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 地图 >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1000字。

读书使人充实,思考使人深邃,交谈使人清醒。大凡成功的人士,他们都和书籍有着不解之缘,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心中犹如涨潮的潮水,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作品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才能防止将作品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读《幸福的方法》有感1000字"这样的内容,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1000字

电子1514 邱明惠

幸福是什么?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满足,是一种渴望……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解读。当人们处于贫困时,他们的幸福是过上安稳而又富裕的生活,然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却越来越低。根据全球人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指明:在美国,如今抑郁症的患病率比 20 世纪 60 年代高了 10 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英国国民平均收入提高了 3 倍,但是感到幸福的人却从全国人民的 52%降低到 36%;近些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异常迅速,可与此同时,儿童和成年人的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同样在急剧上升。如果真如人们所认为的物质需求的满足可以带来幸福生活,那么又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的基本物质得到满足时,他们却任然不感觉幸福呢?

可以发现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探索如何得到幸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泰勒博士把自己"幸福"作为一种正面的人生价值提出;著名教育专家胡敏认为:幸福是一种自我体验与感受,我们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发现幸福的双眼、体验幸福的内心与走向幸福的方向;幸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京提出:幸福的奥秘在于你的理解、你的心态、你的选择。确实,幸福是一种主观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纯在,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可以造就他们对幸福理解和定位的不同,尽管人们对幸福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却依然无法将幸福具体化,无法从正面提出一个适合大众的能够实现幸福的具体方案。既然如此,从幸福的反面来看,又是什么让我们感到不幸福呢?

在《幸福的方法》中,作者将人生分为四种类型,其中三种不幸福的类型分别是:牺牲眼前的快乐,只着眼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放纵自己,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型;对一切都失望,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型。而又是什么造就了这些类型的人呢?这与我们的教育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学校,如果成绩全优,家长和老师就会给予奖励;工作时,如果表现优异就会得到奖金……我们习惯了去关注更远大的目标,把达成目标后放松的心情错误的理解为幸福,这让人们更加认定:"只有不断的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够变得幸福"的错误观念,所以我们忽略了当下的感受,变得为了努力而努力,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变成一个"忙碌奔波型"的人。而"享乐主义型"的人则是错误的将努力与痛苦、快感与幸福等同化,这种类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且逃避痛苦,他们放纵自己,并且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的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当欲望得到满足时,短暂的快乐过后迎接他们的将是无尽的空虚。而"虚无主义型"的人指那些放弃追求幸福的人,他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将这种心态称为"习得性无助",如果"忙碌奔波型"代表为了未来而活,"享乐主义型"的人代表了为了现在而活,"虚无主义型"则代表沉迷于过去的而放弃现在和未来的人。而这些人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坚持自己对幸福的偏见,这些类型的人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那如何让自己不成为这些类型的人从而得到真正的幸福呢?

幸福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没有那么困难!人类最大的愚蠢就是在于重复做着相同的事却期待着不同的结果,就比如所有人都知道幸福与财富的增长并不成正比,但是他们却依然企图通过获得财富来取得幸福。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深刻的理解到幸福的最终目标不是名利财富,而是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只有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的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全然投入到生活中去,才能达到第四种状态:感悟幸福。正如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所说:"人类最好的时刻,通常是在追求某一目标的过程中,把自身实力发挥的淋漓尽致之时".

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同时,幸福也是需要永不间断追求的过程。幸福的人生态度不但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也需要享受当下的每时每刻。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1)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但究竟什么是幸福?金钱?权力?亦或名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幸福的方法》一书,让我从追求幸福的迷雾中清醒过来,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幸福吗?我的家庭幸福吗?我的孩子幸福吗?

