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理想国政体与灵魂读后感 > 地图 > 理想国政体与灵魂读后感,2024理想国政体与灵魂读后感范文
理想国政体与灵魂读后感相关栏目
理想国政体与灵魂读后感热门栏目
理想国政体与灵魂读后感推荐
理想国政体与灵魂读后感

(共 950 篇)

  • 1、 《理想国》读后感---与哲人对话
    《理想国》读后感---与哲人对话 《理想国》的对话体写作方式让我自然而然想起了我们中国的孔子。虽然《理想国》里思想都是柏拉图本人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他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其思想观念受苏格拉底之深,而且以苏格拉底的口吻来写,书中一直把正义作为讨论的对象,并通过归谬的方法,先提出正义的不确切定义,而后归纳抽象来寻找正义的真正含义,遵循着苏格拉底“助产术”的寻求智慧之路,所以我们读来常常感觉就是苏格拉底本人在辩论。同样是生活在差不多时代的伟大哲学家,一先一后,经历竟也是如此相似,孔子有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撰写的、记录其言行的《论语》,苏格拉底有其弟子借其口而使早期对古希腊哲学最初探索得以流传的《理想国》。 初中时就通过一些简单渠道听说过《理想国》,心中对“理想国”的定位如莫尔的“乌托邦”,如陶渊明的“桃花源”,真正拿到这本书才知道“republic”的真正来源。比起充满幻想的描绘一个理想社会,这本书更是向我们展现了古希腊那个充满魅力的辩论时代。由于读的不够精细,所以不敢说真正读懂领会了多少东西,但是却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哲学家们最初一直倡导和崇拜的理性的玄冥、逻辑之曲折、言辞之诡秘。曾经中学时代在历史课上看到那些类似于智者学派的古希腊人热衷于辩论,在田间街头、小巷集市运用各种辩论法则,或谈笑风生,或面红耳赤,或洋洋得意,或灰头土脸的你说我论时,总会对那个诞生最早文明的古国之一,产生无限遐想,所以庆幸在年轻时代还能真正有机会走进书里,走进那个神秘世界。 “什么是正义,”这是柏拉图和格劳孔、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西蒙尼德在第一卷一直讨论围绕的中心,“欠债还钱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分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而后开始讨论城邦的正义,认为一个好的城邦应该具备勇敢、智慧和节制等美德,每个人都是在国家里执行适合他天性的职务,如孔子的“性相近也”观点一样,苏格拉底认为教育可以激发人性里潜在的能力和知识,而柏拉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沿袭。当城邦里的统治者、守卫者、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和谐分工时,这个城邦就具有了“正义的美德”,然后从城邦类比到个人,认为那是“大”“小”“内”外‘的关系,正义的个人就是安排好自己的事情,自己主宰自己,对自己友善,同时在某些政治事务、私人事务上,保持和谐的状态的行为,
  • 2、 电影《女狙击手》观感:灵魂的死去与复活

    灵魂的死去与复活

    ——电影《女狙击手》观感

    原创: 如兰

    影片主要描述了苏联二战期间,极具射击天赋的女学生柳德米拉如何成为一位杰出的女狙击手及她的战争生涯。柳德米拉的几段爱情成为推进电影的主要剧情,说它是以爱情为重要线索的战争片似乎也不为过。

    在剧中,因为爱情人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因为战争人们更强烈地感受到爱情的珍贵。柳德米拉在战争中遇上的三位爱上她的男人都不惜生命地保护着她,究竟是战争还是爱情,令人变得如此勇敢已经难以分辨,也许两者在相互激发吧。

    人在非常时期,由于身心都承受着非人的折磨,无论对自己还是他人的生命的看法,都会有所改变甚至扭曲。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女主和第二个与她出生入死的拍档(当时两人还没有发展成为恋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也是正值女主痛失第一位爱人(她的第一位拍档)后不久,她没有像正常执行任务那样一枪射杀了目标,而是通过反复射击令对方遭受痛苦。显然,此时的她内心充满了仇恨。然而她的拍档果断地阻止了她并一枪解决了敌人。事后,他对她说了一句令我非常难忘的话:“战争不仅意味着死亡,它还意味着生命。”可以看得出,正是拍档在战争中仍保有的如此清澈的灵魂,渐渐抹去她的伤痛,重新唤醒了她心底的爱意。而作为观众,也正是他这句耐人寻味的话及他充满慈悲的举动,令我对这部电影肃然起敬。

    人类究竟要怎样才能令生命永续?人与人之间要怎样才能体现出真正的爱?在人们不得不将枪口对准敌人的时候,究竟应该怎样想、应该怎样做才能同时获得正义与救赎?影片中这位军人似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角度。

