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教师挑战读后感 > 地图 > 教师挑战读后感,2024教师挑战读后感
教师挑战读后感相关栏目
教师挑战读后感热门栏目
教师挑战读后感推荐
教师挑战读后感

(共 5605 篇)

  • 1、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一)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一书中说道。这让我想起了书中介绍的一个教学场景:

    这是以一边缘化儿童为中心展开的数学课堂教学。小林老师要在一节课中通过一道例题理解“比例”的四种不同的解法,刚开始教学开展得很顺利,突然学困生健治说,他不懂,完全不理解之前讨论的解法。小林老师就请了一位同学解释,但他还是不懂。如果我在课堂上碰到这样的学生,这时我肯定会说:“下课后,老师再单独和你解释。”这样做,就是不想影响上课节奏。可是,小林老师没有这样处理,因为他知道这会使健治后面的课堂学习效率为0,他又请了好几位同学解释,直至他明白为止。本应3分钟完成的教学环节,却为了一个孩子而花了整整20分钟。有必要吗?这让我产生了疑问。

    但再往下阅读,这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同学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健治理解时,其实更多的人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越说越详细,不断地把知识分解内化。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身为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了这样一种思想:不懂就问,而且无论何时提出疑问,老师和同学就愿意帮助你。

    读了此书,才发现自己原本对“关注每位学生,提高高效课堂”的理解还只停留在非常狭隘的层面上,和佐藤学教授所提出的观点相比,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尤其在公开课时,比较倾向于接受那些“好的回答”,或者说“符合老师要求的回答”。其实不然。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位学生,虽然他们的学习基础和经验背景大相径庭,但是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合作,超越原有的学习经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即便他的答案不完美,甚至只是只言片语,但他们的观点同样精彩,教师不应刻随意扼杀他们想要发言的机会。

    佐藤学教授提出的完整地接纳每个孩子的想法,学会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孩子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在孩子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要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 2、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佐藤学教授写的《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一书,发现其中的核心观点与我校的教学改革理念有不谋而合的共同点。

    结合“教学内容问题化”课题,经过一学年的实验,生本理念已深入城三小人心。师生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成长,课堂成了“孩子心灵的放飞”,“精神文化的盛宴”,学生学习变成了快乐的事,他们积极参与,尽情展示,变得会学习,爱读书,会思考,善表达。教师从卖力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成生命的牧者,教育教学变得轻松、阳光、幸福。

    一、转变教师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关键在老师的理念转变,以前课堂中传统的观念固守着我们的思维阵地。为了打破这种封闭的思想,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校对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第一,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手一本的生本系列读本,组织老师开展读书学习活动。

    同时,通过读书沙龙活动,老师们对生本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托学生的理念得到了全校的认可。第二,积极组织老师参加生本教育培训。现在,老师们更明确了教材的处理,前置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如何进行细致的指导,专项的培养。为教育教学改革铺平了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出台模式,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范例。

    只有理念,而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模式,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是很难展开实验的。经过骨干教师们的不断实践探索、学习、讨论与反思,初步总结建立了“前置性作业——小组协作——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巩固运用”的合作展示学习模式,并逐渐在全校课堂教学中进行推广,全体老师按照以上的模式展开实验,慢慢地,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创新,走出了模式化的禁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三、教学研究,为课堂教学改革铺平道路。

    在课堂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老师们遇到一些疑惑、问题,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研究,“教学内容问题化”就应运而生。即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学教学内容,通过自己的理解,发现并解决问题。在生生互动中交流、讨论这些问题,互相查漏补缺,相互磋商形成共识,生成新问题。在师生互动中提出问题,和教师的问题融合,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达成学习目标。通过系统研究活动,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有效的解决了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开花。

    伴随着生本教育的深

  • 3、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读《教师的挑战》有感

    过生日的时候,有幸得到了学校发给我的一本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慢慢地品读完了这本书,本书的作者佐藤学遍访日本全国各地学校,深入课堂与老师们一同研究教学,以现场素描的方式再现了教师们多样的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

