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孝道观后感 > 地图 > 孝道观后感

孝道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1-09-11 来源:互联网

《孝道》观后感。

快乐来自于视觉,观影即是如此,人的思维不是静止的,观看作品的过程中思维也在不断跳跃。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写观后感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提升自己的过程。写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孝道》观后感,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孝道》观后感

张育维

我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老师要求我们观看的一个视频,标题为,《请同学们看完这十四分钟,早一分钟看,早一分钟悔悟》。我不假思索地点开观看。发现整个视频的主题是孝道,是由著名的国学应用大师翟老师主讲的一堂关于孝敬长辈,关爱友人的课。看完这十四分钟的视频后,我受益终身,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不孝不教”,这一句话反复被翟老师提出,也成了这堂课主题的一句重要的话。翟老师在这堂课中说了许多故事.例子等,最后带领观众认识自己,反省思过,我认为是每个人必看的一堂课。

一开始,翟老师就提出“不孝不教”的观念。接着举了比尔·盖茨一例,盖茨说:“世界上最不能等的莫过于孝敬自己的父母。”可见一个成功人士最基本.最重要的要孝敬自己的父母。接着对我们道出了几句古文:“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本之欤”。从中可见孝敬长辈.仁爱是多么的重要。老师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老人给自己的子女写的一封信,很是让我感动。孝敬并不是给几个钱就算了,最重要的还是要对老人,长辈有爱心。在后面阶段,翟老师带领我们深深的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的为人,有没有做到真的孝敬父母。看到这儿,许多观众都留下了热泪。我也深深地反省自己的为人,自己对父母所做的一切。

看完这段视频,我忽然想起了周杰伦的一首歌——《外婆》里的歌词“外婆她的期待,慢慢变成无奈,大人们始终不明白。她要的是温暖,而不是六百块,比你给的还简单。”忽然发现,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老了。一次,与母亲面对面站着时,发现母亲比我矮了许多,脸上的皱纹也逐渐增多;父亲的两鬓皆白,那双曾经温暖的手上又增添了几分粗糙感。孝敬父母不能等啊!孝敬父母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道德的基本底线。父母不但赋予我们生命,还把无私,永恒的爱都奉献给我们,对我们有养育之恩。在视频中,翟老师说道:“‘老’字的下部分是一把匕首,而如果把‘匕’字改为‘子’的话,就成了‘孝’字。”

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孝敬父母,诚心谅父母,关心父母,用心领会父母的教诲与期望,不使父母为自己的不良行为忧虑,烦恼。“百善孝为先”,如果之前还未明白孝道,现在悔悟还来得及,趁早领悟孝道,孝敬长辈。让我们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好子女,在学校学习的好学生,在社会上有成就的一个人吧!


hdH765.com更多观后感扩展阅读

孝道报告观后感(4篇)


以下内容是编辑特地整理的“孝道报告观后感”。通常来讲,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现实生活中。写报告是必不可少的,撰写报告要提前构思,有清晰明了的逻辑结构。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孝道报告观后感【篇1】

《弟子规》开篇中这样教育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首孝悌”从中可以看出“孝”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生养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可是到底怎样做才算是”孝“呢?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总是在忙碌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对房子、车子的追求热衷竟让我们忘记了在家里惦记着我们的父母。

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则公益广告:老人一人在家,子女告诉家里的老人要回家吃饭,老人开开心心的准备了一桌好菜,耐心地等待子女们的到来,可是老人左等右等,都等到睡着了,醒来时,屋子里冷冷清清的,只有老人一人,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老人子女的,他们告诉老人不回来了,在电话中老人的孙女叫了老人一声奶奶,老人心里有些安慰,正准备和孙女说话时,电话挂断了,老人很失望很无奈地说了句:你们都忙。

看到此情此景,我的内心震撼了,有人曾说过:人越老越害怕孤独。你让你家中的老人孤独了吗?一个再华丽的房子没有家人,那只是一个房子不能称之为家;一个有家人的房子,即使房子再破旧那也是家。老人要的不是金钱不是住华丽的房子,而是一个有家人的家。老人为子女倾其所有,而老人的希望只是子女能多多陪陪他们,多关心关心他们,能在一起享受人世间最平常天伦之乐。

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的父母不在年轻,当你拎着大包小包东西回家时,爸爸妈妈都会显得异常激动、开心,可是他们的激动、开心并不是因为你拎了那么多的东西,而仅仅只是因为你,因为你回来看他们了。

或许作为学生的同学们会说,现在我们还是学生,这对我们来讲还是很遥远的。真的遥远吗?一点也不遥远。我想问一句:身为学生的我们,除了向父母要钱,你一个月还会打多少次电话回家问候父母,问候家里的一切呢?不要省几块钱的电话费,不要以为父母并不在意这些,要知道在你特地打电话回家关心他们时,他们是很欣慰的。

孝,并不是要让你为父母做上什么惊人动地的事,实际上最平常最基本的关心、问候又何尝不是孝道的表现呢?只是我们不懂,所以往往就吝啬了关心父母的话。

孝道报告观后感【篇2】

近日观看翟鸿桑国学应用大师的讲座,他站在“天人合一”的境界引导人们。锻炼企业领导人的个人价值,自我提升以及管理实践,体验“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真实感受。在惟妙惟肖的演讲中让人感悟着天道,地道,人道,商道和王道。

第一讲修养篇所阐述的是指口乃心之门户,即指一个人嘴里说的必定是他心里所想,否则则是口是心非。相随心生,即指一个人的面相大多与心理活动息息相关。互相影响。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为什么有的人看起来很善良目光明亮而清澈,而有些人看起来很阴暗,很圆滑的样子。

翟教授传递给我们有些东西是可以替代的,唯有人的格局,人的胸怀和人的境界是不可替代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改变,所以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哪怕每天仅仅改变百分之一。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笑,就像阳光,不仅给别人更会给自己带来灿烂的心情。哈弗大学的一则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人的第一印象中,55%来自肢体语言,37%来自声音,8%来自说的内容。据说韩国,日本还专门开设了培训微笑的机构,可见良好的人际沟通笑容是多么的重要。人际沟通中最大的禁忌就是一脸死相,默默的在心里念道:永远不要做情绪和气氛的污染者,永远不要做个扫兴的人。

第二讲心态篇,心态即是心理状态。领导人具备的心态,喜悦心,其中包括正见(正确的见解),正思维(正确的志向),正语(正确的语言),正精进(具足勇气,正确的努力),正念(正确的念头)。

世间万事万物,你可用两种观念去看它,一个是正的,积极的,另一个是负的,消极的,这就像钱币,一正一反;该怎么看,这一正一反,就是心态,它完全决定于你自己的想法。好的心态可使人快乐进取,有朝气,有精神。消极的心态则使人沮丧,难过,没有主动性。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烦恼与欢喜,成功和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这一念即是心态。

心态决定很多方面。

事情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难道不是吗?!

