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沈从文精读读后感 > 地图 > 沈从文精读读后感,2024沈从文精读读后感
沈从文精读读后感相关栏目
沈从文精读读后感热门栏目
沈从文精读读后感推荐
沈从文精读读后感

(共 1938 篇)

  • 1、 《沈从文精读》读后感

    《沈从文精读》张新颖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前年冬天一个阴冷的午后,意外碰到张新颖,问他最近忙什么,他自嘲地说:“唉,我现在就一天到晚赶那本沈从文。”我惊奇地睃他一眼,说:“沈从文,挺好的。”没想到他立刻抬起头,眼睛里放出光来:“沈从文——是最好的!”

    一年后读到他的《沈从文精读》,读着读着,心里慢慢被感动的细浪扑打,似乎懂得了当时他眼睛里的热情,知道他用怎样的力把他认为的“最好”表达清楚,还有,在这“表达”中,他又让自己获得了一个怎样的发展。

    好在哪里?请允许我当一回文抄公吧:

    比如讲大家熟知的《边城》: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是一个比“人的世界”大的世界……

    这个世界有它的悲哀,这个世界自来就带着悲哀的气质在体会、默认和领受……

    由自然美、人性美和人情美构成的沈从文小说世界的“微笑”面容,担当了什么?

    如果不看到这一点,单说沈从文的景物如何如何美,人情风俗又如何如何淳朴,就把沈从文小说和人情看得太简单了。“微笑”背后不仅有一个人连续性的生活史,而且有一个人借助自然和人性、人情的力量来救助自己、纠正自己、发展自己的顽强的生命意志……

    比人的世界大的那个世界。在人的世界中成长的人,是不大容易体会到这一点的;而有这样的经历,有这样的体会的人,又有多少能够不流失这一点心性,能够像沈、张一样从容地阐释,顽强地承担呢?

    接下来看张新颖怎么谈人们不那么熟悉,或者熟悉但理解起来也并不容易的《从文自传》:

    五四以来都有一个“启蒙-觉醒”的过程,觉醒之后他发现了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从哪里来的?是先有一个新理论,然后才产生出来。他这个自我建立的基础很难说是在自己身上,而是建立在一种理论的基础上。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如果把这样一个普遍的情况和沈从文去比的话,沈从文这个发现自我就非常有意思。张文江老师讲《庄子·寓言篇》讲到人要“得其自”,也就是发现自我——但这个自我不是事先预设好的,那个方式是要“沿路追溯自己生命的来历”,我觉得“沿路”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从文自传》就是讲的一个“得其自”的过程,叙述自己生命来路,由这样的来路找到和确立一个这样的自我。

    “沿路得其自”。这是相当要紧的指出。意谓建立在自我基础上的世界观能够在对本原性的追寻中达成与世界的和解和信任。张新颖在书中两个地方说到这个“得其自”。在我看来,这其中也可见他“沿路寻找”的真实痕迹,有特别的意义。

  • 2、 《沈从文精读》读后感800字

    前年冬天一个阴冷的午后,意外碰到张新颖,问他最近忙什么,他自嘲地说:“唉,我现在就一天到晚赶那本沈从文。”我惊奇地睃他一眼,说:“沈从文,挺好的。”没想到他立刻抬起头,眼睛里放出光来:“沈从文——是最好的!”

    一年后读到他的《沈从文精读》,读着读着,心里慢慢被感动的细浪扑打,似乎懂得了当时他眼睛里的热情,知道他用怎样的力把他认为的“最好”表达清楚,还有,在这“表达”中,他又让自己获得了一个怎样的发展。

    好在哪里?请允许我当一回文抄公吧:

    比如讲大家熟知的《边城》:

    沈从文的文学世界是一个比“人的世界”大的世界……

    这个世界有它的悲哀,这个世界自来就带着悲哀的气质在体会、默认和领受……

    由自然美、人性美和人情美构成的沈从文小说世界的“微笑”面容,担当了什么?

    如果不看到这一点,单说沈从文的景物如何如何美,人情风俗又如何如何淳朴,就把沈从文小说和人情看得太简单了。“微笑”背后不仅有一个人连续性的生活史,而且有一个人借助自然和人性、人情的力量来救助自己、纠正自己、发展自己的顽强的生命意志……

    比人的世界大的那个世界。在人的世界中成长的人,是不大容易体会到这一点的;而有这样的经历,有这样的体会的人,又有多少能够不流失这一点心性,能够像沈、张一样从容地阐释,顽强地承担呢?

