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理想国第一卷有感 > 地图 > 读理想国第一卷有感
读理想国第一卷有感相关栏目
读理想国第一卷有感热门栏目
读理想国第一卷有感推荐
读理想国第一卷有感

(共 5660 篇)

  • 1、 读《阴阳师》第一卷 梦枕貘 有感范文

    富有哲理趣味的小故事,有时候,人往往比妖物更可怕。喜欢书中描写晴明院子的那些段落,让人心生向往。很喜欢博雅,就是率真正直的人,晴明的聪慧睿智,每个鬼怪的故事,很好看。

    世间的事情就是有因有果,人总会因为执念而使自己的坚持功亏一篑。可是没有执念没有欲望,就不是人了啊。

    生命长长久久没有终止,也是很凄凉的事情。

    小故事,大道理,我很喜欢。

  • 2、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

    陈建辉 电子1411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是《毛选》第一篇《中国社会阶级的分析》上首先上提出的问题。在下文中又对中国社会的阶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最后得出 “明确哪些阶级是敌人,哪些阶级是朋友,哪些阶级是我们所要争取的,哪些是我们所要提防的”的结论。整篇文章的论述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有理有据,一针见血,令人信服。而在其他文章中,我们均能看到这种结合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用翔实的论据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来指导我党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工作。

    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可以存在》一文中,分析了红色政权在中国成功和失败的各种原因,以及现在红色政权所面对的问题。在《必须主义经济工作》一文中,就为什么要进行经济建设,如何进行经济建设,如何发动群众这一问题做了充分的分析,来指导我党的经济建设工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则分析当前局势和当前国内所面临的各种矛盾,指明了红军的发展路线,要根据中国的国情,走中国农民运动的道路,中国革命的高潮一定会迅速到来。在《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则用发展的眼光来制定党的发展任务、党在抗日战争的任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任务是实现民族独立,团结所有可团结的力量,和国际上的反帝国主义力量结合在一起完成革命。

    可以说,《毛选》不仅包含指导中国进行革命的方法论,还包含了指导人民精神建设的世界观。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有人曾提出这样的农民们做法是否矫枉过正,但毛泽东却说“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这点从后面运动的发展即可看出来毛泽东的说法是及其正确的。封建主义这座大山压在当时的中国头上已经太久了,多数人都不相信革命能够成功。只有彻底的革除以前的弊病,拆掉压在百姓头上的大山,革命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革命才可能成功。菩萨是农民立起来的,到了一定时期农民自己用他们的双手丢开这些菩萨,无需旁人过早的过疱丢菩萨。共产党对这些的政策是“引而不发,跃如也”。激发农民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明白自己的权利要自己去争取,靠神仙是么没用的,这样人民才能主动地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红色革命,主要依靠的人民,革命战争也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矛盾论》和《实践论》则将上述的方法论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实践论》主要对于人们心中的认识进行解释,从感知到认

  • 3、 读《一纸故城,半卷挚爱》有感

    读《一纸故城,半卷挚爱》有感

    卢刚

    近日,偶读《工人日报》中的一篇题为《一纸故城,半卷挚爱》的文章,作者洋洋千言便将戏曲大家齐如山先生记忆中故乡老北平的故事娓娓道来,品读起来,颇让人有种穿越百年时空,身临其境之感,齐如山先生关于故乡的认识深刻翔实,而我,也有我的看法。

    对于故土的追寻,是中国历代文人笔下不厌其烦的永恒话题,不论是齐如山、老舍们记忆中的钟楼古巷,城墙胡同,金瓦琉璃,还是朱自清、茅盾们笔下江南水乡似的青瓦白墙,木栅花窗,小桥流水;不论是北方的沧桑厚重和壮丽雄浑,还是南方的小家碧玉,钟灵毓秀。其实,中国人在描绘故乡风情之时大抵是在寻觅一种关于记忆中家的的归属感,这其中滋味百味杂陈,或是平易清浅,或是百般无奈,或是疏离无援,更或是痛彻心扉,但不论这个中滋味为何,都终究逃不过"思念"二字……

