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 > 地图 > 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2024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范文
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相关栏目
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热门栏目
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推荐
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

(共 666 篇)

  • 1、 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
    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

    利用假期时间,根据个人的教学情况和面临的实际问题,拜读了《优秀是教育出来的》以及《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等学术作品。读完之后顿觉收益匪浅,在这些书中,作者力图将学生如何学习以及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导学生、管理课堂的方法和信息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使我们能更易于把握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发展趋势,有效地形成和学生的互动,共同成长。

    在研读《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一书时,作者多次强调了学生的优秀是教育出来的,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天赋和可塑性,只要让他们置身于教育的氛围中,只要让他们感觉到是被需要、被爱的,即使是问题学生也能培养好的修养。

    在这本书中,作者可谓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推心置腹的和我们在讨论一个个教学管理中常会遇到的问题,细致地帮助每一位阅读者从问题入手剖析平时的管理。一遍通读,仿佛也在经历着一次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的过程。试问自己的工作中有没有在匆忙的工作中停下来看一看自己,看一看你为工作的付出是不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在阅读中,发现原来在面对同样问题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解决方法,开拓了新的思路,使原来觉得无从下手解决的问题处理起来也有章可循。

    不仅如此,书中所提供的55个细节从微处入手,却是处处切中要害,就像是为我们的教师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南,如良好的学习习惯、社交礼仪、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细节,将这些教育的细微之处罗列出清单,提醒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注意自己怎样以身作则,帮助我们在孩子的德育中一一落实。

    实际上,我们在教育的课堂管理中,更加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教师如何处理这些事件,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一书特色鲜明,描述了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规律,帮助教师整合各种经验,在课堂上做出明智的教育决策,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作者提出身处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有意识的教学,需要对教育心理学原理有更清醒,透彻的认识,明智地运用于实践,改善教学。

    大量案例的分析深入浅出,倡导教师在大多数时候应当着眼于学生个体本身的差异,试图从学生自身寻找教育的切入点,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特别是作者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深入研究,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到,只有帮助营造适宜于特殊学生的教育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一书通读,用爱团

  • 2、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1000字

    《吾国教育病理》读后感1000字

    张双婷

    《吾国教育病理》是北大社会学教授郑也夫的著作,完全基于二手资料写作而成。作者通过在历史学、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阅读大量著作,从多个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思考,撷取其中主要的理论框架与观点,"辐辏"成这本囊括全方面的作品。其中,既有学理性的思考,也有当下的教育关怀。在作者看来,应试教育只是今天中国教育的病象与症状,而军备竞赛才是病灶和病原。下面,我将从视角取向、逻辑结构与运思方式对此书进行解读。

    一、视角取向

    作者采用多学科的视角取向,从历史学、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视角思考教育问题,未就教育而论教育。是其一大特色。作者从素质教育的问题开始谈起,认为其含义是模糊的,本身的模糊导致其目标和手段都不够清晰。据此,作者指责素质教育的两个口号,其一面向全体学生,其二全面促进学生发展,是空洞而无用的。这种震耳发匮的批判令人惊异!但作者似乎也没有提出更好的办法来解决中国教育的问题,其中有些观点,如考大学只报学校不报院系、说服企业和社会招聘时不看重学历,仿佛"掩耳盗铃"一般,似乎是有些可笑的。此外,作者把中国教育的病因归为"军备竞赛"的压力,认为教育应该早日分流,并列举了德国的职业教育。最后,作者又天马行空的分析了中国现今教育的生态,行政专权,但似乎也无可奈何。

    总之,这本书提出了教育的诸多问题,但并未深刻认识到其本质。

    二、逻辑结构

    本书采用"辐辏"式的逻辑结构,从探讨中国教育的病灶与中国教育的生态入手,分别用"分流"与"放权"来概括中国教育的药方,这也构成了本书的主要结构。

    从空洞无用的素质教育论到军备竞赛的原因,进而引出教育分流的问题,职业教育成为解读问题的最佳答案。然而,职业教育在我国不受重视。在作者看来,我国教育无法分流的原因在于三点:第一是独生子女政策;第二是官员的选拔与学历的结合;第三是复读。郑也夫认为独生子女政策灭绝了传统中国社会中家庭成员教育上的分流,直接促成适龄人口中高考生的高比例。也就说,独生子女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每对父母在孩子身上付出太多,以至于考大学成为孩子的必然选择。这就增加了竞争的压力,使许多孩子成为高考的陪绑生与牺牲品。但作者给出的答案不尽如人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而中国教育的生态其特征是行政专权,其后果是多样性的全面丢失。作者截取学校中的教材、科目与学生的兴趣、知情意与创造力等方面,

  • 3、 读后感1100字2024 教育名著读后感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颇多,现就自我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期望和大家一齐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完美的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引导孩子构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忙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就应尽好教育子女的职责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用心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带给的基本保证。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透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期望自我的孩子品德高尚,自我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期望孩子尊重师长,自我首先务必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期望孩子有职责心,自我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期望孩子好学上进,自我就就应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期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我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2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主角,孩子的

