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和鲨鱼一起潜水有感 > 地图 > 读和鲨鱼一起潜水有感

读和鲨鱼一起潜水有感

发布时间:2019-10-23 来源:互联网

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有感。

读后感是写阅读作品后感受最深的一点,它不是书评。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有感”,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有感

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有感(1)

慢慢品味,细细回想,一段花开,需要长久的等待,或许过程是艰辛的,但更是美丽的,或许在无期的等待中,早已物是人非,而一旦花开,将云开月朗,花红遍野。这,是我读完《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书后,在万千感慨与咀嚼后品出的余味,这余味如醇酒般长留唇齿,如佳乐般绕梁不散。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2013年的9月。那时的我,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认识了一群新的孩子,当然,也结识了一位我后来独自在心里斗胆自认的良师益友石梦媛老师。那时的我不知道石老师是怎样的人,当接过石老师赠送的这本《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的班主任工作手记时,翻开书页,看着作者简介,我内心不禁惊叹:原来我认识了一位名师!就在那个九月的一个周末,择一隅僻静之所,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叫做《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的书,只感觉书沉甸甸的,滚烫烫的:那是怎样一颗为孩子跳动的心的声音?那是怎样一份为孩子成长付出的爱的炙热?此时,涌动在心里的,岂止是感动受益匪浅这样的词句所能概括的。从此,这本书成了我的班主任工作手册:制作教室文化,在书中找思路;与家长交流沟通,在书中找策略;开展德育工作,在书中找点子;尤其是小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实施,更是让我找到了班级管理的系统的一把金钥匙

做教师,就要当班主任,不当班主任,不知其间的苦与乐,会终生遗憾,当了班主任会回味终身是本书中最令我震撼的话。众所周知,班主任最苦,班主任最累,班主任最难当,把苦累难作为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事业来规划,来筹谋,来研究,来创造,这是一种境界,需要高尚的师德与智慧来成就,需要坚定的信念与勇气来支撑。石老师做到了,我也想做。

小班主任制操作系统,最给力的班级管理体系。作为班主任,班级纪律,要维护;班级清洁,要督促;学生做操,要到场;学生纠纷,要调解总之,事必躬亲,忙得不可开交。很多时候,虽然班级工作表面上看似乎是风平浪静,也还井然有序,但这是用累作为交换的,能否有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把这项又苦又累的工作,干得轻松,干得快乐,干得效果更好一些呢?石老师的小班主任制操作系统给了我强有力的回答:把学生从受教育者变成一个自我教育者,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形有话大家说,有事大家干,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格局,从而创建一个文明守纪、团结互助、勤学上进、有较强凝聚力的班集体。是石老师小班主任制操作系统的目标,小班主任制操作系统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吸引着我把它读完,无数次,被石老师的智慧与坚持深深折服,并在班里开始实施。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共有十章,每章谈及的理念与操作均来自于石梦媛老师的实践,对一线班主任有着极强的指导作用。读后我深深感到,班主任工作是对学生灵魂的雕塑、品格的培养、智能的开拓。班主任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要具有摄取知识、驾驭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要讲究教育艺术,增强教育效果,要常抓不懈,深入到班级,紧跟学生,这样才能了解学生,摸清学生思想脉膊,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发现问题,从实际出发,有效地组织教育过程,实现班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达到预期目的;要以敬业务实的工作精神开拓进取;用新鲜的活水浇灌每一颗求知的心灵;用灵动的智慧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乐。石梦媛老师那深厚的文化素养,持之以恒的求实作风,甘为人梯的高尚师德让我仰视,令我望尘莫及,但这并不妨碍我认真地去学,学着她去做。酌酒自醉,静等花开。

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有感(2)

周末早上,伴着一杯清茶,我再次翻开石梦媛老师编著的《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一书,自2013年9月拿到这本书,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翻开这本书了。然而每次翻开,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或震惊于痕迹管理的魅力,或感动于石梦媛老师对学生的那份浓情,或惊叹于学生、家长的那份信任与支持,抑或羡慕于社会各界对石梦媛老师的肯定

与石梦媛老师第一次接触记忆尤为清晰,并入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初始,学校邀请石梦媛老师做班主任培训,也正是在那次培训上,我有幸获得一本《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在书的扉页石梦媛老师还很有心的亲笔书写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此,每次遇到班主任管理中的小问题,我都会翻开这本书,寻求答案,它已然成为我班主任工作中的葵花宝典了。

五华区教育局副局长曾莉琼用这样的话来评价石梦媛老师醇厚的爱,在于倾心付出。的确,只有这样的用心才会有爱。在整本书中无不透露着那份用心与等待。

封面上,石梦媛老师如孩子们般和学生们一起嬉戏,孩子、老师的笑颜暖透了整个春天。这也正如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建颖在序言一中所说:放低视角,老师举着旗子、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面对面如亲如友的交流。

整本书共有十章:管理篇、文化篇、哲理篇、恩情篇、习惯篇、寄语篇、评语篇、互学篇、诵读篇、心语篇,无论是哪一章节,无不真切地记录了石梦媛老师多年班主任工作中的研究、实践、学习、反思、积累和成效,真实的再现了学生、老师、家长的成长轨迹,事无巨细的涵盖了班主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

其中我最为欣赏的就是小班主任管理,石梦媛老师在本书中对小班主任制度管理的方方面面毫无保留的进行了分享,不仅仅有详细的管理目标、管理原则、管理方法,还有具有极高可操作性的管理流程,甚至于班级公约班规以及孩子们的日志实录都一一呈现。陈鹏宇、卢大中、桂铭悦、王其其格看着这一个个充满童真的名字,仿佛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担任小班主任时那负责、自信的眼神。

石梦媛老师是个极具智慧的老师,她用一枚独特的班徽,用一个全体学生、家长、老师齐心呵护的博客,用伴随孩子每一步成长的寄语,用实用高效又别具一格的家长会,用一个个满载着智慧的小故事,用她的教育之道,用她母亲般的心,用心地做好天底下最小的班主任,让小主任有了大天地,激发学生的才智,耐心地陪伴孩子们好好成长。

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有感(3)

第一次读这本书的第一章的时候,就感觉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因为它正是我所需要的管理班级的良策,它实在又实用,朴实又芬芳,让我顿时有了一些的想法,比如班会的主题的确定,在以前的培训中,我学到的是理论,班会主题的确立要切,小,实,效,但一直困惑,班会的主题确定谁最好,看了石老师写的第一张的第三页第一段,给了我灵感,就是在开学的第一周开一个班级管理的征讨这种做的意义是(借用石老师的原话说就是):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中主题意识得到强化,形成有话大家说,有事大家干,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格局。或是假如我是班委,借用石老师的原话说就是:师生换位思考。也培养学生的互相理解和宽和待人的思想,也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主人翁的意识,更积极的参与班级,这两个班会是我以后要策划的方向,争取有一个好的效果,这是第一个感悟。

继续读到第四页自我管理原则这一段,让我体会到班级管理要调动学生的力量,更要让学生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会危害他人和自己,建立一些是非观,过程就是(借用石老师的原话)让学生去实践成功与挫折,让学生主动的去感知、体验、判断、认识、是同时增强道德意识,首先从孝道抓起,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从而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再继续读到第五页解放手脑的原则,指的是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策略管理),解放双手,让他们能干(指挥管理),解放孩子们的双眼,让他们能全方位观察(观察管理),解放孩子的嘴巴,使他们能说敢说(表达管理),我个人悟出的意思是:让学生成为主人公,而不是由老师来布置和安排,事事均让学生来思考,我们的班级要建立成什么样,怎么建立;建立起一个大体的框架后就要让学生自主来选出和分配做事,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携手建立班级,在班级中还会出现一些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再有问题就需要请教老师,同时,也要培训孩子的责任感,和做人做事的方法,思想品行,使其它同学认可,信服于他,也要使学生明白,管理是为大家好,是为自己服务,好的班级才有好的个人,服从班委的管理。另外,班主任为了明细班委的分工,可以让学生讨论出职务的任务来,这样以免推脱和无人管理的情况出现。这是我读了这里的感悟,这是我下一届要做的事,培养班委,使班级自主管理,班主任起到培养和辅助的作用,这样老师与学生间的冲突就会很少,就可以作为他们的朋友。

在这一章中,石老师提到,建立我的优点本,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因为现在的孩子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么悲观,要么自负,因此,到了初中,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同时欣赏别人,这是必要的,在这里受到一个启示,初中孩子,他们还需要有善良的心和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可以增加我的善举义事本我是我的法官,让学生记录自己的改变和成长,看到自己的变化。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读并重复认真的读,从书中得到管理的金点子。

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有感(4)

怎样当好班主任?怎样创新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怎样走进学生的心灵?怎样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水平?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在成长。解决了这些问题,说明我成长了。作为班主任,成长是双方的,在教育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成长。

读了石梦媛老师的《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后,我深深的感受到:成长不仅要践行在行动上,更要用心来经营。石梦媛老师《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一书中,没有讲大道理的说教,以生动的教育叙事给我们真实了一个个平等、和谐、温馨、富有亲和力、有朝气的班集体,让我亲眼目睹了一个个真实、独特感动的教育故事,分享到真诚、快乐和幸福。从管理篇、文化篇、哲理篇、恩情篇、习惯篇、寄语篇、评语篇、互学篇、诵读篇、心语篇十方面记录了石老师18年班主任工作的认识、实践、积累和成效,这离不开石老师长期坚持不断创新,用心积累。

回想自己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一直在摸索管理方法,也看了一些书籍,但很多书籍上写的都是大道理,条条框框,能真正用到实际管理中的不多。石老师的书中有很多翔实生动的案列,我也可以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把这些方法用到我的班级管理中。自从2014年5月听了石老师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讲座后,我也尝试着在我班搞小班主任制的活动,这项活动学生喜欢,家长认可。很多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最明显的是学生自信心增强了,对班级更加热爱了。但看了石老师的《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一书,才发现自己做的太少太少了,只是石老师做的一小丁点儿。回顾我班的这项活动,很多时候是自己不用心,没有用心的来把它经营好。时间不会倒流,青春一去不复返,生活中必须做个有心人。用心教书,用心生活,才不会虚度光阴。

在《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一书中,我看到了许多家长的心声。家长们站在老师的角度,学生的角度,父母的角度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从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案例中,我学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我是一名老师,也是一位母亲,每天都在这两个角色中转换,作为老师我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但作为家长还很含糊,看了书中大家对父母与家长的探讨,我也才真正明确家长的含义,家长比父母的层次更高,责任也更重大。从中学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方法,也明白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问题,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知道孩子想要的教育是什么的。适合孩子的,孩子想要的才是最好的。

用心成长,用心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新的收获。

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有感(5)

同一本书,每一次翻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件事,用心去做,总有不同的收获。看了石老师的《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不仅在上面学到了许多金点子,更读到了感动、看到了用心的重要。

记得刚走进实验学校,就有幸听到石老师的班主任专题讲座。听讲座在几年的工作经历中给我的感觉就是枯燥的理论学习,而这一次大不一样。她让开始对工作有些失去激情的我们热血沸腾,充满动力。突然觉得这是多么有意义的工作,甚至飘飘然起来,觉得石老师说的只要努力,大家都能做得向她一样好。是能实现的。会后,第一次打开《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来看,竟一读不愿放下,细细品读之后,这才发现我们只看到成功者的微笑,却疏忽了他背后的汗与泪在石老师身上是一句多么真实的写照。

走上工作岗位,带着自己的满腔热情和许多想法当上班主任,慢慢发现自己带班的方法实在稚嫩,今天不知道怎么抓好后进生工作,明天不知道怎么保持好班级卫生自己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如果说自己几年的摸爬滚打让自己觉得有了一些工作的方法,那得到这本书就是得到了我工作中的那盏引航灯,让我学习,为我指引方向。

