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3000字 > 地图 > 读后感3000字

读后感30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反脆弱》读后感3000字。

我们常说读书可以陶冶情操,可以获得进步,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在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不禁为作者精湛的笔法所触动,那么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写一篇关于作品的读后感,怎么才能避免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如同流水账一样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反脆弱》读后感3000字”,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反脆弱》 读后感3000字

脆弱的反义词并不是坚强

杀不死你的,使你更强大

说说塔勒布的坦诚,很少会有作者会对他写出来的东西负责,知行合一,很难。塔勒布强调,书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依据自身的职业经验写成的,且只写自己做过的事情,如果书中提出的任何建议或者想法有错,那么首先伤害到的就是自身。那么,单冲着这份诚意,这本书也值得一读。

况且,干货远不止如此。

书名比较抽象,先来解释一下,反脆弱一词是塔勒布的原创,用来形容脆弱的对立面,需要注意的是,反脆弱不等同于强韧性和复原力,而是超越,即具有反脆弱性的事物能够在冲击中变得更好。由于全书的主题都是围绕反脆弱展开,因此,反脆弱的概念得准确地把握,再来做个简单的类比,正面的反义词是负面,而不是中性;脆弱的对立面是反脆弱(意味着超越和更加强大的重生),而不是强韧性。

那么反脆弱性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充满着不确定性、不透明性和不可预测性,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诸如我们身体健康、财富积累、职业发展等这一切都具有不透明且随机的属性,而这正是困扰我们的症结所在。塔勒布的想法是,如果我们能够掌握反脆弱的机制,那么我们就具备了从随机、波动和无序中获益的能力,在外部环境不断地变化、冲击中,使得我们自身变得更加强大。

那么,如何掌握这种反脆弱机制?首先,得去认识反脆弱性的特征,再去,掌握和运用反脆弱性。在三栏结构:脆弱——强韧——反脆弱中,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实践中习得最右侧栏的属性特征。

与传统的教科书式的僵化结构不同,全书的结构是一个混合体,由自传式的反思、哲学式的比喻以及科学调查等内容构成(这种引导读者在无序中的探索和进化论的观点类似),我比较关心反脆弱的理念如何运用到实践中,特别是在身体、投资以及自我完善这三个领域的改善和提升。

1、认识我们的身体

书中反复提及的一个词叫“医源性损伤”,做个定义,身体上的小问题(本可以在人体强大的自愈能力下恢复),在医生的过度干预下(医生总喜欢做点什么,当然只是为了他的银行账户),副作用远大于收益。在现代医学面前,我们是受益者,同时也是受害者,那些试图帮助你的人却伤害了你,你却不自知。一些药物能够带来可见的少量收益,而成本却非常大。通常,可见的少量收益要比隐性却滞后的副作用更有诱惑力,而导致人们如此选择的诱因是,在不透明的真相面前,人们往往倾向于解决即时的困扰,而对于隐性成本选择性忽略。

还有,就是出自于无知。(真心觉得该好好读读进化论)

举个亲身的经历,在我上初中那会,我被眼部的结膜炎困扰,时常眼部充血,持续有2-3年的时间,这严重影响到了我的正常学习和作息,期间求医无数,用药无数而不得解,反倒愈发严重。意外的一次南京求医之行解决了这个困扰,到现在我还记得那位专家说的话,她说:“人体有自身的生态系统,过多外界的药物刺激会破坏了眼部生态系统的平衡,致使其自我复原能力变差,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你的情况就是如此,你可以尝试在眼部觉得难受的时候仅使用具有润湿功能的人工眼泪剂,而在出现极端情况(严重充血)时少量使用眼药水(含抗生素)……。”不出所料,在没有使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困扰几年的难题就这样消失了,当然,这只依靠人体的自愈能力。

对于药物所产生的医源性损伤还表现在,我们常常会陷入数据的泥潭,执拗于数据本身而不是整体的改善,例如,他汀类药物能够降低胆固醇,但作为一个人,你的目标不是为了降低某一个指标,以便得到一个可以通过学校测试的分数,而是为了健康。在我的经验中,中医和西医的区别在于,中医将人作为一个整体,精髓在于疏导和调节,追求症状的消失和整体精气神的改善,不纠结数据指标,而西医中现代化的设备仪器却让人在几个百分点的数据偏差中杯弓蛇影,而忽略了症状的消除才是求医的目的。

所以,人体本身,就具备强韧性,能够在受到一定范围内的冲击时复原,维系自身的生态平衡,不仅如此,人体还存在一种过度补偿的机制,比如在健身中追求的力竭状态,本质是肌纤维的撕裂与重建,而生长出来的肌肉更加强壮。这表明,人体本身,是具备反脆弱的潜质,这是几百万年来,人体进化的结果。然而,现代病,却使人逐渐丧失这种潜质,盲目追求安逸的状态,正使人逐步丧失活力,精神萎靡,这种人为的衰老,正是压抑了生命内在的反脆弱性的结果。

尼采说:杀不死我的,令我更加强大。我补充一句,安逸,令人脆弱,且会加速衰老。

2、如何做好投资

在投资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在于对风险的把控,塔勒布书中关于反脆弱特征中的冗余、杠铃策略以及选择权则进一步加深了我对于风险理念的理解。

保持生活中的冗余因素。塔勒布引以为豪的是,自从其2007年立下新年决心以来,从来没有在任何事情上迟到过,哪怕是一分钟。(果然知行合一)。在保持冗余的特征上,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层层的冗余是大自然风险集中管理的显著特征。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冗余似乎就是一种浪费,除非发生意外情况。然而,意外通常会发生。

100年一遇的股灾比10年一遇的股灾更难预测(忽略A股的短暂历史),如果我们回溯历史上最糟糕的年份证券市场的表现来猜测下一次的底部,并以此最为依据来确定我们杠杆比率时,是极其危险的,因为,在上次最糟糕的情况发生时,已经超越了此前历史的最糟糕水平,人们往往在“科学的数据”面前过度自信,而忽略了客观事实。

采用杠铃策略投资。杠铃策略是指任何由截然不同的两类方案组成,同时摒弃模棱两可的中间路线的模式,因为通常会形成一种有利的不对称性而使得策略有效。举个例子,在投资中利用90%的资金配置低风险证券,10%的资金配置高风险证券,而不是将所有的资金投入中等风险的证券,我们对于风险的理解一向模糊,但没有关系,采用杠铃模式(等同于控制仓位),来将控制风险在一定程度内,我们可以不断调整不同资产的配比,来改善不确定性和风险对我们的损害,从而获益。

