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朱元璋传读后感 > 地图 > 朱元璋传读后感,2024朱元璋传读后感
朱元璋传读后感相关栏目
朱元璋传读后感热门栏目
朱元璋传读后感推荐
朱元璋传读后感

(共 5011 篇)

  • 1、 朱元璋传读后感800字【通用2篇】

    看完一本书,我相信我们都有很多可以分享的。是时候冷静下来,把阅读后的美好感受写下来了。那么如何把看完后的感受写下来,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元璋传读后感8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朱元璋传读后感800字一

    在中学时期的历史课本上,我们开始认识朱元璋这个人物,那时候我只知道他是明朝的创立者,对他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通过阅读吴晗先生所写的《朱元璋传》这本书,我对朱元璋这一位历史人物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朱元璋传》这本书颠覆了我对一代领袖人物的认识,在我的思想中,我认为作为领导者,首先从形象上来说是很端庄的,有着一副和善亲民的相貌。可是,朱元璋的相貌却很不体面,在晚年的时候特别难看,一副凶相。其次从胸怀上来说,我认为领导者的胸怀很宽广,能一切为人民考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可是朱元璋称帝后,心胸极其狭隘,为了巩固统治,站稳脚跟,屠杀大量的无辜者。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朱元璋的认识。通过朱元璋的童年生活,我认识到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幸运儿。他没有生长在一个富贵家庭,而是一个穷佃户。他遭受了旱灾、蝗灾、瘟疫等苦难。紧接着,他又遭受了失去父亲母亲的重创。小小年纪的他就面临着如何对付肚子的穷苦日子。尽管他很穷,但他从小就很讲义气,为了让自己和小伙伴们吃上一顿肉,他杀掉了田主家的牛,为了伙伴们不受惩罚,他主动承担起了杀牛的责任,结果挨了一顿毒打。后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朱元璋做过游方和尚,到处叫化。再后来,朱元璋为了翻身过上好日子,他投奔了红军。就这样,一步一步,朱元璋起初到处碰壁,然后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他的成功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外在因素。首先,从个人因素来说,朱元璋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朱元璋遇事勤快。他敢作敢为,接到了命令,执行得很快,办理得也很好,打仗总是领头向前,一定要打胜仗,也一定完成预期的战果。

    二、无私,讲义气。每次打了胜仗,朱元璋从不把功劳归到自己身上,他总说功劳是大家的,然后会把得到的赏赐公公平平地分给同伴,因此,他得到了大伙的认同和赞赏。

    三、看重纪律。朱元璋在做了小军官后,时时强调纪律,严格训练士兵,并能以身作则。

    四、有计谋。朱元璋在紧要关头,总是能给上级出谋划策,使局势转危为安,因此他总是能得到上级的信任。此外,他还要求手下的士兵不要抢夺百姓的财产,给人民树立一个好形象。朱元璋随事提出办法,合情合理,有分寸,又会说话,深得将

