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 > 地图 > 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2024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范文大全
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相关栏目
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热门栏目
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推荐
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

(共 8794 篇)

  • 1、 红色的起点 读后感(3)篇
    红色的起点 读后感 第(1)篇

    读完此书,敬佩作者扎实的史学功底,梳理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历史细节,并对参加中共一大的十五名代表的前世今生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阅后感如下:

    ◆十五位出席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在离开李公馆那张大餐桌之后,人生的轨迹各不相同,有人成钢,有人成渣,然而,在离开那张大餐桌之后的道路是漫长的。在行进中,有人继续奋进,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人是变化着的。退伍、落荒、颓唐、叛变是后来出现的。大可不必因后来如此,去否定这些人当年曾经有过的贡献。有钢必有渣。炼钢与除渣是同时进行的。前进者与退伍者、落荒者、颓唐者以至叛变者并存。鲁迅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追溯那十五位代表在离开李公馆大餐桌之后的足迹,会给人以一种特殊的启示:自始至终在共产主义之路上前进,并不顺利。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而言,1921年7月23日至31日,确实是不平常的一周。这一周使“中国改换了方向”,是中国现代史上“红色的起点。

    ◆在近百年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初创时期,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经历了抗日战争,经历了全国解放战争,然后又经历了七年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经历了“文革”十年,又经历了粉碎“四人帮”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样历史的转折,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其中最为严峻的考验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白色恐怖、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转战到陕北以及十年“文革”、1989年春夏之间的政治风波。越过激流,越过险滩,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多年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九十多年。中国共产党在近百年间,从最初的五十多个党员发展到今日拥有八千多万党员。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第一大党,也是世界第一大党。

    ◆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孙中山也提倡“以俄为师”,主张“联俄联共”。总之是从此以后,中国改换了方向。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

    ◆在陈独秀之后,短短几年间,中国共产党中央频

  • 2、 《玫瑰街角的汉子》读后感:建构的起点

    建构的起点

    ——《玫瑰街角的汉子》读后感

    杨亘

    谜语是一种隐喻,它诱使人们去猜,于是谜面于谜底之间就形成了形影关系——形想要去抓住影,然而影却随着形的变化而变化,它总是躲在形的身后。如果说人们尚可以背对光源来捕捉自身的影子的话——这样一来影子似乎就被捕捉到了(这像极了谜面被猜谜的人猜中),影子将如何回答呢?在庄子的假设下,在面对“罔两”的质问中,影子如此回答:恶识所以然?恶识所以不然?

    从这一点看,影不同于谜底,谜底是有意为之,而影(景)则处于一种万物都在“对待”状态中,万物“互待”而存在。这一存在状态丧失了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动力因的发动者,万物都处于一种不知道所以然的状态中,因此影是迷茫的,形亦是迷茫的。

    人与形的结合是一种被称之为“抛入”的状态,也就是以自我意识为动力因的人割裂了万物互待的混沌状态,当人们意识到他与这混沌世界永远无法割裂之后,那种被抛入的孤独感以及面对死亡的恐惧感让人们努力猜测“人存在于世”这样一个谜面的谜底。

    如前面所说的那样,有谜面就会有出谜之人,在人的意识中这样的推理是必然的,因为它符合形式逻辑。于是面对这一谜面,我们发现它有两个谜底,一个是与谜面内容相关的谜底,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去玩哪里”,另一个是由所有谜语的内在形式推理出来的疑问:是谁出得这道迷?