在选择权问题上,塔勒布的推论是,我们往往高估我们自身知识,而忽略选择权,而事实却是,我们以为依靠我们的技能知识获得的成功大多来自选择权。我的理解看来,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选择权可以为我们谋取巨大的收益,我称之为计算胜率和赔率的游戏,但需要认识到,在仅承担少量风险却能获得无限的收益的选择权是稀缺且难以识别的,一旦出现,则该下重注。如何识别,并并充分利用选择权,我们可以参考索罗斯《金融炼金术》中提到的反身性原理,任何事物兴起和繁荣都会经历一轮繁荣 /萧条的周期,在拐点出现之前,事物的发展会自我强化,只要在其繁荣的初期果断介入,则可以享受到繁荣的高潮。比如国内到目前为止的楼市、14年的股市、比特币投资等,这可以比喻为风口。

3、认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是非线性的,任何线性的思维模式都是危险的,非线性,即意味着不可预测性。在火鸡的故事中,一只火鸡被屠夫精心喂养了1000天,火鸡的线性思维不断强化屠夫对自己真爱的假象,却全然不顾即将来临的感恩节。如果我们不想做火鸡,就该避免这种线性的思维模式,比如,采用过高的杠杆去买房(在多数人的假设中,房价和工资是会一直上涨的),杠杆得匹配适应的现金流才是良性循环的,否则就好比拿着火把在火药库中奔跑,你可以庆幸自己没有被炸死,但你仍然是个傻瓜。

非线性是自然界进化的本质。达尔文的观点中,进化是靠无定向的、凸性的自由探索或试错来推进的,它能从连续的、重复的、细小的、局部的错误中获得潜在的随机收益。如果希望自身获得反脆弱类特征,那么将自身置于“喜欢错误”的心态下,即乐于犯很多小错,承受小的伤害,来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但使得我们思维僵化的噪音依然有很多。

通过否定,能够减少我们做决策的干扰。比如拖延,很少有人可以领会这样的逻辑,人们应该过一种视拖延为有益工具的、基于自然风险进行决策的生活。拖延源于我们的自然意志,传递了我们自身动力不足的信息,答案非常简单,拖延其实否定了现在的生活状态,那么在有选择权的情况下,换一种环境或者生活方式就是首选。

塔勒布会采用极少的技巧、指令和禁令改善所谓的现代化生活方式(通常是不健康的)。比如,限量供应信息,不读20年内的出版的书(除了讲述该期间历史的历史书);限制卡路里的摄入(永久或偶尔性的)会让人增加健康;只喝存在不少于1000年的饮料,酒、水和咖啡,拒绝软饮(因为人体对其的适应性有待测试)。在不确定什么对我们有益的情况下,通过否定来展望未来,沿袭古老的生存法则,摒弃现代化充斥着效率、感觉良好的新事物狂热。

结尾

谈谈作者的良知。塔勒布对于那些牺牲他人利益而获得反脆弱性以及脆弱推手深恶痛绝,我感受到的是,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随处可见利己的人,他们追逐和利用这个社会上一切有利于自身的资源和关系牟利,却从不考虑贡献出自己的价值,哪怕仅仅是为了维系这个自己可以不断获利的生态系统,哦不,最终导致的结局,是劣币驱逐良币,系统崩盘、衰败,进入呆滞的死胡同。

所以,即使我们做不到看到欺诈去揭露欺诈(像作者那样无所畏惧),那么我们至少也要做到,去鼓励、保护和尊重那些正派的、甘愿冒险并勇于承担后果的人,正是他们,我们才有今天。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读《反脆弱》有感


读《反脆弱》有感(一)

《反脆弱》这本书,我写个书评,太难了!作者的水平远远高过我,书中有太多的知识点。对于只读两遍书的我来说,不容易写好。但还是要逼着自己写,只有这样,才会有进步。

本书的想说明的核心问题,就是有些事物,能从随机性中收益,或者说,能从失败中获益,能从变化中获益,这样的事物,就有了反脆弱性。

具有反脆弱性很明显的例子,就是生物进化。基因通过突变,产生变化,好的基因经过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其它基因则被淘汰。通过不断的进化,生物变得起来越适应环境。基因的变化,对生物来说是好事!

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否定法更具有反脆弱性,论证一件事物则需要更多的证据,从而具有脆弱性。一千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天鹅都是白色的,但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就可以推天鹅是白色这个结论。

从事物的寿命角度来看,已经存在很久的事物,会更长久的存在下去,更具有反脆弱性,新生事物往往具有脆弱性,很多新生事物只能在这个世上存在一段时间而已。古代不是没有垃圾书,只是经过时间的淘汰,剩下的都是经过大众认可的书。

经济体往往是具有反脆弱性的,经历一次大的危机之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得到淘汰,更符合时代潮流的企业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危机之后是经济的繁荣!

脆弱的事物,这个很多。没有生命的事物,大多数都是脆弱的。例如,一个杯子,其本身就很脆弱。它是一点都不喜欢变化,掉落的可能结果就是碎掉。坚韧事物只是更耐用而已,但不会从波动中获益!

为什么事物具有脆弱性和反脆弱性?主要是因为事物具有凹凸性。因变量会随着自变量的变化呈现非线性的变化。有些事物会随着变化,危害越来越大,而获益起来越小。但另一些事物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收益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小。前着的事物具有脆弱性,后者具有反脆弱性。

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股票市场中,下跌很多的股票具有反脆弱性,毕竟股票的极限价格就是零。股价高,就有下跌的潜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跌不动,或没有下跌空间的股票,是最安全的。什么时候物的价格最低?经济危机中,大环境不好,利率奇高的时候,这时候,是东西价格最便宜的时候,是应该出手买东西的时候。这时候的价格具有反脆弱性。当经济繁荣的时候,反而是脆弱的,应该考虑卖出手中的资产。这时候的物价,没有反脆弱性。但有一点,关键是时机,不要卖早,也不要买早。你无法相信的低价,就是买入的时候;无法相信的高价,就是卖出的时候。

脆弱性的事物,微小的波动,对其没有什么伤害,但是巨大的波动或偶然性事件,对其则有巨大的伤害。反脆弱的事物,则能从这些偶然或意外的波动中获益。

但是,反脆弱性,是否是一种委托——代理问题,是否是其他人转移的风险?承担风险的人,应该受到肯定,为别人承担更多风险的人,应该被当作英雄。有的人只能被称为半个人,不是说他没有观点,而是说他不敢为之冒险。事后预测具有反脆弱性,因为预测者可以采用过滤式选择法来挑选例子。看一个人做什么,而不是说什么。做,需要承担后果,具有对称性,说则可以逃避责任。如果一个人做决策确不用承担责任,他就有了反脆弱性。

好马与劣马一起赛跑,最终会越跑越慢,而与更优秀的对手比赛则会越战越勇,并一举夺魁。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轻声细语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检验自己是否有反脆弱性,就是看自己是否喜欢变化?是否喜欢折腾,是否能从变化的环境中获益!

