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苦难辉煌纪录片读后感 > 地图 > 苦难辉煌纪录片读后感

苦难辉煌纪录片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10-11 来源:互联网

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为作者精妙的文笔所叹服,此时就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毕后的想法写下来。该怎么才能把自己对于作品心得更好的记录下来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地理纪录片观后感。相信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篇一:地理纪录片观后感

制度有历史的规定一性一,因为这一原因,对历史背景敏一感是必要的。即使在革命之后,新制度的建立者也并不是从历史的真空中起步。最终无论何时,习俗、规范、宗教信仰,以及许多其他被继承的制度都制约着行动。这几天想静静地思考一些问题,闲暇之余,得以有机会系统观看前不久中央电视台2频道播放的大型纪录电视片《大国崛起》,对九个大国的兴衰史作了一个扼要的、生动的介绍。看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诸强的兴衰变迁。简要地就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先谈谈个人的几点观后感,然后再把该片的简介附后,供您回顾和参考。如有不妥,并请指正。谨致谢忱!

本来西方大国还应该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奥地利等,可能这些国家的历史还不够典型;而荷兰尽管有其曾经的辉煌,但我总觉得是昙花一现,进入20世纪鲜见有其突出的大国地位,我个人认为仍属小国之列,如果替代,可能意大利是比较好的替代品。由此可见,影片对大国的定义,并没有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而多以鼎盛时期的辉煌稍作界定,且尚不够统一。这点或许需要改进和完善!

那么,该片所定义的大国,有什么共同点呢?

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大规模的殖民扩张行为,给被奴役国家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是一种被奴役的改进;

二、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或进行殖民统治,都曾盛极一时,且从其衰败的历程给其他国家以警示;

三、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制度;

四、曾经或正在在工业、科技、教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引领时代的进步,用更时髦的话讲就是与时俱进;

五、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影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显然,中国是个东方大国,但却不能入围世界大国之列,甚至连日本都不如。何故?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成吉思汗时代尽管用无力征服了世界的诸多地方,但毕竟是昙花一现,并未维持多久,就盛极而衰,迅速退出历史舞台。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在明朝(当时GDp比重比现在美国占世界比重还要大)竟然常有倭寇袭击我沿海地区。清代中后期以来,泱泱中国更只是西方大国列强的蹂一躏对象和殖民地。

那么,为什么中国就不能像日本那样,学习西方、进而赶上和超过西方呢?

有人说,我们的制度不行;有人说,我们的人才不行;有人说,我们的科技不行;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行;甚至有人说,我们的人种和民族一性一格不行,有种民族的劣根一性一。狼图腾一书就指出,农耕社会使汉族人天生就养成了羊的一性一格,恐怕连山羊都不是,属于绵羊。在大汉王朝时候体现了这一点。《汉武大帝》中,刘彻之前尽管有文景之治,但仍遭到匈奴人的滋扰和侵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尽管改变了这个现象,但由于连年征战,最终人才凋敝,国库空虚,给大汉王朝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埋下了隐患。此后,绵羊的劣根一性一更是彰显无遗!别说像成吉思汗那样横扫欧洲了,一见到日本兵打过来了就哆嗦,当汉一奸一、伪军的中国人就多达几百万,比日本侵华军队人数还多(按照曹-刚-川文章的说法,当年被我军歼灭的日军和伪军的比例是一比二)。不仅如此,台湾还有不少中国人去充当日本兵,到东南亚为日本人卖命,李-登-辉的胞兄不就是当了日本兵、死在菲律宾的嘛!

所以,别人敢于看不起我们、欺负我们,是因为我们自己太软弱、太缺乏民族气节。一个人,总想委曲求全、不敢得罪人,是不会有出息的;一个民族,不敢冲向世界、征服世界(通过合法途径),就不会强大起来。所以我们要做大国,要崛起!

篇二:关于地理中国观后感

今天看完了两集的《地理中国》纪录片走进百慕大之后,貌似一切都没觉得那么神秘了,不过,我还是觉得,这讨厌的百慕大,吊了我胃口那么久,今天看节目,把所有的迷都解了之后,虽然胃口下来了,但是却是一脑子的无语。

我说胜春,你今天讲的确实一精一彩,这点不否定,而且呢,我追百慕大也追了很久了,不过让我无言的是,你们最后给我的答案是百慕大天气很糟糕,所有的神秘事件都只是事故而已,都只是因为超雷暴、磁场或者电子雾所影响的区域一性一事故之后,我真的很不甘心。

我说胜春,我真的不太相信:你们说百慕大的事故都是天气所致,那么还有很多的事故未解剖,这么早就下结论?还是说你们又在哪里看到了什么科学家的强有力证据?我算得上是一个强烈的百慕大迷,我觉得,你们说的这些,有些不可思议。

这样说来,百慕大一点都不神秘,我就只能说:百慕大的天气可真够糟糕啊,去了N多飞机,N多轮船,N多人,每次都是遇到天气原因,每次都是因为天气事故,这可能吗?上千上万的事故,都是天气原因?这样,百慕大天气不是也太糟了吗?

说实话,我不信服于这个答案。

网上还暂时没有下部,敬请期待。

至于为什么不信,我想已够清楚。

网上看完了以前的纪录片追风而行,相比之下,我还是很喜欢这期节目的。讲述了很多的龙卷风知识,而且还讲述了怎样逃脱,还讲了龙卷风的一些内部数据,相比之下,我真的很欣慰。我喜欢龙卷风,从这期节目上了解到了很多的知识,谢谢你们。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有什么关于龙卷风或百慕大的想法也欢迎来我博客交流,成为朋友。

篇三: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在舒缓婉转的传统中国音乐中(我只听出其中有一首是《一陽一关三叠》),伴随着森林草原、戈壁大漠、雪山圣湖、江河湖沼等优美的画面更替,种种中国特有的珍贵动物纷纷登场,一个可与赵忠祥为《动物世界》的配音相媲美的男中音,用同样舒缓的口吻娓娓道来,讲述动物的故事,自然地插一入中国历史、文化、人文、宗教、民族、民俗等,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中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的幅幅画卷,引人遐思!

原来中国还有这样美的地方!对此,制片者除了惊艳,也指出了人类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但不是抱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非常理解地提到中国政一府和人民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保护环境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积极成效。特别提及,一毛一主席时代曾号召改造自然,相信人定胜天,但在总结经验教训后,中国已回归传统,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挑战是巨大的,但自然也有着神奇的力量,中国的环境问题在以缓慢的速度逐步改善,只要人类有意愿(并付诸行动),自然界总会有办法(恢复)。这是影片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这与西方媒体通常情况下一味炒作与渲染中国的环境问题有很大的不同。

秘鲁也有很多人或出于无知,或源于偏见,往往追随西方,刻意对中国的问题横加指责。去了中国,才发现大不一样,而惊叹于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平衡各种复杂矛盾与关系的高超艺术。

所谓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这么多的中国人不仅要生存,而且要发展,中国政一府不仅要对本国负责,而且作为一个大国要对整个世界负责,面临的困难是外人难以想象的。有谁能真正肯定地给中国指明前进的方向?有谁敢夸口说放在那些个位上就有把握把中国的事情办得更好?

中国有几千年的智慧积淀,有海纳百川,包容世界的胸襟,中国的问题只有中国人通过自身的和-谐发展才能解决得更好。

很高兴《美丽中国》这部片子与我经常向秘鲁朋友宣讲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与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近代世纪相比,今天我们可说是生逢盛世,怎当不备加努力。挑战和困难永远不会自动消失,但如能吸取教训总结提高,前途无疑是光明的。

篇四:纪录片美丽中国观后感

又看了一遍《美丽中国》,再次感慨万千,不得不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中国博大的人文情怀所折服。冰清玉洁的雪山,雄奇秀丽的山川,一望无际的草原,诗情画意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层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机灵可一爱一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东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顶鹤,珍贵稀有的扬子鳄,如此丰富的多样一性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纪录片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乐、画面、解说词配合得简直是令人无可挑剔。尤其是里面的解说词,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它时而俏皮,时而深沉,不经意间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启迪着我们的思想。《美丽中国》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为优秀的纪录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国的魅力所吸引,还有为国家今后的发展的担忧,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史时间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十三多亿的人口,五十六个名族,各型各色的传统生活方式。虽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及环境保护问题,但还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有宽广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仅次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温差可以从灼一热高温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国有云雾迷茫的丛林庇护者稀有动物,一望无际的旷野草原及丰饶的热带海洋。

而如今的中国面对的是怎么样的环境问题?令人瞩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中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一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中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中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们去一精一心呵护,有很多稀有物种已经永远的消失,我们就不能让现在还存在着的东西消失,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让我们国家越来越美丽。

篇五:经典人文地理的观后感

《经典人文地理》是一个展现古老传统,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电视栏目。它主要以人文地理的理念和观点,以更为巧妙的方法和角度向更广阔的地区和高端受众讲述云南,直接促进世界对云南的了解,以全新的视觉和方法,将云南以外的经典人文地理纪录片推荐给观众。 带着对人文历史的敬畏,带着对大自然的谦卑,《经典人文地理》为您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是每一个曾经用脚走过大地,用心体验过大地生命的人所了解的地理学,其中充满了趣味与新知人文地理是国际电视业发展的必然产物。美国《国家地理》和《探索》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与赞誉的电视节目,两套电视节目在全球145个国家通过有线网络等各种渠道播出,成为覆盖全球的最有影响力的电视频道。 近年来,中国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采购和播出《国家地理》和《探索》频道的节目,但是这些节目中涉及中国的题材还不到1%。 以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五分之一的全球人口,以及最为丰富的自然、历史与人文资源,我们需要自己的《人文地理》电视制作与播出,最应该也最渴望了解中国的正是我们自己。 电视《都市里的戏班子》是一部反映老昆明传统民俗文化的好片子。

整部片子以散文笔调的形式述说着花灯在昆明的鲜活故事,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的成分,又有老昆明人熟知的调子,可谓人文经典。就片子而言,有优点,当然也有遗憾的地方。下面就自己的感觉,少谈优点,多说缺点吧。

整部短一片是纪实的,但在编排的情节与故事给人的感觉是有些仓促,若能娓娓道来,且能大大提高片子的质量,也更有厚重感。

里面缺少经典的花灯唱词、唱调,而这些又是许多昆明人,以及部分云南人所熟悉的,假如在片中出现,会给人以久违了的感觉。这正是吸引观众与让观众有亲情感的最好的手段。

在拍摄演员的日常生活时,有表演的痕迹。由于这些人有表演的天赋,在舞台下,在生活中,当面对镜头时自觉不自觉地表演了起来,因而让自然的生活情节,有了不自然的成分。这是一部好片子所应该避免的东西。

主持人普通话没有特点、个一性一,缺乏感染力,本来影片最后的解说词一精一彩、到位,但经他这么一说,显得苍白无力。

本剧一个突出的亮点是音乐配得非常好,舒展、悠扬的轻音乐,加上时髦的歌曲,深深地感动了观众,并引起共鸣。我们不在乎用什么音乐,古典的、现代的、前卫的,或者是民间的,只要能感染我们,打动我们,只要我们喜欢就是最好的。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篇一:《信仰》观后感】

