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年轻的战场读后感 > 地图 > 年轻的战场读后感,2024年轻的战场读后感
年轻的战场读后感相关栏目
年轻的战场读后感热门栏目
年轻的战场读后感推荐
年轻的战场读后感

(共 9524 篇)

  • 1、 关于《年轻的战场》读后感

    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古往中外有很多名人都曾说过,有关读书的名言。例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就曾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古人也曾说过:“读书破万卷,行万里路。”可见,读书对我们的重要性。

    《年轻的战撤真实记录了“哈佛男孩”张杨xx年的国际奋斗历程,讲述了一个中国草根少年走向哈佛的人生故事。本书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本人张杨,张杨出生在南国偏远小镇的一个普通工薪家族,少年时代也并未表现出任何“人才”迹象,经历过多次失利,但他依靠勤奋、努力、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和简单实用的技巧,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目标。他的这种精神值得我和我们所有同学去学习,我也应该养成他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并且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们不放弃,相信自己可以把它解决。

    《年轻的战撤这本书让我认识了张杨,不仅因为他头上耀眼的光环,还因为他百折不屈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打开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这也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喜欢的文章之一,文章的题目是《高考失利,悬梁、刺骨》,这篇文章深深的吸引着我。本文讲述了作者张杨在他高考时的目标,是北京最好的学校。但是由于高考的失利,他走进了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虽然高考失利了,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习。他选择了考研,他开始了5个月的闭关备考,功夫不负有心人,5个月后,他接到了清华大学的面试通知。这一点深深地吸引着我,他的这点不懈努力的精神,深深地把我迷住,值得我去好好学习,通过他的事例,再看看我,虽然我没有经历高考,但是我经历了和高考差不多的中考,我也在中考中失利了,但我也应该向他学习,虽然我没有让南京最好的学校,但是我应该努力,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取,不可以放弃学习,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也将会有成功的一天。

    《年轻的战撤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篇文章,那就是《哈佛与期权,二选一》,这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张杨在清华大学毕业后,在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教育机构系东方工作和选择美国著名名校哈佛留学之间的选择。如果他选择在新东方工作,现在的他可能是一名新东方著名的教师。新东方所给的福利、待遇,也是很好的。他在书中说道“他在新东方工作了四年,四年,四年的期权一旦兑现,可以在北京买上一套很好的房子。“但是放弃了继续在新东方工作,选择了孤身一人去哈佛深造。他放弃了曾经的鲜花掌声,放弃了福利雄厚的工资待遇,选择了孤身一人去哈佛深造。这一点也值得我去学习,即使现在有这样那样的很多荣誉,但是这些荣誉都是浮云,我

  • 2、 《父亲的战场》 读后感

    通过作者章东磐先生重访滇西战场整理而成的《父亲的战场》这本书,重新复原和焕发了他们本是高大英武的阳光一面,也令这段沉默已久的光荣历史再次浮出水面,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知晓和铭记在心。

    看完了《父亲的战场》,不得不说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考验,经过八年艰苦的抗战后,我们团结一致的军民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这场战争的胜利不是偶然,不是大胜,我们是牺牲了多少的百姓,多少的一线军人,才取的这样惨重的胜利。不过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国共两党携手建立的了统一战线,共同作战,终于取得了这样的胜利,也才让我们能生活在现在的和平环境中。

    很久没有这样精读一本书了,真的是一字一句地在读,花了我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这和平日的我通常一目十行地“跳读”小说形成了鲜明对比。有时候静静地坐在宿舍里,看到激动的时候,盖上书本,书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就在脑海里盘旋和闪现。那些本来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被我们有意无意遗忘的昔日抗日英雄们,那些仍在贫困的山区里过着惨淡而黯然的生活,苦度残生的抗日老兵们,在作者章东磐先生重访滇西战场,寻找当年奋战的老兵,从他们的口述,及自己的调查中整理出了这本《父亲的战场》,再一次塑造了昔日老兵们高大英武的阳光面,同时这段沉默已久的光荣历史再次展现在我们眼前,当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关注这本书的时候,这样一段历史也是刻骨铭心的

