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鲁迅专题有感800字 > 地图 > 读鲁迅专题有感800字

读鲁迅专题有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专题研究》有感2000字。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人一生的进步都是和书籍的阅读相伴随的,每个人对于作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其实最好的阅读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读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我们如何去领会作品的内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专题研究》有感2000字 ”,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读《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专题研究》有感2000字

钟政营

这两天,县里进行期末数学统测,回卷时面对学生的错题:填空出错、计算错误,尤其是解决问题部分失分严重,我困惑、迷茫。不仅反问自己:是什么原因造成知识的遗忘过快?也许应该从平时教学新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应该做到扎实、有效。正在我困惑、迷茫的时候,恰逢近段时间细读《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专题研究》此书,受益匪浅。它使我豁然开朗,原来数学课可以这样上,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书围绕八个专题 (概念、计算、探究、应用题、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分为八章,每章都包含“观点报告”和“课例研讨”两个部分。本书内容与以往一般的教育专著有所不同,它不像课例集,缺少系统性和理论,也不像纯理论的专著那么枯燥。本书既具有理论的系统性,又具有课例的鲜活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

1.关于“观点报告” ——以学为中心,观点鲜明

观点报告以开展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反思各专题教学存在的困惑点,探寻突破策略,并积极大胆地付诸实践。每阅读完一个专题,总能给我以新的启迪,让我经历“柳暗花明”的美妙境界。

书中的“观点报告”一般包括“教学疑难问题梳理”和“教学策略与建设性的意见”两项内容,针对内容涉及面比较广的专题,把12册内容分成两个学段展开阐述。每个观点报告所提出的教学策略和建设性意见都是主讲人在参阅大部分理论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整理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启发性。比如在“专题一、概念教学”章节中,从教材缺失、教师缺位、学生不到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概念教学困境原因及教学突破的策略,值得一线教师学习借鉴;“专题二、计算教学”章节,将疑难问题采用了表格的形式进行清晰而又系统的梳理,让大家看了一目了然……

2.关于“课例研讨” ——以课为抓手,课例典型

通过对本书八个专题课例研究的细读,文章中每个专题并选取几节典型课例进行解析,现将点滴体会赘述如下:

(1)概念教学,基于“学生经验”的激活。

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有效地进行判断、解释、推理、运算和解决问题。

比如,课例认识“乘法”,通过观察、操作、计算等活动,在激活旧知的同时,学生获得“几个几”用“连加计算”的经验,促进学生对“乘法”的意义的构建;

反思自己的课堂:每节课的教学是否激发学生的“经验”?是否经历概念形成的一般过程“感知材料——聚类分析(分类分析)——提炼概括”?……

(2)计算教学,基于“算法与算理”的融合。

书中提到,数的概念和算理、算法三位一体,算法的依据算理,那么算理的依据是什么?那就是数的意义了。比如:课例“三位数乘两位数”,注重迁移,在迁移中明晰算理和算法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结合海宝玩具的价格这个现实情境理解算理,使抽象的算理具体化。

反思我们的课堂:是否在计算教学时关注算理与算法的沟通?算理与算法的沟通过程是否有效?……

(3)探究教学,基于“猜想与验证”的落实。

探究学习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能满足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的需要。

比如,课例“梯形的面积”的教学,先复习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怎样推导的,引出转化思想,再动态的把三角形顶点沿对边平行线拉长,就形成了梯形,通过猜测、验证,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反思我们的课堂:一些适合探究类的知识是否放手让孩子探究?探究的形式怎样才能做到有效?……

(4)解决问题教学,基于“情境与数量关系”的应用。

平时我最苦于应用题教学,拿到此书时,我就从这一专题看起,每一课例给我留下了颇具借鉴的价值,给我答疑解难,帮助我更好地掌握教学规律,使我能更好地教学。

在教学设计和方法上,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清楚地知道:教学目标需“三维一体”,教学方式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学评价要“讲过程,重多元”,教师角色应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等。

反思我们的课堂:每一节课如何体现“三维一体”的目标?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提高数量关系分析的有效性?如何创设情境?……

(5)图形与几何教学,基于“几何直观”的建立。

比如,绕着等腰三角形的中垂线旋转,形成的是圆锥,再沿着底面直径剪开,就是那个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猜测、演示(借助几何画板) 活动有利于建立几何直观。

反思我们的课堂:如何体现思想方法(转化思想)?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如何让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深入骨髓?……

(6)统计与概率教学,基于“数据分析观念”的发展。

比如,课例“可能性大小”教学,整节课体现操作与观察推理的有机结合;论理概率与实验规律的和谐统一;数学思想与数学文化的渗透融合。关注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形成,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反思我们的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分析数据?

(7)数学广角教学,基于“思想方法”的感悟。

比如,课例“找规律”教学,渗透了对应思想和极限思想。对应思想体现在重复出现各组元素之间是一一对应,正因为有这种一一对应,才有重复的可能。整节课都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数学的思维美。

反思我们的课堂:通过怎样的活动感悟思想方法?

(8)综合与实践教学,基于“数学经验”的积累。

比如,课例“打电话”教学,从“通知3名队员”入手,以解决用简洁的方式表达打电话的过程;接着探究“通知7名队员”方案,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寻找最优方案。再探究“通知15名队员”的最优方案,以发现规律,最后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学生获得对数学的情感体验,积累活动经验。

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的效果如何?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只要我们多看书,多吸收书中的知识,那么总有一天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之“道”,育人之“道”。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有感1000字


学习《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有感1000字

15中文3班马玉青

一个学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课程结束了,可是潘老师的形象却不断地出现在我眼前,仿佛才刚刚上完她的课回来。

第一次上潘老师的课的时候,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不是上课的内容,更多是她的笑容。被老师的笑容吸引,我心想这真是一位可爱的老师呢!同学们都说那是亲切的笑容,但我更想用"甜甜的"来形容潘老师的笑容,这样甜甜的笑容就像我最爱的水果味糖,有让人忘掉烦恼的神奇魔力。我想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不就是这样总是把甜甜的笑容挂在脸上的吗?当学生看到这样满脸笑容的语文老师走进课室,心里想:"真好,我又可以上一节愉快的语文课了。"这难道不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最大的幸福吗?就算没有一句言语,这样的笑容,也能融化学生的心。因为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快乐!这样"无声"的教育,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得到了快乐。

潘老师是一位爱分享的老师,在课堂上经常给我们分享一些生活中遇到的趣事以及一些她看了有感悟的文章,每次我们听完之后都有所收获。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书里的知识,更多的是把生活带进课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语文。我们的教学不能满足于单一的课堂教学,更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切实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潘老师让我知道课堂上的"有声"不仅仅是要讲解课堂上的语文,也是要分享生活中的语文。这样"有声"的"润物"才能让"物"更加茁壮成长!

