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假期阅读书读后感 > 地图 > 假期阅读书读后感,2024假期阅读书读后感范文大全
假期阅读书读后感相关栏目
假期阅读书读后感热门栏目
假期阅读书读后感推荐
假期阅读书读后感

(共 2259 篇)

  • 1、 读书模板:阅读了《彷徨》的优秀读书

    《彷徨》透过旧社会的人,物,事编织出11个短篇小说,蕴涵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陋习,是一本由字组成的20年代的相集,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阅读了《彷徨》的优秀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为您提供更多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www.dhb100.com

    阅读了《彷徨》的优秀读书笔记1

    轻轻地,走进那个多灾多难的季节,挤一滴生命的翠绿,涂满不堪回首的.往事。他,就是鲁迅,黑夜中孤独的探索者,为与黑暗的抗争耗尽了他满腔的热血,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带着几缕彷徨走近他吧!

    鲁迅先生生活在一个新旧交替、异常黑暗的年代。虽然,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令人振奋的,但毕竟它没能成功,中国还是陷入了混沌状态。鲁迅,他怀着一颗无私的爱国心,徘徊于黑暗中,苦苦追求民族的希望与光明。

    《彷徨》中的每一篇文章,无不体现鲁迅此时“彷徨”的心情。吕韦甫将生活的种种辛酸与坎坷从酒楼上带进读者的心间,分明看到两个字:无奈。这种“无奈”充斥着他的生活,使他“飞进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这不就是鲁迅自己的遭遇吗?生活象一潭死水透年出一点生机,所有的一切都“织在蜜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找到出口,正是鲁迅的信念,然而此时他却只有“不以深冬为意”的气概,只可惜理想与现实隔着遥远的距离。但鲁迅是不会止步的。他的一生,就是不停地改造自己,实践自己的一生,也是不停地追求光明与真理的一生。黑暗的社会对人来讲是无所谓希望的,即使有几位肯挣扎一下的都被滚滚的洪流冲散、淹没。只有鲁迅深信前方一定是有希望的,无论这希望是多么遥远,多么渺茫。

    他紧紧握着战斗的笔杆,冒着弹雨毒硫,坚强地、英勇地、不屈地战斗着。当然,鲁迅的这种“希望”与他当时的思想有很大关系。因为他是一个进步者,认为社会总能向前发展。我们暂且将这种思想放在一边,不去评价它的对错。然而单是有这样一种精神,一种希望就是很可贵的。

    人的一生,挫折是常会有的事情。当你经历痛苦的时候,能将一粒希望的火种埋在心间,那么梦想的烈焰会为你照亮前行的路途。我们需要这种“乐观”精神,这是治愈一切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鲁迅先生含着这颗灵丹耕耘在一个黑色的年代里,在最困顿的时刻它执着地发挥着效力。许多人心中也怀有希望的种子,但他们不具有鲁迅先生的“韧的精神”。当挫折来临时,他们心中的希望之火就被熄灭了。可见,这种精神不是每个有“火种”的人都拥有的,只是鲁迅才有的独一无二的品质。

  • 2、 读书模板:阅读了《师德师风》后的读书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阅读了《师德师风》后的读书笔记,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您阅读完读后感大全网的读后感后,能够收藏。www.dhb100.com

    阅读了《师德师风》后的读书笔记1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地区与地区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区力的竞争,综合区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

    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

    阅读了《师德师风》后的读书笔记2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

  • 3、 阅读在假期作文800字

    一摞摞书高耸着堆在书桌上,我看了这些书一眼,叹了一口气。

    这时,父亲轻轻地走了进来,一只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头,柔缓的声音从他的嘴中滑出:阅读是一种乐趣,多读读书,丰富自我。但我不这么想,自己呆滞的目光仍旧停留在那摞书上。父亲见我不动声色,便又缓缓的说:你拿写书去图书馆吧,那里就是学习与阅读的地方,况且那里也许有你喜欢的书呢。说罢,父亲便走了出来。