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让自己惹上"麻烦",有"烦恼"事在心头,才能不断进步!就是喜欢遇到的问题,喜欢解决问题!

读《反脆弱》有感(二)

反脆弱中 ,愈挫愈勇

黄蓓莉

"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这句话使我对《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这本书产生了兴趣。这样的反思维常规,这会是一本怎样的重磅之作?

脆弱?反脆弱?

这本书反传统地批判了一大堆现代化的东西,当看完这些的时候,我的头脑里一刹那产生了对现实社会的迷茫,然而当我渐渐深入,去思考书中的内容时,却享受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扑面而来的感觉:一切事物会从波动中得到利益或蒙受损失,脆弱性是指因为波动和不确定而承受损失,反脆弱性则是指让自己避免这些损失,甚至从混乱和不确定中获利。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人似乎可以分三类,脆弱,强韧,反脆弱。

脆弱

脆弱,会因波动和冲击而蒙受损失

强韧

传统的强韧性指能够承受一定风险,遇到重创尽力保持原状,抵抗冲击。

反脆弱

反脆弱性,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

反脆弱之于浦东发展

对于生长在二次开发开放浦东的我们,需要更多的是创新、勇于闯的精神:现实往往迫使我们要做出一些改变,并且不需要去关心未来结果的千万种可能性,我们要想到大多数结果都会有利,其实此时我们已经具有反脆弱性了。

反脆弱之于个人成长

"反脆弱"是指重压之下能够灵活应变,不容易折断的意思。现在我们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变化这么快,青年一代、创业的我们经常会感觉坠入云里雾里,看不清前面的路,就得边开边摸索,只要知道山顶在哪儿,大方向没错,总归是能到山顶的。

拥抱反脆弱

在摸索的过程中 ,"反脆弱"也时时存在,等同于我们所认为的"可选择性".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面临许多选择时,要领会即使是最不利的情况或许是对你有利的。其实有时候情况总是在变化,从最不利往最有利亦或者从最有利往最不利还或者介于最不利与最有利之间的任意状态间的任意转化。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能让我们获益的恰恰是从最不利往最有利变化的过程且不可逆。总而言之, "反脆弱"存在于有生命体中,拥抱适度的波动和变化,不迷信免费选择权的专家之言,认清事物发展规律,保持清醒,愈挫愈勇。

迎接挑战

"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野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没有意义。"

(作者:黄蓓莉 浦东新区新世界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创二代第二期学员

读《反脆弱》有感(三)

最近在阅读《反脆弱》这本书,和大家分享下。

这本书的作者塔勒布也是畅销书《黑天鹅》的作者,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不确定性,以及拥抱不确定性,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个人感觉是一本很实用主义的书,特别对我们处着互联网这个不断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人,会带来不少启发。比如创业,就是直面种种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未来,承认事情的不确定和脆弱,并从不确定性和变化中获得收益。后面跟大家分享下书中一些有意思的观点。

作者在书中讨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现代化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只要当一方受益时,总有另一方(可能不知不觉地)受害。而且这种情况日益严重。这个问题本质是一种信息不对称。

类似这样的现象,作者在文中举例非常多的例子,比如顾问、经济学家、政治家、预言家,他们大多要么是信口雌黄的说客,要么就是马后炮型的事后预测专家。作者对这类人非常厌恶,认为他们是空谈家、斯蒂洛里茨综合征(更严重的空谈家,某一件恶性事件的导火索,比如伊拉克战争,但自己没有受害甚至反而获利)。

而相比古代,有一大批牺牲自己的利益而为他人谋求幸福的英雄,比如为了支持一个观点,冒着生命维护自己价值观的苏格拉底;冒着生命去赢得一场战斗而成为英雄的角斗士;像凯撒、亚历山大、拿破仑这些大帝在战争中都是亲自上战场……

作者还从《哈莫拉比》这部伟大法典中举例:如果一个建筑师建造了一所房子,如果房子塌了,并导致屋主死亡,那么建筑师应被处死;如果屋主的儿子死亡,那么建筑师的儿子应偿命;如果造成屋主的奴隶死亡,那么建筑师应该赔偿屋主等价值的奴隶。空谈者往往有免费选择权,按我理解是经常说一些"正确的废话",或者事后补救性证明自己正确的谎言,因为语言往往是最不正确但最迷人的。而反脆弱者是勇敢的,作者认为普遍意义上的勇敢是"审慎".

作者认为分辨这两类差别最重要的是,要看每一个决策者是否都"在游戏中投注",即决策中自己是否是利益相关者,如果一个决策者在游戏中没有投注,即不涉及其切身利益,那么对其他人来讲就是危险的,就是不对称的,需要警惕和排除的。

消除这种脆弱的办法是:观其言,更要观其行。比如一个医生提供的解决方案,可以问医生,如果是你本人处于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这其中的差别会让你惊讶。另外,在观察行动时,失败的频率并不是衡量标准,比如创业家常常是错误的,会犯很多错误,但他们是凸性的。可能你经常看到他们丢芝麻,但捡到西瓜后的回报是丰厚的,正如一个凸性的创业家成功之后的巨大回报。即作者认为只需"放手去做".愚蠢的人总是力图赢得辩论,而聪明人则寻求获利。换句话讲,辩论失利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作者在这件事情上的观点,我个人体会有几点:

1. 不要信口雌黄,也要警惕信口雌黄的人;

2. 看重实际行动,以实际行动效果作为评价标准,而这个需要时间周期;

3. 少废话,立即行动;

另外,作者在本章末尾提了一个观点:好的产品是不需要营销的,只要营销就是有问题的产品。你同意吗?也欢迎交流。

反脆弱性的优势——《反脆弱》读书笔记200字


反脆弱性的优势——《反脆弱》读书笔记200字

如果我们的收益是线性的,那么我们在50%以上的时间内都不能犯错。而如果我们的收益是凸性的,不能犯错的时间就要少得多。反脆弱性的隐性利益在于你犯的错可以多于随机错误,但最后仍能有出色的业绩。这里少不了可选择性的力量——变量的函数是凸性的,所以你可以在犯错的情况下仍有不错的收益——不确定性越高越好。

