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 > 地图 >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

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阅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在眼前展开了一个新世界,我们在平常要多读一些具有知识含量的经典书籍。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优秀的作品读后感怎么才能够写出来呢?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养育他们不像养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样简单,呵护、陪伴、指引、欣赏......无论哪一样都不可或缺。

此从有了女儿,我就不失时机地阅读各种育儿经典,希望可爱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上学期,从幼儿园买回一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书,我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提出了各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真正的用心品读,收获了很多理性的教育观念。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文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最安静、最永恒的朋友,也是人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师。"

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幼儿读书的益处,因此从女儿牙牙学语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和女儿一起看图读故事、一起享受在温馨、快乐、充满爱的故事中。直到现在,每晚读书是我们的必修课,语气故作夸张的爸爸、讲述娓娓动听的妈妈,都让女儿陶醉在美丽动听的故事情节中,常常被快乐、明朗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为了晚上能多读几篇故事,女儿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了能多听几个故事,女儿宁愿答应一人独立睡觉等条件。开始是妈妈读给她听,听熟悉了自己会读给小玩具朋友听,而且是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现在女儿对认字有了强烈的欲望,读书时,自己用小手划着指,指哪里我读到哪里,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字。阅读变成了女儿睡觉前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也成了女儿生活的一部分,女儿房间一只小小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精美的幼儿读物,充满了书香气息。

很小的时候,女儿只知道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而不懂保护书,《东方宝宝》、《幼儿画报》《故事大王》《睡前故事》等精美的书经常女儿我弄得支离破碎、皮肉分离。

现在女儿懂得爱惜书了,读过的书基本上完好无损,从上幼儿园托班开始就成功地讲《小兔咕噜噜采蘑菇》、《三只小猪》、《小蛋壳托儿所》、《小壁虎解尾巴》等故事参加比赛,这都让女儿很有成就感,但女儿最喜欢的是《豌豆花儿》的故事,第一次听《豌豆花儿》,女儿很投入,走进了豌豆花儿的对话情景中,当听到豌豆花儿为了实现想有四个宝宝的愿望,竟然不怕干枯、凋零、变成黑色的粉末悄无声息的落入泥土时,女儿竟然趴在枕头上擦拭者同情的眼泪并哽咽着说:"妈妈,豌豆花儿太可怜了",我劝她说:"别伤心,豌豆花儿很伟大","什么叫伟大?"女儿疑惑的望着我,"所有的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宝宝"我说。从那天起,女儿就喜欢上了《豌豆花儿》的故事,豌豆花儿的美丽、伟大、豆茎豆叶的无私都深深的吸引着她,美丽动听的故事引领着女儿成长,再大点,女儿就自己能认字读书了,我想象着她自己亲自读故事的美好......

虽然我们不是最佳最好最棒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去实现孩子这些小小的愿望,陪孩子一起成长,无论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HdH765.cOm更多精选读后感阅读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600字


【第1篇】

孩子是一棵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呵护才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排在最前面得环节,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作为家长的我就很重视这方面知识的吸取并尽可能好的运用在实践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我也曾看过不少的育儿方面的书籍,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这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特别是书中的两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并与之产生共鸣。

第一个观点就是“家长要学会表现无知”。家庭应该主动分享学会孩子的好奇,要学会表现出无知的状态。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就会陪孩子一起玩游戏,或者一起看一本书,看到最后,我就会用孩子那种充满童趣和好奇的口吻故意问上几个问题,让她来做我的老师。孩子在那个时候就会很认真,感觉到很有“成就感”。记得有一次我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能告诉妈妈吗?孩子说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就表现出非常想知道的样子,她就把百科全书翻开经过一段时间的查找,告诉了我她的答案。趁机我就夸赞了她,并说以后还会经常请她帮我解决我不知道的问题。看得出她很开心。个人认为除了装无知、装傻,爸爸妈妈还要让权,所谓让权就是随着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权力交给孩子。平时在家的时候当我看到她的书桌很乱的时候为了锻炼她能自己整理的好习惯,我就故意说今天你的书桌你做主你想怎么整理就怎么整理,你是书桌的主人,一定要把它管理的好好的。孩子那时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样子。在周末出去到某处游玩之前,我有时候就会对孩子说:“孩子,今天出去需要准备的东西我都不知道要带哪些,你能来做主吗?”孩子每一次都能表现出很乐意的样子。家长学会无知以后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动力会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二个观点就是“孩子要学会感恩、敬畏、宽容”。一个能怀有“感恩”的人,就会懂得珍惜,懂得分享,懂得热爱生活。当父母付出了无尽的爱给孩子,收获的却是孩子的冷漠和自私时,每一位父母都会感到既吃惊又心寒:是谁让孩子变成这样的?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妈们愿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不少孩子把父母无微不至的爱看成天经地义,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更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付出了爱却没有收到爱的回馈?我们作为父母也许该自我反省一下了。爱的付出也有讲究, “不求回报”的爱也并非都是好的。因此,我们应该教会孩子感恩。为此,在平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会不失时机的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是一些古诗,如“锄禾”,让她感到粮食来之不易,让她认识到能吃到这么美味的食物应该要感谢农民伯伯,感恩阳光和水还有空气;有时当孩子在喝着干净的水时,我会给她讲一些自来水生产的过程,让她认识到干净的卫生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感恩那些能让我们喝的上这些水的所有人。让孩子懂得感恩,我觉得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二是及时的表扬孩子。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 赞扬他,那么孩子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智慧。“陪孩子一起成长”是一本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的好书,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将会好好研读下去。

【第2篇】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500字


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渐的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近期读了李子勋的《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完后深知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这是身为父母不可缺少的一课。书中写出了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让我们在束手无策时找到正确的方法。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

其实每个家长也是个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材。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这是需要家长与学校老师共同的努力,也是家长与学校老师共同的任务。

怎样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文中提到在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与孩子多沟通,跟孩子成为朋友,正确的引导孩子,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如今社会家长身上有着很多的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工作、家庭、生活等等,在压力无法得到释放的时候,难免会将不好的情绪带给孩子,孩子幼小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但孩子是无辜的,我们首先要做到对与错,好与坏都要用平常心来对待。

在教育的过程中,家长还要要送孩子“感恩、敬畏、宽容”这三个礼物,首先要帮孩子建立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要让孩子学会感激;其次,要孩子学会敬畏,让孩子从小耳濡目染,敬畏之心是感恩的前提,是做人的基本态度;再者,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懂得宽容,宽容之心实际上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品质,这个品质都是从小由父母来倡导、影响,并给予孩子的。不管是感恩、宽容、还是敬畏,如果孩子小时候被父母潜移默化地灌输了这样一些感受,相信孩子长大后会非常好,跟这个社会非常融洽,不会出现什么心理障碍,也不会出现行为方面的一些困境。别人也喜欢与他交往,因为他有感恩、宽容、敬畏之心,别人从他那里得到的温暖与快乐就多,也愿意保持与他的来往。

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一)

一本好书可以启发人的智慧,洗涤人的灵魂。读了孙云肖教授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孙云晓教授谈到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这句话我很赞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培养能力,战胜困难,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儿子已经10岁了,其他同龄的孩子都会游泳,而他只是钻在救生圈中乱胡闹,一直不会游泳。为了克服他的胆怯心理,我一直鼓励他,并亲自给他报名参加了暑期训练班,儿子终于丢开了救生圈,迈向了游泳池。现在儿子虽然只会简单的狗刨,可我依然欣慰,因为儿子毕竟克服了胆怯,战胜了自己,勇敢地跳入水中,他亲身体验到了水的力量,体验到了与水嬉戏的快乐,这种体验儿子是不会忘记的,这就是儿子的成长啊。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2020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好的教育方法可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所作为。通过这次学习,也感觉到以前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到之处,今后会加以改正,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真诚的爱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够茁壮成长。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二)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颇深。

小卡尔的成功,不是所谓神童的一时光彩照人,继而寂寞无闻,这个成功是持久的,真正的成功。老卡尔在本书中所宣扬的教育,小卡尔以其非凡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印证。卡尔。威特的教育,实际上是父子俩共同创造的一个杰作。

当今的家长基本上只是将重心放到孩子的吃穿上,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质享受,孩子的身体健康,少数家长也只是有意识地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说话走路,做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一旦孩子入学,也就将孩子的教育完全的托付给了教育机构。家长们觉得孩子有人管了,就象卸下重担一样,自己可以长舒一口气,放心了,也自由了。经年累月之后,当孩子成人后出现无法挽救的问题,家长才意识到自己在孩子小时候疏忽了教育,但此时已经追悔莫及。即便是完美的学校教育,它也只覆盖到孩子的在校时间,孩子在学校外的时间更多,更何况从出生到三岁前后这个时期,根本无法交付给学校。而研究证实,这个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进行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因此,家教,由父母主导的教育,理所应当在孩子教育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的差异,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差异的根源所在。小卡尔的成功,其关键在于其所接受的家教,来自他父母尤其是他父亲精心的培育。老卡尔的苦心和耐心,尤其是他的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从书中一览无余。老卡尔的教育中不仅有若干精心设计的游戏,充满技巧的教育实践(比如留心看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讲故事故意半途而废,下次讲先让孩子编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在大街上对道貌岸然实际上是贼偷的人进行跟踪,向孩子揭示外表是靠不住的,社会是复杂的等等),更有充分的科学理论的指引(比如孩子的听力先于视力得到发展,比如关于儿童潜能递减法则的理论等)。母亲的配合也很重要。基本上,小卡尔母亲是夫唱妇随,有时候甚至亲自上阵,比如教孩子使用炊饮玩具。可以想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这位母亲做得非常好。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没有老卡尔这样丰富的学识,但我认为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他们缺乏耐心,不仅缺乏去学习新知识新技巧的耐心,更缺乏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渴望成长的扶助的耐心。实际上,老卡尔也并非全知全能,比如他在孩子数学的教育上,就能够去请教数学家,在孩子天文学、音乐的才能方面,更是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其他人来教导孩子。在孩子问自己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懂,绝不含糊过关,而是与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家教成败的关键在父母。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定位,父母对于实现这个定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巧,父母能够为此定位的实现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家教的三个重要因素。老卡尔对孩子的定位,是一个完美的人,包括了品德、健康和才能。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更需要不断的去通过学习和思考完善自己。一个完美的人,兼及品德、健康和才能,这是孩子教育的目标,何尝又不是所有人包括父母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