    我认真考虑了后,仍是极不情愿地挑出几本书,装进包中,前去图书馆。路上,太阳高高地悬在半空中,脚下滚烫的路面考得我十分烦躁,我心想:在里面呆上一会儿就回去吧。

    站在图书馆门前,阵阵书香从中飘出,我随机穿过厅堂,看到一排排高大的书架耸在我的眼前,各种各样的书立在架上。我竟有种想将其全部翻阅一遍,返回的心立刻消失不见。

    我掏出自己的书,坐在书架旁,看着纸上如群蚁排衙的方块字,心中早已是波涛汹涌。我如饥似渴地扑进书中,眼睛与大脑贪婪地汲取书中的所有内容。不知不觉中,一本书已读毕,书中主人公的话语、心理与处境,都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静静地闭上眼,将自己沉浸在书的海洋,让自己被这书香熏陶。缓缓睁开眼时,就已经明白父亲的话:阅读是一种乐趣。接着,我拿出下一本书,再次沉入其中

    日薄西山时,我不舍地走出图书馆,心中仍在体味那几本书。脚下的路不再滚烫,却是凉爽的,令我的心平静下来。

    回到家,一脸笑意的父亲走了过来,迎着我进了家门。他那略带喜悦的声音流入我的耳中:在图书馆里流连忘返了吧,看来你已经明白了我说的话:读书是一种乐趣。从今往后,你每天都可以去那儿。我的脸上不动声色,嘴上只是笑笑,谢了父亲,但心中早就是心花怒放,欢呼雀跃。

    假期中的那些天,我将自己泡在图书馆,用丰富的知识和内容充实我大大脑,在书籍中感受快乐。

    父亲对我说的那句:读书是一种快乐。改变了我对阅读的认识,它并不枯燥,并不无趣;它能让我们感受到无边的喜悦。假期便是一个阅读的好时机,让自己在书中发现世界,发现自我。

    阅读在假期,快乐也在假期。

  • 4、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_1300字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1300字

    这本书是一个日本教育学家写的,关于读书方法的一些推荐,不仅仅是读书方法,还有一些相关书籍的推荐,

    因为是日本作家所写的,所以涉及到的日本作家比较多。

    个人感觉,这本书可以速度可以跳读,有些不必要的知识,可以不读。

    刚开始作者提到了阅读的意义,很多人以为只是拓宽知识面,这是读书的作用之一,读书的目的是深化思想、升华精神。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读书可能会遇到的机会。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用在阅读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少。大家更加倾向于碎片化的阅读,比如说看一些报纸,看一些网页的推荐新闻,看一些简单的公众号文章,但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怀着孤独感和缺失感,而这正是我们读书的契机。

    对于一些已经翻拍成电影电视剧的作品,作者的建议是,先读原著再看电影,因为事先观看影像,会剥夺在大脑里把文字变成影像的乐趣,读书的伟大妙趣,正在于能把原本只是排砌成行的文字,在脑海里逐渐变为影像和声音。

    作者对于书籍的挑选也有相关的建议。因为个人的阅读习惯不同,有些人会比较喜欢简短一点的文章,有些人会比较喜欢看长篇大论,作者的建议是,一开始自然以门槛较低的书为宜。

    作者在书中提到,从这个意义上讲,首先最适合的是星新一的超短篇小说,其次是太宰治或芥川龙之介等作家的作品。这类作品通俗易懂,同时不乏坚实的文学素养,如今的村上春树亦属此例,至于大江健三郎和三岛由纪夫的书,这类书固然有趣,但不大好懂,最好待养成一定的读书习惯后再去挑战。

    作者还在这本书里面把阅读分为了两种方法的阅读,有种方法叫“安定剂阅读”,目的是使自己的精神稳定。简单来讲,就是把已经知道的事情重新确认一遍的读书。

    与此相对的是“兴奋剂阅读”,指的是阅读像前文提到的《禁闭岛》那样的书,进入异常的世界,体验震惊、兴奋等刺激情绪,讲述“弑父”故事的《卡拉马佐夫兄弟》便是一例,我们都无法摆脱“想看恐怖事物”的情绪。