潘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分享及讲解了于永正老师和支玉恒老师等大师的教学课堂实录,让我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及分享自己的收获。在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次次地走近大师,一次次地走进优秀的课堂。在这过程中,真的是受益匪浅啊!同时,潘老师还会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在《新编中华文化基础教材》第一课的案例中,让我们学习到原来那么"高大上"的国学可以上得这样通俗易懂;在《识字7》中,又让我们知道了上识字课并不都是简单枯燥的;在"行走的课堂"中,潘老师不仅给"小记者"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写作课,也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

《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究》这门课没有教材,但是潘老师的一言一行就是教材!潘老师的笑容,潘老师的动作,潘老师的言语时时刻刻都在感染着我们。同学们都说,潘老师看到的这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同时也把美好带给了我们。这样一位拥有"少年心"的老师是这样地热爱着美好的生活,又怎么会不热爱学生,不热爱教育呢?同时,潘老师也以"少年劲"在教育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探索,不断地记录、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求新…… 此刻,特别想用一句话来形容潘老师——"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读《小学新思维数学研究》有感


读《小学新思维数学研究》有感

龙港一小 谢树样

最近,我拜读了张天孝老先生的《小学新思维数学研究》一书,深深被他的执着精神所感动,被他的数学教学思想所折服。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设计学习新序列

关于学习的序,我第一次是在俞正强老师的讲座中听到的,俞老师认为课堂教学就是选材和立序的问题,而《小学新思维数学研究》则在一个更宏观的范围上,谈论了通过“重组结构,更新内容,滚动发展”的方式,设计学习新序列。

本书认为可以通过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整合,设计学习新序列。例如,以“乘法分配律”为核心,将长方形的周长、面积和乘法分配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整合在“篮球场上的数学问题”的主题下,形成一个教学单元。从步测和目测开始,为长方形周长学习积累经验,从长方形周长的两种不同计算方法中引出乘法分配律,用乘法分配律来说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解决较复杂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这样整合使得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环环相扣,形成一个网状的知识结构。

书中提到,采取“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的呈现序列进行滚动发展。前有孕伏:结合可以联系的知识点,将学习一个重要知识点所必需的基础进行前期铺垫,降低在新知学习第一时间产生的难度。中有突破:让学生主动利用原有的知识,突破新知探索中的难点,使经验材料数学化,数学材料逻辑化。后有发展:是指把“中有突破”的探索中获得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在知识运用的深度、广度和灵活度上有所拓展。

其实不管教材研究还是一节课的研究,它们的思想是相通的。我曾经利用前有孕伏,中有突破,后有发展的理念设计一个教学案例,竟然获得了温州市案例评比一等奖的好成绩,真是喜出望外。

教学三环节实务和理论

课堂教学应遵循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思维规律,即数学思维的问题律、情境律、发展律,相应的组织教学过程,应做好引入、展开、巩固三个环节。

引入按照数学思维的问题律,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抓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引出学生思考。展开按照思维的情境律,采用操作、图示、模拟等手段,通过分析和比较,抽象概括出原理和结论。巩固按照思维的发展律。既有模仿例题的基本训练,又有增加非本质干扰因素的变式训练和一题多解的灵活训练。

应用题教学的继承和发展。

书中为我们解释了应用题、问题解决教学的来龙去脉,这是新课程以来,一线教师比较困惑的内容。曾几何时,应用题教学销声匿迹,成了谁都不愿提及的话题,似乎谁提及,谁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谁就因循守旧。其实是我们学养不够,唯上唯书的表现。张老先生在本书中专门讨论了应用题教学的相关内容,给人一种豁然开朗、醐醍灌顶的感觉。

应用题是把日常生活或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文字或图形、表格来表示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的相互关系,而求未知数量的问题。虽然课程标准没有出现应用题的名称,教科书也没有将应用题作为单独的教学单元列出。但是,应用的意识应是一个教学目标,更是一种教学意识、教学方式,应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书中认为应重视帮助学生分清条件和问题,建立“问题”—— “条件”——“算法”之间的联系系统,切实用好列式训练、补充训练、编题训练、选择训练、变式训练,让五种训练成为教学的有力抓手。

同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落实好以下几种思想:

(1)比较的思想:比较是思维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有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纵向比较,即对数量关系发展变化的不同层次的比较;另一种是横向比较,是对数量关系发展变化的同层次上不同的分析方法和不同解法的比较。采用比较法教学,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新旧联结点上迅速展开,把“已知”作为基础,充分运用了已有的解题经验,因此有利于形成解题方法的逻辑联系。

(2)对应的思想:找数量关系的对应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在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问题、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问题的教学中,都要作为一项基本功训练。

(3)假设的思想:把题中的某一条件先假设为其相近的另一个条件,从而使问题的解决趋向于简单明朗。

(4)替换的思想:把一个数量替换为另一个数量,使数量关系趋向明朗。

(5)转化的思想:转化比较的标准;从数量之间的不对应关系转化为对应关系。

总之,通过本书的阅读和学习,让我了解了教材编写的思想和特点,更好的利用教材,开展有效的教学,让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更确切地说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从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出发,来分析与阐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主要任务,并用发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论来论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结合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来分析今天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从教学研究的论述角度看,本书始终将眼光盯住儿童的学习,始终在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与认知发展。它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教数学。下面就从探究学习这一点谈谈我的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时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上用不着选择和创新,因为自有教师为他们选择、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重在让学生根据定义、公式照搬照套,机械运用,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中,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被教师不经意的注入式教学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怎么能更深入地进行创新呢?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根据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2.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3、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4、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小学生来说,能够独立解题并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缩影,也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创新的初步尝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进行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数学研究》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研究》读书心得

