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 > 地图 > 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2024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
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相关栏目
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热门栏目
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推荐
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

(共 5410 篇)

  • 1、 《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

    《怀念故乡的秋》

    喜欢读郁达夫的作品,虽然它们被认为是“抒情的散文,苦闷的诗”,但我还是喜欢那种清丽哀婉、那股淡淡的忧伤雅致。他的名作《故都的秋》看似以一种冷淡、平静的笔触道来,而细读之后冷峻中那丝落寞与寂寥、怀念与留恋不由袭上心头。每当此时,心底某根纤敏的神经亦会被触动,而我也会发起感慨要写篇文章来纪念故乡的秋。

    因为故乡处于穷乡僻壤之中,所以没有太多的风景名胜人物典故让我来写。但故乡的秋有它异于别处的美,有自己独特的风采与神韵,所以多年来它始终让我难以忘怀。

    记忆中故乡的秋是笼罩在柔和、温暖而绚丽的光泽中的。它妩媚,因为它富有内涵;它亲切,因为它朴素无华。金黄是故乡秋天的基调。放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绚丽的金色。它柔和、温暖,闪耀着成熟的光芒。田野里,金黄的谷穗低头含羞;高地上,金色的高粱迎风起舞;果园里和堤坝上的树叶早已被慷慨的秋的天使涂上了金色彩妆。小时候,喜欢午后在树林中漫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灿烂的阳光暖暖地照着金色的树林,微风中叶子沙沙作响。这一切,都曾让年少的我留恋,恨不能在林中筑一间自己的小屋供闲暇时来此赏玩休憩,在赏心悦目的美景中读自己钟情的书。多年后,读梭罗的传记,其中写他筑屋独居华尔登湖畔,仿佛又看到了年少的我。当时的我,那种快乐的心情,也只能用梭罗的一句话来形容:若说我富有,那绝非是金钱上的,我有的是阳光满溢的日子和夏日时光可供尽情挥霍。

    少时最喜欢和友人在秋日的午后爬上故乡西边的那座堤坝,到上面的森林里摘橡子。因为橡子里富含淀粉,去壳之后,便可做成美味可口的凉粉,所以家人对我们的出行也不反对。吃过午饭后,踩着小径上斑驳的光影,我们挎上篮子出发了。

    午后的森林,就像一座神奇的迷宫一样吸引着我们这群孩子。这里面干燥、温暖,高大的橡树(亦称栎树)、枫树和许多其它知名的树像哨兵一样挺立的笔直。它们的叶子早已被秋风染红,在微风里沙沙地奏一首名叫《午后的旅行》的曲子。地上厚积着落叶,红的橡叶和枫叶、黄的梧桐叶,还有一些形状奇特不知名的叶子。走在松软的干草和树叶上,我们看到叶缝里漏进来的阳光斜射在地面的红叶上,那些叶子便呈现出醉人心魄的高贵的暗红。如果运气好的话,我们还能碰上几棵野山楂树。大伙儿通常是毫不客气地“扫荡”一番之后便尽兴离去。夕阳西下时,我们已每人采集好满满一篮子的橡子踏上归途,落日的余晖映红了一张张笑靥。每当我回想起那片可爱的森林,我的脑