  • 2、 朱元璋传读后感
    朱元璋传读后感 在中学时期的历史课本上,我们开始认识朱元璋这个人物,那时候我只知道他是明朝的创立者,对他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通过阅读吴晗先生所写的《朱元璋传》这本书,我对朱元璋这一位历史人物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朱元璋传》这本书颠覆了我对一代领袖人物的认识,在我的思想中,我认为作为领导者,首先从形象上来说是很端庄的,有着一副和善亲民的相貌。可是,朱元璋的相貌却很不体面,在晚年的时候特别难看,一副凶相。其次从胸怀上来说,我认为领导者的胸怀很宽广,能一切为人民考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可是朱元璋称帝后,心胸极其狭隘,为了巩固统治,站稳脚跟,屠杀大量的无辜者。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朱元璋的认识。通过朱元璋的童年生活,我认识到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幸运儿。他没有生长在一个富贵家庭,而是一个穷佃户。他遭受了旱灾、蝗灾、瘟疫等苦难。紧接着,他又遭受了失去父亲母亲的重创。小小年纪的他就面临着如何对付肚子的穷苦日子。尽管他很穷,但他从小就很讲义气,为了让自己和小伙伴们吃上一顿肉,他杀掉了田主家的牛,为了伙伴们不受惩罚,他主动承担起了杀牛的责任,结果挨了一顿毒打。后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朱元璋做过游方和尚,到处叫化。再后来,朱元璋为了翻身过上好日子,他投奔了红军。就这样,一步一步,朱元璋起初到处碰壁,然后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他的成功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外在因素。首先,从个人因素来说,朱元璋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朱元璋遇事勤快。他敢作敢为,接到了命令,执行得很快,办理得也很好,打仗总是领头向前,一定要打胜仗,也一定完成预期的战果。二、无私,讲义气。每次打了胜仗,朱元璋从不把功劳归到自己身上,他总说功劳是大家的,然后会把得到的赏赐公公平平地分给同伴,因此,他得到了大伙的认同和赞赏。三、看重纪律。朱元璋在做了小军官后,时时强调纪律,严格训练士兵,并能以身作则。四、有计谋。朱元璋在紧要关头,总是能给上级出谋划策,使局势转危为安,因此他总是能得到上级的信任。此外,他还要求手下的士兵不要抢夺百姓的财产,给人民树立一个好形象。朱元璋随事提出办法,合情合理,有分寸,又会说话,深得将士的信服。五、心狠手辣,有野心。朱元璋为了自己的地位更上一层,他不惜借刀杀人,杀死了自己的岳父。六、做事果断。朱元璋下定决心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哪怕有风险,也会坚持到底。其次,从外在因素来说
  • 3、 关于朱元璋的一场会话
    关于朱元璋的一场会话——读书盟 张智赫 朱元璋——明朝首任皇帝,历史上的一颗明星,今天是我们的读书盟——朱元璋的传奇人生。虽然只有4个人,但人才物精,讲的倒是一点都不含糊,下面来讲一讲活动情况。 程兆祺——我们的联盟长,带着我们和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坐到弘毅馆6号桌。很快,我们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堆的问题从我们的嘴中飞涌而来。朱元璋当帝之前都经历了什么?尤其是这个问题,4位同学个个都发表自己的言论。朱元璋先经过了三年漫长的漂泊时光,之后便为了吃饱饭而去了皇觉寺。他的父母兄弟几乎全死光了,当时的他认识了许多豪杰,还研究当时许多地区的地理、山脉以及风土人情,这为将来称帝奠定了基础。 说到这里,突然忆起小学时的读书沙龙,那时懵懂的我们,稚嫩的声音,以及浅浅的理解,但讨论的激烈程度不输现在,当时我们一同探究《我要好好爱你》一书,各各都像小学者一般,讲述不同的理解,一个个美好回忆…… 再讲回读书盟,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样一个问题映入眼帘,只能就个人而言来评价。依我个人认为,朱元璋是一个很会用人的人,比如开国功臣——李善长,比如骁勇善战的将才——花云,又或者……。他是个办事严格的人,就在称帝开朝之后,他就开始严厉的进行贪官整治。但若从这个角度看的话,就太过严厉,甚至有些残暴,比如刑法就太过残酷,比如剥皮楦草、腰斩。而后面的郭桓案中,竟大搞株连,滥杀无辜,所以后人说朱元璋的反腐铁腕太“重”了。在读书盟中,这点大家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讨论,尤其是对空印案这段进行了批判。 说到这里,今天的读书盟也结束了。朱元璋,一个皇觉寺的和尚到明朝皇帝,“一把辛酸一把泪”啊,成功之人的付出永远是你想不到的,他就是我们读书盟的“偶像”明太祖——朱元璋。

  • 4、 《朱元璋传》读后感1200字

    《朱元璋传》读后感1200字:

    近期利用零散时间拜读张宏杰先生的《朱元璋传》。张先生通过大量史料,结合中国文化,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朱元璋。每个人对读过的书都会有自己的感触,张先生笔下的朱元璋也许更真实客观吧。但是不知为什么,透过全书却还是隐隐的凸显出作者对待历史人物的某些切入视角是我不曾认可的。可能这是我的局限。

    读完本书累计时间大概十几个小时,我觉得正真了解一本书的内容,这点时间远远不够,我只是粗略的通读,而后发表一点我的拙见。读过本书,不得不承认朱元璋是人中之龙,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睿智、奇异、残忍、亲民、轻商、勤政。