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二:《信仰》观后感:信仰的力量】

近日,本人收看了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大型理论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片以党的91年光辉历程为背景,讲述了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员中的优秀代表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感人故事,观后感人至深。

《信仰》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源于对祖国的热爱。山河破碎的时候,共产党员方志敏说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他不怕流血牺牲,誓死坚守自己的信仰为可爱的中国挣出一个美丽前途的共产主义。《信仰》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源于对党的忠诚。在敌人的铡刀面前,一个15岁的小姑娘刘胡兰凭着对党的赤诚,慷慨道出怕死不当共产党英勇就义。《信仰》告诉我们,共产党人的信仰源于对人民的热爱。红旗渠,一条缠绕在半山腰的水渠,见证了林县人民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与胆识,最艰苦的地方总是有共产党员的身影,铁姑娘突击队队长李改云的一席话道出了共产党员的心声:我就是牺牲了自己,不就是一个人吗?渠水要来了以后,多少人能用上,祖祖辈辈的都有了水。

作为一名当代的普通共产党员,要坚守自己的信仰,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对祖国感恩,是祖国五千年悠久博大的历史和文化孕育了我们的根基,灌溉着我们的精神家园,长江、长城、黄山、黄河溶入了我们的灵魂。要对党感恩,每一名党员取得的每一步成就都是党组织培育和造就的结果,每一名党员所拥有的公权力都是党组织赋予的信任和重托。要对人民感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党的发展壮大、党员的成长成功,无不是广大的普通群众默默奉献和支持的结果。

二要有一颗正义的心。公平与正义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动力,也是每一名党员应秉承的心理底限。作为一名党员,要有济天下的宏愿,始终保持纯朴的正义感,树立独立的人格和思维,勇于对党内党外不公平的现象、不正义的行为说不;要有善其身的准则,经得起诱惑,受得了寂寞,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严于律己,不利用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滥谋私利。

三要有一颗平淡的心。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共产党人应保持一颗平淡待己的心,平淡地对待个人的升迁,平淡地对待个人的得失。要立足自身岗位,扎实工作,默默奉献,不张扬,不浮夸,埋头做事,平淡处世。

【篇三:信仰纪录片观后感作文】

在建党91周年来临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观看了大型纪录片《信仰》,纪录片用一幅幅动人的影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信仰,坚守信仰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共产主义的信仰。

信仰是坚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这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

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实践和坚守信仰的道路上,铺满着荆棘,更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革命前辈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叱咤风云,震撼日月,擎起了照彻神州的通天火炬而直面生死。先烈们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在和平建设时期,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沈浩、任长霞、吴任宝、郭明义等共产党人,他们尽管身处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但却始终贯彻着一个共同的宗旨,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身体力行在人民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座座丰碑,书写着这些共产党人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也诠释着他们的坚定信仰。90多年来,共产党人的信仰,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感召和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了党的队伍。青年党员们用青春的活力给信仰的旗帜增添了新的光彩。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上,无数青年党员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义,丰富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时代内涵。

如果说,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信仰将成为我们为人民服务的不竭动力,信仰体现为对我们事业的执着追求,信仰是对事业的坚守,信仰是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豪迈。

今天人们已经过上了前辈们为之牺牲为之奋斗的幸福生活,而那91年前点燃的信仰灯塔,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信仰激励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被纳税人误解受委屈的时候,当我们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给纳税人解释税收政策的时候,当我们被繁重的工作压的抬不起头来的时候,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将成为我们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对事业孜孜以求的坚定信心。如果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为了信仰的坚守。即使生命归于结束,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辈子就变成了永远。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保持先进、纯洁和优秀,始终是我们如磐的根,不变的魂。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潮头,信仰的光芒将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用辛劳和汗水浇灌信仰的大树,用青春和热情书写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

【篇四: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近期,我局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观后,在全体党员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引发了大家对信仰这一重要问题的新的思考。通过观看《信仰》纪录片,使全体党员产生了以下感受和体会:

一、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守信仰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的选择和持有。大家都知道,人是应该有些信仰的。但如何选择,如何坚守呢?这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一个国家也一样。《信仰》这部纪录片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信仰,如何坚守信仰的。

共产党员应以什么为信仰呢?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信仰,前赴后继,不停地追求、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有民族的独立和今天的幸福生活。信仰有多大的力量啊!从91年前,13名党的早期组织成员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到今天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是信仰,让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二、共产党人担负起传承信仰的使命

信仰会传承,事业会延续。革命时期有方志敏、陈树湘、张思德、刘胡兰等一大批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员;建设时期有朱光亚、王进喜、钱学森、李四光、华罗庚、邓稼先等一大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改革时期有沈浩、吴仁宝、孔繁森、杨善洲、李林森、谷文昌等一大批带头致富,忘我工作的领导干部。当《信仰》这部纪录片让我再次重温了前辈们那些信仰的故事,又一次踏过了先辈们那些信仰的足迹后,我相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定会实现。

三、共产党人应该把信仰作为精神力量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如果信仰是崇高的,人就会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人,不断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塑造一个美好的社会角色。如果信仰是偏差的,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就是扭曲的,这样的人也会为他扭曲的信仰做出疯狂的举动,从而危害自身、危害社会。

四、共产党人必须始终高举起信仰的旗帜

信仰是旗帜。作为每一名共产党员应在这面旗帜的引导下,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在平凡的岗位和生活中,做有益于党的发展的事,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有益于人民的事。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把理想信念融入到平凡的工作中,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工作氛围,净化社会环境。工作中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坚持正义,主动沟通,少说空话废话,多干实事正事,努力适应新时期公司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文化修养,争取为公司的发展多做贡献。生活中勤俭节约、文明社交、遵章守纪、友爱他人,讲秩序、讲卫生,做好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和谐细胞,处处以一名新时代党员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时刻准备着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篇五: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曾经,在念大学的时候,信仰对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虚无缥缈,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信仰?但当我踏上区妇联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开始有了一种信仰,那种信仰激励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特别是近日,在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信仰》纪录片,更是感触颇多,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正如纪录片里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事实表明,共产主义信仰在万众一心的集体进取中迸发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难辉煌;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从独立自主到自力更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初级阶段到小康社会,从中国特色到和谐社会,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信仰的力量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持续实现复兴的梦想。

坚定信仰,需要勇气。晋朝刘琨讲过:胆识坚定,临难无苟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面对困难挫折风险,都能做到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是需要有点勇气的。只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离开了勇气,也就离开了坚定,失去了信仰。对照自己,更需不断锤炼这种可贵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况下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风雨不动安如山。

坚定信仰,需要实践。坚定的信仰需要在实践中锤炼,更需要用实践进行检验,不断增强坚定信仰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别人眼中,我是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掌握的只是书本知识,缺少工作阅历、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在工作中,抓住每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向基层妇女干部学习,学习如何把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何做好妇女工作,如何处理好复杂问题;向实践学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本职工作和基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基层实践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向妇女群众学习,耐心倾听她们的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更好地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我坚信自己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蓬勃朝气、高昂的工作激情、充足的干劲,为信仰的旗帜增添新的光彩。

【篇六: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生活于物质丰沛的年代,在每天的奔波忙碌中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于是,信仰对于许多人来说成为了一种触及不到的东西。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历史画面告诉我们,是什么造就了我们的党?是什么支撑着我们的党走过了这风风雨雨的91年?为什么在各个时期会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员?答案就是信仰。

人有了信仰,就是有了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的未来,是共产主义!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是不是已经变得平淡?曾经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将怎样成为我们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始终是共产党人如磐的根,不变的魂。中国共产党被跟随的最大理由是为普通百姓,为人民,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宗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获得人民的信任,正是因为她信仰为人民服务的真理,且前仆后继,舍生忘死地去捍卫真理。然而在坚守信仰的路上,有人在鲜血和死亡面前胆怯,在金钱或功名面前迷失,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信仰。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曾经有13位代表参加党的一大,然而其中的三个人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最终没有经受住考验,都先后背叛了自己的信仰。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像战争年代的先烈们一样所面对生死抉择的考验,只需时时拷问自己,是否曾为一己私利放弃原则?是否已在声色犬马中浑浑噩噩?网络上被曝出的一条条官员贪污腐败的新闻一再刺痛着人们脆弱的神经。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共产党人还有信仰吗?还值得人民群众托付和信任吗?今天让我们重拾信仰的话题,正是因为我们的信仰放在蜜罐中,已有变成纸面的文字,思想上的空中楼阁。别把信仰踩在脚下。在最危险的情形下,信仰支撑着我们活下来;在最严重的困难面前,信仰帮助我们艰难渡过。共产党人只有时刻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坚定理想和信仰,才能不被历史的洪流淹没,共产主义才能成为一杆不倒的旗帜。

《信仰》的播出使我们重温红色经典,从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人为信仰奋斗的光辉事迹中体会先烈们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英雄情怀,从而坚定了我们共产主义信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我们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目标而不懈奋斗!

【篇七:《信仰》纪录片观后感】

一位西方的哲人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反复的思索就越会发现它永远新颖,并不断增长对它的赞叹和敬仰: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而共产党人头上的星空是信仰,心中的道德是为人们服务。

没有信仰人会活得很飘这是时代楷模郭明义的一句话。是的,我也深深的认同他的话,没有信仰我们总会容易迷失,甚至会对善恶的评判失去平衡。人具有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我觉得人活着并不总是为自己活着,应该为社会有所作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应该得到统一。一辈子很短,如果用他来谋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一辈子也很长,如果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人民的利益与党的事业中那就成为了信仰的坚守,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辈子就成为了永恒。

信仰是对万事万物存在唯一性真理的坚定不移的认定。因此,我觉得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拥有信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信仰,有向善的信仰,否则会使人踏入绝境。在当代我觉得对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就是正确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在近代饱受欺凌的苦难的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国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的这种精神?我认为是一种信仰,那就是为国家人民幸福生活奋斗的信仰。在1921年,一件开天劈地的大事变发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它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黎明的曙光,也燃起了无数人的希望。无数的共产党人让我明白了信仰的伟大力量是多么的无穷。也真是这种信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筑造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信仰使得生于大地主家庭本可享受荣华富贵的澎湃放弃对农民的剥削,主动消除剥削制度,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成为一个为人民谋利益的领袖,并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信仰可以使十五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信仰使一位平凡的战士雷锋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生活的岗位,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他是平凡中的伟大,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但要升华成雷锋式的一滴水,是需要用信用去净化,用奉献去呵护,用执着去努力。当代雷锋郭明义也是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如果说在革命运动高于天的时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的信仰构筑看精神高地,那么新时期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总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则展现出共产党人为党的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