我是个典型的、不快乐的忙碌奔波型家长,工作中为了得到领导、同事的认可,经常加班加点;家庭中为了做个好媳妇、好妻子、好妈妈只能忍气吞声;......虽然也曾因为被评为优秀工作者而欣喜,虽然也曾被亲朋好友夸赞为好媳妇而洋洋自得,但是这种成就感是如此短暂,远不及失落、沮丧来的强烈、持久。泰勒博士称这种现象为幸福假象,是因为我们在追求外在名誉的同时忽视了自我内心的感受,没有设定一个可以为自己带来快乐而又有意义的目标......

似乎各个年龄段、各类人群都有自己不快乐的理由,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官员抱怨应酬多,老人抱怨子女回家少......难道幸福真的只是奢侈品?不,作者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自我体验与感受,我们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发现幸福的双眼、体验幸福的内心与走向幸福的方法。有些贫困山区的农民,靠着贫瘠的一亩三分地维持基本生活,过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简单生活,但他们脸上却时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看问题的观念和态度。就像弥尔顿所说的意识本身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

中国的家长没有幸福感,孩子更没有。成人的生活是上班、吃饭和睡觉,似乎只有周末是用来享受生活的,但是大多数人会选择埋头苦睡,或抱着ipad,或捧着手机浑浑噩噩过一天。孩子们则更惨,天生就是为了小升初、初升高和高考而活,人生单调的似乎只有学习和书本。从小就被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比谁上的兴趣班多,比谁的成绩好、比谁拿的奖状多、证书多......当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与我们渐行渐远了......

当我们在为自己穿不起名牌鞋而发愁时,想想有的人甚至没有脚;当我们在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而苦恼时,想想当初在产房外的祈祷:只要他健康就好;当我们因为父母的唠叨而不耐其烦时,想想有多少人在为子欲养而亲不在追悔莫及......还等什么,从现在开始,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我们真正该做、想做的事,无论是刻骨铭心的经历还是点点滴滴的瞬间,不忘初心,活在当下,活好每一天!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2)

幸福是什么?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满足,是一种渴望每个人对幸福都有自己的解读,同样的一件事情,在你看来是不幸福的,但在别人看来却有可能是幸福的。幸福是一种自我体验与感受,我们缺乏的不是幸福,而是发现幸福的双眼,体验幸福的内心与走向幸福的方向。

读了钟老师推荐的《幸福的方法》一书,使我明白了原来幸福是有方法的,通过学习幸福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好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感受到更多的幸福。书中提到做一个幸福的人,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用心感受追求目标这个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在没有读《幸福的方法》之前,我几乎感觉不到幸福,成天生活在忙碌与焦虑之中,担心孩子的学习,担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担心我没有能力更好的培养孩子。所有的这些让我脾气变得很暴躁,一点小事都要生气发火,搞得家里每个人都跟着不快乐。

后来在读了《幸福的方法》之后,我不断反思,我到底想要追求什么?想要得到什么?想让我的孩子过怎样的生活?我试着放下所有的包袱,不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焦虑,不再没完没了的催促女儿,认真过好当下每一天,用积极的心态看待每件事情。当我这样做了以后,我发现家里的气氛变了,又有了欢声笑语,女儿的功课没有我的操心与干预也完成的很好,我还发现女儿变得乖巧懂事了,我很开心,原来感受幸福真得很简单。只要我们肯放慢忙碌的脚步,凡事都不要苛求太完美,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么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世上没有不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感受生活,感受幸福!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3)

拿到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心想又是一本心灵鸡汤,本想快速地浏览一遍结束;但不知不觉就被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

阅读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自问:我会时常有幸福感吗?我的孩子生活的幸福吗?我的家人他们幸福吗?我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从来都没思考过如何来定义幸福,读完这本书,对幸福有了具体形象的理解。所谓幸福就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如果企图永远幸福,可能只会导致失败与失望。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当下与未来的幸福。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平淡或琐碎的付出是无法避免的。就像为考试而学习,为未来而攒钱,为实现一个目标而超时工作,这些都会带来些许不快,但确实可以帮忙我们在未来获益。重点是,就算我们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也不要忘记我们仍然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尽可能地发掘出能为当下和未来带来幸福的行动。

只有感悟幸福型,才能至繁归于至简。

相信所有追寻幸福的人读罢这一段文字,都会掩卷叹息。我们不禁感慨,我们都曾千万次地追问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究竟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幸福?那些工作着的,为什么整日劳顿而没有快乐;那些学习着的,为什么耗费时间却收效甚微?那些拥有万贯家财的人,为什么精神空虚百无聊赖;那些手握着幸福的,为什么身处其中浑然不觉?