惊喜于书中金点子的全面:不管是班级文化建设、找学生谈心,还是和家长沟通、写学生学籍评价,在我抓狂时,打开这本书,总能找到适合的方法,让我的大难题迎刃而解,而这些新招也慢慢用成了日后的经验。

感动于石老师的坚持:12年的小班主任制系统,将你当我当大家当落实到实处,也将你行我行大家行的理念化为了实践,对孩子的鼓励、对孩子寄予的无限希望,都让我明白当班主任不但需要极高的热情、十足的智慧,更需要所有沉下心来,老老实实做一件事,坚持做好一件事。

惊叹于石老师的用心:孩子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总能感受、倾听、欣赏,总能用心思考、寻找细致有效的方法处理得那么完美,实在让人敬佩!我想,我们能在书中看到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她的肯定与赞誉,正是来源于她的以己用心换取他人之心。有这样的班主任,孩子们是幸福的;有这样的老师,学校是放心的;有这么多方法让我们借鉴,我们是幸运的。

愿在《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的启发下,用心发现、学习,尽己所能和我们班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读后感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读后感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读后感(1)

成长,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经历着烦恼与痛苦,收获着快乐与成功。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更是一个五味杂陈的过程,品味着酸苦,回味着甘甜。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与孩子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也让自己也蜕变的更加完美。看完石老师的这本班主任工作日记后,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思考。

一个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大大的天地,让孩子们在这片天地里快乐成长。石老师用心地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班级公约、班规、小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八字法,和家长们宣传开展小班主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孩子们在大天地里施展本领,收获快乐,反思着自身的不足,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反思我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虽然一直很努力、很认真,但却没有想到好的方法让孩子们积极地加入到管理队伍中,让整个班级更有凝聚力;虽然一直很想和孩子们相互倾听与畅谈,了解彼此,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与平台。

一个看似简单地话题,却为家庭教育打开了一扇希望的大门,引领者家长和孩子走进了思考的殿堂。石老师在班级博客中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热点讨论话题,并全面诠释了家长与父母的内涵,不仅引发了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思考与热议,而且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看了书中家长们留下的深刻感触,相信在孩子今后的家庭教育问题上,家长会更用心,更加明白做父母易,做家长难,做个好家长更难。的道理。在我当班主任以后,最让我烦心的便是和一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家长们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些家长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交给了老师,觉得自己只需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可以了,根本不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当我把孩子在学校的种种不良习惯与行为和家长反映后,往往得到的答案总是我的孩子是非常优秀的,他怎么会这样?面对这种情景时,我总是很无奈,开始明白了孩子身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并为孩子感到难过与担忧。家长们往往把混淆了家长与父母的区别,不知道作为家长和作为父母该为孩子做什么,该怎样教育孩子。我不知该怎么去解释才能让家长明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缺失太多,最终伤害最深的必然是他的整个家庭。我想,我也可以向石老师学习,以小问题引发大思考,为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孩子搭建一个平台,更好地沟通、了解。

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却点亮了孩子们心灵睿智之灯,开启了孩子们寻找智慧之旅。石老师利用小故事或哲理警句,替代枯燥乏味的说教,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学会思考,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孩子们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班主任,我希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收获知识与能力,更希望孩子们能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每当孩子们做错事时,我总是反反复复的讲道理,或是严肃地批评教育,可往往收效不大。在面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时,我也总是以自身为例,讲述着该怎么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但却忽略时代的变化,总是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与思考。真理是不会改变的,可传授真理的方法却可以改变。我也应该放弃枯燥的说教,而用小小的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与思考,让孩子们自己去感悟真理,相信这样收获的真理会让孩子们铭记一生,受用终身。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处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办法,结果也会相差甚远。在班主任的成长过程中,我需要更多的思考,让我的孩子们快乐成长,让我们的班级更加出色。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我也要不停地思考,让我的人生充满精彩,更加出彩。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读后感(2)

作为一个新晋的班主任,我深知当好班主任不容易,当一个好的班主任更不容易。石梦媛老师的著作《与孩子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再次让我更深地懂得,要想收获,需要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

全书有十个篇章,都是石老师班主任工作的点滴心路历程,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管理篇的小班主任制让我感受到石老师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者的运筹帷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在无形当中培养的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我也在去年听了石老师的讲座后开始借鉴类似的方法。我们班级从二年级开始实施小小管理员制度,每个小朋友都承担一项小小的班级管理事务,哪怕是一个擦黑板,一个植物角,或是一个图书角,甚至小到进出教室的开关灯,我都分配给学生来管理。刚开始的确很难,孩子们毕竟太小,有许多做事情的方法都要一一来教,或是亲身示范多次,还常常要提醒。但是一个学期下来,黑板总是干干净净,黑板槽里的粉笔灰没了,粉笔头也清理了,黑板擦也洗过了;图书管理员总是最后一个出教室,因为他一定要把图书摆放的整整齐齐才能放心;检查穿戴常规的管理员一出,孩子们不按规定穿校服和不佩戴红领巾的事慢慢在减少;还有四季常绿的植物角和没有小脏手印的文化墙都归功于我们的小小管理员。这些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文化篇给我的感觉如春风拂面,石老师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有新意,而且传递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班级博客就像一条纽带,联系了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父母,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它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和石老师的工作足迹,也让亲情之花开满。让读者如沐春风,受到感染。

哲理篇蕴含石老师教育理念的博大,用一个个小哲理故事讲述了一些大道理,这是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精髓所在。其实我平时也喜欢用这样的故事引导孩子,这比简单的说教来得很有效果,易于孩子接受,只是我缺少了让孩子自己来说感受、诉所获,还要继续改进。

习惯篇让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这是小学教育的核心。最近正在研读互学篇,其实开好家长座谈会也是一门艺术,取得家长对工作的支持尤为重要。

接下来,想和石老师交流一下我两年的班主任工作感受:

时光转动了一年零6个月,在这样一个春日的午后,提笔想起了孩子们初到学校的种种,这仿佛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记得,第一天踏入一年级三班的教室,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怯生生地走到我身边叫的第一声老师好!;记得,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校园的孩子,对一切都那么新奇,直到上课铃响了还蹲在花坛边捉虫虫呢;记得,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握起铅笔学写字的时刻;记得,课堂上因为一只不请自来的小蜜蜂朋友而喧闹了好久;记得孩子们的那些纯洁美好。

怎样让孩子度过这一年级的过渡期呢?

我想,应该是用真心赢得学生的信任。孩子气十足的他们需要被人关爱。尤其面对困难更容易退缩,这就需要老师加倍关心和耐心引导,使他们的性格逐渐成熟起来,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习上,教师赞许的点头、希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表现出对学生的爱。这种关爱是一种积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学生,它可以使学生心境愉快,使学生感受老师的爱,从而受到激励和鼓舞,获得主动发展,进而更好的巩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我总是关注一些学生,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只要他们稍有进步,比如上课认真听讲了,课上积极回答问题了,或者回答问题正确了,课后作业有提高了并且肯下功夫了等等,我就及时的给予表扬,给他们以鼓励,促进他们的提高。

其次,是公平、合理地对待问题学生。做有责任的班主任,就必须分析班内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如何让学生扬长避短,如何把学生的劣势得到改变,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时时刻刻关注班中的每一位学生。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时了解并找到亟待纠正的问题;并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这对于我一个新班主任而言更是一种挑战。

现在,孩子们学会了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学会了面对困难,没有那么容易退缩;学会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甚至学会了主动为班级做事,勇于担当责任。

在这一过程中,我还想到了赞美的力量。我觉得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都应该做到有一点:学会赞美。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其实人性最真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真诚的赞美可以拉近心灵,吸引孩子们向你真心靠拢,倾听你的教诲,还将每时每刻从积极乐观里面影响着孩子的生活和成长。

在我班里有一个学生是全校出了名的捣蛋鬼。经常惹是生非,老喜欢带着班里同学做违反纪律的事情,爬栏杆呀,踩花坛呀,滚沙坑呀,都有他。生活中又不爱干净,跟别的同学不和,就首先动起手来。刚开始我确实拿他没办法,像这样的问题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才好。渐渐地,我发现他上课回答问题总会迸发智慧的光芒,而且在平时劳动的时候,他总是不拍累、不怕脏,对于老师交给的任务他总是很热心,虽然有时做得毛毛糙糙。我便趁这个机会不时地给他加油,还对他说:你就当老师的小助手吧!他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双眼闪着自信的光芒。仅仅几句赞美和鼓励,却渐渐改变了他的无事生非,让他有事做,不再去惹事,是我的用意所在。虽然他现在仍时不时惹点儿事,展现他高超的调皮技艺,但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看着孩子们的成长,我很欣慰,那个陪伴花开的人是我。

将来,我希望孩子们成为勇敢善良的孩子,不仅有强大的内心,还要有洞察美好的细心,做一个温暖而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班主任确实很累,事情很多,很操心,但是,当你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你的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学生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变了,变的懂事听话了那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在班主任工作中,初出茅庐的我,确实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加倍地努力,向石老师这样的优秀班主任看齐!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读后感(3)

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但形式上多样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那怎样让自己的教育推陈出新,大有成效呢?石老师告诉我们了答案用心做教育。

从实施小小班主任管理,到创建班级博客,到每天讲故事,到诵读经典,无一不是石老师用心投入教育的创新。

看着石老师小小班主任活动详细的管理原则、管理流程,以及细致的实施,我知道了为什么我也曾尝试过小小纪律委员,但却效果不够理想,因为我用心程度还不够,做得不够细,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没有让学生及时总结改进;博客我也早就开通了,但我就没有想过用它辅助我的教学,使它成为记录自己、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的平台;每天的小故事,既减轻了学生的压力,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又寓教于乐,让学生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石老师对故事精心的选择,源于对学生的关爱;诵读经典,是有人很早就提出的教育方法,但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石老师的坚持使得学生思想更加健全,家庭教育更容易......

读着石老师写给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温馨的评语,我感受到了这里面蕴含的老师的一颗真诚而挚爱的心,我好想回到学生时代,拥有一位如此有爱心而有敏锐观察力的良师益友;看着你手下的那些小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又那么的喜欢依恋你,我由衷的为你感到高兴;看着家长那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对你的肯定和认可,我不由得感到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这些,还要求什么呢。同时我也暗暗确立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快乐的、创新的,让孩子喜欢、让家长信任满意的教师。

石老师做的事情看似不大,但却是我们大多数同行所无法企及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期待着成为一个名师,但却没有像石老师那样用心且智慧得思考。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我就下定决心要在教育这条路上,好好走,走得更远更好,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老师,成为一个有爱的创新的智慧的老师。但十年过去了,虽然教过的学生家长也肯定了我的努力和付出,但离我的理想还很远。我期待有一个成功的令我佩服的前辈指导我,引领我实现自己的目标。读了这本书,认识了石老师,我知道我找到了,她就是我今后人生的导师;而她的新教育和心教育则是我今后教育的法宝!

最后我会永记石老师的话:

爱心无言,却深沉凝重,我要用责任和毅力做依托;

爱心无声,却馨香远播,我要用汗水和泪水来浇灌;

爱心无形,却有迹可寻,我运用理论和实践作支撑;

爱心无价,却永驻心间,我要用心灵与行动来感悟!

