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活着读后感1200字 > 地图 > 活着读后感1200字

活着读后感1200字

发布时间:2019-11-16 来源:互联网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1200字。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当一个人观看了一本书籍之后都会有所感悟,思维的火花一闪而过以至不再出现,所以写一篇读后感尤为必要!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1200字,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1200字

读《活着》,好好活着

半天,一本书,最怕读过之后,久久不能将息。

小说的主人公,叫福贵,这是多么耀人的名字啊,这是多么美好的祝愿啊,只可惜,这又是多么扎心的暗示啊!

从一开始,小说就没奠定下什么好的基调。余华让福贵以第一人称的叙述代替了第三人称的旁观,实际上,这不只是形式上的转变,更不仅仅是增强文章真实性的用意,最直抵人心的,恐怕是那种悲剧在自我叙述下的无助、苍凉与触动。

没错,用“悲剧”一词早已不能概括福贵的一生,因为那是一种超脱于悲剧之外,你我从未也不能想象的人生。

富贵出生于民国早年,从历史的维度看,他没享受到民国时的很多美好,时间跨越到改革开放,他本可以享受一下的,可这时,早已物是人非,身边只剩一头老牛,名曰福贵,以示相伴。


这中间经历了什么呢?让我们暂且以共产党的史观窥探福贵本可以福贵的一生。

抗战结束,他赌博成性,输尽家产,从此接上地气,干起农活,父亲却失足摔死。

解放战争,母亲生病,他进城求医,谁想到被国民党抓走当兵,战火纷飞两年,中国解放了,可母亲却早已病逝家中,女儿也因高烧而又聋又哑。

土地改革,昔日的地主被枪毙,这使他庆幸当初赌博的失败,找回真我,一心顾家。

可历史还是要按历史发展的轨迹,把他带进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畜物充公,吃大食堂。

三年饥荒,人心发慌,他的儿子有庆在参加为县长夫人献血的活动时不料血型匹配,遂被医生抽血而死。于是,他唯一的儿子,他的“命根子”,就这样没了。

文化大革命,任县长的朋友在政治斗争中自杀而亡。值得欣慰的是,他又聋又哑的女儿终于找到了归宿,找到了疼她的偏头二喜,谁知,他的女儿凤霞在生孩子时难产死亡。

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一一地被自己亲手埋葬,可福贵还是没失去生活的希望,毕竟妻子、女婿、外孙都还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好景不长,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女婿二喜在一次工地事故中丧生,妻子家珍在时好时坏的病情中艰难度过,最终还是死在了爱人的手中,外孙苦根在吃豆子时被撑死……这接踵而来的打击是正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可按照福贵的语气来说,也真符合了那样一句话:“你现在看来多大的打击,将来都会被你自己笑着讲出来”。


福贵真的笑着讲出来了,只可惜,笑得让人落泪。

可你不能说他苟活,因为人家活着的目的是活着,而且目的还达到了。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于是,和余华在序言里说的一样,这不禁让我开始想:人真的只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吗?

想来想去,我想通了。

人永远是被时代所局限的。在那样一个生产力不但低下,而且还不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时代,那时的人们,恐怕真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即使信仰丢了,即使亲人丢了,即使灵魂丢了,那也得活着——因为我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和今天,大相径庭了。

所以,《活着》,留给你我的,除了感慨,除了眼泪,还或许有沉淀,还应该有对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你我所庆幸罢。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900字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900字