    剧中的他,因为担心自己在战争中也可能像她的第一个拍档那样随时失去生命,而迟迟未向女主表白。他内心对爱情、对爱人的敬重与呵护之情令人动容。

    柳德米拉是位勇敢、独立、智慧而善良的姑娘,她年纪轻轻便清楚自己的选择,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同时也因为战争,选择了适当的放弃、奉献与隐忍。但战争的残忍与狰狞,还是改变了本色的她,令她在他人眼里只是冷血的执行任务的杀手。她的灵魂似乎在战争中被弄丢了,似乎也被那些无情的子弹射杀了,成了一具只会为自己的祖国、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摆出英雄姿态的冰冷道具。这无疑是电影对政治的黑暗与战争的无情所作出的相得益彰的揭露。

    然而,电影以美国总统遗孀请她去白宫做客,并在给予了她充分的同情后而令她渐渐恢复了对正常的自己及正常的生活的渴望与热情,最后两人发展成为忘年交为

  • 3、 《外国政体概要》读后感1000字

      《外国政体概要》读后感1000字

      在看关于政体的概念时,在读《外国政体概要》时,政体的分法很多,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孟德斯鸠认为政体分为君主政体、专制政体、共和政体。柏拉图提出五种政体周期循环的理论:分别是贵族政体、斯巴达-克里特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就算不同的名人对政体的分类不同,但是政体与法律的关系是不可磨灭的。

      共和政体、寡头政体是由大部分人民掌握了最高权力。君主政体、斯巴达-克里特政体或是贵族政体则是由君主掌握实权,但是要遵循固有的法律。专制政体则是完全由一个人的意志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明君,则是一个发达的国家;如果是一个昏君,则民不聊生。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的产生,只有通过民主选举才能体现人民的意志。如果说最高权力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上,那则是君主政体,但最高权力集中在一部分人的手中则是贵族政体。所以,只有选举才能是真正的民主,才能是真正的共和政体。由此看来,投票权法则是这种政治体制下的基本法律保证。法律就应该保证投票的顺利进行,确保投票的参与人,数量,注意事项。而且就在投票人的选择方面来说,选择范围一定要广泛,人数也要成比例,如果太少,则不一定能代表人民的意志。孟德斯鸠认为,实行平民政治,人民管理国事既要推进但也不能太慢,“有时十万只手臂能掀翻一切,而有时候十万只脚却只能如昆虫般蠕动。”同时,民主法律的创制是由人民进行的。

      道德不是法律原则,不是政体下的原则,不是强制的规范。只有将法律转化成道德的时候,不用法律的强行来规范的时候,品德才能真正的起到作用,而不是一味的强行。骄横野蛮,无止尽的欲望,带来的不是哪一种政体下的安宁祥和,不管是在哪一种情况下都只是死路一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好品德的统治者只可能自食恶果。

      《外国政体概要》读后感1000字

      在看关于政体的概念时,在读《外国政体概要》时,政体的分法很多,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条例》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条例》解读

    问:《条例》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作了哪些规定?

    答: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是《条例》的核心内容。为了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条例》从我国实际出发,总结国内部分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经验,从三个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作了规定:

    一是明确了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各行政机关要按照上述要求,确定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同时,为了保证主动公开的要求能够落到实处,《条例》还根据县级以上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乡(镇)政府的工作职责,分别规定了其应当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

    二是确立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制度。政府信息量大面广,涉及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政府信息只涉及部分人和事,对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生产、安排生活、开展科研等活动具有特殊的作用。为了保证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所需要的政府信息,《条例》规定:除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形式、答复方式和时限要求,《条例》也作了规定。

    三是明确了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这是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普遍采取的做法。《条例》从我国实际出发,根据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经验,规定: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不得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行政机关不得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政府信息。

  • 5、 理想国读后感与收获5篇

    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我们可以把对理想国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写读后感要对文章内容有一定的分析,并写出自己的见解。你知道一份标准的理想国读后感需要有哪些方面吗?你可以读一下读后感大全编辑整理的理想国读后感与收获,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理想国读后感与收获 篇1

    知道柏拉图的人几乎都知道《理想国》这本书,这本书不仅详细记载了古希腊的经济、政治、文化,更以对话体完整的表达了柏拉图的哲学见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学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宝。这个学期,我用心的读完了电子杂志版的《理想国》,感觉既有启发又有异议。

