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2024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范文(左右,以上)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推荐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

(共 183 篇)

  • 牡丹亭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该剧描写了官家千金杜丽娘对梦中书生柳梦梅倾心相爱,竟伤情而死,化为魂魄寻找现实中的爱人,人鬼相恋,最后起死回生,终于与柳梦梅永结同心的故事。该剧文辞典雅,语言秀丽。

    该剧是中国戏曲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与《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合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查看本书相关读后感 >
  • 1、 牡丹亭读后感通用版990字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是一种享受。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读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读后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一些决心和理想。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牡丹亭读后感通用版99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牡丹亭读后感(篇一)

    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

    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只有为自由,为信念奋斗的人才会变得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寻找本真的开始。诚然,每个人心中有缺失不了本真,缺失不了真正的自我。

  • 2、 《牡丹的回绝》读后感500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牡丹高贵华丽被世人赞美追捧,谁知它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可牡丹却仍保持它高贵的地位。

    第九届牡丹花会已悄悄来到,人们带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涌进洛阳城。可是绿色的牡丹园冷风飕飕,枝繁叶茂满园阴翠仅有几处浅红,几点粉白,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牡丹花苞。谁会知道春还未曾到来……但牡丹却千朵万朵即将纵情怒放,似解冻的大江,壮丽夺目。

    你可能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因为它总被人们当做富贵膜拜,可是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就会为之感动。一阵清风拂来,千朵万朵盛期牡丹,忽然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

    可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属于它的盛大节目?牡丹有自己的方式,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不偏于盛大节日的诱惑。牡丹高尚是因为它有自己的个性,牡丹因此会富有极大的“魔力”不妥协,不媚俗,也许再被贬责十次,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品位这东西是无可言语的。牡丹拒绝的并不是游人责骂的言语,而是自身的点点需求,因而人们也就不会去拒绝它的美。

    人也一样,不用完全迁就他人,或是他人的一些想法,要遵循自己的规律,自己的个性。

  • 3、 《牡丹亭》读后感

    《牡丹亭》读后感

    戏曲乃是中国文化之精粹,其中的京剧更是被誉为中国之国粹。戏曲不光听着美,它的一字一句其实也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在读前面一次提到过的《潘金莲的发型》一书中,作者就曾引用了戏曲经典《牡丹亭》中的故事和一些语句和片段,这不禁勾起了我对《牡丹亭》一书的兴趣,于是便借来一本欣赏一番。

    这个版本的《牡丹亭》前面是中国着名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徐朔方先生所写的序。在这篇序中,徐先生先是对《牡丹亭》的故事主旨和大意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人物,特别是女主人公杜丽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由她的生活背景来剖析她的性格,这里我在后面也会进行介绍。随后,徐先生又针对汤显祖本人的生活背景对作品内容和语言风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最后,徐先生介绍了一下《牡丹亭》的语言特色和经典桥段,总而言之,对《牡丹亭》进行了详细分析和介绍。

    其实《牡丹亭》的基本故事情节是来自话本短片小说《杜丽娘暮色还魂》。说是有一个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有一位跟他有姻缘关系的佳人,从此经常思念她。而杜丽娘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由于读了《诗经·关雎》后伤春,便到后花园寻春,结果从后花园回来后睡去,梦见一书生拿着一支柳枝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梦醒后,丽娘赶忙去寻梦,却一无所获,最后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让丫鬟春香将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最后丽娘过世后,其父令她的老师陈最良葬之,为之修建“梅花庵观”。

    三年后,柳梦梅进京赶考,借宿于梅花庵观时,在太湖石下拾到了杜丽娘的画像,发现杜丽娘是他的梦中佳人。而杜丽娘魂游后花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并且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应试。陈最良发现杜丽娘的墓被发掘了之后,便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她还魂喜讯,却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下成为了状元,但杜宝不承认女儿的婚事,最后纠纷到皇帝的面前,而杜丽娘和柳梦梅也终成眷属。

    其次,我就说说自己看完这部戏曲的想法吧。第一点便是最为表面的,这部作品通过对杜丽娘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的故事来充分表达了对当时封建女性的三从四德的控诉和不满,并且振臂倡导青年男女追求自己的幸福。这点尤其能从丽娘和她的老师陈最良的对比中体现出来。陈最良是一个乡村腐朽老书生的典型代表,丽娘向他提出疑问时,他只会用“子曰”、“君子”来回答,思想范围极其狭窄并