第三篇孝道篇角色就是人格。孝顺的孝字,加个文化的文,这个字就念教,不孝不教,比尔盖茨说“人世间最不能等得莫过于孝敬父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用心做事,用情做人。翟教授其实再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无论现在的我们怎样,将来的我们如何,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会扮演不同的角色。角色就是人格。

第四篇交友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世界上对自己有帮助的有三种好朋友,就是所谓“益者三友”是友直,友谅,友多闻。第一,友直。直,指的是正直。第二,友谅。《说文解字》说:“谅,信也。”信,就是诚实。第三,友多闻,这种朋友见多见闻广博,就是知识面渊博。拥有这样的朋友将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当然我们要有良好的心态,人无完人,多发现身边人发光的一面。而别人身上的不足或许就是我们存在的价值,多一份包容将会多一个朋友,多一个朋友将会多一条路。

第五篇管理篇,得其时,当其位。领导就是领袖和导师。领导者的价值体验在把追随者培养成领导人。一个好的领导人具备1,生命取向要高;2生命体验要深;3生命能量要强。除此之外,首先要明白沟通没有错与对,只是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要有同理心去认可别人,认同别人的同时更容易看清自己。一个企业不仅仅是创造物质财富,还要培养精神财富,企业精神就是企业的核心文化。一个好的领导者会拥有赞美心,因为赞美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同时赞美会让对方把正确的事情坚持的做下去。自我沟通,自我审视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很多时候,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总是责怪别人怎么样怎么样?而从自身寻找原因了吗?!最后化小爱为大爱,具备利他心。利他心能够把自己放在他人的地位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知天道,明人道,再开启商道。

翟教授的精彩演讲使人受益匪浅,让我们获得了新的定位,新的思考。

孝道报告观后感【篇3】

看了局组织学习的《记住乡愁》第二集《屏山村——孝道传家》,我有一些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特质,提倡孝道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每一个公民都要努力遵循“感恩、博爱、责任、和谐”的孝道准则。

“百善孝为先”,说明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根本。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记得有一次在公交车上看见了一则公益广告,主要内容是讲当年迈父母不小心将饭粒掉在桌子上的时候,当不再健康的父母走路需要搀扶的时候,想想我们小时候他们是如何照顾我们的。画面出现的时候我注意到车上所有人都在极其专注的盯着电视屏幕,车厢内顿时清静了许多。不知道这个广告的创意者是谁,但他的这个短短几分钟的广告能重新换回人们对于自己父母的那份爱与敬佩,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经典之作,跟这个公益广告比起来“脑白金”简直是垃圾,“黄金酒”也成了索然无味的白水。回头说说现在的孩子。或许是因为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或许是他们太小不懂得,然而这些都过于牵强,都不是应该让爷爷奶奶替着背书包的理由,也不是冲他们大呼小叫的借口,很多孩子都会背诵“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有几个孩子能真正做到呢,仅仅是背诵、默写是不够的,背的再熟练不知道其中的意义也是毫无意义。说到这不得不再提到一个公益广告,就是“给妈妈洗

脚”的那段,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什么叫言传身教?你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也应当以身作则。学校也应当多开展一些有关于“孝道”方面的活动及教育,社会也应当多出现以上两个公益广告式的宣传典型。三方面合力才能做到对于孩子的良好教育。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如今的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的加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有些人认为孝敬父母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只限于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或者父母生日那天,甚至有些人对于孝道理解出现了偏差,以为扔两个钱,就叫孝顺。重温儒家文化,暂缓匆匆的脚步,对自己的孝道进行一次审视与洗礼,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自古忠臣皆孝悌,吾辈定当从之并日省三身。

孝道报告观后感【篇4】

初一(1)班陈薪

今天,我终于又见到了对“孝”字更高含义的诠释,深刻地体会到了我肩担的责任,也感受到了当今社会所需的责任感。同是“孝”,但在不同角度,在不同时代,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我们所感受到的,都是别有一番景象——但是,它都来源于父母对我们的爱,也萌发于我们对父母的报答。

我上述的这些情感,都起源于今天观看的那只有14分钟的教育短片。这则教育短片主要是由一位著名国学应用大师讲演的,看着听讲座的大人们热泪盈眶的样子,听着这位大师的深情讲演,更使人感触颇多。这段视频主要是借助了几个事例及古人的经典诗句,向我们讲述了孝敬父母是至关重要的,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行孝了,我们应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现在这一刻做起,孝敬我们的父母,让“孝”的传统发扬光大,让父母感受天伦之乐。

是啊,从我们呱呱落地那一天起,就注定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在父母坚实的臂膀下蹒跚学步,在父母温暖的怀抱里茁壮成长,在父母安全的港湾上扬帆出海。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要求我们回报的却很少。作为她们的子女,难道我们不应该尽自己的孝道吗?

或许会有许多人认为,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理所应当的,我们没有必要孝敬父母。不,这是不对的。放眼望去,肯定会有许多人帮助过你,使你感激不尽,也许只是举手之劳的小忙,但你也会予以真诚的回报。而父母呢?他们生你养你,是你生命的源泉,给予你物质上的帮助及精神上的支持,他们对你的帮助远远多于他人,足以使你潸然泪下了。他们完全可以不要管你,随你放任自流,让你自生自灭,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他们选择了将你抚养长大。没有他们就没有你,就凭这一点,难道你不应该去孝敬他们吗?

或许有许多人认为孝敬父母只要扔两张纸币就够了,只要父母能享受人尽繁荣富贵就够了。不,这是不对的。父母需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富裕,而是精神上的满足。你可曾想过,父母老了,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空虚?每天吃着山珍海味,总有一天会厌烦;每天在空荡荡的大别墅内徘徊,总有一天会寂寞;每天生活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中央,总有一天会怀念乡村的清新空气……抽出一点时间,哪怕只是一点时间也好,陪伴一下父母,可能只是一则小笑话,足以似一罐蜂蜜,浸润着父母苦涩的心灵。

或许有许多人认为孝敬父母是长大以后的事,现在的任务是刻苦学习,待到将来功成名就时,再接父母去国外安度晚年也不迟。不,这是不对的。孝敬父母要体现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它不是一种形式,它需要我们付诸以行动。现在有多少腰缠万贯的商人,想孝敬父母时,却猛然发现,父母已经离他远去了,这时后悔只是徒劳无功了。看一看,父母是不是有多了几根银发,添了几条皱纹?孩提时那个曾经牵着你上学的手已经皱了,你何曾发现呢?时不待人,它在分秒不息地奔跑着,流逝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如果总是把孝敬父母之重任放在将来,我们还有多少个将来可以等待啊!