有人会觉得共产主义信仰太过于虚无与飘渺,我想他们看了《信仰》纪录片之后便不会再有这种感觉。对于共产党的信仰虽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本质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的崛起而艰苦奋斗。在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像过去战争年代无数的令人敬仰的革命先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人民,就是共产党员的上帝,所以的上帝都比不上他那样神奇。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钱学森,邓稼先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为中国建设新中国付出了他们价值。

我们不必追求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只要用我们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他人来作出自己的贡献并证明在中国大地上还有这样前扑后续的共产党员为人民和党的事业努力着,让人们相信这是真实的。我觉得这要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信仰,那么建设一个和谐的、健康的、繁荣的、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便会实现。

看了这个记录片之后,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坚定了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信仰。在我的心中深深植入了人民这个核心,我将会在日常实践中贯穿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并为之奋斗。

【篇八: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当前,深度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精神层面似乎存在着一种隐忧,即兜里钱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虚,财富积累越快,信仰反倒越失落,信仰失落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一个现实课题。

信仰失落问题,主要是共同理想的淡漠、历史方向感的丧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时值党的十八大如开之前,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按照学院党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认真观看了这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高度认同央视制造的创作水平和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本片的确兼具电视政论片、文献片、纪录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细节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我们广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的同时,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价值:信仰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是因为信仰不论对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而言,它都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关于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为社会道德体系提供正确的方向和依据。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面对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信仰包涵的价值整合、文化认同、行为引导等功能和特点,必然成为我们不得不深度审视和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作为党员教师,不仅自己要在观后更加纯洁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诠释和教育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信仰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或精神机制,是在某种文化形态下形成的,对人的思维意识、行为取向具有支配作用的主导性精神机理,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评价、选择与行动。因此,信仰属于精神范畴,是整体的精神姿态和综合的精神活动,它的指向与归属是明确、自觉、积极和主动的,它给人们提供的是除了知识以外的关于未来的信念,构成人类不断向历史纵深延伸和向未来极限挺进的精神支柱,体现出对改造自然的情感冲动,或是对生存状态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力量,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前行。片中展现的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90年来各个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无不激励我们坚定信念,奋发进取,创先争优。

但是,我们也不必讳言,在我们党8000多万人的队伍中,也确实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和极少数党员,思想上入党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干马列主义,是否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否把从事的职业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这些问题,言行不一的现象还是有的,极个别人身上这种现象还很严重,确实是到了需要信仰追问的地步了即入党为了啥?

解决当下党员的信仰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党的组织理想真正转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为此,我们需要超越个人计算,要有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那样的信念与胸怀,真正为信仰而活。具体地说:第一,从超越自我、体现生命无限价值的角度提出每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不可回避的信仰问题,这就是身后给人们留下什么,如何于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孙,于公上不愧人民群众,下不愧岗位职责。第二,从党和国家高度认同的角度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的荣誉制度,从制度上落实千杯万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信仰在心中,实绩需创优。有革命先烈的激励,有江苏新时期三创三先精神的引领,作为江苏特质党员群体的一员,我将在追问信仰的历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十八胜利召开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篇九:《信仰》观后感】

这次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并撰写心得体会。在未观看之前,我以为它只是会大喊口号、套话,难以引起我们的共鸣。可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我深深的被其吸引,它一步步的带我们走入了共产党员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在战争时期的共产党人的内心世界。

《信仰》这部纪录片分为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它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它向我们展示了共产党人是如何选择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观看了这部纪录片后,我内心有很大的触动,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同时我也为我是这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共产党中的一员而骄傲、自豪。在这样一个先进的、坚强的集体中,始终有无数马列主义的信仰者,为了追求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义事业不辞劳苦甚至不惜牺牲。纪录片中,在与敌人斗争的危情时刻,在建设初期贫困潦倒的山间乡村,在百废待兴建设祖国的时候,都有共产党员敢为人前的身影,展现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信仰的崇高精神它用不争的事实,用一幕幕珍贵的画面再现着历史,呈现着现实,启迪着未来。让久已不闻枪炮声,血腥味的我们,又回到那个为信仰敢舍身的年代。正是这样的信仰,这样的力量,让几代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将中国从积贫积弱带向富强民主,穿越那血与火的烟云,我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抗争,经历了苦与汗,我们目睹了一个民族的崛起,跨过那时光的江河,我们迎来了一个民族的复兴。

虽然今天,我们已远离硝烟烽火,远离那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时代,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任然应坚守共产主义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正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而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就会如一艘没有灯塔的渔船,不知走向何方。所以,身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应坚定信念,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坚持这条社会主义的光辉大道,并最终走向共产主义。

新时期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这个时期是发展的增长期,同时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每位中国共产党人都应当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不被物质消费所诱惑,警惕腐化、堕落的风险。

作为共产党人我应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增强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在各自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心尽力。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对信仰忠诚和实践的,对信念的执着和追求,对理想的丰富和完善,始终是我们共产党员如磐的根,不变的魂。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查找不足之处,从现在做起,进一步增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扎根基层,献身事业,努力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为人民服务的表率、勤奋敬业、无私奉献,为党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十: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2012年6月26日,在学校的组织下、我观看了海南电视台综合频道所播出的大型记录片《信仰》,虽然只看看短短的一集,但是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以伦比的。

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曾经令人心潮澎湃的信仰故事,在许多人眼中已经变得平淡,特别是现在的年青人,曾经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或许已经不在成为一些同志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

在这部纪录片引领下,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前辈们沿着信仰的足迹,去讲述信仰的故事,追寻它永恒的魅力。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一次次奋起抗争,却始终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到底哪一条道路能够救中国呢?年轻的彭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这一年11月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让共产主义这个在欧洲游荡的幽灵,进入了中国先进分子的视野。与既往一切信仰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良知的科学思想体系。

为了践行和坚守这个信仰,共产党人从1921年到1949年,为之牺牲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不就是追求共产主义这个信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还有什么比生死抉择更大的考验?为什么先烈们能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就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在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顶天立地的人更有力量呢?

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自强不息保卫祖国和建设新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得到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的支持。人民群众用小米哺育了苏区、边区、解放区,用肩膀支撑起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用无数子弟的鲜血,染红了党旗、军旗和新中国的国旗。而建立新中国,正是共产党人的信仰,在革命时期所展示的宏大目标。

中国共产党人信仰未来,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抛头颅,洒热血,殚精竭力,前仆后继。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不顾一切地向这些目标挺进。终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夜深了,纪录片放完了,但画面依然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此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现在的安逸生活,是我们的前辈用他们的热血和他们的生命换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自己对党的无限忠诚信仰换来的,我做为一个共产党人,生活中,我将秉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将其发扬下去,为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终身。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如果说,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总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们,则展示出共产党人为了信仰,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已经载入史册。为了信仰,前面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我们与时代同行,让信仰为我们导航,让更多更传奇的先锋故事,成为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昨天,我在网上观看了中央电视台为庆祝建党91周年制作的大型文献纪录片《信仰》。该纪录片以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时期为时间点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三集讲述了各个时期共产党人坚守信仰,实现共产党人价值观的故事。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更加坚定了我矢志不渝坚守共产主义的信仰。

建党91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坚持理想信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得我们党和她所领导的伟大的民族伟业在艰苦卓绝、风云变幻的环境下不断前行,不断发展。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更是共产党员信仰最朴实的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在这样的信仰感召下,为我国的建设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鞍钢共产党员孟泰树立了跟着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的坚定信仰,在这种信仰的支撑下,他带领工友们从拣回一根根铁线、一颗颗螺丝钉开始到现在的全球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之一。全国劳动模范铁人王进喜作为一个为中国石油工业奋斗一生,他带领石油工人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下把中国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了大西洋。就是这种共产党人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艰苦创业的信仰,使我们祖国度过了困难时期。在改革开放时期,共产党人有了新的信仰,那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带领村民通过大包干、发展合作社建立村工厂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带领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等等一大批的共产党人,他们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证明了共产党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信仰;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不断改革创新、自觉奉献,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壮大我们的祖国。

联系到自身,有该如何坚守自己的信仰?我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首先应该不断的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坚定自己的信仰,同时还应该不断学习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企业服好务,为临清工业经济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信仰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篇一: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篇二:纪录片《信仰》观后感:信仰的力量】

大型纪录片《信仰》诠释了中国人是如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如何坚守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胜利。历史选择毛泽东和蒋介石代表各自的阶级和政党,用手中的枪杆和心中的信仰,用对历史的感触,和对未来的预测,在饱经风霜的中国大地上,在进行一次猛烈的碰撞,中国的命运也就取决于这两种信仰的博弈。这种信仰成了中国人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的力量之源。

这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信仰。1920年,《共产党宣言》创造了共产党信仰的起点。1992年,邓小平曾经回忆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共产党ABC》,正是以《共产党宣言》为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不停的追寻,坚守自己的信仰,发挥了他永恒的魅力。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共产党员宣言》确立了中国人民自己的信仰,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共产党宣言》引导彭湃从一个富家子弟走向革命之路,从他烧田契开始,已经开始绽放出信仰之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揭开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新篇章。

有了信仰,还要坚守,正是有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坚守自己的信仰,才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聆听着片中的入党誓词,再次心潮澎湃,历经各种时期,党的誓词也在不断修改,但毛泽东主席添加的永不叛党一句从未更改。绝大多数共产党人在用生命捍卫自己的信仰。方志敏曾写过:死,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他在《可爱的中国》一书中说道:中国一定有个可爱的光明的前途。正是由于像他这样对信仰的坚守,他心中的光明前途现在已经出现。当然,不是所有的共产党人都能坚守自己的信仰,像陈公博、张国焘等人,他们终将被历史所唾弃。

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奇迹靠的是什么?就是信仰。湘江战役陈树湘断肠而死,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陈毅的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表达了对信仰的忠诚,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怕死不是共产党员,无不是对信仰的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得到了人民的拥护。

从苏维埃到民族解放,从新中国到五星红旗,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去实践自己的信仰,共同的信仰让人们凝聚起来,为信仰而奋斗,就是为未来而奋斗。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三:《信仰》纪录片观后感作文】

一位西方的哲人说过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反复的思索就越会发现它永远新颖,并不断增长对它的赞叹和敬仰:一个是头上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而共产党人头上的星空是信仰,心中的道德是为人们服务。

没有信仰人会活得很飘这是时代楷模郭明义的一句话。是的,我也深深的认同他的话,没有信仰我们总会容易迷失,甚至会对善恶的评判失去平衡。人具有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我觉得人活着并不总是为自己活着,应该为社会有所作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应该得到统一。一辈子很短,如果用他来谋取物质的享受和个人的利益,生命如随水而逝的落花留不下一丝痕迹。一辈子也很长,如果把个人的奋斗融入人民的利益与党的事业中那就成为了信仰的坚守,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辈子就成为了永恒。