    是啊,怎能不思念呢?我们这个国家,历史之悠久,国土之辽阔,历经苦难之艰辛都难以想象,特殊年代的动荡,造就了太多那时代背景下个人的辛酸历程,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的那些一部部有关国家被侵略的名族屈辱史,投射到彼时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身上,就是一段段辛酸无奈的个人漂泊史,无奈的中国文人拿起手中的笔抒发出他们内心中对故土的那想得而不可得的思念,于是,便出现了许多诸如此类的地域形象:朱自清、俞平伯笔下的秦淮河;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余光中笔下的故乡……以及此次读到《工人日报》上《一纸故城,半卷挚爱》一文中齐如山笔下的老北平,这些有关家乡和故土或隽永,或清浅,或疏离,或苦闷,或悲愤的故事无不是发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国破则家离,这是个凄凉却亘古不变的真理。

    百年后的今天,中国民主富强,和平安定,经济腾飞,社会得到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快速提升,新一届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关于复兴中华的伟大中国梦的要求,此时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底气使曾经那些国破家离的故事不再发生,旧时文人笔下的破碎山河早已成为记忆,历史也将不再重演,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成长起来的我,一个离开家乡,异地工作的新一代中国人,再也无须担心故乡太远,归乡太难,再也无须担心战争的动乱阻隔了回家的路,再也无须担心许久未见的家人是否还记得自己的模样。不论我们是在海峡的这边还是那边;也不论我们是在地球的东边还是西边。我们再也不须跋山涉

  • 4、 我的“良师益友”——读《鬼谷学校第一卷兵法班的插班生》有感
    卢亦心 每年的暑假,我都有一段属于自己和一位特殊朋友的欢乐时光。这个“朋友”教给我知识,陪伴我成长,它就是书籍。而这次,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就是《鬼谷学校第一卷兵法班的插班生》。 这本书主要讲了晋静公的后代小白在他的家人遇害时,在公孙先生的保护下,侥幸逃跑进了鬼谷,最后与伙伴们一起和红蝎队作战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我敬佩公孙先生的舍身取义、白雪的舍己为人、孙膑的勤奋……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孙膑,而最不喜欢的就是庞涓了。庞涓小心眼、喜欢和别人斤斤计较、小肚鸡肠;而孙膑虽然不如庞涓聪明,但是他更勤奋。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孙膑在鬼谷学校的成绩是数一数二的,是因为他在背后付出了许多努力。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小白说的一句话:眼泪博不来同情,软弱只会使敌人更加嚣张。这句话让我看到了生活中的我,平常如果有不顺心的事情,我就会去逃避。现在我们明白了,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勇于面对并战胜困难,我们才能成功。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通过每次和“朋友”的朝夕相处,我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做人的道理……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

  • 5、 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

    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

    感悟光辉岁月

    工作之余,我怀着无比激动和敬仰的心情读完了“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这本相当有份量的历史研究专著。几次欲提笔作感,却又作罢,始终觉得有些惶恐,时至今日,重新整理好思绪抒发拜读之感。

    著作共分为四篇二十四章,比较详尽的记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历史进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我认为,著作中有两个要点值得我们关注与讨论。

    第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上世纪三十年代,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了红色根据地。其中主要以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和南梁革命根据地为主。1935年10月以后,这块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从政治角度来讲,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西北地区有了革命政权。在习仲勋等人的领导下,根据地的地域不断扩大和人口增加,政治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中国革命力量得到发展和壮大。从军事角度来讲,红二十六军的组建使得西北地区有了红军主力部队。红二十六军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曲折的武装斗争不断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各种战斗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时至今日该军已成为全军的重点建设部队。从理论角度来讲,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等共产党人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西北地区的成功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长征途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党中央立足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巩固发展为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就连毛泽东也曾感慨的说:“没有陕甘边区和陕北根据地,党中央和长征的红军就下不了地”。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事实证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

    第二,延安时期。所谓延安时期,是指中共中央于1935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形势下,东渡黄河前往华东地区,在延安和陕甘宁地区长达13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时期,并培育和形成了象征时代精神风貌

  • 6、 理想,是一盏明灯

    理想,是一盏明灯

    读理想,点亮人生有感

    读完理想,点亮人生这本书,那些胸怀大志、发愤图强的仁人志士、英雄先烈、专家学者、时代楷模的故事,使我真正懂得了理想的意义:理想是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理想是一艘航船,它载着我们驶向幸福的彼岸。