“孝”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它既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至关重要的大事;既是爱的延续,也是爱戴源头;既是常挂嘴边的字眼,也是最难完成的任务。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身边做起,去孝敬我们的父母吧!

记住,在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不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永远是父母的爱啊!

念亲恩·知孝义·懂孝道


念亲恩·知孝义·懂孝道
——观《“中华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有感
王冬阳
题记——候鸟迁徙,它要感恩那曾带给它温暖的森林;雄鹰翱翔,它要感恩那让它飞翔的长空;鲜花绽放,它要感恩令它成长的雨露;骏马驰骋,它要感恩那辽阔无垠的草原……
周五的下午,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中华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的视频。看完以后,不少同学潸然泪下,我心中也有不少感触。在这十位孝心少年中,尽管他们身份不同,家庭背景不同,但是他们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亲人:有的从很小的时候就用稚嫩的双肩,担负起整个家庭的责任;还有的,则是父母患了重病,从而背井离乡,踏上寻医之路……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瘦弱的女孩——黄凤,从6岁起,她就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的父亲。每个夜晚、凌晨,她不得不从美好的梦中醒来,为瘫痪的父亲翻身、按摩。她就这样,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地照顾着父亲。当听说上海医疗条件好,或许会治好父亲的病。她立即找人焊了一张担架床,带上年迈的奶奶和家中仅有的几十元钱,推着父亲奔赴千里之外的上海。一路上,父亲见女儿累得气喘吁吁,有些羞愧,于是对黄凤说:“女儿啊,咱们还是回家吧,我的病没有什么大碍。”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次,可黄凤的决心始终没有动摇,毅然决然地将父亲推到了遥远的上海。可因为父亲的病太严重了,连医生都束手无策。她像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可又能怎样呢?她只好将父亲推回了偏远的山村。当又听说北京有医院能治疗父亲的病,黄凤不敢怠慢,又将父亲推到了北京武警医院。终于,在医生和护士的精心照料下,在黄凤的关怀下,她的父亲现在已经能坐在轮椅上了……
看完这个短片,我十分敬佩这个瘦弱而又坚强的女孩。她用纤弱的双手,推着沉重的担架床和父亲,步行上千公里。就算是个大人,也一定会累坏的,更何况,那是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孩子啊!十年了,三千六百五十个日日夜夜,黄凤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到一个十六岁的花季少女。正是承欢于父母膝下、撒娇于父母怀里的年龄,但她却用稚嫩而又有力的双肩,不离不弃的感恩精神,为我们树立了一座道德的丰碑。
我们又能否像她一样呢?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到我们长大成人,父母的关心与呵护是最博大、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我们吮吸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出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酣然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茁壮成长。父母不知为我们花费了多少心血,纺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才使我们在这个缤纷的世界里,感受到人生的幸福,享受着人生的快乐。父母的爱深沉如海,恩重如山。对这种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们又能体会到多少呢?我们又报答了多少呢?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连动物都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又怎能不去回报父母呢?
所以,让我们向十位孝心少年学习,向着“百善孝为先”的精神学习。同学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去感恩为了我们能吃饱穿暖、能在明亮的教室学习而辛苦挣钱的父母;让我们一起去回报为了我们呕心沥血,给我们无限关爱、幸福快乐,而日趋衰老的父母,让我们像十位孝心少年那样,用我们的手、我们的心,撑起为我们父母遮风挡雨的一片蓝天吧!