作者谈到的凸性可以理解为一条类似U型的函数曲线。从这条曲线来看收益在底端的机会很少。大多数情况都会在底端以上,这也就说明你的大多数选择都是高于最低收益的。大多数情况下不管这个选择是否正确,这便是反脆弱的优势。

《反脆弱》读后感1000字


《反脆弱》作者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这本书应该让所有创业的人都来听听,不,应该是让所有的人来听听,相信不光对大家的工作有所指导,对生活更加有指导。

脆弱是心理

脆弱不止是物质,更多的是精神,如果在心理上对失败能有所防备,并接受,那反脆弱就是成功的。

例如王阳明,他就是事上练,什么叫事上练,就是说我干这件事,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我都无所谓,成功了固然是喜,不成功就当是一种经验,这就是最强的反脆弱。

反脆弱就是计算投入风险

如果计算出损失很小,收益很大,那还有什么能阻止你大幅投入的呢?失败也无损根本,这也可以用于创业中。

例如我当年和朋友作项目时,最初每个人投入只要六千块,那根本就没有什么可犹豫的,抱着玩的心态作进去再说。

反脆弱就是两手准备

很多人干事都是全副投入,这就是风险,在反脆弱中,作者称为杠铃效应,其实在中国人中,叫两手准备,我在投入前就计算好了风险,如果失败也无损于我正常的生活,切忌卖房创业。

例如我现在的情况就是有项目干就赚钱,没项目干就读书写文章,反正无损于生活,不管哪种情况都有助于自己的进步。

越是精确的方式就越是脆弱,要留有余地

你如果精确的计算某件事情,算得越是精确,出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多留点余量,这样反脆弱性就越强。

例如我当年亲自实践运营,利润能达到百分百,但其实让员工来运营,可能利润就只有百分之三十,这中间巨大的利润差,会导致你的创业模式彻底崩溃。所以必须要以员工的运营收入来计算收益比。

脆弱是可以转移的

比如你是公司领导,可以把脆弱转移给下属,优胜劣汰,这样企业的反脆弱性就增强了。比如公司可以降低原材料成本,这样就转移了脆弱,自然自己公司的反脆弱性就增强了。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万一承受不了生病老人带来的压力,可以适当的把压力转移给保姆一段时间,以来回复心情。

脆弱是可以增强反脆弱的

比如一件事情的失败,这是脆弱,但如果从这件失败的事情中吸引教训,来改进制度和思维模式,避免同类事情的失败,就这是增强了反脆弱性,亡羊补牢未晚也。

学习了反脆弱,可以提高自己的心理抗压能力,也是教导大家如何去避免风险,风险越大收益越大,这是句鬼话。风险小收益大,这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永远不要把自己置于赌徒的位置,要知道美团的CEO王兴创业十几次才成功,你凭什么就能确定你这次就能成功?不光要看到他的成功,更要看到的是他的韧性,这才是反脆弱的典型,失败十几次都能重来,证明每一次失败的损失都是可控的且有限的,这才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读书心得】《反脆弱》读后感


【读书心得】《反脆弱》读后感

陈慧博

初次读这本书被"反脆弱"这个概念吸引到了,只听说过脆弱,不脆弱,却不甚了解反脆弱,更不明白反脆弱的真正涵义。大体来说,反脆弱指的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获取收益,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玻璃杯放到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玻璃是脆弱的;如果一个杯子,被摔到地上后不仅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两个漂亮的杯子,这就是反脆弱的。

文中提到一个概念,风会熄灭蜡烛,也会使火越烧越旺,这就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个概念。对于不确定的东西,要去想如何利用他们,而不是躲避,这个世界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而人们总是倾向于安全感和确定性,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因为作为"众"而言,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偏向寻求安全。

但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又倒逼我们必须去面对这个问题,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杠铃策略,即分散自己的投入,也就是常说的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事物本只有两个维度,就像长与短,就像明与暗,就像脆弱与不脆弱,为什么凭空会多出第三个维度——反脆弱?汪静波在文思静语中把这个归结为生命体的灵性介入是有一定道理的,生命体面对完整与破碎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生长,即我们会在冲击中不断学习,在错误中不断进步,我们不断的生长,来源就是外界不停的冲击以及自我不停的反思,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期望得到并掌握到的——如何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成长。

可以说,世界的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这也就需要我们常常去反思,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值得花费时间去担心和预测黑天鹅的降临;相反,任何一次的挫折,我们都要认真面对,没有疼痛,就不会有记忆,利用所有的机会去反思,时刻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什么?需要放弃什么?顺势而为。

反脆弱的读后感1000字通用


一本好书给人带来的收获和感悟是无穷尽的,作品是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引起很多读者的思想共鸣。如何收集一些值得借鉴的作品读后感呢?栏目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反脆弱的读后感”。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1)

《反脆弱》这本书告诉我们,世上只有3件事:自己的、别人的、老天的。当一个人缺乏界限感的时,常把自己的事托付给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界限。

明确那些事是自己的事,那些事实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犯他人的界限。猛一看这话特别贴心,很赞同,仔细与现实一对比,顿时疑问重重。

现实的很多工作都是需要相互配合的,工作界限越来越模糊,很多人依然按自己的理解方式把自己认为的的工作做完不管其他人需要的配合,也有很多需要配合的人按自己的理解认为那些事属于别人的事情,而这个“自以为”没有规范,没有权威指导,没有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工作中的矛盾凸显,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和成绩。

说一个朋友的故事,他负责的一个文件里面有一些数据、细节内容需要其他部门的负责人提供,他跟负责项目的沟通,负责项目的说你不要把你的工作强加给我,该你做的事凭啥让我做?沟通的人解释,这个项目前期一直都是你在负责,这些详细的东西只有你知道,我们需要你提供,如果你不愿意动手,只要你能说准确和详细就行,不要影响后面的工作和进度。负责项目的人反而脾气根据无法控制,依然以前面说的理由拒绝配合和提供。

主动沟通的人明确那些事是自己的事,那些事实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没有侵犯他人的界限。但是他自以为正确的界限并没有被其他人认可和承认,没有共识的基础上就没法谈界限。有没有解决的办法?有。通过有限人数团队的高透明度和密切的协同、高度信任,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就像海豹突击队执行伊拉克任务一样。

