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大青虫的忠告读后感 > 地图 > 大青虫的忠告读后感

大青虫的忠告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9 来源:互联网

风宪忠告读后感。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想要学到新的知识,这些经典作品就不可或缺。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读书心得。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是怎么样写的呢?小编特别编辑了“风宪忠告读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严以律身 勇于担当

——读张养浩《风宪忠告》有感

闫光亮

张养浩所著的《风宪忠告》其文质朴,其情真切,其义高远,是廉政文化的"明珠",是中国监察史上的瑰宝。内容涉及监察工作的方方面面,分为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10个部分,既包括监察官员应遵循的一些行为准则和从事监察活动所应掌握的基本方法,又包括监察官吏所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作为纪检监察党员干部,读之能提升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砥砺人的品质,对加强自身修养大有裨益。

一是严以律身。"盖执法之臣,将以纠奸绳恶,以肃中外,以正纪纲。自律不严,何以服众?"《风宪忠告》把监察官员的自律放在首位,突出强调了其极端重要性,一如我们今天所讲的"打铁还须自身硬",只有自己过硬,才有资格管人,才具备了管好别人的基本资质。"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身处"权力场"的察人之官,"先正其身,始可行事",若自身污浊,便无法纠察他人之非法,若是非不辨、贪恋权财、畏首畏尾,也难以胜任纠弹之职,甚至可能与奸佞小人沆瀣一气,败坏官场。

据《元史·张养浩列传》,张养浩"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他的领导进行家访,看到的情况,发出的感慨足以证明张养浩在封建官场中谨慎处事,清廉自守,从衣食住行这些生活小事上也可以看出,他做到了"人之所趋者不敢趋。人之所乐者不敢乐。人之所私者不敢私".纪检监察干部身处特殊岗位,身后有无数双眼睛盯着,必须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清醒认识,像张养浩那样自己心中有戒尺,以自身过硬促监督有力、以自身过硬立威立位。只有这样,才能不致因自己行为的不检点而落人口实,习惯在"聚光灯"、"显微镜"下开展工作。唯其如此,才能做到无私无畏,坚持秉公用权、依法执纪,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实践证明,监察之软不在于监督权不够大,而在于手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执纪者应约束自己,应当"耐得住寂寞",不能喜欢凑热闹,喜欢找感觉。招标也去,招商也去,谈判也去,考察也去。贪物欲,恋名利,"装腔作势,摆空架子".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实际工作中,纪检监察与有关部门要支持配合,但又要各负其责,不能越权,更不能忘权,忘记了自身所肩负的监督职责。

二是严惩腐败。对腐败分子要"发人之奸,贬人之爵,夺人之官,甚则罪人于死地",保持高压态势。历朝历代,官府所有的衙门都朝南开,独有御史台朝北开,这就表明了监督机构的使命要对着干,要纠奸绳恶,是风霜之任。当前反腐败斗争相当艰巨复杂,纪检监察工作任重道远。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假仁假义不足取,除恶务尽方为仁。古人说,树德务滋,除恶务尽,是最大的仁。就是说树德的事,受惠的人越多越好,除恶的事,越干净越好,这都是仁政。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我们要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认真履职、敢抓敢管,不拿原则做交易,以"敢打老虎、勤打苍蝇"的实际行动,彰显纪检监察机关的战斗力与公信力。要敢当得罪人的"专业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是请客吃饭,要"有些初出茅庐的呆气,不要阅历深而世故熟",对那些损害群众利益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对那些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对那些沆瀣一气的官商,都应是纪检监察锋芒所向。"尽己之职为国为民而得罪,君子不以为辱,而以为荣。"不得罪腐败分子,就必然有负于党和人民。不能因为怕得罪人,就对违纪行为,、腐败现象视而不见,爱惜自己的羽毛。一定要敢于站出来、敢于亮剑,坚决同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以反腐倡廉工作实际成效向党和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

三是一心为民。《风宪忠告》指出,监察官员尤其需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不荡于富贵,不蹙于贫贱,不摇于威武。道之所在,死生以之".张养浩怀有"致君泽民"理想,并身体力行,以生命践行承诺。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赈济百姓,临行前,他散尽家产,沿途看到饥民便赈之粮食,遇到死者便赐以棺木。到任后即刻开仓放粮。白天则赈济灾民,晚上便筹略赈灾计划,4个月未曾回家食宿,终于心力交瘁,染疾卒于任所,关中百姓悲痛欲绝。一个封建官吏,都能为百姓奉献至诚,鞠躬尽瘁,这样感染大众,怎能不为之敬仰?