  • 4、 《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

    《牡丹亭》读书笔记1000字(一)

    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只有为自由,为信念奋斗的人才会变得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娘寻找本真的开始。诚然,每个人心中有缺失不了本真,缺失不了真正的自我。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所以她突破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于污浊的官场,所以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富贵所以他逐梦山水,无忧无虑。请相信,人有时会很渺小,渺小到瞳孔在清澈也会被人看成冰穹,光明站在身边,却无法被庇护,但人有时会因渺小而强大,只要他相信自我,突破自我,其实人的本真很强

  • 5、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模板

    如何写出作品的优秀读后感呢?在拜读作品时,我也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深深感动,读后感的写作是我们探寻自身想法的一种形式。你可以读一下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整理的《牡丹亭》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牡丹亭》读后感【篇1】

    《牡丹亭》和《桃花扇》在古代一直被列为禁书,究其原因,无非都将性的描写摆在了台面上。

    但不同于《桃花扇》讲的因爱而性,《牡丹亭》的思想境界更上一层,讲的是“因性而爱”。

    突然就超级好奇汤显祖到底是个啥样的大神,百年前就有这样的思想觉悟,这种因性而爱的奇想,即使放在今天,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与接受的吧。

    就像初中的时候,看张爱玲的《色戒》,很是鄙夷,王佳芝一行人多年规划筹谋,特么明明就要得手了,却因为买了个钻戒,叛变了。大到国仇家恨小至同学的生死安危通通不顾

    后来,年龄增长,便愈能理解王佳芝的痛楚与徘徊,深感张爱玲对于女人的了解之深、对于人性的描摹之细。

    不久前,听爱豆老师的课,印象深刻。

    爱豆老师讲到爱,性,婚姻三者的关系。她说对于女人而言,这三者是一体的,但对于男人而言,这三样却可以是三样东西的。(教室里一时各种谩骂大猪蹄子的声音此起彼伏

    杜丽娘无疑是因性而爱,由爱成婚的,虽然我依然想不明白为啥会因为一夜风流就此倾心,现实生活里会不会也有这样的典型,但想来想去,觉得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没读这书前误会了好多年,人家《牡丹亭》压根写的就不是爱情,汤显祖也只是需要一个契机来表现人生命中对于内心欲望的渴求和表达。

    戏文里有千古名句:“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总有少年少女情思暗暗,将这话写在小信纸上互相赠予,我们一直以为这里的情是爱情的情,不曾想,是情欲的情。

    因人之欲,与生俱来,所以“不知其所起”。

    听到空老师讲第三部分的时候,我甚至在想,这一部分太没意思,完全可以跳过,皇帝有没有给柳杜赐婚,甚至柳梦梅是谁,游园惊梦后有没有出现都不重要。

    惊梦那一段,杜丽娘自我意识的觉醒,这超越千百年的思想境界,就已经注定《牡丹亭》的不朽。

    《牡丹亭》读后感【篇2】

    无论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还是现代的张爱玲,为爱义无反顾,痴情一世,还有大家熟悉的刘若英,她们都不惜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爱,来行动爱。杜丽娘是勾画的理想人物,可以在作者的美好愿望里而起死回生。现实中的人呢?张爱玲伤心独自,刘若英形单影只,然而,不变的是她们同样永

  • 6、 牡丹亭读书笔记

    《牡丹亭》是以反礼教、反理学的主题的剧本,主要是通过塑造杜丽娘的形象来表达和体现的。下面是小编向各位推荐的牡丹亭读书笔记,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牡丹亭读书笔记篇一

    显祖是明代戏曲作家,他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为人正直,思想前卫,因而在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方面无所作为,反而备受排挤、压迫。他接受古代优秀的文化思想,特别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接受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这也成为了他写《牡丹亭》的原因。

    《牡丹亭》是以反礼教、反理学的主题的剧本,主要是通过塑造杜丽娘的形象来表达和体现的。

    文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膝下无儿的名儒杜宝为了封建社会所讲究的门第家声、光宗耀祖,不惜使用在今天看来十分残酷的方法,竭力把她培养成标准的“淑女”, “淑女”就是在家是个敬父母的温顺女儿,出嫁是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

    封建礼教竭力保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而不关心全民的利益。因此也就成为统治者剥削、压迫人民的工具。

