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 > 地图 >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2024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相关栏目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热门栏目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推荐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

(共 2281 篇)

  • 1、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随遇而安 旷达人生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随遇而安 旷达人生

    人生识字2024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一直不知此为谁作,读了《苏轼诗词文选评》,才知是苏轼所言。苏轼是宋代文化孕育出来的旷世奇才。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从着重于政论、史论、哲学论文,而转向以随笔、小传、题跋、书简等文学性的散文,笔法极其灵活,耐人寻味;他的诗,在经历了人生中的大起大落的洗礼后,从最初的富赡流丽、丰满生动,走向清旷的语句写出厚重的人生感慨;他的词作,由于对人生感慨的抒写,而进一步发展了诗化的趋向,有的豪迈雄放,有的高旷洒脱,亦有的婉约清深,可谓出神入化。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他都是宋文学发展到巅峰时期的伟大代表作家。

    何以造就苏轼如此境界的文学成就和艺术修养呢?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水照和教授朱刚合著的《苏轼诗词文选评》会给你一个清晰的答案。本书从苏轼的人生轨迹出发,结合各个时期的诗词文,向我们分阶段地揭示伟人的生活境况、官场沉浮、心理历程、艺术成就,为读者逐渐勾勒出一个超越世俗、随遇而安、善处逆境、为表政见不顾安危的立体形象。

    人生之所以痛苦,说到底是由于欲求之不满足,抱负也好,名利也好,权利也好,寿命也好,无论其价值为正面或负面,其出于人心的追求,而不得满足便成为痛苦,则是一致的。解除痛苦的办法,只有两个,一满足之,二超越之。苏轼的达观、放旷的处世理念,对于今天的为名利、为权位而忙碌奔波、尔虞我诈的人不谛是一记清醒剂。

  • 2、 苏轼诗词读后感

    苏轼诗词读后感

    人同此心,心同此想,这就是共鸣。共鸣,简而言之,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心意相通的表现。

    翻开历史,与苏轼产生共鸣者,如过江之鲫,我亦如此。只要自己处于困境,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的想起苏轼的《自题画像》: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写这首诗时,已经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的一生,是在党争愈演愈烈的北宋时期度过。他不为新旧两党所容,长期受到打击和迫害。他被一贬再贬,最后被发配到极度偏僻荒凉的儋州海南岛了。

    这预示着他的仕途已经终结,这对于他来说,是多么无情的打击。他从小就展示出超乎寻常的才干,到后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直心想着着致君尧舜,出相入仕,干出一番大事业。而且还在年轻的时候,他便得到当时身为兵部尚书兼一代文宗的欧阳修的大力奖掖,有望之承其衣钵,放他出人头地的想法。他也的确没有让欧阳修失望,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也成为开风气之先的文坛闯将,取欧阳而代之,成为文坛宗主,声名之显赫,一时社会青年才俊,荟萃门下,苏门四徒,辉盖千门,真可谓是门庭若市,呈殷殷之盛。

    然而,有才如此,历史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却夹在新旧两党中间,成了肉夹馍,无端地成了两党打击迫害的对象,成了历史的牺牲品,从此在政坛销声匿迹。首先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谪到湖北的黄州,甚至差点身首异处。接着新党垮台,旧党执政,他再次被贬到广东惠州。当时,广东可没有像今天这样地位尊崇,而是荒僻萧条、瘴疠横行的南蛮之地,一般作为朝廷流放犯人或者贬谪官员的。被流放或者被贬谪到这里,很多官员都认为是走上了不归路,长亭送别情景,宛若生死离别,悲情浓重。所以,唐朝一代文豪韩愈被贬谪到潮州时,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必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首诗十分形象的说明了这一切,像这样的诗歌太多了,比如柳宗元、刘禹锡的诗歌等等。

    可苏轼更深重的灾难还在后头,迟暮之年,还被贬到更加偏远的孤悬海岛今天的海南。即便不久遇赦北还,可此时的他却已看破官场,正如他所说,他已是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了。

    更为悲催的是,苏轼在北还路上,客死他乡,一代千古巨星就这样黯然殒落,恰如当年的杜甫,舟中死于湖南耒阳。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看,这就是悲剧,历史向

  • 3、 苏轼诗词中充满哲理的经典语录汇总(52句)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估计你此时正在整理相类似的句子吧?为此,读后感大全小编精心整理了《苏轼诗词中充满哲理的经典语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苏轼诗词中充满哲理的经典语录(篇一)