    读完这本书,对昔日英雄们的惋惜之情也是流露至深。我感到惋惜遗憾的原因是我感觉到以前知识人说的无知的表现。就像滇缅公路一样,或许到现在,我们的国民还不清楚这条公路对当时的中国而言有什么样的具体意义。实际上,“为着这条1100多公里的公路争夺战,有超过40万、至少6个国家的军人阵亡在与它直接相关的战场上。如果再加上至少两倍于此数的中缅两国死难平民,那么这条蜿蜒的崎岖山路上每一米都是一条人命,每一米仰面朝天地躺着一位死者。也就是说,这条路从修筑起的不到五年,几乎用人的骨肉又重新铺了一遍”。现在,已经是62年后了,当我们陪着老人,带着弟弟妹妹,看着杂志上,不管是我们自己,还是其他人花花绿绿地游走于丽江、香格里拉、大理、瑞丽和腾冲,在地热的温泉中尽情地沐浴,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岁月时,还有谁会想起当年发生在那里的一切,谁有顺道抚慰感激一下那些为了保卫国家,保卫我们的民族,保卫我们的亲人在青春岁月,在正值壮年的岁月里,牺牲自己,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天

  • 3、 观《失落的战场》有感

    《失落的战场》观后感

    今天看《失落的战场》,推荐《失落的战场》。

    没有谁在承诺的时候就想这是一定做不到的,承诺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所以不要不信了承诺,承诺之所以没有兑现,也许就是这代价已经使实现承诺的路变成了野草丛中的一条难觅的小路。

    《失落的战场》战争永远是残酷的,可以让你在一句话之后成为真正的战友,也可以让你在转身之后失去这个永远的战友。

    想起网上的一句话:有谁知道明天和灾难到底哪个会先到来。《失落的战场》中明天与死亡哪个先招手,也许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明天的太阳的升起投影下今天墓碑后死亡的阴影,谁也无法预料当眼睛睁开时,我们是在阳光中翻阅阴影里的一页页人生,还是在阴影里审视着阳光下的温暖片刻。

    没有人是抱着不去完成的心态做出承诺,所以也就不应该换回那么多的不信任,当明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不信任还是可以是不信任,但是如果看的是灾难呢,也许后悔也是无用的。灾难中有太多的不确定,灾难到来之前,也许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没有任何的交集,但是灾难的真正到来,体会到命运只是一瞬之间,也就只需要简单的问候就可以成为真正的生死之交,任何的信与不信,承诺与谎言都成为过眼云烟,这里的每一个字都胜过各种经过修饰限定的千金之诺。

    现在的科技与文化造就了太多的不信任,也造就了太多宛如灾难的结局,现实中的信任危机也许真的来了,不只是被信任

    战争片太残酷了

  • 4、 写战场的作文800字精选

    面对作文我们经常经常会烦恼写不好,作文提供给我们大胆想象的机会,一篇优秀的作文一定要有自己的中心主旨,写作能写,但是写的乱七八糟怎么办?读后感大全的编辑特别编辑了“写战场的作文”,欢迎大家阅读收藏,分享给身边的人!

    写战场的作文(篇1)

    在年轻的战场上

    今天,我终于站在这年轻的战场,请你为我骄傲的鼓掌。

    ——题记

    在年轻的战场上,超越梦想一起飞,你我需要真心面对,让生命回味这一刻,让岁月铭记这一回。我们站在这年轻的战场上,仿佛一下子从幼稚的孩童转变为一名能担负起责任的青年,扪心自问,在这个庄严又神圣的地方,我们收获了什么?我想说……

    在年轻的战场上,我懂得了“飞翔”。我要的飞翔,是生命的.方向。一路坎坷,时常摔得遍体鳞伤,却不曾悲泪盈眶;即使“一次次将我重伤”我也从不迷航。我把执着注入飞翔的翅膀,因为有了梦想,便有了飞行的方向;即使追逐中会失去很多,也永远不能阻挡我的飞翔。

