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 地图 >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2024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相关栏目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热门栏目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推荐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共 3310 篇)

  • 1、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范文一

    那天,办公桌上多了一本新书,浅粉色的封皮显得特别高贵与典雅,漆黑的六个大字了解你的学生映如我的眼帘,下面紧跟着一行红色的三号字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迅速吸引了我的眼球,师生双赢这不正是我一直苦苦追求的工作目标吗?定睛一看,还有一行特别小的黑体字:我们无法强迫任何学生用功读书,除非他相信这么做会令自己感到满足。说得太好了,这本书一定很有看头儿,随后我便怀着好奇与学习的心态翻开了薪新的一页。沉津在本书的字里行间,我在教学中的疑惑逐渐被解开了,新的理念在大脑中形成印迹,我不尽感慨:如果早一天读到这本书就好了,但今天也不算晚。读完这本书,我主要有以下收获:

    一、找到了学生厌学的根源所在

    一直以来,我都纳闷儿:学生小小年纪,头脑聪明灵活,任何闲心不用操持,为啥不喜欢利用这段大好时光来好好读书呢?详细阅读此书使我明白:学生之所以不愿意读书,是他们认为读书无法满足他们内在的基本需求。我们常对学生说,读书可以让你们不断成长,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这些需求对学生来说,感觉很遥远,学生关注的是眼前最紧要的需求。例如:众多学生知道文凭很重要,但他还是不愿意好好读书,因为他感觉回馈实在太遥远了,以后他可能会痛苦地埋怨自己所受的教育太少,但对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来讲,为时已晚。作为成人,我们也时常会选择去做那些当下最能满足我们的事情。而且在工作中,我们在学生满怀挫折时,还时常不断地竭尽所能逼迫他们用功读书,读完本书我感觉这样的做法应该立刻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用心去研究:怎样才能使我的教学真正满足学生内在的需求。

    二、建立学生心目中的学习图像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起初都会以一幅令人满意的活动图像存储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一种愉悦的记忆。为使这些愉悦的活动图像成为真实,我们会不断为之努力,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这些愉悦的图象会因某些原因中途移出我们的脑海,这仿佛信号中断,进入盲区,进程就失败了。一个刚入学的孩子心中所怀抱的学习图象来自大人告诉他的:学校是美好的,学校里所有美好的人和事物在他们大脑中形成活动图象,使他们向往和那些美好的人一起参与美好的活动,因而他们发自内心的积极投入到刚开始的学习过程。当一段时间之后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差异,如果因为有差异而饱受老师的体罚和胁迫,原来那些美好的学习图象便从大脑中渐渐消失,并且很难再恢复到最初那般美丽。所在,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帮助学生

  • 2、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2000字

    看《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初看的时候,觉得这本书写的太罗嗦,但是看到书最后几章,觉得自己悟到了什么,于是我恍然大悟,是我自己没看明白。我字字句句咀嚼,越读越觉得字字珠玑,受益匪浅。

    《了解你的学生》这本书是国际知名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博士的著作。作者威廉?格拉瑟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现实治疗理论的倡导者,选择理论的创始人,现任洛杉矶威廉?格拉瑟协会总裁。

    他倾注了半生的心血,通过务实验证和对理论基础的再三思考,提出了选择理论,更精炼地传达出其所倡导的生活化的心理学概念,希望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行为的主人,人们能选择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动地受到外在刺激的控制。虽然这是一本教育专著,但是我觉得它的意思绝非于此,这更是一本人生指导丛书。

    这本书剖析了传统教学的缺失及其对治之道,协助我们了解选择理论的原理,提供实例说明如何将选择理论以学习团队模式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激情。

    作者主张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是一种自我选择,所有的行为都在于满足内在的心理需求或心理图像。他认为,教育最该关心的是那群不愿好好用功读书的贫困生。如何运用选择理论的概念,来帮助那些有着错误学习图像的孩子,更新其学习图像,便是教师的责任。

    严格催逼一个无心学习的学生,并不可能让学生变得用功。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相信,用心学习会带给他们需求的满足,他们才有向上的动力,这便是学习图像的转换。这本书一直在强调的就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这本书也强调了教师在工作中要获得满足,如果无法满足,那么教师将无法以自己所期望的方式持续教学工作。