成功的父母不一定会有成功的孩子,但孩子的成长一定离不开成功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做合格的父母,做亦师亦友的父母,做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孩子成长的天空将少些阴霾,多些阳光和雨露。本书多侧面地提出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的教育要点,希望有助于家长更好地探知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引导孩子,同时也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升智慧,充分享受做孩子的朋友、至亲、老师这三种角色的乐趣。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我们在鼓励孩子追求成功之前,更应该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三)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把读书当成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2020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一)

均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一爱一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者对自己培养孩子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总结,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又是一位家庭教育者,视野全面客观,不存在厚此薄彼,以偏盖全之说,正适合当下有心于教育孩子的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们阅读。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入手,阐述了教育其实并不高深,寻常处,见真谛。

书中,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李镇西老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一爱一。第一次随爸爸一妈一一妈一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一爱一心。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

李老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一爱一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绝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原来,快乐就是如此朴实的一个概念。

是的,世界上的孩子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自然有着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一定智慧超常、才高八斗,不一定都能成名成家,铸成大器,不可能样样优秀,处处超越别人。但是,不论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善良和快乐的人,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是李镇西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子女坚定不移的理念。

凯看多遍后,才发觉何谓最好?只有对比才有好坏,而此中的最好,却不是让家长们之间互相比较出来的最好,而是家长用心与自己比较后得出来的最好!此最好无固定的评判标准,无论工作一性一质的不同,无论贫富,无论地域差别,此最好只在家长自己心中,我们做家长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一生最伟大的作品、艺术品)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倾心付出,尽职尽责即可。正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重点不在于教会了孩子语文、几何、物理、化学等知识,一般人估计一生都用不上那些几何、化学之类的东西,我们的教育,重点是在于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最好的家长,就是让孩子做个优秀的人!每个孩子都各有特长,都充满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总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一爱一的感觉。最后,再次用李镇西老师的话共勉吧:与孩子(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二)

初次拿到【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时,乍一看没觉得有什么新意,翻开来细看,越看越喜欢。与普通的育儿书不同,双子姐在书中谈及的育儿方法非常实用且具可一操一作一性一,一口气全部读完了,并推荐给小姑子看。好书是一定要反复看的,为促进自己进一步消化吸收,写下如下读书笔记。

玖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没有不行的孩子,只有不行的父母。在育儿之路上,父母要用心,只要用心,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双子姐在养育冬儿上,凭的就是一颗真真切切的浓浓一爱一子之心,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导孩子,其用心之至值得我仔细学习。双子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我们和孩子的缘分。上天给我们家长的这个礼物,犹如送给爸爸一妈一一妈一一个最亲最一爱一的朋友,我们家长一定要善待她。 更让人感动的是,双子姐在身一体状况极度不佳的情况下,本着一颗大一爱一之心,双子姐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一篇篇博文指导在育儿路上迷茫的家长。

阅读此书,作为一个六岁女孩的一妈一一妈一,以下几点我必须牢记:

1、每个孩子天赋不同,与其他孩子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如对小学阶段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不足的地方提前介入做好引导,让孩子学中玩,轻松地学会了,会大大提高孩子的信心,孩子也会越学越游刃有余。

2、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工作。现在一个老师带很多孩子,本身很累,双子姐通过书信的方式与老师沟通,既能深入交流,也节省了老师时间,获得了老师好感,进而促进了孩子学习。

3、用快速心算改掉孩子粗心的一毛一病。粗心是孩子脑子发育不成熟的表现,也和一性一格有关,六岁的孩子,脑容量只有成一人的百分之70-90,口算用孩子的脑、眼、口、耳、写,极大地促进了孩子脑子的发展。具体一操一作是,父母与孩子面对面坐下,家长从背后一抽一出一张张加减法运算卡片放在胸前,让孩子快速脱口说出答案,这不是教孩子加减法,而是教孩子一种能力。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反应能力、数学童子功,越熟越快越准越好。

4、兴趣班因人而异,但不管选择什么兴趣班,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从双子姐身上获得的启发是,琪琪今后游泳、乒乓球、围棋是我必然会引导学习的,钢琴等乐器看机缘,画画是琪琪一直喜欢的,我会继续鼓励和赞赏。

5、发挥家里老人的育儿作用。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想要走进他的心灵,一定要和他产生共鸣,和长辈的共鸣就是感动他们,认可他们,他们必然会来帮助你、理解你。这样做的好处是家庭和谐、老人有成就感,孩子也学会了如何孝顺、尊重长辈。这点是琪一妈一做的很不好的,今后要好好改善。

6、让孩子学会造三句。读故事时引导孩子用关键词自己造句并记录。造三句即将词放在句子的前、中、后。

琪琪马上要读一年级了,双子姐的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此处记录下来的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目前,双子的孩子冬儿从一到三年级的差生在双子的一精一心引导下从四年级开始发力跻身于全面发展的优等生之列,目前冬儿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了,因此此书更多的内容比较适合家有小学生或者初中生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父母,双子姐以朋友的身份,将引导孩子的宝贵经验娓娓道来,如帮助孩子编写口诀以巧妙记忆历史、地理、化学等各科重要知识点,如何引导孩子开心写作及相关技巧、如何减少考试中的失误,如何让孩子考前轻松复习、如何处理孩子学习生活中系列难题以及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总之,双子姐说出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也将自己的经验悉数奉献。

【与孩子一起成长】确实是一本好书,有空时琪一妈一还要继续翻阅,相信每阅读一次就是一次新的收获。

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三)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养育他们不像养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样简单,呵护、陪伴、指引、欣赏无论哪一样都不可或缺。

此从有了女儿,我就不失时机地阅读各种育儿经典,希望可一爱一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上学期,从幼儿园买回一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书,我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提出了各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真正的用心品读,收获了很多理一性一的教育观念。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文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最安静、最永恒的朋友,也是人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师。

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幼儿读书的益处,因此从女儿牙牙学语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和女儿一起看图读故事、一起享受在温馨、快乐、充满一爱一的故事中。直到现在,每晚读书是我们的必修课,语气故作夸张的爸爸、讲述娓娓动听的一妈一一妈一,都让女儿陶醉在美丽动听的故事情节中,常常被快乐、明朗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为了晚上能多读几篇故事,女儿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了能多听几个故事,女儿宁愿答应一人独立睡觉等条件。开始是一妈一一妈一读给她听,听熟悉了自己会读给小玩具朋友听,而且是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现在女儿对认字有了强烈的欲一望,读书时,自己用小手划着指,指哪里我读到哪里,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字。阅读变成了女儿睡觉前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也成了女儿生活的一部分,女儿房间一只小小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一精一美的幼儿读物,充满了书香气息。

很小的时候,女儿只知道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而不懂保护书,【东方宝宝】、【幼儿画报】【故事大王】【睡前故事】等一精一美的书经常女儿我弄得支离破碎、皮肉分离。

现在女儿懂得一爱一惜书了,读过的书基本上完好无损,从上幼儿园托班开始就成功地讲【小兔咕噜噜采蘑菇】、【三只小猪】、【小蛋壳托儿所】、【小壁虎解尾巴】等故事参加比赛,这都让女儿很有成就感,但女儿最喜欢的是【豌豆花儿】的故事,第一次听【豌豆花儿】,女儿很投入,走进了豌豆花儿的对话情景中,当听到豌豆花儿为了实现想有四个宝宝的愿望,竟然不怕干枯、凋零、变成黑色的粉末悄无声息的落入泥土时,女儿竟然趴在枕头上擦一拭者同情的眼泪并哽咽着说:一妈一一妈一,豌豆花儿太可怜了,我劝她说:别伤心,豌豆花儿很伟大,什么叫伟大?女儿疑惑的望着我,所有的一妈一一妈一都很一爱一自己的宝宝我说。从那天起,女儿就喜欢上了【豌豆花儿】的故事,豌豆花儿的美丽、伟大、豆一茎一豆叶的无私都深深的吸引着她,美丽动听的故事引领着女儿成长,再大点,女儿就自己能认字读书了,我想象着她自己亲自读故事的美好

虽然我们不是最佳最好最棒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去实现孩子这些小小的愿望,陪孩子一起成长,无论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1000字


常言道:“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我们平时多多少少都是读过一些书的,在读完一本书后老师会给学生们布置一篇作文,用来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你知道读后感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写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1000字,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1

---二年二班---丁广俊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步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陪孩子一起成长》,加上自己这几年在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身为父母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而且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

“爱要学习,爱是从学习中来的。”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以及在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中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非常认同并深深为之信服。

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这种感恩的爱的能力,让孩子一开始就沐浴在知恩、感恩,知道付出与回报的氛围中,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所见随感和一些切身体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个视同珍宝,溺爱过度,不舍得放手,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打理顺畅,孩子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般的生活,殊不知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迷失了自己的个性,不但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应该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生活的不容易。