    看这本书,会被苏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诡辩不仅教对手难以招架,也让读书的人难以跟上他飞快、机智的思维。柏拉图借苏格拉底的辩论一步步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完整表达出来,同时通过对城邦的哲学、道德、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争论,设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并在辩论中不断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国”的蓝图,向世人展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国》传达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图心目中的理想国实质应该是封建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国家。这个国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节制的和正义的。在这个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为三等:掌握哲学思想的贵族统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阶层,还有奴隶身份的广大平民。柏拉图认为国家权力应掌握在哲学家的手中,哲学家必须是有护卫国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些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城邦的正义。而代表勇敢的武士应努力维护城邦的安全,并维护统治者的任何决定。同时,他认为掌权者和被统治者间应保持和谐、团结的关系,被统治者要服从统治者的所有政策,这样,才做到了节制和正义。柏拉图描绘的这一理想蓝图,满怀着憧憬,被后来的空想主义者所向往。

    与前面一样,读到这里,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图相左的见解。柏拉图觉得:为加强思想统治,应该不惜控制所有艺人,阻止他们不论在绘画或雕刻作品里,还是建筑或任何艺术作品里描绘邪恶、放荡、卑鄙、龌龊的坏精神,“哪个艺人不肯服从,就不让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邪恶,都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因为有恶,人们才可以感受到善;因为有丑,人们才能体会到美;因为邪恶的存在,人们才追求正义。摒弃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极端只会适得其反。无论

  • 6、 《理想国》读后感

    导语:《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plato 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一般认为属于柏拉图的中期对话,本书分为十卷。在柏拉图的著作中,不仅篇幅最长,而且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其哲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的政治哲学,认识论等有详细的讨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代表性的参考范文,欢迎浏览借鉴!

    理想国读后感(一)

    曾经以为智者哲人如柏拉图者,其著作势必是艰深、睿智、充满智慧的火花因而很容易使阅读能力与理解能力如我者迷了眼,如坠云端而不知所踪。从来认为像《理想国》这样的西方哲学史上有着如此虚无缥缈的书名的煌煌巨制一定也写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使人没有读下去的勇气。曾经因为看莎士比亚文集,对几乎是纯对话的文体心存恐惧,觉得这样的作品会因为情节的缺乏而造成兴趣的缺乏,看着太累。

    现在不知道是因为我长大了,对情节没有过去那样依赖,还是译者的水平,还是柏拉图语言中所达到的妇孺可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最高境界,还是我自己的愚昧无知欢乐多,读同样是对话体的理想国,第一卷下来我竟丝毫不感到乏味和疲劳。虽然几乎没有情节和场面的描写,但从柏拉图(尽管书中的主要谈话者以苏格拉底的名义出现,但由于柏拉图是《理想国》的作者,我愿意将他当作柏拉图。或者说,到底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谈话中的思想。)有些俏皮但充满思辨智慧的语言中,我却仿佛看到柏拉图和他的挑战者们的唇枪舌剑的场景,看到柏拉图一层层地将对手驳倒,看到一群哑口无言的人不甘心的眼神、面红耳赤的模样和柏拉图有点坏坏的笑容,看到了他们的一笑一颦,一惊一怒。也可能是大一,大二时候看辩论赛的惯性吧,我居然很享受他们这样的一种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锋。

    肯定的,以我现在的阅历经验、知识结构和能力,我对理想国精神实质的理解是相当肤浅和粗陋的,甚至都没有触及问题的皮毛极可能是隔靴搔痒。我不可能有见地地发表对理想国的看法的,也没有办法很系统的说出它有什么好来,说出它的价值所在。我只是觉得很快乐罢了,因为觉得有意思所以笑了。

    但是,给不同层次的人不同的理解空间,开卷有益,能领会到多少就是多少,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理想国,这也是许多传世巨著的共性吧。尽管这是专业课的推荐书目,我却不想让自己的思维局限在此,这是说得好听的,其实是说我的思维未必可以达到从专业或者哲学角度思考和分析的高度,我只想记叙自己对书中字句的一些理解以及由他们引起的

  • 7、 理想国读后感

    【篇一:《理想国》读后感】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

    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正义真的是一个很难解答的问题,有时想与其长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义还不如做一件正义的事,为一些不公发发自己的声音来的更为实际。也许这是浮躁也许这也是心虚,因为正义千百年来许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几率也很小。但我却相信自己和柏拉图一样,对正义有着强烈的憧憬与向往!可他认为绝对的正义在神那里,作为一个唯心主义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答案。而对于自己甚至对于整代中国人来说缺乏信仰总是让我们有时候焦虑、孤寂、无所适从,不知未来、过去,甚至不明白现在。柏拉图最后说让我们永远走向上的路,追求正义和智慧。我很喜欢,也许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欢因为有了自己别样的感触。