  • 2、 《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800字
    喜欢读郁达夫的作品,虽然它们被认为是“抒情的散文,苦闷的诗”,但我还是喜欢那种清丽哀婉、那股淡淡的忧伤雅致。他的名作《故都的秋》看似以一种冷淡、平静的笔触道来,而细读之后冷峻中那丝落寞与寂寥、怀念与留恋不由袭上心头。每当此时,心底某根纤敏的神经亦会被触动,而我也会发起感慨要写篇文章来纪念故乡的秋。因为故乡处于穷乡僻壤之中,所以没有太多的风景名胜人物典故让我来写。但故乡的秋有它异于别处的美,有自己独特的风采与神韵,所以多年来它始终让我难以忘怀。记忆中故乡的秋是笼罩在柔和、温暖而绚丽的光泽中的。它妩媚,因为它富有内涵;它亲切,因为它朴素无华。金黄是故乡秋天的基调。放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绚丽的金色。它柔和、温暖,闪耀着成熟的光芒。田野里,金黄的谷穗低头含羞;高地上,金色的高粱迎风起舞;果园里和堤坝上的树叶早已被慷慨的秋的天使涂上了金色彩妆。小时候,喜欢午后在树林中漫步,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灿烂的阳光暖暖地照着金色的树林,微风中叶子沙沙作响。这一切,都曾让年少的我留恋,恨不能在林中筑一间自己的小屋供闲暇时来此赏玩休憩,在赏心悦目的美景中读自己钟情的书。多年后,读梭罗的传记,其中写他筑屋独居华尔登湖畔,仿佛又看到了年少的我。当时的我,那种快乐的心情,也只能用梭罗的一句话来形容:若说我富有,那绝非是金钱上的,我有的是阳光满溢的日子和夏日时光可供尽情挥霍。少时最喜欢和友人在秋日的午后爬上故乡西边的那座堤坝,到上面的森林里摘橡子。因为橡子里富含淀粉,去壳之后,便可做成美味可口的凉粉,所以家人对我们的出行也不反对。吃过午饭后,踩着小径上斑驳的光影,我们挎上篮子出发了。午后的森林,就像一座神奇的迷宫一样吸引着我们这群孩子。这里面干燥、温暖,高大的橡树(亦称栎树)、枫树和许多其它知名的树像哨兵一样挺立的笔直。它们的叶子早已被秋风染红,在微风里沙沙地奏一首名叫《午后的旅行》的曲子。地上厚积着落叶,红的橡叶和枫叶、黄的梧桐叶,还有一些形状奇特不知名的叶子。走在松软的干草和树叶上,我们看到叶缝里漏进来的阳光斜射在地面的红叶上,那些叶子便呈现出醉人心魄的高贵的暗红。如果运气好的话,我们还能碰上几棵野山楂树。大伙儿通常是毫不客气地“扫荡”一番之后便尽兴离去。夕阳西下时,我们已每人采集好满满一篮子的橡子踏上归途,落日的余晖映红了一张张笑靥。每当我回想起那片可爱的森林,我的脑中不由浮现出莫奈的风景画,因
  • 3、 故乡的怀念作文

    我们如何下笔写一篇好的作文?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展示个人的学术修养和思考能力,作文是展示独特性的一种方式。为了写好作文我们要多阅读好文章,吸取优点,我们选出了一篇非常实用的“故乡的怀念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乡的怀念作文 篇1

    故乡,一个多么美好的字眼,这个词也很好理解,故,老的,乡,家乡。家乡,难道没有许多我成长的逸闻趣事?

    回忆过去,我的思路来到了我牙牙学语和上幼儿园的地方——向阳街。那里有一种古老的气息盘踞着。两排都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路旁,小作坊不断发出机器运转的声音,接着,一阵香味飘散。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几家店铺——香油店。零食店。裁缝店和杂货店。在我路过香油店时,总会向里面望一望,看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香味,那么诱人。有一次,妈妈买了一瓶香油,我迫不及待地挤出一点。咦?怎么没味道?一定是喝少了。我直接拔开瓶盖喝了一大口。哇,怎么是这种味道?这么腻,我再也不喝了。可一天晚上,妈妈炒的菜超级好吃,妈妈说是加了香油。香油?为什么又这么好吃了?

    而零食店是我挚爱的地方了。每次有零钱我都跑到那去换来许多话梅。瓜子。爆米花……而裁缝店兼修鞋铺,是一位老爷爷开的。他满头白发,最慈祥了。我经常去他那里修鞋。看他下棋。看着看着,我也在他的帮助下棋艺有所提高了。这位老爷爷似乎很悠闲,除了下棋就是晒太阳。有时,一片梧桐树叶落在他头上他都没发觉。杂货店中,则有我喜欢的发卡,玩具等。我也经常去买他家的东西。

    我的思路又来到了我暑假时的快乐天地——老家。那扇老门,已经被青苔爬上来了。老门一开“吱呀”一声响,过后就会看到奶奶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和身后早已干枯的葡萄架。

    啊,故乡呀……

    故乡的怀念作文 篇2

    天边的那一缕云彩,你从哪里飘来,是不是遥远的故乡。你分明带来了乡亲们的祈盼,什么时候故乡已不再是从前贫穷的摸样,到处建起高楼,乡亲们走上了水泥马路。那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引得四面八方的旅人争相拜望。

    不知不觉离开家乡很多年了,却常常在梦里回到故乡。忘不掉那里的沟沟坎坎,却记不清曾经熟悉的乡亲的面庞。我还是努力的回想,回想那时自己年少时的轻狂。

    还记得村边的那一片白桦林,曾经流淌着儿时的梦想,伴我度过青春的时光。每当树影婆娑的季节,无数的鸟儿来这里歌唱。一个季节的喧闹后留下沉寂的冬天,迁徙的候鸟分明在呼唤,和我们一起去远方吧,也去寻找你的梦想。于是一季季的的

  • 4、 天的怀念四年级读后感秋9篇

    书籍一直都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读一本好书,从中能得到一些感悟。观看过一本书之后,我们对于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读后感大全小编花时间为你编辑了天的怀念四年级读后感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天的怀念四年级读后感秋 篇1

    史铁生,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史铁生,21岁时不幸双腿瘫痪;史铁生,双腿瘫痪仍然坚持不懈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史铁生,我心目中的一个伟大的人!