作为纪检监察干部,作为共产党员,对我们从事的事业,要有信仰,要有宗旨,我们常说,执纪为民,仅仅为民还嫌不足,要提升到更高层次的"为民",就是争取和巩固民心,这才是我们执纪的宗旨。从查处腐败案件看,一些领导干部正是忘了权力谁赋予,不知施政为了谁,公仆角色错位,为民理念丧失,最终滑向犯罪深渊。面临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使命,要"常怀忧党之心".忧党忧什么?就是忧党能不能继续长期执政、就是忧党能不能抵制住腐败的侵蚀,健康自身肌体,焕发出强大生命力。要适应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进一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带着感情走近群众、带着责任了解群众、带着本事服务群众,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执纪监督"铁军",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鲁迅先生所说的埋头苦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些都是理想的标准,为之奋斗的标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者系山西省纪委监察厅机关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编辑推荐

忠告天下父母读后感


忠告天下父母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教育专着觉得非常实用,而且很适合年轻的爸爸、妈妈和教书育人的教师们一看,这本书就是着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方奕、等编着的,书名是《忠告天下父母》。

此书共五册。我看了其中的一册《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书本的开头就有送给天下父母的十个忠告。它告诉我们要把孩子和自己放在同一个层面上,要互相尊重,要给予孩子应有的权力,要善于发现孩子自身的独特优势等等。而且,每一章节的最后部分,都有专家给我们父母的建议。父母们可以根据作者给我们的建议来教育孩子。此外,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么一句话:你什么时候跟孩子的关系是好的,你的教育才可能是成功的。你什么时候跟孩子的关系是糟糕的,你的教育一定是失败的。这几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因为,我时常因女儿的学习成绩而大动肝火。现在我们中国的家庭教育之所以困难,不是父母讲的内容不对,而是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有问题。关系出问题了教育也随即出现了问题,所以改变教育要从改变关系开始,改变孩子要从改变父母开始,改变明天要从改变今天开始。

是的,关系的好坏关系着教育的成败,现在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动摇了父母、教师们的权利地位。孩子知道的信息量在不断的增加,而父母的权威性在慢慢的丧失。我们又因为工作忙碌,很少和孩子在一起交流沟通,就算是管教也大多数是关心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因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和孩子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更可悲的是我们还没有发现,一味的说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话等等。

最后,我想用作者的几点建议,对天下所有的父母说:对孩子一定不要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父母老师看孩子的学习,不能单看孩子在班级中的排名,关键要看孩子有否建立起主动学习的意识,因为今天的学习,不是让孩子读课本,而是让孩子学会培养自己学习的能力。无论孩子成绩高低,都应该保护其人格尊严。分数是重要的,比分数重要的是学习,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做人,因为只有认真地人才会认真地学习。因此,父母应该在孩子的学习中引导他培养和发展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把目光只盯在考试成绩上。

优秀读后感:十二条忠告


今天,李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则《一位中学教师给学生的12条忠告》,看了之后,我受益匪浅由此我信心大增。

第一条:不要星期天泡在电视里。不要让冗长的打情骂俏庸俗了你纯洁的目光。我是一个爱看电视的孩子,阴险奸诈的宫廷大剧,浪漫的青春偶像剧,好看的动画片。让我都津津有味流年忘返。我知道看太多的电视不好,不但对视力不好,还对思想,学习都不好。所以我要尽量少看甚至不看。

第二条:不要过早的尝试爱情。生命不要拔苗助长,虽然早熟是一种时尚。李老师对我们说:你们幼儿园都有喜欢的人吧,现在或许也有喜欢的人,这很正常,但这不是恋爱也不是早恋,这是一种友情。听了李老师的话,我决定要把自己胡思乱想抛在脑后,来认真学习。

第三条:要学会尊重父母。他们是世界上最勤劳的人群,在黄土地,在工地,在城市。不管在哪儿,他们都是为了我们,为了下一代。他们也是有烦恼的,中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以前的生活中,我老是对父母大吼大叫,对别人吼来吼去,完完全全的大小姐脾气。小时候,我只要一哭,哥哥姐姐都害怕,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才把我的脾气弄成这样,当然我的责任最大,我一定要克服自己,虽然还在跟爸妈吼叫,但是我还是在努力克制住自己,我一定要改正!

第四条:要相信老师所说的话。你可以不相信学习,但要相信老师的教育。我犯过很多次错误,但是老师都给了我改正的机会,我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我一定要做到更好。

有十二条忠告,但是在这儿我只写了对我最有用的四条忠告,给自己制定了目标,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完成自己的目标!加油!