    接下来看张新颖怎么谈人们不那么熟悉,或者熟悉但理解起来也并不容易的《从文自传》:

    五四以来都有一个“启蒙—觉醒”的过程,觉醒之后他发现了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从哪里来的?是先有一个新理论,然后才产生出来。他这个自我建立的基础很难说是在自己身上,而是建立在一种理论的基础上。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如果把这样一个普遍的情况和沈从文去比的话,沈从文这个发现自我就非常有意思。张文江老师讲《庄子·寓言篇》讲到人要“得其自”,也就是发现自我——但这个自我不是事先预设好的,那个方式是要“沿路追溯自己生命的来历”,我觉得“沿路”这个词用得非常好。《从文自传》就是讲的一个“得其自”的过程,叙述自己生命来路,由这样的来路找到和确立一个这样的自我。

    “沿路得其自”。这是相当要紧的指出。意谓建立在自我基础上的世界观能够在对本原性的追寻中达成与世界的和解和信任。张新颖在书中两个地方说到这个“得其自”。在我看来,这其中也可见他“沿路寻找”的真实痕迹,有特别的意义。

  • 3、 精读与略读读后感

    精读与略读读后感(一)

    今天,我又浏览了一下第十二课精读与略读.其中有几处地方让我受益非浅。

    一个人要积累知识,就必须读书。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2020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的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其中我知道精读是在看重要的书籍,文章的时候认真阅读,细心钻研。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内容,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还要学会略读。在其中,我懂得了:如果想在很短时间内读很多字2020的书,不仅要学会精读,而且还要学会略读。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去查找。其中,我明白了略读有许多好处。

    看来精读与略读结和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精读与略读读后感(二)

    《精读与略读》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精读?以及什么是略读?为什么要学会略读?略读有什么好处?掌握精读与略读才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精读就是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反反复复的读,对文中的每字2020没句做到完全理解。

    但我们却没办法每本书都去精读,因此我们还要学会略读。略读就是只读重要的部分,达到理解全文的效果。略读的好处是用较少的时间,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光会其中一个读书方法是不能获得最佳的读书效果,只能将精读和略读这两种方法同时应用,才能获得最佳的读书效果。比如是像名着、名人名言等重要的书,我们应该选用精读的方法。而像小说、杂志、报纸等我们可选用略读的方法。

    精读和略读的看书结合起来才行。

  • 4、 沈从文边城读后感

    导语:《边城》是一部反映湘西民情的中篇小说,它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是通过描述女主人公翠翠与少男傩送的纯情之爱,来揭示一种源自湘西古朴原始的爱与美。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边城》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边城读后感范文【1】

    《边城》写的是一个恋爱的故事,情节简朴优美,湘西山城茶峒掌水码头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城边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但翠翠心里爱的却是傩送,当天保明白了实情后,深知不能勉强,主动退出了竞争,架船下辰州,好忘却那里的一切,却不幸遇难。傩送虽然一直爱着翠翠,但哥哥为此而死,使他心中压抑,又对老船夫有误会,也在痛苦中离家去了桃源。而翠翠独自承担所有的变故,在等着,等着那个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回来的人。

    人世间的美好与凄凉,在文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翠翠与爷爷至深的亲情,天保、傩送两兄弟的手足之情,祖孙二人与村里人的和谐融洽又质朴的邻里关系,人与自然的统一,淳厚的民俗与民风

    又或许是秀美的景色,喧天的锣鼓,热闹的节日,吸引了眼球,掩盖了喜庆祥和背后的凄凉与伤痛。但作者清新隽永的笔词下的确有丝丝忧伤的情怀。就像这里也有亲人的离别与去世,有满满的期待未果,还有懵懂、朦胧,却又无疾而终的爱情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繁华,却看不穿繁华背后的萧索与凄凉,经历了喧哗,却没有想过曲终人散后的寂寞是否也会升华。

    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了现象,却拨不开迷雾,也有些时候,有些话不说,就再难澄清,再难说出口。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道路,但长久以来,生命便如一条河流,激流曲折,却永远也回不了头。

