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 地图 >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远山淡影》读书笔记心得体会3000字。

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很重要,读一本好书更重要,而中外经典名著就是人们最适合读的书籍。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了记录文章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阅读文章的感受,写一篇读后感是很有必要的。那么,现在你是否对写读后感而一筹莫展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远山淡影》读书笔记心得体会3000字,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远山淡影》读书笔记心得体会3000字:

这一周出差两天,在出差的火车上我读完了这本有点“莫名其妙”的小说。作者是去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

封面那么美,结合书名,我本来以为是一本散文似的回忆录或者自传体小说之类的。然而事实是跟想象的完全不同,一直到读完整本书还觉得云里雾里:什么?这就完了?

虽然一共只用了几个小时,但这一周的空闲时间我似乎都在想这本书的内容,也经常会重新看一遍某些段落。从一开始的压抑恐怖到最后的释然和感叹,不得不敬佩作者的高超写作技巧,果然是大师,处女作就有这样惊人的水平。

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作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一个住在英国的老年日本妇女悦子回忆年轻时的一段不堪往事。因为经历太过痛苦,她在回忆中虚构了另一个自己,试图用别人的故事来伪装自己。

读日本人的书总是有一种淡淡的娓娓道来举重若轻的口气,虽然作者是个住在英国的日本人,文风也给人这种细腻的感觉。

书的第一章通过小女儿妮基来看望悦子引出大女儿景子死了这件事,然后内容切换到悦子数十年前在战后日本长崎的一段回忆。作者的叙述在现实和回忆中自然穿插。

悦子突然想起了当年的短期好友佐知子和佐知子的女儿万里子。当年的悦子是一个心态平和、温柔知足的年轻孕妇,佐知子是她的邻居。这个邻居因为战争失去了丈夫,从东京搬来,独自带着一个不满十岁的女儿生活在破旧的小木屋中。悦子觉得自己理解和同情佐知子的不合群,渐渐地她们成为了朋友。于是我们得以窥探到佐知子和女儿万里子的故事。以前的优渥生活环境和战后母女俩的磨难重重的生活,让佐知子一心希望逃离日本,去美国重新开始。

一开始我挺喜欢佐知子的,喜欢她即使在最艰难的境况下依然注重生活中微小的美好。也许这种品质会有让人继续往前的勇气。

“我用惯了好陶瓷,悦子,”她说,“你瞧,我不是一直都住在这种”——她朝屋子挥了挥手——“这种地方。当然了,我不介意吃一点苦。可是对有些东西,我还是很讲究的。”

但是读到后面,我们很多次对佐知子的性格和做法倒吸一口冷气。

因为她对待女儿万里子的漠视,让人觉得她实在不是一个好母亲。

万里子是这本小说中最让人心疼的一个角色,可以说是这本书戏剧冲突的支点。

她在小时候曾经有一次可怕的经历,战后她曾经亲眼看见“一个女人”把自己的孩子浸在水里淹死后自杀。这给她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

她可能觉得有一天她的妈妈也会以同样的手段对待她,所以她一直很没有安全感,一直不停地希望妈妈能多关注她的本身,而不是总是口口声声说为了女儿的利益要去美国生活却看不见女儿已经受到的伤害。

万里子认识悦子后又几次提到“有个女人”,“那个女人”,“住在河对面”,“带着灯笼”,“让我跟她一起去她家里。”,这般诡异,读书笔记简直像在读恐怖悬疑小说。还有万里子第一次不见,悦子和佐知子在河边发现她时,作者用的是“一捆东西”,看得人毛骨悚然。也许后来的“那个女人”都是万里子的幻想,正说明她内心一直无法摆脱这个阴影。

看前面几章时一直觉得很奇怪,对于悦子和佐知子之间的友谊。她们似乎是完全不同性格的两个人,而且看起来是朋友,但其实没有交流。每一次对话场景都很奇怪,两个人总是各说各的。

比如佐知子总是对女儿不闻不问的态度,而悦子却很关心万里子。怕她受伤,怕她不安全,但同时又总是默默地站在旁边。

比如佐知子一心渴望去美国,总是兴奋地和悦子谈论自己的开心和去美国的种种,而悦子却一直自说自话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