    在年轻的战场上,我懂得了什么是爱的责任。爸爸做了一个小手术,我和妈妈每天穿梭在家和医院之中,让爸爸的笑容不再那么苍白无力。低下头,看着自己不成熟的帆布鞋和牛仔裤,仍觉得自己是个孩子。但是,无意间看到投射在车窗上自己疲惫却自信的脸,眉宇间是清澈的坚定和坦然。我意识到,我真的长大了,开始懂得为爱付出,学会了为爱担当。

    在年轻的战场上,我收获了充实。我的高二生活变得充实而又忙碌。一个人漫步在宁静的操场上,看不到身影,闻不到笑语,昔日熟悉的身影再难寻觅。无边的题海席卷而至,快乐明净的生活一去不复返。在这摇曳着理想之花的充实的高中生活里,我们为未来奋力一搏。逝者如斯,三年光阴,再也回不去了,青春的世界,一直都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年轻不要留白,不要在十几二十年之后,你只知道哪出偶像剧里的男女主角发生过什么故事,却不记得自己仅有一次的青春,拥有了什么样的回忆。

    有道是:“生命如戏开场,少年仗剑闯荡,你给我鼓励的目光,完美人生专场,剧情由我原创,用心演给你欣赏……”在年轻的战场上,充满信心继续奋斗,舞动出属于自己的青春调频。

    写战场的作文(篇2)

    早上,我一睁开朦胧的睡眼,一屁股就坐在电脑桌前。是熟练的打开qq,浏览起了空间。忽然的,我发现空间里有个象棋游戏,这可太好了。以前总在找一个能和别的玩家对战的象棋游戏,却怎吗也找不到,而今天却让我在无意中找到了。我来不及刷牙,马上打开了游戏。

    一打开后,我立刻

  • 5、 《年轻》(精选)

    《年轻》读后感700字“年轻,并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时光,也并非粉颊红唇和体魄的矫健。它是心灵中的一种状态,是头脑中的一个意念。”这是我读完《年轻》一文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它与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写的《有的人》表达出了一样的含义:只有坚定理想,奋斗不息,我们才能跨越年龄,乃至跨越生死,永葆年轻。就像前不久公司开展的健身广场舞比赛,组织之初大家都认为,钢铁企业女职工本身就少,且普遍年龄偏大,怎么能跳得好舞呢?有些人觉得自己已经四十出头,不适合这样的剧烈运动。而经过为期两周的辛苦排练,这些平均年龄近40岁的大姐姐们用她们的眼泪和汗水赢得了全场的掌声。赛后,大家激动地频频回看比赛视频,更是对这段经历念念不忘。事实告诉我们,青春活力不是存在于生理年龄年轻的人身上,你若拥有一颗朝气勃勃向上奋斗的心,年轻永远不会离开你的身边。就拿舞蹈比赛这样一件小事来说,除了想要取得好成绩的目标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认真严谨的态度。18个人的队伍,为了保证动作的一致性,大家时常一个动作重复不停地做10遍、20遍,甚至更多。早上8点到晚上8点,一天12个小时,周末无休的两个星期才让我们得到了现场观众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如果我们都抱着差不多先生那种“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的差不多态度,不仅不能赢得掌声,甚至连舞蹈的编排都难以完成。舞蹈这种小事尚且需要严谨的态度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更何况岗位上的工作。比如组织户外活动时,若抱着类似“30和35不是差不多吗”的态度,就会造成有些人会由于你的工作失误而无法出行。作为一名基层职工,兢兢业业该是我们最需要有的工作态度,只有每个人都认真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每个人就像是企业中一个小小的齿轮,或许你觉得自己无足轻重,工作敷衍了事,但齿轮环环相扣,只有大家都奋发向上,马钢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大做强,更上一层楼!

  • 6、 谁的年轻时代读后感

    2.容貌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女生寝室人际关系.