    李泽厚先生关于外星人是否存在有个这样一个回答:外星人必然不存在,因为如果外星人存在的话,他们一定是不会让人类发现他们的,因为人类无法发现外星人,所以外星人对于人类而言必然不存在(大意如此)。

    我们可以把李泽厚的这一逻辑用于“人”这一谜面之中:如果存在一个出谜之人,也就是是将人类抛入世界的那个人,那么他必然能做到不让人发现他(除非他想要现身),如此一来,形式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悬置了形式逻辑推理得出的疑问。当然,这是一个近乎悖论的回答,看似回答了一切,其实什么都没回答。

    这是一个悖论,它永远伴随着人类。之所以如是,乃是因为人们并不知道出谜的人是谁而人们又对它充满兴趣。随着出谜之人的寻觅不得,紧接着就带出另一个问题,谜底无处求证。于是,我们在这一悖论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悬置(即无解)是一个谜语永不过时的最佳状态。

    在这样一种状态中,我似乎愿意相信博尔赫斯笔下的“弗朗西斯科.雷亚尔被谋杀事件(出自《玫瑰角的汉子》”中并不存在一个真正的凶手,博尔赫斯本人对此并无回答,因此这一作品成为众多读

  • 3、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一)

    张文慧

    每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然而在和平年代出生的我们,未曾真正经历动荡不安的战争,也就未曾亲身经历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的惊险,更加未曾见证在战争年代时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付出。抱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拜之心与对建党伟业路程的疑惑之情,我翻开了《红色的起点》,这本由叶永烈花费一年半的时间,书写的三十万字的,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七十周年前夕出版。这本书一字未改,仅以《中国共产党之初》与《大机密》别名分别在香港和台湾出版。《红色的起点》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中国共产党之初》公正明确,《大机密》表现出海峡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了解。

    仔细阅读起来,我不由得十分感叹,该书的详尽,其完整度之高,从未有一本书如此详细地记录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公正严谨,作者采访了参与党建的重要人士,参阅了众多党史资料,终成此书。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使我们更加了解了建党历史,更加接近了历史人物。本书一开头以寻找中国共产党一大纪念馆为线索,展开中国共产党诞生史。

    先说横向面,由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关键人物南陈北李入手,有志之士的聚首,共商救国大计,要知道当时的中国,深受军阀的危害,国家急需一条新的道路。而年轻的爱国知识分子,已经摩拳擦掌,恨不得为救国奋战。本书以一九二一年为断代史,深入写一大的召开,一大的召开之初,就面临被法逮捕队抓获的风险,多亏四方有志之士的机敏和重要人员马林的危机意识,才得以在嘉兴画舫画上句点。在这个方面,我感悟到,一个党派的建立都是不易的,新的思想新的道路,只有掌握在走在最前面的人,青年的手里,才能实现价值。从描述李大钊和陈独秀两人的文字中,我有幸了解他们的思想,解读他们的行为。当时的他们,有一定的文学底蕴,他们不仅明白到了国家兴旺匹夫有责,更加愿意寻找有志之士,找寻有效道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是艰辛。党的名称、性质、纲领,这些如今我们正在学习的正确道路,当时还在辛苦的探索当中,没有人知道正确与否,关于如何壮大党派更是众说纷纭,只是当时确信以此道路方可救中国。

    再看看纵面,中国共产党一大的代表们的后来,文中不断提及很多当时参与建党的关键人物,到后来,有很多人因为受到了诱惑,改变了初衷,这就好像当代很多原本优秀的共产党员,在安稳的年代反而贪污腐败,就是因为没有毅力,没有恒心,或者说有太大的野心,太多的贪心。有很多一大代表,贯彻了初衷,为事业牺牲了自己,他们

