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 > 地图 >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2024绝杀慕尼黑观后感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

(共 3277 篇)

  • 1、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

    6月19日是我校为学习刘振校长奉献精神、庆祝建党98周年组织的系列学习活动的第一日,校党委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落实,组织全体共产党员、积极分子,共同观看极具教育意义的电影《绝杀慕尼黑》。

    《绝杀慕尼黑》是一部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铺陈直述的内容简单直白,一位父亲为了给儿子能够出国治病,努力地担任好国家篮球队教练的工作。电影中的细节刻画不多,但却令人印象深刻。加兰任教练作为父亲,他对儿子有着深深的爱。作为国家队教练,他对队员负责,努力培养每个人,为队员承担风险和责任。他的身上背负了太多的责任。他为扎尔准备隐形眼镜,为治疗萨沙的病,他垫付了原本为儿子准备的手术费种种的事情让队员们之间更加团结,也更加信任他这位教练,为最终的夺冠奠定了基石。最后三秒钟的反转,放慢速度的画面,所有的一切好像都被按了静音,只有篮球击打地面传来一下下的撞击声。

    最感兴趣的还是慕尼黑事件这个点,脑海里面想象的故事是这支前苏联的篮球队在什么样的事件背景下坚持比赛并勇拿冠军的经历,在这种背景下参赛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在那样的美苏关系之中所打的奥运篮球赛对参赛人员们代表什么样的含义。

    结果,电影却像纪录片一样给人呈现的是这支1972年奥运男篮夺冠的经历,国家队教练的换人、新的国家队员、新的训练方式、体能训练、出国打比赛、比赛现场的经历、流的汗水、忍的疼痛。。。。。。这些日常使得你能看到赢的背后的辛苦,所以最终和美国篮球队打比赛胜出的那一刻,特别地激动,十分地热血。

    如此热血的故事充满了令人难以忘怀的温情场面。加兰任教练是那样的爱自己的队员,他将队员看的比儿子还要重要。这令我不禁想起班级的那些孩子们,在工作中我也多么渴望与孩子们一起建立如此深厚的感情,让彼此成为开心所在、关心所在,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也共同流汗、共同付出,最后一起分享快乐与荣誉。那么我们作为教师,也要像这位教练一样如此的爱我们的学生们,只有付出爱才会收获爱。

    那个差点被美国人挖走哪怕会入狱还是选择了因为兄弟们归队的主力,一定经历了巨大的心理斗争,战胜诱惑,战胜恐惧,选择感情。。。。。。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们也有如此团结的意识和感情呢?一定要让孩子们有一个像篮球队员们一样的共同目标,并且能一起为之努力,在此过程中相互扶持、相互帮助,最后才能亲如兄弟、共同进退。

    通过本次观影学习,每名党员精神振奋、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应该将这种精

  • 2、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750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8周年,校党委于2019年6月19日下午组织我校全体党员们观看影片《绝杀慕尼黑》。影片根据体育历史中著名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不被看好的苏联队在最后3秒绝杀了保持了36年全胜记录的美国队的传奇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场景动人心弦。

    看完《绝杀慕尼黑》这部影片,我深有感触。想要成功,每个人都必须要有坚定地信念,影片中摆在主人公面前的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战胜美国队。为此,苏联的球员们不仅需要在身体上克服方方面面的困难,还要在心里上克服恐惧,坚定目标,坚定信心。

    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8年以来,正是拥有坚定地信念,才在风云岁月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信念和不变的初心。我们始终坚定地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始终坚定地完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人民谋复兴的使命,以使命之名,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义无反顾,推动百年中国浩荡前行。我们每个共产党人都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党必将不负人民重托,带领人民创造更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在影片中,它让我们看到了比赛并不只有单纯的胜负,球员们也并不是比赛机器。教练所具有的强烈的责任感,深深的打动着每个球员,也让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民教师,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一定把为党的教育事业争光添彩当作无上的荣光,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一种实现理想的热烈情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是生命潜能的充分迸发,是脚踏实地的不懈追求。是的,我愿将青春和热血奉献给太阳底下最美好的事业,怀着这种追求,捧着这颗恒心,带着这股力量,我将不断向着新的目标破浪前进。

