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生活与科学读后感 > 地图 > 生活与科学读后感,2024生活与科学读后感
生活与科学读后感相关栏目
生活与科学读后感热门栏目
生活与科学读后感推荐
生活与科学读后感

(共 8299 篇)

  • 1、 《生活与科学》读后感1000字

  • 2、 科学家与科学读后感
    篇一:科学家与科学读后感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会有犯错误的时候,重要的是及时地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只有丢弃错误,才能走上一天通往成功大门的路。 据说一爱一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第一天,管理人员问他需要什么用具,他回答说:“我看,一张桌子或台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纸张、钢笔就行了。啊,对了,还要一个大废纸篓。”管理人员奇怪地问:“为什么要大的?”一爱一因斯坦答道:“好让我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这样,每个平凡或伟大的人都会犯错误,只有像一爱一因斯坦那样的人,不断的丢弃错误,才能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也是一样嘛! 当我们选择用学习时间来看电视,玩电脑时,我们便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还是好学生;当我们以生病为借口不出去上间一操一时,我们便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我们不再逃避做间一操一,我们就还会受到老师的好评;当我们在小测验中遇到了难题便选择抄袭时,我们又犯下了一个错误。但是只要停止这个手段,用心去思考这道题,我们便还是清白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如果我们可以做到这样,每天反省自己,及时地发现并丢弃错误,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一条向上的路。 尤其是身心尚未成熟,世界观还没有定位的我们,更需要及时地发现并改正错误,丢弃错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篇二: 我读到了关于科普类的书――《未来科学家》。我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住了,有趣的图片,动人的解说,奇妙的幻想……我真是一爱一不释手啊!高尔基曾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这本耐人寻味的‘良师益友’,让我受益匪浅。我与它亲密接触了一个学期,里面的一板一字,扣人心弦的故事,我都难以忘怀。 其中关于达尔文的《昆虫记》我刻苦铭心。之前,我视虫子为“仇敌”,真想让它们烟消云散,从这个世上彻底消失。但我读了《未来科学家》中的《昆虫记》一些片断之后,我改变了看法。 我对这篇文章感受很深,我不但明白了一些有关于昆虫奥秘,还认识了一些奇形怪异的虫子。就拿萤火虫来说,你一定觉得萤火虫在晚上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多好看啊,但是,不可思议的是萤火虫是肉食一性一动物,你一定很惊讶吧!当时,我也吓了一跳。这没什么,
  • 3、 《我与科学》读后感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科学是人类唯一的依靠。是它带动着地球上亿万人民前进,迈向了富强。

    但是,要学习科学要从头抓起。

    首先,学习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喜欢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学好,如果一个人叫你去做你不喜欢的事去做,你能做好吗?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上课前给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能够预习,把一些不懂的问题给弄懂,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把这些问题弄懂。而且更重要的是,上课要认真听讲,就算你能够提出问题来上课大家一起讨论,你在大家说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你不认真听讲,你也是白问了,之后又不敢问老师,因为你以为你都已经提出来过了,再不懂很丢面子,就会不懂装懂的隐瞒下去。所以学习还要脸皮厚。 还有,人要勤学好问,不懂就问,这样可以把你不懂的问题统统都解决掉,可以使你的知识更加饱满,更加的多,而且可以让你觉得这个问题十分的有趣,弄懂了感觉十分好,还可以提升你对它的兴趣。这不是两全其美的方法。

    当然以上那几条都是每一门学科主要的。以下是就是科学的:

    1、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的身影,如果是学过的知识想想能不能说出它的原理。这样不但结合了生活实践,而且还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如果是没有学过的,可以通过问人家来得到这些的知识,虽然别人或许讲来你听不懂,但是你尽量去听懂来,可以扩充你的课外的知识。像我,我爸爸动不动就给我讲这个,那个知识,什么氧和碳燃烧形成二氧化碳,什么电是因为电原子在流动形成的,电池是把里面的电原子都放到一边,当你用电池时,一边的电原子都会向另一边流动,直到两边都平衡了,电池就没电了,等等。