其实这时候我已经有点察觉,这就像电影中一个人的两种人格在对话。善良的一方试图打退邪恶的一方,激进的一方试图说服隐忍的一方。

真正让读者恍然大悟悦子和佐知子就是同一个人的,是小说快结束的时候。

佐知子终于确定了要去美国了,她手忙脚乱收拾行李的时候,万里子却在不停地质问她:“这些小猫怎么办?可是妈妈你说过我可以留着它们的。”

然后佐知子终于忍无可忍,拿起装小猫的木盒就冲到了河边。她当着女儿的面,亲手把整整一盒的小猫淹死了。而这个女儿,曾经看见“一个女人”用同样的方式杀死自己的孩子。所以佐知子是多么残忍能做到这种程度!而同时,万里子一直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切。面无表情,比痛哭流涕更可怕。

读到这里真的感觉不寒而栗,我特别害怕下一秒小女孩就会跳进水里自杀。

后来,悦子提着灯笼出去找万里子,高潮终于出现了。“我”对万里子说“如果你不喜欢,我们可以回来。”到了这里,悦子终于脱掉了伪装,与佐知子合二为一。我们也终于明白,悦子就是佐知子,而万里子就是悦子死去的大女儿景子。

书的最后,悦子和小女儿的对话中,提到在日本时的一次出游,轻描淡写的一句“那天景子很高兴。”也向我们承认了原来景子就是万里子,而她就是佐知子。

当所有脉络都清晰以后,我们才发现有几个细节描写真是让人细思极恐。

悦子其中一次出去找万里子时,脚上被不知道哪里来的草绳缠住了,这让万里子十分紧张,一直不停问你带着那个干什么?

最后一次悦子和万里子的对话中,万里子又对悦子手里拿着的灯笼特别紧张,因为她口中的那个“河对面的女人”曾经也带着灯笼。

草绳和灯笼,说明万里子在害怕什么呢?她害怕的或许是她的妈妈佐知子(也就是悦子)会亲手杀死她。

那次缆车出游大概是全书万里子最开心的时候,三人回家乘电车的途中,突然又写到佐知子看到“一个女人”。惊恐的氛围又来了。读完才知道当时佐知子看到的那个女人也许就是悦子,这两个女人是同一个人的不同面。

悦子说有个下午似乎看到一个先兆,而这也映照了后来景子在英国上吊自杀的画面。这个画面成了老年悦子内心的一个巨大伤口,无论如何也不能抹去的画面。

石黑一雄说,某个人觉得自己的经历太过痛苦或不堪,无法启口,于是借用别人的故事来讲自己的故事。这种写作方式也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也许故事的背景不是完全一样,但人物之间的冲突却相似。关于悦子是如何带着景子离开日本去了英国,小说自始至终没有提到。但我们知道景子去了英国后是不开心的最终走向了自杀,也许她一开始也像万里子一样是拒绝的。

回忆可能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回忆的内容常常被你回忆的环境所大大的扭曲。回忆模糊不清,就给自我欺骗提供了机会。

悦子通过佐知子和万里子的故事,描述了内心的悔恨和自责。虽然通篇没有诸如“也许当初不那样,后来可能不一样。”这样的文字,但在悦子的回忆里,每个人都在对她说你会是一个好母亲的”。意思也就是,如果重头再来,你会更加关心孩子真正的需求,会成为一个好母亲。

父母对待孩子,孩子对待父母,其实很多时候角色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互变的。书中悦子的公公绪方先生和她的丈夫二郎的谈话实在是太让人尴尬了,老人的小心翼翼和儿子的表面尊敬实际敷衍形成鲜明对比。对二郎冷漠的态度震惊之余,也反省我们自己平时和父母说话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态度?甚至连伪装的尊重都没有,而只有不耐烦和盛气凌人的怼怼怼。

这本书让我们思考对待父母,对待孩子,是不是都应该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想一想?

石黑一雄说他不喜欢读者把他的书的背景限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他要探讨的是人性,放在任何背景都成立。

确实,小说虽然说的是二战后的日本,但对于某个个人来说,战争的灾难和任何其他挫折或许一样。在全书压抑沉闷和淡淡的忧伤之外,也有一些感动。

比如悦子几次提到藤原太太,都说要向她学习“往前看”。坚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品质呢?就是永不放弃吧,哪怕只有一点点盼头。