第二,加强孩子与外界的交流,避免孩子吃“独食”;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孩子”,在家里可以一手遮天,出来了家门就一无是处,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不会和陌生人打交道,这也成为以后社会交往的绊脚石,慢慢转化为宅男宅女。因此,在孩子刚刚学习与人交往时,不要担心自己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吃亏受欺负,其实这也是孩子在积累社会经验,从中他会学会一些结交新朋友的技巧和与人交往的经验,因此父母应该舍得放手,实践出真知。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与人格养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买礼物,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不要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在这里我也只是一个新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读后感》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2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把读书当成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3

一本好书可以启发人的智慧,洗涤人的灵魂。继上学期的内容,我园又组织了研读枕头边书活动。我精心挑选了孙云肖教授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读后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孙云晓教授谈到“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这句话我很赞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培养能力,战胜困难,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小儿已经10岁了,其他同龄的孩子都会游泳,而他只是钻在救生圈中乱胡闹,一直不会游泳。为了克服他的胆怯心理,我一直鼓励他,并亲自给他报名参加了暑期训练班,儿子终于丢开了救生圈,迈向了游泳池。现在儿子虽然只会简单的“狗刨’,可我依然欣慰,因为儿子毕竟克服了胆怯,战胜了自己,勇敢地跳入水中,他亲身体验到了水的力量,体验到了与水嬉戏的快乐,这种体验儿子是不会忘记的,这就是儿子的成长啊。

孙云晓教授提出了“向孩子学习”新概念。他说:“现代社会是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社会,向孩子学习是成年人真正成熟与睿智的标记。”现在,父母对独生子女的爱是好的,关心生活质量,但同时对孩子也要求过高,期望过高,彼此不平等。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儿子身上的缺点既多又不善掩饰,这常常让我忍无可忍。如:鞋子、袜子、衣服乱仍;做完作业摊了一桌子就不见人影;作业、考试马虎;甚至每天吃饭都不让人省心。在这种情况下,谈向孩子学习,似乎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细细地读了孙云晓老师的这本书,使我发现,实际上怎样看待孩子的优缺点才是问题的关键。“在充满失败语言的家庭或学校里,是难以想孩子学习的。与此相反,优秀的父母与教师总是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而及时、热情地欣赏孩子的优点。”儿子学习从不用功,边学边完是他的作风,成绩也不是太稳定,虽然每次期末考试总能拿下前几名,但他的主动性真是太差了,总要人强迫着做些课外题。近来却把打乒乓球当成了主要内容。花大价买了乒乓拍,爷爷帮着做了一张乒乓台,一有空就缠着人陪他打球,偶尔我也被邀请。开始时他总是打不赢我,每每总会耍耍小脾气。随着不断的练习,儿子的打球技术越发进步神速,我总是被他5:11打败,他也神气极了。趁着这有利时机,我向他展开了随机教育:输不气馁,赢不骄傲,重在参与!同时也要向他学习这种钻劲,学一样本领就要一学到底,而不是如我这般碰碰这,摸摸那,遇到困难就退缩了,结果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许多成人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不符合社会和谐发展的事情,也是对孩子的成长有负面影响的事情。可我们总是不以为然。而正处于接触社会的孩子,他们总是以美好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他们也有更加美好的愿望。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带有功利性的心态来要求孩子,也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把他们当做朋友,当做学生,甚至当做老师来不断地和孩子一起“成长”。如果我们只是从眼前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和考试分数,不能从根本上理解甚至加以打击他们的愿望和要求,那只能扼杀孩子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孩子的教育不可能全面发展。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好的教育方法可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所作为。通过这次学习,也感觉到以前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到之处,今后会加以改正,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真诚的爱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够茁壮成长。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4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颇深。

小卡尔的成功,不是所谓神童的一时光彩照人,继而寂寞无闻,这个成功是持久的,真正的成功。老卡尔在本书中所宣扬的教育,小卡尔以其非凡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印证。卡尔。威特的教育,实际上是父子俩共同创造的一个杰作。

当今的家长基本上只是将重心放到孩子的吃穿上,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质享受,孩子的身体健康,少数家长也只是有意识地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说话走路,做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一旦孩子入学,也就将孩子的教育完全的托付给了教育机构。家长们觉得孩子有人管了,就象卸下重担一样,自己可以长舒一口气,放心了,也自由了。经年累月之后,当孩子成人后出现无法挽救的问题,家长才意识到自己在孩子小时候疏忽了教育,但此时已经追悔莫及。即便是完美的学校教育,它也只覆盖到孩子的在校时间,孩子在学校外的时间更多,更何况从出生到三岁前后这个时期,根本无法交付给学校。而研究证实,这个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进行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因此,家教,由父母主导的教育,理所应当在孩子教育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的差异,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差异的根源所在。小卡尔的成功,其关键在于其所接受的家教,来自他父母尤其是他父亲精心的培育。老卡尔的苦心和耐心,尤其是他的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从书中一览无余。老卡尔的教育中不仅有若干精心设计的游戏,充满技巧的教育实践(比如留心看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讲故事故意半途而废,下次讲先让孩子编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在大街上对道貌岸然实际上是贼偷的人进行跟踪,向孩子揭示外表是靠不住的,社会是复杂的等等),更有充分的科学理论的指引(比如孩子的听力先于视力得到发展,比如关于儿童潜能递减法则的理论等)。母亲的配合也很重要。基本上,小卡尔母亲是夫唱妇随,有时候甚至亲自上阵,比如教孩子使用炊饮玩具。可以想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这位母亲做得非常好。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没有老卡尔这样丰富的学识,但我认为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他们缺乏耐心,不仅缺乏去学习新知识新技巧的耐心,更缺乏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渴望成长的扶助的耐心。实际上,老卡尔也并非全知全能,比如他在孩子数学的教育上,就能够去请教数学家,在孩子天文学、音乐的才能方面,更是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其他人来教导孩子。在孩子问自己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懂,绝不含糊过关,而是与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家教成败的关键在父母。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定位,父母对于实现这个定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巧,父母能够为此定位的实现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家教的三个重要因素。老卡尔对孩子的定位,是一个完美的人,包括了品德、健康和才能。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更需要不断的去通过学习和思考完善自己。一个完美的人,兼及品德、健康和才能,这是孩子教育的目标,何尝又不是所有人包括父母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

成功的父母不一定会有成功的孩子,但孩子的成长一定离不开成功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做合格的父母,做亦师亦友的父母,做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孩子成长的天空将少些阴霾,多些阳光和雨露。本书多侧面地提出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的教育要点,希望有助于家长更好地探知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引导孩子,同时也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升智慧,充分享受做孩子的朋友、至亲、老师这三种角色的乐趣。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我们在鼓励孩子追求成功之前,更应该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5

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者对自己培养孩子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总结,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又是一位家庭教育者,视野全面客观,不存在厚此薄彼,以偏盖全之说,正适合当下有心于教育孩子的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们阅读。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入手,阐述了教育其实并不高深,寻常处,见真谛。

书中,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李镇西老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爱。第一次随爸爸妈妈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爱心。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

李老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原来,快乐就是如此朴实的一个概念。

是的,世界上的孩子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自然有着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一定智慧超常、才高八斗,不一定都能成名成家,铸成大器,不可能样样优秀,处处超越别人。但是,不论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善良和快乐的人,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是李镇西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子女坚定不移的理念。

翻看多遍后,才发觉何谓“最好”?只有对比才有好坏,而此中的“最好”,却不是让家长们之间互相比较出来的“最好”,而是家长用心与自己比较后得出来的“最好”!此“最好”无固定的评判标准,无论工作性质的不同,无论贫富,无论地域差别,此“最好”只在家长自己心中,我们做家长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一生最伟大的作品、艺术品)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倾心付出,尽职尽责即可。正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重点不在于教会了孩子语文、几何、物理、化学等知识,一般人估计一生都用不上那些几何、化学之类的东西,我们的教育,重点是在于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最好的家长,就是让孩子做个优秀的人!每个孩子都各有特长,都充满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总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最后,再次用李镇西老师的话共勉吧:“与孩子(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6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有着一双永远充满好奇的眼睛。作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如果你勤劳,孩子就勤快;如果你热情,孩子就大方;如果你主动,孩子就积极;如果你礼貌,孩子就学会了尊重……孩子的头脑就是一张白纸,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反映在孩子身上。所以,你必须用心,必须极为慎重。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良好的习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书中指出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两代人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孩子在幼儿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是终身受益的,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我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7

自从有宝宝后,我曾立志我一定要做世界上最耐心的妈妈,然而海口不是现实,宝宝出生后面对她的哭闹,曾经在书上看过的方法,却一无事处,我曾几度崩溃,而对着那张啊啊叫的小嘴,我是那样的束手无策...

宝宝大一点后,我又口出狂言:我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但却最会教育孩子的人。可面对宝宝成长过程中磕磕绊绊,我自信满满的高招却显的是那样的单薄,那样的力不从心;

当我没有成为最具耐心的妈妈,也没有成为最会教育孩子的母亲时,不甘心的我又自我安慰:虽然我不是一位优秀的母亲,但我一定是这个世界上最爱自己孩子的人!我的怀抱一定是孩子最幸福的摇篮...