信仰是对万事万物存在唯一性真理的坚定不移的认定。因此,我觉得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拥有信仰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信仰,有向善的信仰,否则会使人踏入绝境。在当代我觉得对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就是正确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在近代饱受欺凌的苦难的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救国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的这种精神?我认为是一种信仰,那就是为国家人民幸福生活奋斗的信仰。在1921年,一件开天劈地的大事变发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它为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黎明的曙光,也燃起了无数人的希望。无数的共产党人让我明白了信仰的伟大力量是多么的无穷。也真是这种信仰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筑造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信仰使得生于大地主家庭本可享受荣华富贵的澎湃放弃对农民的剥削,主动消除剥削制度,成立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成为一个为人民谋利益的领袖,并最终献出自己的生命。信仰可以使十五岁的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信仰使一位平凡的战士雷锋把有限的生命融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他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生活的岗位,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他是平凡中的伟大,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但要升华成雷锋式的一滴水,是需要用信用去净化,用奉献去呵护,用执着去努力。当代雷锋郭明义也是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如果说在革命运动高于天的时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的信仰构筑看精神高地,那么新时期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总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先锋则展现出共产党人为党的永葆先进纯洁和优秀的历史画卷。

有人会觉得共产主义信仰太过于虚无与飘渺,我想他们看了《信仰》纪录片之后便不会再有这种感觉。对于共产党的信仰虽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是本质却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的崛起而艰苦奋斗。在和平年代我们不需要像过去战争年代无数的令人敬仰的革命先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是当代共产党人的信仰。人民,就是共产党员的上帝,所以的上帝都比不上他那样神奇。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钱学森,邓稼先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员为中国建设新中国付出了他们价值。

我们不必追求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我们只要用我们自身的行动去影响和带动他人来作出自己的贡献并证明在中国大地上还有这样前扑后续的共产党员为人民和党的事业努力着,让人们相信这是真实的。我觉得这要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信仰,那么建设一个和谐的、健康的、繁荣的、民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便会实现。

看了这个记录片之后,更加坚定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坚定了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信仰。在我的心中深深植入了人民这个核心,我将会在日常实践中贯穿为人民服务的核心并为之奋斗。

【篇四: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曾经,在念大学的时候,信仰对我而言是很空、很大,虚无缥缈,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从未认真考虑过自己的信仰是什么?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信仰?但当我踏上区妇联的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我开始有了一种信仰,那种信仰激励我全身心的投入工作。特别是近日,在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信仰》纪录片,更是感触颇多,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有明确的奋斗方向,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正如纪录片里所说: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今天,我们叫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的未来,是共产主义。事实表明,共产主义信仰在万众一心的集体进取中迸发了超常力量,催生了一系列的苦难辉煌;从建党伟业到建国大业,从独立自主到自力更生,从拨乱反正到改革开放,从初级阶段到小康社会,从中国特色到和谐社会,从三个代表到科学发展,信仰的力量引领一个古老的民族持续实现复兴的梦想。

坚定信仰,需要勇气。晋朝刘琨讲过:胆识坚定,临难无苟免之意。在前行道路上,面对困难挫折风险,都能做到坚定不移坚韧不拔坚持不懈,是需要有点勇气的。只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离开了勇气,也就离开了坚定,失去了信仰。对照自己,更需不断锤炼这种可贵的品格,努力做到在任何情况下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风雨不动安如山。

坚定信仰,需要实践。坚定的信仰需要在实践中锤炼,更需要用实践进行检验,不断增强坚定信仰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别人眼中,我是典型的三门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掌握的只是书本知识,缺少工作阅历、实践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我在工作中,抓住每一个学习、实践的机会。向基层妇女干部学习,学习如何把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如何做好妇女工作,如何处理好复杂问题;向实践学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本职工作和基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把基层实践中好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及时的总结;向妇女群众学习,耐心倾听她们的意见与建议,集思广益,更好地落实到每一项工作中。

我坚信自己将一如既往地保持蓬勃朝气、高昂的工作激情、充足的干劲,为信仰的旗帜增添新的光彩。

【篇五:信仰的观后感】

信仰,是一个永葆激情的号角。它吹出的每一个音符都撼天动地,它发展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推动着历史时代的前行。

在中国,根植着一个骄傲的信仰,它的灵魂是共产主义,它的标志是五星红旗,它的理想是人民富足。它指引着一个名族由压迫、黑暗走向了尊严与光明。

当号角吹响已近百年,其旋律愈发诙谐有力,余音飞扬,而人们却似乎已无暇于聆听。当我们更多的留心于最美与最牛故事的时候;当我们更多的议论着房价、物价、长假的时候;当我们更多的去思考究竟幸福联系于物质还是联系与心灵的时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热血的画面,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答案:幸福来源于信仰。

它让我们又一次忘却浮夸的形式去思考人的本性,让我们告别空洞的情绪化地口号去回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60年前的模样。让我们又一次让放下琐碎的思绪去牵挂那面英雄的五星红旗背后庄严而艰难的信仰之路。

在江西省南昌市方志敏的雕像下,婴儿车里可爱的孩子望着年迈的奶奶露出笑容,其画面之温馨所传递出的幸福感使人久久难忘。在方志敏深邃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一名用生命捍卫着信仰的战士无悔的选择和他永不平息的斗志。是他们让我们在可爱的中国谱写着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

祖国在向我们召唤,让我们回去把自己的血汗洒在自己的祖国的土地上灌溉灿烂的花朵,回去吧,赶快回去吧,祖国在迫切的等待我们。这是1950年朱光亚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不久后一张张中国留学生的面孔飘过大洋汇聚于故乡,他们舍弃了已拥有的高质量生活,回到贫瘠落后的祖国。是信仰召回了他们,是他们让我们今天拥有一个强大地祖国。

邓稼先亦是如此,在得知两弹一星计划后,他告诉妻子:即将调动工作,具体工作我不能说。如果我能做好这件事,我的一生就能过的很有价值,就是为他死也值得。于是他果断放弃了已有的物质享受,甚至搁置了亲情,爱情,断绝了与家人朋友的一切联系,在苍茫的戈壁上,过了八年单身汉的生活。当一次核试验失败,他不顾自身安全前往实验区捧起含有剧毒的碎弹片,此后的日子里他的身体各项指标逐渐下降。如此的胆识与刚强是信仰赋予的,从而映射出的是信仰旗帜下最耀眼的忘我情怀。

我很喜欢在纪录片中的一句解说词:或许今天人们会觉得他们的行为不可思议。是啊,如果今天有人要求你放弃豪宅,名车,奢侈的生活去做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个事情或许会让你付出鲜血甚至生命,你会选择吗?

今社会人们常常提及幸福,常常追问幸福是什么。在郭明义的身上我找到了答案,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将自己省出的每一把粮,每一晚水送到更需要的人面前,当他看到被帮助的人露出微笑的时候,换回的是他内心的温暖与富足。

集结在信仰旗帜下的人和事都例证着一个道理:唯有信仰能使生的意义最大化。当我们再一次聆听信仰的号角,似昏暗的迷雾中射出的一束光给我们光明与力量。

【篇六:信仰的观后感】

在观看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后,我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共产党员的信仰,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题,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故事,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这部影片兼具政论片、文献片、纪实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故事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优秀电视片。

在观看《信仰》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要牢记党的宗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带头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更好地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作为一个社会人,是追求。

【篇七:《信仰》观后感】

当前,深度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精神层面似乎存在着一种隐忧,即兜里钱越多,思想反而越空虚,财富积累越快,信仰反倒越失落,信仰失落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一个现实课题。

信仰失落问题,主要是共同理想的淡漠、历史方向感的丧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一些党员、干部忽视理论学习、学用脱节,理想信念动摇,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

时值党的十八大如开之前,6月24日至25日晚,为庆祝建党91周年,展示各个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理想信念和传奇故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分只要主义真、壮志换新天、时代先锋行3集,每集时长50分钟,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采用大背景、小细节的表现手法,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按照学院党委的通知安排,我自己在家认真观看了这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高度认同央视制造的创作水平和震撼心灵的教育效果:本片的确兼具电视政论片、文献片、纪录片之长,将展现历史,刻画人物,阐述理论融为一体,以人带史,以事论理,主题鲜明突出,细节真实感人,表现手法新颖,是一部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很强的经典电视片,是对我们广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教育片。

此片使我再一次系统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的同时,也使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信仰的价值:信仰问题之所以如此重要而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是因为信仰不论对一个人或一个民族而言,它都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种关于行为善恶的最高标准,为社会道德体系提供正确的方向和依据。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面对高校教育的改革创新,信仰包涵的价值整合、文化认同、行为引导等功能和特点,必然成为我们不得不深度审视和思考的重大现实问题。

作为党员教师,不仅自己要在观后更加纯洁性自己的思想、更加坚定共产党员的信仰,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以一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身份,进一步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诠释和教育方面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信仰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状态或精神机制,是在某种文化形态下形成的,对人的思维意识、行为取向具有支配作用的主导性精神机理,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评价、选择与行动。因此,信仰属于精神范畴,是整体的精神姿态和综合的精神活动,它的指向与归属是明确、自觉、积极和主动的,它给人们提供的是除了知识以外的关于未来的信念,构成人类不断向历史纵深延伸和向未来极限挺进的精神支柱,体现出对改造自然的情感冲动,或是对生存状态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总有一种信仰让我们充满力量,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奋进前行。片中展现的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90年来各个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无不激励我们坚定信念,奋发进取,创先争优。

但是,我们也不必讳言,在我们党8000多万人的队伍中,也确实有极个别领导干部和极少数党员,思想上入党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好,是否真信真教真干马列主义,是否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否把从事的职业当作一生的事业来做这些问题,言行不一的现象还是有的,极个别人身上这种现象还很严重,确实是到了需要信仰追问的地步了即入党为了啥?