“如果人们没有往前看,这里恐怕还是一片废墟”。所以“我决定以后要过乐观的生活”。

这也许也是老年悦子对自己的安慰吧。作者:Ivy

hdh765.coM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书笔记500字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500字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叫《》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罗曼·罗兰,是19世纪末的法国着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这本书分别讲述了《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讲述的是在艺术方面不同领域的三位伟人。他们分别是:音乐家、雕塑家、作家。虽然他们各自所处的领域不同,但是,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他们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而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这本书详细讲述三个名人在以前那充满了野心、邪恶等人人不平等的社会中如何生存,获得荣誉和名利全失。贝多芬,是一个在音乐领域上德高望重的人,同样也是一个不畏强权的人。米开朗基罗是一个着名的雕塑家,创造了无数不朽的杰作流于后人观赏,他为了自己的作品挥洒了无数的汗水。托尔斯泰为后人留下了经典的文学作品,用文字传播着爱的种子。他们三个虽然在各自不同领域发展,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自己的理想从未有放弃过。这也就是他们值得让人敬佩的地方!

《》这本书令我获益良多,让我明白了在这些名人们风光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我们一般常人都难以体会的痛苦和艰辛。看完了这本书,我获益良多。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要认真研究,勇敢面对。

读书笔记500字

《》由法国着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这本《》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耳朵却聋了,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里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读后感: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做一个人,就要学会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寻找生活的希望。

《芳华》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芳华》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今天终于看完了这一本书,看到最后才懂得萧穗子父亲的转变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才知道何小曼的怪异与孤僻是多么的情有可原,才明白林丁丁的市侩与伪装也是人性的一面。但最让人痛心的却是刘峰。那个助人为乐的刘峰,那个舍生忘死的刘峰,那个即使落魄也不忘克己复礼的刘峰,是所有人期待的刘峰。但这不是刘峰的全部,也许当他把手伸向林丁丁的那一霎,才真的做回了自己,一个有七情六欲的自己,一个不必压抑的自己,一个有“人味”的自己。可悲的是,击败他的不是子弹,不是苦难,而是世俗的道德绑架,是被掩埋的红色年代,也是人性最刻骨的丑恶。一开始并没有想到最后何小曼和刘峰在一起了,我老是觉得他们的人生除了那次送行,之前的举高,就没有交集了,但命运还是开了一个玩笑,最后他们彼此互相依赖互相相信却没有真正在一起。而我们,大概是“年少芳华终一梦”。作者:彭丽娜

《撒哈拉的故事》读后感心得体会

三毛调皮地像个孩子,看到男孩子打架,远远驻留也就算了,还把他们的脚踏车骑走转一圈等打得差不多了再回去……我想看到这一段的读者大概都会是一头黑线吧……

有趣的三毛啊,却在《死果》这篇文章里差点儿丧命,读起来真的是让人紧张得不行,字里行间透露着诡异与死亡的纠缠,撒哈拉绝非善地啊。

三毛可不能再调皮了,这次捡到铜片随便带真得是太吓人了,不如开车去捕捕鱼,捡捡贝壳好了,说不定还能碰到海螺呢。撒哈拉是平淡的,撒哈拉是粗糙的,撒哈拉也是幸运的。幸运的撒哈拉有着小镇这一片绿洲,小镇的撒哈拉威人有着西班牙和中国的邻居,女人们可以跟着学算术、裁缝,可以看到男女平等的家庭——尽管是昙花一现,造不成什么太大的影响。很多年以后,再有读过三毛的人踏上这片土地,大概会记得那“飞上”房顶的山羊吧。黄沙四溅,半年一万六千里行程,频繁更换的车胎诉说着心灵的里程。一桶桶汽油燃烧殆尽,有欢乐的,有痛苦的,全都是生活的延展与渴望。爱情啊,就融入到这一路风雨中了。假若遇到了正咬着嘴唇写着这些文字的三毛,只想道一句:岁月依旧,万请珍重。作者:李明哲国金

读书笔记800字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800字心得感悟

翻开《》,在首篇的引言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罢!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显然,罗曼·罗兰要用英雄主义的精神来矫正时代的偏向。在罗曼·罗兰看来,真正的英雄、真正的伟大是痛苦和孤独,是自我同无形物的抗争。在同一引言中他还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或强力称雄的人;而只是靠心灵伟大的人。”他正是紧紧抓住了英雄伟人痛苦的心灵,把战胜苦难作为衡量英雄的一把闪亮标尺。而他的《》就是揭示人类历史上三位苦难英雄的心灵传记,他们是19世纪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着名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文坛巨子托尔斯泰。