信念决定命运。幸福才是人生的至高财富,它不在攀登的顶峰,也不在徘徊的山脚,而在努力向前的一路之上。注重目标,更要注重过程,享受创造着的现在,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4)

在读《幸福的方法》这本书的同时,感觉内心一点点变得柔软,一点点被幸福的憧憬浸润。作为一名学生家长,我更多的是感受泰勒博士对于幸福的解读,以及幸福获得的练习。

在这其中,泰勒博士在书中提出了人生的四种模式,对我的影响很大。这四种模式一是及时享乐型。这类人只注重眼前的快乐,而忽略了自己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后果。二是忙碌奔波型。这种人认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取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三是虚无主义型他们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不报任何期望。四是感悟幸福型。他们不但能够享受当下做的事情,而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前三种人都难以获得幸福,只有第四种才是幸福人生的理想模式,因为他们既可以在当下获得快乐,也可以在未来达成自己有意义的目标,实现了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富有,但我们的幸福却没有越来越多?为什么很多人功成名就,却一点都不快乐,甚至比成功之前还要迷茫困惑?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奔波忙碌型的人,他们放弃当下的享受,终日辛苦忙碌,因为他们坚信,有朝一日他们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就会幸福。泰勒博士认为,这种幸福来自压力与焦虑的解除,是一种幸福的假象。这种幸福本身就是与负面情绪共生的。当负面情绪消退,成功的幸福感很快就会消失。就像一个人头痛好了以后,他会有短暂的时间为头不痛了而高兴。但很快,他就会把健康当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病愈的喜悦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在读完这个部分后,一直有着一种想法,孩子的童年尤其重要,自己的工作也很重要,但在这两者之间,我还是做出了选择,把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作为第一位,把孩子感受幸福的能力当做第一要务。因为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陪孩子记录点滴,陪孩子学习,陪孩子能够拥有独立成长的能力。在这当中,我个人也能感受到幸福的体验。

幸福的获得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才能获得。按书中的方法去思考和坚持练习,我们将会渐渐开始踏上了获得持久快乐、幸福和满足感的旅程。

(1)建立习惯。建立能让自己和孩子感到幸福的习惯,把它们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坚持30天,一个新的习惯就可以被固定下来,变得像刷牙一样的自然。

(2)表达感激。每晚入睡前,会和孩子一起分享记录这一天让你感到快乐或感激的事,在说的同时,我们能够尽情地想象每件事当时的体验和感受。我想,当感恩成为一种习惯,我们会更多地珍惜生活中的美好,而不会把它们当成是理所当然的。有的时候,把当中的事件记录下来,送给孩子,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养成给关心的人写感恩信的习惯爱人、家人或是好友。我想和孩子传递的是这并不只是一张感谢的纸条,感恩信所代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中所获得的意义与快乐。

(3)人生路线。和孩子一起规划规律的日常作息,并坚持执行,每个星期总结一次,画出一个图表,上面包括所做的事情,它们带来了多少意义和快乐,以及所花的时间。在所用时间旁边,注明你希望以后用更多还是较少的时间在这件事情上。成长的路上,需要一步步来脚印来体现,陪伴和坚持是我想向孩子传递的能量。

通过细读体味这本书后,对今后的生活更充满了自信,教会我如何处理好家庭生活的关系,体验生活,享受幸福。我深深地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灵体验,合上这本书,心情似乎豁然开朗,我知道我会继续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游逛,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只要一个家庭执着地努力去奋斗,幸福就会在我左右。人生很难,梦想很贵,要加油一点,不管未来多远,要是不快乐,会很不甘愿。向幸福出发吧!勇敢寻找让自己能够发亮的地方。为家庭、为孩子的明天,托起一个美好的明天。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5)