  • 3、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250字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 端午假期最后一天有幸参加了《绝杀慕尼黑》的超前观影。我必须说:太燃了! 这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有着苏联击败美国神话的奇迹,有着慕尼黑惨案的时代背景,有苏联时期特有的意识形态和物资匮乏及难得出国的环境渲染,这一切在扣人心弦的篮球赛中使故事异常的真实可信且以幽默调节了紧张的节奏。此外有帅哥萨沙和女篮运动员的真挚爱情,有教练的父子情深,有领队教练间朋友的惺惺相惜,还有队员们的兄弟情义。这些情感着墨不多,但都刻画的非常鲜活。 篮球赛场面调度极佳,大量升格镜头的运用,展现了运动的极致之美,节奏紧凑。整个影片行云流水,能无限激发你的紧张情绪和参与感。好久没看过这么激动人心的运动题材的电影了。俄罗斯电影有着欧洲影片的细腻和一丝俄罗斯电影特有的厚重。强烈推荐。 (字幕翻译以意译居多,例如把谢谢翻成爸爸也爱你,把万岁翻成胜利,虽然与语境相符,但不免怀疑到底有多少其他部分也进行了天马行空的改造)
  • 4、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200字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 《绝杀慕尼黑》历史真的能被复刻嘛?!作品讲述了前苏联篮球队怎样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打败了保持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队的传奇故事。作品尝试还原在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故事全貌,美苏冷战的大背景下,苏联几乎封闭式的社会形态,加上落后的装备及训练水平,都让那最后的胜利显得更加来之不易。作为一部运动题材的类型片,导演通过快速剪辑配合比赛中大量的高速镜头,将燃的情绪表达的淋漓尽致,结合场外那种压抑情绪的对比,赋予那早已被大家熟知的最后3秒饱满的情绪张力。不过除了最后3秒的高潮戏份外,几乎所有的球场戏都太过浮夸,拍的像扣篮大赛一样,这与整部作品的写实手法完全格格不入,让作品的真实感上大打折扣。6.5分。ps:这种带着明显立场的作品,真的无法太接近真实吧,毕竟大家眼中的历史都各有不同。
  • 5、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1600字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 没错,大家可能也都猜到了,说的就是《绝杀慕尼黑》。 《绝杀慕尼黑》根据体育历史中著名的传奇真实事件改编,完美的还原了当年最具争议的一幕: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苏联国家队首次击败强悍的美国队,获得奥运会男子篮球冠军。 三秒钟绝杀! 本来美国队已经开始提前庆祝比赛的胜利了,因为他们相信比赛结果已成定局。 然而,一位来自苏联的不知名篮球教练,率领着艰难、困苦、贫穷中的苏联国家队,比赛结果发生逆转,整个篮球历史也发生了改变 《灌篮高手》终场对战的原型就是这场美苏篮球终极对决。 这部俄罗斯片子有多火?累计观影1200万人次,差不多10个俄罗斯人中就有1个看过,直接砍下本土电影票房no.1。 《绝杀慕尼黑》能拿下俄罗斯本土票房冠军,绝不是个意外。 这就是竞技体育的魅力! 对俄罗斯人来说,这场篮球赛,至今仍是本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体育胜利。 1970年代,正是美苏争霸白热化阶段,两个超级大国掐架了几十年。不管干什么,两国都要争一头,奥运会这种全世界level的比赛,更成了两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之外的主赛场。 在这种情况下,球场就是战场,只能赢不能输,这涉及到两个国家的尊严。 从1936年到1972年,美国男篮已经制霸奥运篮球赛场36年。 在奥运赛场,美国男篮打过63场比赛,战绩全胜,苏联男篮在他们面前,只是个弟弟。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美国vs苏联,比赛结束的时候,美国队以一分的优势领先,他们以为这就赢了,开始呼喊庆祝。 在领队的坚持下,争取下,裁判重新开始最后三秒的比赛,没人认为最后三秒还能进球,但苏联队确实做到了,一个长远的传球,直接将球带到了篮下,一个跃起扣球,刚好三秒。 苏联队加了两分,61:59赢了美国队。 被苏维埃铁拳砸穿几次之后,美国人才痛定思痛,组建了nba球星为主的梦之队。 这一切,都要从一个叫加兰任的教练说起。 刚上任,这位教练就在新闻发布会上撂下狠话:我出任这个教练,就是为了干死美国队,明年慕尼黑奥运会见。 话放出去了,球队该怎么带却是个问题。 苏联男篮在欧洲强则强矣,内部存在的问题却不少。 有自负且有重疾的天才,还有四百度的近视眼,还有剩下不足一年时间新秀。整个球队就像一盘散沙。 尽管有诸多毛病,但是他们却从未想过离开赛场。原因很简单,因为热爱,因为想一直在篮球场上拼下
  • 6、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700字