    佐藤学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只有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才具有真正的教育意义。

    小林老师要在一节课中通过一道例题理解“比例”的四种不同的解法,刚开始教学开展得很顺利,突然学困生健治说,他不懂,完全不理解之前讨论的解法。小林老师就请了一位同学解释,但他还是不懂。他又请好几位同学解释,直到他明白为止。

    在我听过的课堂上教师一般会说“坐下”、“哪位同学能帮帮他”、“等下课我再帮你解释”。但很少有老师能叫好几位同学帮他解释,直到他明白为止。教师一般会怕耽误时间而直接讲解或一笔带过,尤其在听公开课的时候更是惜时如金。而小林老师本该3分钟完成的教学环节,却为了一个孩子花了整整20分钟。

    “为了一个孩子而用了整整20分钟,有必要吗?”这是我的第一反应,在接下来的阅读中我才认识到自己是多么无知。

    同学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健治理解时,其实更多的人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越说越详细,不断地把知识分解内化。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身为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了这样一种思想:不懂就问,而且无论何时提出疑问,老师和同学就愿意帮助你。

    滴水折辉,本书中的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一个个平凡的教师都在用实际行动宣告:要保障每个孩子的学习权。希望大家都来读读这本书,让我们也开始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吧!

  • 4、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二)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细读《教师的挑战》一书发现,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不管是当前的,还是之前的,所有的教育家在谈论学习时都关注到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首要性。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也深深验证了这一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被动学”、“要我学”阶段,“乐之” 属于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主动学”、“我要学”阶段。如何使学生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我认为应是兴趣,因为兴趣是前提,是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兴趣,才会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和内趋力,完成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的转化。同理,如果教学时能把学生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目前还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如何重视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儿童说话学习的成效呢?下面几点值得我们重视。

    1.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我们应该珍视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朵花,给他微笑,给他浇水,鼓励他灿烂的开放。在教学时,不要用理想化的标准格式别人,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让孩子感到与老师的说话是密切师生关系感受师爱。当孩子学习上遇到挫折时,要想到他们是孩子,不是接收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感受最多的应是温暖、友谊、尊重、快乐,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喜悦。这其实是今后成功的底线。

    2.让孩子自己找到天才的感觉

    北京有一所类似新加坡邻里学校的“二十二中学”,学生都是基础较差,其他学校不要的学生。可是在一名好老师孙维刚从初一教到高三的指导下,一班40名学生全上了大学,其中22人还进了中国最顶尖的清华和北大。

    这个实例证明了我们的孩子潜力有多巨大,长辈们实在不应该过早地、草草地下“不行”、“不好”的结论。同样的,要让孩子想说,那我们就要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我们不妨试试让孩子说说自己10条自豪的理由,如:年纪轻,我自豪;身体棒,我自豪;心肠好,我自豪;跑步快,我自豪;懂礼貌,我自豪;写字漂亮,我自豪;唱歌好听,我自豪;不怕困难,我自豪等等。自信心是打开巨大潜能的金钥匙。有了这钥匙,孩子才会乐于学习,孩子的学习潜能才会像火山那样爆发出来。“唤起自信”的同时,教师必须准备更多“尺度”来衡量,甚至必须为某些孩子量身定做一些特定尺

  • 5、 读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读《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黄欣欣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要为学生提供更好更高质量的学习机会。而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这一书中,通过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教学实践和学生们多彩的学习生活,来向我们宣告:当今的课堂上正在发生着宁静的革命。这场宁静的革命不仅仅是师生的共同愿景,也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点,更是保障每一个学生学习权的挑战。

    我们都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追求发言热闹、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并且追捧它们为“优秀”的教学,认为课堂上不断的发言,才算真正符合当今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主体性”要求。然而佐藤学教授在《教师的挑战》中,却没提倡这种教学方式,反而是强调:“倾听”才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只有以“每位学生的理解和心得都是无可替代的”信念为前提,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才能创造快乐教学的新天地。