《幸福的方法》是哈佛大学排名第一的课程,教予我们的是如何去寻找幸福的感觉。

别问你自己你到底幸不幸福。会产生这种问题的,你已经把自己摆在了两个对立点幸福或者悲惨。幸福的状态并不是只有两个极端,你应该问,你怎样才能更幸福。只有清楚幸福是一个终身的追求,你时时刻刻都可能处于幸福中,你才会摆脱执着和挫败感。

你要确信你会获得幸福,面对幸福你能把握得好。很多人总是患得患失,当感受到幸福的时候,很多人并不是去体验这种感觉,而是瞬间转化成这种幸福的感觉要持续多久呢?我到底什么时候会失去呢?固定的思维方式是:这种感觉很好,但是。。。。我比较欣赏书里纳斯尼尔布兰登所写的:要想为幸福而奋斗,人们必须相信他自己配得上幸福。一个人为什么会剥夺自己的幸福感觉呢,书中写着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觉得自己不行。我们的恐惧来自于害怕自己的潜能,因为它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力。我们最怕的是自己的优点,而不是缺点。我们常问自己:我们凭什么觉得自己是杰出的、美丽的、有能力的或是才华横溢的?但真正应该问的问题是:为什么不呢?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个喜悦的体验过程,但却不是一般快感喜悦。幸福的感觉是一个过程,贯穿整个前后。书中把幸福定义为快乐和意义的结合。幸福就是:当你设定一个目标,你在奋斗的时候感觉快乐,你实现目标的时候也感觉快乐。目标是有意义的,书中的意义为两种,一种是自我完善、一种是自我实现。书中的快乐是过程中的快乐,是进行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中的快乐。幸福的感觉就是过程和结局双赢的快乐。

追寻幸福有什么意义?幸福感应该是人生的意义。很久以来我就觉得,人生的意义就是自我完善,这个想法注重了结果,但却没体验到过程。幸福感的追寻是人生的意义这个命题高于我以前的认识。别忙忙碌碌为了一个目标又一个目标,只求体验到目标成功后的一霎那喜悦,然后又重归虚无。要体验过程,体验当中的快乐。引申过来就是,你忙碌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只有拥抱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获取幸福。

书中介绍了获取幸福感的一些小窍门:

一是记录。记录每一天你开心的事情,你需要感激的事情,你被肯定的事情。这个是积极心理学、励志学等经常用到的手段了,看完此书,我已在践行。要把自己的感觉当作是一个存储器,书中指出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当大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

二是简化生活。忙碌的时间安排总是让人容易产生焦虑的感觉。给自己充裕的时间,让自己能与内心对话。可以做一个时间表,看看自己在那些时间的支出占的比重比较多,那些是可以缩减的。

三是去获取爱。没有爱,人生是不完满的。要获取爱,就要经营好自己的核心价值,即你觉得你能吸引人的地方,排除财富、地位等等东西,那是你最核心的价值,可以是善良、友好、幽默、自信、勇敢等等因素,要知道自己的核心价值,用心经营好,在生活中表现好。

四是冥想。书中建议每天可以抽出5分钟到20分钟去进行冥想。书中认为,冥想对于改造一个人的效果极其明显,跟随书中的步骤,把冥想坚持下来,可以获得难以置信的效果,这点我很心动,也想抽时间实践。

书里还说了很多方法和小窍门,我就不一一介绍。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好书,作者研究了很多,但用最平实的语言介绍给我们。

活在当下,就是获取幸福!

