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后感 > 地图 > 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后感,2024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后感
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后感相关栏目
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后感热门栏目
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后感推荐
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后感

(共 7744 篇)

  • 1、 读《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 有感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弘扬中华美德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它的主要内容是:要在家里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在社会上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在学校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在公共场所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遵守秩序;在独处时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勤奋自立、勇于创新。

    看了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一件事:一次,妈妈带我去公园玩。我们很快地坐上一辆公交车。开始,车上人少,我和妈妈一人一个座位。过了几站,一位大约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上了车,她一手拿着一个布袋,一手拄着拐杖,慢慢地上了车。在车上的她,摇摇晃晃的站着,妈妈毫不犹豫地站起来,给老奶奶让了座。又过了一会儿,一个抱着小孩的母亲上了车,我见了,连忙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她让座,妈妈问我:你为什么要给着阿姨让座?我回答说:让座是为了给更需要的人提供帮助,我就应该从小做起,不仅是让座,我还有许多事可做呢。旁边的人听了我的话,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好像在说:这小姑娘真懂事呀!

    其实,我们还有许多事可以做:在家里,我们可以给长辈垂垂背,和长辈聊聊天,帮他们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学校,我们要爱护小同学,课堂上互相帮助,不要闹矛盾;在社会上,我们要主动向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主动献爱心

    学校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学生组成的,社会是每一个人和每个家庭组成的。如果每一个人都从自己做起,弘扬中华美德,那么,我们的社会、学校将会变的更和谐。

  • 2、 弘扬中华美德读后感

    弘扬中华美德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里,我读了《中华传统美德》这本书,它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历史人物的美德故事,非常引人入胜,它既增长了我的历史知识,又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启发。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人物。这部书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勤奋好学,热爱祖国,自强不息,诚信不渝,勤劳节俭,尊师敬老等种种中华传统美德。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子路借米》的故事。子路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买米,长年只能靠吃干粮和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说想吃米饭了,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于是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座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百善孝为先。孝敬是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美德处处有,作为新时代的少年,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美德吧!

    弘扬中华美德读后感范文二

    暑假我读了《中华美德颂》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因为美德而变得美丽。社会,因为充满美德而变得更和谐。世界,因充满美德而更缤纷。

    中华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让梨等典故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至高无上的美德,更说明了中国是一座文明之邦。但中华美德在今天,仿佛早已被人忘却,人们对它不管不问,正所谓:此道今人弃如土。

    我们伟大的中国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在这历史中,中华美德就如同一颗璀璨的明星。 中华美德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待人诚信,为人正直,尊老爱幼,尊爱师长它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它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气节;是一副绚丽多彩的图画,它的颜色是光芒而又耀眼的;它是一首歌,它的歌声美妙动人,它激励中华儿女努力拼搏 雷锋叔叔,你永远值得我们崇敬,因为你身上有许多我们所没有的中华美德。

    中华美德人人都可以拥有,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拥有,团结同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谦虚好学你就拥有了中华美德;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你也拥有了中华美德中华美德就在细微之处,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发现它。 在我上学坐的车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在那两位老人上车之前,车上的人们在我看来普通极了,没有年老、体

  • 3、 关于弘扬中华美德读后感

    关于弘扬中华美德读后感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我们中华名族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孝顺的故事,如: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不仅大人如此,就连孩子也知道孝亲之道,如《孔融让梨》中孔融把最大的梨子让给兄弟吃;《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中的黄香在寒冷的冬天,每天早早的就把爸爸的被窝捂暖,然后再让父亲睡;夏天,他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床铺扇凉,让父亲凉快些。读了这些故事,让我不禁想起:为救父亲而长跪求医生让自己捐肾的曹于亚,为照顾生病的母亲而带着母亲上大学的刘霆……

    这些美德故事不仅感动了很多人,也让孝老爱亲这种中华传统美德得以弘扬。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学到很多,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任性、骄纵,对父母颐指气使,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父母稍有不顺就大发雷霆,甚至拳脚相加,更有甚者因一己之利不尽孝道,不赡养父母,虐待父母,真不知于心何忍。有一次,我在公园玩,看到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孩子因为妈妈吃了他的一小块蛋糕而又哭又闹,口里不停的骂他的妈妈“混蛋”,还动手打妈妈。我真是替他难为情啊!父母为了我们吃尽千辛万苦,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父母长辈?这些故事就是最好的答案,故事中的人物就是最好的榜样。

