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后感 > 地图 > 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后感,2024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后感
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后感相关栏目
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后感热门栏目
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后感推荐
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后感

(共 2907 篇)

  • 1、 读《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有感
    陈宇晴 马克吐温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著名的演说家,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一生写出了大量闻名于世的作品,他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写尽了美国一个时代的民间风情和世俗百态。 著名的传记作家阿鲁巴多曾在马克吐温传记中这样写道:“偶然得到的约翰传记中的一页纸,引起了马克吐温对其身平的浓厚兴趣,对这种兴趣的热衷就是他一生智慧的标志,而且这种兴趣至死不改,从捡起那片废纸的那一刻起,他就走向了开创自己卓越智慧的路途。” 法国名人波盖曾取笑美国人历史太短,说:“美国人没事儿的时候,往往喜欢怀念祖宗,可是一想到祖父一代,就不能不打住了。” 而马克吐温却回敬到:“法国人没事儿的时候,总是想弄清他们的父亲是谁,可是很难弄清楚。” 马克吐温常常向人们说起他小时候的一段往事,据说,马克吐温出生时是双胞胎,他和他的双胞胎兄弟长得一模一样,连他们的母亲也分辨不出来,有一天保姆为他们洗澡时,其中一个不小心跌入浴缸淹死了,没有人知道淹死的究竟是双胞胎中的哪一个。 “最叫人伤心的就在这里”,马克吐温说,“每个人都以为我是活下来的那个,其实我不是,活下来的是我弟弟,那个淹死的人是我。” 曾有一位专门喜欢在细节上吹毛求疵的批评家指责马克吐温说谎,马克吐温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会说谎,没有说谎的本领,对谎话是怎样说的,一点儿知识都没有,你是怎么判断我是说谎呢?只有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人,才有这样明目张胆的武断指责。” 马克吐温有一次因为看不惯国会议员在国会通过某个法案,因此,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广告,上面写着:“国会议员有一半儿是混蛋。”报纸一卖出,许多抗议电话随之而来,这些国会议员可不认为自己是混蛋,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更正,马克吐温在无奈下只好又刊登了一个更正:“我错了,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混蛋。” 前半生以幽默作家活跃于世而渐次转变为悲观主义者的马克吐温,后来曾经告诉家人:“我是在1835年哈雷彗星出现那年生,它1910年再将再度出现,我想同他一起走。”没想到竟一语重地,他果真那年病逝,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 2、 《马克吐温幽默故事集》读后感1500字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读书好似爬山,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汗水流得多,收获更丰满。 臧克家

    中外许多的名人都爱读书,读书使他们得到智慧,从小就学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响应学院开展的我读书故我快乐读书周的号召,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马克吐温幽默故事集》,其中的幽默故事对我有了许多的启发和警示。

    马克吐温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杰出作家,他以幽默、讽刺的手法为人们描绘了美国的社会生活画卷。他不仅在创作中擅长幽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妙趣横生。

    我将其中我觉得对我有启发的几则幽默故事记了下来,并发表了我的一点见解。

    一针见血

    美国有一位百万富翁,他的左眼坏了,花好多钱请人给装了一只假的,这只假眼装得真好,乍一看,谁也不会认为是假的。于是,这百翁富翁十分得意,常常在人们面前夸耀自己。

    有一次,他碰到马克吐温,就问道:你猜得出来吗?我哪一只眼睛是假的?马克吐温指着他的左眼说:这只是假的? 马克吐温说:因为你这只眼睛里还有一点点慈悲。

    这则幽默故事告诉我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不可能成为真的,同时马克吐温在讽刺这位百万富翁心里只想着金钱,心里毫无慈悲可言,同时借讽刺这位百万富翁来讽刺那些剥削劳动者的资本家,讽刺他们的冷酷无情!