党员书评: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党员书评:读《幸福的方法》有感

许建波 电子1412

幸福不是只属于某个人的追求,而是全人类的愿望。

沙哈尔博士在书中先给我们讲明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幸福是什么。现今关于这个的定义五花八门,而沙哈尔博士16岁时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所谓的幸福并不是情绪上的东西,感觉很好却敌不过时间的流逝,而且真正的幸福不应该是绝对没有不良的情绪,要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幸福分为两种,一种是关于现在的,另一种是关于未来的。沙哈尔博士借此划分了四种追求幸福的类型:舍弃未来的“享乐主义型”,舍弃现在的“奔波劳碌型”,舍弃现在和未来的“虚无主义型”,享受现在同时拥抱未来的“幸福型”。遗憾的是,我发现我是“奔波劳碌型”,我不禁反思自己的过去三年,我曾坚定的认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要得到美好幸福的明天,今天的牺牲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结果是片刻的满足随后是长久的空虚,接着不得已再寻找下一个目标,循环往复,蓦然回首时却只剩一路的足迹。我曾拥抱过幸福吗?我不禁这样想,现在的幸福已用来换取未来的幸福,可未来的幸福却总是在下一站。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所谓的幸福并不是先于生活存在的,而是有了生活之后才有了幸福,而一路奔波忙碌的日子并不能称之为生活,仅仅只是活着。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知道“鱼与熊掌可兼得”的可能性,明白自己改变的时候到了,往“幸福型”转变,既有此时的快乐,又同时拥抱未来的幸福,追求生活终点的幸福也要注重把握过程的风景。

博士并没有在幸福是什么的问题上停留太久,我觉得博士是想让读者自己得出心目中的答案,而是引出一个更重要的课题——如何更幸福,这个更加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沙哈尔博士从各个方面阐述,并且布置一些练习(本书中的冥想篇以及反思),告诫读者必须把它看作一本练习册,练习内容包括反思和行动,让读者自己得出符合自己经历的答案,以此来帮助读者自己获得更幸福。

这令我深深的感动,与现今盛行的大部分鸡汤文不同,书中指出仅仅阅读本书(或是其他任何书籍)本身,是无法令你的生活发生任何实质性改变的。这也是鸡汤文所被人诟病的地方,喝下这碗鸡汤固然让你得到一些满足,但是填鸭式的灌入又能将味道留住多久。我也有过一段迷茫的时期,那时候疯狂的在期刊上找鸡汤文,寻求所谓的心理安慰,遗憾的是所谓的“感动”和“幸福”不过是泡沫一般,转瞬即逝。直到我看到沙哈尔博士的书,我才能想明白了,那时的文章只是告诉读者“我”是这样认为和这样做的,这本身并没有错,只是这并不是读者得出的答案,若是和读者不契合,自然不会对读者个人产生足够的影响。幸福从来都不是假借他人之手就能轻易得到的,而是要追求幸福的人——也就是自己去努力争取,这也是我并不喜欢“幸福来敲门”这种说法的原因,古时“伸手摘星”的愿望,若是一直只仰望星空,就永远遥不可及。

就如书中所说“幸福最大的阻碍就是我们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去勇敢追求幸福。

必备!读幸福的方法有感集锦3篇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篇一】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可是幸福究竟是什么呢?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是荣华富贵的家庭?还是得到众人的关爱呢?真让人迷惑不解。最近我们学习了《幸福是什么》这篇文章。它主要说了智慧女儿启发三个小孩去寻觅幸福,过了十年,三个小孩成为青年,相聚一块,互相谈论十年的事,智慧的女儿又出现,告诉了三个青年幸福是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读完文章,我不禁想起的雷锋叔叔。他因公出差乘火车,好事整整做了一火车:又是给老人让座,又是帮助列车员扫地,倒水,收拾小桌子……这虽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却给其他的旅客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充分体现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给”。