    让我们尽自己可能的力量为父母做一些事情,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做个敬老爱亲的人,不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让我们大声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 4、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读后感

    在暑假里我看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其中我最喜欢“大禹治水”、“完璧归赵”和“孟母三迁”三篇故事。

    大禹治水这篇故事讲了洪水淹没了农田,禹决定治理洪水,在禹的带领下,他们吃尽千辛万苦,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全身心无私地奉献到了治水事业中。洪水终于被制服了。

    其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大禹。因为他坚持不懈地治理洪水,百折不挠、信念坚定,和老百姓们一起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我很佩服大禹。

    我第二喜欢的故事是“完璧归赵”。讲的是赵王得到了一块绝世宝玉和氏璧。秦王很想得到它,就用十五个城与越王交换。赵王不敢得罪秦王,明知秦王不会给十五个城,但还是要派人送玉。大臣蔺相如用自己的胆量和智慧,将宝玉和氏璧送还赵国。

    这篇故事的人物中我最喜欢蔺相如,因为他既忠诚又聪明。他猜到秦王会不守信用,就用要撞柱子碎玉的方法逼迫秦王让步。

    我第三喜欢的故事是“孟母三迁”。讲的是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草地附近,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连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学堂附近,以保证孟子能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其中我最喜欢孟子,因为他很聪明。明白孟母把织好的布剪碎的意思是学东西要持之以恒,从而懂得母亲的良苦用心。第二喜欢孟母,因为她很关心孟子,为了他的学业做出很大的牺牲。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时写了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品德。我们一定要尊重先人的智慧,学习先人的精华,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是几千年的道德精髓,对我们的健康成长非常有用处。

  • 5、 读《构建和谐班级的实践探索》有感

    总想学习、充电,但懒惰的天性总让自己找到好多理由:学校工作忙、要改的作业多、无休止的档案整理、频繁的上级部门检查……放假了,时间在慵懒中一点一点流过,强迫自己拿起久违的《小学德育》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实践探索》一文。一个温暖、团结、进取的班级对每个孩子来讲是很重要的,好的班集体可以成就一个孩子,可以在好多方面感染并熏陶着每个孩子。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班几十名学生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都不同。这就要求我们首先深入了解学生,之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个性来教育。从而做到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才,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未来,只要你的方法得当,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经过正确的引导之后,定能发光。

    了解学生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共性,包括孩子的心理咨询特点,以及影响他们发展的家庭、社会环境等,我们应多与学生接触,深入到孩子的内心当中,这样我们才能够更清楚的掌握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们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才能够从根本处帮助学生,才能用适当的方法来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另外我们还要了解他们在什么环境下成长,对孩子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什么,其中,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等等。不同的环境造成的孩子是不同的,只有我们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培育学生,更好的从事我们的教育事业。使我们的教育走向成功!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有自己的善恶是非观念,虽然还不一定正确,学生有自己的处世方式;虽然还有点幼稚,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虽然还不够完善,要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内心是爱老师的,是愿意进步的,是渴望成功的!只有这样,教师才会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才会对学生多鼓励,多支持,多肯定,多赞扬,多欣赏!才会促使学生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 6、 中华美德读后感

    中华美德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里,我读了《中华美德故事》这本书,其中的《汉文帝亲尝汤药》一文令我感触很深。

    文章讲的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病得很重,这期间,汉文帝几乎放下国事,一心一意照料母亲。汉文帝虽然贵为帝王,但薄太后吃的汤药,他都先亲自尝一尝,确定冷热适中,汤药无毒,然后才送给母亲喝。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想:汉文帝贵为帝王,都要为母亲亲尝汤药。而我们呢?哪次生病,不是父母先尝一尝药烫不烫,然后再一口一口地喂我们喝?我们也应该向汉文帝学习,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父母病了的时候,我们也应喂父母喝药;父母工作一天回家时,我们也应为父母倒上一杯热茶,再甜甜地说一声: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

    古书以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来形容他对母亲尽孝的程度。意思是即使累了,也不敢闭上眼睛,解开衣服的带子好好睡一觉。我们要向汉文帝学习,让辛苦照顾我们的父母得到儿女们最真诚的回报!