有关孝道的作文 6篇


品读孝
初一(12)班 张宇雯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诸多品德中最重要的一种,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都做不到,就别说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了。
今天,我看了一个仅有14分钟的视频,里面讲的是孝的重要性。孝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拥有了孝,就等于拥有了一切。孝可以延伸为对父母的爱,对兄弟姐妹的爱,最后到对团队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懂得孝敬父母,就会懂得如何带领团队,攀上成功的高峰。
视频中 翟鸿燊 老师所讲的一件事令我很受感动。一个洗浴老板,开了一家按摩店,经营了四年。可他从来没有给自己的父母洗过脚,捶过背。当天晚上,他托起父亲的脚时,眼里充满了泪光,原来父亲的脚由于长年奔波已经变得冰冷、僵硬了。再看母亲的脸庞,沧桑的岁月让她的脸上少了年轻活力,多了几条皱纹。此时,他再也忍不住,哭了取来,这些年来他只忙着自己的事业,而忘了孝敬孕育自己的父母呀!
孔子说过,孝敬父母不是扔两个钱就算了,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呀!真诚地关心父母,高兴地与父母聊天,这才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它胜过世界上所有的财富。《弟子规》中有句关于孝道的句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它告诉我们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一个人能够孝顺,是因为他有着一颗仁慈的心。有了这份心仁,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孝加文等于教,正所谓“不孝不教”,不孝敬父母的人,就不教给他文化。由此可知,孝是多么重要呀!
比尔.盖茨曾说过,“世界上最不能等的莫过于孝敬父母”。是啊!父母迟早一天终会老去、死去,到那时,我们才想到自己还没孝敬父母时已经晚了,因为再也没有机会了。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开始孝敬父母。有人会说,“年纪小小的又没有经济来源,怎么孝敬父母呀?”谁规定孝敬父母一定要用钱吗?如果你是这样想那就错了。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心意,一个温暖的拥抱,一杯香醇的热茶,都算是孝敬父母。相信你做到这些的话,父母脸上定会浮现出幸福的笑容。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小做起吧!
十年
初一(12)班洪子清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 ——题记
这个视频是第二次看了,但看过之后,我心中仍有深深的悸动和惆怅。
翟老师的每一句并不锐利,却是一针见效地直插人们的心房,语句中含着让人臣服的坚定和不可抗拒。
翟老师说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当我们边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边埋怨父母为什么不是亿万富翁时,可曾想过,终有一天他们也会离我们而去。一场汶川地震,被夺去生命的不只是稚嫩的孩童,更有肩负家庭重任的夫妻。仁慈的上帝为他们卸下了沉重的负担,将他们迎进了天堂,却留下了孤苦的老人和幼小的孩子无助地哭泣。这一切,让我们流泪,却并未让我们真正懂得珍惜眼前人。当条件优渥的我们还在无止境地抱怨时,山里那些可怜的留守儿童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没有条件学习,还要放牛赶羊为家里补贴家用,连至亲也几年见不上一面。当我们生活幸福,坐享其成时,可曾想过,有许多比我们大得多的少年,连小学也没上完。我们挥霍无度,目空一切,把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当做保姆般看待,其情其理何在。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演讲老师在现场的一段古文,我虽不甚懂,但大致也能知道与一个人的德行素养有关。这令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还说:“有爱心的人,必生和气;有和气的人,必生愉色;有愉色的人,必生婉容。”人总为了使自己的外表变得更美丽,不惜花大价钱去整容,有时甚至把命也搭上了。但老师说得好,美好的容颜全凭一颗爱心,若没爱心,那他(她)再好,也不过是空有一副好皮囊罢了,更何况美貌总会消退。有了爱心,即使你长相再怎样丑陋,也是美的。而一个人是否有爱心,首先体现在他对家人如何,若他连血浓于水的亲人也可以残忍对待,那他就不会是个有爱心的人。现代人面色不好,全赖于在快节奏中丧失了人性,丧失了爱心。一个人若无爱心,何生婉容?
翟老师说人生。人生流去几十载,人已白发时,还记得启蒙老师是谁吗?还记得几个小学同学的名字?还记得那些在人生中帮助过你的贵人吗?人到中年的大人们怕是不能自信地回答这些问题,因为连刚上中学不久的我,都早已对小学同学的面容感到模糊。每次于梦中忆起,总觉得仿佛是上个世纪般遥远。我确是忘了自己的启蒙老师,忘了幼儿园时嬉戏的同伴。我去问父亲,父亲说应该是幼儿园时的李老师,但她已搬去别处了。父亲与我讲了很多关于她的事,我却无半点印象。有两个女儿,一个二十多,一个十多,年近古稀的父亲,对自己的导师和同学依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居于国外的导师每一回来,总不忘叫上父亲叙旧,可见两人感情之深厚。而才十多岁的我,却早已忘记了这些不能忘记的人,还真有些没心没肺。
人生有多少个十年?我的人生才过十多载,我便忘了这么多重要的人。漫漫人生路,原本执着万物皆空的信念的我被这视频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已失去了太多太多,想让人生了无憾事,就得珍惜眼前人。
“孝”字下面是个子,把子换成匕,就成了老。我们终会老去,而我们的父母正在老去,好好孝顺他们,陪他们度过人生的下半段,也就是自己的上半段。珍惜眼前人,把人生的每一个过客都当成是亲人般看待,你会发现人生开始充实,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景象。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好好珍惜你拥有的一切,好好当一个孝子,一个学生,一个奉献者。
观《孝》有感
初一(12)班童艺杭
今天,我看了一集名为《孝》的视频,看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视频的主要内容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教授,请台下那密密麻麻的已工作了的听众做一个“灵魂深处”的反省,内容很简单,自己究竟有没有孝敬过父母。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这些已有了家庭和事业的人流下了泪水。
一个人在幼年时,天天吟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 ……”;青少年时,挂在口边的是:“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便坐上了远去的火车,来到了大学里,一个月,一个学期,一年,不回家的理由:学习很紧,还差一点点呢?……;走入社会,有了家庭,有了事业,每当父母打来电话,想见孩子一面时,常说:“最近工作忙,等我拿了奖金,立刻寄给你们……”,等到终于有了机会回到家时,才发现,自己的父母,早已老了;当无数儿女抱着父母痛哭时,又有多少人会想起,那陈旧的誓言和冷漠的推辞呢?
世界上最不能等的就是行孝。有些人天真地认为,时间流动的很慢,看父母也不急着这一时半刻;有些人单纯地认为,给父母买了这买了那,送了这送了那,父母一定很高兴吧。他们又哪里知道,苍老的父母,最需要的东西,就是能和自己的儿女说几句话,看儿女一眼啊!这一种金钱买不到,却远远胜于财富的礼物,又有多少儿女,真正给予了父母呢?