    读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我有幸了解了史铁生,也了解了史铁生背后的故事。

    这个故事,让我感动了!史铁生获得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信心和努力。在新闻报道材料里这样写道,他已经做了十多年透析了,每两周做5次,每次最少也要5个小时,常人很难想像那种躺在那时看着血液流进流出的折魔。史铁生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生活,还坚持着生的希望!做出了成就,为自己的人生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艰难的人生中,谁赐予了他信心?母亲!因为母亲的鼓励!母亲的宽容和理解让史铁生坚持了生的希望;母亲一次次恳求让史铁生打消了不活了的念头。是她,让史铁生好好地活着;是她,在自己病到那步田地时,还时时刻刻关心着他,鼓励着他;是她,赐予了史铁生信心和力量。我觉得,母亲的鼓励才是史铁生成功真正的力量源泉!正是因为有了不平凡的母亲,才有了不平凡的孩子;母亲的伟大成就了儿子的伟大。这一刻,只有母亲,只有伟大的母爱,才让史铁生坚定了信念,走向了成功。

    他,拥有超强的生命力,那是母亲的鼓励。

    鼓励,这是我在读了《秋天的怀念》深切体会到的。

    天的怀念四年级读后感秋 篇2

    世间充满了变数,但古往今来,唯母爱永恒,至真,至纯。使得人们都不由自主的赞美起母爱来。我读过一些赞美母爱的文章,老师也让我们写过。但我们若是写起来无非就是那几件事。读起来,大俗过后便是假,而这篇文章没有什么华丽的词句,看似平淡,但一片真情跃然纸上。

    文中,多次提到花儿,我认为这似乎是一条线索,通过它我看到了伟大的母爱。

    先是母亲的爱花,我想一个爱花的人,一定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吧;接着,母亲因为要来照顾生病的“我”,她的心爱的花儿都死了,为什么?因为她全身心都投放到儿子身上了;然后,她希望与我一起去看花,一方面是她爱花儿,但另一方面更重要,是她希望“我”能像在寒风中挺立枝头的傲菊一般,在生活带给我的磨难中坚强的生活,而且要生活得很好!

    在她看

  • 5、 秋的读后感

    秋的读后感(一)

    读完一本书,无论如何都有冲动写一篇读书心得,那种感觉是很棒的。

    《秋》的情节安排明显比《春》紧凑许多。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高潮迭起。现在想来,《春》更像是一个过渡,花了大笔墨讲淑英觉醒到出走的过程。没想到的是,读《家》时最喜欢的觉慧,随着《家》的完结,竟再也没出现过,当起了隐形人。倒是觉民的个性越来越鲜活,淑华也越来越讨人喜欢。

    巴金在序中提到自己写《秋》写哭了,本打算安排觉新自杀,拆开觉民和琴,让觉民被捕。但是,温暖的友情让他放弃了灰色结局。确实,结局不坏,在觉新给觉慧和淑英的两封信中平静又意味深长地结束了。那两封信又读得我小小感动。

    刚读罢卖公馆分家的高潮,一面叹惋一个大家庭的没落一面期待着觉新等兄妹的新生活,作者却让故事戛然而止。亲爱的读者,你们应该想到,生命本身就是不会完的。那些有着丰富的(充实的)生命力的人会活得长久,而且能够做出许多许多的事情来。其实关于搬家之后的一些近况,在觉新的信中作出了简单的交代。读《秋》正读得酣畅淋漓之时,却被作者突如其来的尾声搞得意犹未尽。这种感觉就像,心情激动精神紧张地看完《秋》,抬头看看窗外,风轻云淡,谁曾想到昨日大雨瓢泼。还沉浸在淑华觉民一场场目无尊长的抨击中,读来大快人心!还无奈着淑贞的跳井、枚表弟的病逝,又想起瑞珏、梅、蕙等一个个年轻生命被封建礼教摧残致死,真有点愤愤不平。当觉新终于说出我办不到的时候,着实欣慰了下!