同样在生活中“给”的例子是举不完的。就像歌唱家,舞蹈家的表演给人们带来欢乐;教师无私奉献给了人们知识;环卫工人的辛劳给人们带来了清洁的环境……这些都说明了“给永远比拿愉快”,相信他们也会在辛劳中感到无比的幸福。也因这种幸福之源不断循环所以虽然是辛劳但在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智慧女儿说的这句话深深地烙在我心里,它教会了我身为班中的科代表,应不计报酬默默奉献,应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同时也教会了我在生活中学会把快乐多分给身边的人。记得有一次突然停电了,整个小区黑漆漆的.一片,那是炎热夏日,停电没风扇多难熬啊!此时楼上楼下怨声不断,此时我从抽屉拿出平时收集的蜡烛,摸索着下楼分给邻居们,她们捧着我的心意,点燃了,亮了,那温暖的烛光映红了她们的脸,同时也照亮了我的心,当了一回“雪中送炭”的人感觉真好,使我感到“给”的幸福。

幸福大家都想拥有,但总觉虚无缥缈,摸不着抓不住。其实呀,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能够靠自己的劳动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那自己的生活都会是愉快,幸福的。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篇二】

今天,老师让我们预习了一篇童话——《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写了三个牧羊的孩子,他们看到村子里的老井不出水了,于是他们就把老井整理了一下,并挖了一口小井。有一个姑娘到了这里,想喝这里的水,那三个孩子就请她喝了这里的水,她祝孩子们幸福。以后孩子们长大了,都成了对别人有用的人,他们终于懂得了幸福是什么。

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简单,它就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快乐的感觉。例如,当你付出了劳动,得到回报时,一定会感到幸福。当你考试得了一百分,老师和家长都表扬了你,你肯定会感到非常幸福。当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对你表示感谢时,你一定也会感到幸福。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当你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来接你的时候,你肯定也非常幸福。

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别人也会爱他,他就会体会到幸福的感觉。如果你没有爱心,别人也不会爱你,你就永远不会感到幸福。我们都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读幸福的方法有感(篇三)

在我还没读这本书的时候看见书名,我觉得很可笑,还有能够让人幸福的方法,怎么可能,每个人一生都在寻找幸福,很多人在回答“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时往往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不知道什么样子才算是真正的幸福,在大学我选修过一门课,就是关于幸福的,我记得老师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现在幸福吗?你觉得幸福是什么?怎样你就觉得自己幸福了?

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我脑子里一点概念都没有,我感受到了我自己是幸福的,但是我却说不上来幸福到底是什么,什么时候的我感觉幸福的,在课堂上主要学习的就是孔子,学习的就是论语,可是说实话,学完之后我并没有什么感觉,可能是我上课的时候并没有好好的去听老师讲吧!

在听完樊登老师讲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其实幸福不是你觉得什么时候的你是幸福的,而是你要学会活在当下,享受当下,每分每秒都去体会发生的任何事情,在听完这本书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因为对于我来说,一直会把幸福建立在外在的一些事情上面,依靠环境,依靠外在的东西,让自己感觉到幸福,我很享受自己做成一件事情,不是为了让别人认可,而是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我这个人非常的容易满足,但是往往这个满足也都是建立在外在环境上的,因为你在一件事情上有了成就感,你就会去想学习更多的知识,我很喜欢去接触自己其实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我想去学习更多新鲜的事情,有时候的我会不喜欢去一直做同一件事情,想去做别的。

书里面有四种获得幸福类型的人,其中大部分的人是忍辱负重型的,觉得自己现在不幸福,但是未来我一定会幸福的,我认为这种的就是心态好,在这方面我自己存在的一种就是我一直有在怀念过去,怀念以前的一些美好的事情,但是却忘记了当下的生活,想要回到过去,回到天真纯粹的那个年龄,但是却忘记了在我当下的这个时候,我应该去做的事情,应该感受当下的幸福。

人只有在失去时候才懂得珍惜,往往却忘记了自己当下的生活。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600字: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最近在看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心灵像一棵重新生长的大树,吸取到了更多的养料。

作为用心心理学的实用书,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里所说的道理,十分浅显易懂。

书中用四种汉堡比喻四种人的幸福观。第一种汉堡是口味诱人但危害健康的垃圾食物,吃它等于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埋下未来的痛苦。拥有这种幸福观的人被称为享乐主义型,他们只顾及时行乐,不管任何负面后果;

