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基因读后感 > 地图 > 基因读后感

基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23 来源:互联网

基因革命读后感。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还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纵观世界上的伟大人物,他们无不是书籍的爱好者,阅读作品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我们就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把那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我们该如何去写作品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因革命读后感 ”,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基因革命读后感

健康是大家最关心的,成年的我们几乎都会经历身边的人患大病甚至自己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但当我们面对疾病时不同的医生不同的医院做出的诊断可能相差很多,有的药物对我们不同人起到的药效也千差万别,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我们健康的本质其实是基因决定的。

数据显示对于一些重大疾病的误诊率达到了40%,这个数字是多么的触目惊心,也就是说有一天你到了医院检测完毕,大夫有可能跟你说你患了肿瘤或是癌症,但有一半的可能,这是误诊。未来,我们该何去何从呢,之前总觉得基因就是从父母身上遗传下来的,是无法变更的,可书中提到我们的基因是可以变化的,所有过去的一切经历,包括你在学校是否被人欺负过,父母有没有把你关到小黑屋中,甚至是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这些都可以改变我们的基因。

看过一本书中写到,作者在寺院里看到了很多我们所谓的神童,他们在不认识字的情况下,竟然就能背诵出一部一部的经文来,所以老师解读到书到今生读也迟.有很多朋友真的感觉天生就是修行人,跟他们在一起非常的舒服。

书中从饮食,健康等几大方面谈到了基因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关于减肥的话题,好像永远都是没玩没了的,所谓的易胖体质,其实也是跟我们的遗传、基因有关。在远古时代,食物极其的匮乏,所以当有食物的时候,人类就会吃的特别多,用来储存脂肪,然后转化为能量,这就有点像是熊在冬眠前会吃很多的东西,来保证自己正常的生理代谢。但是在现代,我们的食物极其的丰富,运动量也远远不够,再加上极易获取的高卡路里的食物,这就使得我们的肥胖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那我们到底应该吃些什么呢,这就要看你近几代的祖先他们在吃什么,因为基因也是会遗传的,你是从父亲,还是母亲继承来的某个基因,要比基因本身更为重要。每个当下,你的所做和所想都在影响着细胞,它不停地变化着,以使你的细胞机制与设定的期望和已有的体验相匹配。你正在创造记忆、情感和期待,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的细胞里编码,就像一本旧书页边的注释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应对生命的需求,并改变着你。之前一直认为工蜂和蜂后不是一个爸妈生下来的,可谁知道,原来蜂后也只是普通的雌性工蜂,她只不过是一直在被喂养蜂王浆,使得她关闭了成为工蜂的基因,并在同时杀掉了她的其他姐妹,而胜下的那个,这听起来就跟藏獒差不多,一窝八、九只的狗,最后通过厮杀,剩下的那只就是所谓的獒,为啥它连狮子都能打过呢,是因为在它生下来就已经进行了一场为生存而展开的搏斗,生死存亡的时刻,会将它所有的意志力和潜力都激活。说到再生,我们可能之前只觉得皮肤、血液之类的才有,可作者写到原来我们的骨骼也是有再生循环的,每十年你的骨骼就会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下再生,每天早上吃一份满含钙质的早餐会对我们的骨骼有帮助。

说到早餐,我们大部分的中国人现在已经习惯了面包和牛奶,不过很多人喝牛奶还是会拉肚子,这是因为我们的体内缺少了一种乳糖酶,在很早的时候,亚洲人的体内大部分都是缺少能够消化乳糖的酶,而后期我们的祖先开始养一些产奶的牲畜,比如奶牛之类的,慢慢的我们体内的基因就开始变化。所以很多人是可以喝牛奶的,如果有些朋友想喝牛奶,可以去补充一些乳糖酶,或是喝一些舒化奶都可以。未来的医疗一定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感冒发烧都吃一种药,而是根据每个人基因的不同,而开出适合个人的药品包括合适的剂量。推荐的剂量其实只是针对50%左右的人群,而你怎么知道你一定是在这50%里呢,有些别人可以适用的药品,在你这里没准就成为了毒药。不光是药品,保健品依然如此,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鱼油、维生素E之类,看完广告后,就觉得吃点吧,反正也没有坏处,自己体内是不是真的缺少这种东西,谁知道呢,食用的剂量也是根据推荐量来的,又有谁知道服用合成维生素E,会抵消食物中含有的天然维生素E呢。基因不光是对我们的饮食、医疗有影响,它还能决定我们人生中很多重要的因素。比如生男生女的基因检测之类,现在基因检测费用不断在降低,检测设备越发精良,未来保证个人基因信息的安全也是需要考虑的。我们的基因是极其容易受到影响的,高空辐射、化学物品的残留,包括烟酒留下的印痕都会对我们的遗传基因产生影响,所以,你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就决定了你成为自己。让我们从当下开始,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吧。

未来,基因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隐私。如果泄密,将会在医疗、婚姻、保险和就业等方面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歧视或影响。基因革命促使人们从整体综合的认识高度去认识生命现象发生的原理,使我们从分子水平上深刻揭示出生命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前所未有的提供了认识自我和保护自我的手段。但科学进步永远是双刃剑,基因科学的无序开发和利用,同时也会给全人类在伦理学、社会学、法学和心理学方面带来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学习知识,就是让我们更理解善,掌控人类的尊严与权利。科学努力的结果,是让基因革命成为全人类的福音,而不是让它成为潘多拉魔盒放出的魔鬼。一个看起来很无情的现实是,基因技术一旦运用到每个人,人们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基因革命》读后感300字


我一直坚信后天的努力是可以改变一部分基因的,这本书给我的答案是,我的想法某部分是可实现的。

环境的影响对基因是很重要的。

积极的运动、饮食,心情会让基因从好的方向改变。

同样,如果你很讨厌烟味,但长期处在二手烟的环境下,对人的基因影响是巨大的。所以为什么有的人吸一手烟反而没事(长期喜欢导致基因改变,能适应尼古丁等物质),而吸二手烟的人却患癌症。

基因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强,比如:航天员长时间的外太空飞行,会让他的心脏比正常人小3/4;长期卧床不动的人,心脏比正常的时候小。再举一个身边的例子,小蓝最近戴了牙套,由于咀嚼功能受限,她的舌头变长了。

如果你想更健康,更长寿,想知道吃什么对自己最好,想知道怎么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疾病。

最好的做法是去做基因检测。

检测你,例如:是否乳糖不耐受?酒精适应度怎样?是否容易患胃癌等家中长辈曾患过的疾病?

所以,我给自己立了一个目标,2020年前做一个基因检测。

《基因的故事》读后感


《基因的故事》读后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源泉,更是智慧的结晶。《基因的故事》是这样一本科普书籍,告诉我们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科学奥秘。

漫漫书海,是知识的海洋;新华书店,更是读者的天地。我是这儿的主顾,是这儿最衷心的读者,但这次来,我却只是为了完成一向暑假作业,敷衍的读完《基因的故事》。这本书的名字2020给我的第一印象就不好,所以我并未放在心上,一派不屑于顾的样子。我对新华书店很了解有专门为这些必读书目放置的地方,很显眼,找起书来自然很快。就像一阵旋风一样,我的手中已经握住一本书蓝色封面的,上面还有几个像细胞一样的生物的《基因的故事》。由于我对这本书并没有什么好感可言,所以我对待他的态度很不好,直接不屑于顾的去看它的页数。嘴里漫不经心的哼道:切!只有100多页,这么少,看完好了!我先看了序幕,咦,好像不错呀,我有点惊喜。再看看内容,第一章就吸引了我:孟德尔的豌豆实验与达尔文的故事实在太好看了。接着,我就开始陶醉于书香之中,他的语言精炼,简短有力,又有许多对内容的议论,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爱不释手,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似乎完全在受其熏陶,受其科学的灌溉。时间飞逝,一本书我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被我啃完,回想刚才目光的游移之快,思想的活跃,这效率实在是太高了,不禁长吁一口气,顿感口干舌燥。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体会读书的乐趣,感悟书中的魅力。细细回想,真是感触颇深。

孟德尔之所以能提出对达尔文的反对证明,原因不正是他坚持不懈,探寻真理的科学态度吗?豌豆一年只生长一次,孟德尔是在数千颗豌豆中做的实验,如此多的数量,也许还不止,如果是你,你会坚持下来吗?或许这个数量就把你吓得望而兴叹了吧,但你要知道,伟人不是说来就来的,也许他只是比你多花了数十倍的努力与汗水,比你更有毅力,更能坚持,加上对真理的渴求。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科学态度,反思自己是否在遇到困难时轻言放弃;是否在实行目标是半途而废,却只说声算了;是否在成绩没有别人优异时推说只是他比我努力罢了!这些都不是理由,我要学习别人,取长补短,努力奋斗,坚持不懈。

我会努力的,像那些伟人学习,使自己更加优秀,将来争取超越他们的高度,也成就一番事业!