    中华美德读后感范文二

    前几天,我发现在我的书架上有一本《中华美德故事》,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觉得其中《孔子好学不倦》让我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介绍了孔子的好学精神。孔子都60多岁了,还要拜师学琴。他与别人学琴不一样,别人都是迫不及待地想学新曲子,往往一首曲子只学两三天。可是孔子学一首曲子埋头一连就是10天,明明已经弹熟了还是不肯换新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孔子不但要把新曲练熟,还要通过曲子的旋律来猜测作者人的人品,个性,精神甚至外貌。孔子的好学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的老师。

    看到这里,想想自己,我感到十分惭愧。又一次,妈妈给我买的复习资料,我碰到了一道难题,怎么想也想不起来。这时,我想起来参考书后面不是有答案吗,抄一下不就完了,再说爸爸妈妈刚好出门了。第二天妈妈给我检查时发现了这道难题,又对对答案看到我做对了,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便把我叫到身旁,让我说出这道题的过程,我哪会呀!那天挨揍是少不了的。今天读了孔子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这件事,它提醒我:对待学习不能不懂装懂,碰到困难要虚心向会的人请教。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习,是成长的阶梯,只有勤学,好学,不弄虚作假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现在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做出奉献。

  • 7、 发扬中华美德——读《一饭千金》有感

    发扬中华美德——读《一饭千金》有感

    蒋亦嘉

    中华美德故事数不胜数,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它的名字叫:一饭千金。这个故事主要讲了韩信年少时父母双亡,家中一贫如洗,但他非常好学,经常在钓鱼时看书,拿钓到的鱼去换吃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总是有了上顿没下顿。有一次他饿得昏了过去,河边的一位老妇人发现了便把他带回了家,并在自己也很贫穷的情况下烧了一碗粥给他喝,韩信深受感动,更加发奋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韩信最后终于当上了大官,但他没有忘记那位老妇人,找到她并以千金相赠。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首先可以看到老妇人的助人为乐。相赠有些人见死不救,从来不帮助别人,有时候帮别人一个忙对你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却有可能解了人家的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呢?!而且你帮助别人,别人也会来帮助你的。

    我们还可以感受到韩信的知恩图报,他的做法使我深受感动,老妇人只给了他一碗粥,换作别人肯定只会说声“谢谢”,但韩信却记在了心里,并在多年以后以千金相报。相赠有些人一旦自己日子富裕了就开始瞧不起别人,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也爱理不理,丝毫没有感激之情,这样还会有人来帮助你吗?

    如果每个人都怀有一颗帮助别人和报答别人的心,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 8、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作文800字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读后感一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复兴中华,从我做起》。这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课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爱因斯坦那句名言:“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至今,这句话仍然清晰地回荡在我的脑海。

    作为新世纪的少年儿童,我也有非常“热爱”的东西,那就是画画,并且梦想着有一天能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家。也许这样的梦想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有些渺茫,但我坚信只要把这份梦想埋在心底,通过自己的努力肯定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从小我就很喜欢画画,只要看到有笔有纸,都会情不自禁地去伸手画一画。有时候,一画就是一两个小时。就算累得手疼了,眼睛酸了,也不会停下挥舞着的画笔。当我用那五颜六色的彩笔在雪白的纸上描绘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在湛蓝的天空上画出淡淡白云,再添上几只抖动彩翼的小鸟。这时再看,一幅生动美丽的画展现在了眼前,此时此刻,心中洋溢着的只有快乐。就这样,我一点点长大,国画、水粉、铅笔画、素描、动漫,一样不差地学了下来。从来没有喊过苦,也没有叫过累,而是把这个过程当作是一种享受。

    通过《复兴中华,从我做起》,我还认识了一位叫刘路的哥哥。他初二那年,偶然接触到了美国数学家m·克莱因的著作《古今数学思想》。正因为这本书,影响了他的一生,后来竟然成了数学教授。说句真心话,在这里我要感谢一位影响过我的姐姐,她是我上素描班时遇到的。当时我的绘画水平只处于中级阶段,可我却有点沾沾自喜了,总认为我的画是最好看的。每次把老师布置的任务做完后,就开始显摆我的动漫画。同学们都围过来看,还不时发出赞叹,当时我心里那叫一个得意。直到有一天,那位姐姐进到我们班来,她也学过动漫。当她把她的画拿出来时,我们都惊呆了,她画的是那么好看。对比之下,我才发现自己的画是多么可笑,同学们也不再来看我的画了。于是,我化“悲愤”为力量,天天都在努力临摹。这期间真正的领教了齐白石的“不教一日闲过”。不到一星期,我的画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我真感谢那位激励过我的姐姐,那位让我进步的姐姐。