解决当下党员的信仰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党的组织理想真正转化为个人的理想信念。为此,我们需要超越个人计算,要有革命先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那样的信念与胸怀,真正为信仰而活。具体地说:第一,从超越自我、体现生命无限价值的角度提出每个人、尤其是领导干部不可回避的信仰问题,这就是身后给人们留下什么,如何于私上不愧祖宗、下不愧子孙,于公上不愧人民群众,下不愧岗位职责。第二,从党和国家高度认同的角度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的荣誉制度,从制度上落实千杯万杯不如群众的口碑。

信仰在心中,实绩需创优。有革命先烈的激励,有江苏新时期三创三先精神的引领,作为江苏特质党员群体的一员,我将在追问信仰的历程中,接好先烈的信仰之旗,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十八胜利召开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篇八:《信仰》观后感】

没有信仰人活得很飘,我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别的信仰。这是在《信仰》纪录片中,鞍山市齐大山铁矿养路工郭明义讲的一句话。语言很朴实,却最实际,他回答了一个普通共产党人在社会思潮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所选择的信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应该坚守怎样的信仰呢?在观看《信仰》之中,我们得到了答案,那就是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对党无限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融入到自己的骨髓中作为自己的远大信仰。

组工干部如何坚守信仰?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将军这样的信仰,是何等彻底的自觉与豪迈。选择信仰不难,但为信仰坚守太难,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充分认识坚守信仰面对的复杂形势,传承信仰,要像陈毅将军那样坚守信仰,做信仰最坚定的组工干部。

一是要树立坚守信仰的坚定信心。对信仰一旦选择就毅然坚守,而坚守所付出的代价有时远比选择时还要巨大。当前的社会当然是不完美的,但这正是我们共产党人应当坚持信仰和理想的理由,而不是放弃信仰和理想的道理。信仰的道路不是一马平川,充满着荆棘,甚至陷阱。社会上的阴暗面和腐败现象,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怀疑,误解和动摇,以及敌人的反对,都是自然的事,都是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斗争任务。作为组工干部,我们的使命就是铲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一点一点地接近我们的理想之地。

二是要有坚守信仰的毅力和勇气。在革命年代,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前大声地说:怕死不当共产党!用死来捍卫自己的信仰。在观看《信仰》的时候,我们还要学会跳出影片来看信仰,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新的历史难题,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和矛盾,如何正确处理、应对,对于我们党来说是一个挑战。然而,作为组工干部,无论如何都不能忘记,我们需要始终坚守的,仍然是党的本色。我们在正面学习《信仰》的同时,更要查找和重视党内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予以合理解决,只有如此,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才会更加坚定,党的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

三是要让信仰在现实中扎根。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把信仰落实在点点小事上、在平凡岗位上闪耀着灼眼的光辉。当今时代已经不需要用断头流血来彰显我们家国天下的情怀。我们要做的,更多的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学会真心体察民情,主动深入群众,切身体验基层工作的甘与苦、得与失;主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入农家,真正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群众交朋友、拉真事、诉真情;做群众欢迎的事、关心的事、满意的事,干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只有这样,才能让信仰在现实中彰显活力。

组工干部如何实践信仰?谁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把谁举过头顶。这是《信仰》纪录片里对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实践信仰的高度称颂。我认为,观看《信仰》,并不是让我们比信仰,干出与信仰故事里同样的事情,而是要我们时刻牢记宗旨意识,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工作,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像沈浩那样时刻把人民装在心里,在为人民服务中体现信仰。

一是用公正捍卫信仰。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的职业操守、为政之要。李林森、郑培民、王瑛、任长霞等一个个光辉闪亮的名字,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标杆。具体工作中,我们就是要向模范学习,要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和政策办事,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特别是在选人用人上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干部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绝不掺杂个人好恶,戴有色眼镜看人。组工干部要做到慎独,在各种物欲诱惑面前,要始终保持住淡定、敬畏、克制的心态;在浮躁喧嚣中,要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始终做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二是用奉献诠释信仰。组织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组工干部常常面临各种抉择,只有坚守公道正派,始终考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修德以立身,律己以正人,公道正派是组工干部立身之本,德之核心,组工干部要大气谦诚,愿为人梯,才能真正公道待民服务亲民。要把组织工作扎根在基层,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工地,了解人民的呼声,选出好干部,把组织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为民服务上。

三是用创业实现信仰。组织工作肩负着推动党建科学发展、激励队伍干事创业的重任,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组工干部的追求和创业也不应该有止境。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千主义万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能够富裕,最好的主义。他不局限于主义的讨论,他大胆改革创新,把自己的信仰化作了朴素的行动:让华西村的群众都富裕起来。他的故事,给我很大启发,作为组工干部,就是要立足岗位,立志做大事,大胆改革创新,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争创一流业绩,在成就功业中实现信仰。

【篇九:纪录片信仰观后感】

在建党91周年来临之际,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观看了大型纪录片《信仰》,纪录片用一幅幅动人的影像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追求信仰,坚守信仰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共产主义的信仰。

信仰是坚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理论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信仰的社会形态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实践信仰的奋斗脚步,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大的历史时期。无论在多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这光芒闪耀的信仰真谛,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移坚守的精神家园。

选择信仰很艰难,坚守信仰更难,在实践和坚守信仰的道路上,铺满着荆棘,更有无数的革命先烈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革命前辈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叱咤风云,震撼日月,擎起了照彻神州的通天火炬而直面生死。先烈们视死如归,义无反顾,因为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人。信仰是引领他们前进的天,人民就是支撑他们奋斗的地。

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在和平建设时期,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沈浩、任长霞、吴任宝、郭明义等共产党人,他们尽管身处不同年代不同时期,但却始终贯彻着一个共同的宗旨,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一心为公,一心为民的身体力行在人民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座座丰碑,书写着这些共产党人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也诠释着他们的坚定信仰。90多年来,共产党人的信仰,已经变成了今天的旗帜,在这面旗帜的感召和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了党的队伍。青年党员们用青春的活力给信仰的旗帜增添了新的光彩。在各行各业的平凡岗位上,无数青年党员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生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真义,丰富了共产党人信仰的时代内涵。

如果说,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年代诞生的英雄为共产党人的信仰绘就了基本底色;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涌现的典型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构筑了精神高地;那么,在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信仰将成为我们为人民服务的不竭动力,信仰体现为对我们事业的执着追求,信仰是对事业的坚守,信仰是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豪迈。

今天人们已经过上了前辈们为之牺牲为之奋斗的幸福生活,而那91年前点燃的信仰灯塔,依然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信仰激励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的时候,当我们被纳税人误解受委屈的时候,当我们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给纳税人解释税收政策的时候,当我们被繁重的工作压的抬不起头来的时候,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将成为我们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对事业孜孜以求的坚定信心。如果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那就成为了信仰的坚守。即使生命归于结束,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辈子就变成了永远。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丰富和完善,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保持先进、纯洁和优秀,始终是我们如磐的根,不变的魂。今天我们站在新时代的潮头,信仰的光芒将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用辛劳和汗水浇灌信仰的大树,用青春和热情书写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

【篇十:《信仰》观后感】

人们总是在抱怨,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物质生活丰富,但是内心却是空虚的,找不到精神寄托,似乎我们活在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最近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很受教育和启发。原来,信仰并不遥远,只要仔细观察,无论是历史中,还是现实生活中,都不乏拥有坚定信仰的人。

看到彭湃、张秉贵、孔繁森、谭千秋、钱学森、雷锋、杨善洲、沈浩、郭明义这些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开拓创新、勇往直前,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幸福奉献出青春、热血直至生命,他们为我们诠释着信仰。一个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具体工作和生活追求让我们看见了鲜活的信仰、生动的信仰、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具有很强榜样作用的信仰。

信仰不是一种学问,更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理论。更多的时候,信仰应该是一份自觉的行动,只有将它实践出来,体现在生活中,才是它真正意义所在。失去信仰的人生,常常会迷失自己的生活方向;失去信仰的民族,必定难以拥有恒久的前进动能。不论是黑龙江为救学生双腿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抑或是杭州那用生命最后的气力挽救一车人性命的最美司机吴斌,都在用他们的英雄壮举展示着信仰的力量。这些感人的事迹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坚定自己的信仰。无论中国怎样,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中国,只要我们有光明,中国便不会是一片黑暗。

纪录片观后心得写作范例


读书,读好书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让我们再一次回味这本书籍。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它是阅读一个作品后的心得体会。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观后心得写作范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榜样的事迹不能轻易复制,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借用的。我们学习榜样,就是要认识榜样身上的力量,并将这种力量借过来,通过自己的行动发扬出去。通过学习,我从毛丰美身上借过来的力量,就是斗志昂扬的“干”字精神所蕴藏着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有的忠诚、干事、干净和担当。

“干”字精神,就是一面对党忠诚的旗帜。改革浪潮,浩浩荡荡,砥砺着我们中流击楫、激流勇进。所有人都在船上,而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名船员,每个人每一次的击楫,都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份力量;每一次的停顿,也都意味着晚一点渡过当前的困境。当前,我省经济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这提醒着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拿起船桨,奋勇前进,用行动将“干”字精神发扬起来,用行动把“干”字精神树立起来,把对党的承诺和情怀融入每一次的工作中,在率先垂范中践行对党忠诚的誓言。

“干”字精神,就是一股咬定青山的劲头。有些时候,工作复杂繁重,战线会拉得很长,需要我们长时间地付出和努力,甚至需要“5+2”“白+黑”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好工作。而这期间,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松懈思想作祟,每当这时,多想想毛丰美“苦干———弯大腰、流大汗,实干———重规律、求实效,巧干———讲科学、闯市场”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给自己些鼓励和鞭策,把松懈了的发条再紧一紧。只要愿意“苦干”、想要“实干”、追求“巧干”,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必将战胜眼前的困难,在一次次克服困难中站得更高,工作质量也将提得更高。

海洋——观纪录片《ocean》有感


在我眼中海洋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海洋的面积占地球的四分之三,海洋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深一万多米,把珠穆朗玛峰整个倒过来放进去还 碰不到底。深不可测,浩瀚无边的海里生活着各种各样数不清的动物,记录片《OCEAN》向我们揭开了多姿多彩,不可多见的海洋动物的生活。

看到过食肉鸟如何捕食海里的鱼吗?来看看这一幕吧!一片汪洋大海上一大群食肉鸟在海平面上方低空徘徊,他们在等什么?猎物!一大一波银梭鱼涌过来,形成了巨大的球体,泛着粼粼银光。伴随着成群的海豚一齐翻滚着跃出一水面,几十只食肉鸟收起翅膀,倒转身一体,头朝下,如炮弹一般冲进海中,加入了海豚对鱼的争夺。食肉鸟几乎百发百中,冲入海中,衔一住海鱼,上浮水面,一气呵成。海面上此起彼伏,海一浪一翻腾声,海豚海鸟叫一声,真是一片热烈厮杀的战场。

再看这一幕,海底深处,龙虾和螃蟹的对决,冷静而残酷,双方都挥舞着利刃—大钳子,如武林高手般,你来我往,毫不相让,忽然,咔嚓一声,螃蟹的大钳子被龙虾生生钳断,龙虾顺势再推了螃蟹一把,只见螃蟹后退几步,终于不支,向后翻到,肚子朝天。

那海中霸主——鲸,它喜欢这样的游戏,它庞大的上半身跃出海面,然后向后倒去,拍在海面上,果真是“鲸”鸿一瞥啊!还 有那一只只透明的水母,飘逸着它的裙摆,跳着倾国倾城的舞姿,像海洋中的一精一灵;海龟壳上的花纹讲述着岁月的痕迹,衬得海葵中自一由安全的小丑鱼格外年轻;那沙中刚刚孵化出的海龟幼崽凭着本能奋力向海中爬去,却躲不过食肉鸟的利爪。

海洋动物的生活如此真实,鲜活,生动,我被深深迷住了。但是片子的结尾让我感到很痛心,海水被污染了,动物的生存受到了威胁。蓝马林被巨大的渔网粘住了,海龟挣扎着想从这“监狱中”挣脱,连鲨鱼也没能幸免,怎么动都无济于事。渔船上的人把鲨鱼吊起来,他们用刀割掉了鲨鱼的鳍和尾巴,只为了人类桌上的美餐—鱼翅。鲜血喷一涌而出,染红了大海。更可恶的是,获得鱼鳍后,他们居然又残忍地把可怜的没有鳍和尾巴的鲨鱼随意扔进了大海。看到无力挣扎,沉入海底还 未死的鲨鱼鳍部和尾部那鲜红的创口,我眼泪刷的就流下来了,自然界的动物之间的猎食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可是人类的自私,残忍,破坏和杀戮会毁了我们美丽的海洋和多样的动物。