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我能做到的!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篇一:《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基因在亿万年的进化长河中厮杀幸存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懂得竞争和争取,自私只是一个比喻。基因才不懂得要存活下来自己必须得做什么,必须得拥有什么条件,得适应什么环境,存活就存活了,那些亿万年来死亡消失的基因连自己败在哪里都不会知道,就像这些幸存下来的基因也不会知道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得以幸存,或许,只是一个很随机很偶尔的机遇。自私只是一个比喻,人类的比喻。

很喜欢作者的这种表述方式,喜欢他谈论这些东西的口吻。喜欢他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在用一个人们的都很喜欢都很容易理解的比喻来阐述基因的不自觉无意识无目的性。喜欢他有时候得费力的向我们说明,些些的矛盾我在会意的时候往往内心里是充满笑容的。

作者用自私这个比喻想要表达的却和自私这样一个人类术语完全相悖的理念。有时候我看着这些矛盾的表述不禁佩服起作者来。正如作者所说,他只能用这个我们都能理解的比喻来做这次阐述,所以,这个标题很恰当却又很不恰当。

其实读完这本书是和DM巴斯的进化心理学混着读的,读完还是有些想法的,只是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也表达不出什么。不过相信以后会有机会的。

篇二:《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这是严琦推荐的一本书,生物学方面的书,据说是进化论方面的经典著作。不过全文通俗易懂,中间稍微摆弄了一点浅显的博弈论知识,完全不妨碍外行人如我来阅读。

针对动物进化问题,作者道金斯认为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不是个体或种群,而是基因,自私的基因。并把我们人类及其他所有动物都描述成是我们的基因创造的机器。所有的行为都可以归结为基因的自私行为,即为了更好的复制,传播。所有的利他行为,也仅仅是自私目的下的有限利他行为。

还好作者强调了,“不涉及到意识的动机”,要不然真的有点像严琦说的那样有点“反人类了”。正因为这样,在看书的时候,我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在讲没有意识的动物,这是在讲没有意识的动物。作为一个人类,我还是希望世界能美好一点的,虽然,基因可以这样的自私。庆幸的是,作者提到了意识的非一般的作用。特别是在讲到意识的产生的时候,“把意识视为一个进化趋向的终点”,生存机器最终从主宰它们的基因手中解放出来,变成有能力,甚至是有拒不服从能力的决策者,比如说拒绝生育。

虽然要知道这本书写的不是基于人类的行为,但作为一个外行人的收获,也许更多的是将人类纳入这些“准则”中去思考,反思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自私行为和利他行为。当然,最好是同时怀着一颗积极的心。

篇三:《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为什么西欧人能轻而易举的征服美洲的印第安人进而征服非洲乃至亚洲,难道是人种的原因?如果这个命题成立了,那么为什么日本人同样是亚洲人却能征服亚洲进而打败俄罗斯,并且敢于挑战美国?什么样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治制度更适合人类发展?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聪明?为什么有的病能遗传?人的本性是否是自私的?决定一个人心智水平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因素各占多少?带着这些问题,我认真阅读了由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撰写的自私的基因。读后明白了一些道理和感受:

在现实社会里,我们感觉人和人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基因和文化决定的。基因是人类遗传的基本单位,人体是基因的载体,是基因机器。人类生存的自然目的就是为了基因的生存和繁衍。人类生存的社会目的,就是为了人类文化的延续。基因和文化都能遗传的,但方式不同,对人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基因的遗传方式是通过基因复制进化淘汰的方式依靠人体作为寄生载体代代传递下去的,主要依靠种群传递。而文化的传递则是通过人们后天的学习教化,形成共识认同而传递下去的,主要依靠个体传递。人的心智智能先天的基因遗传因素大约占50%,在后天中,家庭环境影响大约占20%,其他的影响,如在子宫环境中的影响和后天学习教化以及朋友影响大约占30%。

从生物的遗传进化方面看,生物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基因间接控制的,基因通过支配生物机器和它的神经系统的建造方式而对其行为施加最终的影响。基因是主要的策略的制定者,而大脑是执行者。由基因的自私性决定了个体的自私本能。这里说的个体的自私性是他的本能,是客观存在性,不是说的是主观意识方面。从这一点可知,聪明的人所生的后代天生就会聪明的,高大勇猛的人后代就会高大勇猛。有遗传基因疾病的后代就会遗传疾病。同时,通过科学家破译人体基因,就会找到改变基因排序,达到治疗疾病,攻克癌症,杜绝遗传疾病的传递。也会通过改变遗传基因使人们变得更加健康更加美丽的梦想,这些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但从人类文化的影响看,人体作为基因的载体,虽然接受基因的控制和影响,但是人作为有意识有思想的动物,在基因面前并不是无所作为,相反,人们的智慧能力足以抵抗基因的本能自私性,他受文化的影响至大。人只有摆脱自然欲望的控制,以自己设定的行为规则来立身处世,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社会秩序的构建,本质上是用社会意义上的人来约束生物意义上的人,让社会意义上的人实现真正自由,于是就有了道德、民主、法治。而道德是通过教育来实现的,民主法治则是通过人和人之间建立契约来实现的。人们的行为是受文化的影响和引领的。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超越其他国家和民族时,它智慧的视野和维度就会超越其他国家和民族。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西欧人能征服印第安人,日本人能征服亚洲,他们靠的不是力量,而是文化和智慧。

因此,从承认基因的自私性到承认人的自私性,是事实求是的态度。只有我们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才会知道怎么约束自己的行为,才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世上所发生的事情。思考问题才会更加理性和符合逻辑,才会正确处理理性和现实之间的矛盾,才会使人更加阳光、鲜活、充满朝气地渡过美好的一生。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1000字


老实说,读这本书,干巴巴的,我有些看不下去,感觉作者仿佛在说废话,立足的某些基点我也并不认可,当然,这只是我个人浅见。

我想作者是洞察了些什么,明悟到深层的一些人性逻辑、动物性逻辑,将体会整理成书,本意想阐述基因的自私原理,人类要培养利他思维,只是写成了论文,有些枯燥。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老祖宗念了几千年,近几十年来才有人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矛盾吗?我以为不矛盾。

怎么说呢?按佛学中的解释,人本是高层生命,因一步步变得不好,最后落到了底层,成了人类。

人最初的那个生命本源,既然是高层生命,必然是符合那层的法理的,是好的、善的。

在漫长的生命长河中,由于一些因素增加了私心,变得不那么好了,就一层层往下掉。

每次看到这个说法,就觉得人类像个垃圾站似的,扯远了。

既然是私心越来越大,落得越来越低,成了人,人性本恶也当属正常了吧。

我就是这样理解的,有的问题,没必要争论,说的就不是一回事儿,争什么?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嘛!

很喜欢稻盛和夫说的:人生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不论你有多么富有,多么有权势,当生命结束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在世界上,唯有灵魂跟着你走下一段旅程。人生不是一场物质的盛宴,而是一次灵魂的修炼,使他在谢幕之时比开幕之初更为高尚。

人生不需要给别人交代,理由再多,是说给别人听的,你需要交代的只有你自己,过的是自己心里那道关。

当你回首一生历程,你的灵魂层次提升了,你在某方面就战胜了那个自私的基因,或者说自私的人性,你的这一番回炉再造就有所提升。

这就是我对自私的基因的领悟。

基因什么的,每个人都一样,但活成什么模样,却是各有各的不同。是基因决定的吗?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人性的领悟,对人生的追求决定的。

基因确切的说只是趋利避害的本能,如果你没有思想,那它的逻辑就会主导你,如果你有了自己的思想,那它也只能从属于你。你可能做的比它还过分,也有可能超越于它的层次,向上提升。

就像雌螳螂交配时,为了后代,会咬死雄螳螂,这是基因的本能,而我们人类不这样,不会为了孩子去牺牲父亲。但为了自家孩子牺牲别人家孩子,是可能的,人性的自私将自家人和外人区分得很清楚,因为人的心不大,顾好自家,才有精力顾及别人。圣人毕竟凤毛麟角。

