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 地图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孔庆东《四十五岁风满楼》读书笔记600字。

俗话说:“良书即益友,今明永如斯。”书中蕴含着许多人类的智慧及思想,尤其是那些中外经典名著。读过经典名著的人都知道,每个人在读完中外经典名著后都会产生不同的心得体会,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孔庆东《四十五岁风满楼》读书笔记600字,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孔庆东《四十五岁风满楼》读书笔记600字:

孔庆东,北大教授,江湖人称“北大醉侠”,这个绰号好像并不是因为酒量可观,看他书里说的,反而好像酒量十分有限,估计这样的酒量很容易进入半醉半醒的状态,正好是书写的最好境界,更容易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以前看过他写的三本书《重帘不卷读书》《千夫所指》《生活的勇气》,还不错,所论述的观点虽然不是特别的深刻,但也有一些道理,据说他的成名作是《47楼207》,我没看过,所以不知道他文笔的高峰。

不过他是哈尔滨人,还是三中毕业的,算是我的“师兄”,所以还是感觉很亲切很骄傲。我也关注了他的微博,不过微博上感觉他有点闹,一个话题刷屏太多,也没什么太新鲜的东西,差点让我取关了,想一想,还是保持一段时间吧。

这本书首先是书名打动了我,我也是过了四十五岁年龄的人了,生活确实是风雨满楼的感觉,于是很好奇,他这位“中年愤青”会是什么样子,他会写什么......

话题大多是零散的,想到什么写什么,不太好总结,很多部分更像日志或者生活记录,也有一些社会时事点评,偶尔不失幽默,只是我最近有点懒,所以偷巧摘录一些书中的话算作读书记录吧:

人和禽兽斗,赢了是比禽兽还禽兽,输了是禽兽不如,平了就是和禽兽一样。

遇到高层次的人对你产生了高层次的误解,或者低层次的人对你产生了低层次的误解,那都是比较正常的。倘若遇到了高层次的人对你产生了低层次的误解,或者低层次的人对你产生了高层次的误解,那就只有怀着悲悯之心,苦笑而已啦。作者:整天幻想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延伸阅读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1500字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1500字及心得感悟:

戚家军大败倭寇,保卫一方平安,其头功当然是戚继光的。戚继光一手创立的戚家军是革命性的,其军纪之严明,战术之先进,在当时都是独一档的存在,是戚继光让军队真正成为一支军队,而非一群散兵游勇。不过有了严明的军纪,先进的战术,是不是还缺少点什么?哦对了,军队战斗力的强大,还离不开强大的武器支持。我们经常吐槽我们发明了火药却只是用来放烟花,发明了指南针却只是用来游玩,然而并不是没有有识之士认识到了火器的价值,戚继光就曾上书陈述火器的重要性,然而他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糟糕的后勤制造出的火器甚至有爆炸的危险。和他有类似遭遇的还有一代名将俞大猷,他提出的是水师的重要性,他曾建议把陆军军费的一半用到水师上,以此来在海上就击退倭寇,可惜这并没有引起重视,俞大猷只能抱憾而终。究其原因,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过错都推到当权者头上,他们固然有鼠目寸光的一面,可是即便他们深谋远虑,赞同俞大猷的提议,那么事情就一定能办成吗?倒也不见得,这些问题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而涉及到了政治。再次重复一遍那句话:我们的国家是以礼仪道德为治国根本的,法律或者规章制度已经沦为形式,甚至掩饰违法行为还被认为是忠厚识大体,总之一切都是为了安安稳稳过日子,我感觉用讳疾忌医来形容很合适。那既然没有法律规章的约束,就自然也不能期待行政效率有多高了,而效率低下是技术的进步的天敌。松散的组织结构里容不下现代技术,而现代技术一定会推动社会趋于精密,这是两种力量的交锋,可惜的是当时还是旧势力更加强大。

既然现实如此,戚继光也没有因此忿忿不平,而是采取了更加务实的策略,火器不好用那就不用,我用软实力照样横扫倭寇。更能体现他的智慧的地方是他对于政治也是洞若观火,本朝重文轻武,文官们不会容忍武将和文官平起平坐,戚继光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他只是把军事技术作为必要的辅助,这让他受益良多。这一点,值得海瑞学习,虽然海瑞是文官,戚继光是武将,然而在性格上海瑞倒更像是一个武将,戚继光更像文官。这对他们的仕途有决定性作用,海瑞被弹劾被迫去职,而戚继光则得到了一个武将所能得到的所有荣誉。并不是说他们做官只是为了虚名,不过有了地位才能大展拳脚不是吗?