《一生的忠告》读后感


窗外,飘溢着阵阵清幽的桂花香,窗内,弥漫着股股令人陶醉其间的淡淡书香,我正在灯下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令我着迷的书――《一生的忠告》。

《一生的忠告》是小姨在我12岁时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此书是英国著名外交家查斯特菲尔德勋爵写给自己的儿子菲利普·坦霍普的信,这本书是他集了几十年的心血和自己几十年来的经历,才写下的他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一生的忠告》。

这本书以写信的形式告诉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些忠告,它让读者分享前人经验累积而成的智慧,助你迈向成功的人生。

这本书中令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封信:冒险意味着抓住机遇:所谓冒险就是:你抓住一个机会,希望生活得更好,不管改变的是生活形态,你的性格或是人际关系。那些喜欢拿自己的时间、金钱、事业来冒险犯难的人很快就会学到,深思熟虑的冒险与鲁莽形事之间有相当大的差别,不然他们就注定要失败连连了。

我读了这封信之后,觉得他说得很对,冒险就意味着抓住机遇。当然,冒险是要经过深思熟虑,千万不能鲁莽行事,更不能不经大脑思考就随便决定。而你也不能怕冒险后有意外而放弃冒险,与机会擦肩而过,你正确的做法应是经过慎重的思考决定冒险,决定不和良机失之交臂。我曾在报纸上读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机灵的年轻人,想自己开一家汽车经纪公司。但他知道本身缺乏经验,所以他在一个汽车大经销商那儿找了一份工作。他不仅不用花自己的钱学经验,所犯的错误还可由雇主来承担,他很快就摸熟了这一行的窍门,不必像自学自通的人,得摸索个老半天还无法出师。二年后这个年轻人离开了那家公司,口袋里装满了抵押借据与贷款,开始他自己小小的中古车买卖事业。两年之内,他就成为一家很大的汽车制造商的指定代理,从此一路风发。

同学们,相信这本书会让你们受益非浅,带着你们进入那淡淡的书香世界。

给孩子的忠告读后感


父爱如海,深沉宽厚;父爱如父,炽热燃烧;父爱如酒,令人回味无穷;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帮你清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在这本书中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

题记

这是切斯特菲尔德作为一名成功人士,同时以慈父、导师和朋友这三角色给儿子写的信。本书以书信的形式从知识积累、性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健康饮食四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指点,为孩子今后步入社会走向成功奠定基础。

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爱自己孩子的人,虽然他的傲慢让他蔑视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但他却为了帮助拥有卑微血统的私生子,给他安排好了一切,给他最好的教育还常常给他写信。所以,我认为他仍是一位专注、坚持不懈、慷慨和明智的导师。虽然他年轻时也有许多负面的评价,但他的父爱绝对够伟大,如山、如海般伟大!

虽然很少有父亲做到这样,但每一位父亲的父爱都是伟大的!

父亲的爱,不像母爱如细水长流,往往爸爸在我们面前都是如岩浆、如山崩、如海啸,可又有多少人作文知道父亲的细致入微。说着,想起了我的父亲。

多年以来,我一直觉得父亲脾气暴躁、不易亲近。直到近年来,感觉父亲憔悴了许多,但他从不抱怨一句。仍对我一如既往。那天,我看电视看到很晚,父亲又对我怒吼了一通。心里埋怨着回到床上。夜更深了,我隐隐看到父亲脚步很轻很轻地进入了我的房间,替我把被子盖好,又把窗帘拉上。待了一会儿,又出去了。谁说没有细腻的父爱?

其实这本书给我许多的感触,不仅是这伟大的父爱,还有书中的箴言和切斯特菲尔徳总结出来的至理名言。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一直在信中强调的优雅、优雅、再优雅的气质以及他也推崇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这是一本对中学生的谈吐、举止和素质都非常有帮助的书,我觉得值得一看。

是因为这次的暑期读书活动,我才读了这本充满父爱、箴言和真理的书。这本书给了我太多的感触以及对我在学习、性格、能力和健康上太多指点。高尔基说的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会让我成长。

加油!

教师《忠告中层》读后感2000字


中层领导夹在校长与教师之间,被上级和下级误解的事总是避免不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用宽容与信任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人、周围事。要谅解校长由于工作匆忙造成的小小误会,不去斤斤计较。对待教师,我们要真诚相助。遇到问题,冷静思考及时沟通,做一个气量大度的人。

去年在书店里选书,发现了《忠告中层》这本书,看到题目的一瞬,我的心情有些不爽,"中层",在学校里是最忙碌的一个存在,上要领悟校长的意图,执行、落实工作计划,下要考虑教师的呼声,同时带着班、当着班主任,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事情等着我们,还时不时地加个班、以及那些突发事件、临时的检查等等,工作干好了是分内的,干不好就一定会受批评。针对这么忙碌的中层,你还有啥要忠告的呀?我倒要看看他会说些什么。抱着这样的心态我翻看了这本书,谁知我就看了几分钟就被吸引了,人家说的真实在,作者郑杰发现了很多平时我们都存在却又没有认真思考甚至忽略的问题,以写信聊天的形式娓娓道来,像一位智者在和你促膝谈心,像一位长者对我们谆谆教导,让我们能读进去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思考,从中受到启发。