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一)

均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一爱一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者对自己培养孩子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总结,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又是一位家庭教育者,视野全面客观,不存在厚此薄彼,以偏盖全之说,正适合当下有心于教育孩子的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们阅读。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入手,阐述了教育其实并不高深,寻常处,见真谛。

书中,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李镇西老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一爱一。第一次随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一爱一心。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

李老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一爱一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绝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原来,快乐就是如此朴实的一个概念。

是的,世界上的孩子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自然有着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一定智慧超常、才高八斗,不一定都能成名成家,铸成大器,不可能样样优秀,处处超越别人。但是,不论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善良和快乐的人,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是李镇西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子女坚定不移的理念。

凯看多遍后,才发觉何谓最好?只有对比才有好坏,而此中的最好,却不是让家长们之间互相比较出来的最好,而是家长用心与自己比较后得出来的最好!此最好无固定的评判标准,无论工作一性一质的不同,无论贫富,无论地域差别,此最好只在家长自己心中,我们做家长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一生最伟大的作品、艺术品)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倾心付出,尽职尽责即可。正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重点不在于教会了孩子语文、几何、物理、化学等知识,一般人估计一生都用不上那些几何、化学之类的东西,我们的教育,重点是在于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最好的家长,就是让孩子做个优秀的人!每个孩子都各有特长,都充满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总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一爱一的感觉。最后,再次用李镇西老师的话共勉吧:与孩子(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二)

初次拿到【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时,乍一看没觉得有什么新意,翻开来细看,越看越喜欢。与普通的育儿书不同,双子姐在书中谈及的育儿方法非常实用且具可一操一作一性一,一口气全部读完了,并推荐给小姑子看。好书是一定要反复看的,为促进自己进一步消化吸收,写下如下读书笔记。

玖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没有不行的孩子,只有不行的父母。在育儿之路上,父母要用心,只要用心,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双子姐在养育冬儿上,凭的就是一颗真真切切的浓浓一爱一子之心,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导孩子,其用心之至值得我仔细学习。双子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我们和孩子的缘分。上天给我们家长的这个礼物,犹如送给爸爸一妈一一妈一一个最亲最一爱一的朋友,我们家长一定要善待她。 更让人感动的是,双子姐在身一体状况极度不佳的情况下,本着一颗大一爱一之心,双子姐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一篇篇博文指导在育儿路上迷茫的家长。

阅读此书,作为一个六岁女孩的一妈一一妈一,以下几点我必须牢记:

1、每个孩子天赋不同,与其他孩子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如对小学阶段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不足的地方提前介入做好引导,让孩子学中玩,轻松地学会了,会大大提高孩子的信心,孩子也会越学越游刃有余。

2、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工作。现在一个老师带很多孩子,本身很累,双子姐通过书信的方式与老师沟通,既能深入交流,也节省了老师时间,获得了老师好感,进而促进了孩子学习。

3、用快速心算改掉孩子粗心的一毛一病。粗心是孩子脑子发育不成熟的表现,也和一性一格有关,六岁的孩子,脑容量只有成一人的百分之70-90,口算用孩子的脑、眼、口、耳、写,极大地促进了孩子脑子的发展。具体一操一作是,父母与孩子面对面坐下,家长从背后一抽一出一张张加减法运算卡片放在胸前,让孩子快速脱口说出答案,这不是教孩子加减法,而是教孩子一种能力。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反应能力、数学童子功,越熟越快越准越好。

4、兴趣班因人而异,但不管选择什么兴趣班,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从双子姐身上获得的启发是,琪琪今后游泳、乒乓球、围棋是我必然会引导学习的,钢琴等乐器看机缘,画画是琪琪一直喜欢的,我会继续鼓励和赞赏。

5、发挥家里老人的育儿作用。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想要走进他的心灵,一定要和他产生共鸣,和长辈的共鸣就是感动他们,认可他们,他们必然会来帮助你、理解你。这样做的好处是家庭和谐、老人有成就感,孩子也学会了如何孝顺、尊重长辈。这点是琪一妈一做的很不好的,今后要好好改善。

6、让孩子学会造三句。读故事时引导孩子用关键词自己造句并记录。造三句即将词放在句子的前、中、后。

琪琪马上要读一年级了,双子姐的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此处记录下来的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目前,双子的孩子冬儿从一到三年级的差生在双子的一精一心引导下从四年级开始发力跻身于全面发展的优等生之列,目前冬儿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了,因此此书更多的内容比较适合家有小学生或者初中生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父母,双子姐以朋友的身份,将引导孩子的宝贵经验娓娓道来,如帮助孩子编写口诀以巧妙记忆历史、地理、化学等各科重要知识点,如何引导孩子开心写作及相关技巧、如何减少考试中的失误,如何让孩子考前轻松复习、如何处理孩子学习生活中系列难题以及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总之,双子姐说出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也将自己的经验悉数奉献。

【与孩子一起成长】确实是一本好书,有空时琪一妈一还要继续翻阅,相信每阅读一次就是一次新的收获。

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三)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养育他们不像养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样简单,呵护、陪伴、指引、欣赏无论哪一样都不可或缺。

此从有了女儿,我就不失时机地阅读各种育儿经典,希望可一爱一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上学期,从幼儿园买回一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书,我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提出了各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真正的用心品读,收获了很多理一性一的教育观念。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文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最安静、最永恒的朋友,也是人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师。

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幼儿读书的益处,因此从女儿牙牙学语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和女儿一起看图读故事、一起享受在温馨、快乐、充满一爱一的故事中。直到现在,每晚读书是我们的必修课,语气故作夸张的爸爸、讲述娓娓动听的一妈一一妈一,都让女儿陶醉在美丽动听的故事情节中,常常被快乐、明朗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为了晚上能多读几篇故事,女儿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了能多听几个故事,女儿宁愿答应一人独立睡觉等条件。开始是一妈一一妈一读给她听,听熟悉了自己会读给小玩具朋友听,而且是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现在女儿对认字有了强烈的欲一望,读书时,自己用小手划着指,指哪里我读到哪里,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字。阅读变成了女儿睡觉前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也成了女儿生活的一部分,女儿房间一只小小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一精一美的幼儿读物,充满了书香气息。

很小的时候,女儿只知道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而不懂保护书,【东方宝宝】、【幼儿画报】【故事大王】【睡前故事】等一精一美的书经常女儿我弄得支离破碎、皮肉分离。

现在女儿懂得一爱一惜书了,读过的书基本上完好无损,从上幼儿园托班开始就成功地讲【小兔咕噜噜采蘑菇】、【三只小猪】、【小蛋壳托儿所】、【小壁虎解尾巴】等故事参加比赛,这都让女儿很有成就感,但女儿最喜欢的是【豌豆花儿】的故事,第一次听【豌豆花儿】,女儿很投入,走进了豌豆花儿的对话情景中,当听到豌豆花儿为了实现想有四个宝宝的愿望,竟然不怕干枯、凋零、变成黑色的粉末悄无声息的落入泥土时,女儿竟然趴在枕头上擦一拭者同情的眼泪并哽咽着说:一妈一一妈一,豌豆花儿太可怜了,我劝她说:别伤心,豌豆花儿很伟大,什么叫伟大?女儿疑惑的望着我,所有的一妈一一妈一都很一爱一自己的宝宝我说。从那天起,女儿就喜欢上了【豌豆花儿】的故事,豌豆花儿的美丽、伟大、豆一茎一豆叶的无私都深深的吸引着她,美丽动听的故事引领着女儿成长,再大点,女儿就自己能认字读书了,我想象着她自己亲自读故事的美好

虽然我们不是最佳最好最棒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去实现孩子这些小小的愿望,陪孩子一起成长,无论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孩子们的快乐——读《孩子们的秘密乐园》有感


孩子们的快乐——读《孩子们的秘密乐园》有感
六(6)班 苏杭
大家一定认识杨红樱阿姨吧,也一定看过她写的《笑猫日记》吧。我最喜欢读其中一篇《孩子们的秘密乐园》,孩子们在秘密乐园得到了什么呢?
故事里面有许多人物和动物:神奇的万年龟,一出场就赢得孩子们尖叫的西瓜小丑,酷爱打扮的菲娜,举止优雅的小白,听懂人说话的笑猫,幽默的球球老老鼠……我最喜欢的是笑猫,因为它不仅能听懂人说话,还能做各种各样笑的表情:苦笑、狞笑、大笑、微笑、皮笑肉不笑等。
这些动物们和马小跳、杜真子、西瓜小丑等人造了一个只有孩子们才能看见和进去的秘密乐园。孩子们每天来这儿看西瓜小丑和动物们合作的杂技表演,每天看完表演后都快乐地回家。我觉得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个秘密乐园,因为这里很自由,能让孩子寻回童真和快乐。
在班级里,大家也会得到快乐。如体育课上,大家一起打羽毛球是快乐;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是快乐;在做作业时,大家正确率高,得到老师的认可是快乐;拥有一份友谊也是快乐……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去年踢毽比赛,我们做好准备开始比赛时,心里有一些紧张。一开始,我就在想:快点,再传快点,你一定可以踢好的!我一直踢……数到第150个时,觉得两分钟好像已经过了。当我踢到第160个时,结束的哨子声吹响了。老师对我说:“好的,超常发挥!”得到老师的赞许,我很快乐。
其实孩子们的秘密乐园,就是获得快乐。哪怕是一个表示“棒”的手势,或是点一下头,或是说一句鼓励的话,或是露出一个欣慰的表情……
孩子在自己的“秘密乐园”里能获得快乐,快乐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最想得到的。

《父母课堂》读后感: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课堂》读后感: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每一位父母都深爱自己孩子,并心甘情愿的付出。但是,每一位父母经历和方式都不尽相同,成功的的经验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坚持,更要精益求精的深入总结,并举一反三地全面借鉴,失败的教训要引以为戒,防微杜渐和标本兼治。科学有效地开展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学),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但是,若想实现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科学有序、快乐健康的成长,却并非易事。帮助孩子科学有效地养成好的品质和习惯,也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结合我十年期间与儿子共同学习成长的经历,我感觉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父母要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向上、以身作则,为孩子启动榜样作用:

一、针对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的自身特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该具备的能力,父母首先要提前虚心学习,并针对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进入正确的轨道。父母要甘于做好孩子垫脚石,父母的素质对孩子影响巨大。

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养成擅思考、勤参与、多动手和常总结的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并勇于实践、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过度包办、代劳和溺爱孩子的父母其实是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权利。

三、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超过孩子年龄段应该掌握的知识,家庭教育不仅要科学有效、系统有序,更要形成良性的循环。

任何知识在初次学习的时候对孩子的触动和促进最大,假如孩子都提前学习,不仅减弱了孩子的这种认知能力的培养深度,还会导致孩子厌学的不良习惯。

四、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去面对荣辱成败和艰难困苦,战胜挫折和困难更快的成长,减少指责和批评,多些鼓励和引导。父母和孩子一起养成积极文明的言谈举止。培养孩子养成敢于担当的好品质,也能获得更多学习机会。

五、很多好吃好喝好玩的礼物和生活品,或者一些特殊的自由和权限都可以针对他们的具体良好表现,以奖励的方式发给孩子。让好孩子多体验下付出就有收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促进孩子形成好的习惯,并坚持不懈地去提高。

六、孩子在不同事情第一次出问题时,要积极主动及时分析改正,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信赖的良师益友。在父母身体力行的潜移默化中,父母与孩子一起快乐的成长,让美好快乐的童年充实着每一位孩子的憧憬。

五年级三班 梁欣龙家长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通用10篇)


读书能让我们头脑丰富起来,知识渊博起来,我们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常见的作品读后感有哪些呢?下面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帮大家编辑的《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1】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2】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有着一双永远充满好奇的眼睛。作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如果你勤劳,孩子就勤快;如果你热情,孩子就大方;如果你主动,孩子就积极;如果你礼貌,孩子就学会了尊重……孩子的头脑就是一张白纸,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反映在孩子身上。所以,你必须用心,必须极为慎重。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良好的习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书中指出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两代人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孩子在幼儿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是终身受益的,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我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3】

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者对自己培养孩子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总结,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又是一位家庭教育者,视野全面客观,不存在厚此薄彼,以偏盖全之说,正适合当下有心于教育孩子的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们阅读。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入手,阐述了教育其实并不高深,寻常处,见真谛。

书中,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李镇西老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爱。第一次随爸爸妈妈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爱心。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

李老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原来,快乐就是如此朴实的一个概念。

是的,世界上的孩子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自然有着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一定智慧超常、才高八斗,不一定都能成名成家,铸成大器,不可能样样优秀,处处超越别人。但是,不论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善良和快乐的人,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是李镇西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子女坚定不移的理念。