    这本书一直在强调的就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且,这本书也强调了教师在工作中要获得满足,如果无法满足,那么教师将无法以自己所期望的方式持续教学工作。本书的第七章,阐释了身为现代经理人的教师的角色:

    他必须继续阐释他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思索他们所学,以便协助老师找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方式。他期待学生学期考试取到最好的成绩,但是他也知道这些考试绝非他努力的主要目标。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以及学生会怎么做。基本上,他负责教学架构的建立,而学生则在这个架构下学习。他会持续改善教学架构,并相信它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程,而不是外求于专家设计出一套永远不可能达成的最佳课程。

    相反的,他会转向在这个架构下学习的学生,要求他们的回馈,因为他知道没有任何人比这些学生更了解如

  • 3、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1500字

    那天,办公桌上多了一本新书,浅粉色的封皮显得特别高贵与典雅,漆黑的六个大字了解你的学生映如我的眼帘,下面紧跟着一行红色的三号字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迅速吸引了我的眼球,师生双赢这不正是我一直苦苦追求的工作目标吗?定睛一看,还有一行特别小的黑体字:我们无法强迫任何学生用功读书,除非他相信这么做会令自己感到满足。说得太好了,这本书一定很有看头儿,随后我便怀着好奇与学习的心态翻开了薪新的一页。沉津在本书的字里行间,我在教学中的疑惑逐渐被解开了,新的理念在大脑中形成印迹,我不尽感慨:如果早一天读到这本书就好了,但今天也不算晚。读完这本书,我主要有以下收获:

    一、找到了学生厌学的根源所在

    一直以来,我都纳闷儿:学生小小年纪,头脑聪明灵活,任何闲心不用操持,为啥不喜欢利用这段大好时光来好好读书呢?详细阅读此书使我明白:学生之所以不愿意读书,是他们认为读书无法满足他们内在的基本需求。我们常对学生说,读书可以让你们不断成长,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但这些需求对学生来说,感觉很遥远,学生关注的是眼前最紧要的需求。例如:众多学生知道文凭很重要,但他还是不愿意好好读书,因为他感觉回馈实在太遥远了,以后他可能会痛苦地埋怨自己所受的教育太少,但对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来讲,为时已晚。作为成人,我们也时常会选择去做那些当下最能满足我们的事情。而且在工作中,我们在学生满怀挫折时,还时常不断地竭尽所能逼迫他们用功读书,读完本书我感觉这样的做法应该立刻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用心去研究:怎样才能使我的教学真正满足学生内在的需求。

    二、建立学生心目中的学习图像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起初都会以一幅令人满意的活动图像存储在我们的脑海中,成为一种愉悦的记忆。为使这些愉悦的活动图像成为真实,我们会不断为之努力,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这些愉悦的图象会因某些原因中途移出我们的脑海,这仿佛信号中断,进入盲区,进程就失败了。一个刚入学的孩子心中所怀抱的学习图象来自大人告诉他的:学校是美好的,学校里所有美好的人和事物在他们大脑中形成活动图象,使他们向往和那些美好的人一起参与美好的活动,因而他们发自内心的积极投入到刚开始的学习过程。当一段时间之后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差异,如果因为有差异而饱受老师的体罚和胁迫,原来那些美好的学习图象便从大脑中渐渐消失,并且很难再恢复到最初那般美丽。所在,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帮助学生建立心目中的学习图象,使他