    现在的我和觉新差不多一个岁数了,我想若是再早些年看《春》《秋》,心情会更激动吧!读《家》的时候比觉民觉慧小一点,也正好在一个叛逆期,于是当时对觉慧敢于反抗的精神非常欣赏。读罢《秋》,发现自己真是越来越觉新了同时也唤醒了曾经那个叛逆、愤世嫉俗,有梦想有实际行动去追求梦想的那个我。虽然现在的我也是带点叛逆,厌世恶俗的,却已不再那么锋芒毕露了。至于梦想么,渐渐沦为幻想了

    一向对美食敏感的我,也留意了《秋》里面的吃食。凉拌蜇皮,椒麻鸡,火腿,皮蛋,粽子,盐蛋,多角形的小块点心蒸蒸糕,猪油米花糖,绿豆夹沙饼以及冰粉儿。小说也因为有这些食物的出场显得更饱满更细致更亲切。最后觉新在信里提到搬出老家后,他们早睡早起。十点钟开早饭,四点钟开午饭,另外吃早点消夜,都是在外面去买。原来他们一日四餐呐。

    其实《秋》并不像秋这个意象给人感觉阴郁萧索。并没有一个永久的秋天。秋天过了,春天就会来的。分家之后的日子虽然

  • 6、 秋的韵味_《故都的秋》读后感600字

    秋的韵味_故都的秋读后感600字:

    秋,是一个悲凉的季节,通常都被作家用来描写伤感的时侯。郁达夫先生也是这样觉得,他写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围绕着故都“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的秋”来写。

    郁达夫先写出了南方的秋,用来衬托北方的秋。用看不饱,尝不透只能感受到一点点清凉的,南方的秋,来突出北方的秋那样浓厚的滋味。

    郁达夫先生写槐树、写秋蝉衰弱的残声、写奇特的秋雨,等等秋的景象。写北方的枣子树,果树的奇景。写出了故都秋浓厚的意境,姿态。故都的秋,处处都体现出了浓厚的秋的味道。

    后面,还谈到了关于秋的文字。“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你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常常会让人感觉到悲凉。这是人人都可以感觉到的。给人带来的感触,总是深沉,幽远的。

    从文中也可以看出,郁达夫对这北国之秋的眷恋,喜爱之情。读完了这篇文章后,令人回味无穷,虽然文中的景物描写很少,更多的是郁达夫的体会。可是,我们仿佛能看到北国之秋,那浓厚的秋意。

    我们却感受不到那深沉,悲凉的秋。我们就不能感受到秋蝉,那衰弱的残声。而我们觉得,那是吵闹的,嘈杂的,令人心烦的声音。也不会感受到“一层秋雨一层凉”,而会觉得:这雨害得我不能出门了。秋季时,每当我们走在路边,总会说:“桂花好香啊。”“看,桂花开了。”可是,我们却不能真正的感受到浓厚的秋意。我们感受不到秋意,是因为_时代变了。秋的宁静,韵味,都被人们淡忘掉了……作者:杜昕安

  • 7、 《故都的秋》读后感

    导语:在《故都的秋》整篇文章之中,蕴含着一种孤独、忧郁的心态。这种心态的描写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作者向往的是一种深刻厚重的生命形态,而故都的秋正是这种生命形态的象征,这种生命虽然形态悲凉,但是富有内涵。

    《故都的秋》读后感

    我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文章里那浓浓的秋意,深深吸引着我,那里的秋雨,秋蝉,秋果,那里的一切一切,都那么迷人。

    这篇散文表面是对北平秋天的赞美,其实是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细细品味,作者还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与忧愁。我深深赞叹郁达夫的文章有种含蓄的美。

    我是一个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当然没有文中那优美的场面,这儿到处是车水马龙,偶尔飘落的树叶也被负责的环保工人扫掉了。秋天,这儿根本感觉不到清凉,只有在10月突然变得好冷,一夜之间,从还穿着背心,汗衫变成缩头缩脑穿着两层长袖服。在城市里,我根本感觉不到秋。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我还是喜欢秋的,如果你去小区花园或公园,你会发现,这儿的秋景是全世界最美的。其他三季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怒放的菊花,梦幻般的落叶,高的天,静的水,空气中夹杂着一丝薄薄的凉,不多也不少。这是你就会与郁达夫有着同感,但我还是不得不佩服郁达夫细腻的观察力与优美的文笔。

    果儿成熟的喜悦,落叶满地的萧索,秋蝉哀鸣的凄凉,秋雨中闲人感叹的幽远,将秋描写的出色有味。《故乡的秋》是一篇不朽的散文!