福贵生在地主家 年轻时过的是阔少爷的生活 骑着家仆少根去上学 看上米行老板的女儿家珍便娶了回来 吃喝嫖赌 在赌场将怀孕的妻子又打又骂 最后将家底败光 老宅和一百亩地全归了龙二 父亲被气死 一家人从阔宅搬到茅草屋 老丈人将家珍接回城里 家珍生下有庆半年便带着有庆回到福贵的茅草屋 一家人租了龙二的田耕种以谋生 不久福贵娘生病 福贵去城里请医生 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拉大炮 见证了国民党的腐败共产党的胜利 后回到茅草屋的家里 得知娘已死去 女儿凤霞在发了一场高烧后就变得聋哑了 有庆6岁到了上学年纪 为给有庆上学将凤霞送给了别人家 后来凤霞几次偷跑回来 福贵便不忍心再将凤霞送走了 小小的有庆割草喂羊 一天两次赤脚跑回学校上学 后人民公社 又三年自然灾害 一家人日子过的更艰难  有庆给县长的老婆献血时血被抽干死了家珍得了软骨病后来死了凤霞嫁给歪脖子 生下苦根便难产死了 苦根被歪脖子父亲宝贝似得养着没怎么吃苦后歪脖子在工地干活时被水泥板压死了  苦根被福贵带回乡下养 苦根发烧了 福贵煮了姜水 一碗豆子给苦根吃 回来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一家人只剩下福贵一个老人 后福贵买了一头老黄牛陪伴自己 给他取名为福贵 两个“老不死”相依为命 福贵见证了一家所有人的离去 亲手埋葬了除母亲的所有亲人 少年纨绔阔绰 中年没落 老年平淡 福贵的一生算是相当丰富 爱自己的父亲母亲 不离不弃的妻子家珍 懂事乖巧的女儿凤霞儿子有庆 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女婿 可爱的孙子苦根 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有庆  每每被这个懂事的小孩感动到哭 不舍得妈妈为自己做的鞋磨坏 每天早晨天没亮就跑到地里去割草喂羊 然后赤脚跑着去上学 中午赤脚跑着回来割草喂羊 再赤脚跑着去上学 人民公社羊被充公了还每天天没亮就去割草喂自己的羊 心疼这么懂事乖巧的孩子 其实这一家人的淳朴善良都让人很感动 解放初期那个年代百姓们的生活贫苦百姓们的真善美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感触很深 每次看到家珍我就能想起奶奶 奶奶也是那个年代出生的人 家珍和奶奶这种为人着想的性格实在太像了 看了这本 我更能理解我奶奶的内心了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800字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800字

世人皆苦,这四个字不对。

1.“你别偷听,把头低下。”

牛果然低下了头,这时老人悄声对我说:

“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几个名字去骗它,它听到还有别的牛也在耕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就起劲啦。”

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

2. 这天我进城卖柴,卖完了我花五分钱给有庆买了五颗糖,这是我这个做爹的第一次给儿子买东西,我觉得该疼爱疼爱有庆了。

3. 我站住脚,看着有庆满脸通红地跑来,这孩子一看到我牵着羊,早就忘了他不和我说话这事,他跑到我跟前喘着气说:

“爹,这羊是给我买的?”

我笑着点点头,把绳子递给他说:

“拿着。”

有庆接过绳子,把小羊抱起来走了几步,又放下小羊,捏住羊的后腿,蹲下去看看,看完后说:

“爹,是母羊。

4. 我亲眼看着自己的儿子,光着脚丫,鞋子拿在手里,满脸通红第一个跑完了十圈。这孩子跑完以后,反倒不呼哧呼哧喘气了,像是一点事情都没有,抬起一只脚在裤子上擦擦,穿上布鞋后又抬起另一只脚。接着双手背到身后,神气活现地站在那里看着比他大多了的孩子跑来。

5. 有庆牵着它走,它时时脑袋伸过去撞一下有庆的屁股。羊也是通人性的,它知道是有庆每天去喂它草吃,它和有庆亲热。它越是亲热,有庆心里越是难受,咬着嘴唇都要哭出来了。

6.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说不上来的滋味,从开始我就像作者一样,我坐在大树的石头下面再听故事,从一家的风风光光,到最后的艰难生活中的五个人离开自己,最怕的不是生活,而是活着。好喜欢有庆,喜欢年少的懵懂,喜欢一个孩子的纯净的心。喜欢家珍,喜欢为人母的坚忍。喜欢凤霞,喜欢凤霞的任劳任怨,苦了前半生,平凡了后半边。喜欢二喜,圆了福贵的心愿,认真了凤霞,真心了苦根。苦了福贵。

世人皆苦,可真有人乐其一生。

随手一写,心里很不是滋味。

苦阿。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1000字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1000字

2017年读书100计划:No.27.