    1.人微言轻。 ——苏轼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

    2.山既玲珑水亦清,东坡曾此访云英。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

    3.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苏轼

    4.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药中。

    5.纪纲一废,何事不生?—— 苏轼

    6.出门无侣漫看书 —— 苏轼名句

    7.枝上柳绵吹又少。

    8.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

    9.善养身者使之能逸而能劳。

    10.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琴诗》

    11.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12.一定的文化—— 苏轼

    13.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14.少年辛苦真食蓼,老景清闲如啖蔗。

    15.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6.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17.以迈往之气,行正大之言。

    苏轼诗词中充满哲理的经典语录(篇二)

    18.小诗有味似连珠

    19.浮云时事改,孤月此心明—— 苏轼

    20.功成名遂身退。 ——苏轼( 闪点情话网) 《志林》

    21.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苏轼《望海楼远景五绝》

    22.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23.龙卷鱼虾并雨落,人随鸡犬上墙眠。

    24.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苏轼

    25.达人自达酒何功?世间是非忧乐本来空。

    26.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

    27.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28.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29.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30.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苏轼 《临江仙》

    31.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32.扫埽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

    33.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3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4、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几天,因天气连续阴雨等诸多原因,心情略感低沉,闲暇之余,翻看了书柜中部分唐诗宋词藏书,研读之余,颇有感受,尤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引共鸣。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时年作者四十一岁,任密州太守,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外任,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致中秋对月之时,忧郁愁怅之感油然而生。然而作者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克服了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以超然的热情,直抒了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词富含人生哲学之大意境,上篇主要抒发作者的心境和思想矛盾过程。表现出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乐观情绪。下篇主要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来安慰自己,并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境界结束全词,向人们展示了现实而充实的生活是快乐的,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名份。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有顺意也必然有失意之时。这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通过作者笔下的文学意境表现出来,显得尤为美好和生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丰富的想像力和细腻而真切的感受,让我们从心灵的深处去感悟这首词的精奥。但愿网络中的博友们如诗人所述,身体健康,生活洒脱,虽远隔千里,却共享一轮明月,在彼此的友情与关爱中享受无尽的快乐与温暖。

    苏轼水调歌头读后感(二)

    由于作者与当权者政见不合,被排挤到密州去当地方官,心情很抑郁,同时他已七年不见弟弟子由,心里十分怀念,种种思绪通过此词来抒发。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

    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

  • 5、 苏轼诗词中流传下来的的经典名言摘录(52句)

    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hello,你想转发类似的句子吗?读后感大全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苏轼诗词中流传下来的的经典名言”,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苏轼诗词中流传下来的的经典名言【篇一】

    1.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2.一定的文化—— 苏轼

    3.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4.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

    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6.人间有味是清欢。——苏轼《浣溪沙·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7.黄童白叟聚瞧盱。麋鹿逢人虽未惯,

    8.青春不觉老朱颜,强半销磨簿领间。

    9.十年生死两茫茫。

    10.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

    11.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12.临利害之际而不失故常。

    13.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14.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做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15.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1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17.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苏轼诗词中流传下来的的经典名言【篇二】

    18.天覆群生,海涵万族。——苏轼《湖州谢上表》

    19.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

    20.朝来白浪打苍崖,倒射轩窗作飞雨。

    21.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

    22.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

    2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4.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苏轼

    25.人微言轻。 ——苏轼 《上文侍中论强盗赏钱书》

    2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东坡 《水调歌头》

    27.事不素讲,难以应猝。

    28.论必作,作必成。 ——苏轼 《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

    29.目有昧刚视白为黑,心有蔽则以薄为厚。 ——苏轼

    30.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

    31.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

    32.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

    33.困人天气近清明 —— 苏轼名句

    34.文章以华采为末,而以体用为本。

    苏轼诗词中流传下来的的经典名言【篇三】

    35.山头斜照却相迎。

    36.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流向月中看。

    37.也无

  • 6、 苏轼传读后感

    苏轼传读后感(一)

    《苏轼传》是苏轼研究专家王水照和崔铭合着的一部书,四十五万字2020,去年才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书写得很好,但这却是一部不好写的书。苏轼一生经历丰富复杂,着作多,面广,这是难点之一。还有,就是有林语堂的名着《苏东坡传》在前面比着,那书写得那么精采。