寒假里,我认认真真地读了这本书,边读边对照自己,设身处地地想:此情此景如果是我,我会怎样想怎么应对、怎么处理?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了自己思维的局限,知识的狭窄、能力水平尚需提高。读到精彩处就做批注并和爱人分享。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能力水平是有效指导的前提

书中第21封信《有效指导》中,小陶推行《质量管理手册》老师们有抵触情绪,牢*颇多。作者郑杰指出:作为中层,需要具备各种不同的能力才能与他人一同工作,今天你受的委屈不完全是由你所认知的部门的特质决定的,不要认为这是一个得罪人的部门,所以你才被人指责,我认为无论你在哪个部门任职,只要你指导他人的能力得不到提高,你就会不断地遭受类似的委屈。你得将指导看做一个机会,一个为了他人的发展而奉献自己知识和智慧的机会。

指导他人的能力是怎么来的,我认为是建立在自己的学习、实践、反思,在岗位练兵的过程中得来的,中层在落实推进工作时要考虑全面、方法很重要,要考虑教师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不能只管布置,老师们很茫然,当然牢*满腹。

作者郑杰老师在第25封信《释放压力》中也说过:提高工作绩效的关键点在于专业能力而不在于加班加点没日没夜。都可以看出对于中层来说,能力、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二。保持旺盛的精力才能应付高强度的工作量

这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话,这是作者写给小陶的第29封信。信中总结了中层管理者不堪重负的四个原因与解决办法——1.面对困惑要行动;2.遇到问题不抱怨,解决小问题,节省精力(生源差、家长不配合、事情繁多等等让人抱怨的问题还真不少,似乎学校有了的硬件设备,有了秀的生源,有了最了不起的家长,有了花不完的钱,学校就能办好了。等你抱怨完了,原来的问题还摆在那里啊。这不是浪费精力是什么?)3.不要总是害怕失败,让内心充满力量;4.自我责难会把自己的力量消耗殆尽,勇于新的尝试而少后悔,这样,每天才能轻装上阵。5.不太在意别人的意见。

这学期时间短,但所有的事情一件不少,我们单位时间内工作的强度会更大,我们做到这五点就会保持旺盛的精力,当然还要加强锻炼。

三。锤炼自己的人格魅力。

"你要成为一个在学校里一言九鼎的人,成为众望所归的人,这需要你人格方面的*。如果你缺乏人格权力,虽然你在台上布置工作,但教师们是不会认真执行的。随着人格魅力的增长,你会赢得真正的权力,那与职位无关,与年龄无关,与资历无关。"

"人心向着什么?人心向着你的自信,向着你的责任感,向着你的坦诚。"

"人格魅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它会让下属不仅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你的指令,而且还会千方百计地达到更高质量和更完美的效果。人格魅力来自自信、责任和坦诚。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作为下属都是因为校长副校长的人格魅力而不断追求工作的化和效率的化,我们并不是因为校长权力的压制而被动地工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地通过自信、责任和坦诚去积攒人心和人脉,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讲到坦诚,我想起了我刚到一小工作那一年,班上有个学生整天打架骂人、不写作业,任课教师和家长没少告他的状,我不胜其烦,把他的家长叫到了办公室,把他孩子的表现一一罗列,最后我又总结强调了一句"你的孩子真是我拿着放大镜都找不到他的优点".到底怎么办啊,我也没说,只说你回家好好教育教育吧。家长态度很好,一直笑脸陪着。等他走后,我们的学科组长王淑娥老师叫住我说了这样一番话:你还没孩子,不了解家长的心态,在我们看来啥都不会的孩子在人家父母眼里都是宝,都是秀的,你把人家孩子数落成那样,还说"拿着放大镜都找不到他的优点"这句话肯定可伤人家的心了,你今天让他来的目的是啥,不是配合你教育孩子吗,你想想最后达到这样的目的了吗?以后再和家长交流的时候先给他谈他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长处,再指出不足与建议,这样人家乐于接受,也乐于付出行动。我知道王老师是在帮助我,我打心眼里感激,从那以后,我和家长的交流方式彻底变了,效果真的很好。时隔多年,我对王老师的坦诚仍然铭记在心并且无限感激。我明白,他完全可以和大家一样只是在心里觉得这妞才这样说话哩,但是她没有,他承诚恳地给我指路,真的是我生命中的贵人,这样坦诚的人我喜欢并且尊敬。希望我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四、气量大度,赢得人心。