    穷困潦倒的朱重八(朱元璋最初的名字)从沦为乞丐到汪大娘的接济去了皇觉寺出家当和尚,再到投奔郭子仪参军,他只是因为生活所迫,此阶段的朱元璋也仅仅是元末动荡年代里一个贫苦农民的代表。从参军进入郭子仪的队伍里,朱元璋忍辱负重,这期间他超群的个人能力得以发挥,也是在这个期间他萌发了夺取天下的想法。而平民出身的汉高祖刘邦成了他的膜拜的榜样。

    是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元璋表现出的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结交英豪、招贤纳士、尤其是采取朱升的意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都为他的成功做了最好的铺垫。朱元璋天性懂得人不可墨守成规,又谨慎狠准,与敌人周旋时只要知道对方的目的,手段从来都不是问题。所以夺取天下非他莫属。

    称帝后的朱元璋为了惩贪和消灭政治上的异己,制造冤案、兴文字狱、屠杀功臣等。据说仅四大冤案加在一起,杀人便有十几万。他的残忍到了瘆人的地步。就拿胡惟庸来说吧,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将其丢进千丈深坑。第二天觉得不解气,便又派人将其尸体脱出,当众肢解,而后引来诸狗食之。不仅如此,甚至同胡惟庸关系密切的两个县城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全部屠杀。

    不过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痛恨官僚、地主,他是有史以来最亲民的帝王。朱元璋骨子里的平均主义是中国精神文化的折射,倘若生在近代或许他会早早的领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朱元璋力求为百姓建立“农民乌托邦”,也确实初有成效。在他执政期间,全国地主阶级明显减少,百姓大多有田可种,老百姓的日子是相对富足的。远古农民要求不高,税少有田,有饭吃,中国百姓便感天谢地了。

    对于森严的黄册制度,朱元璋可谓用心良苦,建制初期动用太多的人力、物力。黄册制度是朱元璋保障人口不随意流动,稳定社会以及稳定农民收入的利器法宝,在他执政

  • 5、 《朱元璋传》读后感

    开卷有益,读完《朱元璋传》,感触良多,故集所思于一文。几点看法,甚为浅陋。

    都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朱元璋的一生尤为如此。幼年时期生活困苦,后来遭遇旱灾与蝗灾,亲人几乎全部归西,无依无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寺院中混口饭吃,后来又无奈离去。真是祸不单行,可说是命运多舛。可是他却成为了几乎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驾齐驱的天子,可以随意感受一下其个人魅力和雄才大略。我认为,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没有之一。暴秦无道而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汉高祖刘邦起事而后有天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布衣皇帝,而至少他在起事时还是一个小亭长,而朱元璋不仅仅是父母双亡,而且是穷的叮当响,甚至连饭都吃不起,几乎饿死,在这种情况之下崛起于阡陌之中,数年之后而有天下,不能不让人拍手叫绝,如果说还有人能与之比肩的话,那只能是领导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陈胜,然而陈胜在起义中失败被杀,未能推翻无道之暴秦。关于朱元璋从起事到统一天下过程中的成功,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领导者朱元璋的敢于决断,从谏如流。朱元璋从小就有领导者的气质,敢于决断,有担当,放牛时杀掉并吃掉小牛就是一例。而到了他成为虎据一方的割据者的时候,这份决绝便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好处,比如当面对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的不利局面的时候,他敢于决断,不拖泥带水,根据张,陈二人的性格特点确定了应战的布局,从而有效地保卫了发展之中的自己的根据地。还有就是朱元璋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书读的少,他就很能听取文人儒士的意见,并加以采纳,从而最有利于自己的事业,例如采纳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意见,从而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实力,最终为在争夺天下的战斗中胜利奠定基础,他听从他人建议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作为一个好的君王,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固然重要,但他人的话语同样重要。】

    他对将领实现了有效的控制。他把将领的家属全部接到他的统治中心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不但使在外为他出生入死的弟兄们放心,开心,安心,而且让他们为自己死心塌地的只为自己出生入死,因为那些家属还有另一种身份-------朱元璋驭下的筹码。将领若能一心一意为朱元璋卖命的话,那就大家都好;然而一旦将领心生异念,图谋不轨,那么其家属必然身首异处,无一幸免。这就是最有效的驭下之道。

