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日本论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日本论读后感800字

日本论读后感800字

发布时间:2019-10-12 来源:互联网

《日日是好日》读后感800字。

孟子曾说过:“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老师、教授他们都读过一些中外经典名著,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给记录下来。那么,在你看完那些中外经典名著后有没有收获一些人生哲理?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日日是好日》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我利用了我所能用的所有时间碎片阅读了《日日是好日》这本书,字数虽然不多,但当我合上了最后一页,流于心间的,却是或馥郁或醇厚的茶香。

我跟随作者清新的文笔,跟随着她的文字,努力去想象她笔下的武田老师、她的茶社庭院与书中涉及到的每一个茶具、每一道精致点心。甚至我尝试着根据典子的描述去折帛纱、想象着该如何去用水勺从茶釜里舀正中央、最底层的水。

书中描述了她从初识茶道到最后也成为一名茶道老师的心路历程,茶道伴随着作者度过了她心绪最为动荡的人生时期。她的择业、失恋、父亲去世,似乎每一次的内心崩塌都能从茶道中寻找到力量,直至心灵的真正和解与释然。

当然,文字自有它的局限性,在阅读的过程中,无论我如何斟酌盘剥书中每一个字,也无法彻底想象书中茶道世界的真实模样,以满足我的好奇心。于是眼前出现了完美、立体的茶道世界,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心去对待世态炎凉。比如:如何得去听一场雨、品一幅字画、沏一壶茶、端详一只十二年才能用一次的茶碗、甚至能感觉出水勺最后一滴落于茶釜的水声。

是的,万物皆可成为我们的启示。作者典子工作低谷时武田老师给她看的庭院里傲雪单开的梅花、典子失恋时武田老师递给她的一道叫做下萌的点心、典子父亲去世时武田老师陪她在庭院里看的那一场绚烂的樱花雨无不在告诉我们,万物皆是我们的老师,只要我们愿意能够静下心来,去感知一下孕育了万物生命的世界。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妙玉给宝玉、黛玉、宝钗三位神仙般的人物奉茶时用不同的杯盏,并且赋予每一个杯盏不同含义的画面。国界不同,但是对茶道的记录都体现了茶人对茶文化的尊重与严谨。我们感叹日本茶文化美好的同时,也应该用欣赏与自豪的心态去接收这项本源自我们中华大地的文化精髓。

当然每个人读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这就是艺术魅力所在。以上我分享的,也仅仅是我个人与作者的思想共鸣而已,相信《日日是好日》给予读者的远不止我所表达的。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扩展阅读

《周恩来旅日日记》读后感1500字


《周恩来旅日日记》是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日本求学时于1918年1月1日至1918年12月23日写的日记。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他的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而奔走劳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像一座雄伟的丰碑一样屹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也深深地铭刻在百姓心中。我们缅怀他,更应该向他学习,学习他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

童年的周恩来十分懂事,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超越超越常人的成熟。家道中落,他以柔软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从不叫苦喊累。小小年纪,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人惊叹于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

他酷爱读书,通常鸡叫三遍,周家花园就传出朗朗读书声。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使他成为一个修养深厚的人。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在沈阳上学期间,适逢辛亥革命刚刚成功,周恩来是第一个剪辫子的学生。现在的男人是不留辫子的。但是,在清朝政府统治的封建时代,全中国的男子必须在脑后梳一根猪尾巴一样的辫子。男子梳辫子,本来是满族人的装束,满族的统治阶级占领了全中国以后,就强迫全国男子留辫子,作为臣服的标志。要不然,就被当作反叛,抓去砍头。梳辫,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引起过很大风波。当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沈阳,学校立刻沸腾起来,在欢呼声中,年轻的周恩来赶忙找来剪刀,剪掉了象征奴役、屈辱的辫子。

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中学毕业后,他决定东渡日本,开阔视野,寻求济世穷的真理,为处于黑暗中的中国寻求出路。