    《故都的秋》读后感

    只教天上有暗淡的愁云蒙着,阶前屋外有几滴雨滴的声音,那么围绕在我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的景物,总要比现在更带有些阴惨的色彩,总要比现在和我的心境更加相符。郁达夫先生在阴郁低沉的格调里抒写了自己以及这个正面临危机的国土在某种意义上的悲凉与落寞。

    他说,北方的槐树有一种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槐花落蕊铺满地的柔软触觉,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里还有点儿落寞。我觉得从他对于花的凋零中看到的更多的本质是生命的流逝,祖国、人类在岁月、历史潮流中的悲凉感,人不是一成不变的,郁达夫三岁丧父,家道衰贫,曾有两段婚姻失败,经历两次丧子之痛,再加上祖国外交上受外国侵略,必然面临着对未来的担忧。但那种落寞仿佛是可有可无的,落寞是一种心境,然而相对当下悲惨的境地,有时什么都不想的忘却何尝不是可以受人支配的吗?生命之秋也许就像槐树的落蕊随处漂泊,可是谁又知道衰亡的尽头将归向哪里?可假若谁都不知道,谁也不关心,那生命到最后也许会愈来愈荒谬,

  • 8、 故乡的读后感

    故乡的读后感范文一

    鲁迅,伟大的文学家、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鲁迅写的《故乡》,讲述了他与闰土小时候的一些事情。闰土会捕鸟、看瓜,鲁迅在那段时间很快乐,可正月过了,闰土必须回家。一开始,他们还相互送了几次礼物,但后来再也没有见面。我明白了:快乐的时光是短暂的,只有好好珍惜时间,快乐才是永远的。

    可小时候大多不太懂事,常常浪费时间。有时,晚上有一个十分好看的电视,就看了起来,看完了才想到作业没做完,只好匆匆忙忙做起了作业,马虎潦草,效率很差。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懂得珍惜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谚语大家应该不陌生吧,也告诉我们应当珍惜时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瞧,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让我们把它作为座右铭吧!

    《故乡》的读后感范文二

    读完鲁迅先生的《故乡》这篇文章,我最想说说文中的闰土了。

    鲁迅在文中回忆闰土时讲了一个活泼能干的少年形象: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

    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是一个典型的南方英俊少年形象。在家族的一次大祭祀中,闰土和鲁迅认识了,并成为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虽然他们家境不同,那时,闰土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他知道许多事,见多识广。而鲁迅家境很好,是个地主少爷。却整天被困在四角的天空里。闰土向他讲了许多稀奇的事:獾猪、刺猬、猹、角鸡、鹁鸪使鲁迅难忘。

    但二十年后,当他们再见面时,闰土竟然还叫他老爷!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二十年了,怎么这样叫?以前是以哥弟相称的好朋友。鲁迅感觉他和闰土间隔了一层透明的屏障。是永恒的,不可破碎的。

    在那时,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等导致闰土十分贫穷,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从书中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闰土家境十分不好,再加上六个孩子,唉!

    鲁迅的《故乡》还表达了一个意思:自由。自由是美好的。是啊,没有了自由,就算给我1000个亿我都不换,在《少年闰土》片段中,鲁迅写道: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

  • 9、 故都的秋读后感

    故都的秋读后感(一)

    只教天上有暗淡的愁云蒙着,阶前屋外有几滴雨滴的声音,那么围绕在我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的景物,总要比现在更带有些阴惨的色彩,总要比现在和我的心境更加相符。郁达夫先生在阴郁低沉的格调里抒写了自己以及这个正面临危机的国土在某种意义上的悲凉与落寞。

    他说,北方的槐树有一种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槐花落蕊铺满地的柔软触觉,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里还有点儿落寞。我觉得从他对于花的凋零中看到的更多的本质是生命的流逝,祖国、人类在岁月、历史潮流中的悲凉感,人不是一成不变的,郁达夫三岁丧父,家道衰贫,曾有两段婚姻失败,经历两次丧子之痛,再加上祖国外交上受外国侵略,必然面临着对未来的担忧。但那种落寞仿佛是可有可无的,落寞是一种心境,然而相对当下悲惨的境地,有时什么都不想的忘却何尝不是可以受人支配的吗?生命之秋也许就像槐树的落蕊随处漂泊,可是谁又知道衰亡的尽头将归向哪里?可假若谁都不知道,谁也不关心,那生命到最后也许会愈来愈荒谬,人性便丢失了。

