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尚书的读后感 > 地图 > 尚书的读后感,2024尚书的读后感
尚书的读后感相关栏目
尚书的读后感热门栏目
尚书的读后感推荐
尚书的读后感

(共 3539 篇)

  • 1、 [荐]尚书的读后感1000字合集8篇

    读后感大全精选专题推荐:“尚书的读后感”。

    我们常常会因为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或者发人深省的哲思被吸引,相信很多人在读了作品这本书后,对于它的情节会印象深刻。多写读后感就能多读书,能拓展视野,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那么有哪些精彩的作品读后感值得我们学习?栏目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尚书的读后感”,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尚书的读后感(篇1)

    近日,央视综艺《典籍里的中国》正热播,第一期节目有关《尚书》。翻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发黄的史册,阅读经典,知道我们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读“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品百味人生。

    翻开《尚书》,我品味到其历史悠久,尧舜禹夏商周;翻开《尚书》,我品味到古代先贤筚路蓝缕创造的丰富文明;翻开《尚书》,我品味到青石刻经,青史永存的文化传承……当然《尚书》的魅力,绝不仅限于此。

    翻开《尚书》,品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坚定信念。了解《书》的人,必定会熟知“伏生护书”的感人故事。绝不仅浮生墙壁藏书,此可谓,一家其心护《书》周全——爱子因护书,以命相搏,被乱军杀死;妻子一路挨饿受冻仍止其烧书取暖。他们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赞歌。才能有后世“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意”的高度美誉。中国文化不绝如缕,薪火相传,正是因为无数先贤拼了命也要护其周全的坚定信念。上有玄奘西行“宁可向西走一步就死去,也绝不向东退一步以求生”的信念,使佛教在中国文明史上熠熠生辉;下有七十年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味诗词之美的叶嘉莹“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使古典诗词,在今天为人熟知,广泛传诵。这一系列灿烂光辉的文明史,离不开一代代文学家们的传承。他们以血肉之躯铸就文化之屏障,以卓然之姿增补历史的璀璨辉煌,以坚定的信念,让文化之花灿烂的绽放在祖国的沃土上。吾辈青年更要以这种坚定的信念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翻开《尚书》,品味其蕴含的治国理念——民本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中如是记载;孟子曾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连历史上著名的明君李世民都在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见作为“民本”思想源头活水的《尚书》蕴涵着如此深刻的哲理。读上《尚书》,体悟大禹定九州,奠高山大川的气魄;品《尚书》,感悟武王“称尔干,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的英勇。而这都源于对百姓的爱,源于心

  • 2、 尚书读后感

    本网站为您精选了一篇非常优秀的“尚书读后感”文章,欢迎您浏览本页的内容。读后感,是对书中所阐述的道理或思想的领悟和感悟,在读完作品后,内心激动的情感会持续久久。在写读后感时,需要着重阐述那些让自己震撼的部分。

    尚书读后感【篇1】

    有什么是你拼尽一生所守护的?

    俗话说,唯有诗和远方不可辜负。那么对于伏生而言,则唯有《书》与讲《书》不可辜负。战火的响声,淹没了他的叹息;兵车卷起的灰尘,掩盖了他护书的身影。岂不叹,楚人一炬成焦土;岂不恨,战争纷乱扰安宁;岂不幸,伏生留书传千古。他若偻之背影饱含了月岁的沉淀,所讲之《尚书》实现了千年的穿越。伏生一家,视《书》如命,拼尽一生,才得弦歇不掇,薪火相传。伏生守护《尚书》一生,守护着宝贵华夏文明,照亮过去,更照亮未来。

    当今日的我们安享繁华与和平时,边境的石头与棍棒无情地夺走四位戍边英雄的生命。“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而不可凌”,在雪山书写下自己一生所守护的,用行动义不容辞守边防。“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陈红军、肖思远、陈祥榕、王焯冉烈士将鲜血挥洒边疆,卫国土不失半寸,既是使命在侧,责任在身,更是生死攸关之际为所守之中国,献上自己的一生。英雄们爱国守边,献出生命,才得国土安宁,主权完整,人民生活康乐。

    又有什么是你终其一生所追求的?