    回想起自己两年来的教学,感到惭愧。坦白地说,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只有学生不停发言的课堂才能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平时的课堂,总是不断地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回答是否是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总是害怕课堂上出现冷场,甚至出现过让学生机械应答“是的,是的”这种表面看似非常活跃而实际没有任何意义的热闹场面。

    而在前段时间看了《教师的挑战》这一本书后,让我得到很大的触动与启发。在学生中培养相互倾听的关系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出色的倾听者,培育相互倾听关系之外,别无他法。回顾起自己课堂上出现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并不认真倾听时,总有几分气愤,然而此刻才发现,自己有时也在无意间流露出不愿意倾听学生的心声。因此,最近的课堂教学中,我开始转变自己的教学,开始注重对每一个学生的心声的倾听。对于回答声音较小的学生,我俯下身降低自己的高度,去倾听他的回答,对于一些后排的同学,通过走到他们跟前,认真倾听他的回答。几次这样的倾听后,我发现到班上原本不认真倾听他人回答的现象,开始有些改观了,渐渐有一小部分学生会懂得慢慢去倾听他人的回答,虽然说人数并不多,但至少这也算是个好的开头。同时,还有个让我意想不到的收获——有个学生的第二次回答是以“听了某某同学的回答后,我想到了……”的形式展开,这让我感到一阵欣喜,因为我知道他有真正做到了倾听,通过认真倾听

  • 6、 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

    教师的挑战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呢?《教师的挑战》在书中,一个个平凡的教师正在用自己的行动宣告。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范文篇1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佐藤学教授说道。这让我想起了书中介绍的一个教学场景:

    这是以一边缘化儿童为中心展开的数学课堂教学。小林老师要在一节课中通过一道例题理解比例的四种不同的解法,刚开始教学开展得很顺利,突然学困生健治说,他不懂,完全不理解之前讨论的解法。小林老师就请了一位同学解释,但他还是不懂。如果我在课堂上碰到这样的学生,这时我肯定会说:下课后,老师再单独和你解释。这样做,就是不想影响上课节奏。可是,小林老师没有这样处理,因为他知道这会使健治后面的课堂学习效率为0,他又请了好几位同学解释,直至他明白为止。本应3分钟完成的教学环节,却为了一个孩子而花了整整20分钟。有必要吗?这让我产生了疑问。

    但再往下阅读,这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同学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健治理解时,其实更多的人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越说越详细,不断地把知识分解内化。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身为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了这样一种思想:不懂就问,而且无论何时提出疑问,老师和同学就愿意帮助你。

    读了此书,才发现自己原本对关注每位学生,提高高效课堂的理解还只停留在非常狭隘的层面上,和佐藤学教授所提出的观点相比,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尤其在公开课时,比较倾向于接受那些好的回答,或者说符合老师要求的回答。其实不然。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位学生,虽然他们的学习基础和经验背景大相径庭,但是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合作,超越原有的学习经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即便他的答案不完美,甚至只是只言片语,但他们的观点同样精彩,教师不应刻意扼杀他们想要发言的机会。

    佐藤学教授提出的完整地接纳每个孩子的想法,学会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孩子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在孩子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要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书。

    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范文篇

  • 7、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800字

    哲学上讲: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就是正确的认识,如果落后于当时的实际,条件成熟了还不去做某种事,一般叫右倾保守主义。

    细细品读《教师的挑战》一书,联想起自己平时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我不由地进行了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右倾了,保守了。

    就像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课堂上,我们什么都要详细讲解,讲得明确而又实在,以至于学生的思维空间都被教师的指导所填满,学生的灵气都被教师的才气所抑制了,最终,封杀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勤教师教出了笨学生。

    其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教学的一切目的归根究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作为老师,我们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尽最大所能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变被动为主动,让主动引领学生的一切学,因为主动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习效率。