    在文中,杜宝就代表封建势力,他什么才能都没有。就像后文中,他奉命防御敌军,临阵对敌束手无策,只好使用贿赂的手段来解除围困。

    而这位父亲对待自己亲生女儿却是那样的严厉、冷酷:杜丽娘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男女《四书》都可以背诵,她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她被严密地关在家庭里,同外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她同时被严密地关在闺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绝的。她完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活力。生长在这样家庭里的杜丽娘,礼法、家规、女诫、妇道等等像一重又一重的枷锁,紧紧地套在她的身上。她因为疲乏,白天稍为睡一会儿,都被认为是行为放纵,有失检点,就连她在裙子上面绣了成双成对的花鸟,也要引起封建家长的大惊小怪,被看作是了不得的邪思妄念。就这样,杜丽娘成为了一张空皮,成为达到自己理想的工具。即使女儿病重垂危,他也丝毫不放在心上,以为不过是伤风感冒,连医生都不请。他只盼着女儿将来为他这个“名儒”增添光彩。

    文中的杜丽娘也是幸运的,她终究找回了自我,就像作者在《牡丹亭》的“题词”中说的:“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7、 观《牡丹亭》有感800字

    观《牡丹亭》有感800字

    作者 黄旦鑫

    湖南金拓置业团支部 运营服务部专员

    小的时候,最烦戏剧,并不分明是哪些剧种,大抵是京剧一类。戏剧咿呀缓慢的唱腔,听到便觉腻烦。直到如今才明白,戏剧原是属于年长者的音乐。那拖声长调里,婉转着无尽的世事沧桑。不知何时起,昆曲依依呀呀的阔韵长调开始像舞台背景的音乐般时隐时现的进入我的脑海。不期然的,无思考的,偶一合眼,便来到耳后脑旁。

    以前大学课堂里听过汤显祖《牡丹亭》,故事大概知道,但那时和大多数人一样,不过觉得是一出戏,而且是极为荒诞的戏,一个女子为了一个梦便陨了性命,后来梦中人来到墓前,又让她起死回生。直到听了汤显祖的一段话,方才明白这荒诞的剧情表达是对情的理解。汤显祖说:情,不知从何而起,一往而深。能让人死而生,生而死。非若此,都非至情。原来荒诞的起死回生,是作者强烈的借喻象征。

    于是,一念至,便从网上搜出昆曲的牡丹亭来欣赏。终于感觉到东方戏剧之美,昆曲果然是唱进灵魂的艺术。唱词太美,昆曲唱词本来就是一阕阕的好词,调寄各词牌。如《蝶恋花》《满庭芳》《绕池游》《步步桥》,有我们熟惯的,也有不熟的。唱词里的名句也是,熟的句子,如: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整一阕的《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还有相对不熟的好句子: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春风如线,春景给人的感受亦如线,丝丝缠绕心头,缠绵温存。文学上的高雅,咿呀舒缓的吟唱,仿佛鸿蒙开辟时的自然音响。情感是为大美。

    戏剧反映生活,这不免让人觉得古人比今人情深。我想这也许是因为古人拘囿礼教,不可妄动情。因不可妄动,越发珍贵,便至深至坚。因而,这种至情,是为古代闺阁女子为最。牡丹亭死去了杜丽娘,而非柳梦梅。钗头凤里殁去了唐婉,亦非陆游。泛泛此等,譬如苏轼之朝云,王献之之桃叶。怎么这至情的人都为女子!于是,敏感多情的汤显祖与曹雪芹一样为这些至情的女子作了传。写到此,突然意识到,曹翁之红楼也许也有受牡丹亭的影响。《红楼梦》中大段的牡丹亭唱词的引用,可见曹雪芹一定读过牡丹亭,而且很喜爱。红楼全书的灵魂人物,林黛玉可不正是这为情生、为情死的至情之人啊。

    反观如下的生活,情之泛滥,与之太易,于是乎不足贵,更无所谓至情。这个世界原本如此,书者,皆为少者传,所谓难能可贵。不到这园林

  • 8、 读《牡丹亭》有感2000字

    读《牡丹亭》有感2000字

    书香广院

    一上午,口干舌燥、白沫四溅地和朋友们聊起了《牡丹亭》。其实,我只是想使他们和自己弄懂一个问题——为何要读这本书。所有的行为都带上了一层功利色彩,更多时不是享受阅读而是完成工作而已。如果只是盲目的、冲动的,反而倒胃。记不得是朋友还是老师说过一句话:艺术产品不会使人完美,但使人趋向完美。我,听的很入神。