    邓亚萍,身高只有150厘米,她曾激励自己小个子也有大作为,并树立了玩命训练,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后来,她获得了150多枚国内外重大比赛的奖牌,也是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女双冠军,并获得4枚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她成功的经验是:我不比别人聪明,但我能管住自己。我一旦设定了目标,就绝不轻易放弃。我的个子也小,我也要像邓亚萍一样,一定要有大作为。我喜欢读书写作,喜欢跳舞,喜欢弹钢琴,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要朝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去奋斗,绝不轻言放弃。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农业科学家。20世纪60年代,袁隆平亲眼看见人民生活水平很差,甚至有人饿死在路边,于是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想出办法来,绝不能再让中国的老百姓挨饿了!后来,他艰苦探索,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研究出杂交水稻这一水稻的新品种。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国家特等发明奖。他这种朝着自己理想奋斗的精神,不也正鼓励着我们少年一代吗?

    我们少年儿童正处在人生的黄金时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在这盏明灯的指引下努力学习,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 7、 《资本论》第一卷4000字读后感

    篇一:读《资本论》第一卷有感

    读《资本论》第一卷有感

    大致读完《资本论》,留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资本论》所承载的内容,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透悟的,特别是凭自己现有的阅历,是无法完全理解马克思所想表达的观点的。而在所有章节中,惟有现代殖民理论这一章能有形象而又不令人迷惑地讲述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及其在时代前进中所启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我选择现代殖民理论这一章作为自己的议题,籍此来论述一些我对于《资本论》的理解。

    《资本论》的价值是什么,只是为了阐明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吗?这是我在迷惑中读完前24章的疑问。直到最后,我找到了自己所想知晓的答案:《资本论》的第一卷的核心思想,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它的发展趋势。

    在地理大发现的背景下,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革命不断深入,扩张与殖民渐渐成为各国争相付诸行动的焦点。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中,在欧洲大陆另一端的美洲大陆,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大批大批的移民远渡重洋来到这片热土,为实现一个个发财梦而辛勤劳作。一个又一个资本家踏上这块大陆,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主导的世界。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里存在着资本主义无法生存的关键。所有的移民都不是一无所有的,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自己土地,他们来自欧洲,深知资本家剥削他们的丑陋本性。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尽管新大陆的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机会,但没有哪一个个体能主宰一方的就业率的高低与工业体系的发展。《资本论》里有段很有说服力的引用,威克菲尔德说:“如果把资本以相等的份额分给社会的所有成员,那就没有人想要积累对于他能亲手使用的资本了。美洲新殖民地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样。在那里,对土地所有权的热望妨碍了雇佣工人阶级的存在。”因此,只要新大陆的劳动者们是自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他们就能为自己积累。只要他们能为自己积累,只要农业还没有和工业分离,农村家庭工业还没有被消灭。资本主义积累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为了改变这种令人难堪的局面,英、法、荷、葡、西这些欧洲最原始的美洲殖民地宗主国采取了一种无耻的行径——他们贩卖黑奴。仅以英国为例,一艘英国船从利物浦或是布里斯托尔出发,一直南下驶向中非海岸线上的某个交

    易站,用现代化的工业品和武器弹药换取那些在非洲部落战争中被俘获的奴隶。然后转道北上,越过大西洋,在加勒比海的某块英国殖民地的港口停靠,用一船奄奄一息的黑奴换取

  • 8、 《国富论》第一卷读书笔记3000字

    《国富论》第一卷读书笔记3000字范文:

    第一卷:《论劳动生产力改善的原因,并论劳动产出自然而然在各社会阶级间分配的次序》。国富论是经济学科的开山作,其写作和论述的方法,是从可观察的经济现象开始,推理演绎,给出可能的原因,再在别的经济现象中进行检验。“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真,而是求能被证伪,但未被证伪。”

    国富论全文没有一个公式,没有一张示意图,仅有的几张表格还是记录价格信息的,但其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无与伦比。我认为是一本非常适合探寻经济学科本质内容的必读书目。