    古时为了钱、权、名、利战戈不断,今时为了房子车子票子迷失了方向。究竟什么才该是这生吾之所求?又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信念去守护所谓的心灵至高地?

    你心灵至高地,住着什么?可能对于如我们一般的学生,早已被社会范式填满了名牌大学作文吧,可终点又何尝在此,这不过是起点而已。所要追求的,不应只是眼前的苟且。

    我们很难平衡所求,就像伏生也会希望与妻儿共读《尚书》,陈红军烈士也想多陪陪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诗和远方也是美好的象征。可最终,他们选择他们所守候和追求的,还是这些让我们永远铭记的万死以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像无数留名青史的英雄,是社会的模范,也是每个人优先具备的精神,刻在民族心、民族魂里。

    到底追求何事,守护何方?

    今天的川流不息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就像当年张继名落孙山时写下的《枫桥夜泊》留传千古,而中举之人却没人被歌颂。但张继面对的却是落榜的落寞,中举之人面对的是明日的荣华富贵。

    就像著名辩论赛“青年人到底该做加法

  • 3、 读《尚书》有感——中国传统的政治观

    读《尚书》有感——中国传统的政治观

    中一

    前几日读完《尚书》,获益匪浅。《尚书》中记载了中国早期社会(夏商周)治国者的言论以及政治观念,《尚书》书名之来源,一解“尚者,上也。”即尊贵而具有无上权威之书。《尚书》成书时间甚早,其所阐述的政治观为中国接下来三千年政治体制确定了基本架构,传统的政治模式已经在尚书中得到成熟体现,包括天子、百官、人民的关系、百官分工、治民方略与治国之术等等。因此我想小谈一下我总结出来的《尚书》中表达的理想的政治秩序,不妄图高谈阔论,只想浅尝辄止,与诸君分享与交流。

    政治秩序就是设想一个社会结构该如何编排,权力与资源该怎样分配。政治活动作为万事万物中一种活动,是否应该与自然秩序相吻合?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显然是这样认为的,即政治秩序服从于自然秩序,天地的秩序是人间秩序的模型。“爰有大圜在上,大矩在下,汝能法之,为民父母 (吕氏春秋)。”《易经》中有,“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那么这个自然秩序是什么呢?天地是万物之始,人类即是天地之子。天地的秩序是长幼尊卑:天地生万物,因此天地最大,万物受天地滋养得生,应该感恩天地,顺天时地利而生;在人类社会中,人人皆由父母所生,父母教养孩子成人,孩子有责任孝敬父母以报德。根据这一自然秩序,《尚书》给出了它理想的人间政治秩序:天子承载天命,代替天地统治人间;天子下是官吏,辅佐天子治理天下;官吏下是人民,是社会的大多数,他们像家庭中的孩子,需要教化呵护。下面我们来依次地详细说一下。

    《尚书》中,“天命”是个核心概念。天命即是自然秩序,然而天命无形无体,需要一个实物来承载,这就是天子。天子是天之子,天子的权威并不来自于自身,而来自于天命,因此一定要依天命来治理天下。商二十代王盘庚说,“先王有服,克谨天命。”当天子忤逆天命,他的权威与合法性便会瓦解。书中提到夏、商、周三王朝的更替,前一个王朝的衰落都是因为末代君王偏离了天命。商汤伐夏是说,“有夏多罪,天命亟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武王伐纣时对士兵说,“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天子之于百姓,就像父亲之于子女,有父亲的权威,“天子作民之父母,以天下王”;亦有父亲的责任,“皇建有极,敛时五福,用敷锡庶民。”

    然而治理天下事务纷杂,天子一人之力断不能胜任,因此需要一个官僚体系来辅佐。百官直接管理百姓的日常生活,处理具体事务,使得整个国家得以运

  • 4、 大学·中庸·尚书·周易读后感300字(3)篇
    大学·中庸·尚书·周易读后感300字 第(1)篇

    用了大约五个月读完《大学 中庸 尚书 周易》,对我最深刻的应该是几点:

    《大学》要点,我总结为“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的精髓就一个字“诚”: 就是你说了并做到了,就成了,就这么简单!