人性的自私我以为并不是基因的自私所能涵盖完的,它更加复杂多变,基因只是其中一项。

有句话老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我发现,同理,自私的基因不可怕,就怕生命有想法。

当生命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有了思想,衍生出来的东西,复杂透顶。人性在关关隘隘处的每一个闪念,其实细思极恐。

若你私心不大、心怀坦荡还好说,生命向着大道飞驰;若你私心大、心思阴沉,难免营营苟苟,在人性的私欲中浮浮沉沉。

但是,有想法总比没想法好,自己的人生就要活个清楚明白。

别纠结,很多事情纠结出不来结果。去做事吧,在做的过程中,不管是我们的心思,还是周遭环境,都会明朗开来。这时,选择人性中的阴暗还是阳光,就看你了。

无论怎样的选择,成就的都是我们自己的人生,开心与否,后悔与否,时光的车轮都不会后退半分,一路向前。但你驶向的是光明还是黑暗,由你说了算。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3000字


大家都很熟悉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之前认为物竞指的是物种之间的竞争,适者指的是适合的物种或个体。《自私的基因》提出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认为相互竞争的不一定是物种,还可以是个体或者基因;生存,也不一定是指个体或物种的存亡,还可以是基因的延续。本书最基本的观念就是把基因视为自然选择的基础单位,以基因进化的视角,来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行为现象。基因和进化论放在一起,形成一个大体上自洽的体系,可以诠释生命的来龙去脉,解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让我们更深的体会到了生物多样性的可爱,当然也更清晰地认识到进化的冰冷和无情。

人性本恶

说到自私,对自私的基因最普遍的误解是,把基因自私和生物个体自私混为一谈。按照Dawkins的说法,所有基因都自私而盲目地追求在基因池里最大化,但只有很少的基因决定生物体本身是自私的。比如,确实有无私和向善的基因,包括人类的同情心。这些无私的基因也会自私地追求自身的最大化。它们没有灭绝,是因为它们和损人利己的基因在进化的博弈过程里达成了动态平衡。而非亲属关系的合作和互利都可以用博弈论(Game Theory)中的ESS(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来解释,即进化上的稳定策略。

Dawkins极力避免,但我想每个读者一定会从基因的自私出发来思考人性善恶问题。这是永恒的争论,当然也不会有答案。孟子主张性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荀子主张性恶,今人之性,生而好利;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无善无恶,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点和佛教类似,善恶本性为空。西方人应该更倾向与性恶论,比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提到的因自私而利他的经济理性。

我自己认为人性本恶,关于这点我不打算加入争论或做任何解释。

生存机器

小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后来又觉得自己至少掌握着自己的人生,再长大至少身体是自己的吧。对不起,其实人也不过是基因的载体罢了。基因存在于你和我的躯体内;它们创造了我们,创造了我们的肉体和心灵;而保存它们正是我们存在的终极理由。这些复制基因源远流长。今天,我们称它们为基因,而我们就是它们的生存机器。

够讽刺吧?基因才是进化的主人,而人类不过是他们进化的工具和载体而已,而其只是个暂时的,正常使用寿命也就80年。那么努力的活过,最后多半也是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湮没,想起来,心里有时候是会觉得悲凉的。

不过明白这点,很多事情也就豁然开朗了。人为什么不能长生不老?因为从基因进化的最优策略来看,完成繁殖后人的使命就是早点死亡,不要妨碍下一代基因的进化。

早生孩子,多生孩子,然后早点死。

一夫一妻

从进化的角度看,我认为一夫一妻制是一种倒退(这里不讨论道德)。我想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人(和很多哺乳动物)的进化越来越复杂,只凭基因不能传承足够的信息,需要后期的学习(人类的婴幼儿期是最长的),这样需要由家庭来承担重担。即便这样,一夫多妻制仍然人类社会各时期普遍存在。一直到近现代人人平等的观点深入人心后,一夫一妻制才成为普遍现象。因此可以说,一夫一妻是普通男同胞的福音。

我在想,当将来社会保证越来越完善后,会不会重新出现另一种形式的一夫多妻?比如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结婚,而只与最优(她自己认为最优)的精子结合,比如通过精子库或直接受孕的方式,然后由自己或社会抚养。

对男人来说,这种竞争太残忍了,不多说了还好不是现在。

两性战争

作者并没有讲到人类社会,只讲生物界普遍的雄性和雌性,但我觉得很多观点对人类同样适用。

雄性对后代投资少,会倾向于处处留情和不挑剔配偶;雌性对后代投资更多,对配偶更加挑剔。雌性个体手中握的王牌是可以拒绝交配,因为她的嫁妆是一个既大又富营养的卵子。交配之前,能够据以进行激烈的讨价还价。可是一旦进行交配,她就失去了手中的王牌她把自己的卵子信托给了与之交配的雄性个体。可应对的有两种策略,家庭幸福,和大丈夫策略。大丈夫策略不提,是雌性动物对得不到孩子们的爸爸的帮助已不再计较,而把全部精力用于慎之又慎,精心挑选,培育优质基因。家庭幸福策略要求雌性个体辨别出雄性个体其忠诚和眷恋家庭生活的迹象,从而使自己受益。要做到这点的方式之一是,长时间地搭架子,忸怩作态。凡是没有耐心,等不及雌性个体最终答应与之交配的雄性个体大概不能成为忠诚的丈夫。而对于雄性的个体而言,假使它知道今后它要接近的任何其他雌性个体,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拖延,然后才肯交配,那么,对它来说,遗弃该雌性个体的念头也就没有多大诱惑力了。

同样理论也完美解释了为什么女人要考验男人,为什么淫荡的女人占少数,矜持的女人占大多数,以及忠诚的男人占大多数,花花公子占少数。

雌性的最佳策略也许是:享受家庭男(忠诚的雄性)的殷勤,但与大丈夫男(不忠诚但有性吸引力的雄性)生育不谈人类。

自由意志

人类很傲慢地认为自己和动物不同,但从基因出发的世界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同。某一物种比另一物种的高尚完全毫无客观依据。作为人类,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任何一个个体,也只不过是寿命不长的基因组合体的临时运载工具。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只是在于某部分特定基因的延续。据说人类的大猩猩基因的相似度在95%以上,和香蕉相似度在30%以上......

人类很自负地认为自己拥有自由意志,我们确实容易有这种错觉。不过受弗洛伊德的影响,我一直觉得人绝大部分时间是受自己潜意识支配的,或者只是随大流,只是极少数时间例外。当然少数独立思考的人能大大减少这种影响,不过这样的人凤毛麟角。参见《人类误判心理学:社会认同倾向》

人类的潜意识会不会就是基因的作用呢?如果是,那人类真的只是臭皮囊而已。虽然没什么证据,但我很怀疑两者有很大的关联。所有动物的本能都是贪婪和追求私欲的,表现为对食物/领地/异性等资源的追求和占有。而人一辈子争名争利,不也就是为了占有生存资源和异性吗?当然由于文化等因素,很多潜意识的动机被伪装起来连自己也未必知道。比如即使不能占有更多异性,但仍然会不遗余力用各种方法吸引异性关注。

另类的进化

我几年前写过一篇文章:《人类文明是建立在本能压抑的基础上的》,认为人类文明和生命本能以及进化是背道而驰的。上面谈到的人类一夫一妻制、计划生育、延长人类寿命等文明产物都是不符合进化论的。那么长此以往,人类会不会在进化中停滞不前,而被其它物种超越呢?

我觉得很能性是蛮大的,但肯能是N多年后,也不太可能是地球上现存的物种。有几种可能:也许新物种有更多的染色体,能遗传比人类更复杂的进化优势,并且长期在被人类忽视的地方生存发展;也许是外星的生物;也许是人类意外灭亡后给幸存物种充分的时间。

当然我认为最有可能是另一种我们意想不到的竞争形式,比如人类之于基因,电脑之于人类。比如基因不断的变异、选择和竞争,变异的适应性会越来越强,演化出来的武器会越来越奇妙。出现了城堡现(细胞),战舰(多细胞生物),直到最后,基因的军备竞赛会造出基因自己的电脑-------生物智能。那么人类的进化会不会出现一直更复杂的复合体呢?