《活着》余华

“活着,失去。”

站在寂寞的荒原上看云卷云舒,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

从此以后,没有母亲在耳边唠叨;没有父亲挺直的背影;没有妻子温柔的陪伴;没有孩子欢快的笑容……

从此以后,一个人起床,面对空荡荡的房间;一个人干活,没有人擦汗;一个人回家,吃自己煮的饭……

从此以后,再努力也没人看见;再辛苦也没人体贴;再多伤痛也没人陪伴……

从此以后,那个叫“家”的地方只有“家”,没有“家人”;那种叫“爱”的感情飘荡在空中,找不到“爱人”;那个属于“父母”独有的“唠叨”飘散在风中,散落在心中……

我这一生,荒诞过,叛逆过,经历过,我还活着。

我这一生,健康过,努力过,快乐过,我还活着。

我这一生,爱过,失去过,悲伤过,我还活着。

我不知道自己真正拥有过什么,剩下的全部记忆都关于“失去”……失去了青春,失去了财富,失去了健康,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爱人……失去了曾经,失去了我以为会永远拥有的一切……我还活着。

活着,什么是活着?我该怎样活着?日复一日的坚持?年复一年的忍受?死,有多难?为什么你们一个个都离我而去?生,又有多难?为什么只剩我一个人?送别了至亲,送别了至爱,我还活着。

我,那么爱身边的一切,但一切都离我而去……

我,真正拥有过什么?

也许只有此时,此刻,此心……

活着,我还活着。

活着,就会失去。

活着,活在此刻。

活着,人生足矣。

“我”是福贵,福贵不是我。



余华说:“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我看到的《活着》就是忍受分离,忍受失去,忍受一切苦难但依然勇敢的活着。

人生中的“至痛”在余华的笔下显得冷静又克制。经历过“大悲”的人,能够平淡看待自己经历过的一切,这需要怎样的心胸?这需要怎样的“大彻大悟”?人性中最伟大的“坚持”与“忍受”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最朴实,最平凡的人身上。于绝望中继续坚持,于绝望中心存希望,这值得我们一辈子时刻告诫自己。


我想我是写不出这样的文字的,我怕我的感情太过强烈,失去了“痛”,只剩“挣扎”。我想,我最好还是做一个“安静”的读者,感恩我所拥有的一切,珍惜我还未失去的一切,惜缘,惜福。当人生走入另外一个方向,至少我还有回忆陪伴,至少我尝过幸福的味道……

丁烨

2017.6.3 9:50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_1200字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1200字