中层领导夹在校长与教师之间,被上级和下级误解的事总是避免不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宽广的胸襟,用宽容与信任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人、周围事。要谅解校长由于工作匆忙造成的小小误会,不去斤斤计较。对待教师,我们要真诚相助。遇到问题,冷静思考及时沟通,做一个气量大度的人。

其实,我的感受还有很多很多,这本书,我也准备作为案头书,长翻长读。

《终身的忠告》读后感500字


暑假里,我看了查斯特菲尔德爵士写的《一生的忠告》这本书,是他写给儿子的书信,主要写了优雅和处世之道,有学识篇、惜时篇、品性篇......其中惜时篇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和品性篇中的骄傲和虚荣,最值得我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每个人嘴上都说要珍惜时间,可是很少有人付诸实践。若不能在实际行动中珍惜时间,又怎能真正懂得时间的宝贵呢?有一位绅士,他非常的珍惜时间,一次,他买了一本书,每次把书两页两页的撕下来,随身带到合适的地方,然后拿出来阅读,读完之后将其付之一炬,通过这种方式,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实际生活当中,光懂得珍惜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骄傲和虚荣虽然是不对的,但它们是人类的本性,虚荣被谦虚的面纱遮盖着,可是这层薄薄的面纱近乎透明,根本无法掩饰强烈的虚荣心。有些人总是不加掩饰的夸耀自己,这种行为十分唐突,十分无耻。一位送信的人声称,自己只用了六小时就骑马跑完一百英里。他八成是在说谎,如果没有说谎,就是表示自己是个优秀的邮递员罢了。还有人对天发誓,自己一口气能喝掉八瓶酒,真是荒唐!

时间是宝贵的。合理的利用和安排时间是最重要的。如果你一天24小时一直上班和学习。到了最后,你一定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只有在正常的时间里,就要做到分秒必争、争分夺秒,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得到了一点成绩万万不能骄傲,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荣是无耻的,得到了一点成绩,不必炫耀,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了。

一生的忠告 读后感


这是一位极有成就的政治家,及文人。他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并游学欧洲大陆,曾任爱尔兰总督及国务大臣等职位。备受当地人民的爱戴。本书是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给儿子的告戒。当他的儿子六岁时,本书作者—查斯特菲尔德就开始给其儿子写信,他在这些信中赞扬折衷与谨慎的美德,教育孩子如何保持果断而有礼的举止。这些书信结集出版,并成为一本世界名著。

全书共分9个篇章,存有62封信。它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方面的圆熟技巧,他对良好礼节的呵护,以及对儿子在礼仪和处世艺术的悉心指导,充满了作者对社会、人性、人际关系和领导能力的深刻洞察。结合当今现实看这本书,让我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尊重别人内练自我,而又获得他人信任,如何积累知识,锻炼能力,充满自信地立足社会获得成功等的好书。

如书中的第一篇“给正在积累知识能量的你”,让我们看到了长辈对孩子怎样用知识夯实人生基础的谆谆教诲。“我想让你知道的事太多,但是,没有一件事比现在要告诉你的更重要,那就是时间的宝贵与如何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这是查斯特菲尔德给儿子的这封信的第一句话。是的,有关时间的格言实在太多了,大多数教育珍惜时间的话都会用类似时间的格言名句。但是查斯特菲尔德却用自己的经历感受很查斯特菲尔德坦诚地与儿子交流着如何利用时间。他的一句“如果你能十分有意义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把这段时间的所得积蓄起来,到了将来,这些积蓄将会生出很多利息,让你得到丰厚的回报。”让感受到了一位用心教育孩子的父亲。

“‘以一日为单位’解决问题;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在游乐中发展自我;不要把空闲的时间变成空白的时间;利用一块钱就能换取人生的智慧等等”一封封平实又富有韵味蕴涵深意的信犹如磁铁吸引了我,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了一个拥有健全而坚强意志的人,一定非常了解什么是他力所能及的,什么是他力所不能及的,如何真正地抱着梦想面对现实走向社会。

“从书中获取良好的表现;要建立能在口才与文笔上有自己独特风格的功夫;训练自己把每天的想法整理成文章;想看看听众究竟想要什么”这一切的教育正是我们现在在追求的,在努力倡导的。“与人相交不可缺的条件;是否真诚地懂得感谢他人;为人父母之事;丈夫的时间与妻子的时间;人宜行善;君子不重则不威;惟有朋友多、敌人少的人才是强者;生活有原则,人生有成就;学问中学不到的更重要;做一个态度温和而意志坚定的人;成功的意义并非总是一个‘赢’字”等等,书中封封信充满真情实意,而又带着我们不断地去领会如何锤炼品格,怎样做人、做事、交友、怎样在生活、家庭、工作中平衡。