父母伴随着我们走完了人生的启程,在我们继续奔跑着走向属于自己的路时,可否停下来,回头看看父母的路还剩下多少?当我们在中秋佳节之际,把一盒盒礼品送给父母时,可否给他们打一个电话,送一个问候?当我们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自己的儿女在即将到来的寒流里添衣时,可否记得在远方寒流已经来到的屋子里父母的身体?当我们为正在做功课的儿女送上一杯茶时,可否想起更需要帮助的老母来?……这一切,在每个成年的儿女的心上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子欲孝而亲不待。是的,父母老了,那原本挺直的脊梁早已弯了。那原本柔软白皙的手早已青筋暴露了,行孝不能等啊!”一句简简单单的话,是无数儿女心中的一个惊叹号。
记得有一次母亲节,我把自己亲手做的一张贺卡送给妈妈,妈妈笑了,紧紧的拥抱着我。那时的我,天真的认为:原来孝敬父母那么简单啊。许多年后,我无意中拉开抽屉,以现在的眼光看,那张贺卡一点也不好看:不整齐的字迹,花花绿绿的颜色,裁得并不好的纸张。但当时妈妈却说:“好好看的贺卡!”确实,无论是一张银行卡,还是一封信,在“孝”的天秤上,它们等量。
父母是我们一生的避风港,愿天下的儿女,都从现在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你会发现,那张苍老的脸上所露出的微笑,是多么美丽!
观 后 感
初一(12)班凌雨彤
脚下的野草枯了又绿,绿了又枯,无法估算出时间又消逝了多少。我们在长大,父母在苍老,我们要学会孝——题记
今天,我看了老师放在博客上的短片,一边看,眼泪一边往下流。关了电脑,靠在墙上,我想了好多好多。。。。。。
妈妈爱逛街,只要我有空,便会陪妈妈逛街。小时候,和妈妈一起走,看着妈妈,感觉她很高很高,暗下决心一定超过她,长得比她高。妈妈总会用她的大手拉着我的小手,她的手好温暖好温暖。
现在,和妈妈上街,看看妈妈感觉她并没有多高,我比她高出好多好多。我就不是很情愿再长高,希望比妈妈矮。而我总是挽着她,不再愿意她拉着我的手,因为再也没有大手拉小手的感觉,虽然还是一样温暖。
我不愿意长大,不愿意看着父母苍老,可时间的流逝总是无奈的向我证明了一切。和爸爸跑步,还没到终点的一半,他就开始喘气;帮妈妈梳头发,银白色的发丝在乌黑的头发中躲藏着,却被我发现;再照全家福时,我依然站在中间,但个头却从第三升到了第二个……我时常在想,孝顺父母一定要长大了、工作了才可以开始吗?短片告诉我,再不孝顺他们就迟了。金钱我是没有,甚至还需要父母来养我,那对父母的爱总可以来孝顺他们吧。
我长大了,我的家庭很少再发生“战争”了,每一次都是我嘴硬,每一次都是我使性子不肯听父母的话,到头来还是我吃亏。慢慢,我学会了倾听他们,我学会了孝顺他们,我真正懂得“孝”字是怎么写的,时间真的会让我明白一切,后悔过去……
看了这个短片,我的感触很深很深。
我们没理由不孝——听 翟鸿燊 老师的讲座有感
初一(12)班 柯朋晶
“教育的‘教’就是一个孝敬的‘孝’加一个文化的‘文’,有‘孝’才有‘教’!”我刚刚看完一个讲座,主讲人翟老师的一句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
“孝敬父母”这四个字我们一定已经烂熟于心了。无论是书籍、电视、网络,还是学校里老师教给你的知识,都离不开这四个沉重有力的字。上了初中,新增加的政治课中,我们刚学到孝敬父母的意义。书上是这么说的:“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母不但赋予我们生命,还关爱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把无私、永恒的爱都奉献给我们”……对这几句话,我感触良深。是啊!假如没有父母,我们又怎么可能来到这世界上呢?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孝敬父母!或者说,孝敬父母,根本不需要理由。
现在虽然我们只是中学生,还没有赡养父母的能力,但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时时处处对父母尽孝:妈妈累时,给她递上一杯热茶;爸爸下班回家时,帮他捶捶背;平时好好学习,以自己优异的成绩使父母脸上笑开花……如果我们连这一点小事也做不好,到以后要承担起赡养爸爸妈妈的责任时,又该怎么办呢?
“孝敬不能等啊!”这是讲座中另一句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话。爸爸妈妈终有一天要老去,他们不能一生一世守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也终有一天要长大,要背负起许多重大的责任,体会为人父母的辛酸。如果我们不能把握好行孝的机会,一等再等,一拖再拖,不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说不定哪一天,你将再也没有行孝的机会了。这使我想到了我最近看到的一部韩国电影《海云台》中的一个画面:巨大的海啸来临时,海滩上的人们纷纷仓皇逃命。在混乱的人群中,一个小女孩跌倒在了沙滩上。女孩的爸爸一看牵着的女儿不见了,回头一看,人们纷乱的脚步从跌倒的小女孩身边踏过,女孩痛苦地缩成一团。女孩的爸爸不顾迎面蜂拥而来的人群,马上跑回去,匍匐在沙滩上,用自己的身躯护着女儿。人们逃命的脚步踏过爸爸的身子、头,爸爸还依然紧紧搂着女儿。逃命的人群终于散了,爸爸一抬起头来,头顶上是百尺高巨浪……很快就吞没了这对父女。
想到这里,我的鼻子有些酸了。我被父亲这种保护女儿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在危急关头,父母想到的永远是他们最亲爱的孩子。为了孩子,他们可以放弃一切,甚至生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孝呢?
环顾我的身边,我发现我是多么的幸福:我有爱我的妈妈、我有我可爱的家。爱的香氛一直环绕在我身边,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妈妈的爱永远像一抹春光,照亮我的人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妈妈,我这棵纤纤小草虽然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但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用我最翠绿的叶片,最晶莹的露珠来装点您美丽的春光。我会好好学习,我会成为您的骄傲!
这个讲座,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但对我的教育却是一辈子!我想,我会用一辈子去孝敬我的父母,用一辈子去追求知识和真理,开创属于我的未来!
孝 道——观教育片有感
初一(12)班陈彦含
当小时候那双柔嫩的手牵着你时,你知道那是妈妈,可那时你只懂的索取;当你在一个挺直的脊梁上打转时,你的笑容给了父母最好的回报,那时的你已懂得什么是幸福;当你坐在摩托车上,刺骨的寒风刮来,一个强壮的身躯为你抵挡寒风,那时你开始学会依赖。当时我们还小,父母保护着我们,可我们渐渐长大了,就应孝敬父母。
“世界上最不能等的莫过于孝敬父母。”一代世界富翁比尔.盖羡说过,如果错失了孝敬父母的时机,尽管你多富有,学历多高,也只是浮云。现在我们所得到的,都是父母在我们未成年时所做的努力的结果。如果一个人无法尽到自己的孝道,无法理解父母,就一事无成。反之,“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孝敬父母是我们在社会上立足的保证。
“孝”这一话题,不仅在当今世界被重视,还在远古的公元前早就已受人们所关注,而他们所谈论的,我们也应好好领悟。我们的老祖宗说过:“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真正的孝顺与孝敬,并非是物质上的赡养,更珍贵的是儿女对父母的精神支柱与安慰,即使是逢年过节回一趟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平时常常打电话回家问候一下,这都是孝敬父母最好的表现。孝敬,其实很简单,但如果不做,那便会很难。让我们以一颗充满着爱的心去孝敬父母,那才是最好的做法。
而我们青少年正在渐渐地成长,我们还没有面对社会的能力,还而,有人会认为,孝敬对于我们来说还很遥远。其实,孝敬就应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真正去理解父母,当母亲唠唠叨叨地教育自己时,就应该去领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与教导没有白费。把一些爱的空间留给父母,让父母关爱自己,这才是给父母最大的快乐。
我们孝敬父母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陪母亲逛一下街,帮父亲工作上的忙,但不管是什么样的方式,我们都应孝敬父母。学会孝敬,便学会感恩,对自己的启老师,对自己成长路上关怀过自己的朋友,对那些不相识却挺力相助的陌生人,都应记住他们的身影,这就是孝敬的力量。
当那双柔嫩的手变得青筋裸露,当那挺直的脊梁变得直不起来,当那强壮的身躯再也无法为你挡风时,我们更应孝敬父母,尽上自己的孝道。