书读过半。由最初,我对书中的许多角色的冷眼旁观,渐渐我开始生出诸多的怜悯,到如今开始彻底的折服,甚至转起了那几根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
我有些纳闷,所以对自己盘问起来。
我想我是为自己的悲哀找到了一个缺口,终于闲出一只可以同情自己一把的手来,把跪倒的自己搀扶起来,还慈祥又动情拍拍膝盖处的灰尘。
我以为我与严歌苓一样,可以用冷峻的笔刀毫不手软的跟着她的节奏拳拳到肉。看他们在兜转,于命运多舛的时代自命不凡的倔强倨傲着,常常该忍俊不禁的嘲笑却有种无尽的悲意升起。陆焉识几番从老陆变老几,也几番从时空的漩涡里翻滚。
书中的时空是打乱的,被刻意的看似混乱的拨弄,就如这些可怜的人物的背后,也有只手,看似随意的拨弄着。
那些特殊时代里打下的纠结,在这样混乱的穿插中,被一个个看似随意的来回,千丝万缕的串了起来。命运这个东西,看得我尤其觉得莫名其妙。
也许,与人而言,与任何事物而言,谈命运是何其莫名其妙的事。
人生由数不清来不及确认的遗憾串起来的,像一件件别人脱下的衣服,你要被迫的莫名其妙的一件件穿起来,又一件件脱去,无论是穿或者脱,都是莫名其妙的,又是必然而然的。这个说法里,来不及确认一事,又成了遗憾中的遗憾。事实上大部分遗憾,都是由此画上句号的,只是要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最难最痛最不该反悔的时候。
陆焉识是个有才情的人,但严歌苓总是不愿正面去描写这个才华横溢,总是点到即止。甚至于更多时候是为了体现其人性的可怕而费些墨水,才华于人性面前都是最粗糙最不值一提的东西,提起来没三两重,轻飘飘的。命运是基调,沉甸甸的直往下沉,人性粗粝豪放还老不可断,是一根老绳,把那三两才情轻飘飘地织在里头。
年轻人的轻佻浮躁,中年人的压抑陈积,老年人的暮色苍茫,人生只是个短篇,多数人事都不值一提,些许取乐被散成小小滴,中间全塞着断片。不连贯,是因为缺乏意义。
老陆成为老几后,方才确认了自己今生的爱情。
老几逃狱就为了像婉瑜当面说出自己的心意,到了家门口却只做了个隐形人,默默陪在暗处看她们再日常不过的生活片段。
成为老几后,作为陆焉识他已经退的太远,趴的太低,却也让他真正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这个世界。
男人的成长是缓慢的,不是他不够努力或聪明,而是拒绝长大。
这个世界与我们的想象距离太过遥远,远得让人无法启程走一步。直到这个世界失去耐心,逼得他一步步退,有时候退就是进,逼着退到你想象的边缘,一步跨过想象。从此你的想象再也脱不开现实。
恩娘这个女人好可悲,恨的牙痒却又怜的牙酸。
一个没有太早就退到底的女人,她的作更像一个失去父母没有亲人的孤儿,陆焉识是她与这个世界相连的唯一一根稻草,脆弱而坚决。
恩娘也罢,婉瑜也罢,陆焉识亦然,都是一样的退至末路。

《霸王别姬(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读后感_1200字


《霸王别姬(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主演)》读后感1200字

这本书看得很快也看得很慢,边看边想着那些画面,电影张国荣小哥哥的《霸王别姬》,看了不止一次,每看一次,心情就会多一份沉重。这次看了书,也“看了”电影,忽然觉着,这整部书整部剧就演绎了这两行诗——“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蝶衣一生都爱着小楼,他是他的霸王;小楼对蝶衣也不是没有感情,他是他的师弟。从他们相见的那一刻起,他是小石头,他是小豆子,他是他的师哥,他是他的师弟。他一次次将他护在身后,宣誓众人“你们别欺负他”;他一次一次在心里念着他,他没有娘,他有师哥。他们的师兄弟很多,可只有他们是一生一旦。眼为情瞄,心为欲种,他们一起成长、一起搭档,他是霸王,他是别姬,他们应该是比世界上任何人都要亲密的关系。

蝶衣,他的世界里只有戏,只有霸王,只有那儿时青梅竹马的一抹暖阳。他一直活在戏里,只有戏里他才是他,才有灵魂。出了戏他的世界就模糊了,分不清眼前孰是孰非。从那一次娘断了他一指,从那一次他唱出来“我本是女娇娥,可不是男儿郎”,从那一次倪公公的凌辱,从那一次袁四爷成了“第一个”男人……他就早就不再是男儿郎。男人把他当女人,女人把他当男人。他早已分不清自己的性别。他没有娘,没有师哥,没有师父,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后来连戏也没有了,他大喊“你们都骗我”……他是小豆子,他是程蝶衣,他是虞姬,他是戏,不疯魔,不成话。