    有一年愚人节,纽约的一家报纸跟马克吐温开了个玩笑,报道说:马克吐温某月某日辞世了。当马克吐温亲自迎来那些吊唁的朋友时,许多人又惊讶又气氛,打架纷纷谴责那些不负责任的报纸,但是马克吐温一点也不发火,而是诙谐的说了: 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只是日期提前了一下大家听课都开怀大笑。

    这则故事对我的启发是人们在遇到自己尴尬的事情时,首先想到的不应该是发怒、生气,而是怎样让这件事请对自己的心情的影响降到最近,甚至像马克吐温一样,用一句幽默的话来打开尴尬的局面,这就体现了马克吐温的缜密的思维和善于随机应变的品质,看到这里我就想当自己遇到这件事情的时候该怎么办,是否能像马克吐温那样机智灵活,这也是我要向他学习的地方。

    小错和大错

    有人问马克吐温,小错误和大错误有什么区别。马克吐温说:如果你从餐馆里出来,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而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这叫小错。但如果你拿走了别人的雨伞,而把自己的雨伞留在那里,这就叫大错。

    从这则故事中我又发现了马克吐温另外的一个优点,我理解为辩证的思考问题,同样做一件事,先后不同,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正如文中所

  • 3、 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读后感

    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读后感

    马克·吐温,这个我们从小就有些耳闻的名字,虽然只是一个伟大作家的笔名,却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位美国作家,用他的笔,讽刺、揭穿了某些“虚伪”,作为一个讽刺小说作家,他可谓是“大师”。特别是《百万英镑》一书中的《百万英镑》一文,对“金钱就是一切”“金钱是万能的”的想法进行了一定的讽刺。 文中,主人公亨利?亚当斯在被确定是一个诚实但贫穷的人后,受到一对奇怪的兄弟为了打赌而“借”给他的一百万英镑。他的遭遇也十分有趣,人们先是从穿着上看不起他,当他拿出一百万英镑希望别人找钱时,人们不但对他点头哈腰,卑躬屈膝,而且就连对亨利来说比较昂贵的一些费用也不需要他马上支付,甚至有些人都愿意直接不要钱,因为他们不但找不开钱,而且坚信这位百万富翁,一定不会在意这点“小”钱的。最后亨利不但如获至宝地得到了一位如花似玉的妻子,还获得了三万英镑的利息。我不禁想感叹这位主人公的“幸福”遭遇,其实世界上又怎会有如此“美事”?!但书中那些餐馆的老板和服务员,礼服店的老板、诸多伙计,甚至一些在场的人对亨利?亚当斯的前后反应,都十分耐人寻味。那些老板、伙计先前是都不用正眼看亨利,给他提供的更是一些残羹剩菜、别人不要的礼服,后来看到了那张百万英镑的支票后,表情夸张到无法想象,从本质上和态度上就对亨利发生了改变,不仅时刻保持微笑,还改了说词。作者想要讽刺的其实就是当时的社会状态,根本就是一模一样。对有钱人奉承巴结都来不及,却看不起那些穷苦的人。 文章语言十分诙谐,作者在叙述时,也不忘幽默一下,让读者在笑过之后,仔细品读,慢慢体味。特别是在描写那些奉承有钱人的人看到百万英镑的支票的表情时,可谓是“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其实生活中这种事也有发生,或许没那么严重,但总有一些征兆。例如对大老板的前呼后拥、巴结奉承;对一些乞丐、衣着不太亮丽的人的看不起,在我们身边的社会中也有发生。这是《百万英镑》这篇文章的另一种折射,也许有一些夸大,但足够证明其内涵。 其实《百万英镑》只是一片短小精悍的短篇小说,在与其同名的书中,也有不少诸如此类的小说,让人惊叹。 马克?吐温的小说、文章都是有幽默、却不失本质,都经得起思考的,它有着对社会的剖析能力及洞察能力,能够把许多问题放在一起编写来发人生省,实在是一位很好的作家。 上帝给你一颗颗酸柠檬,你必须把它们榨成汁,然后卖给别人去解渴,当你把生命中的每
  • 4、 《马克吐温金钱的魔力》读后感

    金钱的魔力读后感

    昨天,我跟随着老师,学习了一篇课文《金钱的魔力》。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去一家裁缝店买衣服,店员见他穿得不华贵,看样子是个穷光蛋,于是就从一堆被顾客拒绝的衣服里挑出了一件最蹩脚的衣服给他穿,只想让他快点走人。后来主人公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店员的态度瞬间360大转变,和老板一起殷勤讨好,竭力为主人公服务,并热情地把主人公送了出去。