    我读《苏轼传》,觉得全书对苏轼的评价,大体与《苏东坡传》相似,林氏的概括即所谓: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等等。《苏轼传》大体是以这种评价展开的。不过书的副题《智者在苦难中的超越》又表明作者们是极力从苏轼生活经历来理解和描写他的。因此这书自有它的不容忽视的特点。一,它严格按编年叙事,而且强调苏轼作为作家的一个方面。全书将苏轼的诗词文章贯穿它的一生,对比看起来,《苏东坡传》就不是这样,它要照顾英美读者的理解力和趣味,诗文不能多引;它使用的传说故事更多,也占更重要的位置。因此,这本《苏轼传》对读者从苏轼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了解他的生平,是更有益的。在叙事中展开对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阐释,而且阐释得极好。在此,就表现出王水照先生对苏轼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研究的功底非凡,在传记里应用随心自如。苏轼的心事、文思,与天下的政事,交织一起,所以合了在苦难中的超越,而且是一位智者的超越。没读过苏集的读者,从《传》中引用的大量诗、词、文中,特别是从并不常见的随笔、短笺中,能领略的,真是不少。二,林语堂酷爱苏东坡。林写的是文学性更强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散文创作。当然林氏有他充分的历史材料证明,而我总觉其着眼点在于苏东坡的人格,而且是作者喜爱的人格。而《苏轼传》则更带有学术性。它更全面,更讲究论证。的确,苏轼的风流潇洒,几乎是天成。但是,环境也造就它。不论从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看生平,还是从生平看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不单有潇洒风流,而且有个人的痛苦和人民的苦难。乌台诗案中国最可笑的文-字2020-狱之一后被贬黄州,是苏轼生活的关键一步。在林、王二传中,都重点写。余秋雨重要散文《苏东坡突围》也选这一段来写。苏轼的人生和他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在此都是一个高峰。对这一段生活,《苏轼传》无疑写得更丰富。它把痛苦和苦难展示得更充分,以至于惊心动魄。苦难充分,超越才有力。林氏过分地渲染了苏东坡在苦难中的乐天、快活,甚至把他在乌台诗案里受审时的屈辱与痛苦也说成有趣。《苏轼传》则把黄州

  • 7、 苏轼传记读后感

    苏轼传记读后感(一)

    《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

    在书中,我最喜爱的是苏东坡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他的笑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他被贬之后赏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苏东坡常对着风景写诗,写完之后总会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兴地笑;苏东坡的笑,还包含着一种不与人斤斤计较的笑,朝廷的官员为了针对他,因挑不出苏东坡平时表现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头里挑刺;苏轼显然没与他们计较,反而还写出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话中毫无归罪之意;苏东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乐。谁被贬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组长被降到普通成员一样,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

    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我喜欢他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虽然他比较冲动、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但正因为这一点,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说过: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苏轼这种激烈的性格,对当时、和我们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不能让那些不好的东西继续下去,要阻止他们,阻止他们必须要有带头人。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谁也不想当那第一个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那样去做,苏东坡正因为没头没脑,就毅然去当带头人。

    尽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过许多人、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不乏幸福笼罩。他有非常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敌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这里面最让人感动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视苏东坡的文采,苏东坡每次犯错之后皇后总会为他求情;皇上对苏东坡极其严厉,他重视苏东坡的文采,但因苏东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讳,皇上怕他终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苏东坡贬谪。

    我对苏东坡永远怀有一颗仰慕之心,我喜欢他的真诚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讳,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以为亲人、朋友或者是同学,我会非常珍惜!

    苏轼传记读后感(二)

    近日读了林语堂版的《苏东

  • 8、 苏轼传的读后感

    苏轼传的读后感

    世人都说苏轼旷达、豪放,这一点我无可否认,钱钟书说苏轼是继李白之后最豪放的人了。但是苏轼也毕竟不如李白,因为李白是纯道教的思想,他的诗才会有绮丽谲诡的美感,他崇尚道教又嘲笑秦始皇追求不死,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衷但见之泉下,金棺葬寒灰于是从精神上追求永远不朽,永远成仙,永远解脱,而道教的始祖是战国的道家,他们主张无为,李白便不再屑于从政,扬长于名山之间,飘逸于大川之上,就连死,也是被淹死在月下。苏轼就没有那么幸运,他的家庭背景和天赋决定了他要在仕途上打滚,从来没有人想过,被天赋所操纵究竟是幸还是不幸?这种问题就类似于从未有人想过我看地见,听得见是好是坏?苏东坡自己也没想过,因为他有太多的天赋,他对政治很有主见;他写文章行云如水,才思敏捷,他学识渊博,他很幽默常人难得有一样天赋却容易被埋没,尤如一颗闪闪发光的钻石被放在众多发光的钻石中间。其实每一项能力都是天赋,常人总觉得个个都出类拔萃,便没有出类拔萃了,于是天赋也就是这样被越看越扁,但凡有脑子的人都会觉得有才能有个性,即使是在一群天才中,也不会埋没了自己,这也是同样的道理,苏轼便是很有脑子的,他的天赐样样得到很好的表现,光凭这一点,王安石就该好好反省自己。 其实,苏轼的旷达、洒脱,不来自于道教,自然山水是给他一些启发,便更多的是来自于幽默,他真的很有幽默的天分,而他幽默的天分却又来自于他用博学,拿一肚子的学识开玩笑,足够看出此人是多么聪明。他幽默说明很关于思考,他很善于把脑子里储存的知识玩弄,说明他善于用思考处理知识,这样的人难道不聪明吗?这样的聪明能换到呆贵的笑声,难道不旷达吗?苏轼像杂技艺人一样玩着自己的天赋,别人只能在一旁羡慕,很多东西都是必有因果的,苏轼的旷达,绝非只是哈哈大笑,对自己的遭遇孰视无睹,他有这么多的天分,他能熟练地操弄这些天分来应对各种变故,因此他的旷达中还多有一样自信。否则,他怎么有自信西北望射天狼,否则,他怎么会在沉浮的仕途中从不绝望,人们都说是乐观,这可绝不是乐观那么简单,任何人都可拥有乐观,但不是任何人都敢拥有自信。伏尔泰被流放后,他靠自己的脑子买彩票中奖回国;李敖被关进监狱,天天锻炼身体,思考人生,并为女儿写了一部简明世界史;周文王被囚在美里,研究八卦,演成64爻,穷探天下之理,还创作了《拘幽操》苏轼有了自信,便觉得世上并没有值得担心的,人的境界便于更上了一层,所见之事见