翻看多遍后,才发觉何谓“最好”?只有对比才有好坏,而此中的“最好”,却不是让家长们之间互相比较出来的“最好”,而是家长用心与自己比较后得出来的“最好”!此“最好”无固定的评判标准,无论工作性质的不同,无论贫富,无论地域差别,此“最好”只在家长自己心中,我们做家长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一生最伟大的作品、艺术品)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倾心付出,尽职尽责即可。正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重点不在于教会了孩子语文、几何、物理、化学等知识,一般人估计一生都用不上那些几何、化学之类的东西,我们的教育,重点是在于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最好的家长,就是让孩子做个优秀的人!每个孩子都各有特长,都充满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总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最后,再次用李镇西老师的话共勉吧:“与孩子(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4】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把读书当成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5】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养育他们不像养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样简单,呵护、陪伴、指引、欣赏……无论哪一样都不可或缺。

此从有了女儿,我就不失时机地阅读各种育儿经典,希望可爱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上学期,从幼儿园买回一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书,我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提出了各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真正的用心品读,收获了很多理性的教育观念。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文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最安静、最永恒的朋友,也是人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师。”

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幼儿读书的益处,因此从女儿牙牙学语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和女儿一起看图读故事、一起享受在温馨、快乐、充满爱的故事中。直到现在,每晚读书是我们的必修课,语气故作夸张的爸爸、讲述娓娓动听的妈妈,都让女儿陶醉在美丽动听的故事情节中,常常被快乐、明朗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为了晚上能多读几篇故事,女儿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了能多听几个故事,女儿宁愿答应一人独立睡觉等条件。开始是妈妈读给她听,听熟悉了自己会读给小玩具朋友听,而且是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现在女儿对认字有了强烈的欲望,读书时,自己用小手划着指,指哪里我读到哪里,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字。阅读变成了女儿睡觉前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也成了女儿生活的一部分,女儿房间一只小小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精美的幼儿读物,充满了书香气息。

很小的时候,女儿只知道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而不懂保护书,《东方宝宝》、《幼儿画报》《故事大王》《睡前故事》等精美的书经常女儿我弄得支离破碎、皮肉分离。

现在女儿懂得爱惜书了,读过的书基本上完好无损,从上幼儿园托班开始就成功地讲《小兔咕噜噜采蘑菇》、《三只小猪》、《小蛋壳托儿所》、《小壁虎解尾巴》等故事参加比赛,这都让女儿很有成就感,但女儿最喜欢的是《豌豆花儿》的故事,第一次听《豌豆花儿》,女儿很投入,走进了豌豆花儿的对话情景中,当听到豌豆花儿为了实现想有四个宝宝的愿望,竟然不怕干枯、凋零、变成黑色的粉末悄无声息的落入泥土时,女儿竟然趴在枕头上擦拭者同情的眼泪并哽咽着说:“妈妈,豌豆花儿太可怜了”,我劝她说:“别伤心,豌豆花儿很伟大”,“什么叫伟大?”女儿疑惑的望着我,“所有的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宝宝”我说。从那天起,女儿就喜欢上了《豌豆花儿》的故事,豌豆花儿的美丽、伟大、豆茎豆叶的无私都深深的吸引着她,美丽动听的故事引领着女儿成长,再大点,女儿就自己能认字读书了,我想象着她自己亲自读故事的美好……

虽然我们不是最佳最好最棒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去实现孩子这些小小的愿望,陪孩子一起成长,无论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6】

一本好书可以启发人的智慧,洗涤人的灵魂。读了孙云肖教授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孙云晓教授谈到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这句话我很赞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培养能力,战胜困难,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儿子已经10岁了,其他同龄的孩子都会游泳,而他只是钻在救生圈中乱胡闹,一直不会游泳。为了克服他的胆怯心理,我一直鼓励他,并亲自给他报名参加了暑期训练班,儿子终于丢开了救生圈,迈向了游泳池。现在儿子虽然只会简单的狗刨,可我依然欣慰,因为儿子毕竟克服了胆怯,战胜了自己,勇敢地跳入水中,他亲身体验到了水的力量,体验到了与水嬉戏的快乐,这种体验儿子是不会忘记的,这就是儿子的成长啊。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好的教育方法可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所作为。通过这次学习,也感觉到以前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到之处,今后会加以改正,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真诚的爱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够茁壮成长。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7】

---二年二班---丁广俊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步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陪孩子一起成长》,加上自己这几年在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身为父母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而且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

“爱要学习,爱是从学习中来的。”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以及在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中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非常认同并深深为之信服。

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这种感恩的爱的能力,让孩子一开始就沐浴在知恩、感恩,知道付出与回报的氛围中,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所见随感和一些切身体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个视同珍宝,溺爱过度,不舍得放手,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打理顺畅,孩子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般的生活,殊不知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迷失了自己的个性,不但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应该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生活的不容易。

第二,加强孩子与外界的交流,避免孩子吃“独食”;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孩子”,在家里可以一手遮天,出来了家门就一无是处,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不会和陌生人打交道,这也成为以后社会交往的绊脚石,慢慢转化为宅男宅女。因此,在孩子刚刚学习与人交往时,不要担心自己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吃亏受欺负,其实这也是孩子在积累社会经验,从中他会学会一些结交新朋友的技巧和与人交往的经验,因此父母应该舍得放手,实践出真知。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与人格养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买礼物,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不要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在这里我也只是一个新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读后感》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8】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颇深。

小卡尔的成功,不是所谓神童的一时光彩照人,继而寂寞无闻,这个成功是持久的,真正的成功。老卡尔在本书中所宣扬的教育,小卡尔以其非凡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印证。卡尔。威特的教育,实际上是父子俩共同创造的一个杰作。

当今的家长基本上只是将重心放到孩子的吃穿上,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质享受,孩子的身体健康,少数家长也只是有意识地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说话走路,做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一旦孩子入学,也就将孩子的教育完全的托付给了教育机构。家长们觉得孩子有人管了,就象卸下重担一样,自己可以长舒一口气,放心了,也自由了。经年累月之后,当孩子成人后出现无法挽救的问题,家长才意识到自己在孩子小时候疏忽了教育,但此时已经追悔莫及。即便是完美的学校教育,它也只覆盖到孩子的在校时间,孩子在学校外的时间更多,更何况从出生到三岁前后这个时期,根本无法交付给学校。而研究证实,这个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进行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因此,家教,由父母主导的教育,理所应当在孩子教育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的差异,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差异的根源所在。小卡尔的成功,其关键在于其所接受的家教,来自他父母尤其是他父亲精心的培育。老卡尔的苦心和耐心,尤其是他的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从书中一览无余。老卡尔的教育中不仅有若干精心设计的游戏,充满技巧的教育实践(比如留心看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讲故事故意半途而废,下次讲先让孩子编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在大街上对道貌岸然实际上是贼偷的人进行跟踪,向孩子揭示外表是靠不住的,社会是复杂的等等),更有充分的科学理论的指引(比如孩子的听力先于视力得到发展,比如关于儿童潜能递减法则的理论等)。母亲的配合也很重要。基本上,小卡尔母亲是夫唱妇随,有时候甚至亲自上阵,比如教孩子使用炊饮玩具。可以想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这位母亲做得非常好。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没有老卡尔这样丰富的学识,但我认为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他们缺乏耐心,不仅缺乏去学习新知识新技巧的耐心,更缺乏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渴望成长的扶助的耐心。实际上,老卡尔也并非全知全能,比如他在孩子数学的教育上,就能够去请教数学家,在孩子天文学、音乐的才能方面,更是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其他人来教导孩子。在孩子问自己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懂,绝不含糊过关,而是与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家教成败的关键在父母。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定位,父母对于实现这个定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巧,父母能够为此定位的实现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家教的三个重要因素。老卡尔对孩子的定位,是一个完美的人,包括了品德、健康和才能。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更需要不断的去通过学习和思考完善自己。一个完美的人,兼及品德、健康和才能,这是孩子教育的目标,何尝又不是所有人包括父母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

成功的父母不一定会有成功的孩子,但孩子的成长一定离不开成功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做合格的父母,做亦师亦友的父母,做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孩子成长的天空将少些阴霾,多些阳光和雨露。本书多侧面地提出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的教育要点,希望有助于家长更好地探知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引导孩子,同时也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升智慧,充分享受做孩子的朋友、至亲、老师这三种角色的乐趣。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我们在鼓励孩子追求成功之前,更应该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9】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情颇深,受益匪浅。

卡尔父子的故事,我以前也曾经耳闻过,但不曾阅读过原作。通过本书,则比较详尽的了解了全貌。

小卡尔的成功,这个成功不是如许多所谓神童,经历数年的光焰照人,然后就寂寞无闻,这个成功是持久的成功。小卡尔出生于1800年,而该书写于18xx年,也大概在书成前后,小卡尔开始在德国著名的大学里传道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直至1883年逝世。所以,老卡尔在本书中所宣扬的教育,小卡尔以其非凡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印证。卡尔。威特的教育,实际上是父子俩共同创造的一个杰作。

以我的观察,今日世界的人们,在孩子出生到三岁前后进入幼儿园这段时间,家长基本上只是将重心放到孩子的吃穿上,有条件的家长可能会给孩子买些玩具,有意识的家长也至多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说话走路,做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一旦孩子可以入幼儿园,也就将孩子的教育完全的托付给了社会教育机构。家长们仿佛完成任务一样的长舒一口气,觉得解放了,自由了。

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的开始。经年累月之后,当孩子成人,出现若干的问题,家长才意识到这些问题与自己在孩子小时候疏忽教育关联甚大,然而已经追悔莫及。

姑且不说现在的社会教育机构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太多,教师肯定无法顾及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即便是完美的学校教育,它也只覆盖到孩子8小时的在校时间,孩子在学校外的时间更多,更何况从出生到三岁前后这个时期,根本无法交付给学校。而已经有研究证实,这个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进行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因此,家教,由父母主导的教育,理所应当在孩子教育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我认为,孩子家教的差异,是决定他们未来发展差异的根源所在。

我不太清楚在19世纪初期的德国乡村,学校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小卡尔的成功,其关键在于其所接受的家教,来自他父母尤其是他父亲精心的培育。

老卡尔的苦心和耐心,尤其是他的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从书中一览无余。老卡尔是个牧师,我想作为牧师,在19世纪初期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不仅需要苦心和耐心去说服大家去信仰一个从不露面的上帝,也需要相当的知识和技巧,去服务于上帝的子民,以获得亲近和信任。但我仍然十分惊叹老卡尔的渊博学识,那毕竟是一个资讯欠发达的时代,何况他还身处乡村。书中不仅有若干精心设计的游戏,充满技巧的教育实践(比如“留心看”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讲故事故意“半途而废”,下次讲先让孩子“编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在大街上对道貌岸然实际上是贼偷的人进行跟踪,向孩子揭示外表是靠不住的,社会是复杂的等等),更有充分的科学理论的指引(比如孩子的听力先于视力得到发展,比如关于儿童潜能递减法则的理论等),这些不象是老卡尔的异想天开,那么老卡尔又是何从得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

母亲的配合也很重要。基本上,小卡尔母亲是夫唱妇随,有时候甚至亲自上阵,比如教孩子使用炊饮玩具。可以想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这位母亲做得非常好。一般家庭的家教,要在父亲与母亲之间,尤其是在父母与爷爷奶奶等长辈之间取得一致,是很困难的,这就导致了孩子的无所适从,多个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多半狡猾。老卡尔为了教孩子纯正的德语,不惜将一个满口土话的老仆人辞退,可见其在孩子教育“标准如一”上是绝不手软的。

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没有老卡尔这样丰富的学识,但我认为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他们缺乏耐心,不仅缺乏去学习新知识新技巧的耐心,更缺乏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渴望成长的扶助的耐心。实际上,老卡尔也并非全知全能,比如他在孩子数学的教育上,就能够去请教数学家,在孩子天文学、音乐的才能方面,更是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其他人来教导孩子。在孩子问自己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懂,绝不含糊过关,而是与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家教成败的关键在父母。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定位,父母对于实现这个定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巧,父母能够为此定位的实现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家教的三个重要因素。老卡尔对孩子的定位,是一个完美的人,包括了品德、健康和才能。现在的家长,能够接受这个定位的有几人?能够拥有教育这些内容的知识和技巧的有几人?能够真正为了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耐心细致教育孩子的又有几人?