    《故都之秋》描绘了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很像是作者人生半路上坎坷艰辛的写照,但本文的意义好像还不止出于此,它更多地暗示了作者当时对祖国的忧愁,对北平的怀念和忧思,那是一个民族岁月之秋的清静与悲凉。

    我想,一个人在自身困境中依旧能冷静下来并关注生活,将故都之境地写下来并给予深刻思考的也许就是一个真正有坚强内心的人,秋是落寞的,人心更是,面对物是人非,面对历史的沧桑,郁达夫没有痛斥生命与命运的无情,而是淡然的用轻轻的笔调在书写历史、人与命运的衰败的感觉。我尤爱文中作者通感的描述,槐树花蕊的柔软、细腻和落寞,三者是合一的。

    秋的落寞,故都的落寞,也是深沉的人类命运的映射。

    今天,我又读了一回郁达夫先生的散文《故都的秋》。

    本文开篇即开门见山,切入正题,点明北国之秋的总体特点: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感到青岛,又从青岛赶到北平,竟为的是一饱故都的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对故都的秋的迷恋可见一斑。

    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感抒发主要是通过和江南之秋的对比反衬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江南之秋只能使人感到一点点清凉,使人赏玩不到十足,相比之下北国之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那碧绿的天色青天下马川鸽的飞声;五彩缤纷的牵牛花;北国的槐树;秋蝉的残声;北方的秋雨无不展现北方特有的秋意。

    家处北方

  • 10、 《故乡》的读后感

    篇一:鲁迅《故乡》读后感

    鲁迅《故乡》读后感

    从鲁迅的《故乡》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的童年是一座被尘封的大院。

    童年的鲁迅,仿佛是一个生活在天堂的魔鬼,丰衣足食却寸步难行;而闰土则是生活在地狱的天使,生活艰辛但充满快乐。闰土的童年必须要看瓜田,但他自由、快乐。鲁迅的童年虽丰衣足食,但他只能悲哀地念着“之乎者也”。闰土还可以去做无穷无尽的新鲜事,看无边无际的海洋;而鲁迅只能看到那“四角的天空”。

    没有了自由,多少财富都是破铜烂铁。自由才是真正的金子! 可那毕竟是几十年前的封建社会,离现在已经有那么漫长而浩瀚的一段历史。可是,到了现在的社会,大人们还是大同小异、异曲同工地为我们打造一个标准童年:束缚。

    我觉得束缚再加上比较再加上无穷无尽的学习,与监狱相比也已经只有毫厘之差了。作为社会未来的新动力,我们的生存状态难道没有理由受到关注吗?大人们总是以为吃饱穿暖学习好,就是一个孩子的全部,可这些却恰恰是我们这些孩子最忽略的。

    我们需要自由,我们要亲身经历,我们也要知道许多新鲜事,我们要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要逃离束缚!

    《呐喊》是鲁迅先生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是世界的名著,这本书中有些文章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在日本的首都东

    京留学时,看到和听到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从而使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苏醒。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 作者对“故乡”的感情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一般的感情,同时还是带有个人色彩的特殊感情。在对“故乡”没有任何理性的思考之前,一个人就已经与它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精神联系。童年、少年与“故乡”建立起的这种精神联系是一个人一生也不可能完全摆脱的。后来的印象不论多么强烈都只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发生的,而不可能完全摆脱开这种感情的藤蔓。具体到《故乡》这篇小说中来说,“我”对“故乡”现实的所有感受都是在少年时已经产生的感情关系的基础上发生的。“我”已经不可能忘掉少年闰土那可爱的形象,已经不可能完全忘掉少年时形成的那个美好故乡的回忆。此后的感受和印象是同少年时形成的这种印象叠加胶合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了多种情感的汇合、混合和化合。这样的感情不是单纯的,而是复杂的;不是色彩鲜明的,而是浑浊不清的。

  • 2019-10-19

  • 2023-06-03

  • 2023-05-26

  • 2019-09-2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23-02-15

  • 2019-10-24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09-22

  • 2019-10-2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1

  • 2019-10-17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23-04-22

  • 2021-05-29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10-09

  • 2023-02-07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11-02

  • 2019-09-23

  • 2019-10-09

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2024怀念故乡的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