  • 9、 《苏轼》读后感2500字

    《苏轼》读后感2500字: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的文坛盟主,诗、词、散文、书法、绘画,每一个方面的成就都达到少人企及的高峰。论诗,与弟子黄庭坚并称“苏黄”;论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论散文,与老师欧阳修并称“欧苏”;论书法绘画,其《黄州寒食帖》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善于画怪石、枯木,尤其善于画墨竹。除了才华,赢得人心的更是他的德行。

    苏轼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山,18岁娶了王弗,这桩包办婚姻十分美满。王弗聪明安静,看人极准,总能给说话口无遮拦、又无城府的苏轼以适当的提醒。

    21岁,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到京城汴京(今开封)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应该是第一名,但欧阳修以为该文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做,给了个第二名。此时母亲去世,没来得及工作的苏轼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后,才到陕西凤翔担任判官,说来可笑,当时做的第一件正事便是为民求雨撰写祈雨文,写奏折请求皇帝加封山神,成功求到雨。

    29-30岁,苏轼的妻子、父亲相继去世,苏轼兄弟送灵柩回眉州安葬,守丧期满,娶了王弗堂妹王闰之。回到京城时,新党王安石变法开始,因为反对变法,苏轼离开京城到杭州任通判。这是个副职,工作压力并不大,他尽情感受杭州山林湖海之美,在这里,他与至交好友佛印互相调侃,收留了12岁的歌女王朝云,度过了一生中最快活的时光,写下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诗句。

    38岁,苏轼到山东密州任太守,此时王安石被迫害已辞官,奸臣当道,百姓苦不堪言,路边经常见到饿的奄奄一息被丢弃的儿童,作为当地官员一把手,苏轼难过沮丧、忧国忧民、一心报国,写下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国困家贫磨练了苏轼,初步形成了豪放的词风。中秋之日,想念很久不见的弟弟,写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中秋词,后两句现在被情侣广泛使用。梦到亡妻,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既朴素易懂,又触动心弦,感人至深。

    41岁,苏轼调任江苏徐州太守,不久洪水到来,他

  • 10、 《时文选粹》读后感

    读时文选粹有感

    这周我读了一本书,书名为《时文选粹》。这本书有700多页,有400多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有很深的寓意。有的告诉我们不要贪小失大,有的告诉我们不要轻信,还有的教我们处世的法则。其中有一篇名为《笑锤动大铁球》的文章令我感触很深。

    这篇文章讲了一位着名的推销大师在退休前要做一场演说。那位大师站在一个大铁球前面,并请了两位年轻人拿大锤敲铁球。结果铁球丝毫不动。这时大师拿出了一把小锤一遍一遍地敲着。终于在40分钟后,铁球在敲击下动了。

    我们生命中所遇到的困难就是大铁球,而努力就是小锤子,我们只有一遍一遍地努力,才会获得成功。

    注:内容请关注栏目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1

  • 2019-09-26

  • 2019-09-23

  • 2019-10-11

  • 2023-05-17

  • 2019-10-19

  • 2019-10-09

  • 2021-08-24

  • 2021-08-11

  • 2019-10-09

  • 2019-10-17

  • 2022-02-23

  • 2019-11-04

  • 2019-10-09

  • 2022-03-11

  • 2021-09-02

  • 2023-03-20

  • 2019-09-28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23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10-17

  • 2019-10-29

  • 2019-11-04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10-24

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2024苏轼诗词文选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