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生命中的书读书笔记 > 地图 > 生命中的书读书笔记,2024生命中的书读书笔记大全
生命中的书读书笔记相关栏目
生命中的书读书笔记热门栏目
生命中的书读书笔记推荐
生命中的书读书笔记

(共 7225 篇)

  • 1、 生命中的读书1000字

    时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慢慢流逝,不知不觉,我已度过几千个寒暑。我此刻的生命还是甚为短暂的,十几年。但我现在已用了一半的生命去学习读书。读书成为了我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带给了我无尽的享受、扮演着我生命中各种角色。

    在我的童年生活中,在我稚嫩的思想里,就有幼师传授我知识,单纯的、简单的。朦胧的记忆中就好像仅仅是吃饭、叫我们睡觉、画画、唱歌,无忧无虑。已经不怎么记得了。那时候的启蒙,只是一个小角色。像一杯平淡的白开水,加几颗小小的白冰糖就甜味无穷。好像是学会了几个轻盈的舞步,重复再重复。

    在我学会了这些简单的生活,就开始步入了又一个高一点的阶梯,我肩上的负担开始重起来了。这时的老师不教我们吃饭,我们中午也不在这里睡觉。曾经我还天真的以为在这里学习更好玩,但我错了。语文、数学在这里,我们必须坐得端端正正,字、词、句、数学、符号,我的大脑开始被慢慢充实,作业、考试,我的业余生活也不单调、无聊。但我却乐此不疲,虽然玩的时间少了些,可我的生活却充满了节奏感。它依旧是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配角,仅有几句台词。像一杯汽水,甜味之中还带着冲击力,但已不会使我太新奇。6年、7年,仿佛跳了一曲节奏缓慢的天鹅舞,不停旋转后,直到会沿直线行走。

    接下来面临的又是新一轮的挑战。我开始向又一个高峰攀登。这时,我的压力越来越重,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生物,***,历史,我好想自己有8个大脑,这样就可以减轻点负担。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乐此不疲地学习,较大的学习量使我开始抱怨,但此时的成绩和收获,却能让我更加自豪,给予了我多少时间和动力。走路的时候,吃饭的时候,我的脑子里都是各种各样的知识,我想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取得更优异的成几。我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满足,总是想超越谁,慢慢的想超越的思想在茁壮长大。这是读书间接带给我的。此时此刻,我的思想变得渐渐成熟起来,我体会到了劳累的感觉,但我深知这是我步向成功,挑战下一个高峰必须付出的。在劳累中我能感受到喜悦,成长的喜悦。这次挑战,我

  • 2、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

    我最喜欢罗曼-罗兰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了。因为通过这本书,能够重新审视生活当中的爱的分量。做为这个永恒的主题,在罗曼-罗兰的笔下为何会显得如此的沉重?这样的观点又是折射出怎样的一种人生观和情爱观呢?

    在书中,我们的男主人公总是很吝啬爱这个字眼。每一次、每一个情人都是希望能够得到这个字眼的抚慰,但是,我们的男主人公每一次都选择逃避。或许这可以说是不够勇敢,但是,我想更多的应该一份慎重。这份慎重是对于爱情的尊重。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男主角一直都是在不同的情人之间徘徊。甚至于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深爱的那一个是谁?对于自己的妻子,他觉得非常纠结。因为他们在一起本身就像是一场意外。但是,不论他身在何处,在哪一个情人的身边,最后的他都会准时回到自己的妻子身边。其实,这就已经是真爱了。但是,他总觉得这不是,或者是不能够确定是。

    直到自己的妻子离开自己的身边,他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突然就变得不完整了。每一个情人的面孔都会在眼前模糊,他开始认为是自己老了。老得到最后只能守在自己的妻子身边。所以,一旦妻子离开,那么他就是没有了任何的情感依靠。

    现在,很多人喜欢说爱这个字眼,认为这就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但是,我们的男主人公却为这个字眼纠结了一生。他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逃避,可能是对于责任的逃避。但是,回头想一想,为什么爱情永远都是和怎人挂钩的呢?

  • 3、 《我生命中的三个女性》读书笔记

    《我生命中的三个女性》读书笔记

    赫然发现,暑假过后,我居然没有认真读过一本书!