    我们总抓不住一些东西,改变不了一些事物,美丽的背后也有诉说不完的苍凉。就像翠翠这样明媚的孩子,最终也只得在江畔孑然一身独自的痴痴盼想。

    这里的忧愁是一滴化不开的墨,滴到心上,纠缠不止,然后风干,凝结在那里,无法抹去,只有那澄明的江水,依然诉说着那些古老的故事

    边城读后感范文【2】

    《边城》是一部反映湘西民情的中篇小说,它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是通过描述女主人公翠翠与少男傩送的纯情之爱,来揭示一种源自湘西古朴原始的爱与美。这种爱与美在小说中,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之举,更没有附加铜臭的权钱交易,相反小说所表现的男女之情正是古朴原始乡村孕育而生的自然恋情,它青春、阳光、清新、健康,犹如阳光下爱情的花朵,晶莹透明。纵观小说描述的不仅是唯美的恋情,更有祖孙、

  • 5、 沈从文萧萧读后感

    【篇一:大学语文读后感之《萧萧》】

    凤凰这词于我的神圣感,仅次于西藏。因沈从文先生,因它的文化氛围,因湘西的淳朴,因古镇的厚重。《边城》《萧萧》《长河》一次又一次地讲凤凰推浮出水面,露出她娇羞欲滴的脸孔。

    萧萧这样的女子,在湘西就如叹息一样轻微,沉入水底不会漾起过多的涟漪。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她风里雨里过日子,像一株长在园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枝大叶,日增茂盛。湘西女孩儿漂亮的不多,自给的不多,有智的不多,萧萧只是万千尘埃中平淡落定的一颗。作为童养媳,她过上了能吃饱饭的日子;害怕成为城里短头发,穿洋服的大学生;被长工花狗大把肚子睡大后却幻想和他一起去城里去自由;逃跑失败后等待着被沉潭还是发卖;生了儿子后却继续做小丈夫的大妻子宿命与自由,落后与文明一次次地沉默碰撞。

    沈从文先生就像是遥远故乡的使者,用文字絮絮地向世人传递着湘西的文化与印象。他不停叙说着底层平民的生活,丝毫不抹去人们透露着的愚昧和封建,用着他那扎根在故乡生活的土壤的语言。故事中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却刻刻都是小高潮。不用刻意去渲染人物间的矛盾冲突,只消几处景,几处主人公的小动作,几处纠葛的心理活动。不要矫情的语言,日常对话更展示了湘西人民的自在状态。

    然,乡下里的日子也如世界上的一般日子,时时有不同。有人把日子糟蹋,也有人把日子吝惜,各人皆有所得,各人皆为命定。在城市文明人把一个夏天全消磨到软绸衣服精美饮料以及种种美好事物上时,萧萧类的一家却要消耗在几斤细麻和担瓜上。沈老先生的文字里透着同情,透着无奈,透着哀怨,像电影一样忧伤,担在现实中一触即及。那是凤凰,那是湘西,那是底层人民尚不可更的命运!

    而凤凰终究是要在这种内敛中舒张开来的。沈老先生赋予她的厚重文化,她会接纳;现代社会赋予她的先进文明,她会接纳;旅游开发赋予她的喧嚣人流,她会接纳。她是拥有多大的胸襟!

    我知道她是有不被人涉足的角落,任凭月光再皎洁也无法将她照透。静默不是因为她软弱,而是因为她实在婉约得犹如深居简出的大家闺秀。她早已不会被生活裹挟着向前。我是如此期盼,期盼着与当地人民的笑脸,与长满青苔的石阶,布满隙痕的古墙来场华美的邂逅。

    有什么理由,不去看看萧萧翠翠过后的,这位素朴坚韧的姑娘?

    【篇二:读沈从文《萧萧》有感】

    在沈从文的笔下总会有那么一些可爱的乡村女孩。萧萧又如同翠翠一样,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但是她们终究都逃不过命运。

  • 6、 沈从文读后感

    沈从文读后感(一)

    有人把沈从文的小说分为两大类,一类用冷隽的写实笔调表现都市绅士阶层的道德 沦丧一类用了温暖 的抒情笔墨描写村野间耕夫船户的淳朴人性(摘自武汉大学 出版社:《中国 现代文学史》。)

    如此看来,《爹爹》显然属于后一种类型了,但如果不多读几遍你是体会 不出其中的那份深沉的。看看其中关于傩俦先生思维描写的一句话:多吃一碗是为儿子欢喜,少吃一碗饭是为儿俭积。儿子死后,他关闭了药铺的门,去玉皇阁与孤魂野鬼为邻,在长长的钟声下哭着过日子 。