    他在自己的势力向全国范围内扩张之时,采用了稳扎稳打的战略,先去除京师的屏障,先山东后河南,然后攻取京师,

  • 6、 电视剧《朱元璋》观后感
    电视剧《朱元璋》观后感 花了将近三天的时间看了胡军主演的长篇史实电视剧《朱元璋》,有几点感想: 第一,从治国平天下来讲,朱元璋应该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出生最贫贱的皇帝,最终能歼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等枭雄,推翻大元王朝建立大明帝国,实属古今中外之罕见。他少小因贫穷而颇能隐忍,也颇有组织领导的才能,无论是给地主家放牛,还是在皇觉寺当行僧,他都表现出了生于乱世却不苟活人间的气度,他可以为身为千总的儿时伙伴当马夫,可以冒着砍头的危险舍身救义父,可以为正军纪法办最得力的助手干将,朱元璋从起义造反,经过十五年的浴血奋战,最终成就大明王朝,他的忠义、果断、睿智和勇敢是成就大业的人格基础。明朝开国后,朝政的治理和整顿,朱元璋几乎亲力亲为,他善于用人,深知驭人之术,他设立左右丞相,一文一武,相互节制,他开创恩科考试的实习御用制度,选拔了大批有用人才,他还薄征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使明初全国呈现繁荣景象,特别是在惩治贪污腐败上,其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历史罕见,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给予官员的俸禄是历朝最低的,为的是官员们为政清廉,克己奉公,但是也正因为过低的俸禄,致使大批官员走上了腐败的道路。朱元璋执政期间从早到晚处理朝政,事必躬亲,可以说是一位十分勤政的君王。 第二,从个人感情上讲,朱元璋身为一国之君,是一位难得的圣君,他明察秋毫,对是非、忠奸、善恶分的清清楚楚,不管是为大明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宰相李善长,蓝玉将军,还是建国后为国呕心沥血的诚意侯刘伯温,杨宪,只要是犯了法,违反了纲常伦理,他丝毫不计较私人感情,刚正不阿,秉公执法,六亲不认,是一位在感情上有着超群自我克制能力,统观大局,远见卓识的皇帝。从家庭的角度讲,朱元璋也表现出了难得的侠骨柔情,他对太子朱标教育有方,对马皇后尊敬有加,算得上是一位有责任心的父亲和丈夫。但是,也许是出生卑微,也许是对黑暗社会恨之入骨,朱元璋对周围的大臣几乎没有完全信任的,文武百官中,只有马皇后敢于劝谏他,对人的猜疑防范一直深刻的围绕着他,因为刚愎雄猜,开国的元勋们几乎都死在了他的前面,朱元璋的心狠手辣、暴虐无常一方面成就了帝业,一方面也留下了千古诟病。 第三,从人格特征上讲,朱元璋聪明过人,胆略超群,他敢作敢当,从少小分吃地主家的牛肉,初上战场杀死领队,到最后为维护大明的千秋大业诛杀三万多官员震慑腐败,足见他是一个
  • 7、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元璋》读后感1500字

  • 8、 《明朝那些事儿之朱元璋卷》读后感500字

    寒假里,我最爱读的书就是《明朝那些事儿》了,在七本书所记述的十七位帝王中,我最喜欢读的就是朱元璋了。

    朱元璋的父母都是农民,朱元璋小时候靠给地主刘德放牛为生,那时的元朝十分的腐败,乱收钱的现象到处都有,朱元璋的父母就是被这些钱给害死的,所以朱元璋恨透了元朝,就开始起义,起义成功后,他当上了皇帝,可能是受当时元朝腐败官吏的影响,他对手下的这些人十分的不信任,还设立了锦衣卫和东厂两个部门,来观察大臣们的一言一行。

    朱元璋对大臣们不信任,为了给太子朱标一个好的帝国,他把所有曾经服从他的善战的武将给杀了,怕他们造反,把善于防守的人都留了下来。由于他的不信任,一手造就了洪武四大案,杀了无数的人。他还提倡反腐,规定只要一个人贪污超过六十两银子,就格杀勿论,有些人因此而死。

    朱元璋虽然不信任这些大臣们,但也不会把他们杀绝,他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他会先让他们把各自的活干完再去领死,如果人都被杀光了,朱元璋就会成为一个光杆司令了。

    开国初期,贪污腐败的一般十分的少,但朱元璋为什么会杀了这么多人并且还有人源源不断的人被杀,从他的性格可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不信任大臣,即使是他最亲近的人都不信任。