  • 4、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读后感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读后感 人,生于尘土,归于尘土。不管是多么轰轰烈烈的人生,都离不开生与死的纠缠。 本书作者是我国有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精通并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着作的这一书中, 其主要是从佛学方面来论述人的生与死。佛学提倡无常。石阶上的事是没有永恒的,人的欲望,永远都在贪求永恒,都想永远保持存在。问题是,那是永远都不可能的,但人们都选择去相信一些不存在的事。所以,佛说,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会合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那是必然的道理,也是大原则。 “积聚皆消散”,一个人穷苦出身,拼命赚钱发财,不管赚了多少财富,终究会散掉;“崇高必堕落”是指地位高了,一定会下来,上台一定会下台;“和会终须别”,大家在一起,总有一天会散的;“有命咸归死”,有这个生命,最后还是死亡。 但让我觉得奇怪的是,南怀瑾先生是先谈“死”再谈“生的,这本身就从顺序上颠覆了我们对“生死”的观点。不是先有“生”才有“死”吗?为什么南怀瑾先生要先谈“死”再言“生”?直至阅读完整本书,我才明白南怀瑾先生如此安排的良苦用心。生命的开始是源于我们一直恐惧的“死亡”的。从“生”的那一刻开始,我们的生命就一直在走向终结。并且,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死亡也就意味着终结。我觉得,南怀瑾大师的意思是,“死”并不一定意味着终结,“生”是源于“死”的。 人生起点与终点,是人生旅途的两个端点,每个人的起点是不同的,有的人从小出生在名门望族,有的人却从小就受尽贫苦。尽管如此,所谓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人生的意义更在于自身奋斗的过程,一种经历,就算结果很苦涩,很无奈,只要能在弥留之际能够问心无愧,觉得生活充实,也是丰富的人生阅历,成功的典范。我们有太多的“得不到”,所以“ 生 ” 是 苦 的 。若 要 为“ 生 ”不 苦 ,我 们必 须 知 道我们所得到的终将失去,只有学会“放下”,放下那些会蒙蔽我们智慧的“浮云”,以慈悲的心怀面对世界,才能让自己的心从浮躁走向平静,在平静中体悟生命的脉动。如果我们终能连“生死”也可以放下,那么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放不下”的呢?
  • 5、 《新起点、新发展》读后感
    《新起点、新发展》读后感 如果把我们党喻为一棵健壮挺拔的大树,那么,就在于她的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这片肥沃的土壤之中。通过开展第一环节的学习,特别是阅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东读本——《新起点、新发展》后,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起,就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她来自人民,也是为人民服务而来的。正如胡锦涛所指出:我们的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唐朝著名谏议大夫魏徵的《谏太宗十思疏》说道: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意思就是: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稳固它的根部,根深方能叶茂;要想水流潺潺,经久不息,必须疏通它的源头,源远才能流长。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使国家安定,统治稳固,就必须积聚道德和仁义,缓和与百姓间的矛盾。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靠群众工作起家的党,是一个把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宗旨、在扎实的群众工作中获得群众支持并不断发展壮大的党。《读本》列举了许多忠实践行党的宗旨,真诚为民惠民的先进典型。如:革命先辈苏兆征、杨殷、彭湃、周其鉴等,他们不仅善于做群众工作,更是身体力行为人民谋福祉;还有当代怀爱民之心、尽为民之责的杨静娟,不畏艰难助民脱贫的扶贫使者郭建南,真心与一线工人交朋友的陈郁等等,我们党正是由许许多多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党员组成的群体,这是我们党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源泉而发展壮大、党的事业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执政环境的变化,少数党员干部发生了角色错位,背离了党的宗旨,由"公仆"变为"主人".有的看不起群众、怕接触群众、脱离人民群众;有的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与民争利。如东莞市原人大副主任欧林高、韶关原公安局长叶树养、原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少雄, 还有我省水利系统河道采砂违纪违法案件等。虽然这些现象仅存在于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粥",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也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玷污了党的纯洁,侵蚀着党的执政根基。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在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考验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
  • 6、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一)

    《红色的起点》的可贵之处在于,叶永烈在书中别出心裁地,让建党时期的各种思潮影响下的诸色人物,纵横地在读者面前一一亮相走过,由此而为读者理清了党的创建史的复杂的脉络,形象地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作为中共一大的大机密,本来写到南湖会议结束,全书就可以结束了。作者却在写完1921年前后的历史横断面之后,加了《锤炼》一章,写中共一大代表的最终结局,给人以历史的纵深感。将建党初期生气勃勃的热血的各色青年的历史作了完整的交代。