谜米机器

当然也许是基因进化的概念过于冰冷无情,作者在最后提出了一个meme即文化基因的概念:一个个想法碎片,正在新一代的Web上复制、变异、淘汰。其学生在《谜米机器》(The Meme Machine)一书中谈到:正如基因之间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下一代的身体之中,最终决定了生物世界的格局及其结构;与此类似,谜米之间相互竞争着,自私地、不顾一切地要进入到另一个人的大脑、另一本书、另一个对象之中,这最终决定了我们的文化以及我们的心理结构。

人既是基因的机器,也是文化的机器。人脑成为Meme的原始汤,同时我们在进化最高级阶段形成的自我意识,在Meme进化过程中扮演着选择的角色,如同自然选择之于原始生命分子。对人类来说,meme比gene的进化更重要,这种想法也许能给人类带来少许安慰吧。

《基因传》读后感悟


《基因传》读后感悟

梦巡人

1 作者非常善于叙事,所以这本书的可读性非常强,而且他很谨慎的没有滥用专业术语,避免造成阅读障碍,所以有高中生物基础的人都可以大体读明白。

2 本书一方面回顾了历史,同时展望未来

人类如何认识自身的遗传学-染色体-基因-DNA-基因组-后基因组时代

人类如何利用基因的知识来改造人类。——基因检测、基因编辑、基因治疗等,进而引发的优生学和转基因人类。

3 如何看待基因组和人类历史进程的交互关系?

人类历史的推动和发展至少部分的原因是冲动、野心、幻想和欲望的基因组。

而人类历史选择了这些基因组的携带者。(可能就是古人说的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吧)

4 人的两条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加之环境影响,每一代人都会发生变异和突变,这是人类生物学的现实。—— 家族、民族、国家都在转变中。

结语:我想用一句老话来总结我看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

一 命就是基因组。

你的很多东西都是先天决定的,遗传疾病、外貌体征、气质等,投胎确实是门技术。

二 运是所处在的时代、国家、各种境遇和自主选择的因果,我们在同样的境遇做出的选择不同导致的后果往往截然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要更深刻的了解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的社会。决定如何在时代和社会中自处。(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主题,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

三 风水是环境

生长和居住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决定论是指认为人物的生活习惯及其文化特点由其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理论。

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也会深刻塑造人

四 功德是一种社会实践和自我实现

人是群居生物,一旦人为社会做出贡献,会让自身的身心得到安放,而得到的物质回馈和精神回馈都是你改变先天不足的基础。

五 读书是一种认知知识更新

你不了解世界运行的机理,不了解自身,不了解时势,很难走出本来的框架,见到更大的天空,进而改命(排查治疗遗传的隐患和不足),走运(正确得体地应对各种选择)。想要做到这些,就要学习前人的知识,吸收他人的智慧,进而引发自己的逻辑思考。所以读书就是给自己另一种可能。

——古人的总结多简洁,多到位!

通过这本书,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本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书,叫《自私的基因》,有时间也讲一讲。

2018年4月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


我时常觉得对于我们现代中国人的为人处世影响最大的就是达尔文,只不过他是通社会达尔文主义间接的影响着我们。关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的核心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及在我们的这个社会当中就是要有竞争,就是要适者生存,弱肉强食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对于这种思想给予解释最为独特的一本书便是《自私的基因》了。在《自私的基因》中,作者将人与动物的绝大部分行为都解释为对于基因的一种自私行为。用作者的话来说便是:我们和其他一切动物都是我们自己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关于这本书我由于以下几点看法:

1.基因的机器

在《自私的基因》当中,他提出最为核心的一个观点就是:演化的最基本单位不是个体而是个体身上的基因,个体只不过是基因的载体机器。个体身上所容纳的基因利用个体从而达到基因的目的生存和繁衍。而我们个体的身体只不过是基因的载体和工具。举一个例子:一名足球运动员单凭自己是无法获得大力神杯,他还需要其他十名同伴,其他同伴都必须是在其他位置上的佼佼者。足球是一个团队运动,而某人可能只在某些位置上才能表现出色,于是教练就要将所有的球员放在每个不同的位置上进行比较,最终挑出每个位置最强的一个人来。在这个过程中,场上每一位运动员都可以被比作成一个基因,而他的替补便是他的对偶基因。当然教练所挑的每一个首发也不一定是这个位置上最强的那一个,他只要是合适就行啦。这就好比有些基因是管理着我们的牙齿,它能使牙齿变得非常的尖锐,非常的锋利,这对于虎狮子来说那时极好,但是对于我们人类肯定不行因为它漏风嘛。

2.利他行为

对于利他行为,相信有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和自私所对立的。但是在《自私的基因》中,作者更愿意相信这种行为也是属于基因自私的一种。按作者的说法,所有基因都自私且盲目的追求自己在基因池的最大化。比如,我们有一些无私和同情的基因。这些所谓的无私也是他们为了达到自己基因最大化的一种手段。比如说有一只母鸟带着一群小鸟在草地上觅食,突然有一只狐狸出现在他们的附近,这时这只母鸟会假装自己受伤来引诱狐狸在抓他,从而保护了他的孩子。这样我们就可以说他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孩从而献出了生命。但是从基因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只是为了使和他相同的基因有更多的被繁衍,从本质上讲还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3.自由意志

有很多人会傲慢的认为自己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在于我们会思考,有自由意志,在我们做出无私的事情的时候大多数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自由意志的判断所决定的,这是我们很多人的想法,我也不例外,但在看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后,我才知道绝大部分的时间我们人类是受到自己潜意识的支配,绝大多数的决定是随大流的结果。读后感[.cn]人们只是误把潜意识当做了自己的自由意志。那么潜意识和什么有关系呢,如果潜意识也是由基因所决定的话,那人类和畜生还有什么区别呢?

4.meme

也许在生物学上,基因的进化是冰冷无情的,但是在最后作者还是给了我们少许安慰。这个安慰就是文化基因meme。那这个meme到底是什么呢?用书上的话说,他是一种弥漫在我们文化当中的一种东西,他和我们大脑的关系就和基因和身体的关系一样,他借着我们的大脑散布。而就我而言,meme无处不在,他可能是我喜欢的歌手的一段曲子,也可能是吴承恩写的西游记,还可能只是老刘今天在微信上发的三两句话。他没有任何的限制,通过我们的大脑就会散布。他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如同自安然选择之出的生命分子。对于人类来说,meme比gene更重要。

最后在文章的最后我还是想积极的告诉自己,其实不管基因在进化的过程中有多么的自私,然而人不是全受他影响的,我们是有文化的动物,我们可以摆脱基因的一些限制,假如我们的一切受基因的影响,我们所有的行为都和动物一样,那么我们又何苦那么辛苦的追求女孩子呢,我们直接把她敲昏拉进山洞里去就可以了,这才是最合乎动物本性的追求配偶的办法。为什么我们不敢这样干,因为我们是人,我们被另一套东西所宰治,我们被meme宰治。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1200字


《上帝的基因》读后感800字


东方与西方的文化起源伊始一直是良方科学家争论的焦点,在西方有《圣经》,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著作的基督教的教义书,而东方拥有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拥有悠久的史前文化的国度,中国是礼仪之邦,印度则是宗教的天堂,在他们的灵知体系下很多宗教派系衍生出各种不同的信仰,而印度教只是其主流中的一支。
在我们阅读到的教科书籍中,一直以为最早的文明起源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创造这些古老的文字文明的雅利安人的先辈们生活在土耳其西部,古老的印度的起源则是由于这一支人类祖先入侵南亚次大陆所衍生出的从属于欧洲的文明,他们运用血与火的方式开垦了这片原始的土地,并且在他上面撒播自己的种子,想让一个民族从断奶开始就忘了自己的姓氏。这是欧洲一些科学家中流行的说法,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在对历史上的暴行夸夸其谈的时候,甚至没有只言片语来作为印证,但是西方种族主义学者以西方独有的权威告诉世界,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生在欧洲版图上。而事实是怎样的呢?这里莫衷一是。
《梨俱吠陀》与《圣经》,不得不说这两部宗教经典著作的确有着非同寻常的相似性,不管是在故事的大体情节上,还是人物的设置似乎只是一个故事的不同版本的演绎,另一个论据则来自印度人类学家最近的发现,梵文与英语神奇的相似性。说起梵语,现代人一般都是神向往之而身不能至,不错,梵语作为世界上最神秘莫测的语言,被印度人以及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背面的藏民们认为是天堂的语言,自有他独特的魅力,而近些年一直为历史学家们所热衷的是因为他们发现了另一些具有某种神秘联系的现象。梵语、希腊语、拉丁语三者不仅在单词对照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而且在语法和动词转换的方式上也有共同之处。欧洲史学家马科斯.穆勒曾经说过梵语对于我们而言就像一位亲爱的阿姨,取代了已故已久的母亲的地位。那个已故的母亲谁也没见过,这也让人们猜测现在人们通用的英语是诞生于梵语吗?
人类古文明的起源之地在东还是在西,现在还只是在现象类比分析阶段,离做出最后的论断还有一定距离,但作为亚洲人我希望这会是一个令人兴奋的人类发现,或许因为我也是一个有着种族主义基因的亚洲人,所以相信最灿烂的文化始终是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汇总8篇


阅读,提高我们的能力,提高我们的眼界,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在作品中,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到作品的优秀程度。为了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什么是作品呢?栏目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自私的基因读后感,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1】

为什么会有渣男、渣女—《自私的基因》读后感2000字!