    2、要对新的事物感到新奇,对所有的东西的原理或什么的感到感兴趣,能想办法把它搞懂。这样可以使你有探究性的学习。

    3、要有刻苦的心,和专一的精神。对一些难搞懂的东西要有耐心去搞懂来。像爱迪生,他研究东西时,废寝忘食的。有一次,他的朋友来看他,一直等他出来。可是,一直等到中午,爱迪生还没有出来,他的妈妈就对他的朋友说:“他老是这样。”然后给他的朋友一盆鸡肉吃,他的朋友吃完后等了一段时间见爱迪生还不出来,就就先告辞,说过一下再来。到了两点半,爱迪生出来吃饭了,他看见坐上的鸡骨头,以为自己吃过了,就又回去继续研究了。

    只要你做到这些,科学你就会学好的。

  • 4、 《生活与命运》读后感

    《生活与命运》读后感

    浩风

    很少接触俄罗斯文学,但是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生活与命运》之后,能够感受到俄罗斯作家的坚毅、磅礴与细腻。虽然是一部大部头著作,但是读起来丝毫不觉得费力,这是好小说的魅力。看俄国著作最麻烦的就是人名、地名十分长,据说这本小说创作了一百六十多个人物,所以读完之后是需要再重读一次将一些不熟悉的地方串起来的。仅仅读一遍直接写读后感,只能说些最深的感触。人性,这是一部关于描写人性的著作。

    人性首先是动物性,是动物就得面对生存和竞争,面对自然和灾难。需要食物、需要水、需要安全,甚至需要交配。战争、政治运动将人类的生存环境压缩至狭窄的空间,人性得以放大。从动物性的角度考虑,就有了争夺、有了出卖,灵魂是很难受动物性需求、欲望的煎熬的。可怜的人像猫一样蜷缩,像狗一样觅食,这就是人。人性,其次是超越动物性的灵性。对道德困境的束缚、对自由的追求、对善良发自本性的流露,保护弱小的本能,敢于自我牺牲的勇气。犹太人像牲畜一样被一列列火车运往集中营的时候,没人希望死,每个人都抱着生存的一线希望,挤着呼吸新鲜的空气,抢着沾尝从狭缝飘进来的雨水,甚至相互之间还防范着、计较着。当终于得知要面临死亡时,也是无可奈何的受着命运之神的鞭打,温顺的排着队,走进毒气室。没当过母亲的索菲亚放弃生存的机会,保护着小孩子,一起走进毒气室,她最后的感觉是——"我终于做妈妈了。"

    国家意志与个人自由的矛盾。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联千万人的命运,被奴役的人民开始站起来了。没有组织、国家、民族这些伟大力量的号召,人是一盘散沙,没有战斗力。可一旦强大的国家机器、个人威望超越了一切的时候,个人似乎处在了专制的笼罩之下难以呼吸到自由的气息。甚至你以为你呼吸到了自由,实际上这自由也是由专制提供的。维克托反对官僚、专制,崇尚科学、自由和平等,在个人受到组织挤压的时候,拒不检讨,可是一旦获得了权力之后,他也违背做人的原则和良心,向强大的组织低头。使他屈服的不是恐惧,而是蜜糖,这也是人性的自然反映。

    爱情与亲情。小说里细腻的描述了多组爱情。谢廖沙与话报员的朦胧、纯真之爱,在烈火炮弹的燃烧之下,在死神的逼迫之下,他们放下了羞涩,默契的不顾一切的走在了一起。维克托与玛利亚的婚外恋情,是不合适的确是自然的,是彼此都在刻意隐瞒、克制、斩断但最后不得不任由感情的发展而蔓延、燃烧。人是理智的,爱情是感性的,