    然后,我自然地想起了光伟,想起他在政和的清静时光里,漫步在也许喧闹也许宁静的小巷子,徜徉在自己也许躁动也许平和的书的海洋;我自然地想起了日亮老师,想起他在校车上有时捧着书有时和别人聊着书,想起他为我们时那种恨不得把书塞进我们肚子里的神采飞扬;还会想起很多一样爱读书的同事们,想起和他们一同谈天说地的美好时光。可是,我突然觉得,自己一下子离书很远了,虽然,家里还是源源不断地增添新书。

    于是,我想了个便捷的办法,买个屏幕大点的手机,虽然,我曾经对电子阅读充满鄙夷。

    我就这样开始读余杰的《压伤的芦苇》,读到了《我生命中的三个女性》。

    西谚云:好女人,好学校。《圣经雅歌》中说: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远胜过珍珠。

    余杰生命中的三个女性,都远胜于珍珠!

    奶奶,一个羸弱又刚强的寡妇。文中有这么一段,父亲曾经说过:有一天晚上他从梦中惊醒,透过窗户看到奶奶推磨的身影,眼泪就刷刷的流了下来。他那时发誓:一定要好好的读书,考上大学!,我不知道,有多少农家子弟有过类似的经历。

    我想起我的母亲和父亲,想起他们在凌晨三点赶做包子和馒头,想起他们清晨六点挑着担子逐村叫卖,想起他们把一沓沓十元五元二元一元的皱巴巴的钞票递到我们手里,想起他们坚决不让哥哥和我去卖包子和馒头,母亲和父亲说:你们是读书人!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

    母亲,最爱干净的,爱看小说爱唱歌的,娇小的女孩;最好的妻子,最好的母亲。 当我求学北京之后,母亲每天都关注北京的天气。父亲说,看北京的天气预报是母亲一天中最重要的事。在蜀中的母亲,居然能像把脉一样,把出北京的体温,而母亲,至今没有到过北京。北京一千多万的人口之中母亲只认识他的儿子一个人。母亲之所以能像把脉一样把出北京的体温,是因为,她是母亲。

    今天,同事说了一个故事,很温暖。

    视力一直不好的九十多岁的母亲,眼睛要动手术,临进手术室时,她对她的七十多岁的儿子说:伊弟(福州方言,相当于孩子),我去动手术了,你等着我啊。那神情那语气就像对着刚上幼儿园的儿子说话。七十多岁的儿子点点头,也没说什么。手术很成功,九十多岁的母亲睁开眼,看见七十多岁的儿子,惊讶地说:伊弟,你怎么这么老了?七十多岁的儿子拿过一面镜子递给九十多岁的母亲,母亲说:伊弟,我也这么老了!

    我跟我八十多岁的母亲打电话,我说:

  • 4、 《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读书笔记
    《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这本书,我读完一周了,本来是准备今天把它还回图书馆的,现在好了,我估计自己还会再看几天。记得刚看完的时候,我没有什么感触,是闹着玩看热闹也差不多了。可是,就在刚刚,我对于这本书,对于生命有了深刻的理解。 20xx年xx月xx日上午松原市发生了五点多级的地震,长春和吉林都有震感,上课时我还以为是后桌踢我凳子呢,下课时才知道是刚刚发生了地震。给妈妈打个电话,妈妈说她都没有感觉,就是同事说凳子晃了。这件事过去了,我也没有放在心上,看见有人在qq、微信上大惊小怪我还嗤之以鼻呢,还和室友说我们初中高中都经历过地震。这段插曲结束,我中午还安心的睡了个午觉呢,因为我关心在乎的人都安好。我一点也没有震后的后怕之感,直笑人家少见多怪。但是好景不久,晚上回到宿舍我凌乱了,彻底的凌乱了。老孙说有人说晚上九点多还有余震,寝室长也说农安的都在马路上站着呢,我刚开始还没有害怕,但是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心惊。 我给妈妈打电话,告诉她晚上睡觉穿着衣服,随时准备着。正好她和爸爸没在家,我说那就先别回家了,找个空地待着吧,所幸的是天也不是很冷。与此同时,我开始了自己的自救措施,老孙说害怕就把平时存的水放床边上,从上铺掉下来正好没够到。我又把两个手机和台灯都开始充电,没有吃的了,正好王小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面包。这还没完,我完全懵了,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了,这一点都不好笑,这是在生命面前人类卑微的生存渴望。对门的虹儿来了,她跟我和王小贱一样都很害怕,而她们寝的其他人和我们寝室长一样淡定,该干什么干什么,真的是泰山崩于前而不改颜色。或许她们都是做大事的人吧,但是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到了我自己对生命的渴望,从来都不知道我那样留恋生命。 文章写到这里,我已经没有开始时的惶恐和忐忑,心态变得平合起来。一是事实证明九点多没有发生余震,二是我改变了心态,我感谢生,但也不畏惧死。我说不出来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的话,我认为真正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一切语言都是苍白的,说的华丽宏伟反而落了下乘。我想通了,假如没有明天,那么我就要让我的今天,此时此身不留遗憾。想想我没有做过的事,我的人生刚刚走到早上六点,太阳可能还没有升起来,我不要这段人生留有遗憾。假如没有明天,那么我还没有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我还没有对喜欢的男生表白,同时我的俄语才刚刚起步,连入门都谈不上许许多多的事,一切的一切,假如
  • 5、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范文