    朱元璋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无论后人怎样评价他,他都是一个开创了大明帝国的伟人。

  • 9、 朱元璋是个失败创新者-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本文为你提供读后感范本两篇。)

    篇一:

    早在小学,这本书就被同学们传阅,当时对史事并不怎感兴趣,所以不大在意。当目出现这一本时,便立马问以前的同学哪本最好看,她说,大结局,悲壮凄惨。

    顾名思义,《明朝那些事儿》是以明朝史事为内容,大结局则讲述了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史称崇祯皇帝。

    崇祯刚登基,心中有的只是恐惧,因为混蛋魏忠贤魏太监。然而在恐慌之中不忘平反乱贼。处事妥当,思前顾后以及强大的政治头脑使猖狂两朝的魏太监下了台。

    读到这,不仅钦佩崇祯处事有方,然而在后文中与民军及清军的对抗之中,我想说,他用人不周,处事不精,育人不足,不善官兵,过于信人。前后认识反差很大。

    可能是我读得不够深刻,见解略偏,但私下总结,这应该是崇祯的弱点,最起码,我认为是。

    所以,到最后,明末的大将猛人被用完,死的死,投降的投降,崇祯看淡,无可奈何,留下一句诸臣误我,走向了那棵树,将自己的生命终结。

    自始至终,作者当年明月的笔调是诙谐,诙谐的语句诙谐的笔风,诠释了整个明朝

    我曾想问,为何崇祯如期兢兢业业却还要遭受亡国之灾?为何要将其化成悲剧,示在众人面前?当年明月告诉我,因为它是历史。无论你怎样伤心流泪,怎样替主人公追悔莫及,它都无法改变,因为它早已随红尘而去,因为它既不是观点也不是议题,它,是事实。它,是历史。

    我明白了。

    于是我不再去郁闷这个结局如何如何悲壮,如何如何凄惨。事实就是如此。

    但,为何明知从先帝手中接过的是个烂摊子,他却还要苦心积虑地收拾下去?顿悟之:当从先帝手中接过摊子后,就意味着崇祯做好了准备,做好了收拾摊子的准备,做好了收拾摊子的准备,做好了肩负责任的准备。是的,就因责任二字2024。他要为大明江山负责。所以,就算到最后战况如何惨烈,他仍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试图力挽狂澜,直至兵临城下,他依旧没有放弃。明月用他的文章告诉我,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说道到文章,之前说过它很诙谐,很幽默,而读者在大笑之中却能品味出历史带来的古韵古味。而且明月时不时加入自身体会,更为深入人心。如一杯清茶,散发着袅袅茶香,浅尝初试,舌尖感到略微苦涩,

  • 10、 《癞痢头皇帝朱元璋》读书笔记500字

    《癞痢头皇帝朱元璋》读书笔记500字:

    2019年的脚步没收了2018年的时光,大家纷纷传递着猪年的喜悦,“猪”事顺利、青春永“猪”、“猪”圆玉润等等有关猪年美好的祝福。我手中正读着《瘌痢头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出生于公元1328年,在家排行第八,父亲给他取名“朱重八”。当时家里比较穷苦,从小他就帮邻居放牛干苦力可还是吃不饱饭,又跑到寺庙里当和尚,碰到时局动荡沦落成了乞丐,最终跟着郭子兴当了一名小卒。在军队中胆大心细、信守承诺、赏罚分明得到了大家的拥戴,最终当了领袖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朱元璋”。

    从朱元璋身上有二点值得我学习。第一,人穷志不穷。有的人认为自己的起点低,梦想不容易实现就轻易地放弃了,换做是旁人,乞丐和皇帝两者之间想都不敢想。其实并不然,只要自己意志力坚定,经过不懈的努力,梦想也不会离得太远。第二,朱元璋会成为皇帝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深受别人的拥戴,为人正直、守信,赏罚分明。我深深地记着妈妈和我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在班级里应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同学搞好关系,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当好老师的好帮手,成为一名有担当的“童萌之星”。作者:郑煜鑫

  • 2019-10-17

  • 2021-05-01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2

  • 2022-12-28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2

  • 2021-08-10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0-17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1-02

  • 2021-05-29

  • 2021-11-08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9

朱元璋传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朱元璋传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朱元璋传读后感、2024朱元璋传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