看过很多书,但是很少写心得体会。这个寒假我看了张奠迪的主编的《小学数学研究》,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看这本书啦,因为原来黄生英主任就推荐我们看过这本书,前面也陆陆续续的都看过,但是都没有完完全全的从头到尾读过。但是《小学数学研究》这本书非常好,很值得数学老师拜读,能够提高教学水平,最主要的是把最准确的数学思想传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受益。《小学数学研究》以小学数学内容为研究对象,高屋建瓴、居高临下地对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进行分析、拓宽和提高,对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必将对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和提升作用。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教学时时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小学里面想不通的问题,有时一知半解,可这本书讲的很精确,很科学,就是很简单的问题也讲出了其中的道理,让人心服口服。像自然数为什么从0开始而不是从1开始、为什么最小的偶数是0而不是2、为什么最小的一位数是1而不是零等等。在教学中老师讨论的问题,争执的问题,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并明白其中的原由,真让人恍然大悟。

由于《小学数学研究》能够深刻地阐述小学数学的规律性问题。比如,第一章提出的小学数学中蕴涵的思想方法,让我们从更高的层面、思辩性地加深对小学数学的掌握和理解。而数学是一门研究关系的学问这一命题的提出,则进一步提示了小学数学内容的深刻本质。所有的数学问题均存在于关系之中,可以说,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指导性和纲领性的作用。

所以这本书成了我工作的导师和助手,一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我就会翻开它,有时间也会细细品读,从这本书我不但明白圆周率的发展及历史、平移旋转的实质、小学数学的方程的真正含义,还从中了解到数学的博大精深,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仅是把书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给学生讲懂题目,还需要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真正把教科书上的内容彻底弄明白,所以我觉得自己要不断充电,好好学习数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所以我也真心的将这本书推荐给我们的数学教师。

读《小学数学的掌握和教学》有感


读完马博士这本风靡美国的著作,对我冲击很大有两点:原来名著是这样写成的,感叹于她另类的写作手法;原来美国老师这么笨,相比之下中国老师这么聪明,不可同日而语啊。

摘录:本文是选取了四道数学题:退位减法、多位数乘法、分数除法,以及封闭图形面积和周长的关系,每一道题就是一个研究专题。先设计课堂情境,再请美、中教师就此内容阐述教法和解法。厉害的是马博士能将这些习以为常的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反应了其背后隐藏的数学原理。最后通过对比谈谈两国教师的知识差别。

感悟:其中我很费解的两个词:“过程性理解和概念性理解”。 借1与退1的区别:位值退1是过程性,退1相关的原理是概念性。收获较大的是看完后更好地对“知识网络”、“知识包”的理解。如书上114页,三幅对比图,就是由原来完全分离的几个知识点,再变成四个手牵手的图,有隐性联系数学基本态度,有显性的练习基本原理。反应了他对数学的深刻理解,包括宽度、深度、关联度和完整度。除了图式的讲解,还有更形象的比喻,我们掌握知识就得像熟练的出租车司机理解城市,有多条路,脑海里有个错综复杂的地图。

第一章:重组数字做减法的区别:

例子:美国老师觉得7+2+3=9=12对的,连中国学生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美国教师的方法:“拿1个10来换成10个一,‘拿’是重组,‘变’是转换。”“不能从较小的数中减去较大的数,于是就向它的邻居‘借’1。”这句话中有很多数学语病。小数也可减大数,邻居暗示了十位与个位是两个独立的数而不是一个数的两个部分。“借数”暗示计算中的数值可以任意改变,可以‘借’值。

中国教师方法:“退一”与“进一”相对应。通过“十进制”、“位值”来解释。还介绍了重组的多种途径。如53-26:53分成40和13;53分成40、10和3或者26分成20、3和3等等。特别强调知识包。做53-26时,他们已经有了“20以内减法”做基础,而且必需学得非常扎实。他们说,减法中的重组思想,把高位上退一到低位上的值,是通过学习三个水平的问题而形成的。20以内、100以内,再更大的被减数。在教一个知识点时应该把知识看做一个包,而且要知道当前的知识在知识包中的作用。你还要知道你所教的这个知识受到哪些概念或过程的支持,所以你的教学要依赖于、强化并详细描述这些概念的学习。

对比:美国老师青睐“借位”,而中国教师解释这个算法是“退一”。

第二章:多位数的乘法:处理学生的错误

错题: 123 三次乘积都与个位对齐。

×645

615

492

738

1845

美国老师认为错因: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位值,只从表面上看成4乘3。不会进行移位,没有记住公认的规则。美国教师自己也不清楚的是:积492实际上是4920。认为零是“人为的”。只是为了占位。

策略:过程性的:

描述规则:个位上的5,就从个位开始;十位上的4就向左移位,将乘积放在十位上的4下面。;然后移到百位。以此类推。

使用带横线的纸:将纸竖起来,一列里面写一个数。从而保证能正确地排列这些中间乘积。

用占位符:在空格处放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头大象。只需要服从老师有趣的、武断的命令就行。

解释基本原理:123就是100加20加3,5个123,40个123,600个123.

将该问题拆成三个小问题:123分别乘以5、40、600积为615、4920和73800再相加。

中国教师认为:

解释错误:分配律:123×645=123×(600+40+5)改成详细竖式,再擦去0成阶梯型的竖式。

10和10的幂的乘法,×10和×100

位值制:论证123乘以4个10是492个10,解释为什么492应该与10位相对齐。一个数的大小不仅仅依靠它所含有的数字,而且还和这些数字放置的数位有关。

知识包:位值、乘法的意义、乘法的基本原理、两位数的乘法、一位数的乘法、10的乘法、10的倍数和幂,以及交换律。重点是两位数的乘法。(图p44略)

策略:解释和示范:492个十,2应该写在哪里?738个百,8应该写在哪里?