    这篇文章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极大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上那些见钱眼开,爱财如命的家伙。我们不应该像老板和托德那样做,见钱眼开、唯利是图,以钱的多少来决定对人的态度。不管对方是穷人还是一个大富翁,都要热情的对待和尊重他们。

    文中的托德和老板简直就是金钱的奴隶。其实现在社会上许多人都被金钱指示得团团转。比如说有一种商品质量不合格,它要先过国家检测总局这一关,就必须拿金钱,拿好酒,拿好烟来服侍那位关键人,难道有哪一位领导不曾在金钱面前失去了理智呢?

    我们有时很懒惰,要买点东西但不想出去,便给别的同学五角、一元钱的小恩小惠,让他们去帮我们买,这种钱被我们戏称跑腿费。我们班的同学还很喜欢玩电脑游戏,某个同学要升级,但又没时间,就让另一个同学帮他玩,帮他升级,然后给多少多少钱,这种交易方式在我们班颇为流行。

    人活在世上,如何对待金钱,应该持有怎样的金钱观?如果一个人像托德和他的老板一样,唯利是图、见钱眼开,就会沦为金钱的奴隶,失去自己应有的尊严。只有靠自己的双手去奋斗,用智慧和汗水去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有尊严地活着!

  • 5、 马克吐温小说集读后感

    篇一:《马克.吐温小说集》有感

    来自马克.吐温的思绪

    没有上帝

    没有宇宙

    没有人类

    也没有尘世的其他生命

    没有天堂也不存在地狱

    那是一场飘忽的梦

    一场荒诞阴森遥不可及的梦

    除了你存在外

    没有任何东西是实存之物

    可你不过是一个捉摸不定的意念

    一个漂泊的精灵

    一个没有结果的游魂

    一个无所依托的幽灵

    孤苦伶仃的游荡在这永恒的虚无之中

    看的书越多,我们的思考就会越多,因为看着看着,我们就会找到一本讲诉自己人生的,或许不完全相同,至少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从来没有在书中寻找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意境,只是在苦苦追寻能刺激我神经的感觉,也许那种感觉是共愤,也许是同乐,也或许是自我心理安慰,甚至是自我宣泄……但不容置疑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是充满快乐和期待的,就好像闲暇时刻细细品读的《高老头》,一面希望快点看到结尾,因为怀着猜想结局的心情难以平静;一面又怕看到结尾,因为怕这个故事在意犹未尽的时刻画上句号。

    我喜欢马克.吐温,那种喜欢就像抽鸦片的人爱上大麻一样,欲罢不能,而且越发的喜欢,因为那种毒已经深深地融在了骨髓里。我喜欢马克.吐温,喜欢他的犀利,喜欢他的睿智,喜欢他的露骨,喜欢他的暗讽,喜欢他的“指桑骂槐”,喜欢他那种“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皆浊唯我独清”的气概,还喜欢他那种“我用语言与浑浑社会斗到底”的决心,还喜欢……是的,对马克.吐温的喜欢理由道不尽,而不是说不出。模模糊糊地记得那是怎样开始喜欢上马克.吐温的作品的,仅仅是高中教材的一篇课文,那之后便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马克.吐温的小说。

    这个集“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演说家”于一身的“美国文坛巨子”,将他的智慧和犀利转化为成一篇篇讽刺小说,以明喻暗讽的方式成就了他不可撼动的文学之位。海伦.凯勒说:“我喜欢马克.吐温——谁会不喜欢他呢?即使是上帝,亦会钟爱他,赋予其智慧,并于其心灵绘画出一道爱与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纳说:“他是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他而来。”他的伟大在于他始终怀有一颗正义的心,不追求哗众取宠,他说:“不能一味逗乐,而有更高的理想。”所以他的幽默中又含着哀怨和讽刺。

    我想知道那些灵感究竟来自何处,我想巴尔扎克笔下的高老头已经将社会中那充满矛盾的父爱展示得淋漓尽致,《高老头》时而让人沉浸在伏盖公寓那七嘴八舌的小市井生活中,虽然带着点小小的讽刺和嫉妒,但毕竟算和谐,时而让人为

  • 6、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 读后感(3)篇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 读后感 第(1)篇

    书中搞笑的段落总是一气呵成,也归功于作者的文笔流畅,内容的连贯与语气词的运用,人物的刻画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连带表情的描写以及周遭环境的相互映衬,书中内容虚虚实实,让你读到精彩部分不禁感慨,书中内容是否属实?