    这部纪实作品的可读性,还在于领袖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与通常的党史读物不同,作者在书中,十分注意观察、揣摩中共一大代表的性格。作者自谓:

    我发觉,没有着意塑造,他们本身的性格便是十分鲜明的,一人一貌,彼此不同。

    我在动手写作时,在注重史料的准确性的同时,注重作品的可读性、生动性和形象性,以便使读者、特别是年轻读者,愿意把这一报告读下去。

    例如,写到陈独秀时,其洒脱不羁才气横溢好争辩的形象写得跃然纸上;而当时仅28岁的毛泽东则性格稳重,一副含而不露的样子。书中,作者引入了陈独秀的挚友汪孟邹之侄汪原放的一段回忆,维妙维肖地勾画出陈独秀和胡适这对老伙计之间无可挽回的分裂。

    作者注意到了像这类材料的细节的真实性,做到了尽可能少地漏掉能显示出平凡中的伟大的行为和事件,把思想导向内心深处的秘密,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微小细节。使得领袖人物的身外的一切附加物都被摒弃,人们互相超越仅仅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美德。读完掩卷,当年活跃在这历史舞台上的历史人物仍清晰在目,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红色的起点》读后感(二)

    记得三毛的一句话,很喜欢: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2020里。一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渐渐养成了喜欢看书的习惯,而这次借着参加青马工程的机会,让我更加了解到许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红色的起点》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叶永烈先生笔下的文字2020把我静静带回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年代,时光如流水,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昔日闪光的浪涛,那些人,那些事,历历在目,仿佛他们重来没有离开过。在这本书中,作者对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的风云人物一一描述,在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作者以客观的笔调,忠于史实,写出这

  • 7、 《这是你的船》第七章读后感800字

    《这是你的船》第七章读后感800字:

    本章内容主要讲述了阿伯拉肖夫是怎样灵活应用“信任”这一强有力的武器,攻破水兵们的戒心和怀疑,擅用激励和大胆支持的领导技巧,挖掘员工潜力,使他们在一次次冒险的挑战后,取得了更大的创新,为“本福尔德号”节省了经费,提高了效益。我想这也是我们组织团队中需要建立的,通过拜读从中体会到精髓。

    冒险进行新的尝试,经常被我们认为是一种危险举动,所以使得大部分组织企业,都会保护和维持原有的管理运营模式,谨小慎微看似不出错,但从长远看,它只能影响组织的变革和创新,使得管理滞后,成功需要冒险,只有冒险去做一些事情,才能改变现状,才能带来更好的进步,实际上只有勇于大胆挑战,尝试冒险,企业才能有发展、有市场,作为物业服务企业,只有不断调研市场,与时俱进,吸收新鲜事物,挖掘当今新形势下的物业服务的多种经营以及服务的多种类型,做别人想不到的,发展有有特色的服务,你才能占领市场先机,才能给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所以勇于尝试和挑战是我们今后倡导并努力改进的。

    我个人认为发展团队成员勇于“冒险”精神,是指合理改进工作一些制度及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和更新,使我们服务更切合实际工作,为团队提升更高的经济效益,读后感而不是盲目的改制,给企业带来损失和名誉的诋毁。敢于踊跃发言,参与创新的过程中,会锻炼员工的创造力、战斗力,最终培养成为团队的卓越领导者,因为只有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才能积累更好的经验,团队才能不断进步。

    做为管理人员要鼓励大家,把我们的“远通万福”看做是我们的船,是一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船,作为船上的我们有着分工的不同,但有着相同的目标,那就跟随舵手,各司其职,相互协助,到达胜利的彼岸。旅途是艰辛的,那就更需要大家群策群力,发挥各自才华,能为团队的建设和辉煌业绩,提出自己合理化建议和意见,敢于冒险和创新而贡献个人的力量。以上是我读后的一些体会,愿和大家共同分享和进步,有不妥之处希望提出宝贵意见,及时改进。作者:董改萍