然而,愿望未能实现,最后的自我安慰也因一本书的出现而彻底让我清醒,在书里我看到了真正的教育、看到了真正的优秀,更看到何谓无边的母爱!妈妈是朋友,妈妈是姐姐,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

它让我反思、醒悟,似乎在一夜之间自己成长了很多,成熟了很多,突然之间才发现我之前的教育理念其实是教训,因为每当宝宝不听话时,每当我词穷时,我总是采用高压政策或是武力来让宝宝含泪臣服,每每事后虽然也有过后悔,但看到宝宝胆怯和言听计从的样子,我又暗暗得意...看完这本书,我的感慨良多,而我最大的醒悟则是原来我只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是我与作者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是一般的不如,而是不及时纠正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的错误,点滴之处见真情,细微之处见将来!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8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情颇深,受益匪浅。

卡尔父子的故事,我以前也曾经耳闻过,但不曾阅读过原作。通过本书,则比较详尽的了解了全貌。

小卡尔的成功,这个成功不是如许多所谓神童,经历数年的光焰照人,然后就寂寞无闻,这个成功是持久的成功。小卡尔出生于1800年,而该书写于18xx年,也大概在书成前后,小卡尔开始在德国著名的大学里传道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直至1883年逝世。所以,老卡尔在本书中所宣扬的教育,小卡尔以其非凡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印证。卡尔。威特的教育,实际上是父子俩共同创造的一个杰作。

以我的观察,今日世界的人们,在孩子出生到三岁前后进入幼儿园这段时间,家长基本上只是将重心放到孩子的吃穿上,有条件的家长可能会给孩子买些玩具,有意识的家长也至多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说话走路,做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一旦孩子可以入幼儿园,也就将孩子的教育完全的托付给了社会教育机构。家长们仿佛完成任务一样的长舒一口气,觉得解放了,自由了。

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的开始。经年累月之后,当孩子成人,出现若干的问题,家长才意识到这些问题与自己在孩子小时候疏忽教育关联甚大,然而已经追悔莫及。

姑且不说现在的社会教育机构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太多,教师肯定无法顾及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即便是完美的学校教育,它也只覆盖到孩子8小时的在校时间,孩子在学校外的时间更多,更何况从出生到三岁前后这个时期,根本无法交付给学校。而已经有研究证实,这个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进行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因此,家教,由父母主导的教育,理所应当在孩子教育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我认为,孩子家教的差异,是决定他们未来发展差异的根源所在。

我不太清楚在19世纪初期的德国乡村,学校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小卡尔的成功,其关键在于其所接受的家教,来自他父母尤其是他父亲精心的培育。

老卡尔的苦心和耐心,尤其是他的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从书中一览无余。老卡尔是个牧师,我想作为牧师,在19世纪初期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不仅需要苦心和耐心去说服大家去信仰一个从不露面的上帝,也需要相当的知识和技巧,去服务于上帝的子民,以获得亲近和信任。但我仍然十分惊叹老卡尔的渊博学识,那毕竟是一个资讯欠发达的时代,何况他还身处乡村。书中不仅有若干精心设计的游戏,充满技巧的教育实践(比如“留心看”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讲故事故意“半途而废”,下次讲先让孩子“编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在大街上对道貌岸然实际上是贼偷的人进行跟踪,向孩子揭示外表是靠不住的,社会是复杂的等等),更有充分的科学理论的指引(比如孩子的听力先于视力得到发展,比如关于儿童潜能递减法则的理论等),这些不象是老卡尔的异想天开,那么老卡尔又是何从得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

母亲的配合也很重要。基本上,小卡尔母亲是夫唱妇随,有时候甚至亲自上阵,比如教孩子使用炊饮玩具。可以想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这位母亲做得非常好。一般家庭的家教,要在父亲与母亲之间,尤其是在父母与爷爷奶奶等长辈之间取得一致,是很困难的,这就导致了孩子的无所适从,多个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多半狡猾。老卡尔为了教孩子纯正的德语,不惜将一个满口土话的老仆人辞退,可见其在孩子教育“标准如一”上是绝不手软的。

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没有老卡尔这样丰富的学识,但我认为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他们缺乏耐心,不仅缺乏去学习新知识新技巧的耐心,更缺乏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渴望成长的扶助的耐心。实际上,老卡尔也并非全知全能,比如他在孩子数学的教育上,就能够去请教数学家,在孩子天文学、音乐的才能方面,更是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其他人来教导孩子。在孩子问自己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懂,绝不含糊过关,而是与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家教成败的关键在父母。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定位,父母对于实现这个定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巧,父母能够为此定位的实现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家教的三个重要因素。老卡尔对孩子的定位,是一个完美的人,包括了品德、健康和才能。现在的家长,能够接受这个定位的有几人?能够拥有教育这些内容的知识和技巧的有几人?能够真正为了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耐心细致教育孩子的又有几人?

一切成功都不是偶然。今天,200多年了,卡尔的教育仍然具有丰富的启迪意义。但是,要复制这样一个成功,却需要我们作为父母的付出努力。在我看来,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更需要不断的去通过学习和思考完善自己。一个完美的人,兼及品德、健康和才能,这是孩子教育的目标,何尝又不是所有人包括父母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所以,只有那些愿意并且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才能够复制甚至超越卡尔父子200年前的成功。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大家都有着一双永远好奇的眼睛。作为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孩子第一人教师,也是我们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

家庭的教育寓于日常下很火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不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的被模仿着,这种模仿对我们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

如果家长勤劳,我们就勤快;如果家长热情,我们就大方;如果家长主动,我们就积极;如果家长礼貌,我们就尊重……

我们的头男哦都是长白纸,你的一举一动都反映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所以,家长必须用心,必须极为慎重,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其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中,他顶会成为健康,正直,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这本书中有写到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的母亲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有一定的方式,所以,歌德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成功成才!

细细品读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的入木三分,读书后,我也受到了启发……

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篇9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读后感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读后感

刚刚工作那会儿,对教师这个岗位曾经一度喜爱到痴迷的程度。那时每个月都会买许多指导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书籍细细品读,常常会从内心里羡慕那些做的好的老师,她们犹如夜空中的明星,照亮了我在教育事业上前进的道路,无论在专业成长,还是对待事情的态度上,都让我有了愉悦的提升体验。在工作的第八个年头,刚开始的激情逐渐褪去,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点滴,心中还是会泛起波澜。直到读到石梦媛老师的《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这本书,我才更加真切的体会到要想收获,需要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

石老师是个无私的老师。在书中,她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她宝贵的班主任管理方法。石老师坚持18年的小班主任制系统,也深深地吸引了我。18年的工作,使小班主任系统更加完善,有口号,有小班主任工作日志,有家长反馈,有教师评语。特别是小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每一个学生,给了他们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读到这一章,我心中就萌生了一个想法:真想成为石老师的学生,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一页页细细品读,不难发现,这一本书其实就是我们千万一线老师工作的真实写照,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因为热爱而生发出来的真情流露。

书中最令触动我的是散布在书中的各个大大小小,内容不一的表格。班级公约班规小班主任操作系统程序表圆梦四班特色掠影人才之星评比表学生成长足迹评比表。掩卷沉思,自己担任班主任一来的这八年,并不是一帆风顺但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些许收获,我也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班级活动,也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班级的方法。可是我却没有像石老师那样善于积累、反思和归纳,只是随性而为。我心中突然有了一股动力,动笔写点什么,哪怕是记录下那些看似平凡的每一天,几年、十几年、几十年也许我也能像石老师一样摸索出一条自己的教育路线。

想要当好班主任,单凭一腔热情是很难能当好的,石老师的书告诉我,除了工作方法与技巧外,更重要的是:用心。

石老师说:当女人就要做母亲,当老师就要做班主任。虽然我的班级管理方法尚显稚嫩,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虽然纷繁复杂的班主任事务有时候让我想逃离,但,仍然感谢,我还有一个班,可以让我放手去培养一群可爱的孩子,感谢石老师,告诉我要做一个善于反思总结的班主任。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读后感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读后感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读后感(1)

成长,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过程,经历着烦恼与痛苦,收获着快乐与成功。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更是一个五味杂陈的过程,品味着酸苦,回味着甘甜。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思考,与孩子们一起努力,一起奋斗,也让自己也蜕变的更加完美。看完石老师的这本班主任工作日记后,除了感动,更多的是思考。

一个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却为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大大的天地,让孩子们在这片天地里快乐成长。石老师用心地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班级公约、班规、小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八字法,和家长们宣传开展小班主任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让孩子们在大天地里施展本领,收获快乐,反思着自身的不足,让孩子们更好地成长。反思我自己在班级管理方面,虽然一直很努力、很认真,但却没有想到好的方法让孩子们积极地加入到管理队伍中,让整个班级更有凝聚力;虽然一直很想和孩子们相互倾听与畅谈,了解彼此,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与平台。

一个看似简单地话题,却为家庭教育打开了一扇希望的大门,引领者家长和孩子走进了思考的殿堂。石老师在班级博客中巧妙地设计了一个热点讨论话题,并全面诠释了家长与父母的内涵,不仅引发了孩子们和家长们的思考与热议,而且为亲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看了书中家长们留下的深刻感触,相信在孩子今后的家庭教育问题上,家长会更用心,更加明白做父母易,做家长难,做个好家长更难。的道理。在我当班主任以后,最让我烦心的便是和一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家长们沟通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些家长把孩子的教育问题完全交给了老师,觉得自己只需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就可以了,根本不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当我把孩子在学校的种种不良习惯与行为和家长反映后,往往得到的答案总是我的孩子是非常优秀的,他怎么会这样?面对这种情景时,我总是很无奈,开始明白了孩子身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并为孩子感到难过与担忧。家长们往往把混淆了家长与父母的区别,不知道作为家长和作为父母该为孩子做什么,该怎样教育孩子。我不知该怎么去解释才能让家长明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他缺失太多,最终伤害最深的必然是他的整个家庭。我想,我也可以向石老师学习,以小问题引发大思考,为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孩子搭建一个平台,更好地沟通、了解。