  • 4、 我了解的电影文化
    我了解的电影文化 三年级寒假期间,我勇当了《大声说“不”》微电影的小演员。拍摄完毕后,我还久久地沉浸在当时的情境中,与此同时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到家中,我兴高采烈地跟姥姥说:“姥姥,你年龄这么大了,当没当过微电影的主角呢?”姥姥摇头回答:“你们现在生活的年代,科技真是越来越发达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生都能当小演员了。”我不理解姥姥说的话,便问到:“在你小时候,电影不也是这样的吗?有什么好质疑的呢?”姥姥笑着拉着我的手,说:“我给你讲讲我小时候是怎么看电影的。”我好奇地坐在姥姥身边。“我小时候住的村里,看的都是露天电影。一般都在晒谷场找好一块空地,用两三根竹竿的顶部,撑起一块白色的幕布,再摆上机器,调试好角度,就可以放映电影了。但万一不幸地遇到坏天气,一般都得提前散场或者改期,电影就看不成了。”听到这,我抑制不住心里的兴奋说:“姥姥,现在的电影院特别高大上,一个电影棚有几百个座位,有的座位还可以随意调整。每个影院的屏幕足有六七十平方米那么大呢。我看过的3d巨幕的电影《寻梦环游记》就感觉自己身在其中一样。画面特别漂亮,音响效果超级逼真。 这时,妈妈说:“你不是去过长影世纪城吗?查阅过长春电影的历史吗?给姥姥讲一讲!”我想:也对啊,姥姥不知道,我就讲给她听。于是,我对姥姥说:“长春是座电影城,1946年10月1日,在“满洲映画株式会社”的基础上,建立了东北电影制片厂。1955年10月2日改名为长春电影制片厂,它是中国电影的摇篮。1985年长春电影城正式建立,占地20000平方米,它有“六宫一店”。1992年,长春有了一张新名片——中国长春电影节,这是国内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电影节。2003年建立了长影世纪城。那次学校组织我们去游玩,我在里面体验了古堡惊魂、巨幕影院、斗转星移等等,这些都是特效电影。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里面有个华夏翱翔,它是飞翔式穹幕影院,体验舱可180度旋转,同步可跃至5层楼的空中,去体验各种飞行。 姥姥听着我的介绍,频频点头地说:“多亏我外孙女,要不姥姥还不知道这些知识呢!长春电影的发展,真是姥姥想象不到的啊!”我望着姥姥那满足的表情,说:“姥姥,等我带着你去长春电影制片厂、去长影世界城,去看3d电影让你亲自体验一下。”姥姥幸福地笑了,妈妈摸着我的头,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 5、 《你了解蚯蚓吗?》读书笔记200字

    同学们对于蚯蚓实在是太熟悉了,但是你注意过没有,蚯蚓既没有长眼睛,也没有长耳朵。那么,它能不能看东西听声音呢?原来蚯蚓虽然没有眼睛看不到光线,身体上却有能够感觉光线的感觉细胞。有了这些感觉细胞器,就能够辨别光的强弱,作出反应。蚯蚓虽然没有耳朵,不能听到声音,但它的皮肤里有灵敏的感觉细胞。你敲击桌子的振动,通过玻璃片,传到它皮肤的感觉细胞,所以即使一点轻微的振动,蚯蚓也能够感觉到。我相信,通过我的介绍同学们应该了解蚯蚓了吧!只要我们多读书就能学到很多的知识。

  • 6、 小学生《你们不了解90后》读后感

    90后是孤独的象征。怪异的发型,火星文,常去游戏厅pk或mk,这就是你们所认识的90后。可是从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幸福的90后,其实并不幸福,因为他们有一大重症——孤独。

    虽然我是xx年出生的,但只晚了一年,我想我还是有权说话的吧!我们90后很是孤独,朋友圈子,那是相当的大,可是没人会来理你,做人难,做90后更难啊······

    90后,要鱼有鱼,要肉有肉,啧啧,那个叫幸福啊!馋得老一辈的人是,两眼花掉,脑袋爆掉啊!可是我们孤独,养了十几年的狗,它会冷不丁的咬你一口;一个朋友,做了几年了,他会突然背叛你一次;一个你信任的人,出卖你一次······这些都是不友好的表现,唉,但它却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悲哀啊······我们无奈、孤独,常听见爸爸妈妈说起小时候的游戏,说得我们一愣一愣的,我们不免会感到失落。几个要好的死党,上学时我们快乐无比,一放学便再也见不到他们的容颜。偶尔的双休日我们聚一聚,可半天后,我们终究是要分散的。我们渴望童年,渴望伙伴,渴望能天天在一起!