    作者在这本书里面,也提到了几个阅读方法,比如说一天看一本书,这样的阅读量会比较大一点,但是,这样阅读所花费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作者的建议是在有想睡觉的想法之前去阅读,并且使用跳读,更换阅读的频率,有些书需要详读,有些书可以速度。

    作者对于藏书的意见是,家里如果没有1000本书,那是根本提不上是藏书的。

    还有一种办法,通过“据点阅读”汇集知识,譬如《论语》,如果一开始就阅读原文,可能会感到迷

  • 5、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_2100字

    《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读后感2100字

    爱阅读的你,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

    重拾阅读兴趣8个月了,越读越欢喜。但隐隐的,又有些迷茫。

    这几天在自我反思: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经过思考,我得出来的答案是:能够更快找出事物的本质,更好的解决问题及精进自己,让生活更美好。

    因而当我看到《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中提到的一段话时,深有共鸣。

    “能否妥善应对压力,是由够不够聪明决定的。这里所说的“聪明”,当然不是指学习成绩好,而是指能够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确定优先顺序,配合自身能力做出判断,妥善选择如何行动的能力。”

    的确,聪明的人更善于抓住事物本质,解决问题和处理压力。

    而《深阅读》这本书,告诉我们读书能让人聪明。

    在这本书里,作者斋藤孝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读书的意义,以及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斋藤孝是日本知名的教育学家,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主要的著作有《规划力》,《提问力》和《学会学习》。

    1. 为什么读书

    聪明的人更能应对压力,适应环境。

    而读书又是让人能够变聪明的一个方法。

    《太子少傅箴》中说过“近朱者赤”。

    基因研究的权威村上和雄,在《启动的活法》,也指出,99.5%的人类基因,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每个基因的启动程度不同,决定了每一个个体的,能力不同。启动基因的其中一种手段,就是接触一流人物。

    我们没有办法时刻围绕在一流人物身边,但是,阅读一流人物的书,也是我们接触一流人物的思想的好机会。

    读书,是让我们接触到一流人物思想的捷径,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够看的更远,见识的更多。

    读的好书越多,受到一流人物思想的启发越多,我们也会越来越聪明,会更善于解决问题和应对压力,让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2.读什么书?

    斋藤孝认为,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一读。书分好书和坏书。好书是指容易读,有内涵的书。坏书呢,是指没有内涵的书。

    在读书的初级阶段,为了体会读书的乐趣,可能会随意阅读,什么书都看看。但当读书进阶到更高的阶段的时候,我们就必须阅读优质的书了。比如说,古典名著。

    虽然说古典名著,往往很难读,也有可能会非常枯燥。但名著之所以称为名著,必然有其经过时间验证的,有益的思想和启发在里面。

    斋藤孝鼓励我们不要避开这些古典佳作,因为“一味阅读肤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于当业余选手一样。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