可单单凭借这些,亦不足以帮助戚继光建功立业,还要朝中有人。张居正和戚继光可谓黄金搭档,他们都有雄心壮志,都有锐意改革的决心,也都有不世出的才华,因此张居正对于戚继光也是尽力提携,为他创造出了自由发挥的空间,也才有了戚继光的赫赫战功。

前文所述皆为作为一名将领的戚继光,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另一个戚继光。戚继光会写诗,这样的跨界是相当难得的,这也为他赢得了文官们的尊重,看来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艺多不压身啊。

最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的是一条铁律,张居正是这样,海瑞是这样,戚继光也没能例外。其实戚继光和张居正关系密切或多或少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他让家人给张居正馈赠礼物就见于张居正的书牍。他娶妾生子,却把他们隐藏起来,他泼悍的夫人对此一无所知。戚继光并不能完美地适配于传统的道德框架,在颂歌里我们可以忽略这些,不过在历史中,我们要直面它。

戚继光最后孤独地死去,其实自张居正去世的那一刻起,戚继光在历史舞台上的表演也快要结束了。在这个道德至上的国度,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被大做文章,更何况是一个和张居正关系密切的武将呢?文官们自然不会放过他。戚继光,孤独的将领,可是孤独的又何止戚继光一人?武将们出生入死,保家卫国,还不如文官的笔杆子和嘴皮子管用。这是这个时代武将的悲哀,也是大明王朝的悲哀,因为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一个名叫努尔哈赤的人正在厉兵秣马,虎视眈眈。作者:魏浩昆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500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500字及读后感范文:

读到《万历十五年》中《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值》这一章,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对海端怀有散意,但却不大赞同他的作为。海瑞作为这样一个模范官僚,与当时的体制格格不入。

无疑,海瑞的道德责任感极高,严格按照四书五经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言行。但他处事古板,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对于有待斟酌的案件,海稀的判断标准是,“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守屈其侄。与其屈贫民,宁屈富民;与其屈愚直,宁属刁顽。”用这样的精神来判案,显得草率而荒唐。海瑞一生清贫,敢于直言上谏,大胆对抗上级。他曾向嘉靖皇帝上奏,指责他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而多疑愚蠢的君主。这种疏奏简直是史无前例的,但海瑞取做,并且做了,并赢得了百姓的称赞,成为清正廉明的代表。

海端的官场仕途几经沉浮,由于他行事耿直刻板,任职一方便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全然不顾地方势力与个人生死,最终因触及大批人的利益卷入纷争,他孤军奋战,终是寡不敌众。在君子的世界里,出任做官是为国家尽忠,为百姓办事,以这个标准来看,海瑞是不折不扣的君子。他一生辗转各方,铁肩担道义,为百姓奔走呼号,始终坚持自己内心的通德律。

海瑞行事古板,怪僻而执拗,是官员眼中的难缠人物,但他也是很多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作者:马燕妮

《28岁赚千万》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28岁赚千万》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1000字:

最近一直有还房贷的压力,陷入到处红着眼找钱的状态。女票发了我一篇Luke朋友圈的文章,关于财富。作者是JOIN于宙,知乎小网红,自己在大连做了一个芝士蛋糕店,貌似还挺成功的。

文章中提到一个主要的观点:如果你没有获得财富,是因为你对财富还不够饥渴,强大的驱动力才是从rich到wealthy的本质原因。Greedisgood!

深以为然。

文章还提到了一篇天涯的帖子《28岁赚千万》,一篇自传体的商场小说。是否真实故事已不可辨,但其中的一些内容,仍然不过时。

读完后很受鼓舞,有些道理之前都听过,也认为是对的,但由于见识有限,所以,不知道在真实场景下是这样的应用方式。

销售是商业的重要一环,做好销售才能赚钱:

之前一直会瞧不上销售,认为销售就是忽悠,没水平,技术含量低,没面子。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大错特错。好的销售可以将同类产品甚至是弱势产品,卖出去,甚至是卖到一个更高的价位。

从观念上需要摆正位置,重视销售。另外,销售其实就是要不断的揣摩人心,获得信任。这些事情之前自己一直不屑于做,陷入自我的世界,认为自己很强,无需与外人配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章中讲述到磨练销售的技巧,是大量的分析、模仿和练习,才能够有现今的销售技能。而且是真正的自学。背后强烈的赚钱动机才是更为底层的驱动力。

生活无处不销售。

你对外的输出,构成你自己:

过去的荣誉也好,失败也罢,都不构成你自己。只有你对外的输出,才构成你自己。

和之前察觉到的“做一个有价值输出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这是一个合作社会,你需要首先满足别人的需求,才有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外输出是困难的,过程中需要克服高原反应。

文中提到被炒鱿鱼之后,为了能够在接下来的家电销售旺季赚到一笔钱,他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精准营销的过程,全是苦力活,但是,却能够做下来。这种把自己放在一线的做法最能够鼓舞团队士气,也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团队中出现的问题,而且为后来的腾飞打下坚持的技能基础。这些事情,看似累,但因为有后边更大的谋篇布局,可以实现价值闭环,所以杠杆率非常高。

回想自己,其实只是想要通过赚钱的动机来躲避啃老带来的愧疚,并没有真刀真枪的去在一线拼杀,也就是说,没有对外的输出。这才是30岁一事无成的根本原因:所有的动机和努力,只是在脑海中消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输出。如果不做出改变,40岁的时候,你必将后悔终生,而且,这个问题还会遗传给你孩子。