    夜深人静的时候,静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可以听到时钟滴答流逝的声音,手捧着一本书,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感受生活与生命的美好。我十分感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对生命、对人性的阐述。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生命的价值是要通过一生去实现的,生命之轻在于虚度,生命之重在于充实。

    那么生命是什么呢?生命就是出生死亡,当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初的生命,在父母的呵护与老师的敦敦教诲中开启了生命的旅程。从孩童的天真到少年的青涩,从少年的青涩到青年的稳重,在生命的过程中最终我们学会了很多:美与丑、善与恶、包容与宽恕。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走过平坦的大道也走过崎岖的山路,在困难面前我们学会了面对,在一个接一个的窘境面前我们渐渐成长,在责任面前我们能够从容承担。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后,我由衷的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让我可以沐浴阳光享受生命的美好;感谢一路走来给予我帮助的人,让我体会到生命的温暖。

    生命中每次选择与决定都在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几年前我们选择的结果,未来的生活则是我们现在的选择决定的,通往精彩人生的道路或许有无数条,但对我们来说生命是条单行线,没有岁月可以回头,所以确定人生的方向前我们要用心来思考。站在生命的路口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们选择轻与重本没有对与错,是我们的价值体系在左右着我们的选择。我们永远也不要抱怨生活,这一切是自己选择的,抱怨是对自己选择的否定,对自己选择的东西后悔完全不是我们应该有的生活态度。面对轻与重的抉择谁也无法预料后果,我们所谓轻如鸿毛的东西到最后也许成为你最无法承受的疼痛。我们不能用这个理由来否定自己从而活在别人的眼光之中,我们生命的轻与重都应该是由我们自己选择并最终由自己承担,无论我们到最后是不是能承受,总比别人选择了最后自己承担要有意义!

    生命应该是用来感受和体验的,每天我们忙于工作、学习、生活,压力使我们喘不过气来,在无数的压力中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包容,在坚强和包容的心态中我们得到了最大的快乐,或许逆境中也是一种成长。空闲的时候我更喜欢一个人独处或者背起行囊去旅行,去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去感受万千的社会、去体会生命的美好。我们永远不知道在人生的下一个路口是惊喜还是忧愁等待着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每个当下。从不曾奢望得到更多的东西,经历过这许多难忘的岁月,再来回首每

  • 6、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2000字

    有很多书,我们在读的时候不屑一顾,原因是它们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和波涛汹涌的情感,但是在阅读结束再回头思考的时候,又会觉得温婉深沉,回味无穷。读这类书纯属精神层面的享受,可以获得对人生和生命价值的思考和追问。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于我就是很好的例证。

    一页页将《生命》读完,我从心底里服了米兰?昆德拉。他用高超的技巧将哲理小说提高了梦态抒情和感情浓烈的一个新水平。其对于灵与肉、轻与重的思考颠覆了我原本既有的生命价值观念,甚至开始使我产生惶恐。

    生命中确有轻重之分。人类奔波劳碌倾其一生无非就是为了追求幸福快乐,即一直以重的姿态在追逐轻,而人类幸福的标准无非是家庭、名利、爱情等媚俗的东西。西方悲观哲学家叔本华以为,人生即意欲之表现。意欲是无法满足的渊薮,人生却总是去追逐这种无法满足的渊薮,所以追逐本身就是一大痛苦。对此,很多人呼吁何不放弃追逐,重新审视身边的人,考虑一下如何真正的活着,抛掉负担,回归自然,养精蓄锐以应对一切。