一个简单的小故事,却点亮了孩子们心灵睿智之灯,开启了孩子们寻找智慧之旅。石老师利用小故事或哲理警句,替代枯燥乏味的说教,让孩子们在故事中学会思考,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孩子们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为班主任,我希望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收获知识与能力,更希望孩子们能学会思考,学会做人。每当孩子们做错事时,我总是反反复复的讲道理,或是严肃地批评教育,可往往收效不大。在面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时,我也总是以自身为例,讲述着该怎么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但却忽略时代的变化,总是引不起孩子们的兴趣与思考。真理是不会改变的,可传授真理的方法却可以改变。我也应该放弃枯燥的说教,而用小小的故事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与思考,让孩子们自己去感悟真理,相信这样收获的真理会让孩子们铭记一生,受用终身。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处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处理办法,结果也会相差甚远。在班主任的成长过程中,我需要更多的思考,让我的孩子们快乐成长,让我们的班级更加出色。在人生的成长道路上,我也要不停地思考,让我的人生充满精彩,更加出彩。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读后感(2)

作为一个新晋的班主任,我深知当好班主任不容易,当一个好的班主任更不容易。石梦媛老师的著作《与孩子一起成长我的班主任工作手记》,再次让我更深地懂得,要想收获,需要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

全书有十个篇章,都是石老师班主任工作的点滴心路历程,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借鉴意义。

管理篇的小班主任制让我感受到石老师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者的运筹帷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在无形当中培养的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管理能力。我也在去年听了石老师的讲座后开始借鉴类似的方法。我们班级从二年级开始实施小小管理员制度,每个小朋友都承担一项小小的班级管理事务,哪怕是一个擦黑板,一个植物角,或是一个图书角,甚至小到进出教室的开关灯,我都分配给学生来管理。刚开始的确很难,孩子们毕竟太小,有许多做事情的方法都要一一来教,或是亲身示范多次,还常常要提醒。但是一个学期下来,黑板总是干干净净,黑板槽里的粉笔灰没了,粉笔头也清理了,黑板擦也洗过了;图书管理员总是最后一个出教室,因为他一定要把图书摆放的整整齐齐才能放心;检查穿戴常规的管理员一出,孩子们不按规定穿校服和不佩戴红领巾的事慢慢在减少;还有四季常绿的植物角和没有小脏手印的文化墙都归功于我们的小小管理员。这些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欢喜!

文化篇给我的感觉如春风拂面,石老师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有新意,而且传递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班级博客就像一条纽带,联系了学校与家长,老师与学生,学生与父母,里面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它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和石老师的工作足迹,也让亲情之花开满。让读者如沐春风,受到感染。

哲理篇蕴含石老师教育理念的博大,用一个个小哲理故事讲述了一些大道理,这是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精髓所在。其实我平时也喜欢用这样的故事引导孩子,这比简单的说教来得很有效果,易于孩子接受,只是我缺少了让孩子自己来说感受、诉所获,还要继续改进。

习惯篇让良好习惯的培养贯穿整个小学阶段,这是小学教育的核心。最近正在研读互学篇,其实开好家长座谈会也是一门艺术,取得家长对工作的支持尤为重要。

接下来,想和石老师交流一下我两年的班主任工作感受:

时光转动了一年零6个月,在这样一个春日的午后,提笔想起了孩子们初到学校的种种,这仿佛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记得,第一天踏入一年级三班的教室,孩子们在父母的带领下怯生生地走到我身边叫的第一声老师好!;记得,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校园的孩子,对一切都那么新奇,直到上课铃响了还蹲在花坛边捉虫虫呢;记得,一双双稚嫩的小手握起铅笔学写字的时刻;记得,课堂上因为一只不请自来的小蜜蜂朋友而喧闹了好久;记得孩子们的那些纯洁美好。

怎样让孩子度过这一年级的过渡期呢?

我想,应该是用真心赢得学生的信任。孩子气十足的他们需要被人关爱。尤其面对困难更容易退缩,这就需要老师加倍关心和耐心引导,使他们的性格逐渐成熟起来,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习上,教师赞许的点头、希望的目光、会心的微笑,都表现出对学生的爱。这种关爱是一种积极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和手段,它在方方面面影响着学生,它可以使学生心境愉快,使学生感受老师的爱,从而受到激励和鼓舞,获得主动发展,进而更好的巩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我总是关注一些学生,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只要他们稍有进步,比如上课认真听讲了,课上积极回答问题了,或者回答问题正确了,课后作业有提高了并且肯下功夫了等等,我就及时的给予表扬,给他们以鼓励,促进他们的提高。

其次,是公平、合理地对待问题学生。做有责任的班主任,就必须分析班内学生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如何让学生扬长避短,如何把学生的劣势得到改变,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时时刻刻关注班中的每一位学生。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及时了解并找到亟待纠正的问题;并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这对于我一个新班主任而言更是一种挑战。

现在,孩子们学会了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学会了面对困难,没有那么容易退缩;学会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甚至学会了主动为班级做事,勇于担当责任。

在这一过程中,我还想到了赞美的力量。我觉得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班主任工作,都应该做到有一点:学会赞美。林肯说过每个人都喜欢人家的赞美,其实人性最真切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真诚的赞美可以拉近心灵,吸引孩子们向你真心靠拢,倾听你的教诲,还将每时每刻从积极乐观里面影响着孩子的生活和成长。

在我班里有一个学生是全校出了名的捣蛋鬼。经常惹是生非,老喜欢带着班里同学做违反纪律的事情,爬栏杆呀,踩花坛呀,滚沙坑呀,都有他。生活中又不爱干净,跟别的同学不和,就首先动起手来。刚开始我确实拿他没办法,像这样的问题学生,不知道该怎么教育才好。渐渐地,我发现他上课回答问题总会迸发智慧的光芒,而且在平时劳动的时候,他总是不拍累、不怕脏,对于老师交给的任务他总是很热心,虽然有时做得毛毛糙糙。我便趁这个机会不时地给他加油,还对他说:你就当老师的小助手吧!他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双眼闪着自信的光芒。仅仅几句赞美和鼓励,却渐渐改变了他的无事生非,让他有事做,不再去惹事,是我的用意所在。虽然他现在仍时不时惹点儿事,展现他高超的调皮技艺,但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

看着孩子们的成长,我很欣慰,那个陪伴花开的人是我。

将来,我希望孩子们成为勇敢善良的孩子,不仅有强大的内心,还要有洞察美好的细心,做一个温暖而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班主任确实很累,事情很多,很操心,但是,当你走上讲台,看到那一双求知的眼睛,当你看到你的学生在你的教育下有了很大的改变,当你被学生围着快乐的谈笑,当学生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当家长打电话来告诉你,孩子变了,变的懂事听话了那快乐是从心里往外涌的。在班主任工作中,初出茅庐的我,确实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加倍地努力,向石老师这样的优秀班主任看齐!

与孩子们一起成长读后感(3)

教育的目的是相同的,但形式上多样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那怎样让自己的教育推陈出新,大有成效呢?石老师告诉我们了答案用心做教育。

从实施小小班主任管理,到创建班级博客,到每天讲故事,到诵读经典,无一不是石老师用心投入教育的创新。

看着石老师小小班主任活动详细的管理原则、管理流程,以及细致的实施,我知道了为什么我也曾尝试过小小纪律委员,但却效果不够理想,因为我用心程度还不够,做得不够细,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没有让学生及时总结改进;博客我也早就开通了,但我就没有想过用它辅助我的教学,使它成为记录自己、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的平台;每天的小故事,既减轻了学生的压力,缓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又寓教于乐,让学生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石老师对故事精心的选择,源于对学生的关爱;诵读经典,是有人很早就提出的教育方法,但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石老师的坚持使得学生思想更加健全,家庭教育更容易......

读着石老师写给每个孩子的个性和温馨的评语,我感受到了这里面蕴含的老师的一颗真诚而挚爱的心,我好想回到学生时代,拥有一位如此有爱心而有敏锐观察力的良师益友;看着你手下的那些小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又那么的喜欢依恋你,我由衷的为你感到高兴;看着家长那一句句发自内心的对你的肯定和认可,我不由得感到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这些,还要求什么呢。同时我也暗暗确立了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有爱心的、快乐的、创新的,让孩子喜欢、让家长信任满意的教师。

石老师做的事情看似不大,但却是我们大多数同行所无法企及的;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期待着成为一个名师,但却没有像石老师那样用心且智慧得思考。当初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我就下定决心要在教育这条路上,好好走,走得更远更好,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老师,成为一个有爱的创新的智慧的老师。但十年过去了,虽然教过的学生家长也肯定了我的努力和付出,但离我的理想还很远。我期待有一个成功的令我佩服的前辈指导我,引领我实现自己的目标。读了这本书,认识了石老师,我知道我找到了,她就是我今后人生的导师;而她的新教育和心教育则是我今后教育的法宝!

最后我会永记石老师的话:

爱心无言,却深沉凝重,我要用责任和毅力做依托;

爱心无声,却馨香远播,我要用汗水和泪水来浇灌;

爱心无形,却有迹可寻,我运用理论和实践作支撑;

爱心无价,却永驻心间,我要用心灵与行动来感悟!