这个时候,《混乱》、《盗火》、《刷新》里的新观念就起到了指导作用,面对复杂的情况混乱、跨界、转换、同理心等就用上了排场。工具很多,在于使用它的人如何灵活使用。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2)

读了塔勒布的《黑天鹅》一下被吸引住,进一步阅读《反脆弱》对波动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有了新的认知。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3)

作者的观点很新颖,以三元结构论将事物划分为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前者喜欢安宁,后者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类并不太在意环境;作为个体,要积极拥抱随机性,学会做减法,少即是多,顺应自然、自由探索,甚至拖延也是身体的防御本能,是反脆弱----这似乎与老庄的无为而治和陶潜的归去来兮异曲同工。作者对那些不承担后果的脆弱推手义愤填膺,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勇敢的创新者和试错者心怀敬意。作者的经历很传奇,做了20多年的交易员和商人转而从事学术研究,独树一帜,想必是实现财务自由后的兴趣选择。作者的阅读很丰富,从13岁开始持续多年每周30-60小时的阅读时间,曾连续20天读完左拉20本书,每有闲暇诸如会友、候机间隙都手不释卷。全书洋洋洒洒,信笔由疆,激情澎湃,妙趣横生,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古往今来的文史哲典籍,从自传性反思中,反反复复、絮絮叨叨、苦口婆心地劝导读者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读前言可领略核心观点,读全书可感受畅快淋漓。

前言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有些事情能从冲击中受益,当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和压力、风险和不确定性下时,它们反而能茁壮成长和壮大。……不妨叫它反脆弱性(antifragile)吧。

*复原力能让事物抵抗冲击,保持原状;反脆弱性则让事物变得更好。

*反脆弱性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脆弱性。正如不减少疾病我们就无法改善健康,不减少损失我们就无法增加财富,反脆弱性和脆弱性是同一波谱上的不同波段。

*从随机事件(或一定冲击)中获得的有利结果大于不利结果的就是反脆弱的,反之则是脆弱的。

*如果说一切自上而下的东西都会使我们变得脆弱,并且阻碍反脆弱性和成长,那么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适量的压力和混乱下反而能够蓬勃发展。

*社会最大的脆弱性制造者和最大的危机制造者,正是那些置身事外,不承担后果的人。

*黑天鹅事件是造成广泛、严重后果的,不可预知的、不定期发生的大规模事件。对某些观察者来说,他完全没有预料到它们的发生,这种人通常被称为火鸡,因为他们对这些事件完全没有预期,并会受到这些事件的伤害。

*当你寻求秩序,你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当你拥抱随机性,你却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非线性是指当你把药品的剂量增为两倍,或将工厂的员工数量增为两倍时,所得效果并非初始效果的两倍,而是要么更多,要么更少。

*我们成为一种新型疾病的受害者,即新事物狂热症,它使我们建立起面对黑天鹅事件时会表现得极其脆弱的系统,却自以为实现了所谓的进步。

*你没有任何可靠的依据说某个遥远的事件或冲击的发生概率比另一个事件更高(除非你喜欢自我欺骗),但你能很有信心地说,当某一事件发生时,某一个物体或结构比另一个物体或结构更脆弱。

*脆弱推手往往陷入苏联–哈佛派谬见,即(不科学地)高估科学知识的能量。秉持这种谬见的人就是所谓的天真的理性主义者、合理化者,或有时被叫作合理理性主义者,因为他认为事情背后的原因是可以自动显现的。

*正是因为这些脆弱推手的存在,现代文化对生活中神秘的、难以解释的、尼采称之为酒神式思维的事物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无视的态度。

*脆弱推手(医疗、经济、社会规划者)会促使你卷入政策和行动等各类人为的事情之中,这些事情带给你的利益虽小但是看得到,而副作用可能十分严重却看不到。

*少即是多,而且通常更有效。

*启发法是经验法则的简化,它使事情变得简单而易于实施。

*脆弱性—事实上它仍缺乏技术性定义—可以被表述为:不喜欢波动性的事物,而不喜欢波动性的事物往往也不喜欢随机性、不确定性、混乱、错误、压力等。

*反脆弱性的事物喜欢波动性等,也喜欢时间。

*与波动性相关的职业有两类。第一类包括学者、报道作家与评论员,他们研究未来事件,并撰写书籍和论文;第二类是实践者,他们不研究未来事件,但是会尝试了解事物对波动性的反应。

*《随机漫步的傻瓜》

*本书与《黑天鹅》一书的关系是:尽管两本书的出版时间有先后之别,但本书更像是主体,而《黑天鹅》如同备注—一种理论备注,甚至可能是一份初级的附录。

*一个人的个人经验是其观点的真实性和真诚性的背书。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我不得不在图书馆中搜寻写作主题,并以此作为写作的一部分,那么我觉得这是堕落和不道德的。

*这并不意味着图书馆(实体和虚拟的)是不能接受的,而意味着它们不应该是任何想法的起源。

*我揭露脆弱推手依据的第一条伦理原则是:如果你看到欺诈而不揭露欺诈,那么你就是同谋。对傲慢者友好无异于对友好者傲慢,对任何邪恶行为宽容无异于纵容这种行为。

*许多社会问题都来自于其他人都是这样做的这种论点。

*妥协就是纵容。现代格言中我唯一遵循的就是乔治·桑塔耶拿所说的:人只有在以不折不扣的诚意评判世界、评判他人的时候……才能获得切切实实的自由……这不只是一个目的,而是一项义务。

*第二条伦理原则。我有义务让自己经受科学程序的检验,只是因为我要求别人也做到这一点,别无其他目的。

*在做了20多年交易员和商人后,我进入了一个陌生的职业,即人们所说的学术生涯。

*商业是自然的、有趣的、惊险的、生动的;而目前专业化的学术则与这些沾不上边儿。

*学者们(尤其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好像总是互不信任;他们生活在琐碎的执着、嫉妒和冰冷的仇恨中,龃龉会发展成为积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种整天与电脑屏幕打交道的孤独中和不可改变的环境中,他们越来越僵化。

*本书由7卷组成。……小说家和散文家罗尔夫·多贝利在阅读了我的道德标准和否定阐述法两个章节后的第一反应是,每章都可以独立成书,作为短篇或中篇论文发表。

*卷对我来说不是加长版的杂志文章,能给予读者一种阅读体验;对于那些为了从文章中引用观点而阅读,而非出于享受和好奇而阅读,也不是仅仅因为喜欢而阅读的人来说,他们一定会感到沮丧,因为他们无法快速浏览书稿并用一句话作总结,而且让这句话与他们涉猎的一些现有话语相联系。此外,本书与教科书的写法截然相反—它混合了自传式的反思、比喻,还有更多的哲学和科学调查。