  • 8、 《财务自由之路》 第七章读后感2000字

    如何增加自己的收入

    整天工作的人,没有时间来挣钱。

    约翰d.洛克菲勒

    每个人获得的东西都恰好是他值得获得的东西。

    有人说:我远比我现在获得的东西有价值的多。但这是有问题的。如果你值得更多,你早就获得了。你值得拥有多少,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好好理解一句话:你今天的收入,就是昨天选择的结果。如果你理解不了,就不要说:我要另做选择。

    你是设计自己人生的,你的收入和加薪全是由自己产生的。不是被加薪,而是自己有能力主动加薪。要对自己负责。

    一.对个人来说,加薪的办法

    1.展示自己的强项

    金钱和机遇不会应需求而产生,而是应能力产生。你不会因为自己需要更多的金钱而加薪,你会因为自己拥有的能力而加薪。

    如果你真的需要加薪,你要弄清楚:你为什么值得加薪。也就是展示自己的强项。

    2.关心自己的义务,而非权利

    如果过多的关注自己的权利,你就难以前行。

    同理,一家公司的人,如果过多关心自身的权利,这家公司注定灭亡。

    多问问能为公司做什么,而不是公司能为你做什么。

    3.8小时的报酬,值得工作10小时

    我们在工作中总是会遇到扯皮的人,他们用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虚化自己的工作时间。8个小时的薪水,他们只用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就拿到了。

    作者的建议:8小时的薪水,要用10小时来挣。目的是,培养好自己愿意为了财富而奋斗的习惯。长时间用小火煮饭的人,最后火苗一定会熄灭。保持旺盛的精力,就算老板没看到加班的辛苦,也是为了自己而加班。(我反对)

    4.刻不容缓去处理事情

    树立一个原则: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去处理事情。用快速的执行力去征服每一个人。

    有人会说:做得越快,犯下的错就越多。

    但是,快速所带来的好处,是更加重要的。

    其次,因害怕错误而不执行的人,往往不会走的太远。你不需要将事情做到完美。完美,意味着停滞不前。你需要追求卓越。不害怕犯错的人,才会能追求卓越。

    犯错能使人积累经验。而经验可以帮你更快速做出正确决策。

    凭你的第一感觉做事。你会犯错,但你会做更多正确的事情。只要你快速做出的决策中有51%是正确的,你就能变得富有。

    5.世上不存在微不足道的小事

    所有值得你去做的事情都值得好好去做。世上不存在微不足道的小事。

    值得提醒的是,不是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美。完美意味着没有错误,而害怕错误意味着没有行动。要把事情做得卓越,用特别的方式,把事情出色的完成。只有卓越才能让人铭记于心。

    6.使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一

  • 9、 《道德经》第七章读后感1500字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_《道德经》第七章读后感: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久。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一章节是老子以天地喻人,阐释无我可成就自我,无私可成就有私的思想。这其实阐释的也是一种处世哲学。

    在这一章里,老子的思想不仅仅是站在人的思维方式上,更是站在天地万物和谐相处之上的角度来阐释自己的思想。道家提倡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这就是告诉我们如何与天地万物和谐的相处才会更长久。而如今人们早已失去了对天地的敬畏之心,人类欲望的无限制扩张让人们对赖以生存几千年的自然环境进行肆意的破坏,为了成就一己之私掠夺各种资源以占为己有。可叹的是就连没有思想的花草树木都知道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回报天地,可我们人类却一直在破坏环境,却不知这样做不仅不能够成就我们的天长地久,反而会摧毁我们自己。

    老子在这一章里面提出了“利他”的观点。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正是因为天地的无私包容,才养育了万物,从而也成就了天地的永久存在。

    老子用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了“利他”往往能转化为“利己”。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老子意在说明,只有将天下的利益置于自身利益之上,才会更有助于实现自身利益。这一点和儒家思想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观点不谋而合。