    柏拉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其哲学智慧尽管没有专门的哲学专著,但却几乎体现在他的每部著作当中。不论是从早期的《理想国》,过渡阶段的《政治家》还是思想有了较大转变的《法律篇》,都闪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学上,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论为核心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在阅读《理想国》这本书时,柏拉图的一个主导的观念及其对话的起点就是:理念本身是实在的,感知、具象与经验的都是虚幻的。比如说,在书中就柏拉图与大家辩论的缘起正义而言,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的对手给出了正义的多种解答,诸如传统的仰或当时流行的:正义是有话实说、欠债还钱、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帮助朋友,伤害敌人等,这些都是正义的具体事例,正如现在问我们一样我们总会回答成正义的人或正义的事。因为他认为真正的知识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观可见的物体之中的。而其哲学观点可以简单的总结为认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变的范型,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意识之外的实体。感性的具体事物是不真实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这些都在《理想国》的正义论与洞穴理论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阐释。根据马克

  • 8、 《理想国》各卷

    《理想国》各卷及心得感悟!

    第一部分《理想国》章节框架

    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的许多篇目都涉及了政治哲学有关的问题,但其中有三篇的多数篇幅用来讨论政治哲学,分别是《理想国》、《政治家》与《法律篇》。《理想国》一书则是柏拉图壮年时期的代表作。

    读完此书,我感觉到柏拉图在书中论述的宽泛,如乔治·萨拜因在《政治学说史》中说到的“《理想国》是一部无法归入任何一门学科的论著。它既不适合被归入任何现代社会研究的范畴,也不适合被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畴。这部论著实际上论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书中包含了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及艺术等诸多门类。

    从书中我们可以一窥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以及书中柏拉图国家理论的线索。接下来按书中的章节进行梳理:

    第一卷:苏格拉底与众人就正义展开讨论(引入)

    苏氏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之父)谈论年龄与财富的话题,克法洛斯渐而提及了正义与不正义的问题。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应是讲真话与欠债还钱。苏格拉底又举例疯人朋友在反驳克法洛斯的观点。玻勒马霍斯也加入讨论,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在平时也有用处。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伤害不正义的人,帮助正义的人,算是正义。

    色拉叙马霍斯插入对话,其认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一种较为激进极端的正义观。接下来的格劳孔的正义观则较为普遍:“正义的人生活的比较有益”。与色氏谈论最后,苏格拉底则总结:“正义的人生活的好,不正义的人生活的坏”,但是关于正义的定义,苏格拉底还没有作出结论。

    第二卷:进一步讨论正义,并从“个人的正义”转到“城邦的正义”以及城邦所需要的人

    格劳孔接替色氏与苏格拉底讨论,格劳孔提出正义的本质与起源(做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打这个时候起,他们中间才开始定法律立契约。他们把守法践约叫合法的、正义的。这就是正义的本质与起源。正义的本质就是最好与最坏的折中—所谓最好,就是干了坏事而不受罚;所谓最坏,就是受了罪而没法报复。)然后又希望苏格拉底回答正义与不正义的本质与其带来的真正利益。

    苏格拉底提出方法:观察小事物比较费劲,转而应该观察较大的事物。“有个人的正

  • 9、 理想国读后感1500

    《理想国》是一本哲学思想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煌煌巨著。无怪乎一次辩论课尙,我提這本书一茖学期的时间也读不完的时候,沈友军老师补充说這是一辈子也读不透的大书。它通篇充斥着哲学的智慧,饱含着政治思想的精华,這体现了柏拉图毕生所追求的理想: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王。

    《理想国》一书,讨论的热点是正义哲学的问题。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色拉叙马霍斯等智者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祂們先后讨论了欠债还债就是正义,正义就是给每茖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等观点。苏格拉底一一进行了驳斥,并最终得出了正义的真正概念。然而文章没侑仅仅落在关于茖人正义的讨论尙,柏拉图其实着眼于城邦的正义。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原则,并将這条正义原则归结为:每茖人必须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祂天性的职务,或每茖人都作为一茖人干祂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也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当然,柏拉图的城邦是不是所谓的众生平等,是一茖没侑阶级没侑压迫的人人平等的国度。祂所谓的城邦是分等级的,也就是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所谓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乃是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各守其责,互不僭越的意思,同时,也侑和谐分工,互助合作的思想。城邦正义是柏拉图理想国的准则,城邦没侑正义,理想国也就成为所谓的空中楼阁了。或许這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与现在所提倡的人人皆平等自由是格格不入的,或许还侑种专制专职的色彩。但是术业侑专攻,一茖人的生命是侑限的,不可能穷尽所侑的知识,所以只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重点研究的领域侑所成就。比如让爱因斯坦去画油画,贝多芬去做发明,這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柏拉图是如何确立政治家应该为哲学王的思想的呢?根据史料,柏拉图应该是经历恩师之死后,感受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败,