*这本书分为3个层面。首先是文学和哲学表述,以比喻和图表来说明问题,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技术性论点……其次,使用了图表和更多的技术性讨论,但没有复杂的推理。再次,本书提供了更详细论据的数据。

*三元结构根据特征将事物分为三类:脆弱类、强韧类、反脆弱类。脆弱的事物喜欢安宁的环境,而反脆弱的事物则从混乱中成长,强韧的事物并不太在意环境。

*当你讨论一个事物或一个政策时,你的任务是考虑应该将其划归为三元结构中的哪一类,以及你做什么才能改善其情况。

*自由探索和反复试错的某些系统会具有反脆弱性的属性。

*乐于犯众多的小错,承受小的伤害,我们将这个过程和方法称为杠铃策略。

*我们来看看健康问题。加法都归于脆弱类,减法则归于反脆弱类。

*我们也很难说强韧性一定是我们想要的—引用尼采的话来说,长生不老简直是要人命的事。

第一卷:反脆弱性:介绍

第1章达摩克利斯之剑和九头蛇怪

第2章随处可见的过度补偿和过度反应

第3章猫与洗衣机

第4章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

第二卷现代化与对反脆弱性的否定

第5章露天市场与办公楼

第6章告诉他们我爱随机性

第7章天真的干预

*很少有人知道,拖延是我们的自然防御本能,是让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行使其反脆弱性的本能;它源于某些生态或自然的智慧,结果也并不总是坏的。

第8章预测是现代化的产物

第三卷非预测性的世界观

第9章胖子托尼与脆弱推手

第10章塞内加的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第11章千万别嫁给摇滚明星

第四卷可选择性、技术与反脆弱性的智慧

第12章泰勒斯的甜葡萄

第13章教鸟儿如何飞行

第14章当两件事不是同一回事时

第15章失败者撰写的历史

第16章混乱中的秩序

*我从13岁左右开始……一周差不多会阅读30~60个小时,这个习惯我已经保持了很长时间。我读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契诃夫、波舒哀主教、司汤达、但丁、普鲁斯特、博尔赫斯、卡尔维诺、塞林、舒尔茨、茨威格(不喜欢)、亨利·米勒、马克思·布洛德、卡夫卡、超现实主义作家尤涅斯库、福克纳、马尔罗(还有其他野外冒险家,如康拉德和梅尔维尔;我读的第一本英文书是《白鲸》)和类似的文学作家的作品,其中很多人的文字非常晦涩,还有黑格尔、叔本华、尼采、马克思、雅斯贝尔斯、胡塞尔、列维–斯特劳斯、列维纳斯、肖勒姆、便雅悯,以及类似的哲学家的作品,因为他们拥有不被列入学校课程的崇高地位,而且我坚决不看学校规定的书籍,所以迄今为止我没有读过拉辛、高乃依和其他无聊作家的书。有一年夏季,我决定在20天内读20本左拉的小说,每天读一本,最后我成功地做到了,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还读了马克思所著的书,也许是参加了一个组织促使我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我对黑格尔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亚历山大·柯热夫的作品间接得到的。

第17章胖子托尼与苏格拉底辩论

第五卷非线性与非线性

第18章一块大石头与一千颗小石子的区别

第19章炼金石与反炼金石

第六卷否定法

第20章时间与脆弱性

第21章医疗、凸性和不透明

第22章活得长寿,但不要太长

第七卷脆弱性与反脆弱性的伦理

第23章切身利害:反脆弱性和牺牲他人的可选择性

第24章给职业戴上伦理光环

第25章结语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4)

《反脆弱》这本书告诉我们:所谓的强大就是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情绪化,你最终才能赢。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最普遍、通俗的情绪有喜、怒、哀、惊、恐、爱等,也有一些细腻微妙的情绪如嫉妒、惭愧、羞耻、自豪等。情绪常和心情、性格、脾气、目的等因素互相作用,也受到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影响。(360百科)

情绪常被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其次是,搞清楚“才能赢”,赢指的是什么?

赢得是自己,改变自己、超越自己、包容自己。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受得住成功,能够居安思危,抛弃诱惑,坚定不移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

最后搞清楚情绪和感觉、心情、情感的区别。

感觉(feelings)个人对情绪的主观认识,更私人化,因人而异。心情(moods)主体所处在的感情状态,比情绪延续时间长,感情波动不如情绪强烈。

情感(affect)一个笼统概念,有时包括情绪、感觉和心情,有时可以专指情绪。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5)

我把塔勒布的几本书接连读了一遍,《非对称风险》,《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主要讨论了随机性事件对于系统产生的影响,对于影响特别大的随机性事件,我们称作为黑天鹅事件。

在面临黑天鹅事件发生时,一般的人都会面临自己的脆弱性挑战,比如股灾来临后加杠杆的投资者会被击溃;对于韧性比较高的投资者,则会扛过股灾,并把损失控制在能承受的范围中,并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对于少部分具有反脆弱能力的投资者,则能够识别黑天鹅事件的脆弱性,比如对冲或者做空来获得暴利。识别脆弱性,并针对脆弱性进行反向操作的能力塔勒布称为反脆弱能力。

塔勒布探讨了反脆弱的几种方式,第一是冗余的能力,比如人的进化都有两个手,两条腿,两个眼睛,耳朵甚至两个肺,这种冗余能力让人在遭遇黑天鹅事件对于上述器官身体损伤时,保持了一定的身体冗余功能。比如人多学会几种技能,也是冗余性,在失业时也能技多压身。

第二是抗击打的能力或者说自愈能力,在生活中保持一定的压力,会促进人的成长。比如《心流》书里提到做超出自己现有能力一个级别的工作,具备一定的可挑战性,则更容易进入心流的状态。那些持续创业者,像乔布斯和史玉柱都是具备了这种反脆弱的能力的,他们在遭受挫折后,反思和反省自己,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寻找新的市场机会,很多有智慧的人,大量的时间处于不断学习中,并用于不断挑战自己,比如孔子,他在国家和平时期就参与国家的治理和建设,在国家动乱时期,就待在家里学习和教育弟子。