一切成功都不是偶然。今天,200多年了,卡尔的教育仍然具有丰富的启迪意义。但是,要复制这样一个成功,却需要我们作为父母的付出努力。在我看来,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更需要不断的去通过学习和思考完善自己。一个完美的人,兼及品德、健康和才能,这是孩子教育的目标,何尝又不是所有人包括父母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所以,只有那些愿意并且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才能够复制甚至超越卡尔父子200年前的成功。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大家都有着一双永远好奇的眼睛。作为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孩子第一人教师,也是我们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

家庭的教育寓于日常下很火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不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的被模仿着,这种模仿对我们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

如果家长勤劳,我们就勤快;如果家长热情,我们就大方;如果家长主动,我们就积极;如果家长礼貌,我们就尊重……

我们的头男哦都是长白纸,你的一举一动都反映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所以,家长必须用心,必须极为慎重,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其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中,他顶会成为健康,正直,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这本书中有写到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的母亲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有一定的方式,所以,歌德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成功成才!

细细品读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的入木三分,读书后,我也受到了启发……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10】

初次拿到《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时,乍一看没觉得有什么新意,翻开来细看,越看越喜欢。与普通的育儿书不同,双子姐在书中谈及的育儿方法非常实用且具可操作性,一口气全部读完了,并推荐给小姑子看。好书是一定要反复看的,为促进自己进一步消化吸收,写下如下读书笔记。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没有不行的孩子,只有不行的父母。在育儿之路上,父母要用心,只要用心,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双子姐在养育冬儿上,凭的就是一颗真真切切的浓浓爱子之心,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导孩子,其用心之至值得我仔细学习。双子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我们和孩子的缘分。上天给我们家长的这个礼物,犹如送给爸爸妈妈一个最亲最爱的朋友,我们家长一定要善待她。” 更让人感动的是,双子姐在身体状况极度不佳的情况下,本着一颗“大爱”之心,双子姐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一篇篇博文指导在育儿路上迷茫的家长。

阅读此书,作为一个六岁女孩的妈妈,以下几点我必须牢记:

1、每个孩子天赋不同,与其他孩子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如对小学阶段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不足的地方提前介入做好引导,让孩子学中玩,轻松地学会了,会大大提高孩子的信心,孩子也会越学越游刃有余。

2、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工作。现在一个老师带很多孩子,本身很累,双子姐通过书信的方式与老师沟通,既能深入交流,也节省了老师时间,获得了老师好感,进而促进了孩子学习。

3、用“快速心算”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粗心是孩子脑子发育不成熟的表现,也和性格有关,六岁的孩子,脑容量只有成人的百分之70-90,口算用孩子的脑、眼、口、耳、写,极大地促进了孩子脑子的发展。具体操作是,父母与孩子面对面坐下,家长从背后抽出一张张加减法运算卡片放在胸前,让孩子快速脱口说出答案,这不是教孩子加减法,而是教孩子一种能力。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反应能力、数学童子功,越熟越快越准越好。

4、兴趣班因人而异,但不管选择什么兴趣班,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从双子姐身上获得的启发是,琪琪今后游泳、乒乓球、围棋是我必然会引导学习的,钢琴等乐器看机缘,画画是琪琪一直喜欢的,我会继续鼓励和赞赏。

5、发挥家里老人的育儿作用。“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想要走进他的心灵,一定要和他产生共鸣,和长辈的共鸣就是感动他们,认可他们,他们必然会来帮助你、理解你。”这样做的好处是家庭和谐、老人有成就感,孩子也学会了如何孝顺、尊重长辈。这点是琪妈做的很不好的,今后要好好改善。

6、让孩子学会“造三句”。读故事时引导孩子用关键词自己造句并记录。“造三句”即将词放在句子的前、中、后。

琪琪马上要读一年级了,双子姐的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此处记录下来的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目前,双子的孩子冬儿从一到三年级的“差生”在双子的精心引导下从四年级开始发力跻身于全面发展的优等生之列,目前冬儿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了,因此此书更多的内容比较适合家有小学生或者初中生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父母,双子姐以朋友的身份,将引导孩子的宝贵经验娓娓道来,如帮助孩子编写口诀以巧妙记忆历史、地理、化学等各科重要知识点,如何引导孩子开心写作及相关技巧、如何减少考试中的失误,如何让孩子考前轻松复习、如何处理孩子学习生活中系列难题以及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总之,双子姐说出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也将自己的经验悉数奉献。

《与孩子一起成长》确实是一本好书,有空时琪妈还要继续翻阅,相信每阅读一次就是一次新的收获。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养育他们不像养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样简单,呵护、陪伴、指引、欣赏......无论哪一样都不可或缺。

此从有了女儿,我就不失时机地阅读各种育儿经典,希望可爱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上学期,从幼儿园买回一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书,我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提出了各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真正的用心品读,收获了很多理性的教育观念。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文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最安静、最永恒的朋友,也是人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师。"

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幼儿读书的益处,因此从女儿牙牙学语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和女儿一起看图读故事、一起享受在温馨、快乐、充满爱的故事中。直到现在,每晚读书是我们的必修课,语气故作夸张的爸爸、讲述娓娓动听的妈妈,都让女儿陶醉在美丽动听的故事情节中,常常被快乐、明朗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为了晚上能多读几篇故事,女儿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了能多听几个故事,女儿宁愿答应一人独立睡觉等条件。开始是妈妈读给她听,听熟悉了自己会读给小玩具朋友听,而且是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现在女儿对认字有了强烈的欲望,读书时,自己用小手划着指,指哪里我读到哪里,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字。阅读变成了女儿睡觉前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也成了女儿生活的一部分,女儿房间一只小小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精美的幼儿读物,充满了书香气息。

很小的时候,女儿只知道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而不懂保护书,《东方宝宝》、《幼儿画报》《故事大王》《睡前故事》等精美的书经常女儿我弄得支离破碎、皮肉分离。

现在女儿懂得爱惜书了,读过的书基本上完好无损,从上幼儿园托班开始就成功地讲《小兔咕噜噜采蘑菇》、《三只小猪》、《小蛋壳托儿所》、《小壁虎解尾巴》等故事参加比赛,这都让女儿很有成就感,但女儿最喜欢的是《豌豆花儿》的故事,第一次听《豌豆花儿》,女儿很投入,走进了豌豆花儿的对话情景中,当听到豌豆花儿为了实现想有四个宝宝的愿望,竟然不怕干枯、凋零、变成黑色的粉末悄无声息的落入泥土时,女儿竟然趴在枕头上擦拭者同情的眼泪并哽咽着说:"妈妈,豌豆花儿太可怜了",我劝她说:"别伤心,豌豆花儿很伟大","什么叫伟大?"女儿疑惑的望着我,"所有的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宝宝"我说。从那天起,女儿就喜欢上了《豌豆花儿》的故事,豌豆花儿的美丽、伟大、豆茎豆叶的无私都深深的吸引着她,美丽动听的故事引领着女儿成长,再大点,女儿就自己能认字读书了,我想象着她自己亲自读故事的美好......

虽然我们不是最佳最好最棒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去实现孩子这些小小的愿望,陪孩子一起成长,无论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一)

一本好书可以启发人的智慧,洗涤人的灵魂。读了孙云肖教授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孙云晓教授谈到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这句话我很赞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培养能力,战胜困难,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儿子已经10岁了,其他同龄的孩子都会游泳,而他只是钻在救生圈中乱胡闹,一直不会游泳。为了克服他的胆怯心理,我一直鼓励他,并亲自给他报名参加了暑期训练班,儿子终于丢开了救生圈,迈向了游泳池。现在儿子虽然只会简单的狗刨,可我依然欣慰,因为儿子毕竟克服了胆怯,战胜了自己,勇敢地跳入水中,他亲身体验到了水的力量,体验到了与水嬉戏的快乐,这种体验儿子是不会忘记的,这就是儿子的成长啊。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2020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好的教育方法可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所作为。通过这次学习,也感觉到以前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到之处,今后会加以改正,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真诚的爱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够茁壮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二)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颇深。

小卡尔的成功,不是所谓神童的一时光彩照人,继而寂寞无闻,这个成功是持久的,真正的成功。老卡尔在本书中所宣扬的教育,小卡尔以其非凡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印证。卡尔。威特的教育,实际上是父子俩共同创造的一个杰作。

当今的家长基本上只是将重心放到孩子的吃穿上,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质享受,孩子的身体健康,少数家长也只是有意识地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说话走路,做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一旦孩子入学,也就将孩子的教育完全的托付给了教育机构。家长们觉得孩子有人管了,就象卸下重担一样,自己可以长舒一口气,放心了,也自由了。经年累月之后,当孩子成人后出现无法挽救的问题,家长才意识到自己在孩子小时候疏忽了教育,但此时已经追悔莫及。即便是完美的学校教育,它也只覆盖到孩子的在校时间,孩子在学校外的时间更多,更何况从出生到三岁前后这个时期,根本无法交付给学校。而研究证实,这个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进行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因此,家教,由父母主导的教育,理所应当在孩子教育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的差异,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差异的根源所在。小卡尔的成功,其关键在于其所接受的家教,来自他父母尤其是他父亲精心的培育。老卡尔的苦心和耐心,尤其是他的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从书中一览无余。老卡尔的教育中不仅有若干精心设计的游戏,充满技巧的教育实践(比如留心看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讲故事故意半途而废,下次讲先让孩子编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在大街上对道貌岸然实际上是贼偷的人进行跟踪,向孩子揭示外表是靠不住的,社会是复杂的等等),更有充分的科学理论的指引(比如孩子的听力先于视力得到发展,比如关于儿童潜能递减法则的理论等)。母亲的配合也很重要。基本上,小卡尔母亲是夫唱妇随,有时候甚至亲自上阵,比如教孩子使用炊饮玩具。可以想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这位母亲做得非常好。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没有老卡尔这样丰富的学识,但我认为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他们缺乏耐心,不仅缺乏去学习新知识新技巧的耐心,更缺乏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渴望成长的扶助的耐心。实际上,老卡尔也并非全知全能,比如他在孩子数学的教育上,就能够去请教数学家,在孩子天文学、音乐的才能方面,更是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其他人来教导孩子。在孩子问自己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懂,绝不含糊过关,而是与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家教成败的关键在父母。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定位,父母对于实现这个定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巧,父母能够为此定位的实现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家教的三个重要因素。老卡尔对孩子的定位,是一个完美的人,包括了品德、健康和才能。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更需要不断的去通过学习和思考完善自己。一个完美的人,兼及品德、健康和才能,这是孩子教育的目标,何尝又不是所有人包括父母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

成功的父母不一定会有成功的孩子,但孩子的成长一定离不开成功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做合格的父母,做亦师亦友的父母,做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孩子成长的天空将少些阴霾,多些阳光和雨露。本书多侧面地提出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的教育要点,希望有助于家长更好地探知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引导孩子,同时也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升智慧,充分享受做孩子的朋友、至亲、老师这三种角色的乐趣。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我们在鼓励孩子追求成功之前,更应该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三)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把读书当成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2020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读《延安的孩子们》有感


读《延安的孩子们》有感

那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延安的孩子们》。读完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孩子们那种酷爱读书和爱护书籍的学习精神。

这篇文章讲的是:因为八路军子弟学校的图书不够,满足不了酷爱读书的孩子们,于是师生共同做“书”。周恩来同志知道后,买了许多书给孩子们,孩子们不仅高兴还很格外的爱惜的事。

啊,他们多么爱读书啊。虽然,他们出生在战争年代,但依旧如饥似渴的学习,。可我们呢?