    这部《绝杀慕尼黑》是用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精彩的镜头语言认认真真地解释了苏联这个伟大的政治体制,曾经有多么强大的创造人间奇迹的能力。虽然电影里也设计了一些情节讽刺苏联时代的政治挂帅、思想僵化,人与人之间缺少人情味,但你也仍然能看出现在的俄罗斯人对苏联时代强盛的国力、团结的意志的那种百般回味。

    我们中国人称俄罗斯人是战斗民族是有原因的,我们中国人愿意讲天下一家,把与更多的国家民族和平共处作为处世准则,我们是真的认同要老少无欺大小平等,但俄罗斯与我们不同,在他们的眼里只有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值得尊敬,其他人都根本不被他们放在眼里,骨子里极度骄傲,即使今天的俄罗斯已经没有苏联时的那种强大,透过这部电影,你还可以感觉得那种臭脾气一点儿都没有改变过。

    《绝杀慕尼黑》的影片从一开始就不演示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尴尬的处境,官僚关心乌纱,球员只想改善生活,更不要说心怀二志的分离主义球员和孩子残疾待医教练。甚至影片中还用海关检查开启了社会主义的玩笑,一个从球员到领队都要走私的球队,一个男篮国手要学织毛衣的国家,一个压抑人性的社会,这些现在看起来都是笑点,当年确实发生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绝杀慕尼黑》值得观看,作为教师的我们身份是不是和加兰任教练一样呢?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位学生像加兰任爱护他的为一位队员一样,尊重他们的人格、平等的对待学生,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做到良师益友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还应该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像加兰任一样调控在场的每一位球员,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最后我想教师育人与执教球场一样都是一场战斗,都要有坚定意志和信念,要有敢想敢要敢拼搏的精神,必然势如破竹,笑到最后!