段小楼,他是霸王,也不是霸王。他未尝不知道蝶衣对自己的一片深情,可他却无法回应,只装不知。从意气风发,到怯懦卑微,没有自刎乌江的霸王,注定将低下高贵的头颅,苟且在这肮脏的尘世。他可以在台上“力拔山兮气盖世”,也可以在街口叫卖西瓜。戏不是他的全部,只是混生活。戏里戏外,他从来都看得清楚。他额头上的两道伤疤,一道为了蝶衣,一道为了菊仙。为了菊仙他舍弃了自己的师弟,甘愿做个凡人。而当这两个人都离他而去,霸王就不再是霸王,英雄也不是英雄,只是一个可怜的老人。

菊仙,这个横在段小楼和程蝶衣之间的女人,可叹可怜可悲。她,出身卑贱,受尽世人白眼和冷漠,人人都道她婊子,她不信任一切人,直到遇上了段小楼。她为他“卸妆”,她给自己赎身,她嫁了他,她为他怀了孩子,她坚决不离婚,最后以死捍卫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她对段小楼的爱是至深的,她认定他是她的英雄,于是她一次次的向情敌蝶衣宣誓主权,宣告她“堂堂正正”的身份,可他终究不是她的英雄。三尺白绫,一身嫁衣,从此情断。

一场文革,他们都丢了自己。在哪个是非不分,六亲不认,造反有理的时代,人人自危,生不如死。今天你批斗别人,明天别人批斗你,没有亲人,没有朋友,也没有自己。文革,就是一场浩劫,堪比千年前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毁了秦以前的文化根基,文革毁了汉以来的文化积累,大批大批的士人学者一网打尽,文化断层,人才消逝……

你听见了别姬的绝望么?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_700字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700字

严歌苓的小说本本都是如此真实,她从不批判谁,从不表扬谁,可就是如此的如柳叶扶面,清风徐来的句句温情,却道出了时代的真实!读此书几次落泪,为书中主人公的悲哀、无奈、冤屈、等待、冷眼、嘲讽~~无人理解他们的情感,无人为他们所受的一切昭雪。可他们却选择原谅,再黑暗的日子里,心中永远充满了希望和幸福,无论身处何方,唯心不可负!

一切的遭遇,都是为了让我们看清,内心真实的自己。愿真心永不被辜负,愿幸福永相存!

精彩语句:

五六十个死刑犯从上海的各个监狱集中到这里,秩序很乱。三月天出了个五月的太阳,早早到来并等了一个上午的群众们无法如厕,就在附近的背静处解决;犯人们忍禁不住的粪便顺腿而下,挂在裤子上,随着他们移动;人民和敌人的排泄物一同让太阳蒸发,万人体育馆出来了万人大厕所的气味。

台上的领导在用这些老犯人的例子给所有犯人上课,说这是中央领导的关怀,特赦从现在开始,头一批得到赦免的是这二十多个“镇反”和“肃反”进来的老先生。

他以为自己是爱自由的,现在才知道自己怕自由。

永别世界原来是有过渡的,昏迷便是这段过渡。昏迷使你不知不觉撒开了你不舍的一切,在沉入昏迷的前一刻也许还抱着希望,生还的希望,与亲人重逢的希望,甚至康复的希望。

。他知道这样跟母亲玩等于夺下瘸子的拐杖逗瘸子玩,揭掉秃子的帽子逗秃子玩一样低级趣味,不失残忍,但他早就不在乎趣味,也受惯了残忍了。

能够主动地丢失便是施者。怎么办呢?不这样施舍,弱者怎样表达对于压迫他们的强者的宽容大度呢?

等待某件事发生是难熬的,耗人的,等待把祖母婉喻也关在一个牢里。对于好事坏事的等待都是牢,都会剥夺你的自由。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_1500字


《陆犯焉识(陈道明、巩俐主演)》读后感1500字

陆犯焉识

1.看到严歌苓的照片,安静的笑着,洁净透亮,泰然坦荡。突然觉得能把气质演绎到这份上,该是知棋,知琴,知书,知画吧,写出的文章也该是气质翩翩,该如徐志摩的\我是天空中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这般美好浪漫啊。谁能料到这样美好的女子用她美丽的手写出那么丑陋的铲掉头皮,杀人放火,血腥暴力,拉屎拉尿来,写那大老爷们的便秘,排泄,打鼾的场面一度很令人窘迫。为此我不得不调整我对作家严歌苓的认识:与她的恬静气质相反,她充满野性。并且这在她身上并不矛盾,而相得益彰。