当我们用望远镜瞧见天空中数以亿计的星星,我们就会了解到我们不明白的事何其多。我们只是这个宇宙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若我们知道我们这个太阳系已有150年的历史,还会再运转450亿年的岁月,我们也明白我们的生命只是时间长河里极其渺小的一滴。这短暂的有限生命用的快乐又有意义这是本书给我的一生忠告。

《洪宪帝制外交》读后感500字


《洪宪帝制外交》这本书,讲的是大头在称帝前后与英美日等国外交的过程。

基本上就是一开始各国都无所谓,日本大隈政府还有点支持的意思,于是大头就加速推进称帝的进程。后来日本政府换人了,立马翻脸不认,强行带着其他国家对大头进行劝告,要他停止。大头虚与委蛇,还想以加入协约国为交换拉上英法俄牵制日本。结果被日本察觉,以破裂英日同盟强压英国。被破功之后大头一泻千里,再无抵抗之力,称帝之后众叛亲离。

看完之后最大最大的感受就是小日本亡我之心不死。日本反对大头称帝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打击中国实力最强者,维持中国分裂状态。大头掌握政权,军事实力又最强,当时国民党又四分五裂,一旦大头称帝又稳定局势,对日本来说难以坐收渔利。

二是大头久经官场,权术高明,对日本来说远比大炮这样的理想主义者难对付。之前在强逼中国签订二十一条的时候就吃过大头的亏,所以还有个人恩怨。

第三是要借一战之际英国有求于日本之际,强夺对华外交主导权。自一鸦之后一直是英国主导对华外交,此事之后日本占据主动,各国对日绥靖,日本也更加肆无忌惮地鲸吞蚕食中国。这一百多年过去了,还是日本跳得最凶。这一山不容二虎,还得要让他吃足苦头才能保证东亚局势稳定啊。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在我还是一名师范生的时候,我就已经多次听闻全国小学数学名师吴正宪老师了,并对她钦佩不已。这一次,新教师培训,结合我们小组的研读活动,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这不仅是一本记录吴老师教育教学成长历程的记录,还是关于数学教学精彩例题集锦。读起来那样亲切,又感觉那样实用。让我惊叹的是吴正宪的教学艺术,吴正宪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自己的爱心真情来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来塑造孩子。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现将自己的点滴读书体会叙述如下:

首先,使我感受颇深的是吴老师对自己约法三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攻下了第一关——教材关,并建立了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整合成六大知识体系:面积教学一条龙;体积教学一条龙;分数四则计算一条龙;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条龙;数的整除一条龙;正反比例一条龙。教学改革试验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然后她开始有计划地学习教育科学理论。白天听讲座,晚上记心得。还学习了各种教育理论,写下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不论工作多忙,吴老师年年有目标,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吴老师的成长历程也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满足课堂教学技能技巧的提高,不能只做一辈子教书匠,善于学习,才能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

其次,是吴老师积极拜访名师,探索教育的真谛。她虚心向马芯兰学习,为了学到马老师的“真经”,她一头扎进了马老师的课堂。每天晚上静下心来反思,记下学习的收获体会,最终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改革之路。而且,她也向一些年轻教师学习,甚至还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相信“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我觉得这也是我非常需要学习的一点。

拜读完这本书,让我深深的体会到,一个成功的优秀教师真是要有“人格做背景”,要有高尚的师德、锐意改革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 广博深厚的教学功底。掩卷而思,我想对自己说,:请为学习的脚步搭台,请利用环境、把握机遇,向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因为是它让你战胜自我,超越别人。

心灵震撼之余,我又上网研读了关于吴正宪的教学实录、教学案例,还把它整理到自己的博客中。并暗自告诫自己,从现在做起,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依托自己的专业,学习相关技能。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一)

五一放假归来的时候,学生的期中学力检测成绩也出来了,接学校通知,5月3日晚上要开家长会,内容主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展开,那个时候我非常苦恼。检测平均分虽然上了90分,但整体上的水平较上学期差了很多,其中有个女孩子更让我惊讶,原本能考八十多甚至第一单元考出96分好成绩的她,那次检测只考了62分。成绩出来后我和她进行了交流,并且耐心给她辅导,但是第二个星期,她跟我提出要辞掉数学小组长的职务,也不说明原因,此后我听说,她现在特别讨厌数学,觉得数学很难,甚至有点讨厌我了,说实话,我心里有些难过。上个学期我就知道,她学数学学得很吃力,每次考试都在八十分左右徘徊,我也经常和她家长交流,可是成绩和兴趣互相影响,导致她最终失去了兴趣,成绩也一蹶不振。怎么样才能提高她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