听说这个片子的法国导演为了拍这部纪录片花了5000万欧元以及5年的时间!中国著名的导演特意为这个片子做了中文配音。强烈推荐大家看这个记录片,海洋和海洋动物是如此美丽,如此和谐,让我们一起一爱一护她。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900字


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观后感900字

于广连

说来惭愧自参加工作以来很少进电影院看电影,一来工作家庭事物繁杂,二来因为网络发达可以在线观看免费电影。3月2日公司党总支组织党员与部分骨干观看《厉害了我的国》现实纪录片,该片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和成就,以及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论述,以纪录片的形式首次呈现在大银幕上。作为一名80后看完电影后真切的感受到伟大祖国这些年来的发展给全国人民带来的幸福,从中国车、中国路、中国桥、……每一个伟大的创举都让我感到震撼、自好,由衷的为伟大祖国打CALL

记得上学那会,我们同学之间谈论高科技、谈论军事、谈论手机等都会对国产东西嗤之以鼻,某某同学买个SONY的随身听、三星的电脑、摩托罗拉的手机等,大家都会羡慕一番,囊中羞涩的同学买个国产手机电脑都会感觉惭愧,那会我们的名族自豪感是缺失的。

记得1999年上高中那会,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学校组织我们示威游行,我们在街头呐喊,强烈谴责美国的野蛮行为,但是谴责有什么用,我们喊破喉咙不会得到任何答案,落后就要挨打,那会就想参军或奋发学习为祖国的发展做自己的一份力量。

十八大以来,我们祖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们党现在提出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们是有底气的。四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发展进步、伟大成就,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影片中祖国创造的每一个创举,无不催人奋进。

港珠澳大桥、"复兴号"动车组、上海港、"蓝鲸2号" 海上钻井平台、"蛟龙号"载人深潜器、"墨子号"量子通信卫星……一个个家喻户晓的新时代新奇迹贯穿在中国奋进的五年中,一项项有温度的改善民生的举措,触及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数可喜的变化发生在群众的身边。老百姓眼里的发展成果不再仅仅是骄人的"数字",而是溢在心里的自豪感,写在脸上的民族自信。

正如影片的名字一样,厉害了我的国,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民生,影响世界。一代代奋进的国人梦想汇成伟大的中国梦,中国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进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关系,在国际上树立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形象。

最后真心祝愿伟大祖国越来越强大,永远屹立在世界强林之中。

观纪录片《二十二》有感


观纪录片《二十二》有感

位朋

看完《二十二》这部纪录片,我很佩服他们的勇气。佩服这二十二位受害老奶奶的勇气和付出的努力。我不愿意称她们为慰安妇,因为慰安妇是日本侵略者的说法,我感觉这么称呼她们良心上过不去。

人的一生或长或短,几十年光阴或美好或痛苦,总有回忆,有的回忆是甜蜜快乐,但总有一些是伤口。回忆苦难,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你要把已经结痂或者痊愈的伤口再次划开,露出里面鲜血淋漓的血肉,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也需要很大的毅力。纪录片《二十二》是真实的记录下来受害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没有浮夸的演技,没有震撼的特效,没有明星,甚至没有什么背景音乐。全程只有那些老奶奶还有家人或者志愿者的讲述和泪水。只有艰难岁月的无奈和辛酸。

纪录片《二十二》里边好多老奶奶说着说着就泣不成声,我理解她们的痛苦和行为,但是你我永远也没有办法知道或了解她们有多么的痛苦。因为你我没有经历,没有经历过那种绝望和痛苦。纪录片里毛银梅老奶奶说着说着就说不下去了,她捂着双眼说:不说了不说了,再说我会痛。她们其实有很多痛苦,说出来会好受一些,但是她们知道她们就算是说出来,旁边的人也不会懂,只会让他们更加难受。所以她们选择不说。就这么默默的埋藏在心里。山西的李爱莲老奶奶说:我从十七岁之后就没有再和别人讲过,讲什么讲,讲了他们也不懂,我走(死)了就带走了。太多太多了,她们的故事我没有办法一一诉说。我只能记得她们的眼泪和痛苦。他们大都不愿意提起那些经历,我们也要理解,这么痛苦的往事不愿提起也有自己的苦衷,不必强求。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其实是在和死神抢时间,电影开拍时全中国曾经20多万的受害者仅仅只剩下22人,等到电影上映时只有仅仅8位老人在世了。2012年全国仅剩32位所谓的“慰安妇”了。2014年《二十二》开拍时仅仅只有22位在世。所以电影名字取名“二十二”。导演郭柯说:“我们想呈现的不是历史,而是他们的心理状态。”影片最后的部分,我被一位叫韦绍兰的老奶奶的乐观精神状态而感动,因为她依然认为这个世界很美好。有一位老奶奶看到已经老了的并写过书认罪的日本兵的照片的时候,笑了,说:这日本人也老了,胡子都没了。可能那时候日本军人都有胡子吧。其实我感觉,对于过去那段历史,一直心存芥蒂的一直是我们后辈。慰安妇三个字包含了多少耻辱,包括了多少国破民亡的无奈。我们不敢面对那段屈辱的历史,但是历史就是那样的存在着,所以我们只能铭记,并让那些历史不再重演。

写到这里,我不知道怎么写了,因为我没有办法再去组织那些我曾经善于应用的词语和句子。所以我在这里讲一个事例:海南省曾经剩余的八位受害者老奶奶,他们曾经到日本状告日本政府,要求他们谢罪和恢复自己的名声等,直到8月12日,就是电影上映的前两天,曾经状告日本政府的八位原告的最后一位黄有良阿婆含恨去世。她直到去世都没有受到日本政府的道歉和赔偿。但是,她们曾经受到的伤害不会被抹去,日本侵华的历史不会被抹去。

现在的数字是仅仅只剩余八位阿婆,终有一天,这个数字会变为零。但是她们虽然离去,历史的真相不会被抹去。这部电影的秘密资助人张歆艺说:“历史就是客观存在,是永存的,无法抹去。”

在电影院,我没有听到预计的哭声,只是所有的人静静的坐在那里安静的看完了所有的影片,包括后边以前从来不看的名单。走出电影院,我说,这是我长这么大看的电影中看的最安静最不敢说话和评价的电影。

最后,希望大家能走进电影院,看看《二十二》,记住她们的面孔,铭记那一段历史。她们正在离去,历史总会永存。

纪录片《蛇岛的秘密》读后感


1、蛇岛的秘密书本读后感

当我看到《蛇岛的秘密》这个题目时,脑里顿时冒出一连串的问题:蛇岛在哪里?蛇在岛上是怎么生存的呢?岛上还有没有其它的生物呢?这个小岛有多高?……带着这些疑问,我急不可待地读了起来。

看完书后,我懂得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上面的问题全都迎刃而解。蛇岛是我国渤海上的一个小岛,岛高273米,岛上住着成千上万条毒蛇。关于蛇岛,还有一个故事呢!

传说很多年以前,岛上住着一公一母两条大蛇和无数蛇子蛇孙。它们在草木丛生的山沟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天,野心勃勃的公蛇忽然对母蛇说:“这个岛太小了,老住在这儿一点意思也没有。听说蛇游过海就能变成龙。我要游过海变成龙,在陆地上称王称霸。”说完它就带着子子孙孙向对岸游去。龙王知道后,立刻派绿海龟带虾兵把它们团团围住,要他们赶快上岸。它们不听,一心想冲出去,被虾兵们打得死伤无数,只剩下几条小蛇侥幸逃回岛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量力而为,千万不可不自量力。同时,我们还必须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掌握更多的科学本领,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一听到蛇就害怕,觉得毒蛇是个很恐怖的东西。真没想到蛇全身都是宝,它的骨头、毒液能入药;皮可以制做三弦、二胡等乐器材料;肉和蛋是营养丰富的食品;胆能清热解毒、祛风祛湿、明目清心等。

读了《蛇岛的秘密》,让我对蛇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我暗下决心,从现在起,认真学习,将来长大了当个科学家,去探索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2、纪录片蛇岛的秘密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在尚书网上阅读了很多好书,其中,《蛇岛的秘密》这本书深深多地吸引了我的眼球。蛇岛在什么地方?那上面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蛇岛是渤海里的一座小岛,岛上的秘密可了。比如,在这么一座孤零零的小岛上,多的数不清的蛇是从哪里来的?他们在岛上是怎样生活的?这些蛇是不是有毒?岛上还有别的生物吗?

读完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蛇岛的一些秘密,懂得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原来,蛇全身都是宝,蛇皮可以做成各种乐器、工艺品;蛇肉可以吃,味道鲜美极了;毒蛇的毒液在医学上还有很大的用途,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蛇岛的发现,对我国的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将起到多么大的作用啊!

我在读这本书以前,一直“误会”了蛇,瞧那模样,怪怪的,长长的,只要一见到它,浑身就会起鸡皮疙瘩。记得我小时候,听别人说:“有的蛇有毒,如果被它咬伤,人的皮肤不但会红肿,而且会很快痛苦的死去。”从那以后,我对蛇更加反感,也更加害怕。别说看到一条无毒的小蛇了,就是听别人说到蛇都不感听。每次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我总是不愿意去蛇馆看蛇,因为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蛇是不好的,蛇是有毒的,蛇是吓人的。

现在看完了这本书,仔细地想一想,蛇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相反,蛇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数不胜数。以后蛇在我的心目中再也没有这么可怕了,我反而会爱上蛇,喜欢上蛇。

读完《蛇岛的秘密》后,我对蛇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我真想成为一名科学工作者,去蛇岛考察一番呢!

纪录片可可西里观后感实用版(8篇)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扩充自己的知识库,很多优秀的读后感,就来自于作者及时地将自己的阅读心得记录下来,有关作品的读后感范文有哪些呢?面对这些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纪录片可可西里观后感实用版(8篇)”,赶紧看看对您有没有帮助吧,喜欢请收藏哦!

纪录片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1

周五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时代影院看电影《可可西里》,尽管在此之前,妈妈说过好多次这部电影如何好看,但认识不多的我并不以为然。

进入影院,我便看到一幅长约五米的黄色横幅,大意是万人签名支持《可可西里》冲击奥斯卡金像奖活动,上面已经有了密密麻麻的签名。妈妈也让我签,我觉得别扭:干吗要我签名?签名能随随便便吗?