    很惭愧我对《牡丹亭》的原始意识停留在美艳的戏服、绚丽的妆容、清雅的曲词,从未思考过白先生指向的方向。我以为要理解《牡丹亭》首先要理解汤显祖,其次理解罗汝芳,再次理解李贽,最后理解十六世纪明代史(最好读《1648年世界史》、《万历十五年》),唯有这样才能理解48岁的汤氏营造的"满园春色".作为明南戏如果不是在一个货色时代,失却了东南半壁富贵江山的支撑,遇见了一个道士皇帝,拥有完整的"言情"理论系统,估计这样的珍品还要等上许久吧。

    白先勇先生说《牡丹亭》是一场灵魂的冒险,里面暗含一个神话解构,他认为多数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牡丹亭》的了解始终只在入乎其中的人物与情节中兜圈,乃无法同时产生另一种出乎其外的鸟瞰式的全盘视野,以作为内缘视角的支援,扩大读者对这个作品的感知意识。如果一旦读者愿意转移观视的角度,就会发现入口原来近在眼前。杜丽娘的至情能量创造了《牡丹亭》超越生死的爱情神话,她的爱情之旅,实是一种灵魂的冒险。只是,我想在冒险前加上一个修饰词——华丽。

    对神话和民间文学的兴趣是对北师大钟敬文先生的敬意表示,知道它们都有记忆的残存功能,蕴涵着巨大的母题,知道它们都是某种意识的征兆,指引着结构的搭建逻辑。《神话》中指出"神话原是人通向内在生活,发现自我之钥,也是寻求自我与现实社会和谐的指南。"在所有的神话中神原型均在现实有对应的关系和人物。英雄作为人类探索和反抗的代表,都保留一条清晰地从人到英雄的轨迹,有时我们会像孩子般为他们填充上穿越黑森林、战胜暗魔法、打败巨人或女巫、获得奖品(不是貌美的公主就是大笔财富),抛开一切的符号,剩下的就是探索---斗争----付出---胜利----回报这样的公式。杜丽娘由生活在礼教精神的荒原、接受自然的情色启蒙(切不可认为是春香的启蒙,这一点不同于红娘和袭人),经历梦境而死亡与复活的全过程,已初步构成英雄历险的神话原型完整模式。它与成长危机的原型冒险具有相同的涵义,指喻青春期的心理转化与精神成长。

  • 9、 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篇一:昆曲《牡丹亭》观后感 开场时,一曲宛转悠扬的笛声仿佛把人立刻带入了梦境,那晚的演出令我非常兴奋,不仅仅是视觉、听觉,仿佛心灵也受到艺术美得洗礼。我能在这么特别的文物剧场观看这么古老的昆曲传奇代表作,真的非常感谢贵公司提供的这次观演机会。 整场表演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美,有些场景细节更是惊艳。比如那些蝴蝶飞向光亮,这一些都好像在梦中,或是在经历诗意的旅行。那活生生的娇美容颜,清亮亮的婉转歌喉真的令人迷恋。我一直认为只是年纪老的人爱看戏,年轻人并不爱看戏,但没想到来的人大部分是跟我年纪差不多的。这次我所看的《牡丹亭》跟以前我在电视上看过的相比,有了一些不同的部分,好像这次演的《牡丹亭》是针对时代变化而改变的,和一般人以为没意思、无聊的、以前旧的《牡丹亭》不一样,它更富有幽默感,更加时尚。这种幽默的部分,驱赶走了观众的烦恼和生活压力。本来在我的理解上"昆曲是京剧,京剧就是昆曲",但我又不能准确的区分他们的不同。简单的说,我对京剧的感觉是"华丽",对昆曲的感受是"优雅".我想昆曲无论从音乐的节奏,乐曲的基调,还是词曲的内容,人物的举止都表现出一种优雅平缓、温文尔雅的气氛。相对比较而言,以前看到的京剧更像窈窕淑女似的纯真,而且更质朴。看了昆曲经典《牡丹亭》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唯独对昆曲情有独钟的原因了,昆曲实在是一个从外到内都极尽雅致的艺术。这果然是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的原因了。 《牡丹亭》,中国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最能体现昆曲精致浪漫的经典剧目。它的故事美:讲述的是 南安富家千金杜丽娘,一日去后花园游玩,春色沉醉,不觉小寐。梦中见一俊朗书生(柳梦梅)持柳枝而来,两情欢好一晌温存。梦醒怅然若失,感念成疾,竟至重病而亡。弥留之际嘱丫鬟春香将她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将其自画像藏于太湖石下。千里之外的柳梦梅亦梦有所感,因赴考路经南安,抱病淹留,机缘巧合拾得丽娘自画像,一见倾心,日日玩赏声声呼唤,叫得杜丽娘魂魄跨越阴阳前来相会,以幽魂之身荐枕于柳梦梅。二人情到深处,杜丽娘托出实情,柳梦梅痴心一往,掘坟救杜丽娘回生,二人终成眷属。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如此开放的社会,像杜丽娘这样开放的女子也不多见。可能是现代生活的诱惑太多太多了,爱的真正意义理解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人们追求的爱已不再那么的"纯洁"和"奔放",我们这种年纪的人可能对爱还不是
  • 10、 《牡丹亭》观后感800字