    当我们跨越阅读

  • 6、 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
    喜阅读出好孩子读后感(一) 三(1)周晏如家长 早就听闻童喜喜是一名全身心推广阅读的新教育专职义工,敬佩之情是油然而生。放寒假,孩子拿回一本书,要求家长认真阅读,我一看是童喜喜所著《喜阅读出好孩子》一书,惊喜之余,顿时感觉到班主任王老师在推广家校阅读、亲子共读方面的良苦用心。 拿到这本书,我是爱不释手,舍不得放下,每天是认真阅读,细细品味,一直到今天,假期快要结束,才把它读完。在读的过程中,对照自我,总感觉作为十岁孩子的父母,有诸多遗憾。但我想在今后的岁月中,如能一直以此书为镜,遗憾总可以弥补。 该书封面即是一幅亲子共读的照片,台灯下,亲子共读,让我感受到画面的温馨、美好,感受到亲情与阅读的力量。 “考试的分数重不重要?我的答案是:重要。当然重要。” “只要选拔人才需要考试,考试就永远重要。” “亲爱的,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是无权无势的普通老百姓,那么,考试的分数就至关重要,重得简直要命。” 开篇前言里的这几句真实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童喜喜。很多专家学者会告诉你分数不重要,人的品行、道德、幸福感最重要,不要太在意分数,对吗?不无道理。但是这些道理恰恰以声东击西的方式遮掩了问题的实质,事实总是让人懊恼与徘徊,“没有分数,当下过不了关;没有素质,未来过不了关”,家长忧虑却又无法找到平衡点,怎么办?关注分数是必须的,只是通往分数的路径可以不一样,童喜喜在这本书里会告诉你怎样让孩子成绩越来越好,并能得到高分的“额外的奖赏”,轻松愉快地考出一流成绩。 “以阅读赢得考试,以素质确保考试,走一条完整幸福的美好阅读之路”,非常认同童喜喜的这个观点。勿需置疑,这本书记录了新教育实验15年2000多所学校阅读的经验,书中真实的人,真实的事,真实的阅读,真实的进步就是铁证……我们要做的就是跟随本书的阅读践行一条愉悦、温和、昂扬、美好的阅读之路,让阅读成为最基础、最根本、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教育。 本书正文部分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理念是魔力的根源”板块14个“为什么”,每一个“为什么”都在阐释一种阅读理念,注入一种魔力,让你面对这些娓娓道来的叙述不住的点赞,没有故弄玄虚的高端理论,每一句话都平实易懂,又深入吾心。其中的三个板块让我印象深刻。 “书是粮食不是药”是阅读最根本的理念
  • 7、 读书心得:做好课堂的阅读积累

    读书心得:做好课堂的阅读积累

    一、构建积累运用新体系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个听说读写能力又主要折射于语言活动,阅读活动主要是对语言材料的感知与领悟过程,就是调动原有语文材料和语言经验,通过联想、想象、分析、综合,进而理解所读材料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语言材料的积累。学生说话和作文则是调动自己平日的语言积累和语言经验,用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一个人语言积累、语言经验越丰富,他表情达意也就越流畅、越准确、越生动。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只能依赖于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应该在课堂中扎实抓好阅读积累,摒弃繁琐分析,直奔语文教学的主题:积累运用语言,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真正教学生学习语文,而不是学习关于语文的那些东西,对于教材中的每一篇优秀反问,都需给与学生充分的初读感知,精读感悟、背诵积累的过程,还可以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得以倾吐,进而形成一个积累运用的体系,提高语文能力。

    二、研读教材,用好课后作业及单元练习

    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会发现许多有利于语言积累的内容,每一篇语文后面的读读抄抄其中词语都是精选于所学语文,让学生读一读,抄一抄,记住这些词语,将会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每一篇课文的课后作业都会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等有关要求,这也是对全篇课文精彩之处的直接积累。丹麦语言学家耶培森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使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每个单元里还有日积月累即读读认认、读读背背、我知道等。读读背背很丰富,有成语、谚语、对联等。这些语言都有积累价值,教者在教学时应当以书为本,首先督促学生做好这一类的阅读积累。

    三、练习课文内容,补充积累的素材

    赫尔巴特学习统觉说认为,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旧的意识观念对新观念的同化。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最有意义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学习就是要在一种多方面、丰富的精神生活广阔背景下进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素材,既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如在教

    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在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好这首诗后,我们可以适时地推书《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等一系列的送别诗,并引导背诵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 8、 假期读心心得:读书——心灵的假期

    假期读心心得:读书心灵的假期

    寒假生活早已结束,尽管20多天的时间不算短暂,但除却准备过年、走亲访友的日子,所剩十余天。十天,能做的事情太多,但我还是觉得短暂。因为十天,能读完几本书呢?