《父母课堂》读后感: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课堂》读后感: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每一位父母都深爱自己孩子,并心甘情愿的付出。但是,每一位父母经历和方式都不尽相同,成功的的经验要持之以恒的不懈坚持,更要精益求精的深入总结,并举一反三地全面借鉴,失败的教训要引以为戒,防微杜渐和标本兼治。科学有效地开展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学),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但是,若想实现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一起科学有序、快乐健康的成长,却并非易事。帮助孩子科学有效地养成好的品质和习惯,也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结合我十年期间与儿子共同学习成长的经历,我感觉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父母要在生活、学习和工作积极向上、以身作则,为孩子启动榜样作用:

一、针对孩子每一个成长阶段的自身特点、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该具备的能力,父母首先要提前虚心学习,并针对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进入正确的轨道。父母要甘于做好孩子垫脚石,父母的素质对孩子影响巨大。

二、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养成擅思考、勤参与、多动手和常总结的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并勇于实践、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过度包办、代劳和溺爱孩子的父母其实是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权利。

三、不要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超过孩子年龄段应该掌握的知识,家庭教育不仅要科学有效、系统有序,更要形成良性的循环。

任何知识在初次学习的时候对孩子的触动和促进最大,假如孩子都提前学习,不仅减弱了孩子的这种认知能力的培养深度,还会导致孩子厌学的不良习惯。

四、父母要学会和孩子一起去面对荣辱成败和艰难困苦,战胜挫折和困难更快的成长,减少指责和批评,多些鼓励和引导。父母和孩子一起养成积极文明的言谈举止。培养孩子养成敢于担当的好品质,也能获得更多学习机会。

五、很多好吃好喝好玩的礼物和生活品,或者一些特殊的自由和权限都可以针对他们的具体良好表现,以奖励的方式发给孩子。让好孩子多体验下付出就有收获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促进孩子形成好的习惯,并坚持不懈地去提高。

六、孩子在不同事情第一次出问题时,要积极主动及时分析改正,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愿每一位父母都能成为孩子最信赖的良师益友。在父母身体力行的潜移默化中,父母与孩子一起快乐的成长,让美好快乐的童年充实着每一位孩子的憧憬。

五年级三班 梁欣龙家长

杨文《和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500字


前几天花了一段时间看了杨文的《和孩子一起成长》,我突然明白了洋尔妈的教育方式。简单的说,就是生活上的简朴,精神生活的富养。讲究营养,但是,不讲究吃,多买书,多带宝宝游历。

同时,杨文还提倡随机教育。也就是,生活处处是学问。虽然她很忙,陪伴孩子时间有限。但是在跟孩子一起的时候,她信奉高质量的教育,就所见虽闻,所思所想,随时随地和孩子进行交流和互动。她还会带他去参加会议,参与家庭或者自己事业的讨论,提高孩子的社会感知力,判断力和思维能力。

在这本书里,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一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这个不是说是遗传的优势。而是父母的示范效应实在是太强大。一个逻辑清晰,志向高远的妈妈势必在日复一复对自己生活的追求中,以一个标杆的形式在孩子的心中立下了榜样。

无怪乎在《爱和自由》中,孙瑞雪教授说,对教室的布置,对美的引导方面,都要以最高标准来做好展示,而不是觉得孩子小随意糊弄孩子。因为这就像首印效应一样,在孩子的心中投下了影子,建立对美的最初印象。

目前对读教育类的书有一种痴迷,觉得这种状态挺好的。入迷了就会多看,多看了就会多动,就会有点效果。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通用10篇)


读书能让我们头脑丰富起来,知识渊博起来,我们读了作者写的作品以后,心中常有许多感想,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常见的作品读后感有哪些呢?下面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帮大家编辑的《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1】

随着孩子从只会哇哇哭的奶娃娃到现在已然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身为父母的我一直都比较关注孩子的教育,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我们总是希望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尽可能的选择好的学校,课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等等。但是通过这些年的家庭教育的结果来看,越是狠抓严管,孩子的学习效果反而不理想。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著名学者李子勋所著的《陪孩子一起成长》,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以往对子女的家庭教育,使我的家庭教育观有所改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我们需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在教育之前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作为保障。在生活中,现在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会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孩子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并陷入成长困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与孩子有效的互动避免生硬的强塞知识,有的时候还需要表现的无知,让孩子有成就感。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她在挫折与磨练中让自然的长大,学会感恩、学会宽容、懂得敬畏等等。周末我时常让家人带着孩子来到我的工作岗位上,让他了解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让她对社会有初步的感知。

第二,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要先纠正人家怎样怎样好的错误思想,每一个家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模板可套;其次规避望子成龙这种心态,我们没有实现的目标,不能强加在孩子身上,增加孩子学习上的负担,因为学习不是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另外和睦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环境的基础,可以给以孩子安全感,孩子置身其中感到愉快。另外给孩子充分的关注、耐心、尊重和信任。众所周知,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工作繁忙和紧张是不言而喻。但是,马克思非常重视对女儿们的教育。将星期日留给孩子,跟孩子们共同度过这欢乐的一天。平常,马克思也经常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跟孩子们游戏,比如和孩子一起折纸船,将船放入水中任其漂浮,还和孩子们一起赛跑,掷沙包等,锻炼她们的身体,培养她们的勇敢精神,如摔跤爬起来不要哭。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对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可想而知。

第三,引导孩子的行为,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我们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当孩子有了良好行为方式时,我们应适时、适当的给与表扬鼓励,使孩子获得一种被赏识的成就感,被肯定的喜悦,从而强化良好行为的养成。反之,如发现不良行为时,可以采取一点惩罚措施,让孩子思想上有所触动,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从而改掉不良行为。另外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称赞,而且在大家对她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也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因势利导才能水到渠成。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家长,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2】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们有着一双永远充满好奇的眼睛。作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甚至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无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被模仿,这种模仿对孩子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如果你勤劳,孩子就勤快;如果你热情,孩子就大方;如果你主动,孩子就积极;如果你礼貌,孩子就学会了尊重……孩子的头脑就是一张白纸,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反映在孩子身上。所以,你必须用心,必须极为慎重。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爱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他日后会成为健康、正直、乐观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良好的习惯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书中指出好习惯是从小培养的;两代人要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孩子在幼儿阶段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是终身受益的,一个人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才会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还会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的人!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我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3】

儿女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厚厚的一本书翻完,作者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跃然纸上,本书是作者送给女儿的一份生日礼物,也是作者对自己培养孩子全过程的一个系统总结,李镇西老师既是一个学校的教育者,又是一位家庭教育者,视野全面客观,不存在厚此薄彼,以偏盖全之说,正适合当下有心于教育孩子的既是教师,又是家长的我们阅读。作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事一物入手,阐述了教育其实并不高深,寻常处,见真谛。

书中,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家长也是教育者”,“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我们教育子女的同时子女也在教育着我们,而且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和-谐的统一,作为家长首先应该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教育者,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无论是学校老师或家长,其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可造之才。我从未认为教育孩子只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也从不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就完全放心,万事大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在这样做,读完本书后自觉惭愧。

李镇西老师记录女儿生命成长的历程,是用心在记录。从女儿一颦一笑到女儿许多的第一次,无不体现了一位伟大父亲对女儿的记挂和关爱。第一次随爸爸妈妈坐公交车,第一次呈现出笑的表情,第一次独坐,第一次“手足舞蹈”地跳舞……无不体现出伟大的爱心。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女儿呀呀学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失败则鼓励,迷惘则开导,困惑则解惑,始终充满期待充满微笑。

李老师在书中强调:“和许多年轻的父母一样,我非常爱我的女儿,但我不把我曾有过的‘科学家梦’、‘艺术家梦’强加给她。我抱定一个信念:我要让她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而什么是快乐呢?李镇西告诉女儿:”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原来,快乐就是如此朴实的一个概念。

是的,世界上的孩子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环境,自然有着不同的孩子。这些孩子不一定智慧超常、才高八斗,不一定都能成名成家,铸成大器,不可能样样优秀,处处超越别人。但是,不论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把他们培养成善良和快乐的人,塑造孩子完整的人格,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所以,“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地成长!”是李镇西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也应该成为我们教育子女坚定不移的理念。

翻看多遍后,才发觉何谓“最好”?只有对比才有好坏,而此中的“最好”,却不是让家长们之间互相比较出来的“最好”,而是家长用心与自己比较后得出来的“最好”!此“最好”无固定的评判标准,无论工作性质的不同,无论贫富,无论地域差别,此“最好”只在家长自己心中,我们做家长的,在面对自己的孩子(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一生最伟大的作品、艺术品)时,能够做到问心无愧,倾心付出,尽职尽责即可。正象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我们的教育,重点不在于教会了孩子语文、几何、物理、化学等知识,一般人估计一生都用不上那些几何、化学之类的东西,我们的教育,重点是在于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做最好的家长,就是让孩子做个优秀的人!每个孩子都各有特长,都充满自信,勇敢面对挑战。

总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我觉得书中每一篇小文章,每一个小故事,每一个微小的人生片段,一两句话的教育感悟……都给人一种温暖的、健康的、向上的感觉,一种爱的感觉。最后,再次用李镇西老师的话共勉吧:“与孩子(女儿)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4】

读了陶海彪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特别提到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好好布置一下家里的阅读环境,要尽可能让书籍伸手可及,如孩子的床头柜上,床前放一个放满图书的书报袋,在书房里为他精心布置一个让他可以自由阅读的角落。精心挑选一些他喜欢的幼儿图书。如:《昆虫记》《动物百科》《十万个为什么》《鲁滨逊漂流记》《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等等好多好多不同类型的书。同时还注重创设轻松的精神氛围,在阅读之前,有意识地使用信任孩子的语言,把读书当成一种休闲娱乐方式,这会帮助他们对阅读本身产生神奇的持久的热情。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总之,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作为教师要寻找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等待孩子成长,也许等来的就是成功!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5】