      全书各自篇落看似作者叙述一个个故事,实则是对当时社会的各种丑态的批判,比如政府的不作为,人们对于名利的追求,贫富差距的现状,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的一些列社会问题都有刻画,从皇宫到平民,从白人与奴隶阶级的阐述,关于美国与英国当时社会的描写,还有社会各工作阶级的表述,实在精彩!

       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感受,«百万富翁»则实在是荒唐搞笑,也暗示了钱与名利的互相关系,以及人们对于金钱与名利是多么的趋之若鹜,这浮躁的社会! 

      «当议员秘书»那段暗示了很多政府官员两面三刀的嘴脸,打太极不作为,应付人民不做事实的一面。

      «一个真实的故事»描写了残酷的奴隶买卖事件,并不比汤姆叔叔的小屋里描写的逊色。

    «王子与贫民»则描写了当时英国恐怖的黑暗统治时代,贫富差距太大以及文中有关于血腥玛丽的描写,新教与天主教的冲突,以及流民的描写,多么的揭露时弊!我也查了历史,真的历史上有那么位小王子的,也是很短命的。

    最后«傻瓜»的那段的描写我真是惊讶,原来那时就知道指纹的运用!!! 感慨最多的就是两兄弟那段,本来那么受欢迎的兄弟,却经历了人生大气大落,一度被送上绞刑架,还好有傻瓜的机智与辩护,也让他们看透了人世的嘴脸,最终回欧洲去了,有时候你根本分不清敌人朋友,有时刚开始是很好的朋友,对方却会误信家人的谣言导致你们分道扬镳甚至恶言相对,一开始把你捧的高高的,再让你跌下去摔死你,不要太恐怖,人心啊。

      由于在地铁上,时间不够,感慨比较多,有喜欢的朋友,加我微信,互相介绍书籍哦。

    马克·吐温短篇小说精选 读后感 第(2)篇

    翻譯和排版我就不想多説了,我能讀下來完全是因為剛開始不相信會真有這麼敷衍的電子書,直到承認這個事實已經晚了。只好讀完,好在選的故事不多,後面从六十四章開始有近十章的重複可以直接跳過。兩星是致敬馬克吐溫。

    特別喜歡他的《我怎樣編農業報》,這麼露骨而又絕妙的諷刺,簡直優秀!看多了含蓄隱晦的暗諷,讀馬克吐溫的諷刺會覺得格外有趣,就像讀多了小清新突然看一章戰鬥小說就覺得很爽。

    现在暖和的天气快到了,公鹅已开始产卵——是谁在写书

  • 7、 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读后感范文
    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读后感范文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了一本世界名著——《王子与贫儿》。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许多道理。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家马克吐温。这本是讲述了十六世纪是英国的社会状况为背景,以童话体的形式描述了一个贫民窟的穷孩子汤姆康蒂,由于一个偶然机会,戏剧性的与王子爱德华调换身份,当上的英国国王。心地善良的汤姆当上了国王后做了不少好事,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和拥护。而真正的王子爱德华就在民间流浪,当起了乞丐。他尝遍了酸甜苦辣,让他亲眼目睹了民间的疾苦和国家的弊端,使他深切的感触到英国法律的残酷与社会阶层的矛盾。可到最后,国王有重新归位了。

    我的感受是:环境能造就一个人。在贫民窟长大的穷孩子,更能体会出民间的疾苦,更加深刻的感受人情冷暖,从而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并且造福于更多的苦命百姓。而在王宫里享受荣华富贵,国这锦衣玉食的生活的王子,在富裕的环境里从未体验过担惊受怕的日子,知道了自己的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从此奋发图强,造福于百姓。