    研究表明,主动学习的效率是被动学习的四倍到十倍以上,这是因为对于主动学习者而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究的过程,他总是处于亢奋的状态,因而胆大心细,注意搜寻和分析信息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遇到困难时,他会调动全身的细胞来寻求突破的契机。

    教学时,我们有必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天分,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或思考能感知的内容和理解的问题,教师退而不讲;只在在学生困惑、难于理解的地方,四两拨千斤地进行适当梳理、补充。课堂上,去除多余的讲解,多余的提问,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实实在在帮助学生掌握解决矛盾的方法,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掌握由学会走入会学的必然王国。相信学生的潜能,不仅仅是表现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体现在当学生学习陷入短路时,教师要学会期待。

    期待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宽容,可以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并且带来课堂教学的生动和有趣。课堂上,学生精彩的表现与教师热切的期待是密不可分的,期待是过程,精彩是结果。

    课堂上,我们有时总是追求表面的流畅,当提出问题后,从内心希望回答问题的学生少出错、不出错,最好能直奔主题节省时间。遇到有人来听课,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回答不上来或有困难时,我们就不那么沉稳了,显得有些急躁,不愿意等待,或催促,或换人回答,还有甚者自问自答,学生哪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呢?精彩也就无处可现。

    我们看到一些课堂实录中,那些大师们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是那么的气定神闲。课堂上说的每句话,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寓意无穷,没有一句是赘言,即使学生的理解与老师有了本质上的区别,老师也能循循善诱,顾左右而不言他

  • 8、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2篇
    篇一:《教师的挑战》读后感 细读《教师的挑战》一书发现,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不管是当前的,还是之前的,所有的教育家在谈论学习时都关注到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首要性。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也深深验证了这一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被动学”、“要我学”阶段,“乐之”属于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主动学”、“我要学”阶段。如何使学生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我认为应是兴趣,因为兴趣是前提,是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兴趣,才会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和内趋力,完成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的转化。同理,如果教学时能把学生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目前还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如何重视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儿童说话学习的成效呢?下面几点值得我们重视。 1、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我们应该珍视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朵花,给他微笑,给他浇水,鼓励他灿烂的开放。在教学时,不要用理想化的标准格式别人,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让孩子感到与老师的说话是密切师生关系感受师爱。当孩子学习上遇到挫折时,要想到他们是孩子,不是接收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感受最多的应是温暖、友谊、尊重、快乐,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喜悦。这其实是今后成功的底线。 2、让孩子自己找到天才的感觉 北京有一所类似新加坡邻里学校的“二十二中学”,学生都是基础较差,其他学校不要的学生。可是在一名好老师孙维刚从初一教到高三的指导下,一班40名学生全上了大学,其中22人还进了中国最顶尖的清华和北大。 这个实例证明了我们的孩子潜力有多巨大,长辈们实在不应该过早地、草草地下“不行”、“不好”的结论。同样的,要让孩子想说,那我们就要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我们不妨试试让孩子说说自己10条自豪的理由,如:年纪轻,我自豪;身体棒,我自豪;心肠好,我自豪;跑步快,我自豪;懂礼貌,我自豪;写字漂亮,我自豪;唱歌好听,我自豪;不怕困难,我自豪等等。自信心是打开巨大潜能的金钥匙。有了这钥匙,孩子才会乐于学习,孩子的学习潜能才会像火山那样爆发出来。“唤起自信”的同
  • 9、 教师的挑战读后感范文1000字

    细读《教师的挑战》一书发现,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不管是当前的,还是之前的,所有的教育家在谈论学习时都关注到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首要性。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也深深验证了这一点。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被动学、要我学阶段,乐之 属于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主动学、我要学阶段。如何使学生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我认为应是兴趣,因为兴趣是前提,是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兴趣,才会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和内趋力,完成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的转化。同理,如果教学时能把学生的兴趣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设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目前还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如何重视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儿童说话学习的成效呢?下面几点值得我们重视。