他在《贝多芬传》的结尾这样写道: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好似他用那句豪语来说明的——那是可以总结他的一生,可以成为一切英勇心灵的箴言:用痛苦换来欢迎。”确实,“用痛苦换来欢乐”正是罗曼·罗兰追踪贝多芬一生命运的视野,这句话构成了《贝多芬传》内在的紧张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么支持着贝多芬?是不向皇权低头的品质,是不被金钱收买的决心,是扼住命运咽喉的勇气!正是依靠着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贝多芬越过了人生的无数个痛苦险峰,达到了对人生最清醒的领悟。如果说《贝多芬传》是英雄主义的号召,是力的颂歌,那么《托尔斯泰传》则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阕送葬曲。贝多芬伟大的痛苦是因为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运,托尔斯泰伟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观意志的选择。

《复活》是托尔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罗曼·罗兰所说:“妻子、儿女、朋友、敌人都没有理解他,都认为他是堂·吉诃德,因为他们都看不见他与之斗争的那个敌人,其实这个敌人就是他自己。”

“托尔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扬的主义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应当被人蔑视。”终于,在82岁的暮年,托尔斯泰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逃出了家门,在一个无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号啕大哭,对守在他周围的人们说道;

“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其实,托尔斯泰发出的是对苍生的疑问,也是对痛苦心灵的回应,在这里我们分明又听到了贝多芬对生命的欢乐歌唱,这就是罗曼·罗兰在《》里留给我们的永恒的精神光芒。

《神奇手账》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


《神奇手账》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

四宫格的色彩人生:

四宫格的色彩人生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四种不同的颜色来彩绘你的手账本,用四色来记录生活、工作、健康以及那些重要的事情,用四色去填充每一天。文中记录的四色是绿色、蓝色、红色和黑色,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颜色。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版块,也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

绿色:每日一绿生活私事

蓝色:工作

红色:健康重要的事情

黑色:其他事情

【实践篇】

原先并没有用四色安排手账,只利用黑色和红色,总感觉很平淡,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读完《神奇手帐》这本书后开始实践四色,可以很快的看到一天的时间流花费在什么方面,比如工作中的具体哪些事项花费了多久时间,比如一周的某一天安排了重要的事情。每天翻阅周计划和日计划,脑中自然呈现了一个时间轴,很清晰的记载着每日和每周的时间,同时方便每周末的总结和复盘。

ps:关注每一天的时间流非常重要,形成固定的时间流和流动的时间流。

如何让每天都有所期待呢?忙碌的工作,细碎的琐事,更应该让自己开心有所期待,即使心情再烦躁也可以有所期待。因为期待,心情会愉悦hin多。所以每天给自己一个“每日一绿”的专题,每天让自己幸福一次。

但是每日一绿的事情必须是“低价就能完成”“独立完成”。比如说“下班后gym”“下班后咖啡一杯”。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都可以,那如果是每天和朋友聚餐,那似乎花费比较多。

【实践篇】

我给自己制定的每日一绿的事情是:Reading(绿色highlight)这样感觉心情很愉悦

每天四宫格里看到绿色的部分心情就会愉悦很多,再期待大量工作后继续阅读书籍,有所期待,工作效率也会更加高效的完成。因为有所期待,心情也会愉悦很多,让紧张的工作气氛得以一些缓和,同时也会让自己平静下来更好的工作。

逐梦计划年度计划分阶段

每年是不是都会给自己制定很多计划,然而在年底的时候发现很多计划并没有实现,这时候陷入了无尽的懊悔中。的确,每一年年初的时候会很有期待的制定各种计划,比如:学习新的外语、阅读几本书,学习乐器等等。

那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分阶段进行,每次一个主题。

不要贪心。

比如计划2018阅读清单。

一月份阅读关于手账的书籍

二月份阅读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

三月份阅读关于金融的书籍等等。

.....