在《吴正宪与小学数学》一书里,我了解到: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如何调动学生对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书中提到,假如学生能体验到数学挺有趣、发现数学真神奇、感受数学有价值、享受数学美极了这样的种种过程,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而其中触动我内心的有两件事。

其一,吴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原班老师用一个字概括了对该班学生的印象——懒。而吴老师在开学第一天就设置了这样的场景:黑板上排列着许多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还有许多有趣的问题,"认识我吗---伟大的0"、"别小看它---小数点"、"你知道阿基米德检验金冠的故事吗?"、"数学家索菲愿意做你的朋友",讲台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教室的四周挂满了红红绿绿的纸条:"数字迷宫"、"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你能把字母变成数字吗?",这一切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视线,也像磁石般吸住了学生的心。也就是从那一刻起,学生跃入了数学的乐园,开始了艰辛而有趣的探索,竟连曾经对数学毫无兴趣,不完成作业的学生在毕业考试时都能以95分的优秀成绩升入中学。

其二,学习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吴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丢番图墓碑之谜——神奇的碑文".古希腊伟大数学家丢番图去世后,他的墓碑上刻着一首一起世人瞩目的诗文。碑文的大意是:过路的人啊,这儿埋葬着丢番图,请计算下列数目便可知道他的一生经历了多少个寒暑。他的一生的1/6是幸福的童年,1/12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1/7,他建立幸福的家庭。5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先其父4年而终,年龄不过父亲享年的一半,晚年丧子人可怜,悲痛之中度过风烛残年。请你算一算,丢番图活到多少岁,才和死神见面?

吴老师充分利用古今中外名人趣事,给数学蒙上神秘面纱,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试问有哪位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呢?

另外,我了解到:

一、让学生喜欢数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先听懂数学、学会数学,只有听懂数学,学会数学,才可能喜欢学数学。其中很重要的三点是:

1、老师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走路,不能任何一个孩子扮演"失败的角色".尤其是对学习困难的孩子更应付出加倍的爱,帮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使他们感受成功。

2、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制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找回面子。每个人都在集体中极力寻找自己的坐标,盼望有朝一日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舞台上露露面,施展一番。教师应深知学困生的这种心理要求,降低标准,提供机会。

3、教师要坐下来和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一起寻找分析"听不懂、学不会"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补上知识漏洞。让他们在听懂了、学会了的感受中萌发对数学知识的喜爱。

二、除了让学生听懂数学、学会数学以外,老师应当把数学变得容易些。有些孩子不喜欢数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数学太难了,加之课堂上教师过高的要求,使孩子望而生畏。有的孩子对数学学习的投入比对其他学科都大,但成绩最差的仍是数学,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兴趣。我们应当认识到:

1、我们的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适应孩子的学习,而不应该强求孩子去适应数学。

2、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不应整齐划一、千篇一律,不能脱离学生认知实际的过分"拔高".课堂上要少一些抽象、枯燥的说理,多一些自由、生动的讨论。

虽然《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这本书我还没看完,但是单单阅读"让学生喜欢数学"这一小章节,我便深深被吴正宪老师的魅力所吸引,也学习到了一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数学的方法。我想,我明白我班那个女孩存在的问题是由什么导致的了,我也知道应该怎样尝试着去解决她的问题,期待着她爱上数学的那一天。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二)

洛新区寒鸦小学 党利利

一位国家领导人曾在教师节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时指出:"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教育界名师辈出,名家荟萃。而其中,我最为崇拜的莫过于吴正宪老师,作为一位特级教师,她从女性教师的角度生动细腻的讲解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寒假,在百度了吴正宪老师的《吴正宪与小学数学》后,我更是受益匪浅。

一、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充满智慧,并且具有浓浓的人情味,用她的话来说便是:"课堂教学源于情!"她能够真正做到从心底欣赏学生、赞扬学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尊重、获得自信。在吴老师的课堂上,最令我羡慕、向往和努力要做的,便是那些充满了真诚的赞赏和那些热情的鼓励。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头、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这一系列自然的行为,细腻地向学生传递着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爱。相信,老师如此的身体语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瘪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二、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吴老师的课堂上自始至终充满了浓浓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慢慢萦绕着的是学习数学的趣味和无尽可能的创造性,"以学生为主体"在她的课堂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她不是一位谆谆教导的长者,而是一位处处撒播火种使人泛起思想涟漪的老朋友,学生拥有着学习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才是最珍贵的。