    《王子与贫儿》这本书告诉了我,在艰辛的环境中,读不能失去一颗善良的心。要学着体会老百姓之辛苦,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 8、 《马克吐温威尼斯的小艇》读后感

    《威尼斯的小艇》读后感

    你听说过《威尼斯的小艇》这篇文章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马克.吐温哦。如果没有,就让我给你介绍介绍吧。

    小艇。这两个字我想大家都是很熟悉的,那么你们听我说:咳!咳!第一条威尼斯小艇贡多拉如同画舫,到后来,为了避免一些人炫耀自己的小艇,都把贡多拉统一改成黑色,呈月牙形。到了一些很重要的节日的时候,才能把普通的贡多拉改成花船,说到这我以迫不及待的想坐上第一条威尼斯小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威尼斯,一个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那必不可少的小艇。船夫的驾驶技术非常好,威尼斯的景色也非常漂亮。有些孩子在保姆的陪伴下,坐着小艇去郊外呼吸新鲜空气。还有些老人夹着圣经,坐着小艇去教堂做祷告。

    读完后,我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假如我乘坐着小艇去威尼斯观赏,那么我肯定会迷上这里。我认为威尼斯是个童话般的小镇,过着慢生活,享受生活品质,坐着小艇,游荡在绿波之上,溅开的涟漪,美丽至极。威尼斯独特、耀眼的风景,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我想:威尼斯的蓝天更是可爱地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一般。

    当我读到: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时,我想到:那里的景色一定很美丽,到了半夜,一定也很静寂吧。

    我又想:纵横的河道,来来往往的船只,是多么美丽啊!我又感觉这是人间仙境。你看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长长的河道上一只只川流不息的小艇,又热闹。怎么样,美吧!

    威尼斯,似草地中那一抹鲜红的花朵,似我梦中那璀璨的明珠,似弥漫黑夜中灿烂的繁星!

    注:内容请关注专题

  • 9、 马克吐温《王子与贫儿》读后感

    导语:王子与贫儿身份悬殊,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王子与贫儿》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范文【1】

    这篇小说是以19世纪的英国为背景,描写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

    贫儿汤姆从小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幻想着自己能有一天当上富贵的王子,而爱德华因厌倦死板、空虚的宫廷生活,也幻想着能到民间尝尝作贫儿的滋味。于是有一天,他们交换了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

    通过这个童话情节,小说首先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极端艰难困苦和统治阶级生活的极端豪华奢侈。在此同时,小说还鲜明地表明了人生生来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环境决定人物性格的唯物主义观念。 汤姆并非天生就只能当贫儿,爱德华也不是生来就只能当王子,全部的不同只在服饰和地位。爱德华就曾跟汤姆说:要是我们光着身子走出去,谁也分不清哪个是你,哪个是我!的确,当贫儿穿上王子衣服时,大家都把他当成王子;而爱德华穿上贫儿衣服后,大家便认定他是贫儿,这里既没有什么天生富贵,也没有什么天赋王权,问题的关键只在穿什么服饰和处在什么地位。

    不仅如此,汤姆在穿上王子衣服,被人推上王位后,便立即颁发仁慈的法律,释放无罪的囚犯,否定封建法律的荒谬,指责宗教裁判所的草菅人命,成了被万民拥戴的开明君主。而爱德华在穿上贫儿衣服后,也能在重新当上国王时废止酷刑,昭雪冤狱,颁布新法,以改善人民的处境。这是他俩突然心血来潮或良心复苏吗?不,这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客观影响,是健康、朴素的人民生活对人的改造作用。汤姆从人民中来,健康、朴素的人民生活使他从小就具有善良、正直的品质和同情苦难、嫉恶如仇的性格。而爱德华从王宫走到人民中去以后,受人民生活的影响,也逐渐具有了跟统治者截然不同的品质和性格。