    《牡丹亭》观后感800字

    原创: 端儿

    从中学时代就开始读"牡丹亭",那是少有的特别让人喜欢的戏剧。杜丽娘在剧中的人物形象温柔美丽,才情洋溢,最重要还热情奔放的追求着浪漫的爱情,矢志不渝。读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时候,让人对她的爱情观心生向往。纯粹的爱情碰撞出绚丽多姿的花火。戏剧中让人对杜丽娘这个角色有了很完美的想象,一个深闺小姐对爱情心无旁骛的勇敢追求。

    当第一折游园惊梦开始的时候,饰演杜丽娘的演员婉转动人的唱腔把深闺少女怀春的情愫低回婉转,声声动人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温婉地让人心生怜爱。让观众觉得她就是杜丽娘,非常惊喜的欣赏到一出精彩绝伦的好戏。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让人能想象着春光乍泄的花园里那个美丽怀春少女娇羞难掩对爱情的向往之情。

    这段唱腔和身段完全把观众带到牡丹亭的世界里,让观众都沉浸在戏剧情景里,为杜丽娘的心思而不断起伏情绪。第一次观赏昆剧就能观赏到如此水准的表演,真的说明高超的艺术表演是与观众没有距离的,因为它能直击人心,让人共鸣,无论你是否真的内行。剧里生旦净末丑全齐,一起演绎了一场完美的牡丹亭。在冥判那场戏里,表现出判官对杜丽娘的惊艳和怜爱,而杜丽娘也通过她细腻的演唱和表演身段完美的表达了她的感激之情,真的为之喝彩和动容。

    汤显祖的伟大在于塑造了一个人物情感丰满充满人性美的角色。读书的时候,就会去想象杜丽娘的像,既有女孩子的美丽柔媚娇羞,含情脉脉,然后还有难能可贵的勇敢。牡丹亭为啥得到那么多人喜爱,就应该是戏剧里所表现出来的人性美吧,纯粹的追求心中向往的爱情。

    而把牡丹亭如此完美搬到舞台就是白先勇的才情和用心了。每个词牌曲牌都是精心设计的,非常唯美,只有好的剧本,好的编剧,给予了演员好的土壤,能让他们更好发挥出本身的表演特点而更好贴近角色。好的演员可以和角色融合在一起,让人觉得她就是角色本身。再与好的曲乐组合搭配才能让一部戏剧焕发出如此动人的魅力,得到那么多的赞誉,让观众都深深投入到戏剧里的情景,真正诠释了什么叫"美美与共".

  • 2021-06-05

  • 2019-09-20

  • 2019-11-12

  • 2022-12-02

  • 2022-07-05

  • 2022-10-12

  • 2019-11-12

  • 2019-10-11

  • 2022-05-22

  • 2022-05-21

  • 2019-11-12

  • 2019-09-20

  • 2021-10-01

  • 2022-10-12

  • 2022-10-11

  • 2022-07-06

  • 2019-11-06

  • 2022-10-11

  • 2021-10-01

  • 2022-09-21

  • 2022-05-26

  • 2019-09-20

  • 2022-09-22

  • 2021-05-18

  • 2019-11-12

  • 2022-05-29

  • 2022-10-11

  • 2022-05-27

  • 2021-11-29

  • 2021-11-29

  • 2019-11-12

  • 2022-05-23

  • 2019-09-20

  • 2022-06-09

  • 2022-05-29

  • 2022-09-22

  • 2022-05-29

  • 2022-09-21

  • 2022-09-22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
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众多的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2024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范文,牡丹亭读后感1000字2024等,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