    《中庸》要点是“中庸者,走正道,永不偏离也!”,《中庸》最精彩的结尾部分“衣锦尚纲”篇,国人都这样,则世风必如日东升矣!

    《尚书》要点是如何治国,原来在尧的时代已经确定了一年365天,三年一闰月,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还有节气,我们的祖先是如何的睿智,几千年过去了,还一直沿用。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尚书》中讲到,远古时候的官职是按照节气来任命的,这才是原汁原味的崇尚自然,崇尚天道。还有《秦誓》中的秦穆公,几千年过去了,如今,不管是国家、企业、社会、家庭,能做到秦穆公这样的人仍然很少,过了几千年了,哎,呜呼哀哉!

    《周易》,此前一直以为就是算命掐卦的,一直对它不以为是,谁知读完才明白,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文化,叫你怎么做人做事的,最经典的开场白,就是前面几卦:乾卦、坤卦、屯卦、震卦、需卦,简直是绝了!西方有星象学,中国有周易,但是周易比星象深刻多了!

    大学·中庸·尚书·周易读后感300字 第(2)篇

    有个词叫内圣外王,我的理解是内圣讲的是一个人的品格,性情,需要读礼仪教化怡情养性之类的书结合着实践来修得。而外王既是讲外在的一种王霸之气,更加需要的是外在的器物经世致用之学,结合着对时势的准确分析,熟练运用官术权术,并对各种势力利益集团进行权衡,制衡和控制,达到为己所用,为天下所用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些,不仅需要内圣的修饰作用,更加需要的是个人对各种实用方法技能的运用,而这些方法技能都需要从书中,老师及周围的人当中去学习。在古代社会,功成主要是无外乎文成,武成,官成;文成,即习得诗词写作之技能,结合着内圣之用,辅之以情、趣及对世事之洞明,李白,杜甫如也;武成,即先练得勇猛无敌之功夫,辅以内圣,习得古圣贤兵书之要义,行军打仗之良策,于实践中灵活运用,兵圣孙武,飞将军李广是也;官成,同样内圣为所需,习得经世致用之学为官运亨通之基准,对下,服务于万民,对上,忠于国家,对为官之道不

  • 5、 《金代尚书省令史研究》读后感作文1000字_高三读后感

    “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郭小东两千多字《后记》的这句曲韵,唱柔了我膺胸里的热心。

    只因《中国状元全传》的“尚书省右司都事”末字的音惑,我便拜读了你的论文——《金代尚书省令史研究》。

    后来,我终于读后有感:尚书省分有左司和右司,左司是吏户礼,右司是兵刑工;尚书省右司都事就相当于兵部、刑部和工部的秘书总长。

    然而,我也看出了你论文上美丽中的一些不足。比如:第一:破折号有的地方是双短横,有的地方是一长横,标点符号不一致。第二:古籍中的卷数应该用汉字,而不是阿拉伯数字。第三:第27页的“从上次第勾年至五十已上,官资自承直郎正七品。至奉德大夫从五品”中,“正七品”和“从五品”不应该是小字,并且句号也应删去;而且,“正七品”应改为“从六品”。因为,在软件《国学大师》中的《金史·卷五十二 志第三十三·选举二·文武选》的原文是这样的:“从上次第勾年至五十已上、官资自承直郎(从六品)至奉德大夫(从五品)”。这是很硬性的错误。

    另外,最值得一提的当属底部注释与正文之间的长破折号,很多页都了缺那长破折号,粗略一计,约有三十八页(除第39页亡佚外,阁下该论文加上封面等总共104页),占比达到36.5%。从封面开始数下去的第三、四页没有罗马数字页码。难道是你忘记了吗?