    读这本书书让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个少年儿童朝着自己的梦想一直努力下去,大家的梦想就一定会变成现实的。那个时候,我们的中华民

  • 9、 复兴中华,从我做起

    在重庆的歌乐山上有一个被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红岩。它使无数英雄为之努力,为之拼搏!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第一次读完散发着墨香的《红岩》时,心绪早就飞到了这个神圣的地方。从小到大,我已经记不得心灵多少次被震撼,多少次在梦里踏上这个神圣的地方。当求学的脚步带我来到这个美丽的城市时,当我第一次面对着掩埋烈士忠骨的巍巍青山时,还有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牢房时,我的心灵仍不免再次被震撼。

    在红岩里,我最钦佩江姐。因为当她知道她的丈夫牺牲时,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样变得不堪一击,而是擦干泪水,重新站起来。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时,她却坚强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当我从书中看到像江姐这样的一位位革命先烈们的故事时,让我不禁潸然泪下。那些逝去的共产党员们,为了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有的身体倍受摧残,有的甚至断送了生命。可他们无怨无悔。《红岩》里的一首诗让我感动不已:我们是天生的叛逆者,我们要把这颠倒的乾坤扭转!我们要把这不合理的一切打翻!今天,我们坐牢了,坐牢又有什么稀罕?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感谢《红岩》,因为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英勇坚强的人!

    同学们,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华能否振兴,祖国能否富强,取决于我们在座的各位能否肩负起时代的重托。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以实际行动践行八荣八耻,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我们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明天,我们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 10、 读《中华美德》有感

    读《中华美德》有感 左丽莎

    中华美德,是每一个中华人民都必备的;中华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千年以来传承的不朽文化,可以说,中华美德是中华人民的象征、特点。

    中华美德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就是美德,懂得助人为乐就是美德,懂得无私奉献就是美德,当然,懂得与他人分享更是一种美德。回想中华上下五千年,还真有着名人和他人分享的故事呢。相信“孔融”这个名字大家不陌生吧,他的故事应该都耳熟能详吧——东汉鲁国,有个叫孔融的孩子,他很懂事也很好学。他有五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兄弟几人相处得十分融洽。有一天,孔融父亲的朋友带来一盘梨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让孔融分梨,孔融看了看盘子中大小不一的梨,他毫不犹豫地拿了一只最小的梨子。爸爸看见孔融的行为,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故意问孔融:“盘子里这么多的梨,又让你来分,你为什么不拿大的,偏偏只拿一个最小的呢?”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拿个最小的,大的应该留给哥哥吃。”爸爸接着问道:“你弟弟不是比你还要小吗?照你这么说,他应该拿最小的一个才对呀?”孔融说:“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应该把大的留给小弟弟吃。”《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与他人分享。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分享是快乐的。假如你一人吃大餐,虽说你觉得大餐很美味,但是你是独自一人品尝,少了一位和你一起享用的伙伴。你们两人共同享用,一起聊天,说说笑笑,多开心!假如你和别人在争抢某一样食品,争得面红耳赤的,那你们何不共同享用呢?所以,有时大家在一起分享,会别有一番风味的!

    人们为什么需要美德?因为拥有了美德,社会会更加美好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融洽。美德从哪儿来?美德从生活中而来。你给了乞丐一元钱,你拥有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你在公交车上起身给老人、小孩让个座,你拥有了“尊老爱幼”的美德;你把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你拥有了“懂得与他人分享”的美德……

    读了这个故事,我更近一步地认识到“要懂得与他人分享”,因为“分享是快乐的”。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会懂得与他人分享!

    弘扬中华美德,引领幸福成长!

  • 2019-09-20

  • 2019-10-20

  • 2019-09-21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3-05-18

  • 2019-09-21

  • 2019-09-28

  • 2019-10-29

  • 2022-02-04

  • 2019-10-20

  • 2019-10-23

  • 2022-10-27

  • 2019-10-29

  • 2019-11-03

  • 2022-03-15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2-03-17

  • 2019-10-23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10-29

  • 2021-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3

  • 2019-09-23

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后感、2024弘扬中华美德 构建和谐学校——从我做起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