    可是生命除了有轻有重,还有沉重之轻。叔本华说,存在既是痛苦。若要不痛苦,须是不存在。生命之重通常都会使我们理智地提醒自己应该遵循的生命法则。有重就会有对于轻的渴望。然而当轻真正降临,我们却很难承受。沉重之轻与重不可调和的矛盾让生活更加糟糕。人们习惯了在一次次成功和赞美中肯定自我,当真正放下追逐,卸下所谓生命之重时,便陷入了失重后的生活。这时候一切的满足感荡然无存,上进心被当做垃圾处理了,自我意识就再也无法支撑,社会上只剩一群人感叹家庭亲人的可贵,芸芸众生将慢慢丧失掉个性。说的远一点,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就更没指望了。

    诗人兰波说:人生要一边赶路,一边赏花。一边一边这个关联词往往强调并列性。兰波想表达的不是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而是要用这心态来赶路。人生如果仅仅用来赏花,便只剩空虚、恐慌和无聊的安逸了。这即是我所理解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书中对于我们所忠于的生命之重有种特定称谓,叫做媚俗。媚俗要求人们拥有一份坚信和简单化的真理来得到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并同化他们整个集体。在媚俗的世界里实施的是心灵的专制,是对个人定义美的意志的剥夺,它来自对生命的绝对认同。我认为书中四个主人公中,弗兰茨是最媚俗的。他可以代表我们每一个人,他至死都没有明白自己所追求的美只是别人眼中偶然的错误。

    所有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媚俗也不例外。任何人只要不脱离公众就难免媚俗。当个人有意扭曲

  • 7、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笔记2500字

    在哲学里面,轻与重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没有重便没有轻。同样的,把轻与重的问题放到生命之中,也必然是轻重相连。在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他将人们轻松、美好的一面称为轻,将困难、煎熬称为重,所有的人都在追逐所谓的轻,逃避重。他作了一个假设,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生命的沉重却可以在生命的全部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但是,难道沉重就是残酷,轻松就是美丽吗?如果一个人完全没有负担,比大气还轻,他将会变得似真非真、完全自由却毫无意义。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是选择沉重还是轻松呢?这是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作出的思考。

    《叩问存在》是一本解读米兰昆德拉的书,而叩问存在便是其中解读《生命中不能是承受之轻》的标题,但看过整本书,会感觉到一种对生命、对存在最深层次的敬意,这四个字也同样是米兰昆德拉在小说中不断追寻的真理所在。他通过对人性的分析,对生命的思考,一直在与神对话。这其中最直接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小说?他引用了犹太人的一句谚语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笑容里包含的是对人类智慧的肯定。于是,这思考的内容便是小说中的深沉意义。思考是人类最重要的技能,这思考的结果,用昆德拉的话说,小说艺术就是上帝笑声的回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就是一本叩问存在的书。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很多人根本来不及思考这个问题,就离开了人世。而有的人,明明有大把的时间,却在为了那些不存在的轻,消耗了自己珍贵的光阴。于是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我们在追逐的到底是什么,追逐这些到底有没有意义。可是,所谓的意义又是一个太过于抽象的词语,什么样的人生才能被称之为有意义呢?在昆德拉的眼里,人类所有的行为,都不过是一个追逐轻,逃避重的过程,甚至有的人为了轻不择手段,但到头来发现,其实 轻不过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而重却一直在身边;而另一边,有些人不去逃避现实的苦难,而是笑着迎接它,反而苦难变得不再那么沉重。正如昆德拉在他的另一部小说《不朽》中写的,人生所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偶的存在。存在这个概念太大了,作为个人,我们没办法去感知这个世间的一切,我们能做到的,仅仅是感知自我。但就算是这样,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生活,就是在这个尘世中带着痛苦的自我。或许很多人都不会同意这句话,我也不能完全认可,这观点太悲观了。如果直接就肯定了这世间没有所谓的幸福,那