学生发现问题:

观察,检查,分析和讨论;通过问问题进行引导;诊断性练习。

对比:美国教师遵循“对齐乘数”的法则,中国教师用位值和位值制的概念,解释为什么中间乘积在乘法中不像加法中的对齐方式那样对齐。

第四章:探索新知识:周长与面积的关系。

当一个封闭图形的周长增加时,它的面积也会随之增加。判断并证明。

美国教师:查书。因为不理解公式的运算推导,所以要找人告诉他反例,查阅书本并且找出反例。要求更多的实例、数学方法。面对学生观点的反应:简单接受9%,没有用数学方式研究78%,用数学方式研究13%。教师负责地评价学生观点的正确性,和学生一起研究她的观点的正确性。

中国教师:70%能正确解决。推翻这个命题:理解的第一层水平。识别可能性:理解的第二层水平。澄清条件:理解的第三层水平。解释条件:理解的第四层水平。

对比:美国教师倾向于关注“周长增加,面积也增加”的观点正误。而中国教师探讨周长和面积之间的关系。3名(13%)美国教师独立做了研究,只有一名得到了正确的答案。66名(92%)中国教师做了数学的研究,有44名(62%)教师得到了正确的答案。掌握一个领域的基本思想不仅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发展对学习和调查、猜想和直觉,独立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的态度。

只有那些对数学有适应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探究的能力。中国教师对学科的文化适应更强。他们倾向于严谨思考,用数学术语讨论,并用数学的论证来判断他们的见解。

小学数学研究读后感


小学数学研究读后感范文一

《小学数学研究》从第二章开始,分章研究小学数学中一些具体知识,这一章讲的最基础的自然数系。

对小学数学中具体知识的学习,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和深入认识数的概念、性质、方程、应用等内容,从而提升我们的知识水平,提高我们的教研能力。

韩愈在《师说》中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我们从事小学数学的人来说,这些数学的知识就是我们的术业,我们如果不能对这些术业有一定程度的专攻,想做好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是很困难的。相反,当我们对术业有一定的专攻之后,则会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水平。

有人说,我教的就是那点内容,只要我把教学的那部分知识学好就行了。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对问题的认识过于片面,对认识的理解也违反了科学规律,因而是不正确的。

因为,知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学习是一个层次深入的过程中。当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对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加广泛的认识之后,会反过来,使我们对原有知识的认识水平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正如,我们站在平地和站在山顶看同一片森林,所获得的感受是没有不同的。

在具体问题上,我们可以说,当站在积累丰富的数学高地上看我们的教学内容,会发现我们有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刻的认识。

让我们开始对自然数系的学习之旅吧!

《小学数学研究》读后感范文二

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用现代数学观点来阐述小学数学内容。

许多同龄人以及小学数学教师都有这样一种看法:大学里学的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没用或者用不到。

作者在文中如是说:我们之所以学习现代数学,是为了更深入、更准确地把握小学数学内容,以便于高屋建瓴地指导小学数学教学。

首先,要补充小学数学相对严密的框架。实际上,限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数学教材里的数学知识不可能是严密的。但是,教师应当大体知道它们的逻辑结构,包括公理化的处理方法,领会现代数学的思想,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数学本质。例如自然数的乘法交换律是规定,还是说明,或者证明?在佩亚诺公理系内,只要规定了乘法,其交换律自然是可以证明的;什么是面积?小学里只能用不严格的语言描述,其实它是集合类上定义的有限可加、运动不变的正则测度(边长为1的正方形面积为1)等

其次,小学数学出现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新的数学问题,需要介绍。譬如算法思想的揭示,先乘除、后加减,自内而外脱括弧;信息安全的密码设置和大数的因子分解有关;分形应该让学生知道、欣赏等等

最后则是涉及教学处理的有关问题。譬如分数的定义。(平均分的分数?两个整数的商?关键在于分数是新的数);分数的大小,两两比,还是全体比?(这涉及序的处理,它与小数的关系究竟如何?);通分和约分。分数是一个等价类。(一个大家庭);分数加法有两种:数量加法和比例加法;无限小数的处理;平行线如何定义(无限延伸是无法检验的)等等。

上次陈今晨先生来校听了陈晓丹老师二年级的课确定位置,提出要上升到几行几列的高度,为今后行列式(或矩阵)的学习埋下伏笔。数学可以说是一门关系学,小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只要有三类:等价关系(数、式的相等,图形的重合,方程的同解以及各种各样的等价类;顺序关系(数的大小,位置记数,不等式等);对应关系(数的运算关系,函数关系,表格,坐标图像,统计图等)。故,儿子认为确定位置就是在研究对应关系。陈晓丹老师出示的小动物的队列就是矩阵的雏形,后来出示的方格纸就应该是坐标系的雏形,方格纸上的位置与数对建立起对应关系,而数对是向量的雏形。这里提到坐标系,该问坐标的核心思想仅仅是确定位置吗?答案是否定的,更重要的是用坐标来表示几何图像。儿子深深地感受到小学数学教师也能演绎出很多的精彩,前提是对小学数学内容的理解,站得高,望地远,思考的也就愈多,更能发掘出别人看不到的魅力。正如陈今晨先生说,头发都白了却还在研究小学数学的教学。

故,有人说大学里学的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没用或者用不到。这是不正确的,只能说你没发现。

全书在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分别提出了若干个有建设性的问题并且给出了作者的观点,以下儿子例举几个问题

1、基数和序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

2、平行四边形是梯形吗?

3、小学里怎样处理无限

4、用空集构造自然数的冯诺依曼方法的价值在哪里?

5、0为什么也是自然数?教学中要注意什么?

6、我们现在有哪几种进位制?教学中如何处理?

7、1为什么不算质数也不算合数?

8、3个7相加是写成37还是73?乘法的写法是算法优先还是语言优先?

9、为什么强调分数的商定义?

10、比的后项既然不能为0,为什么体育比赛中出现3:0呢?

11、用单位菱形的面积定义sinA可行吗?

12、什么是大数定律?小学教学可能性或可能性大小时为什么要考虑大数定律因素?

最后想说,这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平日里不是埋头工作,就是忙于家务,根本无暇驻足回首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曾经走过的路,也不曾思考自己前方的目标在哪里。

学校赠送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其实放在书桌前好久,都未翻过。有一天,百无聊赖,随便翻翻,这一翻,便碰到了刘可钦老师。嘿嘿,夸张地说,触动了我的心灵,拨动了我的心弦。

应该说是刘可钦老师"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标题吸引了我。说实话,一直来,我对"演戏"似的公开课心里比较抗拒,即便有时学着人家做了,也很别扭。

所以看到刘老师的"常态"二字,我就来了兴趣。我想,常态课不正是我们一线普通老师每天所经历的课堂吗?怎么和名师挂上号了呢?