  • 5、 与生活讲和读后感

    与生活讲和读后感

    最近看到一篇名为《与生活讲和》的小短文。文章不长,语言也很平实,内容本身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印象,倒是“与生活讲和”这句话,让我一阵唏嘘,有所触动。 以我的理解,所谓与生活讲和,就是与自己讲和,与别人讲和,与现实讲和。 与自己讲和,就是不苛责自己;就是不做不切实际的妄想和超乎能力的改变;就是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后,不自卑,不哀怨;就是在看到别人的进步和得意时,不嫉妒,不勉强。一句话,与自己讲和,就是要悦纳自己。无论在别人的眼里,你是多么渺小、卑微,在自己的心里,你都要顶天立地,心安理得。 与别人讲和,就是要懂得妥协和谦让;就是要懂得理解和包容;就是在受到委曲和不公待遇时,懂得反省和思考;就是在发生矛盾和分歧时,知道换一个角度和立场看问题。一句话,与别人讲和,就是要善待别人。无论你是多么不欣赏、不喜欢、不认同他,你都要心平气和、温柔礼貌地对待他。 与现实讲和,就是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生活中什么对自己最重要;就是当现实偏离理想的时候,懂得忍耐、懂得等待,懂得折中,懂得适时地放下;就是当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懂得“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懂得别人光鲜亮丽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痛苦和辛酸,从而珍惜拥有,淡然处之。 与生活讲和,隐含的一个前提是,理想与生活发生了冲突。发生冲突的原因,可能是生活本身的问题,但更可能是自己的心志不够成熟、不够平和、不够豁达、不够智慧。 人生是什么?人生或许就是你带雨伞时不下雨,下雨时却忘了带伞;或许就是你勤奋工作时老板没看见,刚要喘口气歇会儿时却被撞见;或许就是当你刚刚明白人生是怎么一回事时,岁月已奔向了前方……当你对生活了然于心,知道了你所遇到的一切都是生活的真相时,你可能就不会纠结。所以,与生活讲和,不仅是一个态度问题,更是一个胸襟和气度的问题,是一个有没有智慧的问题。 能不能与生活讲和,往往影响着一个人的快乐感和幸福感。所以有人说,快乐和幸福是一种能力。这所谓的能力,其实就是与生活讲和的能力。只有学会了与生活讲和,你才能以饱满的情绪,乐观的态度,轻松地行进在人生的道路上。

  • 6、 与科学有关的读后感

    与科学有关的读后感范文一

    青少年是新世纪的主人,祖国未来的宏伟事业,无疑将由我们来完成。

    广袤宇宙奥妙无穷。宇宙充满着谜,从浩瀚宇宙到无垠海底,宇宙间、地球上的一切,都存在着许多的谜。我喜欢自然科学,喜欢奇妙无比的世界。散文吧原创

    我们的宇宙究竟是怎样的?通过读书,初步了解到:宇宙本来是指空间和时间,往古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宇宙,又是指人们直接和间接观测到的,大尺度时空范围和物质世界。

    从《科普宝库》中,认识到,当我们面对熙来攘往的芸芸众生时,无不深切地感到拥挤之苦;但当我在书中遨游无限太空之时,又感到我们实在太孤单了。地球生物从那里来、生命如何起源,使我困惑不已。

    我爱自然科学,爱我生活的地球。前辈科学家在不断思索、揭示和解疑释惑中得到的启示,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空间。我们将在了解自然、学习自然、掌握大自然规律中,为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奋斗一辈子。

    与科学有关的读后感范文二

    这个星期,老师发给我们一张关于中小学生网络读书活动的纸。老师说让我们在网上选一本读一下,然后写一篇读后感。我选了这本书,他的名字叫《四季里的科学。

    这本书不仅详细介绍了山鸟、树木、木鸟是如何过冬的,还教我们一些我们爸爸妈妈小时候玩的一些游戏。比如做弓箭,捉小鸟,做羽毛笔等,让我们在玩的时候不知不觉学会很多科学知识,认识更多动植物。书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和富有韵律的小诗。它们好像有一种独特的魔力,让人有一种读了还想读的冲动。