    但只要有谁家的孩子被打伤、摔伤或者是被甘蔗割破了手,他还是会去治疗,而且不收取报酬。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把他们都当做了自己的儿子,只是自己对儿子的爱的一种延续。又或者真如周围那些人所说的,他成了一个好人,只是为了给那小城市的人看病而存活着,看上去夸张得有些像童话 了。

    三个月后,傩俦先生的药铺又重新开张了,但作者却没有再写他是如何做生意,而那些病人不是很穷就是忘了带医药费,而他又全然不在乎。

    终于有一天,他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又去玉皇阁找那那个把念经看得并不比说话 为有用处的和尚来为儿子做道场,或者本就是打算为自己做的,作者在临终了这样安排情节,不知道是无法为这深沉的爱找到更好的结局还是说说那位傩俦先生的愚昧。谁知道呢?等以后我买来沈从文的小说来慢慢研究吧。

    看完沈从文的《爹爹》,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来写。如散文般不必太在乎情节地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又如诗歌 ,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创造一种意境,表现人性的美与最实的情感和欲望。你也可以这样试试,让自己的文章也浪漫一次。

    沈从文读后感(二)

    又翻出沈从文先生的散文。犹如在风里雨里辗转漂泊数圈之后,重新回到了自己可爱的家乡。河水已平,水流渐缓,两岸小山皆接连如佛珠,触目苍翠如江南的五月。山谷中不知何处有鸡叫,有牛犊叫,河边有人家处,屋前后必有成畦的白菜,或相间以红萝卜。

    沈先生的散文形式上大多清淡如绿茶,温润如古玉。若以浮躁的心情粗略一看,想必大多数人的感觉会如我的一位朋友所言:没劲。沈先生的行文中,永远没有也不需要哗众取宠和故作惊诧。一切皆源于天然。惟有沉心静气细细品读之后,方觉其山光水色,暗香深藏。沈先生的文字2020,是越品越味深,越读越入心。

    《沈从文散文》一书是按类别分成怯步者笔记、南北风景、湘行书简、湘行散记等四部分的,而没有计较时间顺序。但读者

  • 7、 沈从文《三三》读后感
    沈从文《三三》读后感 看完沈从文的《三三》之后,我感觉《三三》带着很浓烈的《边城》的味道,同样些湘西村寨;同样淳朴的少女,翠翠,三三;同样怅然若失的年少感情,读起来别是一番风味! 三三本身也是一个爱情的悲剧,自己深爱的男子突然死去,三三那爱情的梦瞬间粉碎,她的幻想和渴望瞬间崩塌… …但从文中,我们却感觉不到什么“悲伤”的味道,沈从文非常巧妙地利用了爱情悲剧来把现实与理想的世界相连接。因为沈从文认为这是理想中的现实。 对于三三来说,她的世界是残酷的。外面的世界不断照常变化着,这是她曾经开启往后再也无法打开的一扇门,也许,她还没来得及完全打开,门就紧紧地关上,她再也没机会看到门后面的世界。 而三三也和她的母亲一样,曾经想着到外面很远的地方,邂逅过一段来不及开始的姻缘,也想过“出去就再也不回来了。”但后来却嫁给碾坊的主人,在丈夫死后,成为碾坊的主人,满身糠灰,过着一日复一日的平静的生活,因为她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走出去了… 她早就放下所有,深深的扎根在这片山水之中。但,谁又知道她心中是否后悔了,遗憾了? 其实,也许母亲的命还是三三的命运,也许三三会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女人,最后自己静守。 孰不知,人生是一场残酷的游戏,有喜,有怒,有哀,有乐… …那只不过是生活的调味品,并没有影响她的道路,路是由自己走得,只要自己坚定信念,不再像母亲一样重蹈覆辙…但,人生没有完美的人生,每个人都会有一点瑕疵,缺陷,但却正因为这些小瑕疵,人生变得更完美… … 时光的潭水即使在多么激荡的波澜后也会平静如初。而那些经年的哀伤,也沉在潭底,被人遗忘,但永久在本人的心中,在她的凝望或深思中,在她夜深的梦中,那抹哀伤如一抹霞光,折射在水面上,照见曾经的岁月。 沈从文先生,感谢你,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感悟,我明白人生并不是你想的一样完美,有些瑕疵是必要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朝着瑕疵前进,做一个“完美的人。” 沈从文先生,感谢你!
  • 8、 沈从文长河读后感