首先要介绍一下这本书,《自私的基因》是英国演化理论学者理查德·道金斯创作的科普读物,首次出版于1976年。

不得不说,这本书虽然著成于四十多年前,但是作者对动物(包括人类)行为的剖析,放到现在来说依然可行。

这里先提前说明一下作者的观点,所有生物都是基因为了保证自己能顺利复制的机器。还有我个人的两个个人观点,第一,生物的存在的意义就是生存和把自己的基因顺利的复制下去。第二,生物的行为都是利己的,任何利他行为都是经过精致伪装后的利己行为。我的这两个观点是根据作者书中提到概念进行总结的,下面分析渣男、渣女的时候,也会从这个两个观点进行分析,最后再根据人类在生物中的特殊性进行分析。

渣男,这个让很多女性朋友又爱又恨的男性,爱的是他温柔浪费懂风情,恨的是滥情不专一。

但是从上面我提到的两个观念去解释这种行为就简单的多了,先从人是动物这个方面说起(后面会说的人的特殊性),在现在社会里生存的压力(主要指食物)并没有远古(人类还是猿人的时候)时代大,所以剩下的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自己的基因复制传播下去,传播下去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跟异性进行“基因交流”,在不考虑人类特殊性的情况下(各种先进的医疗条件),能保证自己基因顺利的传播下去的方式,就是跟很多的异性进行友好的“基因交流”。这里先假定,所有的异性都是理想中的,愿意生下并抚养这个渣男的孩子到性成熟,这个“渣男”的基因就能顺利传播下去,就算异性不是全理想中,这种广撒网的方式总有一些异性会把他的基因养到性成熟,而且这种广撒网的方式对于渣男付出的代价只不过是在“基因交流”时的“一哆嗦”而已,可以说基本没什么代价,所以他们会倾向于跟更多的异性进行“交流”,这就是他们滥情不专一的原因。

至于“温柔浪费懂风情”,只不过是她们吸引异性获得更多“交流”机会的一种手段,试想一下,如果两个同样的男性,其他条件完全一样,一个“温柔懂风情”,一个“呆板死直男”,你会怎么选择?所以,渣男所谓的温柔、了解异性、关心异性,看似利他的行为,只不过是他获得“基因交流”机会前的一种伪装。

从人类的特殊性来说,人类之所以是人类,是因为人类有自我意识,人类在生理方面和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区别的,大家都知道,动物是有发情期的,而人类却没有所谓的发情期。不是人类没有发情期,而是人类一直都处于发情期,动物之间的交配只会在特定的时间出现,过了发情期,动物们对于异性几乎就没啥兴趣了,而人类就不一样了,无论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想跟异性进行“基因交流”,所以像“时间刺客”罗老师那样的情况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如果说把人类的自我意识去除了,那么地球上的场景将会非常香艳。(不过存在马尔萨斯人口陷阱,人类也不能会无限的繁殖下去的)

现在要说一下渣女了,说的好听一点,就是“绿茶”。她们温柔可爱、可御可萝,她们风情万种,她们总是能勾起男性的的荷尔蒙。

从基因传播的角度来看,雌性生物相对于雄性来说是处于劣势的,对于雄性来说,就那“一哆嗦”的瞬间,但是对于雌性来说,如果不幸中招,如果想把自己的基因传播下去,则她要付出很多代价,比如生育的痛苦,养育孩子的艰难等等,可以说,在基因传播的这个过程中,哺乳动物的雌性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但是她们手里有着一个非常强大而且好用的武器——给雄性“基因交流”的机会。

这个看似普通,确实对于雌性动物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手段。从动物本能去分析,在获得充分的物质保障之前,拒绝给其他雄性“基因交流”的机会,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被抛弃之后的生存压力,而且雄性为追求雌性也付出了很多,进而减少了他抛弃雌性的概率。这个看似完美的策略,放到有意识的人类身上,或多或少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用错了地方。握着给男性“基因交流”机会这个强大武器,还有人类一直都处于发情期,尤其是男性,更容易荷尔蒙上头,很容易对那些“绿茶”痴迷,因为她们很会打扮,知道男人想要什么,总能在他们想放弃的时候,给他们一点能获得“基因交流”机会的错觉,所以很多男性很容易不知不觉为她们付出很多,在上古时期可能是食物,放到现在就是金钱了。当这个男性满足不了她的物质需求时,她就会寻求下一个目标,然后不断循环。虽说还有一种“渣女”会很轻易给出“基因交流”的机会(当然这个机会一般不会给物质条件差的男性),除了单纯追求“交流”时的快感外,还有一点就是可以从“交流”对象那里获得一些物质满足。

最后不得不再次感叹一下道金斯这个作者,在当时“进化论”占主流地位的时候,从基因的出发,提出了这个震惊全球的“自私的基因”的理论,他的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界生物的现象,动物的、人类的各种行为都能从他这个理论出发,做出合理的解释。今天先解析渣男、渣女的行为,后续我也会从“基因自私论”的观点出发,尝试解释一下婚姻以及人类的对抗“基因暴政”手段。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2】

这本书围绕着一个核心思想:

我们以及其他一切动植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生存机器,目的是为了基因自身的复制。

有性生殖相对于无性生殖的优势在哪里?

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有性生殖对负责有性生殖的基因有好处,而好处是:

“性活动和染色体交换起着保持原始汤的现代相等物的那种流动性的作用。由于性活动和染色体交换,基因库始终不停地被搅混,使其中的基因部分地混合。所谓进化就是指基因库中的某些基因变多了,而另一些则变少了的过程”。

也就是说,由于性活动这种交换机制的存在,负责有性生殖的基因得到了更大的生存机会,于是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

既然生物体是基因的生存机器,那么如何解释复杂如大脑这样的存在呢?

作者写道:

“基因是主要的策略制定者,大脑则是执行者。但随着大脑的日趋高度发达,它实际上接管了越来越多的决策机能,而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运用诸如学习和模拟的技巧。这个趋势在逻辑上的必然结果将会是,基因给予生存机器一个全面的策略性指示:请采取任何你认为是最适当的行动以保证我们的存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物种达到了这样的水平”。

也就是说基因不在直接负责具体的事物,而是制定一系列的策略,以及执行这些策略的机器。这就牵扯到了意识,一旦牵扯到意识,问题似乎就会到达另外一个维度,因为意识没办法研究自身。

博弈论和自然选择结合起来,可以合理解释为什么动物的行为是我们看到的样子。

基因库中各种类型的基因都不是全占的,而是保持一个比例,而这个比例是在时间的推动下,经过基因见的“博弈”(虽然不是主动的,但效果相当于博弈)产生的一个“稳定的多态性”。

囚徒博弈中,能够在自然选择中生存下来的博弈策略,往往具有两个特征:“善良”和“宽容”。“善良”只不率先背叛。”宽容“是只有有限的记忆,一旦对方改邪归正,就忘掉它丑恶的过去。

策略成功与否取决于对手的策略,所以在自然选择下,生物体最终的行为,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策略集。这基本就是博弈论的内容了。

为什么生物体会产生利他行为?