带着疑虑,细读起来。不知不觉中,才让我认识到原来刘可钦老师的课堂,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种课堂--全堂火爆,师生热情洋溢,激情似火-------课前也没有设计得精妙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但所有听过刘老师课的人都觉得如沐春风,清新自然,如甘泉入腹,沁人心脾;似品绿茶,余香萦绕。

再细品她的典型课例时,我还发现: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

由此我想,我们的课堂又该是怎样的呢?

那些看似精彩的画面在课堂上是否真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是不是一定要用上精美课件的数学课才算一堂好课?

我们应该追求"看上去很美",还是回到教学本身?

要答案,就要走近刘可钦。

于是,我找了更多关于刘老师的专着,边看边想。下面便是我阅读刘可钦时的一些零星思考。

1、如何对待常态教学?常态课如何上才好?

刘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常态教学,要提高常态课的质量。一节热热闹闹的课,看似激情四射,可是给学生留下的影响并不持久。教育家杜威曾经指出:在学生亢奋激情下实施的教育影响,并不是真实的,效果要打折扣。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认识,刘老师追求一种自然的、弥漫着生活气息的课堂情景,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为了给学生多一些探索、猜测、思考的空间,她总是有意识地淡化自己"教"的角色,巧妙地把学生推向前台,智慧地藏在幕后。所以,就有了这样的课堂景观:学生与教师共同围绕一个生活问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对学习投入了那么多的热情和兴趣,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变得如此诱人。课堂,成为师生共赴的心灵之约。无论是上课还是评课,刘老师关注的都是: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和空间?她凭借"朴实无华的教学"将主体教育的核心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我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也曾看过许多热闹的课堂教学场面,曾经非常羡慕别人课堂环节设计得巧妙、课件演示的精妙,课堂气氛的火爆,甚至曾把眼中这些令我羡慕的元素统统搬到了自己的课堂上,并为之沾沾自喜。结果在浮躁过后,到我冷静下来思考时,却发现除了当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外,留给学生的持久影响却很少。于是我常常思考,数学教学中我要追求的是什么?直到书中刘可钦老师的话语让我茅塞顿开。她认为:作为老师,我们要关注重视的是能给学生持久影响的常态课教学,要着力提高常态课的教学质量。

2、什么是爱学生?爱学生仅仅是笑脸相迎吗?仅仅是不批评孩子吗?仅仅是孩子头发乱了给他梳梳头吗?不是的。爱是尊重、信任、宽容、接纳。最简单的,如何对待学生说"老师,我不懂"?

刘老师举了一个非常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教师对学生应有的尊重。她说:"就拿常见的课堂提问来说吧。如果学生叫起来不会,就有好几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第一种:怎么不注意听呢,站一会儿,听别人怎么说。第二种:谁来帮帮他呀,这回会了吗?会了,坐下吧,以后要好好思考。第三种,如果不会,就对老师说:'对不起,我忘了'或'对不起,我还没想好。'坐下去就是了,也不用谁来帮。第四种:如果站起来说错了,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引发课堂辩论,让这个同学和其他人充分发表意见,问题弄清之后,老师说,是谁引发了我们精彩的讨论呀,噢,是他,来,我们谢谢他。试想,这个学生的心态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留给他的将是终身受用的习惯。"她还说:"在课堂上,学生无论说对说错,都是他对课堂的贡献,我们要尊重每个孩子,从小培养民主讨论的习惯。"

多么充满智慧的话语!

你一定没有见过这样的数值,它们可是刘老师的又一项发明。当她意识到学习困难的学生也渴望得到100分的时候,她和同伴们说发明了"A100"、"B100"这样特殊的分数。考试时,如果学生一次全部答对了,就可得"A100";如果做错了,还有一次重做机会,若做对了,就可以得到"B100"。这样一来,孩子们做错了题都非常愿意拿回去重做,培养了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自我纠错的能力。刘老师深有体会地说:"在一切教学行为中,教师要细心维护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地方。教师要时常听听学生的心声,站在学生角度想想每件事应该怎么做,这样会给我们的教师生涯添上亮丽的风采!"

刘可钦老师还说:"每时每刻我都和学生进行着心灵的沟通,我们用心灵读懂心灵。"当学生讲错的时候,轻轻的一个微笑,他知道没有关系;当学生提出问题的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他明白有人关注;当他不认同老师的观点时,一个微微翘起的大拇指,他体悟到不会受到批评。聆听学生心灵的声音,你就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浓浓的师生情全包裹在即将绽放的花蕊中!

看到这样的文字,确实,我有的只是惭愧和感动。这些教育的理念和思想,要做好并不容易,还是那句话:知易行难。

但我们惟有努力去做。阅读刘可钦,走近刘可钦,才知道:朴实最见功力,常态最能隽永。在朴实中彰显智慧,在无华中寻求发展。我想,仅仅走近刘可钦是不够的,如果可能,应该走进刘可钦。

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行与思》有感


读《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行与思》有感

苍南县龙港十小 曹海鸥

这个月我选择拜读林武老师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行与思》。本书分六章内容,分别从数学概念的含义解读、概念教学的独特价值、概念教学的支撑理论、概念教学的常见误区、概念教学的典型关系、概念教学的常见模式等方面阐述。林老师带领我们从纵向(数学发展历程)和横向(国内外各学科对概念的解读)来认识数学概念的含义。让我们全面感受数学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来认识和把握数学概念。作者在第3章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三个方面对概念学习理论的研究进行综述。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细胞”,是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的基础,是构造数学大厦的基石。林老师从案例描述,问题诊断、矫正策略、矫正案例等四个角度为我们诠释了概念教学。读完这本书我对概念教学有了以下几点浅薄的认识。

概念教学需重视语言概括

《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教师重视学生在“做”中学的同时,更不能忽视让学生在“言”中悟。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衣,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完整地用语言叙述思考的过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逻辑推理过程中,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讨论和判断的能力,培养学生有序推理的意识。