我一扭身,进了影厅。

但在影厅的这90分钟,我被深深震撼了。

由陆川导演的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故事改编而来,故事发生在可可西里。这是一部反映历险的故事片,它通过猎杀藏羚羊和阻止猎杀藏羚羊这个过程,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与自然的相互抗争,而关于这个话题,则是个世界性的。

可可西里,位于中国版图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欧洲和美洲市场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中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猎杀羚羊。短短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现在可可西里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羚羊。

资料说,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五年多的时间中,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浴血奋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牺牲。

我觉得《可可西里》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实。特别是刘栋陷入流沙的镜头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这个镜头时,禁不住热泪盈眶,从影片中我看到了生命的无奈,人们不知何时何地会面临生死离别

整部影片像一则新闻报道,以一个随队采访的记者的角度,讲述了这个故事。从他们八个人进山,到只有四个人活着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跟盗猎分子作战,跟环境作战,跟贫穷作战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残酷的自然环境,凶残的猎杀藏羚羊的杀手关于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影片都像一部记录片一样真实而不加修饰地记录了下来。

纪录片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2

昔日的可可西里,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一个神圣的地方,藏羚羊满山奔跑,在青草地上撒下欢快的脚印。而今的可可西里,大漠、狂沙、雪暴、追逐、枪声、鲜血。

看过几篇捕杀藏羚羊的文章,羚羊眼中哀求的眼神让猎人放下猎枪,再不杀生。一直以为人都会像那样有同情心,都有爱护生命的爱心。当看到千百张藏羚羊皮平铺在地上,看到每张皮上冲锋枪穿过的洞,才知道错了,原来真有如此残忍的人,杀羊不眨眼的人。

剥一张皮子五块钱。撕扯着那柔软的皮毛心里坦荡荡?活生生的一只动物,前一秒活蹦乱跳,后一秒鲜血满地,可怜死都无完尸。给你五块钱,你就撕下了自己的画皮,露出黑色的面孔。你,难道就值五块钱?

端着冲锋枪,眯着眼,子弹壳清脆的落地声,一个酷毙了的姿势被你糟蹋的一无是处。当子弹穿过羚羊心脏时,你有没有听到她的哀叹声?她不只为自己肚子里的孩子,还为你,为我们人类,她绝望的眼神似乎在呼喊:人类,积点德吧。鲜血汩汩地从心脏流出,枪孔中看到你在笑。该千刀万剐的家伙,车裂都不解恨。

从来都是打着动物是人类朋友的旗号的我们又几时曾为动物们做过点什么,又一种珍稀动物快灭绝了,虚伪的人们流下几滴虚伪的泪,摆一张虚伪的似乎很哀痛的臭脸,写几篇号召人类保护动物的文章,似乎真的很慷慨激昂,放下笔后就像失忆了一样,什么都忘记了。于是动物一种接一种地灭绝,人们一次接一次地装哀悼,如此而已。

我也很虚伪,只有在看着电影时怒发冲天,看完后写一篇通篇都像泼妇骂街的文章,写完后有一种快感,就像给杀羊的人放血一样,痛快,而我又为它们做过点什么呢?

我无能为力,因为我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平凡,渺小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对钱的追求。

纪录片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3

周五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时代影院看电影 《可可西里》,尽管在此之前,妈妈多次说过这部电影如 何好看,但认识不多的我开始并不以为然。然而在影厅 的这90分钟,我被深深震撼了。

由陆川导演的这部电影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改 编的,故事发生在可可西里,它通过借杀藏羚羊和阻止 猎杀藏羚羊的故事,讲述了人在绝境中的生存挣扎和人 与自然的相互抗争,而关于这个话题,则是世界性的。

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生活着大约一百万只珍贵 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不过随着欧洲和美洲市场对莎图 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其原料藏羚羊绒价格暴涨,中国境内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 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潜入可可西里猎杀藏羚羊。短短 几年间,数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现在可可西里 大约只残存有不到两万只藏羚羊。

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 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 队,志愿进入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五年多 的时间中,纾牦牛队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 了无数次浴血备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马多杰先 后牺牲。

我觉得《可可西里》这部片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真 实性。刘栋陷入流沙的镜头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我看到这个镜头时,禁不住热泪盈眠,从影片中我看到 了生命的无奈,人们不知何时何地会面临生死离别^ 整部影片像一则新闻报道,从一个随队采访记者 的视角,进述了这个故事。从他们八个人进山,到只有 四个人活着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跟盗猎分子作 战,跟坏境作战,跟贫穷作战……荒凉的无人区,屠杀藏羚羊的场景,恶劣的自然环境,曲残的猎杀藏羚羊的 杀手……关于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景,影片都像一 部记录片一样真实地不加修饰地记录了下来。

走出影厅,我亳不犹豫地在倡议保护生态环境 的横幅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纪录片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4

可可西里,在藏语里是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的意思。在青藏高原上,有着这么一片广袤的无人区,那里孕育了中国陆地上最后的原始荒原,平均海拔4700多米,曾经是数百万藏羚羊的栖息地。观看《可可西里》这部影片后,带给我的是那用生命守护生灵圣地的震撼。

《可可西里》是一部真实的纪录片,影片讲述了记者尕玉和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为了追捕藏羚羊盗猎分子,保护藏羚羊和生态环境,顽强抗争甚至不惜放弃生命的经历。

影片的开头,在一片宁静中枪声响起,一批藏羚羊惨遭屠戮,一名巡山队员在亲眼见证藏羚羊被剥下皮之后,又被盗猎者残酷杀害,空气里弥漫的是鲜血的味道。巡山队长日泰带领队员连夜出发追捕偷猎者。前面几天几乎没有什么收获,到达卓乃湖的那一天,看着满地藏羚羊的残骸,巡山队员眼里溢出的是满满的痛惜,然而也只能挖个大坑,把残骸埋葬,再用火烧了。那是一种对生灵逝去的哀痛和敬畏。在沿途中,不断出现突发状况,抓到马占林一伙人的时候,盗猎者中一个20岁的年轻生命瞬间逝去。而后,一名巡山队员突发肺水肿,队长日泰在无奈的情况下,只能允许卖藏羚羊的皮子救人。接着,又面临着没有食物没有汽油的境地,可是追捕工作不能停。队长只能放下马占林一伙人,让他们自己走出可可西里。继续上路后,只有两辆车了,然而又有一辆车爆瓦了,日泰让他们留下,带着几位队员连同记者上路。终于,赶在偷猎者上公路前追到了他们,此时,只有日泰队长和记者尕玉两人,他们被偷猎者包围,最后队长日泰中枪身亡。

不管在什么时候,不论遭遇何种境地,巡山队员从始至终都没有放弃,他们是在用生命守护藏羚羊的栖息地。影片中的许多细节,都让我们震撼。在不冻泉运输站一个人留守了三年的阿旺在听到强巴被杀害的消息时,切菜的刀明显一停,我想,他心中深深隐藏的是对兄弟逝去的哀惋吧。在楚玛尔河时,队员抓捕马占林一伙人时,全都脱裤子下水,趟着冰凉的河水,丝毫不顾严寒。每一次,队员分别时,每个队员之间都会进行拥抱,浓浓的兄弟情义自然流淌。在只剩下队长一车人继续进行追捕时。日泰队长反复念叨的是:但愿不要下雪,不要下雪。而最大困难钱没有、人没有、枪没有这样的地步下,队长都没有说过放弃。巡山队员中,做什么的都有,伊西还是青海师大的学生,但却选择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藏羚羊。刘栋在返回途中,不幸被流沙沼泽吞噬,再一次用生命实践了对藏羚羊的守护。当日泰队长和偷猎者老板相遇时,队长面对枪口平静说出的话是:“放下枪,跟我走。”这些,都没有免去日泰队长死于枪下的悲剧。铁骨铮铮的汉子,始终没有放弃过,最终还是用自己的生命来对藏羚羊进行了守护。

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感触。我们看到的是偷猎者猎杀藏羚羊的血腥与残酷,剥下藏羚羊绒去迎合欧美市场需求的人性泯灭。和他们相对的是日泰队长组建的巡山队员的高尚品格和崇高人格。日泰队长一行人对可可西里这片土地是热爱的,他们对藏羚羊这一生灵是充满了敬畏与尊重的。他们用生命对藏羚羊进行的守护,是一种生灵对另一种生灵最为崇高的敬意。他们是善良的,也是伟大的。没有哪一种生命值得我们去随意践踏,用生命守护的栖息圣地,留给可可西里的永远是一曲动人的旋律。或许时间流逝以后,也会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用生命守护,用心灵坚守。感谢日泰队长带领的巡山队员,是你们给我们留下了美丽的可可西里,是你们为我们守护了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是你们用生命守护了藏羚羊。你们永不放弃的信念,以及用生命守护的信仰,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纪录片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5

最近很流行的贺岁片《囧妈》不知为什么,我一点兴趣也没有,反而想办法去翻旧日的电影来看,其实喜欢看什么电影都无所谓,完全是个人爱好,电影也是看不完的,我常常纠结要看哪一部,每次选定一部电影,都是有个小小过程的,比如先看看评论,如果有几条评论能够触动我的心灵,那么我就基本上会看。

《可可西里》这部电影以前就听过,但书读得少的我根本不知道可可西里是个什么东西,所以一直没去了解,没有想到这是一部埋藏得这么深的好电影,如此经典,看完了两天,我仍然没办法从里面走出来,常常回想那些镜头,沉重。为了写这篇观后感,我又重看一遍,仍是沉重,仍是经典!

记者在他们的驻所看到那些羚羊皮时,心被深深惊讶了,疑惑了,我也是。开始走进这部剧情要从他们出发进山开始,进山,听着是普通,想着也是普通的事,可他们却那般沉重,甚至是“活着回来”的道别语,记者不明白,我也不明白,心慌慌的跟着进山。

斑驳的汽车在高原上驰骋,沙土飞扬,偶见羚羊,或单只,或成群,在高原上自由奔跑,玩耍,甚是壮观,美好。可另一幕,却让我的心为之震惊,为之愤怒,为之刺痛。

几百只被剥了皮的羚羊的尸体散乱地躺了一地,血红的尸骨让人不忍直视,不忍看清,而巡山志愿队员还得亲手帮它们埋葬,队长说他们每年进山dou要埋葬一万多只,每一次的经历,每一次的愤怒和沉痛都凝聚成坚定的信念——守护这片净土,守护羚羊,绝不退缩!