    1.不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我们应该珍视生命旅程中的每一朵花,给他微笑,给他浇水,鼓励他灿烂的开放。 在教学时,不要用理想化的标准格式别人,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让孩子感到与老师的说话是密切师生关系感受师爱。当孩子学习上遇到挫折时,要想到他们是孩子,不是接收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感受最多的应是温暖、友谊、尊重、快乐,收获的是沉甸甸的喜悦。这其实是今后成功的底线。

    2.让孩子自己找到天才的感觉

    北京有一所类似新加坡邻里学校的二十二中学,学生都是基础较差,其他学校不要的学生。可是在一名好老师孙维刚从初一教到高三的指导下,一班40名学生全上了大学,其中22人还进了中国最顶尖的清华和北大。

    这个实例证明了我们的孩子潜力有多巨大,长辈们实在不应该过早地、草草地下不行、不好的结论。同样的,要让孩子想说,那我们就要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我们不妨试试让孩子说说自己10条自豪的理由,如:年纪轻,我自豪;身体棒,我自豪;心肠好,我自豪;跑步快,我自豪;懂礼貌,我自豪;写字漂亮,我自豪;唱歌好听,我自豪;不怕困难,我自豪等等。自信心是打开巨大潜能的金钥匙。有了这钥匙,孩子才会乐于学习,孩子的学习潜能才会像火山那样爆发出来。唤起自信的同时,教师必须准备更多尺度来衡量,甚至必须为某些孩子量身定做一些特定尺度,孩子才能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获得属于他们的成功。

    3.学会等待

    精彩

  • 10、 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范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或者一段视频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秉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教师的挑战读书心得范文篇1

    21世纪的教师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那就是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佐藤学教授说道。这让我想起了书中介绍的一个教学场景:

    这是以一边缘化儿童为中心展开的数学课堂教学。小林老师要在一节课中通过一道例题理解比例的四种不同的解法,刚开始教学开展得很顺利,突然学困生健治说,他不懂,完全不理解之前讨论的解法。小林老师就请了一位同学解释,但他还是不懂。如果我在课堂上碰到这样的学生,这时我肯定会说:下课后,老师再单独和你解释。这样做,就是不想影响上课节奏。可是,小林老师没有这样处理,因为他知道这会使健治后面的课堂学习效率为0,他又请了好几位同学解释,直至他明白为止。本应3分钟完成的教学环节,却为了一个孩子而花了整整20分钟。有必要吗?这让我产生了疑问。

    但再往下阅读,这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同学们在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健治理解时,其实更多的人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越说越详细,不断地把知识分解内化。还能增进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身为教师,在课堂上传递了这样一种思想:不懂就问,而且无论何时提出疑问,老师和同学就愿意帮助你。

    读了此书,才发现自己原本对关注每位学生,提高高效课堂的理解还只停留在非常狭隘的层面上,和佐藤学教授所提出的观点相比,我们做得远远不够!有时候我们在课堂上,尤其在公开课时,比较倾向于接受那些好的回答,或者说符合老师要求的回答。其实不然。教师应公平对待每位学生,虽然他们的学习基础和经验背景大相径庭,但是他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合作,超越原有的学习经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即便他的答案不完美,甚至只是只言片语,但他们的观点同样精彩,教师不应刻意扼杀他们想要发言的机会。

    佐藤学教授提出的完整地接纳每个孩子的想法,学会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要实现所有孩子的学习权力,尽可能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在孩子中培育相互倾听关系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教师自身悉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心声。要培育相互倾听的关系,除了教师自身成为倾听者之外,别无他法。

    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是对于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这

  • 2021-06-24

  • 2023-01-02

  • 2023-01-24

  • 2021-12-01

  • 2019-10-23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5-07

  • 2019-10-09

  • 2019-09-28

  • 2019-11-0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1-07-03

  • 2023-04-12

  • 2019-10-11

  • 2019-11-06

  • 2021-09-25

  • 2021-08-26

  • 2023-04-1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11-02

  • 2022-04-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10-11

  • 2023-01-15

  • 2023-05-27

教师挑战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教师挑战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教师挑战读后感、2024教师挑战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