概念教学应重视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

小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是一个从感知到表象,从表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过程。作者借助“循环小数”这一案例提出概念的理解不是从重复背诵中记忆的,而是建立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获得的。让学生经历概念生成、整理和归纳的过程,才能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体验概念的意义。在充分感知和多样练习的基础上梳理感念的体系。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学完一个新概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新概念纳入系统中,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概念系,建立一个“概念图”。

概念教学应重视概念中对象的本质属性的丰富外延

弄清属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的标准之一。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概念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鉴别的信息;而分析概念内部各要素的相同点是揭示概念内涵的关键,明辨不同点则起到进一步厘清概念外延的作用。厘清数学概念的外延就是要求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反映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理解概念与概念之间的互相联系与区别。

概念教学应重视表象形成

儿童思维发展的三种水平(操作水平、 表象水平、分析水平)对应着儿童的认知发展三个阶段(动作认知、图形认知、符号认知)。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是沿着“具体—表象—抽象”的认识过程逐渐建立起来的,教师要重视从形象到抽象的“中介”——表象。林老师指出,学生的感性认识越丰富,表象就越清晰,想象也就越生动,理解和掌握概念就越容易。

概念教学应重视学以致用

概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能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正确的概念后,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概念,使其得到巩固。要以运用为基础,建构概念,巩固概念。教师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精心设计优化练习,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运用概念去判断、推理,解决问题,从而巩固概念,提高能力。

读完这本书最让我感慨的是自身理论知识的匮乏,林老师在书里提到的各种理论和部分参考文献让我觉得似曾相识而又模糊不清,因此有了再次去翻阅被我遗忘在角落里许久的教育学心理学的欲望。

读后感小学英语教学精彩片段和课例赏析 (400字)


本书从教学机智的角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智慧的课堂生成,使我再次感受到课堂是一次次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愉快旅行,而不可能是死板的预设,正如文中“意外可以成为课堂的亮点”“让错误成为美丽,让课堂充满阳光”“多一点偶然,多一点精彩”,小学英语教学精彩片段和课例赏析读后感。而如何面对偶然,如何巧化矛盾,如何积极引导……都是对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优秀个性品质的良好体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多思索多反思,敢实践敢创新,才有让自己真正拥有过人的教学机智。

精彩教学全景赏析从不同的课型出发:新授课和复习课,语法教学、阅读教学、书面表达教学和故事教学。为我们呈现由一个个精彩教学片段所组成的一堂完整的、扎实的英语课,老师们都能站在整堂课的高度来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与学生们一起创造了一堂堂好课。

好书如挚友,一朝拥有,便会天长地久伴陪着你,随时准备在你需要的时候敞开胸怀,和你作心灵的对话,给你启迪,增加你的信心,拓展探索的视野,让你警醒自身的不足。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结合小学数学教学


读《改造我们的学习》有感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

吴晶

《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毛主席的一篇经典著作,直至今日,它依然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在今天我们的复兴之路上,仍然需要改造我们的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学习的改造也是十分必要的。正如佐藤学所说:"如果说19世纪和20世纪的老师都是‘教的专家’,那么21世纪的教师则必须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反观我们当今的学习,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去解决呢?

一、认识学习

我们都知道学无止境、学海无涯的道理,但我们要学习的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应该进一步的了解什么是学习,即认识学习。学生们在一个环境中国共产党处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但只要让他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帮助的温暖意向,学生们就能更好的熟悉环境和认识学习,进而融入到学习中来。小学教师是每一位学生启蒙教育的领路人,是学生的灯塔。因此,认识学习对于教师们来说也是必要的,尤其是数学老师,我们必须深刻的感悟数学的本质,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才能"更上一层楼".比方说,我们在进行多重运算教学时,必须提前做好有关多重运算的相关知识储备,总结规律,并将精髓传授给学生,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从根本上领悟知识点,认识学习。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我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不是为理论而理论。同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堂外,都应该端正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创新学习

无论是创新学习方法,还是创新教学方法,都具有凸显学以致用、消解教师学习倦怠感、促进知识创造、提升教师学习成就感、开发碎片时间和赋予教师学习自由感等独特价值。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创新教学。就拿应用题来说,目前的教学方式还是一如既往地从数学角度直接的思考问题。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多阅读一些有关数学的杂志或者资料,来对解题方法进行创新,以一种现代小学生更容易接纳的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比如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这个时代特有的一切来解释和说明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们一定会更加对数学感兴趣,不再认为数学只是枯燥、难懂的一门学科。当下最先进的学习理论认为,在未来的学校里,老师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站在讲台上灌输知识,而是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并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时做出反省,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我相信,在这样一种创新理念的推进下,学习资源的开发、教师角色的改变和学习方式的整合将得以实现。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促进教师的有效专业发展。

三、改造学习

今天,再读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我们之所以顿受启发,是因为我们联系当今的教育,依然会发现我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说,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讲授方式不够有趣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很多学生难以对学习提起兴趣的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意识到改造学习的重要性。必须要认清一个事实,现在已经不是谁考试厉害就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时代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对此深有体会,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们总是更爱关注那些新奇且逻辑清晰的知识。所以我认为小学教师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学习的改造和教学的改造,将那些一脉相承的知识点进行边缘性改造。数学的功能无非就是两个方面:一是实践的功能;二是精神的功能。它在小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性和数学思维具有很重要的基础作用。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更要与此同时改造我们的学习。

最后我想说,虽然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尚有不足,但我相信在这种"改造学习"思想的引导下,我们的教育工作一定会愈加完善,广大数学教师也一定会以坚毅的心和智慧的头脑开拓学习道路,创新学习方法,引领学习风尚。与时俱进是我们的态度,着手实践是我们的行动,开创新的教学境界已经迫在眉睫,就让我们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去展望和迎接教育的明天吧!