    假期伊始,我就把上个学期中收入书柜但是没有时间品读的书籍细细摩挲了一遍,心中大概有了一个读书的计划。于是,开始放假的那一天,也是我开始读书假期的一天。

    不得不说,读书的感觉,这种久违的、如沐甘霖般的感受,真是让我无法自拔,以至于常常忘记到了时间应该做的事情,或许明明到了那个时间也不愿使自己停下来,佯装不知时至。就像一个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就像一个孩子需要乳汁,就像一个缺氧的病者戴上呼吸机,我是多么需要书的慰藉。忙忙碌碌的一学期结束,只有此刻,才能得到片刻的休息。《做最好的班主任》(李镇西)给了我许多建设班级的灵感,也增添了如何能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的困惑;读了《单元整体教学构建艺术》(李怀源),我迫不及待地制定了计划,准备开学把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实践于课堂;我在读了王崧舟老师在《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一书中的课例,结合现在的课改新思路,发现教师就是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不断地转换教学思维,才能适应日渐科学发展的现代教育;我也读心爱的沈石溪老师的作品,我用了一口气读完《最后一头战象》、《第七条猎狗》,随后又迫不及待地读了《狼王梦》,读后回味良久,作者以与众不同的笔触将动物赋予人的情感,实在不多见,从此我见了小动物便猜测它们的心思,期待有朝一日也能懂得动物们的世界;曾经位于亚马逊网站上的畅销书之冠《气场修习术》(希恩德玛)我之前已经看过一遍,但这是一本实用性非常强的小册子,假期我在与爱人争论气场这个词时,这本书又被我找出来翻看,其中一句中国是个善于总结经验,但不善于解释的民族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尽管希恩德玛这样评价中国,但我想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不是浪得虚名,只是许多问题我们不曾深入研究。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的教学,我们常常教研一节课的得失胜败,却很少分析过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学生的心理研究,是不是有些损失。

    短暂的假期就这样匆匆而过。我们国家为了使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休息时间,有利于方便广大群众安排出行活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而安排了名目繁多的节假日,而教师有幸拥有寒、暑长假。我为拥有这长假而心存感激,因为每一个假期都是读书的好时候,都是为忙碌疲惫的心灵放假的时候。

  • 9、 《教师的阅读状态》读后感:找回读书单纯意义的快乐

    《教师的阅读状态》读后感:找回读书单纯意义的快乐

    小时侯,我是一个嗜书如命的孩子,真的,一点也不夸张。父亲是教师,母亲常说我在他身上传承的最大优点和最大缺点就是爱读书。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的时候,我便已经捧起《娃娃画报》、《好儿童》,学会了用书来赶走无趣和寂寞了。小学六年时间,我的阅读量更是惊人,花了差不多三年半的时间,把父亲学校图书馆(那时的藏书量也并不丰富)的书翻看了个遍,到六年级,我更对父亲书橱里生涩的〈美学原理〉、〈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外国文学史〉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的我,走路看,吃饭看,上厕所看,睡觉前看,我的床上堆满了书,几乎每晚都是枕书而眠。那时的阅读生活真是单纯而快乐。

    可是,看看这几年的阅读生活,越看越觉惭愧,古人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如果真这样,那我可真是狰狞至极了!工作后的阅读生活,贫乏的让人感到无味,工作后的阅读生活,浅薄的让自己感到羞愧。是什么让我的阅读举步为艰?

    时间:时间,竟然成了少阅读的借口,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于教学还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不得不以120%的精力投入到我的教学工作,一天恨不能变成两天用,实在没有阅读可以驻足的地方了。好的,那时候可以原谅自己,可是后来呢?原本充足的阅读时间居然被机械地批改作业,无聊的谈天说地,肤浅的电视肥皂剧所替代了,然后居然还大言不惭抱怨:我没时间阅读!你应该为此而感到羞愧!你难道有抱怨的时间却没有读书的时间?

    空间:办公室不适合做阅读的场所,家里太吵不适合读书,卧室灯光太暗不适合读书,安静的图书馆也留不住那颗躁动的心我没有地方可阅读!这话说出来谁信?