广泛存在的利他行为,就是对近亲,尤其是对直系子孙的照顾。从基因的角度上来说,一个生物体的父母和它的关联是50%,它的子女和它的关联同样也是50%。为什么自然界广泛存在的行为是对幼体的照顾?从基因的角度来看,由于孙辈的预期寿命较长,或者说是预期生殖能力更强,所以操作生存机器援助一个年亲的远亲,相比援助一个年老的近亲,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自身复制的机会)。

另外,基因当然应该倾向于帮助亲缘关系更近的个体,但问题是作为生物体不太容易判断其他个体与自身的亲缘关系到底有多近,我们当然能够判定我们自己100%就是我们自己,但自己的兄弟姐妹真的和自己有50%的基因相同吗,这就很难确定。所以,作者说:

“就利他行为的演化而言,‘真正的’亲缘关系的重要性可能还不如动物对亲缘关系所作出的力所能及的估计。懂得这个事实就懂得在自然界中,父母之爱为什么比兄弟姐妹之间的利他行为普遍得多而且真诚得多,也就懂得为什么对动物而言自身利益甚至比几个兄弟加起来更为重要。”

关于生物体自身控制的“计划生育”,比如每胎生几个,作者认为:

“为的是使它们的出生率保持在最适度的数值上。“

生物体群体性的行为特征,有时是决定于每个个体相同的行为特征。

“因此,一群动物在前进时,处于边缘的个体不停地往中心移动。如果这群动物原来是松散的或者是七零八落的,这种向群体中心移动的结果很快就会使它们挤作一团。即使我们所讲的模式开始时没有聚拢的倾向,被追捕的动物开始时也是随意分散的,但自私的动机将会促使每一个个体试图把自己挤到其他个图中间以缩小各自的危险区。这样,集群迅即形成,而且会变得越来越稠密。”

觅母(meme)。

《自私的基因》中,提到了觅母(meme)的概念, 指的是文化、科技中那些体现出基因特性的东西,一段旋律、一个理论、一种科技都是meme。人类只是它们的“生存机器”。类似的观点,凯文凯利在《失控》和《科技想要什么》中也提到过。Meme拥有的特性和基因类似:长寿、生殖力和精确的复制能力。

我觉得在现阶段,这种思考维度更大的意义在于让人们在现在的变化的洪流中,思考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所谓“集体性癫狂”、“集体无意识”、宗教冲突、以及各种网络暴力,都可以看做是相关的meme在meme库中扩大自己的比例。人类在其中更多地只是作为运载和传播的途径。和基因类似,随着时间的推移,meme们可能在不同的领域中发展出完全不一样的“行为特征”,同时也会出现多种稳定态。不同稳定态下人类的生存状态完全不同。当meme们脱离了人类载体的限制,人类的存在似乎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更有可能的是人类主动把意识迁移到更先进的承载物之上,可能是专门设计的超级大脑,也有可能是非生物体。

我认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最近一万年摆脱了自然选择,现在刚进入“人工主动选择”的阶段。人类在两个方面扩展着自己的能力,一是人工智能,借助计算机来增强人类大脑所不擅长的领域;二是机体制造,包括纯生物方式和生化结合方式,除了大脑外的组织器官,会变得越来越“可插拔”。最后一个阶段,可能是所有人类文明的个体在保持个体独立性的同时,组织成一个整体的智慧体。

作者认为,基因的影响范围可以延伸到自身个体之外乃至很远。

比如寄生生物,

“寄生生物的基因需要与宿主基因追求共同命运,享有共同利益,这样寄生生物最终会停止寄生行为”。

由于拥有同样的生存机器,所以寄生基因最终会得出与宿主基因一样的策略。所以,

“某些方面来说,这些片段是否来自入侵的寄生动物或者异己生物,其实并不重要,它们的行为可能是相同的”。

所以,生物体表现出来的行为,只有部分是来自于自身基因的“程序”,剩下的部分是在于不在自己体内的一些基因的控制。总有基因会受益,但不一定是生物体体内的那些基因。

一些让人惊叹的东西:

“在人体内,血红蛋白蒺藜以每秒约400万亿个的速度形成它们“喜爱”的形状,儿童诗另外一些血红戴白以同样的速度被破坏。”

“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觅母机器而被培养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3】

《自私的基因》像是一块砖头在我枕边躺了两个月,两个月的时间,我一次都没有翻开过这本书。

最后还是在假期的时候抱着iPad啃完了这本大部头。那一刻我如同刑满释放,从学术的角度讲,这本书的内容在哪个年代可能会在学术界甚至整个社会掀起巨大的波澜,但到如今,其中很多内容变成了常识,写进我的高中和专业课课本中,这就显得这本书有点过时了。

但我想起来我有一门教数学文化的选修课的老师说过,“即使是《几何原本》这样的书,在现在的你们看来可能只能说是一本练习册,但看这种书更重要的是体会那个年代的人筚路蓝缕探索创新的过程和精神。”

于是,当我抛开那些枯燥的科学内容去发现这本书的精和神时,这本书,活了起来。

自私的基因变成了绝对的理性和浪漫,我尝试去代入道金斯和道金斯的年代,我能想象得到这本书的最后一个字从道金斯笔中流出时会有多少人陷入虚无主义和性恶论中。道金斯会因此受到很多谩骂。

道金斯站在上帝的视角讲出了生物学上的自私和利他主义行为,而我站在四十年的理论积累上盖棺定论。

道金斯是对的,至少现在是对的,最后,来体会下大佬的浪漫。“我将背叛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远爱你”。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4】

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向我们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自私是生命的最基本特征,生物的大部分行为和性状,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适合度,或者说是提高某个控制这种性状基因的适合度。连生物的利他行为,其出发点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即:帮助别人是为了别人能帮助我。

整本书所阐述的观点很有说服力,语言也比较通俗易懂,其理论亦是“达尔文”的理论,只是以一种达尔文并未选择的方式来表达,文中将“基因”拟人化,亦表达出一种冷酷无情的信息,有点过于纯粹,但我们也许可以用新的视角去窥探很多不曾被注意的东西。

阅读《自私的基因》,大多只能被作者的思想牢牢锁住,找不到反驳的机会,只能够理解他、认同他。我们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情感,但道金斯的思想却让你看到,母爱只不过是自私地维护自己的下一代,希望自己后代得以延续并得以优化的体现。

很多人曾对道金斯的自私基因论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人是有意识的动物,不可能轻易沦为基因的奴隶。其实,这恰恰是道金斯基因自私的真正意义所在。

论道金斯在道出人的自私基因的同时说道:“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抗拒那些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在必要时,我们也可以抗拒那些灌输到我们脑子里的自私母体。”我们作为基因的载体而被创造,但我们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

可以说,人生来自私或者人性本恶,但却并不丑恶,在自私的基因之下,不论我做事是利己还是顺便利他,很多事情其最终的结局还是有益的。所以我们不用纠结于人最原始的善恶,他们并不能代表什么,我们真正该去做去发掘的是人性善良之面的巨大能量。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5】

《自私的基因》创作于道金斯之手,于1976年问世,关于“基因”与“生物学”,道金斯几乎是为了外行人所写,但却逐渐获得了学术界极高的关注和评价。书中颠覆了读者的基本观念与常识,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意义”的思考。

作者在书中提出:人生来是自私的。他将社会学说中的主要论题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如利他和利己行为的概念,遗传学上自私的定义,亲族学说和自然选择等等。阐述了作者“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只是基因的工具”的观点。基因用自己的方式,控制生物这台机器让他成为自己的“打手”和“保镖”。而道金斯的另一个观点更是巨大的颠覆。“基因会在生物体死亡之后,狠狠地抛弃他,并通过复制,一代一代地将自己传递下去”。原来我们仅仅是基因生存的筹码,读来心中莫名出现了一种空虚与悲观。

例如,在人们眼中最亲近的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和夫妻之间,基因也是一样的自私。小时候玩的一个游戏叫老鹰抓小鸡,母鸡保护小鸡看似亲密无间,浓情满满,实际是基因为了自己的拷贝不会断绝。在海洋中,大鱼吞下小鱼为自己疏通牙齿,小鱼借此每餐一顿,海葵附在海龟身上为其防御,而海葵借海龟的游行技术走遍四方,躲避天敌。这种互利共生现象并不是出于什么道德考虑,只是单纯的基因自私行为发出的指令。

但是道金斯却发现人类具有特殊性,虽然人类也是基因生存的工具,但是却能够通过一种文化的形式来束缚自己自私的天性,做出一种纯粹的利他行为,所以文化的传播就像遗传一样,他也能导致某种形式上的进化。基于以上观点,

道金斯提出一种名为弥母的新型复制因子正在推动进化的演变。飞快的发展速度使他迅速扩张,让基因都无可企及。虽然这种因子并未得到科学证实,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是人类灵魂底蕴的深处善良的一面。

特别喜欢道金斯在文中这样的一段话,“由于文化的出现,我们的人生终极任务,将不只是繁殖,还有文化的创造与传承,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美德灌输到我们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的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人类从远古的猿猴进化而来,沉淀了上千年的文化,一步步走向今天。利他行为在社会中运转,而这毫无疑问地会成为文明发展的枢纽。