    你说,你的老师批改得很认真。然而,我却还能在乱坟岗上挑出一两根骨头来。看来,我的治学态度胜令师程妮娜一筹哇!但是,我在此说明: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高中生。

    然而,玩笑归玩笑。不才以一颗学习之心拜读你的硕士学位论文,所获得的裨益,令不敏之仆再次感到了痛苦学习中的快乐。甚至,想写一篇名曰《〈金代尚书省令史研究〉研究》的论文。但是,才疏学浅的鄙人只得作罢,因为:心中论文写不得,郭兄晓东在上头。历史就是如此,在对比中,流传最好的。

    我们这里的天,就像腊月的颜色,白得没有什么七彩,只有冷冷的长风。当它吹来时,小草的绿叶颤抖得即倒,楠竹衣杆上的晒衣也如五星红旗般飘扬;然而这却是在春季。在下本该退缩,但是温暖的棉被扣不住余之手脚,吾仍在刀风中傲然危坐,拜读着你的大作,而我的梦就是解开赖床手扣的金钥匙。有人悬梁锥股,有人凿壁囊萤,但我乘风阅作——好不痛快!

    如果中国的文献都能公开,以至于好学者有书可读,那么人才将如泉涌,栋梁将似林发。然则国家幸甚!社稷幸甚!万民幸甚!

    2019年05月04号19时29分

  • 6、 的听众的读后感

    《的听众》,这篇文章说的是,作者在家人不支持自己练琴的情况下,独自一人跑到树林练琴,遇到了“耳聋”的老太太,得到鼓励,最后作者拥有了高超的琴技。

    这通过读了这篇《的听众》,我感受到了一种鼓励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同时也感受到了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

    文章主要讲述了:“我”由于拉小提琴的水平很差,被家人认为是音乐白痴,因此我不敢在家里拉琴,只敢去山林里空无一人时拉。一位“耳聋”的老人给予“我”微不足道的鼓励使“我”找回了自信有声望的音乐教授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自己是个聋子,使青年有勇气在有人的场合下拉出水平很差的小提琴曲来。老人给予青年微不足道的鼓励使青年的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了。使我感到这微不足道的鼓励是无比强大的。一个动作、一种表情,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鼓励,实际上能使一个失败者成为成功者,能使一个没有信心的人重拾信心。

    我也有这种体会:一次硬笔比赛中,我根本没有信心能获得一个好成绩,因爸爸的鼓励:“拿不了奖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认真地去写好你的每一个字,其它的不重要。”爸爸的话语使我信心倍增,在比赛时我调整好自己紧张的心情,想着描字本里的结构、形状,把字认真地写下来。最后,我得了三等奖,我高兴、兴奋不已,我知道我要感谢的人是爸爸,才有今天的成绩。

    读了《的听众》使我明白了一个微不足道的鼓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也是信心的泉源。是给予没有信心的人的鼓励,是使有信心的人更是信心倍增。心灵的听众,你是沮丧时的微笑,你是气馁时的鼓励,你是灰心时的期盼,你是闪烁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启明星!

  • 7、 读后感阅读:《小水的除夕》的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祁智。他的这本书就是围绕小水和他的小伙伴发生的一些事,有喜、悲等等。

    其中,我最喜欢两篇,那就是“炮兵不如爆米花”和“先把年过了再说”在“炮兵不如爆米花”中最让我惊讶的的是爆米花爆完的时候“八哥”【孙定远】直直挺挺的躺在地上,就像是尸体一样。可是,只要往下看那份惊吓就随风而去了。他只是贪吃而已,原来他就是在等着那个人说不要钱的时候就起来,我还以为孙定远真的被炸死了。

    接下来这一件事就是一个悲伤的事了。

    这一天我们得到一个坏消息,熊一菲和她妈妈连夜去她爸爸那里。作为好朋友的小水,心里难免有一种伤心的感觉冲上心头。他和熊一菲也是好朋友那个人突然说要离开谁都会伤心的。因为, 小水和她做了很长时间的朋友了,一说要分开谁不会难过呢?