观后感:《活着》电影观后感


《活着》的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富贵的一生,由少爷变成穷人,由好赌变得恋家。第一人称的叙述让观众感到自己更像是在讲述自己的经历。那么你知道《活着》的观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活着》电影观后感,希望你喜欢。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活着》电影观后感1

合上书本已是深夜,闭上眼睛,冥思、遐想。《活着》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福贵一生的命运在脑海深处层层涌现,撞击着藏在深处的灵魂,《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他们相互感激,同时也相互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同时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在讲述主人公富贵如何承受生活巨大苦难时,也令我从中深受启发。

福贵年轻时贪图享乐,以致倾家荡产,父亲不久便被气死,母亲也相继离世,原以为命运到这里便会有一些的好转,但往往事与愿违,几年平静生活过后,接踵而来的是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的相继死去。最后,只剩得福贵与一头老牛在世上相依为命。那么多的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与他的家庭身上,但当厄运来临时,福贵并没有自哀自怜,只是在稍许的麻木后,又开始迎接生活的挑战,以一己之力承担着照顾这个破败家庭的重担,他始终没有放弃生命的想法,即使在这个世上他仅有一头牛,几亩田与破茅房。所以当这部沉重的小说结尾时,我沉沉的感受到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被剥夺走的东西。

我已经被这坚强的意志所打动,我明白了无论遇上多大的困难,只要有一颗坚强、乐观的心,世上没有迈不过的坎。每次深陷困境时,只要想起有一位老人在世上仅与一头牛相依为命,但他那活着的意志超乎于常人,我们更会精神抖擞,充满这斗志。

《活着》以简单的美丽和朴素的力量,召唤着我不断前行。有人会认为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但对于福贵自己,我相信他感受到了幸福。

《活着》体现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人不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

《活着》电影观后感2

书香流淌在生命的河流中,书的影子也一直存在于我的记忆中。从小时候开始,我就被一本本童话书充斥得满满的,书上那些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了我最好的伙伴,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睡美人、丑小鸭、都是我的好朋友。童话那些中幸福快乐的结局使我幼稚的心灵中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也促使着我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而我一直也没有停下读书的脚步。

这个暑假我读了余华的《活着》,感触颇深,在书中,福贵的生活蜂拥而来的真实都在诉说着丑恶与阴险,在大时代背景的社会变革下,福贵和他的家庭遭受了许多磨难,最后亲人都离他而去,只剩下他和一头老牛。福贵的生活是悲惨的,他见证着每一个亲人的死去,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他夺走了福贵所有的依靠,但福贵仍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坚持着对这个世界的信任而活着……

“活着”这个词语在我心中充满了力量,人是为活着而活着,我们在活着的过程中经历着无数的故事,不论不是好的坏的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这是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既然承担起这个责任,就应该竭尽全力去克服生命中的挫折,把生命变成最好的模样。我清醒的知道,活着本身就很艰难,但我们必须艰难的活着,正是因为艰难,活着才更有深刻的意义,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活着》中福贵“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更加映衬了活着的意义。故事结尾只有一头老牛陪伴的福贵是一位英雄,活着的意志在他的身上熠熠闪光,坚定的信念象征着他不屈的灵魂。

回首读书的日子,我忍不住怦然心动,一路走来,山高水长,每当翻开书卷,总会有一种绵软的情感萦绕在心头,思绪万千,卷卷都积满深情,行云流水的语句,真挚动人的情感,像花瓣绽放在春阳中,有书的日子,充实,快乐,振奋,青春的本色在书香的温润中闪光.读一本好书,与书为友,潜移默化,见证着崇高灵魂的再现,顷刻唤醒心灵,豁然开朗,仿佛有光在前方指引.再次拿起这本《活着》,书页间仿佛仍存留着我指尖的温度,我闭上眼睛,黑暗中的我正飞向那片明亮的书海……

《活着》电影观后感3

余华是当代作家中先锋派的代表人物,我以前读过他的两部作品:《在细雨中呐喊》《兄弟》,印象深刻。《在细雨中呐喊》是余华的处女作,取材日常生活,但因为关注少年成长中的隐秘,对人性做了多角度细腻的描写,使人过目难忘。《兄弟》直面改革开放后人在金钱至上观念的冲击下,伦理与道德的崩溃,赤裸裸的白描反映的却是血淋淋的现实。那两部作品虽为同一个作家创作,但风格迥异,感觉余华在不断探索小说表现手法,他基本做到了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活着》是一部有别于《在细雨中呐喊》与《兄弟》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农民悲惨、坎坷的一生,反映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底层农民的悲苦生活。与《在细雨中呐喊》那种浓稠而细腻的描写不同,与《兄弟》中那种坚硬赤裸的文字风格不同,《活着》的表现手法是传统的,小说通过一个老农的讲述,反映新中国建国前后老百姓生活的变化,是一个时代一代人生活的缩影。

《在细雨中呐喊》以艺术创作手法的革新让人记住细节,产生深刻的体验。《活着》以主题取胜,富贵老人的一生就像大海里的小船,总是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被时代的大潮冲击着任意前行,他青年浪荡不羁,嫖、赌样样俱全,赌博输尽了家产,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在战场上九死一生,活着回到家乡。至此,他的悲惨命运才开了个头。一对儿女先后死亡,妻子病死,就连他那残疾的女婿也以非正常死亡终结生命,与他相依为命的外孙不到十岁,却被他煮的豆子吃得撑死……家破了人亡了,富贵还活着。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陪伴他的是一头老黄牛。

余华是一位狠毒的作家,他在《活着》中把个体生命所能遭受的各种考验与灾难全部加在富贵身上,展现了生命的柔韧与顽强。父母给孩子起名寄予了希望,然而,“富贵”这个人一生却与富与贵毫不沾边。

《活着》电影观后感4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希望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嫖赌,不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福贵在为病重的母亲抓药的途中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后来也因为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贵经历--、大跃进、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但是,正因为如此,生者才要更坚定地生活,那是因为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明天。

活着个人观后感

观后感: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圆明园,这是一个闭塞国家最终的结局值得我们反思的不仅仅仅是一个园林,而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你知道电影圆明园观后感有哪些内容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电影圆明园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更多优质读后感请您参考读后感大全网,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1

今天我观看了爱国主义电影〈火烧圆明园〉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我想当可恶的八国联军即将把这座万园之园的烧毁时清朝政府哪里去了?为什么没有一个中国人站起来奋起反抗呢?

从影片中我了解到圆明园是万园之园它是人类最宏伟﹑最壮观﹑收藏最多奇珍异宝的园林.圆明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精致的的楼台亭阁还有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令我引以为荣……可这一切都不存在了.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发动了震惊世界的火烧圆明园事件他们疯狂的掠夺园里的珍贵瓷器﹑珠宝玉器﹑经典书卷甚至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拍卖这些赃品为了销毁罪证他们用一把大火把圆明园烧了整整三天三夜大地在颤抖人们在哭泣举世闻名的_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看到这里我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对这群帝国列强咬牙切齿!现在我们看到圆明园只剩下几根残缺不全的大石柱孤零零的躺在那里了.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所有炎黄子孙都为此感到痛心.

为什么帝国列强敢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_科技_历史的国度上这样肆无忌惮的践踏_破坏?为什么我们的祖国这样软弱?我觉得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我们国家科学技术落后国家贫穷民不聊生.而外国人有洋枪洋炮一个顶俩清政府无力抵抗又不敢抵抗.以致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是多么的可恨可悲啊!