2.正如她写的婉喻一样,有的读者分析她的名字意思是\委婉的讽喻\,她一直在等她的焉识,焉识回来了却不认识他了。她大概60岁的时候才真正得到她的爱情,70岁的时候才真正不再让陆焉识同情可伶她。她安安静静的误会了和被误会了40多年,但每个女人几乎都要对她服输,冯丹钰说“原以为她超过了她,最后才知道她才是失败的那一方,”连陆焉识的外遇韩念痕大概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最后才幡然醒悟出走美国吧。我也觉得我不如婉喻,她愿意去把一个人当做神去爱,去包容去坚韧去牺牲自己。而且,她还是一个安安静静的,缠过脚的不太现代的女子,她心底怎么生出那股勇气去当别人的情妇,为了救她丈夫?住在深闺的她怎能不耻提着贿赂一家家求情?我们都无法忽视她安静的眼神里面那股野性,“不论调到哪里,我总能找到的。”假如她一生都没有得到陆焉识的爱,这恐怕才是陆焉识最不幸的事情,就连陆焉识也说得到宛瑜的爱是他一生最大的福气。假使陆焉识不爱她,断是不会这样觉得的,只会觉得宛瑜是她的束缚,那何来最大的福气。假使陆焉识不爱她,她会像为了孩子的前途着想一样为焉识着想,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名。不过幸好,尽管路很长,陆焉识回来了,陆焉识爱她,一切都稍微来得及。

2.“宛瑜是我寡味的开端,却是我回忆里最完美的归宿。”一开始听到陆焉识这句话感到很不适,自然联想到一男一女一开始将就,却意外收获到意料之外的爱情。对待爱情怎能一开始用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呢。室友也说这该不是这个陆焉识在监狱里待久了,最后只能想宛瑜而没有别的选择了吧。陆焉识啊陆焉识啊,谁知道是不是没得选择了?不过他是一个宁愿在地下室蹲两年地下牢也不愿认莫须有的罪名的人,宁愿自己挨抢子儿也不愿揭发一个坏女人,宁愿赔上自己性命也用他那一副苍老破败的身体拼死逃跑去见宛瑜一面又想到顾念妻儿回来自守,给他的宛瑜盲写了几十万字的书信,一个将近70岁的老爷子为了见宛瑜花钱去镶假牙,养膘,打扮,使手段换回房产。这些应该不明自喻了,陆焉识是真的最爱冯婉喻了,可是这份爱情怎么会给误会耽误这么迟呢?怎么会需要一份饥荒,一场流亡,一方分离,一场生死才能让人明白呢?

就像焉识的名字一样\怎么会知道呢\,陆焉识怎么会了解自己呢,他爱的却一直认为不爱。

人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恩娘说陆焉识,一开始觉得你没用场好,心底不龌龊,人做得清爽,太有用场的人都是有点下作的。现在看看,做学问做三分,做人做七分,你不懂这,就是没用场。陆焉识后面慢慢习惯做人淡淡的无耻感,再到后面他在劳改时小葫芦被打得半死也犯嘀咕半天没营救,经历过倾城倾国,灭顶之灾,无期流亡,陆焉识终于清楚的认识自己了,他通过表达他爱宛瑜来说出他了解自己了这句话。而了解自己在前,爱宛瑜在后。

还有很多想写的,想写杀人偷窃的小葫芦临死前为他弟弟妹妹攒了一个月的棉衣,写知青小刑的自杀,写冯子烨和冯丹钰的喜怒哀愁。想起陆焉识说\与谁结婚去熬完一生的,必定引起他的无限怜悯\,他说错了,在他那个年代,没有谁的一生不引起其他人的无限怜悯。

相信《《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后感_12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活着读后感12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