    你看就从这两个故事就表明了他们的情深意重了。

    在这本书很好,它详细的描写让人有无限的遐想很美好,每一天的事,表现出这些孩子的自由,孩子的活泼、有胆识、孩子的想象力和想一想那种场面是多么的有趣:他们在水中玩耍、游泳、抓鱼,在小巷子里自由的奔跑和躲猫猫。“这是一群少年的故事,他们的故事随意展开,背景之上,故乡如风,少年如歌。

  • 8、 读后感大全:《时代广场的蟋蟀》的读后感

    你见过蟋蟀吗?你见过在纽约生活的蟋蟀吗?他叫柴斯特,他的主人是一位善良、有爱的小男孩,他叫玛利欧

    柴斯特在地铁站被玛利欧发现了,然后把他带回了报摊做他宠物,多么有爱心呀!柴斯特还有两位最要好的朋友,那就是塔克老鼠和亨利猫了他们把柴斯特也当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这本书有许多的地方,很搞笑也有许多很感动。那是因为,最后,柴斯特要返回大草原了。我看到这里,我的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https://www.dhb100.com/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优质好文章,如转载请标注来源。https://m.dhb100.com/

    [我觉得这本书中充满了友谊,深刻的爱和亲情。那种友情使我非常非常的感动,他们就像是亲生兄弟一样。他们相互帮助着对方。在这上面也充满搞笑就像:玛利欧的妈妈捡起一本杂志向塔克扔去,射中打中左后脚了。看到了这里我的肚子都笑痛了

    在最后的离别的时候,他们各自的心都十分的伤心,因为它们走过了痛哭的艰难可是现在又要分开这让人怎么可以接受的了呢?

    这本充满友情的书的结尾不应该是这样的,写的应该是说他们是怎么找了一个新的家园有喜、怒、哀、乐我觉得这才是一本书真真的内容!!!

  • 9、 伟大的启示的读后感

    童年第十篇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着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如果有人欺负你,大人会毫不犹豫地狠狠地教训那个人一番。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高尔基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天天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我也有些想不明白,那些人做这一类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干吗呢?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值得他们去做吗?

    童年第十篇读后感(二)

    第十章写我母亲的突然回家和新产生的家庭矛盾。一个年轻丧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强的不幸女人,在多年离家之后带着痛苦回到替她抚养儿子的、孤苦年迈的父母家长住,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和冲突,是不言而渝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过去就是、现在仍然是父女矛盾、冲突、争吵、闹架的焦点和导火线。小说先是详细地写了母亲和我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接着写了母子之间因为背诗而爆发的一次争吵;最后又重点写了父女之间因婚姻问题而爆发的一次大闹架,外祖父气得跪在女儿面前,接着又无故把外婆打伤。争吵和闹架成了家常便饭;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这样打发日子!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而小阿廖沙却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受欺辱。悲惨的一幕又一幕,让我不由得想到:假如我们生活俄-国沙皇时期又会怎么样?会认为那根本不是人生活的地方吗?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生命匆匆的交错,它再短我也盛开过 生命如此的美好,有些苦一定要经历过。

  • 10、 《爱的力量》的读后感
    《爱的力量》的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爱的力量》。

    这篇文章写了民工余小柱在工地上施工的时候,被六楼飞驰而下的3米长的钢筋刺穿胸膛,当时,鲜红的血液哗啦啦地流了一地,不省人事。后来,公安消防大队想用液压剪来完成任务,但考虑到伤口紧紧挨着余小柱的心脏,钢筋一旦错位就回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之后,他们又想采用等离子切割机,但被医生们否决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此时的余小柱已经失血过多而现了休克,死亡在一步一步地向他逼近。

    最后,大家决定用最原始的机器来切割,成千上万的人们都屏住呼吸,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无数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个瞬间……万幸的是老天保佑————成功了!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手术后,记者问他:“您觉得是什么让您从危险中挺过来的?”“我有个9个月大的女儿,我不能让她没有了爸爸!”

    好一句“我不能让她没有了爸爸!”最简单的愿望,最朴素的情感,却成了能战胜死神的最强大的力量。因为,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一个年轻父亲的爱,更是诞生奇迹的力量!

    亲情也是一种爱,更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把濒临死亡的余小柱拉回了生!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1-09-04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8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28

  • 2019-10-19

  • 2019-11-08

  • 2023-02-14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1-08-15

  • 2019-11-11

  • 2019-11-02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28

尚书的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尚书的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尚书的读后感、2024尚书的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