  • 7、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800字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 首先感谢观影活动,感谢泽位先森的热心组织。《绝杀慕尼黑》是2017年俄罗斯票房冠军,看之前心里期待是的能拍到《最后一球》的水平就谢天谢地了,没曾想就如同1972年的男篮决赛一样,让人心潮起伏,在体育竞技列影片中也算上等。 《百万金臂》里有一句台词:十年以后没人会记得这场比赛,但百年以后仍会有人记得这一次击球。美国自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以来,几乎包揽了所有冠军,美国队成为冠军不是新闻,只有当美国队输掉的时刻,才会被历史铭记。 1972年,在冷战中苏联刚刚输掉了登月竞赛,那时候,苏联抢先把人送进了太空,美国就送两个人,苏联再塞进去三个人,知道阿姆斯特朗在月球插上了美国国旗。两个国家的竞争让人类的科技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飞跃,也压榨出了当时人类科技的所有潜力,要知道,那个时候nasa登月计划所有计算机的主频加起来都没有你现在用的智能手机高。 战争不论是冷的还是热的都能让人拼尽全力。 苏联解体了,一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消失的不见踪迹,现在的九零后几乎不知道有这个国家,儿子一次在老地球仪上发现苏联时,还以为是地球仪印刷错误。留下来的是数不清的影视题材和打不完的内战。俄罗斯在普京统治下二十余载,从准超级大国一路混到了二流国家,甚至在石油危机、乌克兰争端中要当年的小弟中国拉一把。真是想起来不失眠都难。 俄罗斯的电影从《理发师》开始才走上复兴之路,中间《星星》、《第九连》、《决战要塞》、《斯大林格勒》等电影都在力图恢复当年苏联的辉煌,可惜一直不得其法,如同当年中国的主旋律电影,拍的有点用力过猛。直到二十一世纪,电影的镜头聚焦到普通人身上,影片的质量开始飞速上升,除非今年陈可辛贺岁的《女排》或者《李娜》正常发挥,否则只能尴尬地承认俄罗斯体育电影的水平已经甩了中国哥们几条街。 《绝杀慕尼黑》的影片从一开始就不演示举国体制下的竞技体育尴尬的处境,官僚关心乌纱,球员只想改善生活,更不要说心怀二志的分离主义球员和孩子残疾待医教练。甚至影片中还用海关检查开启了社会主义的玩笑,一个从球员到领队都要走私的球队,一个男篮国手要学织毛衣的国家,一个压抑人性的社会,这些现在看起来都是笑点,当年确实发生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从拍摄技巧上来看,《绝杀慕尼黑》前半段中规中矩,后半段过多的闪回插入甚至影响影片的节奏,但是把一整场比赛全景式的呈现给观众,不可不说是一个创新,商
  • 8、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800字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 6月19日下午,实验学校党委组织学校全体党员在万达影城观看影片《绝杀慕尼黑》,让党员教师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及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党员教师都感到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党员们收获颇丰。 《绝杀慕尼黑》这部电影根据体育历史中着名的传奇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前苏联篮球队打败了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队的传奇故事。在决赛结束前三秒钟,美国队以一分优势领先。美国队已经开始提前庆祝比赛的胜利了,因为他们相信比赛结果已成定局。然而,一位来自苏联的不知名篮球教练,率领着艰难、困苦、贫穷中的苏联国家队,比赛结果发生逆转,整个篮球历史也发生了改变。这部影片的拍摄跌宕起伏,情节引人入胜,张驰有度。它把观众仿佛带到了当年的那场比赛,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让观众的心理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而起伏。十年以后没人会记得这场比赛,但百年以后仍会有人记得这一次击球。美国自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以来,几乎包揽了所有冠军,美国队成为冠军不是新闻,只有当美国队输掉的时刻,才会被历史铭记。 《绝杀慕尼黑》这部影片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官僚关心乌纱,球员只想改善生活,心怀二志的分离主义球员和孩子残疾待医的教练,一个从球员到领队都要走私的球队,一个男篮国手要学织毛衣的国家,这些当年确实发生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前半段的拍摄中规中矩,但后半段把一整场比赛全景式的呈现给观众,不可不说是一个创新,40分钟的比赛全是燃点,看着比分一点点迫近,观众难免紧张,美国队的贴身紧逼,苏联队员的受伤倒地,一次次冲击观众的神经,直到最后三次发球,终于改写了奥运会的历史,美国队第一次被击倒在地,影片也恰然而止,留给观众只有震撼。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它间接展现了参与国的国力。比赛的胜负,表现了参与国的体育运动发展水平。胜了,确实能够提振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输了,回去努力一把,下次再来。然而,体育比赛承载的东西太多了。 影片中苏联篮球队主教练加兰任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把篮球运动当成毕生的事业,以球队为家,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严格训练球队,高强度训练。他把辛苦积攒下来为儿子治病的钱全部拿出来为球员看病,给近视的球员买隐形眼镜,他尊重所有球员,体谅他们的心情。为此他赢得了球员们的信任。这一切都为在慕尼黑奥运会上战胜美国对手奠定坚实的基础。 影片最扣人心弦的是最后的三秒钟。在
  • 9、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1300字

    6月19日下午,实验学校党委组织学校全体党员在万达影城观看影片《绝杀慕尼黑》,让党员教师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及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党员教师都感到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党员们收获颇丰。

    《绝杀慕尼黑》这部电影根据体育历史中著名的传奇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中,前苏联篮球队打败了保持了36年全胜纪录的美国队的传奇故事。在决赛结束前三秒钟,美国队以一分优势领先。美国队已经开始提前庆祝比赛的胜利了,因为他们相信比赛结果已成定局。然而,一位来自苏联的不知名篮球教练,率领着艰难、困苦、贫穷中的苏联国家队,比赛结果发生逆转,整个篮球历史也发生了改变。这部影片的拍摄跌宕起伏,情节引人入胜,张驰有度。它把观众仿佛带到了当年的那场比赛,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让观众的心理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而起伏。十年以后没人会记得这场比赛,但百年以后仍会有人记得这一次击球。美国自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以来,几乎包揽了所有冠军,美国队成为冠军不是新闻,只有当美国队输掉的时刻,才会被历史铭记。

    《绝杀慕尼黑》这部影片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官僚关心乌纱,球员只想改善生活,心怀二志的分离主义球员和孩子残疾待医的教练,一个从球员到领队都要走私的球队,一个男篮国手要学织毛衣的国家,这些当年确实发生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