    前言:交换和分工

    劳动生产力的提升是因为分工。按斯密两百五十年前的观察,简单如生产别针的作坊,有无分工,人均产能可以相差几百甚至几千倍。

    促成分工的原因是“人性中有以物易物的倾向”。说人性中有,是因为未发现动物有实物交换的倾向。这种交换的倾向利用了人类自私的天性,“如果你想得到你所要的,那就给我我所要的”。

    交换的过程,使人们自然而然发现并练习自己的长处,这就是分工的雏形。屠夫和哲学家的才能差异,是分工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导致人们分工差异的原因是自然资源,社会习俗,家庭教育,个人嗜好等因素。人口聚集,交通便利的地方,更容易形成分工。(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人们更富足,又吸引人)

    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分工的形成,造成人们的生活更加离不开交换,交换的需求使货币产生。货币需要满足容易分割,可以长时间保存,体积小,且本身是有用途的,这几个要求。最后大家发现贵金属非常适合。为了解决贵金属的成色和重量问题,贵金属币就产生了。

    需要强调的是“社会需要货币”本身就是一种用途和需求。理论上讲,人们没有银子和金子也可以很好的生活,但金银因为适合做为货币,使得它们在很长的时期变成了必需品。

    和交从换的分工角度看,说一个人很富有,其实就是说这个人可以通过交换,获取别人大量的劳动:金银需要开矿,粮食需要耕种,制造品需要生产,艺术需要创作。所以商品价值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但要确定劳动的单位,以比较劳动的绝对价值,是很困难的。因为许多劳动需要付出在可见的劳动之外的额外劳动:技能需要训练,装备需要获取,效率还有高低之分等。

    在实际交换中,人们粗略地对这些因素进行衡量,经过讨价还价的纠正,得到的商品价格被认为是比较接近用劳动衡量的真实价格。要注意的是:商品的货币价格都是相对价格,是相对于货币的价值来说的价格。如果货币的供应变多,

  • 9、 笑傲江湖(第一卷)新修版 读后感(3)篇

    《笑傲江湖(第一卷)》完n这是金庸的倒数第二部书,已臻化境。而且,最后一部《鹿鼎记》有很多地方是反武侠的,因此就“纯粹”的武侠小说而言,这是金庸最后一部,也算得上最精彩的一部。其精彩之处,在于既不失武侠的富于想象力,又能在武侠当中隐喻政治而富于现实性。第一部最重要的情节之一是刘正风金盆洗手。现场的千百位来宾,竟然眼睁睁地看着嵩山派屠戮刘正风门下毫无还手能力的家眷,眼睁睁地看着嵩山派以残忍卑劣手段去逼迫刘正风的幼子背叛家门,而这一切都冠以正义的名义。这样的行径,真的比青城派暗杀福威镖局要“高明”得多,因为这是“正义”的。所谓正义不会失败,其实是胜利一方可以定义什么是正义。关于《笑傲江湖》的政治隐喻,有太多的研究和解读,我就不多说了。再提两点不足吧:n一是曲洋刘正风将《笑傲江湖曲谱》交于令狐冲之后,在深林中自断经脉而死。这个情节在许冠杰版的电影《笑傲江湖》里,被改编成了曲刘令等人舟行江中放声高歌,其浪荡不羁、豪气干云、英雄磊落,真的是将“笑傲江湖”发挥到淋漓尽致。这一点,金庸输给了徐克。二是授谱之后,仪琳正在埋葬曲洋刘正风,令狐冲看到了剑光闪动,于是去查看端倪,仪琳以为他是去解手了。然后呢,令狐冲又在破庙里见到了林震南夫妇之死,又见到了他师父师兄弟等人,然后就随师父回华山了。等等,仪琳小师妹还等你解手归来呢,怎么给忘了呢?这不怪令狐冲,估计是金老爷子自己写忘了。哈哈……n

    好书,好书,真乃好书也!金庸老先生的文笔和构思,实在是妙!难怪出了很多盗版,盗版的存在正是显示出了小说的价值!