也许可以认为,在自私的基因下,人生来是丑恶且自私的,这张丑陋的面具已经扣在我们脸上许久,它正在逐渐脱落,追溯那张面具自私的嘴脸已然不重要,放眼当下,我们真正该做的是去挖掘面具之下善良本性的巨大力量。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6】

他人即地狱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题记

读过《穷查理宝典》的朋友都知道芒格喜欢的那几本书。其中《枪炮、病菌和钢铁》是讲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决定作用,而这本《自私的基因》是讲在环境的决定作用下,基因是如何决定生物的行为的,正好上下部。

科普作家都是说故事的高手,会说故事的科学家更容易整出畅销书。这是一本畅销了40多年的书了,畅销了这么久,似乎不能再叫畅销书了,而应该叫做经典。然而这本经典的不一样,经典的有些惊心动魄。

自私的基因,可能10个人里有9个开始都会认为这是一本关于道德的哲学书。人为什么会自私?自私从哪儿来的?让人惊喜的是,读了这本书,不仅大体上能够回答关于自私的问题(尽管作者一再强调本书与道德无关),更不知不觉的多了好多生物学的专业知识。

生物的进化,让道德走开,只要能够长久的生存,管他身后巨浪滔天,这就是基因(库)的逻辑。在这个逻辑下,我们看到了很多匪夷所思的景象和结论:

布谷鸟的幼仔,刚出生不久,眼睛还没睁开,就把它寄居的鸟巢里其他的鸟蛋一一推出巢外,独享恩宠;

雄性在进化上的稳定状态是5/8的时间忠诚,其余时间寻花问柳。雌性的稳定状态是5/6的时间忸怩作态,⅙的时间纵情放荡;

有一种鸟类幼儿的讹诈手段特别可怕:它放声大叫,故意要把捕食者引来,做父母的只好用食物塞住它的嘴巴。这样,它就获得了额外的食物;

在一个需要合作的种群里里,“永远背叛”的生存策略和“针锋相对”策略经过长期博弈后,都是一样的稳定策略(ESS)。被“永远背叛”控制的种群,没有任何其他策略可以取胜(尽管这意味着大家一起完蛋)。

由(灵长类)雌性带来的选择压力迫使雄性失去了他们的阴茎骨,因为这样一来,就只有真正健康或强壮的雄性才能够拥有一个真正坚硬的勃起,雌性也就能不受阻碍地(对雄性的能力)作出一个诊断。

存在即合理,这是生物进化中无数尸骨堆积的不灭真理。这背后操纵一切的看不见的“黑手”,是基因。生物体只是作为基因的保护壁和生存手段而存在的,个体总是要腐烂的,只有基因不朽。

个体基因如此自私,为什么生物界不乏利他行为呢?道金斯认为,表面的利他行为,实质上都是利己行为,为了持续的繁衍,比如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为了基因的延续。而当合作有利的时候,合作的基因就会在一个族群中发展壮大,一直达到稳定平衡。

自私,彻底、冷酷、决绝的自私。道金斯在这本书里描述的基因的自私,几十年间毁了很多人的三观。所幸的是,道金斯最后说:我们不一样。人类可能是唯一可以反抗基因“暴政”的物种,因为,我们有文化。

道金斯将人类文化的复制因子命名为“觅母”。觅母是脱离人体的,非遗传性,非物质的人类文化遗产的构成单位,有其独立但类似于基因的特点,比如,强烈的求生欲。正是由于觅母,让我们人类能拥有理性,懂得压制欲望和“兽性”,懂得用科学和证据解释这个世界。

然而,有了理性就有一切了吗?理性能带来幸福吗?理性能带来爱情吗?理性能带来道德吗?理性能带来意义吗?还记得浮士德的交易吗?如果你用所有的情感来交换财富和成功,你会交换吗?彻底的理性往往会伴随迷茫和抑郁。

《自私的基因》这本书让我们深入的认识到了生物进化的丑陋与冷血。真相的代价有时候是挥之不去的幻灭感。在人一步一步的看清这世界的许多不那么美好的客观规律时,又是如何靠这无法遗传的文化对抗基因的“暴政”,而没有彻底的迷失,陷入孤独与黑暗呢?

没有理性,不足以认识世界;光有理性而不会讲故事,则不足以流传。这大概就是作者想强推却没咋推成的“觅母”概念的生存之道。所谓觅母,其实就是“自私的”文化基因。理性帮助觅母认识了环境,而求生欲告诉觅母,一定要幸福啊,要好好的活下去!不会讲故事,人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去,都会抑郁,就别提流传了。木心说文艺大于科学与哲学,对,就是这个意思。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7】

基因在亿万年的进化长河中厮杀幸存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懂得竞争和争取,自私只是一个比喻。基因才不懂得要存活下来自己必须得做什么,必须得拥有什么条件,得适应什么环境,存活就存活了,那些亿万年来死亡消失的基因连自己败在哪里都不会知道,就像这些幸存下来的基因也不会知道为什么偏偏是自己得以幸存,或许,只是一个很随机很偶尔的机遇。自私只是一个比喻,人类的比喻。

很喜欢作者的这种表述方式,喜欢他谈论这些东西的口吻。喜欢他一再强调自己只是在用一个人们的都很喜欢都很容易理解的比喻来阐述基因的不自觉无意识无目的性。喜欢他有时候得费力的向我们说明,些些的矛盾我在会意的时候往往内心里是充满笑容的

其实读完这本书是和DM巴斯的进化心理学混着读的,读完还是有些想法的,只是自己的能力实在有限,也表达不出什么。不过相信以后会有机会的。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篇8】

这本书对我的认知体系冲击很大,以至于让我抑郁,所以以下的想法不要带任何情感的看。另外,这些想法只是本书对我启发的一些思考,不代表我的观点就是这样。以下。

大概粗略看了一遍,对于受过道德教育和正统文化熏陶过的人来说,有些观点确实有点让人不舒服,甚至于颠覆,不过,若以上帝视角像看待蚂蚁一样看待人类这个物种,也就无所谓不舒服了。

之所会有心理的抵触和反弹,我想应该是后天人为架构起来的规则起了作用,比如道德、文化、法律等,从而影响价值观导向。抽丝剥茧,除去包裹在外面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规则,核心就是自私基因。

生物的基因要延续,生存并复制是第一要义,因而决定了基因的自私。这儿的自私是个中性词,不带任何主观褒贬色彩。生物是按基因的图纸拼装起来的,生物必定有自私属性,在面对不同环境不同条件表现出的倾向程度不同,在漫长的时间拉锯战中,留下来的是暂时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私基因。

基因永远在进化,想非常努力的存在并传承下去,每一个基因序列只代表一个方向,试错也只有一生这短暂的机会,比如傻子基因在一个有骗子基因的群体,若没有变异出斤斤计较者基因,傻子基因终将湮灭。

至于利他主义,绝大时候其本质上不过是伪装的利己主义,可认为是自私基因的延续;极少时候,才可认为是迷路或错配的基因,即有问题的设计图纸,这种变异也是进化的方式。

按此观点,人类社会中的一切社会关系,均是为了让基因得以延续的利益。哪怕是父母和子女的亲情、兄弟之间的情义、恋人之间的爱情、朋友之间的友谊、慈善家对穷人的捐赠、上级对下级的栽培等,而诸如爱情、仁义、宗教、信仰等一些美好的东西只不过是苍白的粉饰。

这是否是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灵长目人科属智人种种群生存的本质?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600字


导语:基因的寿命无限长,而它的载体却没必要很长。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自私的基因读后感600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600字1

我们从何处来?将要到哪里去?

在达尔文之前的人类,都觉得自己是神的子孙,或者是跟神有某种关系,然后达尔文横空出世,拿着一堆动物的骸骨和化石,对狂妄自大的人类说:别做梦了,咱们不过是猴子的亲戚而已,咱们的老祖宗包括地球上一切卑贱的生物,咱们也终将被更高级的生物所代替。

达尔文的这些话即使是在今天看来,也是很难接受的,看看日本人就知道了,让他们承认自己的爷爷辈曾经干过伤天害理的事情都那么难,更何况承认自己是猪狗的后代呢?