第二种汉堡是口味很差,但能够确保日后健康,吃它等于眼前很痛苦。拥有这种幸福观的人和前者正好相反,他们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未来的目标,他们被称为奔波劳碌型;

第三种汉堡最糟糕,既不好吃也不利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此刻没有享受到美味,而且日后也会影响健康。这类幸福观的人,对生命已经丧失了期望和欲望,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对未来没有任何期望,我们称其为虚无主义型;

最后一种汉堡就叫做幸福型汉堡。生活幸福的人,享受当下所从事的事情,而且透过目前的行为他们能够获得更加满意的未来。

本-沙哈尔给幸福的定义是:快乐加好处。

相信所有追寻幸福的人读罢这一段文字,都会掩卷叹息。我们不禁感慨,我们都曾千万次地追问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呢?究竟什么才是我想要的幸福?那些工作着的,为什么整日劳顿而没有快乐;那些学习着的,为什么耗费时间却收效甚微?那些拥有万贯家财的人,为什么精神空虚百无聊赖;那些手握着幸福的,为什么身处其中浑然不觉?

信念决定命运。幸福才是人生的至高财富,它不在攀登的顶峰,也不在徘徊的山脚,而在努力向前的一路之上。注重目标,更要注重过程,享受创造着的此刻,才会有更完美的未来。

书还没有读完,我的这种被点化而顿悟的激动,还在继续中。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_读书笔记1000字


最近,在闲暇之余,我读了幸福的方法这本书,本来还以为会很无趣,结果,却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

轻轻的合上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我长长的吁了一口气,双手使劲地搓了搓脸颊,好让自己更加清醒,没错,《幸福的方法》让我从追求幸福的迷茫中猛然清醒,就像沙漠里的一滴水,解了我一时之渴,但我知道,幸福之路仍然需要我自己去走,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绿洲。

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而人生百态,形形色色,有多少人感觉到幸福?又有多少人在失望甚至绝望中挣扎?我也挣扎过,当大学毕业奔波求职时,当独处他乡深夜难眠时,......我幸福吗?或者说,我幸福过吗?似乎心中有过这种感觉,但我没有细细品味过,我似乎来不及细细品味,也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现在回想起来,我安静地思考都是在身处逆境之时,人生低谷之处,一旦走出低谷,我的生活就进入忙碌状态,按照泰勒博士划分的四种人生类型,我应该属于奔波忙碌型,也许我现在已经谈不上奔波,工作也不算忙碌,我说的是生活忙碌,不仅仅指工作。似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做,但总感觉没有属于自己的安静的时间,思考人生,常常只是闪过心头脑海的一些短暂的念头。就这样,我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烦躁,因为难以言说,所以无从解脱也无处倾诉。这样一种状态,当然不能称之为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泰勒博士在第一篇就提出这个问题。我看着这个大大的标题发了好一会儿呆,好熟悉的问题,在我脑海中闪过的那些念头中,一定有这个问题,我肯定在某个时候,问过自己关于幸福的定义。是啊,幸福是什么?我可以确定的是,自己一直没有确切的答案,我只是有时候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有过质疑。我迫切地翻开泰勒的《幸福的方法》,希望从中找到答案。泰勒没有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我相信他也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因为千人千面,追求各不相同,但引出了一个更好的问题怎样让自己更幸福?并且告诉我们,我们永远都可以让自己更幸福。幸福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但幸福不是终点,我们可以在追求的过程中获得幸福的感受,当然结果也重要,但幸福远远不止是实现了目标。在《幸福的方法》第二篇,泰勒谈到了如何实现幸福,重点讲了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美满婚姻,有一些我们做不到,但绝大多数事情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只是需要我们养成习惯,泰勒多次谈到习惯的重要性,这一点非常正确。