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


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范文一

寒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吴亚萍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这本书,感受颇深。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而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则依赖科学的教学理论,这种教学理论必须以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基础。

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了怎样教而忽视了对学生真实思维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即关注学生怎样学。在各类期刊杂志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名师教案,而很少见到学生学例。如果脱离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深入研究和理论分析,那么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学方法,最多只能算是简单的经验总结,并容易产生一些错误的教学思想。

从书中我知道了,在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数学知识内容的体系,更要了解每一个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只有了解了学生具体某一阶段的认知特点之后,才能针对这些认知特点来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和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抓住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也使教学方法易于被学生接受,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只有在了解了学生具体某一阶段的认知特点之后,才能把握好拓展知识难度、挖掘知识深度的这个度。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之前,先要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这也是备课的重要部分,它也是传统说法中备学生的新内容。兵法中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一策略,它也适用于我们的数学教学。只有在了解了学生之后,我们才能有效地设计和组织教学。

其次,我认识到作者提倡把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置于问题情境中,把解决问题贯穿于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在问题解决的情境中使学生学会获取知识和进行解题的一般策略,并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向非数学能力迁移。她的这些观点是把数学学习的目的向更深层次挖掘,揭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学会知识内容本身就可以了,也不是学会解决现在的数学问题就可以了,而是要学会解决所有问题的方法和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

我也曾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过类似的观点如果将数学教学仅仅看成是一般数学知识的传授(特别是那种照本宣科式的传授),那么即使包罗了再多的定理和公式,可能仍免不了沦为一堆僵死的教条,难以发挥作用;而掌握了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就可以由不多的几个公式演绎出千变万化的生动结论,显示出无穷无尽的威力。学生所受的数学训练,所领会的数学思想和精神,将在学生的未来无时无刻地发挥积极作用,成为他们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如果仅仅将数学作为知识来学习,而忽略了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熏陶以及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就失去了开设数学课程的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范文二

在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这本书中,吴正宪老师说过,好课不是靠说出来的,好招不是靠模仿出来的,好教师不是靠教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所以说看到这本书,收益匪浅。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评价,教师运用怎样的评价语言,能够适时贴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护学生学习热情,教师又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评价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促进学生积极地思维,最终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从书中我们能得到满意的答案。

美国心理学家佛洛姆说过;人性最深刻的禀赋,就是被赏识的渴望小学生渴望受到表扬,赞赏的欲望更加强烈,作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善于欣赏的眼睛,捕捉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然后用语言将他放大,将他点燃。

1、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进行激励评价:

例:刘德武老师所执教的《厘米的认识》中,有一个片段:在尺子上从几到几就是

1厘米。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从左到右进行观察并分别说出,在尺子上从0到1是一厘米,从1到2是一厘米,从2到3是一厘米,这时候,有个学生从右到左观察,说出从4到3是一厘米,这时刘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赞赏的说道: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一般人都习惯从左到右依次往后看,一说到4,就往后想到5,所以从4到5是一厘米,可是这个同学的想法与众不同啊!他不仅会顺着想,还会倒着想,从4到3也是一厘米,棒不棒?

学生简简单单的回答从4到3也是一厘米,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孩子们应该掌握的知识,不会过多的去表扬孩子,只会一带而过。而刘老师却能够抓住这一个细节,对学生的发言用赞赏的语气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有新意,有创意,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众不同啊!这样的赞赏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喜爱与欣赏,他给学生带来的是肯定,是愉悦,是自信,给予了他成长中需要的营养与动力,也许未来的小发明家会由此诞生。想想自己是不是断送了许许多多小发明家的前途。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像刘老师一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然后用语言将他放大,将他点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抓住学生瞬间的闪光点进行激励评价。

策略中介绍了刘德武老师在教学中策略,抓住了孩子在口算2.5*4和2.4*5,孩子们纷纷抢答,有一名学生稍微提前了一点,刘老师对这个孩子提出了特别的表扬:我特别清楚地听到那个穿红衣服的男同学最快说出得数,特别的敏捷,尽管也许就快出了零点零几秒,但是就占得了先机。思维敏捷可以带动语言敏捷,当然前提是观察敏捷,2.5*4=10,2.4*5=12,这两道题也容易混。

思维敏捷的教师带动思维敏捷的学生,语言敏捷的教师教出语言敏捷的学生,观察敏捷的教师发现观察敏捷的学生。虽说在我的课堂中,也捕捉到不少学生的闪光点,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大部分是在自己的常规课堂中,如果是公开课,心里想着下一个教学环节是什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会不会完成,。而对学生的发言,有时候没有仔细的去听,就像上次王康的课堂,教师没有仔细的去倾听学生的发言,更没有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很好的评价。

3、适当的延迟评价给予学生自悟的空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为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应该急于得到结论,更应该关注学生获取结论的过程。

文中介绍了吴正宪老师在上《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学二分之一,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表示自己所发现的二分之一。有的用一半表示,有的画图表示,如:画个圆,平均分成2半。等等各种方法。这是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二分之一,并说明,这就是你们生活中见到的一半,现在你们对自己表示的方法,愿意擦得可以擦掉,愿意保留的页可以保留。这时有两个孩子不愿意擦掉,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其中一个孩子把自己的图画擦去了,只剩下一个孩子还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吴老师耐心的等待他并出示了百分之一,这个孩子画着画着,放下笔:说:不画了鹅,画图太麻烦了!此时吴老师握着这个孩子的手微笑着说:感谢你,你终于接受了这个分数。

这一点是不是值得的我们老师所借鉴,给每个孩子留下思考的空间。

有效地课堂教学评价源自于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只有从内心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接纳学生,才能够通过自然,诚恳,真挚的评价语言对学生进行有效地评价。

《我的作文教学课例》读后感1000字


《我的作文教学课例》读后感1000字:

广德县滨河学校 汪玲玲

月初,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继续“啃”管建刚老师的书。有了前两本书——《我的作文教学故事》、《我的作文教学六讲》作铺垫,对于管老师的教学理念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迫切想知道具体的操作方法,于是选择了《我的作文教学课例》开始本月阅读之旅。

可以说,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之前一直疑惑的一些问题,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一、怎样写好人物的说话

目前,正在教三年级,三年级的习作中经常要写故事,故事少不了人物,更少不了人物的说话。可是,对于很多孩子来说,一写起来无非就是用“××说”的句式,大不了在前面加上一些修饰词,例如:高兴地说、生气地说。如果一篇习作中,从物对话比较多,从头到尾读下来真像喝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管老师把这种情况叫“‘说’病”。

“说”病怎样治?注意提示语。通过对学生习作的讲评,管老师总结出一些不用“说”字,写提示语的方法:1、对“声音”、“话”的描述,作提示语。2、用人物的心情写提示语。3、用人物的动作、目光写提示语。真正好的对话,精彩在提示语,那些一天到晚“我说”“他说”的对话是不精彩的。