看看过去想想现在我们的国家强大了!我们中华民族像条巨龙腾飞在世界东方经济_科技飞速发展.外国人再不敢侵略我们了这还不归功于我们的党我们所有中国人的不懈努力吗?虽然我们强大了但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更应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拼搏﹑奋斗更应该不停的发展科学技术.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不忘国耻长大后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献出一份力量!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2

看完《圆明园》这部电影,我的脑海中浮出了许多不同的画面,不一样的感受。

在我看来,英法联军坏的不能再坏了,在他们的眼中,财富比什么都重要,在圆明园中放肆地抢劫,被抢的宝物数不胜数,还有些是价值连城的宝贝。这时,我的心头隐隐作痛,这些宝物都是中国的,他们和盗匪有什么区别?拿不走的,强盗就把它们砸碎,当那些宝物变成碎片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会燃起熊熊大火,手也变的痒痒了,真想给英法联军的头领一拳。当他们抢完宝物之后,还把圆明园给烧了,林氏家族的心血,中华人民的结晶,就这样化成了一片废墟。

皇帝也有责任,要不是他贪图荣华富贵,我们就不会受人欺负,中华儿女就不会受尽屈辱,我们的家园就不会血流成河,中国就不会落后于别人。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3

看了电影《圆明园》,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圆明园的建筑的确是威严,壮观的。如此宏大,优美的建筑群令我想到了法国的凡尔赛宫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东宫。百年前的帝王们的宫殿都是如此的华丽,如此的奢侈,如此的令人感叹。

然而凡尔赛,东宫都还在,供各国慕名前来的游人赏玩。而今天的圆明园呢?一片废墟而已。空空的杂草地上将近一米高的野草随着微风晃动的,后面的白玉砖基无力地诉说着一世的辉煌。

我陷入了深思。帝王们修建了庞大的宫殿,目的是炫耀他们或文才或武略的不可一世。大清王朝一统中华,巩固藩属国建立了东亚不可一世的霸权,也起了圆明园。当年起楼玩乐的人们很快地不再了,而这些建筑倒是目睹了“看他起高楼,看他楼塌了”的一切。我不禁愕然:历史到底是在叹息,还是在偷笑王朝统治者们的妄自尊大?

我经常想象,如果我是当年劫掠圆明园的军人,我会怎么想?一个几乎不可理解的国度的最高宫殿……也罢!可能我们不应该苛求那些军人去理解这古老而优美文化的意义——他们只是些英国和法国的普通士兵罢了。他们当然没有吟诗作画的闲情逸致,更没有中国文化对帝王权威的顶礼膜拜。他们看到的,只是之前被清政府背信弃义残忍杀害的本国外交官和士兵,只是圆明园中数不尽的可能意味着自己几年工资的无数珍宝。英帝国的士兵或许希望能拿到些好东西回去卖个好价钱,来弥补生计……

这是多么巨大的误会,这是多么巨大的玩笑。

中国人的一个宏伟建筑被外国的“洋鬼子”们一把火烧掉了。

多少中国人真心热爱的国家的象征?但是当时的中国人又是在以什么样的心态在爱着这个国家?外国人所拍的古老黑白照片里,北京的豪华宫殿总是可怜兮兮地被街头的穷人抢占的风头,这是为什么?这个国家有它如此不可思议的伟大之处,而为什么大家看到的和想看的,却仅是这几千亩好地却连一颗庄稼也没有种的,由破坏性消费所建成的地方?

这就是圆明园,万园之园,它的被外国人所毁无疑是一出可怜的悲剧。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4

纪录片《圆明园》让我们回顾历史,让我们了解圆明园从前的壮观辉煌,也让我们记住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的巨大耻辱。在看影片前,我们已经学过了《火烧圆明园》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了,对圆明园的历史已有部分了解。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们对圆明园这座伟大的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在看到皇家画院为圆明园所画的建筑图时,如此美丽,如此壮观的景象使大家为之惊叹,个性是在建造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上,大家不禁感慨道:“这真不愧是在幻想艺术中有着崇高地位的世界奇迹。”可惜的是这个伟大的杰作于1860年10月被毁,从那时开始,这个伟大的杰作消失在地球上。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感受到了清代全盛时期的繁华与昌盛,脑海中映起了美仑美奂的圆明园倩影,这个集康熙、雍正、乾隆一生心血而建造的伟大建筑此刻只能成为梦影。而原因正是因为清朝末期的衰落,咸丰皇帝的昏庸和朝政的腐败。这让英法联军有机可乘,掠夺与烧毁了这个伟大的建筑。我对英法联军的残暴行径与毫无人道主义、对礼貌艺术的摧残表示强烈的愤慨,对大清国的衰落腐败表示无奈和同情。只能说是弱肉强食,谁叫我们当时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优秀的领导者。所以说,要想强国,则务必强民。期望大家在和平年代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昌盛作出自我的贡献。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5

我是个多愁善感的女生,和多数同学一样,我很不愿意观看有关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电影。可是,老师偏偏带我们去看了一部名为《圆明园》的影片。

电影《圆明园》描绘的正是我们不忍回首的一段耻辱历史: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世界上最壮丽辉煌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顷刻之间化为灰烬……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到清乾隆9年,历经41年,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一直在扩建。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占地5200余亩,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是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清王朝修建这样一座规模空前的园林,一是为了满足皇家穷奢极欲的享受,二是为了向万国来朝的番邦外国盛陈天朝威仪,展示帝国尊严。

然而,1860年10月,有人不请自来了。他们就是来自号称文明、自由和绅士之国的英吉利和法兰西的英法联军。只不过,他们不是带着礼物来朝贡的,而是举着枪炮、端着刺刀闯进来的。这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强盗,他们把园中能拿动的东西统统抢走。车拉人扛,实在搬不动的就一律毁掉。最后,竟公开宣布要“文明”的把它烧掉。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万园之园成了一片废墟。熊熊大火中,康熙皇帝的北国江南顿成好梦一场;熊熊大火中,多少奇珍异宝化为乌有;熊熊大火中,龙的传人只能泪水涟涟,无言以对。熊熊大火,照亮了强盗峥嵘的狞笑,更使大清的外强中干暴露无遗。从此,国无宁日,厄运连连。昔日的文明帝国沦落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亚病夫。

圆明园的一把火,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民族的不尽的痛楚,更昭示了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转眼150余年过去了,历史已经进入21世纪。正像凤凰涅盘、浴火重生,中国在经历了百年磨难的洗礼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东方巨人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时刻在警醒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只有居安思危,奋发图强,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永远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电影圆明园观后感