三、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成功的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基于良好的习惯构造的日常行为规律,他们并不比别人更聪明,而是好习惯让他们变得更有教养、更有知识、更有能力。他们并不比普通人更有天赋,但好习惯却让他们训练有素、技巧纯熟、准备充分。吴老师深深明白这一点,她在教学中最为注重的便是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不禁为这位睿智的老师拍手叫绝,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对于那些孩子们来说,习惯是一生的财富。

吴老师身体力行的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自己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引领着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我定会紧紧跟随吴老师的脚步,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三)

最早认识吴正宪老师是在十年前,在淮海堂聆听她的一节展示课《平均数》,吴老师将拍球比赛引入课堂,引导孩子自拟队名,自创比赛规则,又在一次次矛盾冲突中激发起学生对平均数知识学习的需要。当时觉得这个吴老师太厉害了!居然能带着孩子们玩一节课,数学课竟然还能这样上?不愧是特级!以后又陆续听了她执教的《找规律——搭配》、《认识方程》……越发折服于她高超的教学艺术,被她和孩子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所打动。最近拜读了吴老师的著作《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我才算更近距离地走近她,了解她在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艰辛的探索与收获,感受她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乐园的幸福与快乐,体会她令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的智慧与用心。

一、积累与升华

在书的前半部分,吴老师详细讲述了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之路上艰辛的探索、用心的积累和走上教科研所带来的升华。她拜师学习、发奋读书、勤于笔耕、科研兴教,获取了自身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快乐,实现了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和谐统一。她说:"多年的教改实践我有一个十分深刻的体会,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则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拿起手中的笔,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做教学的有心人。"我觉得这段话说得特别好,就像是对我说的,比照一下,我需要进行深刻的反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经常会有一些体会和思考,我们组在早自习的时段常常进行课前的研讨,有时候上完课,我也会把课上发生的趣事、孩子们精彩的发言和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与组内老师分享,但这些体会或感悟往往稍纵即逝,因为我没有养成及时记录、勤于动笔的习惯,可以说我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为懒于动笔,有些当时很清晰的想法,日后需要作为素材记下来的时候却模糊一片了。其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遇到的大多是一些小现象、小问题、小故事,如果我们能多关注小现象、多研究小策略、多积累小故事,做教学的有心人,那么我们的思想和教学行为终有一天会得到升华。

二、理解与尊重

吴老师的数学课很精彩,除了她精湛的教学艺术外,更打动我的是她对孩子们的理解与尊重。在她的课上,看不到对学生的否定,更没有批评,她总是以热情的鼓励、耐心的等待和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同喜同忧;她总是那么善于引导学生争论,让孩子们在相互争论中体会数学知识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她总是善于为学生的心灵碰撞搭桥,与学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她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给孩子更多自由和发展的机会。书中说道:"作为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课堂上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新出现的数学概念,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探索和接受数学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而且吴老师还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进行了修改,她认为:"成功亦是成功之母。"的确,教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会带给孩子成功的体验,当学生获得成功后,因成功而酿造的自信心对其新成绩的取得又会产生进一步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对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做一名宽容的、有爱心的老师,尊重和理解孩子们之间的个体差异,特别是最近复习期间,难免有焦躁的不良情绪,我要努力调整心态,真诚地和孩子们手牵手迎接挑战,度过难关。

三、简单与适合

数学学科抽象、严谨、枯燥的特点加上课堂上教师过高的要求使得很多孩子对数学望而生畏,要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就要把数学变得容易一些。吴老师在书中说:"我们的数学教育应该是数学适应孩子的学习,而不应强求孩子去适应数学。"要适合孩子,就要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熟悉,就要把数学知识和孩子们的生活进行联系,让孩子们从身边的生活中去具体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经历数学。我觉得这一点我做得还比较好。在备课时,我总是会先分析学情:在学习这节课的知识点以前,孩子们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设计怎样的情境和数学活动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教材中所提供的素材是否易于学生理解?为了使数学变得更容易、更有趣,我会创造性地使用文本,加入我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新的元素。比如:执教《平移和旋转》一课,我借助课件带领孩子们到游乐园参观,请学生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把看到的表演出来,屏幕上呈现出各种游乐项目,有观缆车、旋转木马、激流勇进、弹射塔……孩子们大多去过游乐场,都熟悉这些游乐项目,一个个小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表演完毕,我请孩子们按这些游乐项目不同的运动方式分分类,从而直观感受了游乐园里的平移和旋转现象,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以上是我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 这本书粗浅的几点体会,当然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感受远不止这些,吴老师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高尚的人格魅力会一直激励着我,"积好在心,久而化之",我也会越来越好的!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风宪忠告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大青虫的忠告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