    读完这本书。我眼前好像打开了一扇窗,窗外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世界。我么长期居住在城市里,早已不知道什么才是玩,怎样玩才有趣。一到放假,就百无聊赖,整天不是玩电脑游戏就是看电视。分不清大蒜和韭菜、水稻和小麦,更别说怎么去捉小鸟了。妈妈常常说起她们小时候,那时候他们没有电脑,没有玩具,但他们很开心,从不觉得无聊、寂寞。有好多朋友,大自然里有的是玩具。现在我们生活好了,可是,连玩都不会玩了。没有夏夜里捉萤火虫的记忆,没有拿着苍耳捉弄同伴的经历,更没有大雪天捉麻雀的趣事。我们不再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不会与大自然一起玩耍了。

    读了《四季里的科学》,我就知道大自然的故事,能与大自然一起玩耍了。

  • 7、 科学与发明的读后感

    科学与发明的读后感范文一

    今天,我读了一篇关于电话发明的故事。

    现今社会的人们使用得最多的、最广的电信设备就是电话。其实电话是利用电流是身处两地的人们能够互相交流的装置,主要由发话器、受话器和线路三部分组成 。单纯传音的电话拉近了人们的距离,而既传音又传图像的电话使相隔千里的人们就像在面对面交谈一样亲切。但是这么方便的东西又是谁发明的呢?

    原来电话是1873年一个叫贝尔的美国人与助手在试验一种新型电报机时,偶然发现一块铁片在磁铁前震动会发出微弱的声音而得到启示的。1875年6月3日,贝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简陋的电话机,但它只能传送单音,还不能传送完整的话语。但是经过贝尔反复实验和改进终于制造出能传送完整话语的电话了,他还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10年之内,电话遍及美国,很快又传遍全世界。以前的电话很笨重一点都不方便,如今的电话体积小巧,外观时尚,功能齐全,方便极了。

    我们真的要感谢贝尔发明了这么好用的电信设备给我们!

    科学与发明的读后感范文二

    寒假里,我重新温读了《科学发明发现》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从第一把简陋的石斧到如今的纳米技术、电子技术等,人类正是在不断的发明发现中一步步成长、进步的,在现代化程度已经很高的今天,方方面面的发明都极大地方便着我们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你千万不要认为一支铅笔很简单,也不要认为镜子从来就有,不管原理有多简单,每一项发 明都是人类的智慧结晶,都是发明家不断探索的结果,每一项发明的背后也都有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我一直认为手枪只是一个弹簧和一些子弹,我读了这本书才知道,手枪是一种可以单手瞄准射击的小型枪械,一般在50米的距离内都能够比较准确地射中目标。因为这些特点,手枪成立自卫和近距离作战的主要武器,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古代没有手枪,是由火铳、毛瑟不断改进演变而成。

    人类一直对外太空充满了渴望,自从航天飞机研制成功后,人类终于可以顺利地前往外太空,一览宇宙的无穷风采。1969年美国宇航局想发明一种既可以飞往外太空,又能够在进入太空之后重新返回地球,以便于宇航局进行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航天飞机的完整设计方案于1972年完成,在1981年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载人航天飞机。1981年4月21日,第一艘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在美国首飞成功。比航天飞机更先进的是空天飞机,它是一种以液氟为燃料的新型飞机,它不再借助火箭的动力发射升空,而是可以利用飞机跑道