观后感:《大阅兵》电影观后感


凡遇国庆大典,阅兵式总是典礼中声势最大的一项活动,当天举国同庆,中国人无不满怀喜悦。那么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大阅兵》电影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希望读后感大全网能够对您找寻优质读后感提供帮助。

《大阅兵》电影观后感1

在奶奶家,我无意间打开了那个堆积了厚厚一层灰的盒子,发现了一叠皱皱的粮票。听奶奶说,以前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贫穷落后,买什么东西都要票。每人每月就五斤粮票,买粮食要用粮票,没粮票就买不到粮食。但是现在不同了,家乡建起了许多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细细端详着这粮票,看着粮票上绘制的层层梯田,心中便不由自主的感慨,建国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提高,经济在飞速发展。

作为学生,在我的眼里,课堂的变化便是社会的变化。小时候的课堂,老师站在讲台,用粉笔写下一个又一个的知识点,巨大的教室里,扯着嗓子讲课。而现在,多媒体的普及,打破课堂授课空间限制。教学方式也随之变得更加灵活,更加丰富多彩。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表明了祖国的日渐强大。

说起家乡变化,我个人觉得最直观的就是住房。从低矮的平房到鳞次栉比的楼房,从砖泥构建到钢筋为骨。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从茅草屋搬进了高楼,见证了建国以来,祖国走向繁荣昌盛的道路。当然,房子不在于大小、新旧,只有和家里人在一起的地方才是最幸福、最温暖的地方。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交通。还记得过去出行的交通工具,好一点的是双杠自行车,农村都是牛车马车,速度慢,时间长,出行距离短。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交通工具种类也多样化起来,在我的家乡,飞机场、高铁站、地铁站也渐渐的冒出了头,给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不知不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已经七十周年了。七十年里,中华大地日新月异,发展突飞猛进。特别是自党的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重大成就。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七十年的扬弃和继承。展望未来,我们将不断拼搏、不断奋进,满怀信心和期待,踏上新征程,奋发新作为,谱写新篇章,放歌新时代!

《大阅兵》电影观后感2

礼炮轰鸣,歌声嘹亮;整齐的队伍,威严的军容;晴朗的天空,欢呼的人们.无不显现出这一次庆典的隆重与壮观,数十万人参与的70周年阅兵庆典,让我们感动不已,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考,只有自强、自立,我们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阅兵式准时开始了,一对训练有素的军人走着标准的正步出现在--广场,伴随着慷慨激昂的乐队奏鸣曲,走过了群众的视线,也升起了那红的耀眼的五星红旗。

阅兵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力、扬军威的方式。60周年国庆阅兵,既可以展示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又可以展示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信心,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力量”。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这段历史不能忘却,更不容篡改和抹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今年国庆阅兵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非常注重创新,无论是阅兵式、还是分列式,与以往国庆阅兵相比,将集中从内容上、形式上、编排上、组织上进行创新。

这次庆典在全国人民欢呼的响声中结束了,它让我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自强不息。我深深的祝福你,亲爱的祖国!

《大阅兵》电影观后感3

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又是一个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已匆匆走过了七十个年头。为了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我们怀着虔诚之心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咚——咚——咚”这是解放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长安街的天安门广场前进。“咚——咚——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是普通的脚步声,这是我们国家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声音,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喜悦之声,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脚步声。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在战场上与敌人顽强搏斗,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是解放军叔叔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保卫祖国的边疆,无私地向自己的岗位奉献自己的青春,就是因为有这一群“威武之师、文明之市、胜利之师”为祖国做后盾,才有祖国今天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安定,民族的团结。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渐渐变成了文字,文字渐渐变成了概念,概念渐渐地模糊了。历史,就是这样被人们遗忘的。但抗战是一段不应被后人忘记的历史!那是一段悲惨的历史,凝结着中华民族曾经遭受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苦难;那是一段光荣的历史,凝结着一个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远逊于对手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历史奇迹和民族荣耀!抗战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一种民族精神,这种精神给予我们自尊、自信和面向未来的勇气,无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战这段不寻常的历史,不能忘记那屈辱和荣誉交织的“昨天”。

勿忘“昨天”,勿忘那曾经的伤痛;勿忘“昨天”,牢记那可贵的觉醒;勿忘“昨天”,把握那难得的坚毅;勿忘“昨天”,继承那令人敬仰的中国魂。但勿忘“昨天”,不是让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骄傲中不知前进的方向,勿忘“昨天”,是为了让我们正视今天,是为了让我们挑战明天,是为了让我们将“昨天”胜利的辉煌重现……

短短的一天一晃而过,但这一天却让我收获了许多,思索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或许平日的我们并不会将那段难忘的历史特意拿出来宣扬一番,但只要我们将那个七十年前的日子熔入到自己的脑海,它便能像警钟一样时时鞭策我们保持警醒、踏实前进,让我们的后代在将来的某个日子里骄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有着无数个荣耀的‘昨天’,我们还要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大阅兵》电影观后感4

20__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法西斯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70年前那场决定世界命运前途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就是要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无辜死难同胞;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爱国人士、抗日将领;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悲壮惨烈与不屈抗争应该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1937年的“七七事变”,把中华民族推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在那场威武雄壮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中国人民的意志,领导和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大阅兵》电影观后感5

阅兵现场最靓丽的风景还是老兵方阵。他们坐在车上,接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最高的敬意。虽然容颜已然衰老,目光不再坚毅,但历史不会忘记千千万万抗战老兵的奉献和牺牲。此刻,他们的荣耀定格,他们的精神融入中华文明并将传承不息。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军队,只要是为全民族抗战的都是英雄,只要为中华文明接续不惜放弃小我的都受到今人最高的敬意。

也许再过10年,我们将很难看到尚还健在的老兵们。在这样的盛大时刻,看到这些最该获得荣誉的老兵在广场的身影,作为一个中国人,与有荣焉。

此次大阅兵,中国民众、华夏儿女展现出了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人印象深刻。作为一名媒体人,笔者最近在基层采访时发现,观看大阅兵已经成为上至老人下肢孩童口中、心中,最热最火的话题。而这背后,正是闪亮的爱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广场上喊出,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能在9月3日与同胞和全球热爱和平的人们一起听到这个世界最响亮的声音,与有荣焉。在观看大阅兵之余,如何将个体奋斗与国家强大、民族复兴道路有机结合,是时代对每个中国人的考验。

《大阅兵》电影观后感

观后感《《孝道》观后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观影感受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孝道观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