筹措经费期间,周恩来在沈阳看望了伯父,他十分感谢伯父数年来的养育之恩。他还给给小学同学留下了志在四方,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的临别赠言。

陌生的社会环境,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初到日本的周恩来很不适应,感到十分苦闷。周恩来知道,自己到日本求学很不容易,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周恩来的留学费用全是靠南开学校几位老师和留日同学的支援,但他又不愿一味地死读书,总想从周围的实际生活中去学习实际的知识。他在日记中写道:无处不可以求学问,又何必守着课本叫做求学呢?为此,他深入到日本下层人民中间,尽力对日本社会潜心观察和了解,日久天长,他对日本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原先在国内,他受过社会上一种流行看法的影响,以为中国太弱了,从日本传来的军国这种主张未必不是救中国的一种办法,但对它并没有多少具体的了解。到日本后,经过实地观察,看到日本人民群众处在元老、军阀、党阀和资本家的统治之下,日本社会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应有的欢乐和幸福,他深感日本的政治制度并不适合于中国的国情,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从前所想的军国、贤人政治这两种主义可以救中国的,现在想想实在是大错了。

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同当时中国绝大多数寻求救国真理的热血青年一样,周恩来一时还找不到正确的答案。这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摸索过程,周恩来甚至也有过彷徨和曲折。1918年2月11日,正是中国农历正月初一,订了一份新年计划,在计划中特别写明:我平生最烦恶的是平常人立了志向不去行,我嫌他是多事!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是在说别人,其实也是在自我警策,自我节束。

今天的我们,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有着许多过去人们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和优势。尽管时代条件变了,但刻苦学习、积极进取的精神应该被保留与继承。我们应该身体力行,使恩来精神永放光芒。

《十日谈》读后感800字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说过: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个时代的每一个读者均提供同样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过程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文本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的确,一部作品的魅力会在某个特定的时期凸显出来。现在重读《十日谈》,我们更能深味其中的道理。(本文选自)
公元1348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盛行黑死病,病毒蔓延,十室九空。当时欧洲正处于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占绝对统治地位。基督教强调神权至上,彼岸天国,要求人禁欲赎罪,以求来世。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许多人束手无策,等待上帝的拯救。此时,三个有教养的男青年和七个女青年躲避到郊外一座别墅,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这场灾难,等待灾难的过去。他们每天选举一个国王,除了唱歌跳舞之外,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消遣。讲到第十天时,这场瘟疫过去了。这便是意大利著名人文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乔万尼薄伽丘的小说集《十日谈》的梗概。
这一百个故事多描写修道院里的偷情、贵族府第的通奸、市民家庭中的红杏出墙以及性的启蒙、性的欺诈、爱的机智、爱的圈套等等,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现实。这一系列妙趣横生的通俗故事揭露、批判了教会的丑恶行径和虚伪,歌颂爱情,呼吁人人平等,肯定了人的价值,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薄伽丘是欧洲那场大瘟疫的亲历者。在《十日谈》中,不仅对其可怕的情景做了真实的描写 . 而且也暗示 了这场瘟疫所造成的人们思想观念的有些人以为惟有清心寡欲才能逃避这一场瘟疫,也有些人的想法恰好相反,以为惟有纵情欢乐,豪饮狂歌,什么都一笑了之,才是对待瘟疫的有效手段。薄伽丘正是用辛辣而幽默的嘲讽,达到了一笑了之的效果。
我们不能想见这场灾难给薄伽丘带来的危难,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用达信、乐观战胜了这场灾难。是的,正如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所说: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同样面对灾难,我们不能用不幸的眼光只看到当前的困难,如果那样,我们只会沉沦和堕落。重读《十日谈》,你一定不会空手而归的。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读后感600字


一只毛毛虫,非常羡慕别人会飞。看到蜜蜂飞,它羡慕;看到小鸟飞,它羡慕;看到蝴蝶飞,它也羡慕。只是在羡慕的同时,毛毛虫也在不断的吃着叶子,一直吃、坚持吃、不停的吃。直到有一天,毛毛虫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变成蝴蝶飞了起来!