  • 8、 生命中的那些《目送》
    生命中的那些《目送》 我喜欢龙应台,喜欢她当年大声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豪气,喜欢她“水泥地里种花”的决心,喜欢她毅然辞官、回归书桌的果敢。她的文字总是那么的动人,时而锋利,时而温婉,时而脆弱,时而感伤,时而朴实,时而华丽。如今重拾她十几年前的《目送》一书,内心再现一股莫名的感动。 我喜欢龙应台,喜欢她当年大声质问“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豪气,喜欢她“水泥地里种花”的决心,喜欢她毅然辞官、回归书桌的果敢。她的文字总是那么的动人,时而锋利,时而温婉,时而脆弱,时而感伤,时而朴实,时而华丽。如今重拾她十几年前的《目送》一书,内心再现一股莫名的感动。 《目送》中有七十多篇散文,记录的都是日常小事,却满纸温情,仿佛走进了她的生命,感受她目送父亲去世的悲痛,感受她目送苍老母亲背影的忧伤,感受她目送儿子远去的怅然……呵,生命中,该有多少刻骨铭心的目送! 最爱读开篇散文《目送》。里面写到,儿子华安十六岁那年,作者在机场目送儿子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她冀待华安消失前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也没有……读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她在《为谁》一文中有这么一句:“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想到在汹涌的母爱面前,她竟能毅然收敛起满腔的骄傲和锐气,委屈地选择让步,竟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心痛。然后,又想到自己读大学时每次父母送我去车站,我也是头也不回的。想到我的父母可能也像龙应台那样站在小路的那一端,看着我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当父母久久伫立,远远目送我乘坐的大巴渐行渐远时,是否也会怅然若失地感慨:“四顾苍茫,唯有目送”。而彼时,我可能正坐在车上与女伴聊着假期乐事! 我知道,直至我的背影完全消失,父母才会停止张望,怅然离开。我也知道,只要我一个回眸,他们就会欣慰万分。但是任性的我依然选择不回头。是的,为什么要回头?为什么要让他们牵挂?为什么不能留给他们一个坚毅的背影?我不回头,并不表示忽略。我不回头,只是要让他们知道,我能,而且必须能独个走好前面的路。因为,“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前面的路还很长,我还将不断往前走,我会牢记与珍惜背后那些从高大到佝偻的身影和他们充满期待的目送的眼光,带着爱和释怀,继续不断往前走。

  • 9、 生命生命读书笔记

    以前,我不知道生命是什么意思?直到今天,学习了《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我才明白:生命是在绝境中求生;生命是在不利的条件下坚强长大、生长;生命是不能白白糟蹋自己的心脏! 有一次,我发现了一只小蚂蚁,我想玩一个恶作剧,便把蚂蚁踩伤,把它埋进了一个堆积如山的土里。而我正想着蚂蚁永远爬不出来时,那只蚂蚁竟然艰难的爬了出来!我顿时惊呆了,半天没有动弹。这一刻,我终于明白课文中的飞蛾求生,它们是多么渴望生命多一点,并不想让其他人或者动物夺取自己的生命。 本文作者杏林子,12岁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身体上90%以上的关节全部坏死,不能动弹,但她努力坚持,绝不向死神屈服!这样,她凭借着只有手指能动的一双手创作了几十本鼎鼎有名的书。她的家人曾多次劝她不要再写作,多多休息,但她每次都坚决拒绝。她说:“如果生活中不写作,生活还有什么意义?”说完,她又摆着那只只有手指能动了手写了起来。 2006年杏林子与世长辞了。但她努力写作,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世间,留在了每位读书者的心中。

  • 10、 生命中的伞读后感

    生命中的伞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生命中的伞》。看了之后,我觉得挺有体会。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天放学时,我没带伞,冒雨回家时父亲来送伞。从此,父亲在下雨天一直来送伞。有一天父亲没来,我冒雨跑回家,却发现父亲躺在床上,紧握一把伞

    伞,这件在生活中很普遍,很平常的东西,在文中却有不一样的含义。 生命中的伞就是父亲温暖的胸膛,有力的手臂,为我遮风蔽雨,给我雨天的呵护,包含了父亲深沉的爱。 而文中的父亲,这把大伞,伴着我度过了多少个雨天。是这把伞,让我避开了多少次冷雨的袭击。如果不是这把伞,我将会多少次穿行在朦胧细雨之中。父亲送我的那把伞,其实是一份浓浓的爱。

    在人生路途,我们无数次感受到父母这样的爱。伞,撑出了一处晴朗的天空,天下是父母的情。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永远都会无言地呵护着你。这把伞,会永远陪伴着你。不论何时,这把伞都会奋勇而出挡住困难,让你前进。

    父亲,这把生命中的伞,为我们遮了多少风挡了多少雨。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0-29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1-08-26

  • 2019-11-1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3-03-12

  • 2019-10-29

  • 2023-04-22

  • 2023-06-0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1-09-0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11-12

  • 2019-11-12

  • 2019-11-11

  • 2023-05-27

  • 2019-11-11

生命中的书读书笔记
生命中的书读书笔记栏目给大家提供丰富的2024生命中的书读书笔记、生命中的书读书笔记大全等,希望丰富的生命中的书读书笔记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供大家参考借鉴!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