真实的商海,是一个零和博弈:

必须要有竞争意识!因为总体资源总归是有限的,没有那个行业或领域能够一直保持指数增长,总归有一天,回达到环境条件限制的瓶颈。

这个时候需要有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去面对竞争对手;也要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智慧,能够把握时机。

丢掉过往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有打不过的时候,才考虑双赢、合作。

商海中的利益之争,只有胜败,别无他路。想要在这条路上淘金,就要有这样的觉悟。金字塔登顶的过程中,剩者为王。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心得感悟1500字

还记得那是高三的一个周末,当时的我从文科同学口中听说了一个词叫做“大历史观”,而后又说到黄仁宇,终于又提到一本书叫做《万历十五年》。

然而很可惜,直到一年半后的那个暑假,我才得闲捧起这本号称大历史观的发轫之作——《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亦即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那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时间。这些时间,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确实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黄仁宇眼中,其间的因果关系,恰为历史的重点。而这也正是黄仁宇所谓“大历史观”之所在。

习惯了教科书式的点评历史和人物,赞一通孔子、骂一通秦桧,强调一番中央集权,批评一下资本主义革命的不彻底性……我们已经渐渐熟悉了一页翻过一个朝代,用社会主义的观点去给那曾经纷繁复杂的历史以简单的盖棺定论;我们更加习惯了那一个个分立的坐标,一个个所谓“标志性”的节点。

历史在我们的观念里渐渐理解成为了一个个突兀而离散的断层,每个剖面有清晰而标准的价值解释。但渐渐的,我们也开始迷失真正的历史为何物。我现在甚至坚信,一个读了再多这些教科书的人,真的穿梭到了真实可感、触手可摸的历史后,遇到的只可能是一个又一个意外的惊叹。

一个平常中国人眼中的明朝会是什么样子?他会知道朱元璋是一个平民皇帝,他会知道有东厂和锦衣卫,甚至他可能会知道有成型的廷杖制度——大庭广众之下打不听话不讲道理大臣的屁股……但是,他可能永远无法形成对于一个朝代各种细节鲜活的印象,也无法把他所了解的明朝一系列的特点联系在一起。

而《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却给人以前所未有的眼光和视野。万历皇帝是一个有名的数十年没有上朝的皇帝,其怠惰十分有名。与此同时,他至死也没有立储,使得去世后皇位继承一度陷入危机。万历之后数十年不到,努尔哈赤率兵入关,明朝也就此走向灭亡。在万历的任期里,两位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均有重要地位,却又在诸多方面存在分歧和不同;小心翼翼避免重蹈张居正覆辙的申时行,最终亦没能求得善终。在他在位时,有写出《藏书》、《焚书》的自相矛盾的哲学家李贽、有真的把朝廷的道德准则身体力行却因此众叛亲离的海瑞……

众多在1587这个年份存在的人物和剪影,看似了无关联,却在黄仁宇的笔下浑然一体、盘根错节。张居正以个人的威望几乎是代替万历管理着王朝,万历也处处听从、护着自己的老师,这一切却造成了张居正深层和所有大臣的罅隙。夺情一事之后,矛盾彻底激发,而张居正去世后也惨遭身败名裂、抄家被批。之后的申时行一切只求绥靖却不解决问题,而万历也渐渐失去了励精图治的动力,加之立储一事自己竟然不能为自己心爱的女人——郑妃以自己想给的地位,更使得他彻底以消颓的态度、从1587年开始缺席早朝,且一缺就是三十多年。

万历终于知道其实皇帝是一种最为无聊而无奈的工作,他的权力其实并不来源于所谓君权神授、天命之子,而来自于他和每天向他俯首称臣的文官集团之间微妙的平衡。整个国家的运转,亦无明确的、可以操作的、可以修改的硬性章程,而是全靠四书五经里那传统的道德思想。于是整个国家发展的目的,也不是经济发展、生活进步、统一四海,而只是守着老祖宗也不知如何的三纲五常的教义,求不在自己手里糟蹋的心态、发展下去而已。

1587年,许多细节无关紧要,但前后看去,技术、政治、经济、文化、哲学、道德于一体,前后一百多年一眼洞穿过去,黄仁宇有一段最为精彩的话是: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岁次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

黄在书中提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即为数目字管理,当然也是争议最大的。小农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层层的官僚制度配合虚有其表、人人做戏却又真实心理从未苟同的道德要求……《万历十五年》展现的就是一个封闭的官僚阶层如何扼杀了任何积极的因素,“不容许、不提倡各地方不平衡的发展”,黄对集权化的弊端不可不谓认识深刻。成书五十年、万历十五年过去四百多后,这如鹰一般犀利的目光和深刻的文字,依然让人如芒在背,更让人确信了历史——“太阳底下无新事”,其实是如何的无力。作者:宜城漫士

喜欢《孔庆东《四十五岁风满楼》读书笔记600字》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