    第一卷终。从小看金庸先生的影视剧 只记得那些个武学世界博大精深 全身心只投入在劈哩哐啷的武侠世界中~恣意我心 饮马江湖 快意恩仇。20多岁读金庸先生 笑傲江湖作为其后期作品 足可见作者的大格局和小心机。第一卷前半段之妙善于把龙套人物见缝插针地引进来。林平之喝茶 引出莫大刺杯 引出华山弟子谈论 引出定逸责问 引出何三七扶助。仪琳进府 定逸与余沧海争论 引出闻先生说公道话 提起断剑 引出天门道人折剑。一切恰似水到渠成。后半节讲冲灵林三角情 这段感情的变化写的真的到位 日久必然生情 可‘真爱’却毁于距离。最后一章令狐冲师承风清扬之独孤九剑 大师兄剑术增长 忘却了儿女情长的苦恼 心智也更趋于成熟 大侠之骨开始显现!相反林平之 金庸先生花了那么大篇幅去描写这么个小白脸 却只能当个男二了~n第一卷读

  • 10、 读《理想国》有感
    读《理想国》有感 读《理想国》,我认为最重要的,乃是不自满于眼下所有,唯有不断地融入新的环境与集体,才能启发思考从而了解自我、社会、国家政治、世界历史的变迁,体察到宇宙永恒的真理。最终有所获益。 《理想国》以复杂逻辑架构起来的精致的语言论证背后,乃是透视了古希腊雅典城邦盛极而衰的政治乱象和在如此背景下体现的自由人的各种病态面貌。通过归纳对比奴隶制社会现存的六种政制以及联系互生的状态,对应六种人格,如画家一般将这些表现勾勒出来,暴露其弊端。“王者政治”,才是当时奴隶制社会的理想体制,才是正义的政治,统治者才是正义的统治者。理想国的理想统治者当是哲学家无疑。学习哲学,随时随地扩展眼界,灵魂始终被善的光芒照耀,以见识丰富认知才能更接近正确,对当下我们完善自身修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穴喻最让人印象深刻:一群人坐在洞穴中,背面连通光源,因为背对光源,头颈无法转动,因为有限的活动空间导致他们必然会把人走过的影像当成真实,沾沾自喜于摸透了影像运动的规律。假如此时有人帮助一个人解脱了枷锁,此人身体能够自由转动而看到真实的光源时,他的眼睛因习惯黑暗而感觉痛苦,假如有人铁了心要将其拉出深渊,进一步认识外面的世界时,他仍需要一段时间改变自己既已形成的思维习惯,从近观事物的影像直到能够直接看到地球的最直接的光源,才有了对世界的基础认知,而那些安于洞穴环境的人则因为不愿挣脱束缚的“虚假自由”而陷入无知的深渊。人寻求智慧的过程正是背过影像直接运用理性了解实体背后的实在的过程。摆脱原有的有限视野,直达无限的旅程,建立理性,就是哲学的发展目标。辩证法就是通过分析矛盾直达本质的过程。 以见识丰富认知,丰富哲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进而改变社会的风貌。以为古希腊有限的经济基础以及风俗习惯使得《理想国》趋近正确却依然残留有唯心主义的问题,不能更加正确科学的看待世界观,但通过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开拓眼界,通过思考深化认知,就可以更加了解实在,趋向正确,这应当是本书最能够给我们启发的部分。 希望《理想国》的精神时刻引领我识得更多,见得更广,过理性的,趋向正确的正义的生活,学正义的知识,做正义的工作。

  • 2019-11-12

  • 2019-11-16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09-20

  • 2023-02-23

  • 2019-09-22

  • 2019-10-24

  • 2022-04-05

  • 2023-01-21

  • 2022-11-25

  • 2022-12-13

  • 2019-11-12

  • 2023-02-19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11-11

  • 2019-11-12

  • 2023-02-11

  • 2023-02-15

  • 2021-08-02

  • 2019-09-19

  • 2019-11-12

  • 2023-02-10

  • 2019-09-25

  • 2019-10-23

  • 2019-11-12

  • 2023-02-25

  • 2019-10-22

  • 2023-04-1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3-03-17

  • 2019-11-12

读理想国第一卷有感
读理想国第一卷有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读理想国第一卷有感,2024读理想国第一卷有感,教您怎么写读理想国第一卷有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