不过《自私的基因》的作者又给我们提供了另一条思路,当然作者自己也说,这种新思路甚至在达尔文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了,什么思路呢?那就是,我们只不过是基因制造出来的保护壳而已,世间的生物只不过是各种不同形式的保护壳,大家存在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帮助基因繁衍下去。

说得更简单一点儿,作者认为,咱们其实就是一辆坦克,而驾驶员就是基因。

不太好接受是吧?没关系,如作者所说,这只是一种思路而已,当然他觉得这种思路更加符合事实。

暂且接受这个观点,看由此出发能推导出什么结论。

首先,这个理论肯定了人类在生物界的特殊性。因为人类之前的进化,全是依靠基因的突变,这种方式漫长而无效率,而人类产生之后,人类就可以利用杂交等技术使得进化变得有方向性了,而更进一步,人类可以改变基因,创造出任何生物。

这个结论听上去有伦理问题,而且也很可怕呵呵,没关系,后面的结论大多是比较有意思的。

基因的寿命无限长,而它的载体却没必要很长。这是对生老病死的一种解释,因为只要有繁殖,基因就可以把自己延续下去,而我们--基因的载体,只要完成了这个任务,那继续活下去也就没啥用了,所以当人完成了抚养未成年人的任务之后,就要面对死亡。

基因不会直接控制我们,而是生产出我们之后听之任之,就像程序员与电子游戏,程序员编出来游戏后就不做什么大的修改了,只要把它放到市场上就好,成功的游戏留在市场上卖钱。

一个社会的领导者总是少的,群众总是多的,厉害的人总是少的,受欺负的总是多的,因为基因博弈论证明,少数鹰派和多数鸽派是种群的最佳搭配方式。

自私的基因读后感600字2

今晚终于有空,静下心来读这本书。读这样的书籍,远不如读上一本简.爱来的从容而轻松。仿佛又回到学生时代去再学一遍生物课。什么是基因,什么是有丝分裂,什么是基因重组?等等这些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仿佛很遥远的词汇。我们已忘却了自己正是一个个基因生存机器的存在。

我不由自主想起了我们高中的生物老师。他身材不高,很瘦,姓氏少见,我们一下就记住了他,而他的课上的也好,课堂上,他不苟言笑,虽然他的年龄并不比我们大多少。他认为很重要的章节和难懂难理解的内容,会反复的给我们讲,给同学提问若还答不上来,他手里捏着粉笔,默不作声,那个情境尽显老师的威严。而有一次在课外劳动中,不知何事竟看到这位老师露出孩子般的笑,让我一愣:哟!这老师还会笑呢!哈哈!更让我刮目相看的事情,是一个星期天学校卖桔子,那时候学校都有自己的柑橘园,有自己的经济收入。原本谈好的商贩变卦不要了。而学校已让我们留校的学生把柑桔采摘下来并用车拖来了。可能是商贩没料到桔子有这么多,一再压价,几次交涉未果,几个五大三粗的商贩看到只有这么一个身材瘦小,说话声音又不大的人和他们谈判,没放在眼里。后来根本不理老师的了。我们在一旁也干着急。老师骑上自行车扭头就走了,不一会儿,唰啦啦,学校留校的男生全来了!几十人!还来了几个老师。老师们对商贩说:今天这桔子按我们当初说好的一定得卖!同学们,把桔子称重,上筐!所有的同学齐心协力,把那几个商贩唬得站在那里,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哎,装车吧!卖完桔子,大家有说有笑的回学校去,谈论着商贩的表情,乐不可支。这瘦小的老师真有两下子啊!那天晚自习,每个班都分到了几大筐桔子,每个同学都有份儿。教室里的空气中都弥漫着桔子的味道,以至于漂亮的女地理老师来上课,掩鼻开窗,作难过模样!被同学们笑了好长时间!

惭愧!那时所学差不多已悉数奉还。而今再次看到这些词汇,也只是意会而不能详细明白的讲述。翻阅此书,仿佛把那时的时光重新拾起!

《自私的基因》(精选读后感)


《自私的基因》创作于道金斯之手,于1976年问世,关于“基因”与“生物学”,道金斯几乎是为了外行人所写,但却逐渐获得了学术界极高的关注和评价。书中颠覆了读者的基本观念与常识,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意义”的思考。

作者在书中提出:人生来是自私的。他将社会学说中的主要论题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如利他和利己行为的概念,遗传学上自私的定义,亲族学说和自然选择等等。阐述了作者“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只是基因的工具”的观点。基因用自己的方式,控制生物这台机器让他成为自己的“打手”和“保镖”。而道金斯的另一个观点更是巨大的颠覆。“基因会在生物体死亡之后,狠狠地抛弃他,并通过复制,一代一代地将自己传递下去”。原来我们仅仅是基因生存的筹码,读来心中莫名出现了一种空虚与悲观。

例如,在人们眼中最亲近的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和夫妻之间,基因也是一样的自私。小时候玩的一个游戏叫老鹰抓小鸡,母鸡保护小鸡看似亲密无间,浓情满满,实际是基因为了自己的拷贝不会断绝。在海洋中,大鱼吞下小鱼为自己疏通牙齿,小鱼借此每餐一顿,海葵附在海龟身上为其防御,而海葵借海龟的游行技术走遍四方,躲避天敌。这种互利共生现象并不是出于什么道德考虑,只是单纯的基因自私行为发出的指令。

但是道金斯却发现人类具有特殊性,虽然人类也是基因生存的工具,但是却能够通过一种文化的形式来束缚自己自私的天性,做出一种纯粹的利他行为,所以文化的传播就像遗传一样,他也能导致某种形式上的进化。基于以上观点,

道金斯提出一种名为弥母的新型复制因子正在推动进化的演变。飞快的发展速度使他迅速扩张,让基因都无可企及。虽然这种因子并未得到科学证实,但是我相信,它一定是人类灵魂底蕴的深处善良的一面。

特别喜欢道金斯在文中这样的一段话,“由于文化的出现,我们的人生终极任务,将不只是繁殖,还有文化的创造与传承,我们必须把利他主义的美德灌输到我们子女的头脑中去,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他们的本性里有利他主义的成分。”人类从远古的猿猴进化而来,沉淀了上千年的文化,一步步走向今天。利他行为在社会中运转,而这毫无疑问地会成为文明发展的枢纽。

也许可以认为,在自私的基因下,人生来是丑恶且自私的,这张丑陋的面具已经扣在我们脸上许久,它正在逐渐脱落,追溯那张面具自私的嘴脸已然不重要,放眼当下,我们真正该做的是去挖掘面具之下善良本性的巨大力量。

《破解星客基因》(读后感大全)


浩渺无边的宇宙总是让我产生许多想象与疑问。在分隔了牛郎织女的银河那端会是怎样的世界?在吞噬着行星、恒星的黑洞深处是否会隐藏着“虫洞”的入口?……而最令我疑惑的则是,无数星球上,还会居住着其他的生物吗?这些“星客”,又是否会来到地球?而在读了《破解星客基因》这本好书之后,内心的疑惑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文章的内容令人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各种奇妙独特甚至惊险的故事,由几位不同的主人公一一为我们叙述。看似毫不相关的几个故事,被一条隐含的线索,缜密、有机地结合起来,环环相扣之间,留给我的是无尽的回味与寻味。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星客基因疑团”。那些神秘的星客,我们只能在宇宙的一角想象它们,也许,它们却能在星际的某处清晰地看到我们,它们留给人类的是重重的疑团;隔阂着茫茫的宇宙,人类对外太空还太过陌生,但“素未谋面”的外星人总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外星基因,会使我们比以前更了解我们人类的起源,发展和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在书中,多个目击者称,外星人有着超乎自然的特殊本领,无论是信息的交流还是使用的工具,都是令人类匪夷所思的。我想,如果人类能成功破解星客基因,并尝试着研制神奇的外星工具,那将带给我们多大的利益?!亲人故交相隔天南海北,我们不必再通过声音来传递思情,高科技的“影音通讯手机”,将会把我们的虚像投射到另一端,人们彼此之间的距离,将会缩小,再缩小;那些濒危、灭绝的生物,何不尝试人造DnA,将它们培育出来,我们也不必再站到博物馆前,为消失的生灵哀叹、落泪……

望着夜空中清晰可辨的星,我缓缓地合上书本。伴着星光熠熠,墨香更浓了。天外的贵客哦,不寻常的陨星碎片,疑似飞碟的残骸,似乎告诉我们你们的脚步在渐渐临近。你们想告诉人类的是什么?你们想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消失的亚特兰蒂斯,巨石阵的奥秘,麦田里的怪圈,拯救生命的诺亚方舟……一切的一切,难道正是你们的杰作?也许你们是永恒,而人类的生命在亘古不变的宇宙中,就是那微不足道的一个瞬间,尽管如此,我们也要追踪你们的步伐,破解你们的基因,因为,我们都有一颗求知、探索、好胜的心!

相信《基因革命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基因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