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上课。可是,有的同学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有的同学遇到问题就得过且过,不求甚解,也有的同学不学无术,做作业时急于求成而粗枝大叶……

再想想我。书柜上的书不可计数,可我有认认真真地读过、看过吗?摆在上面的书并不是一种房间的装饰,是增长知识的东西,可我却在上面乱涂乱画——一点都不珍惜。

所以,咱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也要学习延安的孩子们那种酷爱读书以及珍爱书籍的精神!

《延安的孩子们》读有感


那天的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延安的孩子们》。读完后,我深刻体会到了孩子们那种酷爱读书和爱护书籍的学习精神。

这篇文章讲的是:因为八路军子弟学校的图书不够,满足不了酷爱读书的孩子们,于是师生共同做书。周恩来同志知道后,买了许多书给孩子们,孩子们不仅高兴还很格外的爱惜的事。

啊,他们多么爱读书啊。虽然,他们出生在战争年代,但依旧如饥似渴的学习,。可我们呢?

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师里上课。可是,有的同学为了上网而荒废学业,有的同学遇到问题就得过且过,不求甚解,也有的同学不学无术,做作业时急于求成而粗枝大叶......

再想想我。书柜上的书不可计数,可我有认认真真地读过、看过吗?摆在上面的书并不是一种房间的装饰,是增长知识的东西,可我却在上面乱涂乱画一点都不珍惜。

所以,咱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也要学习延安的孩子们那种酷爱读书以及珍爱书籍的精神!

与公司一起成长读后感


与公司一起成长读后感(一)

《与公司一起成长》,这本书是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公司的员工,该怎样去做,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

文中讲到一个故事:微软总部的办公楼里有一位临时雇佣的清洁女工,在整个办公楼几百名雇员里,她是惟一没有任何学历的人,却是工作量最大,拿薪水最少的人。可她却是整座办公楼里最快乐的人!她热情助人,很多人和她成了好朋友,甚至包括那些公认的冷漠的人!没有人在意她的工作性质和地位。她的热情就像一团火焰,慢慢地整个办公楼都在她的影响下快乐了起来。比尔盖茨很惊异,就忍不住问她:能否告诉我,是什么让您如此开心地面对每一天呢?

因为我在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企业工作!女清洁工自豪地说,我没有什么知识,我很感激公司能给我这份工作,可以让我有不菲的收入,足够支持我的女儿读完大学。而我对这美好现实惟一可以回报的,就是尽一切可能把工作做好,一想到这些,我就非常开心。

比尔盖茨被女清洁工那种感恩的情绪深深打动了,他动情地说:那么,您有没有兴趣成为我们当中正式的一员呢?我想你是微软最需要的。当然,那可是我最大的梦想啊!女清洁工睁大眼睛说道。此后,女清洁工开始用工作的闲暇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而公司里的任何人都乐意帮助她,几个月以后,她真的成了微软的一名正式雇员!

读完这个故事,我就在想比尔盖茨说的那句话你是微软最需要的。一个公司最需要什么,是一颗感恩的心吗,不是,是员工快乐工作的那种心态。如果公司的员工都能把工作当成一种快乐,那这将是一笔无法估量的财富!

其实,快乐就在自己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太多的时候,我们被阴影遮住了心灵的眼睛,把许多不用刻意寻找就可以得到的快乐给忽略了。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用100%的时间和投入做自己必须要的事,同时用100%的时间和投入做自己喜欢的事,我想,这肯定比中了500万大奖来得更容易了,而它带给你的快乐,绝非500万可以买来的。因为,快乐无价!同时,相信拥有这么美丽心情的人们,一定可以品出人生的好滋味!

另外,书中还讲到了工作热情,说: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是企业最欣赏的人,一个优秀的员工,最重要的素质是对工作的热情,而不是能力、责任及其他(虽然它们也不可或缺)。任何企业都希望员工对工作抱有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的员工才是企业进步的根本。具有热情的员工能够感染别人的情绪,使事情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没有了工作热情,在工作中就不会全力以赴。在这里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说有位猎人,带着猎狗去森林打猎。猎人打伤了一只瘦弱的野兔,让猎狗去追,可猎狗却没有追到那只野兔。

猎狗耷拉着脑袋回到猎人身边。猎人一看野兔跑了,气得大骂猎狗:养你真没用,连只受伤的兔子也逮不住。猎狗委屈地嘟哝:主人,你刚才也看到我已尽力而为,只是那兔子跑得太快了。

这时,得以逃生的野兔回到了自己的窝里,大家请它传授经验。它想了想,说:尽管那追逐的猎狗气势汹汹,但充其量只能算尽力而为。我可不一样,在生死关头我只能全力以赴地奔跑,根本不在意什么伤不伤的,所以才拼出了一条生路。

从这条野兔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一条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做一件事情,一旦我们全力以赴,事情肯定会做成。那想想我们自己的工作是在全力以赴,还是在尽力而为,还是在敷衍了事呢?留给大家去思考!

谈到工作热情和快乐时,有一位老师就很自然的出现在了我的脑子里,她每天忙忙碌碌,看到她的时候,总是那么风风火火,当我们在安静的教室里辅导学生的时候,她也许还在喧闹的市场里,给那些小商小贩们讨价还价,当我们坐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时,她也许在拿着计算器计算食堂的一天的开支!虽然工作是那么的烦琐,但她从来不去抱怨什么?说实话,谁愿意去做这些勤杂工做的事呢,可这样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做,她做到了!这位老师,不用我说,大家也猜到了,她就是田老师。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欣赏田老师,有时候还把她作为我学习的榜样,我喜欢她豪爽的性格,欣赏她为人的态度,更羡慕她干练的作风,当然最让我佩服的还是她的热情。生活中的田老师是个热心人,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不管谁有事,只要跟田老师说一声,她总会伸出手帮你一把,让你心里感到热乎乎的。工作中田老师很能干,每次见到她,总是那么风风火火,和她合作,总被她的这种热情所感染,让你手底下也不得不加快速度,紧张起来。她经常发现学校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可以说她是把营东当成了自己的家。总之,我们看到的田老师是快乐的,她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而且她还用这份快乐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那就让我们快乐起来吧,让自己正在做的事变成快乐的事,每天下班的时候问问自己:我今天快乐吗?


与公司一起成长读后感(二)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国有企业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有企业及国有资本在经济中的比重在下降,但效率却有所提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国有企业对着因市场义务性国际化所产生的生存挤压。国有企业在市场上没有竞争力,就谈不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不用说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了。

而要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不断改革,不断成长,这是一个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最可靠的保证。企业的成长,要求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一起成长。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今天,任何一名员工要想实现自我,获得成功,都必须把自己打造成高素质的人才,而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树立与时俱进和公司一起成长的职业理念,这样才不会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被淘汰。

同样,积极营造与企业一起成长的团队氛围,是我们和平里宾馆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平里宾馆在今天的变革和创新中,以最紧迫的是效益,最关键的是改革,最根本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稳定。为工作的出发点。在宾馆内部开展了以学习企业理念为主题的系列知识竞答活动。在活动中,不但强调了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认同感,以促进员工和企业保持高度一致,而且提高了员工的主人公意识。使宾馆的每位员工都能体会到企业家学校的感觉,感受到宾馆不仅仅是工作之地,也是生活之地,更是学习之地。要求每一名员工要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努力的使自己在工作中成长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对宾馆的每一位员工来说,我们从工作中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或多或少的薪水,而是宾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充实我们才华的舞台与平台,在这个舞台和平台上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自己以不断进取的心态去开展工作,自然会不断地从失败与成功中丰富自己,适应宾馆的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宾馆时时刻刻面临着压力,身为其中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那一份,当然,承担的压力与所得到的利益和机会成正比,我们在压力中获得动力。同时,动力的获得,不是靠热情、语言来实现的,实现这一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工作中兢兢业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勤动手,勤动脑,时刻牢记今天不努力明天就要被淘汰。宾馆的员工不是以个体的形式存在的,个人的能力不管多么出色,对于公司的发展来说都是杯水车薪。宾馆就是我们的归宿,宾馆的荣辱兴衰与我们每位员工息息相关。宾馆的事业就是团队的事业,无论是使这份事业在某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使这份事业得以持续发展,都离不开宾馆中的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在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要尽情享受,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物质利益,享受工作给我们带来的成长经历,享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快乐。

想实现自我,获取成功,都必须和公司一起成长,把自己打造成高素质的优秀员工。只有这样才在飞速发展的经济大潮中不会被淘汰。


与公司一起成长读后感(三)

公司最近推荐了一本叫做《与公司一起成长》的培训性质的书,本书从员工的素质标准、必须具备的能力、行为准则和竞争力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对高素质员工的成长过程进行了剖析,通俗而生动地阐述了要成为一名优秀员工所需要的条件、标准和要求,立论精辟,论述详尽,对每个员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成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成长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去体验。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我们就面临着成长的种种。每个人的出生就像一张空白的画纸一样,你的人生是怎样的多姿多彩或者是枯燥无味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开始学说话了,开始学走路了,开始写字2020了,开始学会思考了,开始学会爱了,开始努力实现梦想了人生的每一次开始都是一种成长,成长成为一种必然,也是一种必要。如果说社会是个大舞台的话,那么公司就是一个浓缩了的小的生活舞台,而我们大多数人终究是在这个小舞台上表演直到谢幕,完成我们的小小梦想。我们从刚刚走上社会的学生一步一步在公司的这个小舞台上学习,努力,拼搏,在公司给每个人的空白画卷上要实现怎么样的梦想之作完全看每个人如何努力如何成长,而公司构筑怎样的画卷也必然是集中了每个职员的个体努力的结果。

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就像恋人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分析一下周围那些热恋过后分手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两个人的知识结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社会经验素养等不在同一个层次导致的,因为不能够同步发展,一起成长,导致最终的分手的结果也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所以说,公司的发展与职员的成长是同步的,两者同时成长成为一种必然性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那么员工在公司在团体里要如何成长呢?