    【篇一:沈从文长河读后感作文】

    读完了长河,沈先生的文笔向来见章于细微,却不露雕琢之功,落眼宽阔下笔敏感细致,却能始终如一的抱持素朴不失妍美的情怀。看他的文字常想到他的人,他的人生,以及与他心意一般的人的种种悲哀。

    像沈从文这样心意单纯的人,大多容易依赖自己有双好眼睛,有副灵巧的感觉,肆意顺从自己,不加考量,拗在自己感觉中得意陶醉下去,让旁观者感觉矛盾,有种感同身受的痛惜,不计后果的感情大多难以好好收场,后来种种如凉水泼头有些东西在时间中不断剥零凋落与你想象中美好的印象天差地别,还不是只好麻木崩溃或者勇敢机智的应和下去,这是何其难堪的经历。

    很多话我说不好,看到别人难堪我更加容易张口结舌。在我见来,轻率与天真某些时候并无分别。草草热切的感情有太多太多,那不知所以,一往而深的势头恰如长河,赤诚奔淌,无路回头。至而成魇,不得解脱。

    长河是沈从文先生的最后一篇小说,仅仅完成了不到半部。此后他再未动笔写过小说,余生埋首研究文物。在与生活不断冲突的痛苦下,人终于从天真开放变的低垂沉默,其间心态几度失常,怕是连说句:天凉好个秋这样刻意的心思都提不起来了。也许与一个人颠沛流离的心理历程比起来,小说的结局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写出未写出的所有事都已是注定,所有的猜想和向往全是幻影。生活有时好比入海的方向,你的刀舞的再凶猛也断不住一丝水流,如果可以的话,就支起枕头好生听下去吧。

    我能想到的只有长河中的那段话:滩水在静夜里很响。更远处大山,有一片野烧,延展移动,忽明忽灭。老水手站在祠堂阶砌上,自言自语的说:好风水,龙脉走了!要来的你尽管来,我姓滕的什么都不怕!

    那灰突突的山水中也透的出的明亮,洁净如宣纸,衬着淡如点墨的豪情和快意,如风里云烟,钱塘水潮,消去了便再也见不到了。

    【篇二:沈从文长河读后感】

    最近留连于沈从文先生的长篇小说《长河》。严寒的冬夜,窝进暖暖的被,映着温馨的桔色灯光,品一段能听鸟语、闻花香的文字,听作者缓缓讲述平常日子里的人和事,是我一天中最等待的幸福。

    《长河》创作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用作者的话说,那是个旧时期。小说以三十年代动荡中的湘西为背景,将吕家坪一户还算殷实的农家生涯娓娓道来,刻画了这一户平凡人家在大环境动荡时的沉浮,讲述了特别环境里中国农夫的喜怒哀乐。辛勤慎重的橘子园主人长顺,少时多灾老来得福的枫木坳守祠人老水手,灵活聪明又不失朴素的农家姑娘夭夭

  • 9、 沈从文丈夫读后感

    【篇一:沈从文《丈夫》读后感】

    沈从文《丈夫》讲述了边地农民在自然环境的约束下和当地封建势力的欺压下,不得不忍辱让妻子外出卖身的故事。在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丈夫对妻子卖身的无意识,可能在他的思想中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人的生存需要首先是物质,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物质需要也得不到满足,又何来讲尊严和气节呢?

    文中丈夫对于妻子卖身过程中开始是麻木,但在经历了与水保的交谈和兵士对妻子的羞辱后,他开始感觉到自己作为丈夫权利的丧失,感受到了自己地位低下所带来的苦难。他的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被唤醒。开始他只能感受到妻子卖身所带来财富给予他的惊喜,最终演变为对于这种行为的可耻与憎恨。

    丈夫的妻子七丫头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是一个善良、美丽的女性形象,虽然她做着丑陋的行当,但她的目的性很简单只是为了养活家中的孩子和自己的丈夫。从中你会感觉到七丫头身上的牺牲精神。但沈从文在文中也写到他们受到城市侵染后身上所产生的变化,文中还特别提到这种变化不是立刻就会转变,是一点一点的潜移默化的,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就算最单纯、最质朴的人,也有可能染上城里的恶习。七丫头在城里的这段时间变得爱打扮感觉与城里的女人无异,这只是从外表上说得,如果她呆的时间在长一点可能她身上还有的善良、单纯就会被现实的环境抹掉。