每个月列出阅读书籍的数量,比如第一个星期阅读《神奇手账》,把这个目标写在月计划表,再写到周计划表,再落实到每一天具体时间段阅读,形成一个时间流。这样一个月专注阅读这一领域的书籍,并且做好读书笔记,进行思维的二次加工。

即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输出(读书笔记)

对于年度重大事情要提早标记在年计划月份中,比如重要的考试,重要的节日。

【实践篇】

五月份阅读关于手账专题的书籍,计划阅读《神奇手账》《高效人士用超级笔记术》《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

第一周计划午休时间阅读《神奇手账》并且写读书笔记(已完成)

第二周计划午休时间阅读《高效人士用超级笔记术》(进行ing,还剩1/4)

第三周计划午休时间阅读《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

午休时间(11:40-12:30)饭后半小时站立利用起来。

五月份开始学习巩固法语,在周计划处和日计划处表明,每天早上6:30-7:30以及晚上21:30-22:30学习,并且利用碎片时间背法语单词(沪江开心词场)

去年短暂学习了法语音标,后来由于各种事情没有坚持,所以5-7月份专注学习法语专题,并且背诵法语单词,完成音标A1课文。

【感受】

在月计划和周计划日计划写明安排后,大脑会产生一股时间流,在固定的时间会push自己去完成这些目标。之前下班后会躺尸刷刷社交圈,时间就不知不觉的过去了。现在会有意识的让大脑觉得自己还没有完成目标,会认真完成。另外阅读真的会打开新的认知世界,很棒!

每周电子资料备份

资料备份非常的重要,尤其是工作上的课件、学习内容等资料经常会保存在电脑上,每周都会有更新的内容,要在每周的计划表上固定的时间写下资料备份的习惯,这样重要的资料不会因为电脑的死机而奔溃。

同时资料可以保存于网盘、硬盘,尽量有备份。

购物清单写下心情

日常生活中女生的购物会比较多,尤其是工作压力较大后会通过购物来发泄情绪。但是每个月的购物开支也是要有计划性,为了避免购买后悔,读书笔记可以记下购买的金额和购买后的心情。除了本书提到的内容,我也想到了延迟消费。比如对于自己此刻很喜欢的衣服可以先加入购物车,等到下个月再看看是否还有怦然心动的感觉,如果还有,那再买下来。

因为现在的时代每天的新鲜事物出的频率很快,说不定下一刻就会遇到让你更喜欢的东西,同时为了避免重复,也可以定期整理衣柜。

☆年度计划

这个版块的内容特别棒,将年计划分为八大版块:健康生活进修心灵兴趣金钱穿着工作

在制定年度计划表的时候,将每个目标归类到版块里面,比如健康专题,希望自己保持体形,计划一周去几次健身房(确定好时间),比如工作专题,提升沟通能力,提升教学水平等等。

要把年度计划记录在手账本子的空白处,并且定期翻阅,同时将每个版块的内容标记在月计划里,给每个月计划定一个主题和目标

可数字化的事物=目标

不可数字化的事情=主题

比如:珍惜金钱是主题,存款xx万是目标。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制定2018年的年度目标和月主题。

比如我在兴趣这一块给自己制定了学习第二语言,目标是5-9月份学习,具体到5月学习音标巩固到熟练,6月份A1文章,7月份-8月份巩固,9月份A2文章。再具体到每日的固定时间。按照李笑来老师的时间管理,必须要有时间概念,如果没有完成今日的内容,第二天就要花时间去弥补这个空缺,因为这是你制定的计划和目标,适当给自己制定deadline.

心情管理

生活中肯定偶尔有不顺心的事情,这时候如何去排解自己不悦的心情?

书中提到当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可以记录在手账本上,这也是发泄的一个渠道,并且把这种不开心的原因写下来,下次回翻可以再看看当初的自己。

以前的我们可能会更倾向于写在社交圈,但是电子版和纸质版的感觉的确不一样。当你记录在手账本上时,偶尔还可以回顾过去的自己,明白那一刻的心境,此刻也会有不同,正如每一天的你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天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无论是好事坏事,都可以记录在手账本,它就像你的秘密基地一样,记录着你的喜怒哀乐。

网络资料纸质化

随着网络的发达,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以及电子版的资料层出不穷,我们总是会阅读到一些当下对自己很有用的资料,然后进行收藏,后期遗忘了这些内容。所以每周固定时间网络资料纸质化,优化有用的资料并且打印,定期清除电子版内存。

这一点非常符合当下的自己,每天晨间会阅读很多公众号的文章,比如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沟通以及书单的推荐,每次记得收藏起来但是却很少再次阅读。网络信息的传播太快,也会让自己的idea一闪而过,需要用笔记录下来。

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计划,我的计划是每周日下午,整理当周觉得好的文章、图片并且打印(ps:taobao打印超级便宜!)作者:元巾巾

感谢您阅读“好读后”的《《远山淡影》读书笔记心得体会3000字》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好书的读后感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读书笔记读后感50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