    小说虽然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但读者从小说所描写的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很自然会联想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劳动人民的艰难处境;从小说所描写的统治者的为所欲为,很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美国资产阶级政府的专横欺诈;从汤姆和爱德华交换身份后的思想言行,也很自然会联想到深刻的种族歧视。因此,小说虽然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但其批评的矛头是指向19世纪的美国。

    王子与贫儿读后感范文【2】

    这个本书主要讲两个在同一天出生的孩子,因为家境不同,一个成了英国的王子,而另一个孩子汤姆成为了他臣民中的一员

  • 10、 金钱照妖镜 ——马克·吐温《百万英镑》读书札记
    金钱照妖镜 ——马克·吐温《百万英镑》读书札记 八年14班 何嘉曦 在如今的世道,人们常道“有钱能使鬼推磨”,钱,似乎成为生活中“万事通”。然而,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所写的《百万英镑》确实是以巧妙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判一个拜金的社会。 书中讲述了主人公亨利身无分文的来到伦敦,被动地卷入一场赌局。一对富有的兄弟打赌,一个既诚实又聪明的外地人在得到一张一百万英镑的钞票后,是否可以安然度过一个月。恰巧,亨利十分符合,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程。他不仅没有被抓进监狱,甚至没有花一分钱又赚回了二十万英镑,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全书的线索便是那一张不可以换开的一百万英镑。一个小伙子看见一个吃剩的梨子都想着如何偷偷地捡来填一填肚子,却因为这么一张钞票,令无数原本看不起他的人由鄙夷闪电般地转为逢迎。富商和贵族拼命拉拢他,甚至讨好他。而在钱的驱使下,亨利也今非昔比,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年轻人了。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像一面面照妖镜,揭露一张又一张丑恶的嘴脸。就像经典情节中那个售货员一样,因为一身破烂的衣服,自以为是地讽刺亨利,但在看到那一张巨额钞票后,迅速变脸,完全可以去演川剧了。 金钱真的如此重要?也许吧,或是肯定吧。亨利的落魄不正是因为没钱吗。生活中那么多人拼死拼活去赚钱,不都深知其苦?可是,仔细想想,又有多少东西不被金钱所控制?金钱蒙蔽了无数人的眼睛,但人们却心甘情愿地被金钱牵着鼻子走。现实就是如此,多少的金钱交易在暗中涌动。有钱就是上帝似乎早就人人心中的之高准则。 除此,令我感触颇深的还有金钱带来的不公。公平是明面上人人都追求的。但是,在拜金社会中,公平似乎偏向了金钱。这时,很多人或许会抱怨,会愤懑,凭什么!是啊,凭什么,就凭你有钱,你的身份就比我高贵,全世界都得围着你转?显然,这不现实。因为,我一直觉得,世上,是没有绝对的公平,无论是否看过这本书。在看完书后,我更加肯定我这个看法。为什么这一百万英镑就这么恰巧给了亨利,而不是其他人。难道既诚实又聪明的外地人只有亨利一个?显然不可能。但能说这不公平吗?只能说运气不好罢了。但是,是否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都能像亨利一样通过智慧走向成功,也不见得吧。这也就是所谓的越努力,越幸运吧。 社会,充满金钱斗争时,其实无需像马克·吐温
  • 2022-09-30

  • 2022-09-30

  • 2022-10-03

  • 2019-10-29

  • 2022-11-22

  • 2022-10-01

  • 2022-11-17

  • 2019-09-21

  • 2022-07-05

  • 2019-10-17

  • 2022-08-30

  • 2019-09-28

  • 2022-11-19

  • 2022-10-01

  • 2019-11-12

  • 2019-11-12

  • 2022-10-29

  • 2022-07-05

  • 2022-10-02

  • 2022-07-05

  • 2022-10-01

  • 2022-10-16

  • 2022-10-15

  • 2022-09-14

  • 2019-10-19

  • 2019-09-28

  • 2019-09-23

  • 2019-10-11

  • 2019-09-20

  • 2022-06-05

  • 2019-10-19

  • 2019-10-24

  • 2019-09-25

  • 2019-11-02

  • 2019-09-20

  • 2022-03-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6

  • 2019-09-21

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后感、2024幽默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