  • 8、 《蝉与蚂蚁的寓言》一章中科学精神对生活的影响
    《蝉与蚂蚁的寓言》一章中科学精神对生活的影响 赵文中 《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是一位以严谨与细致著称的作家,也是一位科学家。他在书中单独列出一章用于批判不科学的故事以及它的作者,可见法布尔对于胡编乱造的深恶痛绝以及对科学精神的追求。 作者先在第22页点明了荒唐的部分,“严寒来临时,蝉将永远受冻挨饿,尽管冬天已经不再有蝉了;蝉将永远乞讨几颗麦粒,尽管它那娇嫩的吸管根本就吸不进这种食物;蝉还将讨要苍蝇和蚯蚓,尽管它从不吃它们”。随即,又写了寓言的作者拉封丹以及插图作者格兰维尔,最终引出故事的创始人希腊人。如第24页所述,“希腊乡间并无印度所讲述的这种昆虫,人们便差不离儿地把蝉加进故事里去”,这直接凸显了这班作者不求甚解以讹传讹的恶习——连蝉最重要的习性——生活时间都没搞懂,暂且不提吃食,还要写章,倚仗文笔与名气,将这荒唐的谬论传播给世人。 这本“寓言”到底对孩童们的认识造成多大影响?第21页指出,“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其歌唱本领,但它在蚂蚁面前的落魄沮丧样儿,无论大人还是孩子全都知晓”。接着,第22页之后继续加深,“儿童是极为优秀的记忆器,习惯传统一旦存入其记忆仓库,就无法抹去”。世界上所有孩子基本都听过这个故事,像我,但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禅,有幸读到这篇为禅正名的文章呢?比例少之又少,但这并不只怪作者,也有一部分责任在读者,没有一丝反抗精神,放任自己留在可怜的人们组成的海洋中,继续以讹传讹,竟不对此寓言提出质疑,这恐怕就是一种病态:没有科学精神的病,没有科学精神中最重要的——严谨,严谨囊括了不随大流,做事细致等一系列精神。严谨,也是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的主题。 缺少科学精神,不严谨闹出的胡言乱语以及令人发笑的事情不在少数:吃方便面致癌?以至使人心惶惶,方便面销量下跌,仅此而已。最近的猪瘟,大家都认为吃了病猪会染病,但并非如此,这也使人心惶惶。这些故事都是由某个“砖家叫兽”提出,也就是文中的伊索。对此发表看法的网红明星,便是拉封丹、格兰维尔所扮演的角色,而传播此事的网民,则是不求甚解习惯填鸭式接受的大人,而接受此事的广大人民则是文中无知的孩童。 基本所有科学单位都要在门厅贴出几个词,预示着自己的理念,其中必有“严谨或科学精神”二词,可见严谨对我们生活作用之大,大不可及。 虽说没人能真正做到严谨无缺,但我们也要像看“止于至善”一样,将其看成一种可思不可及的境界,不断进步,这也是
  • 9、 读后感1500字《科学与方法》

    朱尔。昂利。彭加勒(juleshenripoincar,1854~1912)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物家和家,他以其出众的才华、渊博的学识、广泛的研究和杰出的贡献而遐迩闻名,赢得了同代人和后辈人的赞誉。更甚有人说他是一位无比伦比的数学家、敏锐的物理学家和思想深刻的哲学家。

    《科学与方法》一书共有四编十四章,它完整地包容了彭加勒关于事实及其选择的指导原则的见解。虽然它并没有像普遍流行的某些科学方法论指导书那样构造严谨细密的框架,其中的内容也只是或多或少与科学方法论问题有关,但它无疑要比前者有价值得多,因为它是由富有智慧的科学大家在科学创造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正确的科学理论。也是彭加勒通过自己发明富克斯函数的亲身体验,对数学发明的心理机制的探索等,才会有如此深切地领悟。

    简单来说,科学方法就是人类在所有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全部正确方法。而科学的价值则是带给人类智慧和思考的享受,它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概念。

    在彭加勒的世界里,科学是美的。科学是思想上的美,是有深度的美,是独特的美。而这种美来自各部分的和谐秩序,并且纯粹的理智能够把握它。这种美给予物体,也可以说给予结构来让我们感官满意。倘若没有这种支持,那些转瞬即逝的梦幻之美只能是不完美的,因为它是模糊的,是短暂的,是庸俗的。相反地,理智美可以充分达到其自身,科学家之所以投身于长期而艰巨的研究,也许为理智美甚于为人类未来的福利。