第三,杠铃策略。塔勒布建议用杠铃策略来增强反脆弱的能力。杠铃策略指的是采取两个极端,而不是中间策略。比如投资,极端指的是将90%的钱购买无风险的产品,比如固定收益的银行理财,将10%的钱买高风险的产品,对于这10%资金亏光也就10%,而收益是无上限的。塔勒布建议我们不要采取中间策略。书里的尼罗一般只和看门人和学者打交道,很少理睬中庸之辈。塔勒布厌恶中间路线,因为它模糊不清晰,这里能看到他的处事风格,他不愿意做不在自己认知之内的事情,他只选择正面的黑天鹅和负面的黑天鹅这些结局清晰的事物。处理方式是,把它们放在自己的杠铃两端,一方面积极主动让有利的黑天鹅顺其自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尽量消除不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极端伤害。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6)

初次读这本书被"反脆弱"这个概念吸引到了,只听说过脆弱,不脆弱,却不甚了解反脆弱,更不明白反脆弱的真正涵义。大体来说,反脆弱指的是能够在突如其来的变化中获取收益,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玻璃杯放到桌子上,当摔到地上的时候,它会瞬间破碎,玻璃是脆弱的;如果一个杯子,被摔到地上后不仅没有破碎,反而变成两个漂亮的杯子,这就是反脆弱的。

文中提到一个概念,风会熄灭蜡烛,也会使火越烧越旺,这就会引导我们去思考一个概念。对于不确定的东西,要去想如何利用他们,而不是躲避,这个世界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而人们总是倾向于安全感和确定性,这是典型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其深刻的合理性,因为作为"众"而言,绝大多数时候都会偏向寻求安全。

但是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存在又倒逼我们必须去面对这个问题,文中给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杠铃策略,即分散自己的投入,也就是常说的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事物本只有两个维度,就像长与短,就像明与暗,就像脆弱与不脆弱,为什么凭空会多出第三个维度——反脆弱?汪静波在文思静语中把这个归结为生命体的灵性介入是有一定道理的,生命体面对完整与破碎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生长,即我们会在冲击中不断学习,在错误中不断进步,我们不断的生长,来源就是外界不停的冲击以及自我不停的反思,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期望得到并掌握到的——如何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成长。

可以说,世界的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中,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来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这也就需要我们常常去反思,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值得花费时间去担心和预测黑天鹅的降临;相反,任何一次的挫折,我们都要认真面对,没有疼痛,就不会有记忆,利用所有的机会去反思,时刻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什么?需要放弃什么?顺势而为。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7)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喜欢追求稳定而尽量避免变化,因为我们会误以为变化或者波动就会带来不利的后果,但其实不管是大自然还是人类自身,都是具有一定的反脆弱性的,可是却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忽视了。

比如,作者在书中写道:“正如森林里的小火会烧掉森林中的可燃材料一样,经济中的小伤害也会尽早淘汰弱势企业,让它们尽早失败(从头再来),并尽量减少对系统的长期损害。”

之所以我们会过度的担心小的波动或是变化,根源在于看待世界的眼光过于局限了。从具体的一件事或是微观层面来看,如果一件事物发生了波动或者变化可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但是我们将眼光扩大到整个系统或是宏观层面来看,这些问题的产生反而会促进事物的改进和进步。

就像作者所说的一个观点:“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其实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因为这次事故的出现,才大大刺激了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从而潜在的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8)

个人感觉要比黑天鹅好,主要体现在:1、更系统全面,从事物的脆弱性,到不确定性,到非线性,到应对方式,相比之下《黑天鹅》仅讨论了部分分支;2、更实际翔实,不像《黑天鹅》论述上时不时给人不可知论的感觉。

【要点记录】

一、跟黑天鹅的关系是?

本书更像是主体,而《黑天鹅》如同备注—一种理论备注,甚至可能是一份初级的附录。为什么呢?因为《黑天鹅》是为了说服我们看到一种可怕的情况,并努力解决它。而本书的起点是,人们并不需要认识到(1)“黑天鹅”主宰着社会和历史(因为人们通过事后的理性化推断,认为自己能够理解“黑天鹅”)事件;(2)其结果是,我们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在严重的非线性情况下,所以我们可以直接讨论实践问题了。

指 “脆弱-强韧-反脆弱”这三元,按对不确定性的适应程度从低到高排列。

表0–1 核心三元结构:在风险下的三类状态

对抗复杂性不确定性的性质

复杂精密的机制,特别是某些类型的精密机制,也会带来脆弱性,从而使社会受到“黑天鹅”事件的伤害。由于社会往往会从复杂性中受益,逐渐积累起越来越“尖端”的精密机制,社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但恰恰是这样,社会也变得更加脆弱和更易崩溃。

对挫折、压力的过度反应,是正向的激发进化的能量。

对挫折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创新!

过度反应机制或类似的机制会使我们在有一点点背景噪声的地方更好地集中精力,就好像对抗这些噪声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对于个体,是“弄不死我的,使我更强”;对于系统,是“个体可以死,我要更强”。

因此,一个系统内部的某些部分可能必须是脆弱的,这样才能使整个系统具有反脆弱性。

大自然更喜欢在信息层面,也就是通过遗传密码让游戏继续下去。因此,有机体需要死亡,以确保大自然的反脆弱性—大自然是投机的、无情的、自私的。

系统鼓励个体率意试错寻求可能,而个体可能因此被牺牲。

自然和类自然的系统需要单个经济主体过度自信,即高估其业务成功的机会,而低估其业务失败的风险,只要其失败不至于影响他人。换句话说,局部而非整体的过度自信有利于这些系统的健康发展。

为了改善系统,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非线性”是指反应无法直接估计的、不呈直线分布的效应,所以如果你将药的剂量加倍,药效可能大大高于或者低于两倍。如果我朝一个人的头上扔了一块重达10磅的石头,它造成的伤害要比一块5磅重的石头所造成伤害的两倍更严重,比一块1磅重的石头所造成伤害的5倍严重得多。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画一个坐标,纵轴表示伤害的大小,横轴表示石块的大小,那么这根线一定是曲线,而不是直线。这是不对称性的表现。

这让我看到了一条规律:极端事件对脆弱性事物的伤害程度远高于一系列温和事件造成的伤害—再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界定脆弱性事物了。