    90后,孤独;90后,渴望童年······

    这就是你们不了解的90后。

  • 7、 我了解的邱少云 (400字)

    邱少云1926年出生在四川省铜梁县,这篇文章,我看了几次,这篇主要讲在抗美援朝一个战斗中,邱少云为了整个班子,为了潜伏部队,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牺牲了,我感到骄傲和惋惜

    读了这篇文章后,给我留下很深很深的印象的是邱少云被美国的燃烧弹扎在旁边,熊熊大火开始蔓延,过了一会儿,熊熊大火在邱少云的身体上燃烧着,邱少云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就像千斤巨石一般,坚强地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熊熊大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钟头才刚渐渐的熄灭掉,也没有挪动过一寸地方,也没有发出过一声痛苦的呻吟,就这样获取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吗,真感动啊!

    没有了像邱少云这样的同志,也就美好幸福的今天。邱少云为了我们,为了祖国而牺牲,奉献自己的生命。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真是受益不浅啊!我要向邱少云烈士那样严格遵守纪律乐于奉献的精神,做一名合格的好学生。

    五年级:神秘的微笑

  • 8、 《运营之光2.0》读后感4000字-你真的了解运营么?

    希望我的读后感不会让你们失去对这本书的欲望,该书里面不仅是理论,还附有大量的真实案例,我的读后感只是草草提到而已。

    我和在座的各位也面临过不同大小的焦虑,逐渐地为了业务接触到更大的知识面,也了解到自己的短板于不足,也逐渐争取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与其他运营同事有了更多的接触面。

    推荐我的近期书单:

    1,《运营之光 2.0》教你了解运营的全态

    2,《精益数据分析》如何更高效的数据分析,而不是所有数据都看一遍

    3,《游戏化思维》难不在于玩游戏,在于如何理性地设计感性的游戏环节

    4,《大数据营销》学会利用且搭建数据crm系统

    5,《知乎一小时系列》不要只关注工作,也可以了解人世间更多的形形色色,层层面面

    很多时候,我往往都是带着一些疑问去看书的,然后,在书中得到了一些启发,那种豁然顿悟的感觉便是我所喜欢的读书的感觉。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会有过的一些困惑。

    问题1:无论是刚入职的校招生们,还是有了3-5年经验的老手们,都会有的一个顾虑,何为运营?

    思考:首先,运营不等于商品运营,运营不等于推广。我们应该对运营有个更全面的运营意识和状态,对运营先有个认知再去做运营,而不是先上手做事情,做到了一半才发现自己做了什么。

    黄有璨在《运营之光》之中讲到,好的运营,至少有3-5年以上的经验,熟悉内容,用户,活动等各个模块的运营手段,熟悉各类产品形态,有能力通过各种运营手段组合拉升一个产品大部分的主要数据,同时还可以做到跟产品间的沟通无障碍,甚至可以出一些简单的产品方案。

    黄有璨还提到,这世界有3种运营,微观角度的运营;宏观角度的运营;为一种艺术而存在的运营。第三种也是我所追求的运营状态。

    经典意义的4大运营板块有(书里面有更详细的介绍,感兴趣的你们记得去看看):

    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运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运营岗位涌现,新媒体运营,app商店推广运营,seo/sem运营,广告投放运营/流量运营,淘宝店铺运营、编辑、社群运营等。

    问题2: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会需要我们么?

    思考:我们不再只等着被产品驱动和主导,不再是产品驱动运营,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将是运营驱动的时代。随着时代发展,不仅是流量红利越来越少,产品的差异化会因为资源的有限性而逐渐缩小,而精细化运营,创意运营,游戏化思维的运营都将是需求型人才。

    产品负责界定和提供长期用户价值,运营负责创造短期用户价值+协助产品

  • 9、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

    最近读了由孟繁华博士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在这本书中讲述了一个个闪现着教育智慧火花的精彩案例,令人深思,感慨万千:有已为人父人母的过来人对教育的感激和期盼,有一个个曾经或正在困扰着众多教师的教育话题的思考与讨论,更有专家理性深入的点评分析为我们指点迷津……通过这些精彩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揭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折射出几个永不磨灭的关键词:尊重、信任、理解、欣赏、激励、宽容……