    书上介绍:数学的真理是用一连串无懈可击的推理从少数一目了然的命题推演出来的,这些真理不仅把它们强加于我们,而且强加于自然本身。每一个实验,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演绎,便可推出许多结果,于是每一个实验将使我们了解宇宙之一隅。这便是科学大家对数学的态度,充满了热情和执着。方法离不开科学,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人类才能更深层次地探究宇宙的奥秘。科学作为物质利益的源泉和归纳推理的训练学校,对此我们丝毫没有怀疑,但请我们认真地思考一下:精神世界的巨大财富是有可能在科学的实验室里发现呢,还是被启示给那些只填满了科学思想、并只以各种科学的方法训练过头脑的科学家?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说过:科学家是在理性的最高法庭上对自然界最忠实的诠释者。但毋庸置疑的是科学家的头脑只能顾及宇宙之一隅,永远也不能囊括整个宇宙。一位能与高斯相媲美的数学家,同时拥有着哲学家的身份,他说过唯有康托尔主义和逻辑斯谛处于考虑之列,对于某些东西有用

  • 10、 《我与科学》读后感800字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科学是人类唯一的依靠。是它带动着地球上亿万人民前进,迈向了富强。 但是,要学习科学要从头抓起。 首先,学习科学最重要的是要喜欢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学好,如果一个人叫你去做你不喜欢的事去做,你能做好吗?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上课前给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能够预习,把一些不懂的问题给弄懂,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上课时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把这些问题弄懂。而且更重要的是,上课要认真听讲,就算你能够提出问题来上课大家一起讨论,你在大家说出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你不认真听讲,你也是白问了,之后又不敢问老师,因为你以为你都已经提出来过了,再不懂很丢面子,就会不懂装懂的隐瞒下去。所以学习还要脸皮厚。 还有,人要勤学好问,不懂就问,这样可以把你不懂的问题统统都解决掉,可以使你的知识更加饱满,更加的多,而且可以让你觉得这个问题十分的有趣,弄懂了感觉十分好,还可以提升你对它的兴趣。这不是两全其美的方法。 当然以上那几条都是每一门学科主要的。以下是就是科学的: 1、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的身影,如果是学过的知识想想能不能说出它的原理。这样不但结合了生活实践,而且还巩固了以前的知识。如果是没有学过的,可以通过问人家来得到这些的知识,虽然别人或许讲来你听不懂,但是你尽量去听懂来,可以扩充你的课外的知识。像我,我爸爸动不动就给我讲这个,那个知识,什么氧和碳燃烧形成二氧化碳,什么电是因为电原子在流动形成的,电池是把里面的电原子都放到一边,当你用电池时,一边的电原子都会向另一边流动,直到两边都平衡了,电池就没电了,等等。 2、要对新的事物感到新奇,对所有的东西的原理或什么的感到感兴趣,能想办法把它搞懂。这样可以使你有探究性的学习。 3、要有刻苦的心,和专一的精神。对一些难搞懂的东西要有耐心去搞懂来。像爱迪生,他研究东西时,废寝忘食的。有一次,他的朋友来看他,一直等他出来。可是,一直等到中午,爱迪生还没有出来,他的妈妈就对他的朋友说:他老是这样。然后给他的朋友一盆鸡肉吃,他的朋友吃完后等了一段时间见爱迪生还不出来,就就先告辞,说过一下再来。到了两点半,爱迪生出来吃饭了,他看见坐上的鸡骨头,以为自己吃过了,就又回去继续研究了。 只要你做到这些,科学你就会学好的。

  • 2019-09-28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3-06-05

  • 2023-06-0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19

  • 2019-09-21

  • 2019-10-16

  • 2022-04-04

  • 2019-09-21

  • 2019-11-1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8-27

  • 2019-10-20

  • 2019-09-20

  • 2023-01-2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3-01-13

  • 2019-10-20

  • 2019-09-20

  • 2022-02-07

  • 2023-02-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2-04-15

  • 2023-04-09

  • 2022-03-10

  • 2021-10-11

  • 2019-10-12

  • 2019-09-23

  • 2023-03-07

生活与科学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生活与科学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生活与科学读后感、2024生活与科学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