1、警惕无切身利益者的忽悠剥夺;2、冗余。

只要预测者在游戏中没有投注,即不涉及其切身利益,那么对他人来说就是危险的,就像没有工程师睡在现场的核电站。

第二条启发法是说我们需要建立冗余、安全边际,避免优化,以减轻甚至消除我们的风险敏感度中的不对称性。

该是杠铃策略的系统提出。杠铃策略,即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用频繁的试错、小损失,避免一个毁灭性的黑天鹅事件;用小比例的投机投入,把自己暴露在正向的黑天鹅事件中,并从中获益。这样的投机投入,损失上限是已知的。

这样的策略可以应用在资产配置、工作安排等:大比例求稳,小比例激进,不要依赖中间不上不下的区域,这个区域对黑天鹅事件的抵御能力很低。

杠铃(或双峰)策略是一个实现反脆弱性、向三元结构的第三类转移的方法。

杠铃的意思是什么?我用杠铃(一个杠轴,两端加重,供举重者使用)来将极端情况分隔开。在我们的语境中,杠铃策略不一定是对称的,只是说,它由两个极端条件组成,中间空无一物。你也可以用更技术性的语言称其为双峰策略,因为它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模式,而不是单独的中庸模式。

这世界上有很多中间地带并非“黄金地带”,因此完全适用杠铃策略(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9)

放弃这本书是在大概28%的位置,一来是发现作者开始来来回回叙述类似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冷酷和偏见感到不适。

“风可以吹灭蜡烛,但也能让柴堆越烧越旺。”这是一句很妙的比喻,风是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风险、波动,也具备不可预测、难以防范、突如其来等特点,我们生活在风中不能做脆弱的蜡烛,要做柴堆,不仅在风中活下去,而且从风中获得更多氧气,活的更好。

反脆弱就是从风险中获益。风险,或者是波动也不常常是坏事,金融市场正是从波动中获益,如果没有波动,将永远无法获得一分钱。

另外,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是对于非人主体反脆弱性的叙述:爱情具有反脆弱性,知道舔到最后一无所有,还有那么多只舔狗。想法具有反脆弱性:越是克制自己不去想,越是被想法占据了头脑。

信息具有反脆弱性:“千万不要告诉别人”的秘密传播最快。批评具有反脆弱性:资质平庸的人迅速成名的途径之一就是找一个厉害的人来批评自己。不可否认,这些论述非常精彩。但是,渐渐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的观点让人巨大不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有利于提高全球航海安全水平。我同意。

对于登上泰坦尼克号并最终丧生大海的那些人来说,他们脆弱地像是海面上转瞬即逝的浪花,遭遇了彻头彻尾的悲剧,用生命给全人类系统拉响警报。对于人类社会系统来说,悲剧是警示,是“好事”(打出这两个字时,我都觉得自己的面目更加可憎了一些)。理性上,我可以理解这个逻辑,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像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人们从中获取了一点少得可怜的“积极意义”,聊以慰藉。

渐渐,我发现作者并不是这个意思。

谈到战争时,作者是这么写的:战争不是好事,而且作为残酷的文化战争的受害者,我可以证明战争的恐怖。但是,麦斯特支出了一个基于给定事件分析损失,而忽略故事中其余部分的错误,我觉得这个推论很有意思,也很奇妙。更有意思的是,人们往往不太容易往相反的方向看……因为我们往往只将伤亡视为损失,却没有考虑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这一点与园丁不同,园丁们深知,修剪树木将使树长得更好。

人言否?为什么在吃屎的时候,还要吧唧嘴巴,细细品尝,然后热情地吆喝其他人,“来呀,都来尝尝,味道没有那么差”?讨论一个问题,最忌讳的就是先入为主,是带着观点去找佐证,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偏听偏信,对反例视而不见。

泰坦尼克号也好,战争也罢,一切事物都有积极面和消极面,哪怕是屎,也总有人能品得出味道,但是,对于消极远远大于积极的事件,不能拼命去品尝那一点所谓的“味道”,然后忍着呕吐的恶心感吧?

人类,从来不是地球的主人,更像是一个令人讨厌的不速之客,发展到现在,把地球弄得一团糟,不知天高地厚又令人生厌地把主人家翻的乱七八糟。但是,人类依然是特别的,伟大的,因为产生了人类文明。文明与蛮荒,作文不至于完全对立,但总归是有显著差别的。群居动物可以在躲避天敌时,自然地放弃掉那些跑的慢的老弱病残,而人类会在公共场所设立爱心专座、无障碍通道,这就是差别。

人,首先是人,如果他不幸变成了泰坦尼克号死难人数的一部分,或者战争遇难同胞的一部分,这是大家共同的悲剧,而不是视为对于树枝的“例行”修剪。

反脆弱的读后感(篇10)

正如标题所言,什么是反脆弱呢?首先,我们要知道脆弱的反义词究竟是什么?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因为坚强只是在制止或者说避免脆弱的发生或者是在减小脆弱性带来的危害火灾难,而脆弱的反义词从某种意义上面来看,应该是不仅是制止了脆弱,而更是使自己变强了,变得更牛了,所以作者就提出了一个观点:世界上一半的事物没有被命名。而对于脆弱的反义词,作者说,应该是反脆弱,也就应该是英文的Antifragile。

整个世界的脆弱性并没有减少,反而是再不断的增加,随着现代社会的日益发展,系统的复杂度前所未有,带来的挑战也前所未见。

世界充满了随机事件,与此同时,人类行为其实也是无法预测的,诸如“9·11事件”等黑天鹅事件的发生,有谁会想到会有飞机撞大楼这种事情啊?但是“9·11事件”却给世界带了严重的打击。一场大暴雨,在现在一个城市的交通可能会混乱,但是在古代几乎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所以在一个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如何应对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需要拿反脆弱来应对,当然这只是一个最好的方式而已。我们人类要像猫这个生命体一样,具有着反脆弱性,而不要像洗衣机这样的机械体一样,不具有反脆弱性,不能自我革新,在不确定面前就不堪一击,就没了。

而提升反脆弱性,我们完全可以过度补偿,过度反应。例如作者说的米特拉达梯式解毒法,还有禁书的例子。禁书往往是禁不掉的,他反倒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引起人们的关注。还有就是合理干预。干预应该存在吗?应该,但是更应该是合理的干预。即“限速,但不要替他开车。”接下来就是杠铃策略,要学会做多手准备,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在杠铃的两头都有储备,避免满盘皆输的局面。

这本书我读起来觉得挺难读的,我个人认为我读起来比较费劲的原因可能就是作者举的例子有一些是西方的例子,幽默也都是西方式的幽默,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翻译。

感觉这本书的一些观点好像与《道德经》的观点类似,他们是相通的。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反脆弱》读后感30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读后感30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