    3.女生大一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刚解放要尝新鲜!女生大二时急着找男朋友是因为终于发现了大学生活是多么的空虚和无聊。大三时急着找男朋友常常是出于攀比,因为身边的女生好象都有男朋友了,大四时时急着找男朋友的往往是在寻找长期饭票或者跳板。

    4.一个女人若是有很多男人追,要么她特别有魅力,各方面条件都非常优越;要么她深谙男人的心理,能够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真正的泡妞高手是从来不会主动去粘女孩子的。真正的高手自有女孩子寻死觅活的要去投怀送抱。就如真正有魅力有品位的男人会明白这世界上多数女人对他而言可以弄上床,少数女人可以让他上眼,极少数女人能够让他上心。优秀男人的三上理论。这些,男人泡到一定的程度就全都明白了。

    6.所有的面试都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轮奸,你被一群人一一试过一番,再决定要不要把你留在身边多享用几次,伺候得好以后还可以扶正什么的。

    7.等在大学里混了半年才知道,爱情是随处可拾,图书馆篮球场食堂都可以成为爱情发源地。可正因如此,才显*价。

    8.又觉得其实城市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在大学里可能比农村来的孩子更尴尬。因为他们虽然家境不好,但是一般情况下从小就没有受过太多的苦,而城市天生赋予了我们很敏感的自尊和很膨胀的虚荣。我们逃避,发现逃不过,反而不能够象那些从小吃苦的孩子那样坦然面对。

    9 成长的过程就是破茧为蝶,挣扎着褪掉所有的青涩和丑陋,在阳光下抖动轻盈美丽的翅膀,闪闪的,微微的,幸福的,颤抖。

    10 追美女,不管追哪里的美女,比的都是精力财力人力毅力耐力,实力不够雄厚者,永远都会在某一刻被残酷的淘汰出局。美女是橱窗里的精致和昂贵,人人可以看,有的人只敢在外面看,有的人敢走近看,有的人可以要求拿出来看看,然而购买的又有多少?这比喻很难听,仔细想一想事实也就这么简单。美女若长时间没找到买主,新的货品上柜,而自己年老珠黄成了旧款,就只有打折贱卖了

    11 弄不好就印证了这样一个公式——网恋=见面,上床,下床,黑名单。 

    12暗恋一旦挑明成了明恋,如果一方继续,必定是另一方其实有些暗示和鼓励。这就是暧昧。暧昧是感情最容易让人沉醉的颜色。

    13 而那样的一些已婚男人,被乏味的生活打磨。吃腻了正餐需要点心。他们的生活只需要年轻的女子来丰富而不可以被年轻的女子来颠覆。他们坚守在自己的阵地里等待年轻

  • 7、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我们都说学习一定要多用脑子,这句话指的就是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问题。动脑不管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本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而关键的问题,因为没有学生的脑力劳动,就不可能有他的发展,也就谈不上教育的技巧,因此,冉乃彦老师用了两个章节来谈。他主要是从课堂上来对教师提的建议的。我的体会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脑力劳动素养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的素养。在课堂上,学生对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如何掌握新教材的,这里面尽管学生有其自身的动机所在,但教师的引导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的劳动素养乃是教师的劳动素养的一面镜子。”教师想要在课堂上看出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并适时地进行引导,必须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生的身上,而要想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学生是如何思考上,就必须对所教的教材有深厚的了解,必须掌握足够多的知识。“教师在自己的关于教材的思考上使用的精力越少,则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才有精力去顾及学生,才会根据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而随时自己将要采取的措施。

    二、要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何为掌握知识,如何是将教师所讲的内容或课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装入学生的脑袋,那不叫掌握知识。“让事物和事实现象和事件在一定童话上成为少年学生自己的东西。如果少年感到知识是他的智慧努力的结果。他就能获得并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思想的自由,让他们独立思考,去真正领会知识其实质。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我们更是要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并认真分析他们是在哪个思维点了断了线,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帮他结上。