我是个蛮容易感动的人,读绘本时也是这样。当我读到毛毛虫长出翅膀的时候,感动了。

因为,谁都会为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动容。

看到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想象着他们的人生,我最怕两件事情:

第一,人生没有梦想。我真的遇到过这样的人,他就会理直气壮的说,我是个没有梦想的人。我无法想象没有梦想的人生。从哲学上说,人生的本质是无意义的,但人追求意义的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而这个过程就叫追逐梦想。如果没有梦想,其实人生就已经失去了意义。

第二,只有梦想不去追。梦想总是放在心里,从不付诸行动。我想这类人是大多数,因为有梦、追梦、圆梦的过程,需要高度自律,自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这种能力。

有梦是人生的意义,追梦是修炼自己的过程,圆梦就靠自己的能力。

就像毛毛虫一样,先设定一个展翅高飞的远大梦想,然后专注当下为之努力(不断的吃叶子),能否圆梦,就交给时间吧。

另外,这本绘本的书名是《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或许,作者也想告诉我们,保持饥饿感的重要性。保持饥饿感,不是为了减肥。保持饥饿感,我的解读是,保持好奇心。

保持好奇心,别以为只是孩子们的专利,成年人更需要保持好奇心,只有好奇心才能增加人生的厚度,父母才有机会成为孩子们的楷模。

保持饥饿感的人生,就应该每时每刻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就像,那只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一样。

《外面是夏天》读后感800字-失去之后


抱着对韩国电影的深度和广度的一贯好感,决定看这本《外面是夏天》。明明一个暖洋洋的名字,不曾想,这个夏天,主人公都在经历人生中最绚烂的离别,我的心情也随之一下落到了最低点。

作品中一贯的真实,最真实的人性,最真实的感情,对于人心的深入刻画。

婆媳之间的矛盾会因为细微的习惯而加剧;儿子夹在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微妙心理;失去亲人的悲伤;舆论、房子和日常生活的压力,无不让人喘不过气。

老年人的生存现状;面对诱惑一再改变初衷的孩子(其实大人也如此),想以后再弥补的心理。弱小的人因为弱小,才懂得帮助他人,因为同样卑微,所以才懂得帮助的力量。卢赞成和埃文还有奶奶彼此依靠的情感,成了彼此生命中艳丽的一抹亮色。

交往中的情侣,因为一方的阅历成熟起来,两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大;想离开固有的生活模式,却希望由别人的错误或者死亡来终结,带来自己内心的理所当然。

单亲家庭中长大的男人,有着敏感的内心,职场和生活中都会不自觉的利弊权衡。

在妈妈无微不至抚养下长大的孩子,忽然间发觉他道德沦丧,这一切都不知道从何开始的,越来越模糊的亲人。

失去丈夫的明芝独自旅行,对往事片段的回忆,情欲的流露,思念渐渐蔓延。

作者关注社会现实,折射冷暖人生,最关注的永远是故事和人物本身。

细节很棒很棒。七个故事,都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像是娓娓道来的零碎生活。有小孩、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视角;制作食物;挑选、铺壁纸;节日礼物的准备,这些个零散的片段组成的生活,每个人都认真的对待生活,却还是会一再的失去某些东西。

人类进化到现在的地步,是自然选择的复杂结果,人类有思想,会学习,有欲望,有情绪。

虽然作者没有任何的往好的结果发展的铺垫,我还是愿意推测每个故事都终会平静吧。身边有个心爱且值得信赖的人一起,困境也只会被看作是挑战吧,那么战胜它也是必然的事,所以每一个决定都是一种鼓励,鼓励我们一直活下去。

这本书适合多看几次,如果只看一遍,看的很心酸、压抑。多看几次思考的会更多更广,才会觉得有希望。

相信《《日日是好日》读后感800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日本论读后感80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