我个人感觉在公司里要想迅速成长的话大致可以通过3种途径:

1.个体成长

在公司这个小社会中,个人的自我价值无外乎是得到公司和同事领导的认可,得到相应的价值回报。但如何才能被认可呢?那就是我们作为个体就需要迅速成长起来。

首先我们可以没有基础没有专业知识,但要努力,针对公司分内业务,努力学习,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并加以活用,在某个领域或者某个方面有独挡一面的技能,尽力做到专业精益求精,尽可能的做到分内业务熟练准确能够完美的完成任务的程度,非专业方面努力向专业方向发展; 其次可能的话拓展一下分外工作,比如可以帮助业务多的同事分担一下业务,这样既可以拓展自己的能力也可以助人为乐团结同事,这同时也是你个人责任感的体现,领导如果眼睛和心灵没有问题的话一定会看在眼里的记在心上,那么你离实现自我价值的日子就近在咫尺了。

第三:个体要不断地努力培养兴趣爱好并投以精力去学习。熟话说: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以前看过一篇报道,说是中国在争取k6)帮助其他的成员一起完成工作,如果别人做的不好或者做错了,也要有包容别人的心,这样才能使团队更加团结,更加具有凝结力和向心力。

第三,提升每个个体的良好的竞争意识,使得团队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竞争会使得每个个体迅速成长起来,最终达到团队及公司的共同发展。

所以我们要想成为高素质专业精的员工,一定要与公司与同事一起发展。

《陪孩子一起成长》(优质读后感)


【第1篇】

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看得出她很开心。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一个能怀有“感恩”的人,就会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热爱生活。当父母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我们作为父母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爱的付出也有讲究,“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为此,在平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诗,如“锄禾”,让她感到粮食来之不易,让她认识到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应该要感谢农民伯伯,感恩阳光和水还有空气;有时当孩子在喝着干净的水时,我会给她讲一些自来水生产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干净的卫生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感恩那些能让我们喝的上这些水的所有人。让孩子懂得感恩,我觉得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二是及时的表扬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的好书,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将会好好研读下去。

【第2篇】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读《延安的孩子们》


当我们肆无忌惮的懒洋洋地读书时,我们如此的表现,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篇文章――《延安的孩子们》。文章中的孩子们是多么的渴望书籍啊!可是,我们现在呢?这让我感到惭愧、内疚

当我读到一些烈士子女上不了学,有的甚至成了乞丐、流浪儿!他们来到延安,看到别的孩子进学校读书,只能眼巴巴地羡慕他们时。我不禁有了感想:如今我们上学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啊,可是我们却完全被家长、老师逼着学的,当时的孩子是对学校可望而不可及!他们与我们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我也感到很羞愧

他们看见书,就像一群饥饿的孩子闻到香喷喷的饭菜,馋极了,恨不得一口吞进肚中。这一句让我感慨万分:听听我们上课时懒洋洋的读书声!男孩儿没有男孩儿的阳刚之气!女孩儿没有女孩儿的委婉之气。像一群和尚、尼姑在念经尤其是何旭,像个小老头儿似的,还故意阴阳怪气地念着:机关单位――为孩子们!――捐赠了――100多本书――但还是――满足不了酷爱读书的孩子们的渴求!我一听就知道何旭是俺的偶像――呕吐的对象!这样的读书声怎能表现出对学习生活的爱!怎能表现出对极度渴望成为祖国栋梁之材的迫切心情?这样的读书声完全像些没出息的混混!

因为这样,我才更加敬佩以前那些少年儿童了,因为在第4自然段写到了: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动手从报纸上剪下适合自己读的好文,经过编辑贴在本子上,然后由美术老师和同学自己画上封面,做成一本本可爱的书籍!

――多么使人赞叹的学习精神!多么让人惊讶的自觉性!多么让人敬仰的高尚品质!这正是现代的青少年极度缺乏的精神――不畏困难、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与超凡的自觉性!

我们这些现代追求时尚的青少年就是缺乏这种精神!如果有了这种精神,我们的祖国将又多一批会有非凡作为的栋梁之材!因此,我从现在起立下誓,今生一定要刻苦学习,长大成为有作为的人!同时,这篇文章也将会是我学习的海洋里的一盏航灯,让我努力地把握学习的小舟――努力的向前方驶去!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1000字


常言道:“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我们平时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书的,在读完一本书后老师会给学生们布置一篇作文,用来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你知道读后感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1000字,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1

---二年二班---丁广俊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步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陪孩子一起成长》,加上自己这几年在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身为父母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而且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

“爱要学习,爱是从学习中来的。”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以及在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中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非常认同并深深为之信服。

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这种感恩的爱的能力,让孩子一开始就沐浴在知恩、感恩,知道付出与回报的氛围中,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所见随感和一些切身体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个视同珍宝,溺爱过度,不舍得放手,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打理顺畅,孩子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般的生活,殊不知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迷失了自己的个性,不但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应该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生活的不容易。

第二,加强孩子与外界的交流,避免孩子吃“独食”;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孩子”,在家里可以一手遮天,出来了家门就一无是处,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不会和陌生人打交道,这也成为以后社会交往的绊脚石,慢慢转化为宅男宅女。因此,在孩子刚刚学习与人交往时,不要担心自己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吃亏受欺负,其实这也是孩子在积累社会经验,从中他会学会一些结交新朋友的技巧和与人交往的经验,因此父母应该舍得放手,实践出真知。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与人格养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买礼物,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不要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在这里我也只是一个新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读后感》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2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把读书当成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3

一本好书可以启发人的智慧,洗涤人的灵魂。继上学期的内容,我园又组织了研读枕头边书活动。我精心挑选了孙云肖教授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读后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孙云晓教授谈到“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这句话我很赞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培养能力,战胜困难,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小儿已经10岁了,其他同龄的孩子都会游泳,而他只是钻在救生圈中乱胡闹,一直不会游泳。为了克服他的胆怯心理,我一直鼓励他,并亲自给他报名参加了暑期训练班,儿子终于丢开了救生圈,迈向了游泳池。现在儿子虽然只会简单的“狗刨’,可我依然欣慰,因为儿子毕竟克服了胆怯,战胜了自己,勇敢地跳入水中,他亲身体验到了水的力量,体验到了与水嬉戏的快乐,这种体验儿子是不会忘记的,这就是儿子的成长啊。

孙云晓教授提出了“向孩子学习”新概念。他说:“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向孩子学习是成年人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记。”现在,父母对独生子女的爱是好的,关心生活质量,但同时对孩子也要求过高,期望过高,彼此不平等。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儿子身上的缺点既多又不善掩饰,这常常让我忍无可忍。如:鞋子、袜子、衣服乱仍;做完作业摊了一桌子就不见人影;作业、考试马虎;甚至每天吃饭都不让人省心。在这种情况下,谈向孩子学习,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细细地读了孙云晓老师的这本书,使我发现,实际上怎样看待孩子的优缺点才是问题的关键。“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里,是难以想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儿子学习从不用功,边学边完是他的作风,成绩也不是太稳定,虽然每次期末考试总能拿下前几名,但他的主动性真是太差了,总要人强迫着做些课外题。近来却把打乒乓球当成了主要内容。花大价买了乒乓拍,爷爷帮着做了一张乒乓台,一有空就缠着人陪他打球,偶尔我也被邀请。开始时他总是打不赢我,每每总会耍耍小脾气。随着不断的练习,儿子的打球技术越发进步神速,我总是被他5:11打败,他也神气极了。趁着这有利时机,我向他展开了随机教育:输不气馁,赢不骄傲,重在参与!同时也要向他学习这种钻劲,学一样本领就要一学到底,而不是如我这般碰碰这,摸摸那,遇到困难就退缩了,结果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许多成人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事情,也是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的事情。可我们总是不以为然。而正处于接触社会的孩子,他们总是以美好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他们也有更加美好的愿望。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带有功利性的心态来要求孩子,也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把他们当做朋友,当做学生,甚至当做老师来不断地和孩子一起“成长”。如果我们只是从眼前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和考试分数,不能从根本上理解甚至加以打击他们的愿望和要求,那只能扼杀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孩子的教育不可能全面发展。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好的教育方法可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所作为。通过这次学习,也感觉到以前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到之处,今后会加以改正,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真诚的爱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够茁壮成长。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4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颇深。

小卡尔的成功,不是所谓神童的一时光彩照人,继而寂寞无闻,这个成功是持久的,真正的成功。老卡尔在本书中所宣扬的教育,小卡尔以其非凡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印证。卡尔。威特的教育,实际上是父子俩共同创造的一个杰作。

当今的家长基本上只是将重心放到孩子的吃穿上,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质享受,孩子的身体健康,少数家长也只是有意识地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说话走路,做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一旦孩子入学,也就将孩子的教育完全的托付给了教育机构。家长们觉得孩子有人管了,就象卸下重担一样,自己可以长舒一口气,放心了,也自由了。经年累月之后,当孩子成人后出现无法挽救的问题,家长才意识到自己在孩子小时候疏忽了教育,但此时已经追悔莫及。即便是完美的学校教育,它也只覆盖到孩子的在校时间,孩子在学校外的时间更多,更何况从出生到三岁前后这个时期,根本无法交付给学校。而研究证实,这个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进行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因此,家教,由父母主导的教育,理所应当在孩子教育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的差异,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差异的根源所在。小卡尔的成功,其关键在于其所接受的家教,来自他父母尤其是他父亲精心的培育。老卡尔的苦心和耐心,尤其是他的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从书中一览无余。老卡尔的教育中不仅有若干精心设计的游戏,充满技巧的教育实践(比如留心看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讲故事故意半途而废,下次讲先让孩子编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在大街上对道貌岸然实际上是贼偷的人进行跟踪,向孩子揭示外表是靠不住的,社会是复杂的等等),更有充分的科学理论的指引(比如孩子的听力先于视力得到发展,比如关于儿童潜能递减法则的理论等)。母亲的配合也很重要。基本上,小卡尔母亲是夫唱妇随,有时候甚至亲自上阵,比如教孩子使用炊饮玩具。可以想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这位母亲做得非常好。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没有老卡尔这样丰富的学识,但我认为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他们缺乏耐心,不仅缺乏去学习新知识新技巧的耐心,更缺乏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渴望成长的扶助的耐心。实际上,老卡尔也并非全知全能,比如他在孩子数学的教育上,就能够去请教数学家,在孩子天文学、音乐的才能方面,更是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其他人来教导孩子。在孩子问自己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懂,绝不含糊过关,而是与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家教成败的关键在父母。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定位,父母对于实现这个定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巧,父母能够为此定位的实现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家教的三个重要因素。老卡尔对孩子的定位,是一个完美的人,包括了品德、健康和才能。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更需要不断的去通过学习和思考完善自己。一个完美的人,兼及品德、健康和才能,这是孩子教育的目标,何尝又不是所有人包括父母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

成功的父母不一定会有成功的孩子,但孩子的成长一定离不开成功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做合格的父母,做亦师亦友的父母,做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孩子成长的天空将少些阴霾,多些阳光和雨露。本书多侧面地提出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的教育要点,希望有助于家长更好地探知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引导孩子,同时也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升智慧,充分享受做孩子的朋友、至亲、老师这三种角色的乐趣。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我们在鼓励孩子追求成功之前,更应该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5

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者对自己培养孩子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总结,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又是一位家庭教育者,视野全面客观,不存在厚此薄彼,以偏盖全之说,正适合当下有心于教育孩子的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们阅读。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入手,阐述了教育其实并不高深,寻常处,见真谛。

书中,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李镇西老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爱。第一次随爸爸妈妈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爱心。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

李老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原来,快乐就是如此朴实的一个概念。

是的,世界上的孩子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自然有着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一定智慧超常、才高八斗,不一定都能成名成家,铸成大器,不可能样样优秀,处处超越别人。但是,不论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善良和快乐的人,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是李镇西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子女坚定不移的理念。

翻看多遍后,才发觉何谓“最好”?只有对比才有好坏,而此中的“最好”,却不是让家长们之间互相比较出来的“最好”,而是家长用心与自己比较后得出来的“最好”!此“最好”无固定的评判标准,无论工作性质的不同,无论贫富,无论地域差别,此“最好”只在家长自己心中,我们做家长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一生最伟大的作品、艺术品)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倾心付出,尽职尽责即可。正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重点不在于教会了孩子语文、几何、物理、化学等知识,一般人估计一生都用不上那些几何、化学之类的东西,我们的教育,重点是在于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最好的家长,就是让孩子做个优秀的人!每个孩子都各有特长,都充满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总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最后,再次用李镇西老师的话共勉吧:“与孩子(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6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有着一双永远充满好奇的眼睛。作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如果你勤劳,孩子就勤快;如果你热情,孩子就大方;如果你主动,孩子就积极;如果你礼貌,孩子就学会了尊重……孩子的头脑就是一张白纸,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反映在孩子身上。所以,你必须用心,必须极为慎重。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良好的习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书中指出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两代人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孩子在幼儿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是终身受益的,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我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7

自从有宝宝后,我曾立志我一定要做世界上最耐心的妈妈,然而海口不是现实,宝宝出生后面对她的哭闹,曾经在书上看过的方法,却一无事处,我曾几度崩溃,而对着那张啊啊叫的小嘴,我是那样的束手无策...

宝宝大一点后,我又口出狂言:我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但却最会教育孩子的人。可面对宝宝成长过程中磕磕绊绊,我自信满满的高招却显的是那样的单薄,那样的力不从心;

当我没有成为最具耐心的妈妈,也没有成为最会教育孩子的母亲时,不甘心的我又自我安慰:虽然我不是一位优秀的母亲,但我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爱自己孩子的人!我的怀抱一定是孩子最幸福的摇篮...