    三、关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问题。尽管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我们必须要关注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因为抽象思维是学生认识世界、开拓眼界,持续发展的一条必以之道。有些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比较好,而到了高年级学习却落后了,“这正是由于没有借助抽象思维来发展他的头脑所造成的可悲后果。”“要使学生识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越多,就越有必要进行概括性的研究,使学生通过思考和推理而脱离开具体的东西。”要想使学生脱离开这具体的东西,必须建立在对事物、事实和现象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没有理解的识记和在此基础上的概括对儿童来说都是有害的。

    四、关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题。首先冉乃彦指出我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容易拿一些新奇

  • 8、 我从战场归来读后感(优质范文)

    《我从战场归来》英文名叫“isurvivedthegulfwar”,讲述了身为新华社摄影记者的作者唐师曾只身前往海湾战争采访的所见所闻所感。早在高中时期,因为一个偶然机会买下了唐师曾所著的《重返巴格达》,书中的一个摄影技术好、笔头快、有胆识、善交流的战地记者令人印象深刻,后来才知道买下的书是战地三部曲的第三部,本文所拜读的《我从战场归来》正是三部曲的第一部。

    读后感大全网提供给您优质的阅读读后感的平台,希望您能喜欢。

    1991年1月17日,20世纪仅次于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海湾战争爆发,从部队正规化、装备、训练、实战经验来看,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是前所未有的。参加过淮海战役的爷爷经常给我讲述战场中的事情,所以我深知战争的残酷无情。一个手拿相机“手只有寸铁”的战地记者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拍摄难得的照片,当世界人民在前线的眼睛是多么危险,然而在新华社干了三年“闪击”摄影记者的年轻人唐师曾在看到中东形势紧张之时竟主动请缨,追求新闻的本能使他成为了12亿中国人中唯一被选中进入巴格达拍摄海湾战争的人,这不禁让我敬佩他的敬业。

    唐师曾只是一个摄影记者,并不是专业的文学编辑,他只想把那些不掺假的故事奉献给大家,但读了他的书以后,我却深深地被文中行云流水的文字,设身处地的真实故事所吸引,读起来有很强的代入感。尽管情节轻描淡写,语言轻松诙谐,但字里行间里都透露了浓墨重彩。“飞毛腿”来袭时,子弹从头顶飞过时,被警卫持枪指着后背时,依然平稳地端着相机记录下这一紧张的时刻,普通人有多大的魄力才能做到这点。著名战地记者卡帕在越南战场踩地雷时依然通过leica的旁轴取景器偷窥枪口,感到毫无阻挡的恐惧时按下快门,拍下了人生中最后一张照片。每一名战地记者的敬业品质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没有他们不顾一切的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地拍摄,普通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战争的实际情景。

    难民逃出,记者逆行。当大战前唐师曾试图乘坐出租车进入巴格达市区时,司机告诉他350万人马上就要消失,他依然决心前往。后来有记者采访他,“我绝不会给中国人丢脸!我会给新华社玩儿命地干活。”他这么说道。

    伊拉克原本是海湾最富裕、最开放的国家,战火却将这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富饶海湾国家付之一炬。托尔斯泰在他的小说《战争与和平》中写道: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

  • 9、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这本书的作者是冉乃颜,他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涉猎领域广泛,包括家庭文化、青少年教育、家庭教育、发展心理学研究等方面,曾出版18本著作,发表文章约400篇。作者人生阅历丰富,经历过文革批斗,但是心性豁达,把苦难给他的磨难转变成人生哲学和智慧。读了这本书,我有以下两方面的收获。

    1.这是一本治愈教师的书

    对这本书我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本写给教师的书,就像教师使用手册、教科书等工具书。因此选这本书的时候带有功利性目的,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想尽快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一张高考知识点,只要背下来就万事具备。带着这样急切的心理,我圈出了目录中必看的章节,如“较快地发展自己”、“怎样上好一堂课”等干货,而像“怎样规划自己人生”、“怎样学会交往”等“心灵鸡汤”则可看可不看。然而序言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这种照搬硬套心理的不可取之处,也让我意识到我的问题。读了之后,我浮躁的内心开始静下来,开始意识到以我之前的心态当一名教师是一种严重的内耗,就像一匹拉货的马,跑不了多远,这才意识到这是一本治愈教师的书。