    心态:现在能安安静静读书的心情真是少之又少,阅读外面的世界实在太精彩,外面的精彩实在太诱人。但是,无论再精彩,无论再吸引人,阅读外面的世界给你的只是如烟花般的绚丽,但却无法在你心里滋长给你支撑!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平静,也只有阅读才能让你心灵清亮,灵感迭起。

    是的,现在畅销书越来越多,书出得越来越快,书的选题越来越弱智,看书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书本的替代选择越来越多。大多数的人们不再读书,只愿意用书,人们不再看书,只愿意买书,人们再没有看书的时间,只有抱怨的时间,看书不再是快乐与修为,而是任务。

    但不管有多少种理由,你都不能放弃阅读,不能放弃你儿时灿烂的梦想,不能放弃这生命的色彩,不能放弃读书的单纯意义的快乐!

    但愿有一天,我能读到无书

  • 10、 读书随感:阅读中的图示理论

    读书随感:阅读中的图示理论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我们所得到的知识有50%来自阅读,因而阅读是学习者接触外语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它对学生语文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图式理论对阅读教学有很强的指导作用,目的性强,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学有序列性,效率高。对于阅读中的图示理论,我有了以下的解读。

    一、了解阅读过程

    阅读是指文字2024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一种高级复杂的认知技能;阅读是一种选择过程,是利用语言知识和有关经验对文章进行加工,即在读者预期的基础上,对那些从知觉中选择出来的最少的语言线索进行加工,形成暂时的预测和判定。这种知识暂时的预测和判定在继续进行的阅读中得到证实、摒弃和进一步提炼,它包括思想和语言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的阅读并非精确地知觉与辨认所有文字2024成分,而是选择最少的线索以产生有效的猜测的一种技能。阅读理解不仅是语言文字2024的加工,也是读者已有的对客观世界所了解的知识的运用过程。

    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相关知识。信息输入有两个信息源:一是外界的刺激物,一是来自大脑已预设的信息源。理解过程中加工的层次是循环递进的,是从低层次具体化到高层次具体化的发展过程。理解是由记忆中已有知识系统所支撑的。在它所提供的知识框架之中,人们才能获得对当前信息的理解。阅读中新信息的表层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遗忘,而深层的意义已经融进原有的知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根据记忆已有知识对新信息作重新组合,把它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

    二、阅读的模式

    阅读理解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型。阅读是一个解码的过程,作者用文字2024、符号并应用一定的语法规则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编成语码,阅读者必须把语码解译。解释的过程是:读者从最小的单位字2024和词,识别开始,逐步弄懂较大的语言单位句子、段落和语篇的意义。不言而喻,阅读理解的问题说到底就是语言方面的问题

    然而在阅读时,语言问题解决了,但对文章的理解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对作者的意图并不一定都理解清楚。在实践中,学生会感叹:这篇文章的文字2024我全读懂了,但是文章的意思却很难理解。为了解决自下而上模式没能解决的问题,哥得曼就提出了自上而下模式即心理学阅读模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09-28

  • 2019-09-21

  • 2023-02-09

  • 2022-10-15

  • 2022-10-11

  • 2023-02-22

  • 2022-10-25

  • 2022-10-12

  • 2022-10-31

  • 2022-10-20

  • 2022-10-29

  • 2022-11-03

  • 2019-10-20

  • 2022-10-18

  • 2022-10-20

  • 2022-09-20

  • 2019-10-09

  • 2022-09-17

  • 2019-11-02

  • 2022-10-19

  • 2019-09-20

  • 2021-12-08

  • 2019-10-28

  • 2023-05-30

  • 2022-10-18

  • 2022-10-30

  • 2022-10-31

  • 2019-09-25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11-01

  • 2019-10-29

  • 2019-11-04

假期阅读书读后感
假期阅读书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假期阅读书读后感,假期阅读书读后感大全,假期阅读书读后感2024,更多假期阅读书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