    老子在本章里还提倡无我无为无私的品德,只有象天地一样无私的奉献给这个世界,世界才会反馈给天地,如此反复故能长久下去。如果一个人考虑事情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做,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不为别人着想,这样的做法只能算是目光短浅,虽然得到了暂时的利益,却不能长久的拥有。如果能谦虚的退居人后,认真的倾听更多人的想法和建议,然后提出提出对大家都有帮助的利他的建议,必然就会得到大家的赞同和拥护。

    人本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对待事物的,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一切存在看作是合理的,但人们也正因为此陷入到局限于自我的狭隘之中,从而束缚了身心的自由。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在患得患失中苦苦的挣扎,这样的日子又有何幸福可言呢?一个快乐的人一定是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一个做大事的人一定是有一颗天下为公的赤子之心。有些人处处彰显自己,在人前炫耀,这样的人不仅得不到别人的赞同,更难以成长、承担人生的重任。飞扬跋扈者难免惹来横祸。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子还

  • 10、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读书对我们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有很多人就很喜欢看各种的书籍,作品是作者写的,读后让人很受感动,令人感慨良多,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在读了作品后,您自己有什么感想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童年第七章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童年第七章读后感范文(篇1)

    我们的童年,是无比快乐幸福的,有优质的学习教育,有父母贴心的呵护,有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有属于自己的自由,像一只小鸟在蓝天上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飞翔,而高尔基笔下的《童年》恰恰相反,阿廖沙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不存在欢乐与自由,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父母的慈祥关爱,但可怜的阿廖沙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实在是让我无比敬佩。

    阿廖沙在7岁的时候自己的父亲去世,与母亲一起住在外祖父的家中。在那段时间,阿廖沙受到了外祖母的关心与呵护,外祖母讲述的优美童话也陶冶了阿廖沙。在此他也目睹了自己两个舅舅争夺遗产的全过程。在阿廖沙的世界,他见到了从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贪婪与自私,他明白了现实与外祖母讲的优美童话的不同,现实总是更加地残酷,这种善恶仇恨已经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上刻了许多触目人心的痕迹,可怜的阿廖沙就是在这种封闭,令人窒息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悲惨的童年。

    阿廖沙的生活是多么多么的悲惨啊!在四岁时父亲去世,从小跟随着自己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蛮横无理,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的家中,虽然是自己的外祖父,但还是经常挨自己外祖父的毒打,还好自己有一位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外祖母处处护着阿廖沙,在外祖父的家中,阿廖沙认识了许多亲戚,其中包括了两个自私、贪婪,为了分刮家产而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无华的“小茨冈”——伊凡,伊凡每次都会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对阿廖沙的鞭打,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是他依旧坚持着最终,强壮的他,在帮二舅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

    阿廖沙的生活是多么的黑暗啊!他的家庭里充满了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有为了争夺财产的争吵斗殴。他周围的人一个个贪婪愚昧。对阿廖沙来讲,残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会发生这样的事,

    还好自己有一位慈祥的外祖母,外祖母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外祖母勤劳、善良,常常给阿廖沙讲些有趣的神话故事,也在教阿廖沙做一个不对

  • 2019-10-16

  • 2019-09-25

  • 2019-10-12

  • 2019-09-20

  • 2019-10-24

  • 2022-01-21

  • 2022-07-07

  • 2019-10-11

  • 2021-06-04

  • 2023-06-28

  • 2022-04-16

  • 2023-05-21

  • 2023-03-17

  • 2019-09-22

  • 2019-10-22

  • 2019-11-06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1

  • 2019-10-19

  • 2022-02-16

  • 2022-03-12

  • 2019-10-29

  • 2023-04-21

  • 2019-10-0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19

  • 2022-12-23

  • 2021-09-09

  • 2023-01-18

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
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大全,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2024,更多红色的起点第七章读后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