    全文最感人莫过于丈夫拉琴的描写,它唤醒了七丫头、五多和伯母对于乡村生活的记忆和美好人性的怀念。最终七丫头和丈夫抛开了一切回到了乡下。

    像七丫头这样的人们在残酷的生活环境下,依然能坚韧顽强的活下去,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精神让人感到由衷的钦佩。

    【篇二:沈从文丈夫读后感作文】

    《丈夫》讲述的是一种让人心痛的乡下人的生存状态,嫁为人妻的妇女,过的不是相夫教子的本质生活,而是用身体来养活家人,而丈夫,本应该负起这样一种重担的,此时却残酷地落在了妇女的身上。一个丈夫,目睹自己的女人为了几张钞票是如何的由单纯的农村妇女形象到城市的绯红胭脂的转变。

    这所谓的生意,买的不仅仅是身体,更多的是一种人格,一种尊严,而这无数在船上日夜做生意的女性却丝毫没有反抗意识,反而以一种安于现状的态度泰然处之。

    丈夫逢年过节照规矩地想到要到船上去看看自己的女人,从第一次的惊讶于自己女人的变化,到第二次惊讶于女人拿出的哈德门香烟换过自己的烟管。吃惊都变成了暂时的事,做丈夫的,于是,一面吸烟一面谈话。多么从容地接受妻子的变化,为了生存,连妻子

  • 10、 沈从文自传读后感

    【篇一:沈从文自传读后感】

    沈从文,1918年小学毕业后,离家到土著军队当兵,闯荡江湖,从社会现实人生这本大书中。汲取既古老原始又曲折地跃动着时代脉搏的文化滋养。1923年,受五四运动余波的影响到北京,认识了郁达夫、徐志摩等现代文化名流,从而走上了文学道路。此后,他从边城走向世界,以其对文学史的独特贡献,在身后树起一座不倒的丰碑。

    提起笔,思绪乱飞,却不知如何下笔。喜欢从文,喜欢他笔下淳朴的湘西,喜欢他笔下的翠翠,却不曾了解过他。带着疑问,带着荣幸,带着感动,才发现那感觉是感慨、惊异。

    沈从文小的时候特别顽劣,上私塾逃学是家常便饭。后来父母给他换到了远一点的学校,去学校的路上,他拐着弯儿走很多远路,就是为了看路上的风景。铁匠铺打铁的,杀牛的,编竹篮子的,只要有人的地方,他都要停下看一看。

    我从没想过,一代文豪小时候居然是天天逃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文豪居然是小学文凭,初中都没毕业。

    尽管许多的举动让我不解,让我诧异,可是我不得不说我非常羡慕他。至少多年以后,至少当自己垂老回忆童年时,那些记忆值得回忆,那些过去值得留恋,我想这也是一种幸福吧!不像我们,童年的回忆只与学校、作业有关。为了考上大学,我们放弃了本属于我们的自由,本属于我们的天真,本属于我们的好奇,本属于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可是如今呢?上了大学,我们却没得到什么。

    《从文自传》,在介绍自己的一生,不如说他在说一个普通人如何成为一个诗人、作家。从文之所以有日后的成就,我想这与他的童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他的兴趣,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逃课,他爱家乡的山,他爱家乡的水,他爱家乡的一切,他的童年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充满了兴趣。

    童年过后,他没在学校读过书,他的思想没有限制,也正是如此,成就了他的精华!

    【篇二:沈从文《从文自传》读后感】

    用岁月来形容沈从文所度过的时间再合适不过,比大多人的都更掷地有声,在潺潺无声中。之前听说过他的生平很传奇,看完更觉得是自然,水到渠成。

    他好好奇。他用乡巴佬的身份打量感知着这个世界:多泅几次水是好,多翻几座山是好,多见几个人更是了不得。采厥子,学兵器,吃年糕,看剃头,都是新鲜好玩。跋山涉水地,不惜一切代价地,为了看大家口中说美绝的巫峡。真实而强烈的情绪毫不费力地打动我,惦记着也要去看看。回想起在一次沙龙上许知远略带愠气地说,我只是好奇为什么今天提问的年轻人都在问我该怎么走,

  • 2019-10-1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10-09

  • 2023-01-21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19

  • 2022-12-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1-02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10-09

  • 2022-08-21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2-10-24

沈从文精读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沈从文精读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沈从文精读读后感、2024沈从文精读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