    才得以萌发政治家应该是哲学王想理。在祂为实现理想政体而游历的12年中, 在游历塔仑它木时结识的当地民主政体的领袖、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主要代表阿启泰(archytus), 则为祂的哲学王理想,提供了现实的雏形。阿启泰本人,既是一茖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受当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祂是许多知识部门的先驱,特别在数学和力学方面做出了相当的贡献。在阿启泰的领导下,塔仑它木推行着温和的民主政体,政治尙比较稳定,经济尙比较发达,文化尙

  • 10、 《理想国》读后感系列

    读后感大全内容专辑推荐:“《理想国》读后感”,敬请浏览。

    好的书籍可以让人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当阅读作者的作品时,我们既能从中获得大量知识,也能得到一些人生感悟。读后感要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如何写出新颖的作品读后感呢?我们收集并整理了“《理想国》读后感”,希望你能从中找到有用的内容!

    《理想国》读后感 篇1

    内容简介:通过对柏拉图《理想国》第6、7卷内容的梳理,介绍柏拉图哲学的思想内核,以期唤起人们对柏拉图、哲学、对国家起源等的兴趣和热爱。

    我愿意用这样一段话引起我的开头:欧洲哲学传统最没有争议的普遍特征是它包括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我不是指学者们将信将疑地从他的作品中抽印出来的那种系统的思想脉络。我指的是那些丰富的、散见于他的作品中的普通思想。他的独特禀赋,他在一个伟大的文明时期所拥有的丰富阅历,他所继承的那种尚未由于过度的系统化而变得僵化无力的思想传统,是他的作品成为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人是被缩小的城邦,城邦是被放大的人。那么首先让我们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理想国到底能不能存在?或者说那些具有良好的记性,敏锐的理解,豁然大度,温文尔雅,并且爱好和亲近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等美德的人到底能不能一始而贯之的存在?

    在试图解开这个问题之前请允许我提一些其他的更为具体的问题,或者是一些论据和证明。

    在第六卷的开始不久,文中的苏格拉底就试图对哲学的阵营进行划分,并提出了类似于什么是哲学的生活方式,什么是真正的哲学等问题。结合当时古希腊的学术氛围我们易于揣测:“使哲学蒙受最为巨大、最为严重的诽谤是那些自称为哲学家的人”是否是说教派(苏派)与智者之间的理论竞赛?因为一方强调追求真实的存在,坚持正义和理性;而另一方过分重视修辞雄辩之术,追求暂时的效果,因而其表面上看似使人获得发展而实际上像是在黑暗的世界里乱闯乱撞,具有某种灵魂的残疾。个人猜测,这可能也是在苏格拉底死后的柏拉图对暴民政治进行反思后导向的对智者的积怨与偏见,认为他们只会让人误入歧途,让真正的哲学蒙羞。因此,在这部分的论述上,作者似乎蓄积了要将这一学派赶出哲学领域的勇气。

    为了实现这种效果,柏拉图进一步论述对于品质和天赋守护的必要性以确保灵魂的转向是正确的或者适当的,否则将产生比那些天赋较差的天赋更差的结果。因为在暴民政治中,权力是竞赛的奖品,有比较好的天赋的人在一系列钩心斗角的斗争中将会胜出,获得对权力的直接

  • 2019-09-25

  • 2019-10-22

  • 2019-09-20

  • 2022-12-28

  • 2022-11-24

  • 2021-08-02

  • 2019-10-24

  • 2023-02-23

  • 2022-11-30

  • 2022-12-10

  • 2019-10-24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22-03-11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3-03-06

  • 2023-05-27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12-01

  • 2023-06-18

  • 2023-01-21

  • 2019-09-20

  • 2019-10-28

  • 2019-10-23

  • 2019-11-16

  • 2023-03-28

  • 2022-05-13

  • 2022-11-25

  • 2019-11-12

  • 2023-02-19

  • 2022-12-07

  • 2022-11-27

  • 2019-11-11

理想国政体与灵魂读后感
理想国政体与灵魂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理想国政体与灵魂读后感,2024理想国政体与灵魂读后感,教您怎么写理想国政体与灵魂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