提示语的位置也不是固定的。可以放前,可以放后,也可以放中间。至于什么时候放什么位置,不仅需要学生做个有心人,多看书、多琢磨,还需要老师做个有心人,多发现、多鼓励。

二、如何培养读者意识

文章是写给读者看的,写的过程中要多想想什么样的文章读者爱看。什么要是读者意识?引用管老师的话:“写作,你要有一种感觉,我这样写,读的人会笑,会感兴趣。这就是读者意识。”最近,王老师跟我们分享的统编教材培训,就特别指出三年级的习作教学要加强读者意识。读书笔记统编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写好后和同学交流,询问同学的看法,并修改自己的习作。怎样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在管老师的作文讲评课中,前面都会有欣赏的环节:课件出示学生习作中写出的佳句,针对这些佳句进行点评。最欣赏管老师在讲评中说的一段话:“能够让你在阅读中有情绪起落,起落之后发出会心一笑,那就是美妙。写好作文后,一定要回过头来读一读,有没有这样美妙的句子。没有,要念,要修改,要打磨。”

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老师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多发现并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亮点,通过作文讲评课,让学生知道哪些句子读者爱看,在不断的鼓励中,让学生有写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的读者意识。

看完管老师的作文教学课例,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但同时也感到压力山大,因为上好讲评课并不简单,需要老师具备三大能力:第一,要能欣赏学生作文的“好”。第二,要能切实地发现学生作文中的语病。第三,要上好讲评课,教师肚子里必须有一个训练系统。真是越读书,越觉得自己知识浅薄,学习的道路还很长啊,为自己加油!

读《第56号教室》和《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课例》有感


读《第56号教室》和《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课例》有感

《第56号教室》文中的教室应该是学生梦寐以求的,读《第56号教室》让我增长和许多与学生交流和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更好地深入学生的心灵。读《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课例》让我认识到做个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教师是良好教师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对此我略有感触。

教学方面,我认为每个教师都需要不断反思和学习,《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课例》中展现了不少精彩的课例,如一节简单的习题课或复习课,如果仅仅炒炒冷饭,校对练习,学生可能收获很少,而如果我们经过精心地设计和思考自己选题的采点,那么效果可能就有很大地不同。在实际教学中我也曾经听过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大讲台活动中郑银凤老师的一堂精彩的学会解题课。结合书本和课堂实践,我从中得出的经验是在习题课上要低起点,高落点,不能就一题论一题,要能让学生对以一抵百有所体验,善于利用变式,善于拓展和综合,最后总结和提炼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技能有所提升。复习课也一样,应立足于基础,拓展提升学生的能力。利用读书感悟的经验,我精心撰写了教学案例浅谈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教学设计,让我感受到取经于阅读的益处。我提出复习课应秉着立足于基础,立志于拓展提升能力的理念去分层次设计,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材设计。先需立足于基础,教学设计要体现对于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的复习,由生活事物如学生天天路过的楼梯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在黑板上画出□ABCD,再结合几个简单的问题:如图,在□ABCD中,(1)若B=70,则D=____,C=_____;(2)若AB=5,BC=8,则□ABCD的周长为____;(3)若AB=5,AC=6,BD=12,AC和BD交于点O,则△AOB的周长为____。通过学生的独立解答,简要指明理由来回顾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一笔带过。而判定的基本方法的复习,我结合了一个简单的探究问题,例题:如图,在□ABCD中,过对角线AC,BD的交点O的一条直线l分别交AD,BC于点E,F(不与顶点重合)

1、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线段相等呢?

2、若直线l绕着O点旋转到分别交CD,AB于点E,F(不与顶点重合),则是否仍有OE=OF?

3、在题2图中连结AE,CF,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吗?

立足于基础显然不是对简单题进行反复机械的操练,基础是要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通过学生的回答测试出学生的熟悉程度,意在梳理知识点,透过学生的解答,我将其知识框架构建,形成系统,从而更好地与其他知识进行链接和综合应用。

一节复习课更重要的是立志拓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在综合拓展的问题的设计,注意教师创编问题的能力,把平行四边形放置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设计将其他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如图,在□ADOB中AOOB于点O,以点O为原点,边OB所在的直线为x轴,边OA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已知点A(0,8),B(6,0),设有一条直线l从与线段AD所在直线重合的位置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下平移,当它恰好经过O点时,停止运动,问:

(1)经过_____秒,直线l经过线段OA的中点E(___,___),此时直线l与AB的交点F的坐标为(__,___)

(2)平面内是否存在点C,使得以点E,F,B,C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有请直接写出点C的坐标为_____.

(3)若直线l运动t秒(0<t<8)时,与线段AO,AB分别交于点M,N,且在线段OB上存在点C使四边形MCBN为平行四边形,请用含t的关系式来表示□MCBN的面积S,并求当t为何值时S最大,最大值为多少?

(4)若直线l开始运动的同时,点p从原点O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着射线OB运动,当直线l停止时点p即止,运动中记直线l与线段AO,AB的交点分别为点M,N,则当运动时间t为何值时,以点M、p、B、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求其面积S.

我设计此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复杂的问题背景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针对不同的问题,迅速调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来解题。本题的设计以平行四边形为依托,点动带线动,又带来了图形的形动,融合了平面直角坐标的知识、涉及相似、方程、函数、最值、动点等知识,渗透变动为静、分类讨论等思想和方法。虽然它融合了许多知识,但解题思路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切入和探寻,是对学生能力提升的训练,使他们有了新的兴趣和动力。

柄着立足于基础,立志于拓展提升思维能力的理念,围绕主题去设计复习课,得出感悟:

1、立足于基础,分层设计复习课不可欠缺梳理,但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不能忽视思维、能力的提升,要低起点,高落点。

2、立志于拓展提升,设计问题既要突出复习的主要知识点,又要注意进行有效拓展,教师应培养自身的创编问题的能力体现分层次复习。

3、复习问题的设计力求有主线贯穿,即使形散,也要神不散。

4、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分层定位学生的复习需求。

我想阅读书籍给了我对教学的更深入的思考,让我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对日常教学的设计变得更加用心,结合自身的育人经验,更好地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

读后感《读《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专题研究》有感2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鲁迅专题有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