    什么是赏识教育?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高中女生,每天5点半起床,6点多上学,吃完晚饭就做作业直到深夜。可是有一天,女孩子突然对她的父亲说:“我的数学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父亲听了怒火中烧,但又默然无语。直到有一天女儿对父亲说:“爸,我厌学了……”于是震惊的父亲给女儿换了一个教育环境。女儿第一次接触法语,她的法语老师就赞扬她很有语言天赋;数学老师称她能“优雅且具有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难题”;更令人吃惊的是,她的英文老师居然在她的推荐信上这样写道:“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指导老师则写道:“请再给我们20个斯蒂芬这样的学生!”这些赞扬就像是兴奋剂让女儿自信得令父亲感到陌生,一些父亲并未发现的特质开始呈出……这是一个成功的赏识教育事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而自己信任和崇拜的人对自己的赏识更能够给予自己无穷的力量。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称为“罗森塔尔效应。”赏识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

    赏识其实可以很简单。它也许就是一句“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我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环湖赛跑的起跑线上的引领。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赏识是博爱精神的体现。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确,赏识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教师来说,是轻而易举的,而教师在引导

  • 10、 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篇一:《赏识你的学生》读后感】

    每当手捧由孟繁华主编的《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总会被封面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的话语所震撼。它使我的心灵接受了一次次爱的洗礼。让我明白了:教育离不开赏识,离不开爱,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这是一本中外典型教育案例的汇编。书中有家长沉甸甸的嘱托;有孩子们在学校想说而不敢说的心灵独白;有过来人的不少感触和遗憾;有教师心灵深处的一些体验;还有许多专家精辟独到的评析。它让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同时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实施成功教育的途径,那就是赏识学生。在教育中赏识学生、在赏识中教育学生,最终既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又让教师自己感受到教育成功所带来的幸福。

    这学期一开始我任教四年级语文,开学才一周,由于情况有变,又改接三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还要当班主任。一下子,堆到眼前的事那么多,心情那么烦!一二年级,学生们没写过家庭作业,没写过大作文。于是我们每天强调写作业的格式,学写日记、作文,开始练写读书笔记,整天忙得焦头烂额。记不清曾多少次抱怨班上有那么多差生。刚接班的那几天,我时常对学生们大声呵斥、无情的批评,并美其名曰为了他们好。记得教师节那天,我让孩子们写篇日记跟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很多同学都说老师非常严厉,刘沁茹在日记里说:老师,你严厉虽然是为我们好,可那样我们就不能过一个快乐的童年了。当时我看着心里怪别扭的,心想:严厉你们都敢不写作业,若是不严厉,还不得闹翻天哪!但静下心来想想,孩子批评得对。暑假里读过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下子又映入了脑海,自己光顾着批评、抱怨,为什么没有试着去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呢?

    再次打开《赏识你的学生》,用心去读,读着读着,浮躁的心情平静了;读着读着,平静的心情激动了;那么多由老师、家长不断赏识、鼓励而使孩子渐渐由低谷走向提高,最后取得成功走向辉煌的的案例,使我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我不能试着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去赏识他们呢?一连几天,那些成功的案例在我脑海中闪现,它们深深地打动着我,其中的一些东西也深深的刺痛了我!我遗憾自己虽然意识到了要学会尊重学生,赏识每个孩子,却没有这样做。我开始反思:为什么孩子写不完语文作业?是因为不愿意写?还是因为他们对语文不感兴趣?而归根到底这都跟教语文的我有着直接的关系,我没有让我的学生喜欢上我!虽然我经常以恨铁不成钢来替自己开脱

  • 2019-09-28

  • 2022-06-26

  • 2021-06-30

  • 2021-08-18

  • 2021-07-09

  • 2021-07-13

  • 2019-10-20

  • 2019-09-26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5

  • 2021-06-18

  • 2019-10-29

  • 2023-02-02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1-08

  • 2022-04-07

  • 2019-11-02

  • 2019-11-23

  • 2022-08-17

  • 2019-11-03

  • 2022-04-06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1-02

  • 2022-04-04

  • 2022-05-24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1-04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29

  • 2022-08-17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09-20

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2024了解你的学生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