    前半段的拍摄中规中矩,但后半段把一整场比赛全景式的呈现给观众,不可不说是一个创新,40分钟的比赛全是燃点,看着比分一点点迫近,观众难免紧张,美国队的贴身紧逼,苏联队员的受伤倒地,一次次冲击观众的神经,直到最后三次发球,终于改写了奥运会的历史,美国队第一次被击倒在地,影片也恰然而止,留给观众只有震撼。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它间接展现了参与国的国力。比赛的胜负,表现了参与国的体育运动发展水平。胜了,确实能够提振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输了,回去努力一把,下次再来。然而,体育比赛承载的东西太多了。

    影片中苏联篮球队主教练加兰任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把篮球运动当成毕生的事业,以球队为家,把全部精力投入进去。严格训练球队,高强度训练。他把辛苦积攒下来为儿子治病的钱全部拿出来为球员看病,给近视的球员买隐形眼镜,他尊重所有球员,体谅他们的心情。为此他赢得了球员们的信任。这一切都为在慕尼黑奥运会上战胜美国对手奠定坚实的基础。

    影片最扣人心弦的是最后的三秒钟。在这三秒钟里,参赛还是放弃

  • 10、 心情随笔|阿根廷绝杀尼日尼亚给我们互联网建站者带来什么启示?

    心情随笔|阿根廷绝杀尼日尼亚给我们互联网建站者带来什么启示?

    今天凌晨两点钟,作为世界杯球迷的我也观看了阿根廷对战尼日尼亚的足球赛事,而一开场不久,梅西就凭借着自己超凡的球技破门,这是梅西在2018年俄罗斯奥运会上第一次成功射门,除了他自身非常激动外,整个阿根廷球队都兴奋异常,上半场也已1:0结束。到了下半场,阿根廷球员的景区内犯规导致了点球的处罚,裁判判了尼日尼亚1个点球,尼日尼亚球员也没有放弃这次绝佳良机,终于1:1扳平了比分。到了比赛的80多分钟,阿根廷球员面临绝境绝地反击,攻进一球,2:1绝杀对手。

    我是一个互联网从业者,从去年年底开始写个人博客,主要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写作方面的,也为了让自己多读点书,以后可能会排上用场吧。但写博客是一个很艰难的事情,可以说相当有难度,因为目前写独立博客的人,几乎全军覆没了,只有月光和卢松松坚持了下来,但也逐渐式微,感觉也没有多大的潜力了。因此我对于写博客这件事,一直心有憧憬也有顾虑,到底该怎么办呢?最后还是决定坚持吧,不说别的,至少也可以读到一些名著,反正我也比较喜欢文学。

    经过半年的写作,我的博客内容有了不少,但总体来说流量还很不满意,感觉与付出完全不对称,但没有办法,现在建设网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都是千里挑一的竞争比例。我的博客取名叫做百家笔记网,就以朝花夕拾好词好句读书笔记摘抄来做说明,读书笔记.这篇文章是我亲手写的,但并没有获得多少流量,感觉这个付出与收获相比较的话,付出远远大于收获了,这让我十分烦恼。以后反正还是要坚持,要学习阿根廷绝地反击的精神,不能就此颓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好吧,祝贺阿根廷对,恭喜他们晋级了,同时也要告诫自己,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放弃,应该努力的争取和奋斗,迟早会获得成功的!

  • 2022-02-18

  • 2022-02-25

  • 2022-04-16

  • 2022-04-18

  • 2022-04-18

  • 2022-03-14

  • 2022-04-06

  • 2022-04-01

  • 2022-03-02

  • 2022-02-19

  • 2022-07-08

  • 2022-02-25

  • 2022-02-26

  • 2022-03-01

  • 2022-03-03

  • 2022-12-03

  • 2022-12-13

  • 2019-11-04

  • 2022-03-01

  • 2022-02-28

  • 2022-08-30

  • 2022-03-22

  • 2022-07-0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2-14

  • 2022-04-06

  • 2022-04-06

  • 2022-04-02

  • 2022-04-05

  • 2022-03-31

  • 2022-03-31

  • 2022-02-23

  • 2022-02-25

  • 2022-02-28

  • 2022-03-03

  • 2022-07-05

  • 2022-07-13

  • 2022-02-15

  • 2022-02-17

绝杀慕尼黑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绝杀慕尼黑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绝杀慕尼黑观后感、2024绝杀慕尼黑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