  • 4、 读后感1000字2024 教育名著读后感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状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资料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个性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就应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必须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但是他不会不明白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透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理解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就应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就应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持续高尚的人道主

  • 5、 写读后感作文1000字2024 教育名著读后感

    开学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师》的书之后,我感觉这不愧是一线的老师,其中的案例十分吸引人,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我想:可能其他职业的人读起这本书会是另一种情绪,另一种感受,而作为与李镇西老师同一职业的我却更能体会书中老师对学生的情谊,实实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从不喜欢到要做最好的老师的情感变化,以及自身的不断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另外,书的序言部分也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仅仅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此刻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的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齐才有的心态。做最好的自我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这天的成就,而更难的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

    说到师生之间的感情,开学三周以来,让我深有感受。它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学之初,学校决定每一天早上学生不能自行进入教室,须由班主任带领进班。记得第一次出去带他们,学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样,无动于衷,直到我说:一一班同学站队!才有孩子开始向我走来。第二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善,这让我有一些受挫,怎样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亲近感最后,在两天之后,学生们在见到我,能够自觉站队,而且站队前,还能看到他们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经能够在门口看到他们自觉站成队,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兴奋的表情,他们这时的表现也让我从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我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变得熟悉起来,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配合也变得默契了很多,我想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所产生的效果。

    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能够十分自豪地说: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向在一线

  • 6、 读后感1000字:教育名著读后感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状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资料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个性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就应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必须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但是他不会不明白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透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理解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就应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就应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持续高尚的人道主

  • 7、 写读后感作文1000字:教育名著读后感

    开学初,翻看《做最好的老师》的书之后,我感觉这不愧是一线的老师,其中的案例十分吸引人,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情感是那么的自然,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我想:可能其他职业的人读起这本书会是另一种情绪,另一种感受,而作为与李镇西老师同一职业的我却更能体会书中老师对学生的情谊,实实在在的做法,其中李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从不喜欢到要做最好的老师的情感变化,以及自身的不断的自我超越的境界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另外,书的序言部分也让我颇有感受,虽然《序言》仅仅只有四页,但也是书的精髓所在,其中李老师谈到本学期他担任着两个班语文课,连早读和辅导课在内,周课时二十一节,此外还担负着校长的一些职务,他很坦率:我此刻感到累,的确累。但他本人对于走路都在备课的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的说,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能够让他感到踏实,感到不浮躁,这是一种与学校与学生真正融合在一齐才有的心态。做最好的自我正如李镇西老师讲的那样,才有了: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当遭到非议和误解时,虽有过灰心但不气馁。正因为这样,李老师才会有这天的成就,而更难的可贵的是如今硕果累累的他还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学生对课堂的挚爱。

    说到师生之间的感情,开学三周以来,让我深有感受。它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开学之初,学校决定每一天早上学生不能自行进入教室,须由班主任带领进班。记得第一次出去带他们,学生看到我就想看到陌生人一样,无动于衷,直到我说:一一班同学站队!才有孩子开始向我走来。第二天仍然没有多大改善,这让我有一些受挫,怎样从他们的眼睛里看不到亲近感最后,在两天之后,学生们在见到我,能够自觉站队,而且站队前,还能看到他们在互相提醒,到了第三周,我已经能够在门口看到他们自觉站成队,并且在看到我之后漏出兴奋的表情,他们这时的表现也让我从感情上感受到了我是他们的老师,他们是我的学生。学生之间也变得熟悉起来,不再是最初的冷漠相望。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配合也变得默契了很多,我想这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所产生的效果。

    李镇西老师的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我能够十分自豪地说:从教25年来,风华正茂也罢,人到中年也罢,默默无闻也罢,暴得大名也罢,普通教师也罢,教育专家也罢这一切都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状态,那就是我一向在一线

  • 8、 读后感1100字:教育名著读后感

    寒假期间,闲暇之余我翻开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很快我就发现这的确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读后感触颇多,现就自我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期望和大家一齐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完美的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引导孩子构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忙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就应尽好教育子女的职责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不可忽视,这种影响包含了与教育相促进和相矛盾两方面,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时可能是有利的、用心的,有时可能是不良的、消极的。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带给的基本保证。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之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透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因此,为人父母,如果期望自我的孩子品德高尚,自我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期望孩子尊重师长,自我首先务必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期望孩子有职责心,自我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期望孩子好学上进,自我就就应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期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我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开后门。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2环境改变了教育,而教育则改变了一切!《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每个家长必做的家庭作业。书中有一个栏目父母课堂中的几句话值得借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个主角,孩子的

  • 9、 《行走新教育》读后感1000字

  • 10、 教师读后感:《新教育》读后感1000字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26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09-19

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
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2024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教您怎么写教育名著读后感1000字,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