泰勒博士最后说,幸福就在当下,幸福的生活,是靠累积而成的,他提醒我们去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东西,那些普通的、平常的小事情,比如我们可以从与亲人相处、学习新知识以及工作任务中,获得意义与快乐。我们日常生活里这些快乐的事情越多,我们自然就会更幸福。

幸福,就是当下,就是那些平时我们不曾注意的细节。

《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归根结底,幸福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超越物质的。用心感受生活,悦纳自然,体会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幸福就会悄然而至,这就是幸福的真谛。

看了泰勒·本-沙哈尔的《幸福的方法》之后,想到许多,学到许多。我觉得这的确是一本让我们可以触摸到幸福的书。其实,幸福很简单。只要你留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幸福里。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健康的体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一样都可以是幸福的源泉。

泰勒·本-沙哈尔说,快乐学习、开心工作和美满婚姻是实现幸福的基础与根本。幸福并不取决于我们得到了什么或身处何种境地,而是取决于我们选择用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作为一名教师,我是幸福的。在我的工作中,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的进步都让感到由衷的幸福。

三年三班有一名众所周知的女孩——小凤。刚教三年级时,我发现她性格十分内向,很少说话,单词认得不多,平时课堂上也不爱动脑筋思考,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记得一次英语课上,我们照例进行以小组为单位开小火车练句型的活动,读了好几遍,结果轮到她时她又不会读了,我经不住大声地批评了她,但当我看到她看我的那双畏惧的眼睛时,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可恶的巫婆,伤害了这么一颗稚嫩的心。她的嘴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是却又紧紧地闭了起来。为此我的心里很难过,也很后悔,为什么不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呢?我想,任何一个孩子,只要用真心、爱心、耐心,就一定会开启她的心灵之门的。为了帮助她重新树立自信,我下课找她聊天谈心。除此之外,上课的时候,我也特别关照她,我常有意无意地让她回答一些问题,就算有的时候她回答的声音很小,我也鼓励她、奖励她。慢慢的她面对我时,不再像一只受伤的小鹿。有一天听写英语单词,她写出了一个正确的单词,我就及时表扬她“今天小凤能准确地写出一个单词,让老师看到了她的进步,很是欣喜,老师相信通过她的努力,还会对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单词!咱们一起给小风一些掌声好吗?”结果小凤在全班同学热情的掌声中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可是,我却不知道,我不经意地表扬,却能给孩子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

第二次上课听写时,小凤竟写出了所有单词!我又适时地表扬了她“今天小风让老师很是激动,更多的是感动,你们知道她写对几个单词吗?——所有七个单词都写对了!”全班孩子立刻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小风也在掌声中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脸上露出喜悦的微笑。“你的进步这么大,老师喜欢你!希望你持之以恒、保持下去,并且向更大进步进军——朗读和背诵课文,好吗?”她看着我狠狠的点了点头。令我意外的是,下一次上她班课之前在走廊上小风看到我就雀跃着跑到我跟前说:“MissLiang,我已经背会课文了!”“真的吗?那你太棒了!老师真的太喜欢你了!”上课时,小风在全班同学惊讶的目光中背诵了课文,虽然不是很熟练,也有些单词发音不是很准确,但较以前已经是进了很大一步,我当然不吝表扬,并且奖励了她五颗学习星。从此以后小风变了,上课时不时能主动举手发言了,下课有事没事愿意围着我转,在她的脸上能看见笑容了……教师节前夕,我收到了她的贺卡,上面写道:老师,您辛苦了!因为您,我觉得上英语课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感觉到自己也拥有了一份小小的伟大,还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只要有爱的阳光,只要有爱的雨露,总有一天,每一株稚嫩的幼苗都会成为参天大树,那时就是我作为一名幸福的教师最幸福的时候!

归根结底,幸福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超越物质的。用心感受生活,悦纳自然,体会生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用感恩的心善待他人,幸福就会悄然而至,这就是幸福的真谛。

读后感《读《幸福的方法》有感1000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好读后”是专门为给您提供读后感文章而创建的网站。同时,hdh765.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幸福的方法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