孩子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养育他们不像养活一株草,一盆花那样简单,呵护、陪伴、指引、欣赏……无论哪一样都不可或缺。

此从有了女儿,我就不失时机地阅读各种育儿经典,希望可爱的女儿能快乐的成长并且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上学期,从幼儿园买回一本《陪孩子一起成长》的书,我如饥似渴的读了一遍,很多生动活泼的案例提出了各种简单实用的教育方法和技巧,我真正的用心品读,收获了很多理性的教育观念。其中“享受阅读的快乐”一文引起了我心灵的共鸣。

人们常说:“书籍是人最安静、最永恒的朋友,也是人最容易接近、最智慧、最耐心的老师。”

作为老师的我深知幼儿读书的益处,因此从女儿牙牙学语开始,我就有意识的和女儿一起看图读故事、一起享受在温馨、快乐、充满爱的故事中。直到现在,每晚读书是我们的必修课,语气故作夸张的爸爸、讲述娓娓动听的妈妈,都让女儿陶醉在美丽动听的故事情节中,常常被快乐、明朗的故事情节所吸引。为了晚上能多读几篇故事,女儿会主动承担一些责任;为了能多听几个故事,女儿宁愿答应一人独立睡觉等条件。开始是妈妈读给她听,听熟悉了自己会读给小玩具朋友听,而且是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现在女儿对认字有了强烈的欲望,读书时,自己用小手划着指,指哪里我读到哪里,在享受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也认识了字。阅读变成了女儿睡觉前不可缺少的一件事,也成了女儿生活的一部分,女儿房间一只小小的书架上放满了各种精美的幼儿读物,充满了书香气息。

很小的时候,女儿只知道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而不懂保护书,《东方宝宝》、《幼儿画报》《故事大王》《睡前故事》等精美的书经常女儿我弄得支离破碎、皮肉分离。

现在女儿懂得爱惜书了,读过的书基本上完好无损,从上幼儿园托班开始就成功地讲《小兔咕噜噜采蘑菇》、《三只小猪》、《小蛋壳托儿所》、《小壁虎解尾巴》等故事参加比赛,这都让女儿很有成就感,但女儿最喜欢的是《豌豆花儿》的故事,第一次听《豌豆花儿》,女儿很投入,走进了豌豆花儿的对话情景中,当听到豌豆花儿为了实现想有四个宝宝的愿望,竟然不怕干枯、凋零、变成黑色的粉末悄无声息的落入泥土时,女儿竟然趴在枕头上擦拭者同情的眼泪并哽咽着说:“妈妈,豌豆花儿太可怜了”,我劝她说:“别伤心,豌豆花儿很伟大”,“什么叫伟大?”女儿疑惑的望着我,“所有的妈妈都很爱自己的宝宝”我说。从那天起,女儿就喜欢上了《豌豆花儿》的故事,豌豆花儿的美丽、伟大、豆茎豆叶的无私都深深的吸引着她,美丽动听的故事引领着女儿成长,再大点,女儿就自己能认字读书了,我想象着她自己亲自读故事的美好……

虽然我们不是最佳最好最棒的父母,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去做,去实现孩子这些小小的愿望,陪孩子一起成长,无论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6】

一本好书可以启发人的智慧,洗涤人的灵魂。读了孙云肖教授的《与孩子一起成长》一书,感悟颇深,受益匪浅。

书中孙云晓教授谈到没有体验就没有成长,这句话我很赞同。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感受生活,培养能力,战胜困难,是孩子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步。儿子已经10岁了,其他同龄的孩子都会游泳,而他只是钻在救生圈中乱胡闹,一直不会游泳。为了克服他的胆怯心理,我一直鼓励他,并亲自给他报名参加了暑期训练班,儿子终于丢开了救生圈,迈向了游泳池。现在儿子虽然只会简单的狗刨,可我依然欣慰,因为儿子毕竟克服了胆怯,战胜了自己,勇敢地跳入水中,他亲身体验到了水的力量,体验到了与水嬉戏的快乐,这种体验儿子是不会忘记的,这就是儿子的成长啊。

细细品味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得入木三分,读后非常受启发。好的教育方法可为孩子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所作为。通过这次学习,也感觉到以前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很多不到之处,今后会加以改正,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真诚的爱教育孩子,使孩子能够茁壮成长。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7】

---二年二班---丁广俊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自己也开始逐步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做《陪孩子一起成长》,加上自己这几年在教学中的一些切身体会,深深知道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身为父母这是必不可少的一课。而且教育的成功与失败事关孩子的一生,把孩子教育好了,不但自己省心,也不会给社会造成负担。同时也是对孩子一生的承诺。但是怎样才能教好孩子?这是每一个家长都在考虑的问题。

“爱要学习,爱是从学习中来的。”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以及在自己教育孩子的点点滴滴中慢慢领悟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非常认同并深深为之信服。

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这种感恩的爱的能力,让孩子一开始就沐浴在知恩、感恩,知道付出与回报的氛围中,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所见随感和一些切身体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首先,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溺爱,干预太多,为孩子打理一切事物;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个视同珍宝,溺爱过度,不舍得放手,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为孩子打理顺畅,孩子过着衣食无忧,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皇帝般的生活,殊不知这样会慢慢抹杀孩子的自主自立能力,迷失了自己的个性,不但成为家庭的负担,也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应该锻炼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父母还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一讲自己的工作艰辛,生活的不容易。

第二,加强孩子与外界的交流,避免孩子吃“独食”;我们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孩子”,在家里可以一手遮天,出来了家门就一无是处,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不会和陌生人打交道,这也成为以后社会交往的绊脚石,慢慢转化为宅男宅女。因此,在孩子刚刚学习与人交往时,不要担心自己孩子会在这个过程中吃亏受欺负,其实这也是孩子在积累社会经验,从中他会学会一些结交新朋友的技巧和与人交往的经验,因此父母应该舍得放手,实践出真知。

第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与人格养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上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买买礼物,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不要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潜移默化的教育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在这里我也只是一个新手,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是摸索着一点一点积累自己的经验。教育的路很长,作为孩子的母亲,我还要继续探索,继续为之努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父母的骄傲。读后感》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8】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触颇深。

小卡尔的成功,不是所谓神童的一时光彩照人,继而寂寞无闻,这个成功是持久的,真正的成功。老卡尔在本书中所宣扬的教育,小卡尔以其非凡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印证。卡尔。威特的教育,实际上是父子俩共同创造的一个杰作。

当今的家长基本上只是将重心放到孩子的吃穿上,更多的是注重孩子的物质享受,孩子的身体健康,少数家长也只是有意识地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说话走路,做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一旦孩子入学,也就将孩子的教育完全的托付给了教育机构。家长们觉得孩子有人管了,就象卸下重担一样,自己可以长舒一口气,放心了,也自由了。经年累月之后,当孩子成人后出现无法挽救的问题,家长才意识到自己在孩子小时候疏忽了教育,但此时已经追悔莫及。即便是完美的学校教育,它也只覆盖到孩子的在校时间,孩子在学校外的时间更多,更何况从出生到三岁前后这个时期,根本无法交付给学校。而研究证实,这个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进行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因此,家教,由父母主导的教育,理所应当在孩子教育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的差异,是决定孩子未来发展差异的根源所在。小卡尔的成功,其关键在于其所接受的家教,来自他父母尤其是他父亲精心的培育。老卡尔的苦心和耐心,尤其是他的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从书中一览无余。老卡尔的教育中不仅有若干精心设计的游戏,充满技巧的教育实践(比如留心看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讲故事故意半途而废,下次讲先让孩子编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在大街上对道貌岸然实际上是贼偷的人进行跟踪,向孩子揭示外表是靠不住的,社会是复杂的等等),更有充分的科学理论的指引(比如孩子的听力先于视力得到发展,比如关于儿童潜能递减法则的理论等)。母亲的配合也很重要。基本上,小卡尔母亲是夫唱妇随,有时候甚至亲自上阵,比如教孩子使用炊饮玩具。可以想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这位母亲做得非常好。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没有老卡尔这样丰富的学识,但我认为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他们缺乏耐心,不仅缺乏去学习新知识新技巧的耐心,更缺乏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渴望成长的扶助的耐心。实际上,老卡尔也并非全知全能,比如他在孩子数学的教育上,就能够去请教数学家,在孩子天文学、音乐的才能方面,更是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其他人来教导孩子。在孩子问自己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懂,绝不含糊过关,而是与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家教成败的关键在父母。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定位,父母对于实现这个定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巧,父母能够为此定位的实现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家教的三个重要因素。老卡尔对孩子的定位,是一个完美的人,包括了品德、健康和才能。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更需要不断的去通过学习和思考完善自己。一个完美的人,兼及品德、健康和才能,这是孩子教育的目标,何尝又不是所有人包括父母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

成功的父母不一定会有成功的孩子,但孩子的成长一定离不开成功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的一生。做合格的父母,做亦师亦友的父母,做和孩子共同成长的父母,孩子成长的天空将少些阴霾,多些阳光和雨露。本书多侧面地提出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注意的教育要点,希望有助于家长更好地探知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效地引导孩子,同时也能使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提升智慧,充分享受做孩子的朋友、至亲、老师这三种角色的乐趣。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我们在鼓励孩子追求成功之前,更应该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9】