然而,愿望未能实现,最后的自我安慰也因一本书的出现而彻底让我清醒,在书里我看到了真正的教育、看到了真正的优秀,更看到何谓无边的母爱!妈妈是朋友,妈妈是姐姐,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

它让我反思、醒悟,似乎在一夜之间自己成长了很多,成熟了很多,突然之间才发现我之前的教育理念其实是教训,因为每当宝宝不听话时,每当我词穷时,我总是采用高压政策或是武力来让宝宝含泪臣服,每每事后虽然也有过后悔,但看到宝宝胆怯和言听计从的样子,我又暗暗得意...看完这本书,我的感慨良多,而我最大的醒悟则是原来我只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是我与作者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是一般的不如,而是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错误,点滴之处见真情,细微之处见将来!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8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情颇深,受益匪浅。

卡尔父子的故事,我以前也曾经耳闻过,但不曾阅读过原作。通过本书,则比较详尽的了解了全貌。

小卡尔的成功,这个成功不是如许多所谓神童,经历数年的光焰照人,然后就寂寞无闻,这个成功是持久的成功。小卡尔出生于1800年,而该书写于18xx年,也大概在书成前后,小卡尔开始在德国著名的大学里传道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直至1883年逝世。所以,老卡尔在本书中所宣扬的教育,小卡尔以其非凡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印证。卡尔。威特的教育,实际上是父子俩共同创造的一个杰作。

以我的观察,今日世界的人们,在孩子出生到三岁前后进入幼儿园这段时间,家长基本上只是将重心放到孩子的吃穿上,有条件的家长可能会给孩子买些玩具,有意识的家长也至多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说话走路,做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一旦孩子可以入幼儿园,也就将孩子的教育完全的托付给了社会教育机构。家长们仿佛完成任务一样的长舒一口气,觉得解放了,自由了。

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的开始。经年累月之后,当孩子成人,出现若干的问题,家长才意识到这些问题与自己在孩子小时候疏忽教育关联甚大,然而已经追悔莫及。

姑且不说现在的社会教育机构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太多,教师肯定无法顾及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即便是完美的学校教育,它也只覆盖到孩子8小时的在校时间,孩子在学校外的时间更多,更何况从出生到三岁前后这个时期,根本无法交付给学校。而已经有研究证实,这个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进行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因此,家教,由父母主导的教育,理所应当在孩子教育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我认为,孩子家教的差异,是决定他们未来发展差异的根源所在。

我不太清楚在19世纪初期的德国乡村,学校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小卡尔的成功,其关键在于其所接受的家教,来自他父母尤其是他父亲精心的培育。

老卡尔的苦心和耐心,尤其是他的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从书中一览无余。老卡尔是个牧师,我想作为牧师,在19世纪初期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不仅需要苦心和耐心去说服大家去信仰一个从不露面的上帝,也需要相当的知识和技巧,去服务于上帝的子民,以获得亲近和信任。但我仍然十分惊叹老卡尔的渊博学识,那毕竟是一个资讯欠发达的时代,何况他还身处乡村。书中不仅有若干精心设计的游戏,充满技巧的教育实践(比如“留心看”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讲故事故意“半途而废”,下次讲先让孩子“编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在大街上对道貌岸然实际上是贼偷的人进行跟踪,向孩子揭示外表是靠不住的,社会是复杂的等等),更有充分的科学理论的指引(比如孩子的听力先于视力得到发展,比如关于儿童潜能递减法则的理论等),这些不象是老卡尔的异想天开,那么老卡尔又是何从得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

母亲的配合也很重要。基本上,小卡尔母亲是夫唱妇随,有时候甚至亲自上阵,比如教孩子使用炊饮玩具。可以想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这位母亲做得非常好。一般家庭的家教,要在父亲与母亲之间,尤其是在父母与爷爷奶奶等长辈之间取得一致,是很困难的,这就导致了孩子的无所适从,多个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多半狡猾。老卡尔为了教孩子纯正的德语,不惜将一个满口土话的老仆人辞退,可见其在孩子教育“标准如一”上是绝不手软的。

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没有老卡尔这样丰富的学识,但我认为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他们缺乏耐心,不仅缺乏去学习新知识新技巧的耐心,更缺乏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渴望成长的扶助的耐心。实际上,老卡尔也并非全知全能,比如他在孩子数学的教育上,就能够去请教数学家,在孩子天文学、音乐的才能方面,更是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其他人来教导孩子。在孩子问自己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懂,绝不含糊过关,而是与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家教成败的关键在父母。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定位,父母对于实现这个定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巧,父母能够为此定位的实现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家教的三个重要因素。老卡尔对孩子的定位,是一个完美的人,包括了品德、健康和才能。现在的家长,能够接受这个定位的有几人?能够拥有教育这些内容的知识和技巧的有几人?能够真正为了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耐心细致教育孩子的又有几人?

一切成功都不是偶然。今天,200多年了,卡尔的教育仍然具有丰富的启迪意义。但是,要复制这样一个成功,却需要我们作为父母的付出努力。在我看来,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更需要不断的去通过学习和思考完善自己。一个完美的人,兼及品德、健康和才能,这是孩子教育的目标,何尝又不是所有人包括父母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所以,只有那些愿意并且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才能够复制甚至超越卡尔父子200年前的成功。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大家都有着一双永远好奇的眼睛。作为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孩子第一人教师,也是我们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

家庭的教育寓于日常下很火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不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的被模仿着,这种模仿对我们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

如果家长勤劳,我们就勤快;如果家长热情,我们就大方;如果家长主动,我们就积极;如果家长礼貌,我们就尊重……

我们的头男哦都是长白纸,你的一举一动都反映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所以,家长必须用心,必须极为慎重,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其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中,他顶会成为健康,正直,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这本书中有写到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的母亲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有一定的方式,所以,歌德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成功成才!

细细品读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的入木三分,读书后,我也受到了启发……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9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读《孩子们的秘密乐园》有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读《孩子们的秘密乐园》有感,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孩子们的秘密乐园》有感(一)

假期里,妈妈给我买了好多杨红樱阿姨的书籍,我最喜欢看了,特别是一本叫“孩子们的秘密乐园”。

在一个春天里,有马戏团来到了一个公园,里面有一位叫西瓜小丑,他有红红的鼻子,还有像西瓜一样大的身体,孩子们都很喜欢他的表演。笑猫的三个孩子都想跟他学马戏,经过训练,胖头成了“大力士”,他能把球球老老鼠瞪的很高;二丫成了“空中飞猫”,他能从间隔二十几米的树上轻松的飞来飞去;三宝成了“跳高冠军”,他能从球球上稳稳的跳到空中翻五个跟斗,再稳稳的落到球球身上。后来,西瓜小丑在黑旋风的帮助下给孩子们造了一个真正的秘密乐园,西瓜小丑、黑旋风、胖头、二丫、三宝、还有黑旋风的八只小猪每天都有不同的角色参加表演,大人们从来进不去。

小猫们训练的都很辛苦,可是为了心里的理想,永远坚强不放弃,我要向他们学习,也有自己的秘密乐园。

读《孩子们的秘密乐园》有感(二)

读了《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这本书之后,我的心中就有一份难过、开心和气愤。为孩子们感到伤心由此到开心,为大人们的行为和逼迫感到气愤,如果大人们能够理解孩子该会有多好啊!

《孩子们的秘密乐园》主要讲述了一只会笑的猫看到的一切。春节来了,马小跳和孩子们都在企盼着他们心中的马戏。不仅如此,就连笑猫的孩子们都吵着要去看马戏。孩子们日夜企盼,终于等到了他们日思夜想的马戏。可来到这,孩子们却惊呆了:马戏团里没有西瓜小丑和绿鹦鹉,只有孩子们讨厌的舞蹈。孩子们都走了,门前有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头――那就是西瓜小丑,可孩子们完全没有察觉到。第二天,马戏团团长――木头团长,和他的手下商量着:“为什么孩子们不喜欢我们的节目呢?”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说道:“那些小屁孩懂什么呀?甭理他们!我们该怎么演,就怎么演!‘’”为什么要让他们喜欢我们的节目?掏钱的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只要他们的爸爸妈妈喜欢就行了!“说这话的是一个精明的秃顶男。”对呀!我们干嘛讨好小孩子?“无耻,这些人实在是太无耻了。过了中午,游人如织,越来越多的大人带着孩子们来看马戏,这些大人们真是吃错药了,竟然带孩子们来看这种无聊的马戏,节目还是那天的节目,没有动物明星、没有小丑、也没有空中飞人,孩子们早就坐不住了,可大人们却死死地拽住孩子的手,不让他们走。节目还没演完,马小跳、唐飞、张达、毛超他们就想要退票。

可木头团长死活不给他们退票。问他们为什么退票,这节目很好看。可他们和木头团长硬碰。秃顶男说:”你们小孩子就知道动物啊、小丑啊……幼稚!我们就是要用这样的节目,帮助你们脱离低级趣味,把你们引向高雅的艺术……“秃顶男说的话马小跳他们根本就听不懂。毛超冲上去想去和他理论,张达却不耐烦地推开了他,对秃顶男说:”不喜欢,就是不喜欢……退票!“这时,电视台的两个记者,一个扛着摄像机,一个手握着话筒,朝这边跑过来。

秃顶男的脸比翻书还快,立即换了一张笑脸上去,可是马小跳他们还吵着退票,木头团长说:”明天你们再来找我!“马小跳他们终于不吵了。过了几天,马小跳他们又来看马戏。这一次,绿鹦鹉和西瓜小丑出来了,孩子们高兴地不得了,等孩子们心满意足地看完了马戏,木头团长和他的手下决定把西瓜小丑赶走。但西瓜小丑的条件是把绿鹦鹉带走,但木头团长不同意,这群人的卑鄙终于暴露出来了。西瓜小丑终于把绿鹦鹉成功的带走了,并和笑猫的孩子们、黑旋风、小白和菲娜共同组成了一支”西瓜小丑“的马戏团。我真是太开心了,因为木头团长的马戏团就要破灭了。星期天,孩子们在楠木林里看到了他们心中的马戏,这里没有大人只有孩子,孩子们拥有了一个完美的星期天。孩子们走后,黑旋风建了一个迷宫,只有孩子们才能进得去,其他人都进不去。贪心的木头团长恐怕永远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这个世界其实是美好的,可是像木头团长和孩子们的爸爸、妈妈这样的人太多了,压住了孩子们的天真和乐趣,让这个世界变的悲观。如果我们能够得到大人们多一点的理解和宽容,那么,这个世界也会增添一份活泼和欢乐的。

读《铁路边的孩子们》有感


昨天姐姐借给我一本书,名字叫《铁路边的孩子们》,看完这本书,我从那几个可爱的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对生活的乐观和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和勇敢。

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一群孩子,因为爸爸被冤枉关进监狱,只能到乡下去,虽然他们的生活从此变得黑暗了,可是他们还是坚强乐观的生活着,他们在乡村发现了铁路,很快,这几个聪明的孩子们就一一给火车起了名字,并成为了它们的好朋友。而妈妈为了生活,每天只能不停的写作,只有有了稿费,他们一家作文人的生活才能勉强维持下去,从表面上看,他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从前幸福了,可是孩子们仍然继续着他们的幸福生活,每当青龙火车过去时,总有一只手伸向窗外,和热情的孩子们打招呼,孩子们也会欢呼着回应;运河边的人们,脾气暴躁,待人很不友好,可是孩子们还是一次次的原谅了他们,使他们也不由得喜欢上了天真的孩子们

读了《铁路边的孩子们》,我明白了:只有优雅的生活态度,只有热情的拥抱生活,才会带来心灵的快活和平安。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读《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有感》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和鲨鱼一起潜水有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