    就像书中提倡教育是作用于学生心灵的一样,作者在教导我们这些年轻教师的时候,也是从治心里的病开始,纠正错误的观念,激发我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认可,告诉我们什么是教师的真正幸福。这对新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只有当年轻教师爱上教师这个职业时,学习教学技巧就有了内在动机。

    2.这是一本教授技巧的书

    那么如何把教学技巧发挥好呢?作者认为根本在于教师的人格。无论是教学还是教做人,只有教师的人格才能触摸学生灵魂,真正作用于学生心灵。在教学中主张教师通过点燃自己来点燃学生。就像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正是教师本身对祖国的热爱才让学生铭记在心,如果教师在最好一课只是发给学生一沓法语知识点,要求学生背下来,那结果还会一样吗?在教导学生做人方面也是如此,作者提出理想只能靠理想去培养,人格只能靠人格去塑造,当教师报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强烈动机,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的时候,他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必将产生巨大持久的影响。

    作者是一位了不起的教师,其功力从书中对年轻教师的教导就可以看出。观点鲜明,但不是一味地劝服年轻教师应该怎么做,而是理论加实践、有理有据地慢慢让读者明白其中的滋味与道理。在这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读者的尊重和对后辈的关爱之心。

  • 10、 《东方战场》观后感(精选范文)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部很好看的电视剧《东方战场》。这部电视剧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让我感慨万千,难以忘怀,下面就让我向你们介绍一下它的内容吧。

    本剧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过程,这期间共产党和国民党历经挫折,团结一致,共同抗日,取得了世界东方战场的最终胜利。

    《东方战场》还原了当时许多令人感动的战争场面,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从平型关大捷、血战台儿庄到百团大战,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淞沪会战中,一寸山河一寸血,国军奋勇迎战,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意图。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我三十万同胞不幸遇难,令人痛心疾首。日军在我敌后根据地实施的杀光、烧光、抢光的大扫荡,禽兽不如,令人发指。陈正湘将军在太行山黄土岭上,指挥炮攻击毙日本“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令人拍手称快。东方战场上,著名的战役数不胜数,每一次都抒写了我中华儿女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和顽强品质。

    《东方战场》向我们展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东北抗日联军的杨靖宇将军被困绝地,吃树皮吞棉花,壮烈报国。赵一曼政委视死如归,面对日本鬼子的严刑逼供,顽强不屈。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利益,兵谏西安。张自忠将军亲临前线,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左权将军为了掩护老百姓撤退,身负重伤,在敌人的炮火中为国捐躯。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为了正义,不远万里深入中国抗日前线,不幸感染病毒,客死异乡,毛主席为他的牺牲深表痛惜,还撰写文章高度赞扬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质。

    《东方战场》反映了伟大的中国人民为了国家主权,不畏强敌,英勇抵抗,在东方战场上为反法西斯同盟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每当我看到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时,就会联想到:这鲜红的国旗是由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浸染而成的呀!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珍惜美好的现在,为建设祖国的未来好好学习,贡献力量。

  • 2019-10-11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1-08-05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1-02

  • 2019-10-11

  • 2023-04-10

  • 2019-10-11

  • 2023-05-27

  • 2019-10-11

  • 2019-10-20

  • 2021-08-04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10-29

  • 2019-10-28

  • 2022-02-22

  • 2019-10-29

  • 2022-09-23

  • 2022-10-27

  • 2021-09-21

  • 2019-11-04

  • 2021-08-05

  • 2019-09-25

  • 2023-05-24

  • 2023-04-11

  • 2019-10-24

  • 2019-11-03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0-28

  • 2022-10-26

年轻的战场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年轻的战场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年轻的战场读后感、2024年轻的战场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