我读了这本书后,感情颇深,受益匪浅。

卡尔父子的故事,我以前也曾经耳闻过,但不曾阅读过原作。通过本书,则比较详尽的了解了全貌。

小卡尔的成功,这个成功不是如许多所谓神童,经历数年的光焰照人,然后就寂寞无闻,这个成功是持久的成功。小卡尔出生于1800年,而该书写于18xx年,也大概在书成前后,小卡尔开始在德国著名的大学里传道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直至1883年逝世。所以,老卡尔在本书中所宣扬的教育,小卡尔以其非凡的一生,作出了最好的印证。卡尔。威特的教育,实际上是父子俩共同创造的一个杰作。

以我的观察,今日世界的人们,在孩子出生到三岁前后进入幼儿园这段时间,家长基本上只是将重心放到孩子的吃穿上,有条件的家长可能会给孩子买些玩具,有意识的家长也至多多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教孩子说话走路,做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训练。一旦孩子可以入幼儿园,也就将孩子的教育完全的托付给了社会教育机构。家长们仿佛完成任务一样的长舒一口气,觉得解放了,自由了。

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的开始。经年累月之后,当孩子成人,出现若干的问题,家长才意识到这些问题与自己在孩子小时候疏忽教育关联甚大,然而已经追悔莫及。

姑且不说现在的社会教育机构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学生太多,教师肯定无法顾及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即便是完美的学校教育,它也只覆盖到孩子8小时的在校时间,孩子在学校外的时间更多,更何况从出生到三岁前后这个时期,根本无法交付给学校。而已经有研究证实,这个时期是孩子一生中进行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因此,家教,由父母主导的教育,理所应当在孩子教育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我认为,孩子家教的差异,是决定他们未来发展差异的根源所在。

我不太清楚在19世纪初期的德国乡村,学校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小卡尔的成功,其关键在于其所接受的家教,来自他父母尤其是他父亲精心的培育。

老卡尔的苦心和耐心,尤其是他的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从书中一览无余。老卡尔是个牧师,我想作为牧师,在19世纪初期应该是一个“知识分子”,不仅需要苦心和耐心去说服大家去信仰一个从不露面的上帝,也需要相当的知识和技巧,去服务于上帝的子民,以获得亲近和信任。但我仍然十分惊叹老卡尔的渊博学识,那毕竟是一个资讯欠发达的时代,何况他还身处乡村。书中不仅有若干精心设计的游戏,充满技巧的教育实践(比如“留心看”的游戏,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比如讲故事故意“半途而废”,下次讲先让孩子“编造”,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在大街上对道貌岸然实际上是贼偷的人进行跟踪,向孩子揭示外表是靠不住的,社会是复杂的等等),更有充分的科学理论的指引(比如孩子的听力先于视力得到发展,比如关于儿童潜能递减法则的理论等),这些不象是老卡尔的异想天开,那么老卡尔又是何从得到这些知识和理论的?

母亲的配合也很重要。基本上,小卡尔母亲是夫唱妇随,有时候甚至亲自上阵,比如教孩子使用炊饮玩具。可以想见的是,在日常生活的照料上,这位母亲做得非常好。一般家庭的家教,要在父亲与母亲之间,尤其是在父母与爷爷奶奶等长辈之间取得一致,是很困难的,这就导致了孩子的无所适从,多个标准培养出来的孩子多半狡猾。老卡尔为了教孩子纯正的德语,不惜将一个满口土话的老仆人辞退,可见其在孩子教育“标准如一”上是绝不手软的。

一般家庭的父母,可能没有老卡尔这样丰富的学识,但我认为这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他们缺乏耐心,不仅缺乏去学习新知识新技巧的耐心,更缺乏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渴望成长的扶助的耐心。实际上,老卡尔也并非全知全能,比如他在孩子数学的教育上,就能够去请教数学家,在孩子天文学、音乐的才能方面,更是善于借助外力,通过其他人来教导孩子。在孩子问自己问题的时候,如果自己不懂,绝不含糊过关,而是与孩子一起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家教成败的关键在父母。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定位,父母对于实现这个定位所拥有的知识和技巧,父母能够为此定位的实现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是家教的三个重要因素。老卡尔对孩子的定位,是一个完美的人,包括了品德、健康和才能。现在的家长,能够接受这个定位的有几人?能够拥有教育这些内容的知识和技巧的有几人?能够真正为了孩子付出时间和精力,耐心细致教育孩子的又有几人?

一切成功都不是偶然。今天,200多年了,卡尔的教育仍然具有丰富的启迪意义。但是,要复制这样一个成功,却需要我们作为父母的付出努力。在我看来,要教育孩子,首先需要家长的自我教育,家长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更需要不断的去通过学习和思考完善自己。一个完美的人,兼及品德、健康和才能,这是孩子教育的目标,何尝又不是所有人包括父母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所以,只有那些愿意并且能够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家长,才能够复制甚至超越卡尔父子200年前的成功。

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对于我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切都是新奇的,大家都有着一双永远好奇的眼睛。作为我们的父母,是我们孩子第一人教师,也是我们的终身教师。应做到身体力行。

家庭的教育寓于日常下很火中,时时处处存在于家庭的每一瞬间,家长毫不掩饰的言谈举止时时刻刻的被模仿着,这种模仿对我们的品格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毫无感觉地完成的。

如果家长勤劳,我们就勤快;如果家长热情,我们就大方;如果家长主动,我们就积极;如果家长礼貌,我们就尊重……

我们的头男哦都是长白纸,你的一举一动都反映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所以,家长必须用心,必须极为慎重,事实上,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仁慈,其心和责任感的家庭中,他顶会成为健康,正直,向上,有所作为的人!

这本书中有写到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的母亲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有一定的方式,所以,歌德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成功成才!

细细品读这本书,浅显的文字却将深刻的道理剖析的入木三分,读书后,我也受到了启发……

读后感与孩子一起成长【篇10】

初次拿到《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时,乍一看没觉得有什么新意,翻开来细看,越看越喜欢。与普通的育儿书不同,双子姐在书中谈及的育儿方法非常实用且具可操作性,一口气全部读完了,并推荐给小姑子看。好书是一定要反复看的,为促进自己进一步消化吸收,写下如下读书笔记。

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没有不行的孩子,只有不行的父母。在育儿之路上,父母要用心,只要用心,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双子姐在养育冬儿上,凭的就是一颗真真切切的浓浓爱子之心,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引导孩子,其用心之至值得我仔细学习。双子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我们和孩子的缘分。上天给我们家长的这个礼物,犹如送给爸爸妈妈一个最亲最爱的朋友,我们家长一定要善待她。” 更让人感动的是,双子姐在身体状况极度不佳的情况下,本着一颗“大爱”之心,双子姐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一篇篇博文指导在育儿路上迷茫的家长。

阅读此书,作为一个六岁女孩的妈妈,以下几点我必须牢记:

1、每个孩子天赋不同,与其他孩子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如对小学阶段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如果父母能够在孩子不足的地方提前介入做好引导,让孩子学中玩,轻松地学会了,会大大提高孩子的信心,孩子也会越学越游刃有余。

2、做好与老师的沟通工作。现在一个老师带很多孩子,本身很累,双子姐通过书信的方式与老师沟通,既能深入交流,也节省了老师时间,获得了老师好感,进而促进了孩子学习。

3、用“快速心算”改掉孩子粗心的毛病。粗心是孩子脑子发育不成熟的表现,也和性格有关,六岁的孩子,脑容量只有成人的百分之70-90,口算用孩子的脑、眼、口、耳、写,极大地促进了孩子脑子的发展。具体操作是,父母与孩子面对面坐下,家长从背后抽出一张张加减法运算卡片放在胸前,让孩子快速脱口说出答案,这不是教孩子加减法,而是教孩子一种能力。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反应能力、数学童子功,越熟越快越准越好。

4、兴趣班因人而异,但不管选择什么兴趣班,长期坚持才能有所收获。从双子姐身上获得的启发是,琪琪今后游泳、乒乓球、围棋是我必然会引导学习的,钢琴等乐器看机缘,画画是琪琪一直喜欢的,我会继续鼓励和赞赏。

5、发挥家里老人的育儿作用。“无论大人还是孩子,想要走进他的心灵,一定要和他产生共鸣,和长辈的共鸣就是感动他们,认可他们,他们必然会来帮助你、理解你。”这样做的好处是家庭和谐、老人有成就感,孩子也学会了如何孝顺、尊重长辈。这点是琪妈做的很不好的,今后要好好改善。

6、让孩子学会“造三句”。读故事时引导孩子用关键词自己造句并记录。“造三句”即将词放在句子的前、中、后。

琪琪马上要读一年级了,双子姐的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此处记录下来的仅仅是极小的一部分。目前,双子的孩子冬儿从一到三年级的“差生”在双子的精心引导下从四年级开始发力跻身于全面发展的优等生之列,目前冬儿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了,因此此书更多的内容比较适合家有小学生或者初中生或者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父母,双子姐以朋友的身份,将引导孩子的宝贵经验娓娓道来,如帮助孩子编写口诀以巧妙记忆历史、地理、化学等各科重要知识点,如何引导孩子开心写作及相关技巧、如何减少考试中的失误,如何让孩子考前轻松复习、如何处理孩子学习生活中系列难题以及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总之,双子姐说出了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也将自己的经验悉数奉献。

《与孩子一起成长》确实是一本好书,有空时琪妈还要继续翻阅,相信每阅读一次就是一次新的收获。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陪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一起长大的玩具读后感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