼所写的《趣味物理学》了。这本书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虽然这本书很老,但它很经典,读起来更兴趣盎然,如饮甘露,如食甘贻。

    记得那天晚上爸爸下班回家,象宝贝似的亮出一本书,说值得一读。我一看:《趣味物理学》,书很厚,翻了翻,足足有550页。细细一看,每一页都有一个物理知识的讲解,还有很多黑白插图。我立刻被吸引,竟一口气看了将近100页。

    全书大致分为19章,有的章节会专门对一个问题进行讨论。每一则知识都会举一个例子或者讲一个故事,不像很多教科书那样地只讲抽象的、空洞的概念。里面提到了一些很典型的问题:如十月的铁路有多长?为什么电线在冬天会被“偷走”?假如地球突然停止,会发生什么现象?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其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由于热胀冷缩,铁路夏天会比冬天长300多米,电线冬天会比夏天短200多米;由于惯性,地球如果突然停止,地球上的所有物质都会被甩向太空……

    在读书的过程中,其中有一章尤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就是“视觉错觉”这一章。这一章中图片丰富,主要为实验图片。比如有一幅测试错觉的图片,是黑格被白线分开成许多块,结果看时发现白线的交叉点居然有灰点闪现,定睛一看,又不见了。作者还特意提到当时印这一章时,查锌版的人居然让人把白线交叉点上的灰点去掉,正好作者进去,跟他讲明白了才避免一场误会。

    读着这本书,我发现物理和生活息息相关。一些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读完它,我全都了如指掌。但是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它枯燥无味,反而对它爱不释手。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就提到:“我所努力希望做到的,不是要‘教会’读者多少新知识,而是要帮助读者‘认识他所知道的事物’”。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一旦对于一门学科发生兴趣,就会加倍注意,也就能够自觉地去深入探索与学习,在兴趣的引导下所学到知识才更加“牢固”,更加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物理学史读后感(篇2)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一本很有趣的关于物理学的书,它便是前苏联的

  • 10、 《物理学史》读后感800字

    书中介绍有关折射定律发现的历史故事,以及我从书中领悟到的一些道理。 折射定律是莱顿的力学教授斯涅耳发现的。他从未公布他的发现,但是,惠更斯和伊萨克。沃斯两人声称曾审查过斯涅耳的手稿。他以不方便的形式把折射定律叙述如下:在相同的介质里,入射角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总是保持相同的值。由于余割和正弦成反比,这个叙述等价于现代形式就很明显了。迄今就我们所知,斯涅耳没有试图作这个定律的理论推导,但是他用实验验证了它。像在现代书本中看到的那种正弦定律,是笛卡儿于1637年在他的《屈光学》一书中作出的。他没有提到斯涅耳,可能是他自己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定律。笛卡儿没有做实验,但他从如下的假定理论上推导了这个定律:(1)光速在较密的介质中较大(现在知道,这是错误的);(2)在相同介质里,这些速度对各种入射角都有相同的比率;(3)在折射时,平行于折射面速度分量保持不变(现在知道,这也是错误的)。这些假定不大可能是正确的,这引起了数学家费玛和其他人着手去证明它。费玛从下述假定推出了这个定律,即光以最少的时间从一种介质的某一点传播到另一种介质的某一点,而且在较密的介质中光速较小。 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地有人提出质疑,又不断的推动理论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人们总是走在趋近真理的道路上,在这条道路上会有曲折,但整个人类的步伐是不断向前的。折射定律最终的提出者笛卡儿在三个假定理论上推导出了折射定律,但是在他假设的理论里面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得出了符合事实的结论,但是推导过程还是有待商榷的。这个也告诉我们任何一项定律的得出,只有实打实的数学推导或者切身的实验观察、总结和推理得出的结论才更真实更可靠。总之,物理是门讲求严密和严谨的学科,不仅学习物理要如此,对待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更需如此,要不停的鞭策自己认真把每项工作做好,不管是简单的工作还是复杂的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疏忽大意,时时刻刻保持严谨的生活和工作作风。

  • 2019-09-23

  • 2019-09-25

  • 2019-09-23

  • 2023-03-02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23-03-16

  • 2022-11-19

  • 2023-02-15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3-03-04

  • 2019-09-25

  • 2019-10-09

  • 2023-06-07

  • 2023-06-09

  • 2023-06-06

  • 2023-05-27

  • 2023-04-21

  • 2023-04-21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10-19

  • 2023-02-21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3-04-26

  • 2023-06-10

  • 2023-06-04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9

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
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2024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范文等,带您走进初二《趣味物理学》读后感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