冰天雪地,为了追捕猎杀者,巡山志愿队员脱裤子过河追赶,记者毫不犹豫跟着脱掉裤子过河,这一幕我被深深打动了,他不管是记者或警察,都是优秀的。

有一个巡山志愿者,好像叫阿旺吧,在孤寂的荒原上驻守了几年,以后,或许更久,为了守护羚羊,守护这片净土,他们的付出,谁人能解?队长他们给阿旺带去粮食,带去消息,喜悦的,悲伤的。他们一起做了炖好吃的,一起唱唱跳跳,看似欢乐。然后离别,拥抱,道一声保重,再道一声平安,只有他们彼此明白,他们是拿命在守护他们的这片净土,所以,每次的离别,他们不知能否有归期,能否再相聚?阿旺极力向伙伴们挥手的背影在荒原高山中显很那样渺小,寂寥……

队员生病了,让刘栋载回去救治,可是钱不够,队长说卖皮子,记者惊讶,跟了几天,一定也是有所体会了,巡山队是人不是神,他们伟大,但也平凡,凡不过生老病死柴米油盐,他们已经一年多没有领到工资了,却还自愿守护着,如今兄弟病重,不得已卖皮子。

有一段记者和大爷的对话,我听着挺感触的:记者:大爷,您是干什么的?大爷:我是剥皮子的。记者:剥一个皮子给你多少钱?大爷:五块钱。大爷:以前我是放牧的啊!放羊,放牛,放骆驼。这个草丛啊!变成了这个沙滩,牛啊,羊啊,没有的吃的。死的死了,卖的卖了。现在人也没有吃的了,所以人也活不下去了。

我一直无法忘记刘栋被流沙吞噬的镜头,任凭挣扎,最后消失,静寂,没有痕迹,仿佛没有来过;也无法忘记三个队员被困在冰天雪地里,有一个哭喊着:我们走不出去了!另一个吼他:哭个球!然后凝视了一会儿大风雪,拥着兄弟并肩向风雪中走去,坚毅的目光我仿佛听见他在说:这是我们选的路,是生是死,无悔!我被深深的震撼,生命在大自然中显得那么脆弱。

记者和队长正担忧着马占林他们能否走出去,一抬眼,马占林带着可恶的盗猎者来到他们跟前,多么讽刺!结局可想而知,队长被枪杀,马占林看着倒在风雪中的队长,徘徊许久,或许想说些什么,又不知从何说起;或许,想做些什么,又不知能做什么;或许,想起队长生前的种种刚毅与仁慈;或许,是良心还没有被泯灭,只是被现实打倒……最后,他告诉了记者出山的路线……

纪录片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6

《可可西里》很悲壮,的确,它反应了青海的真实面貌,但更重要的是它反应了整个西部地区的真实面貌,它只是西部这个真正大片里的一个引子,如果我们真想为理想而奋斗,那我们应该来到西部.特别是大学生以及为而流泪的商人和企业家.

青海、西藏、新疆、贵州、云南等地区,多为少数民族居住,文化经济整体落后。青海至少能找到藏铃羊,至少还能活下去(只能指部分地区),但在很多地方却只能看见满山的石头。本该是动物天堂的西部现在已经看不见多少了,所以就算你想犯法去打猎为生也是不可能的了。我生活在西部,我知道西部的苦,孩子上不起学就出门找钱。身边常有因为冶不起病而眼睁睁地看着年轻的生命离去(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与我一般年龄的邻家女孩,在我外出回家时却听到了家里人说她已经离开了人世,只有22岁。我想流泪,她与我是小时的玩伴,可我再次见到时我们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这种事在西部并不少见。我希望在为《可可西里》流泪的同时、在为藏铃羊流泪的同时请为西部人民多流一滴,那怕是一点。

藏铃羊宝贵,但人的生命更为宝贵。也许我们需然不至于很富有但也不会为饥寒所累。因此我们不会真正感到贫困落后是什么味道,但我们如果能真正到西部走一走,那么我相信你一定会比看到《可可西里》流的泪还多呀!西部风景如画、人民淳朴,本是有钱人休闲度假的理想天堂,可实际上它却是中国离地狱之门最近的一道“风景线”呀!

向往富有本无可厚非,因为贫穷本不是社会主义,但我们在个别地区或人富有的同时应该带动大多数贫困地区走向富有。我知道西部大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一天,但真正又有多少人愿意来到西部呢?每个大学生都会说:我不愿意回去,因为那边机遇太少,发展空间太小。我知道机遇少,空间也小,因为我是西部人,我比你更了解西部的真实情况,但你认为西部应该永远这样贫穷吗?你认为西部应该永远只是有钱人的理想天堂吗?你认为西部应该永远是中国人离地狱最近的地方吗?相信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是不会说“我愿意”的。但又有多少中国人(特别是大学生以及那么富有的商人们)愿意为这个贫穷落后的西部而努力呢?也许大家嘴上都会像《可可西里》发言贴上的那些一样说:“说真的,如果可能,我真想成为《可可西里》巡落队里的一员”。但我来说句真话,如果你愿意,这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呢?只要你有心为西部努力,相信西部人民是会真心接代你的。因为西部人民是淳朴的,尽管他们有很多人不知道西部大开发是什么,是为了什么。但如果你来,他们一定知道你是好人。别在为美丽富有的生活找介口,别再说有什么不可能,因为一切都是可能的:贫穷是真实的、人民的淳朴的、你的理想是能实现的。

淳朴并不是人们愿意的(这是真心话,你应该比我更清楚),只因为太贫穷、太落后,你不想“淳朴”都不行,对西部人民唯一的赞美也只剩下了“淳朴”。文学家在为自己的作品锦上添花时用到它,艺术家在西部写生时唯一用来赞美的也只有它。他们拿自己的作品去参赛评比时感觉到了自己很成功,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杰作(这是心里话,当然他们嘴上是不会说的,但你敢说他们心里没有这么想吗?我相信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但又有谁会想到这些作品的真正作者是“贫穷”呢?没有西部的贫穷,那来他们的成功。因此请不要在为你的作品偷偷乐的同时忘记作品的真正主人。如果你愿意(我希望你愿意,我请求你愿意),请把你的西部作品所得送给西部人(特别是那些没机会读书的孩子,因为如果他像你一样能读大学,能出国,也许他的作品会更胜于你)。

回来吧!所有有良知的西部人;回来吧!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不为别的,就为了我们在享受生活时能心安理得!

纪录片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7

《可可西里》,这部影片约莫是我于几日前中午同好友一起观看的,自我感触颇多,所以兴起记录这段情节的性情。不过说来惭愧,未有及时刻画当初的念想,既因为自我较为闲散,也因为拼写器具的缺乏,也由于近来心情繁杂、任务沉重等而迟迟未如愿记录下这一段往日感触。

拂去云烟般的往事,淡去缠绕心头的苦楚,面对不以我愿为中心的尘世,面对需要超脱性灵才能获得本我的每一日,回归到与世无争,返回到物与我唯一的另一番境界,兴许于我是那么遥不可及,是犹如镜中花水中明月一般难以求取,但我心恒毅,执着将是我所坚持的取向。

《可可西里》,一部以保护濒临死亡、甚至是灭绝的羚羊为中心的记事影片,以一外来记者的叙述与行程的察觉为主线的日记式影视文学,围绕着日泰为代表的保护人员同通过一格尔木裂皮者为折射的盗猎分子之间的矛盾为穿插和联系的复杂式情节影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影片角色,一个个拥有者平凡故事却充满人生不一般经历的普通巡山队队员,面对易水惜别式的出发场景,面对一去不复返式的保卫行动,勇气在这似乎是无力的话语,夸赞似乎已难再形容与描述我对巡山队员的崇敬与肃然起敬之意。

想起那一夜巡山队员在无限的悲伤中逝去的情节,那对羚羊的爱超出了我往日对爱的诠释与理解,给予我灵魂上的震动与启迪;想起那一夜日泰为前去保卫羚羊而同队员离别家园时同亲爱的女儿告辞时的无言情节,那保卫羚羊的情谊超出了尘世中的人伦,是一份超越简单意义上的伟爱;想起那一夜巡山队员在为执行任务而同女友离别时的无奈心状,为了羚羊而顾不上培育爱情的情感,恐怕不是一份你我所能轻易领会的!想起那一次在追捕盗猎分子而毫不畏惧严寒的河水,那一次甚至缺氧的恶劣状况下仍不懈地追捕盗猎分子的画面,那一次为继续追捕行动而日以继夜地赶路的叙述。

所有的所有,是源自内心的责任,而不是外在的功利驱动;是源自自我的使命,而不是职责所在的使然。虽是地方政府的临时编制,却不为薪酬的稀少甚至是义务性职责而义无反顾地牺牲自我;虽是名为巡山队这一称号,却是不顾自我利益地自发组成、无偿奉献,却是不计回报地付出。付出艰辛,付出青春,尽管他们也清楚回报他们的是失去亲情,失去自我宝贵的生命。并为此默默的坚持着,坚持着!

被告诫不要过多指摘他人的不足与缺陷,但我们要善于明锐地发现他人品质的高尚,察觉他人为人所不知的灵魂的高尚,并为之向世人宣扬,并为之躬身发扬。也许,只有这样才不负于他们的默默付出,才符合他们心中微弱的期冀与期盼!

纪录片可可西里观后感 篇8

可可西里,美丽的青山,美丽的少女,一个神圣的地方,藏羚羊满山奔跑在青草地上撒下欢快的脚印。

美丽神圣的可可西里安睡在宁静中。巡山车队开到了离藏羚羊最近的地方,他们拦下第一辆车便发现了藏民的棉衣夹层里藏着藏羚羊绒。然而这只是序曲,更加激烈的冲突正在上演。

巡山队员在遍布危险的茫茫大戈壁上奋力追踪,终于,盗猎者出现在冰河对岸,队员们不顾一切的冲入湍急的冰河之中。一场生死搏斗之后,只捕获了一些盗猎分子,狡猾的盗猎老大再次落网。于是他们带着俘虏继续追寻。然而意外发生了,俘虏马占林跟他的三个儿子逃走了。在抓获马占林及他的儿子的过程中,其中一名队员病倒了。队长让刘栋去买点食物。然而钱不够,为了救自己的队员有粮食不够,队长让刘栋卖缴获到的羚羊皮。

又追踪了几天,恶劣的现实摆在巡山队面前。由于带着太多俘虏,车上备有的粮食快吃光了。无奈之下,巡山队只能抛下俘虏让他们自己走出雪山。追捕行动在继续。可是卡车抛锚了,汽油也快用完了。队长再一次面对着艰难的选择,他让三名队员在原地等待刘栋,自己则与记者等继续追踪。

整个影片都是那么地震撼人的心灵!其实巡山队的队员们他们的脸和手都是很黑很脏的,但是他们的心灵是非常纯洁干净的!简单、纯朴、执着、勇敢的巡山队员让人看着是那么有冲击力。让我们为那些为了保护可可西里而牺牲的巡山队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眸百年中医纪录片》观后感


《回眸百年中医纪录片》观后感

最后一集有位老中医说道,我不能把国宝(中医)扔了啊,放弃了(中医)放弃了国宝,那我就是犯罪啊!就是历史的罪人,要受到历史的批判。我觉得老中医说的一点儿也不过分,中医的境况就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境况一样,它就像我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我们国人对中医不自信,存在怀疑,同样也有人对中华文化,对我们自己的瑰宝不自信,不支持,这是我们缺乏民族自信心的表现。我们中国如今已经成为世界NO.2,综合国力正以超过美国的速度增长,我们已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了!我们没必要再夸张的将羡慕、迷恋的眼光投向外国、投向西方了,我们有自己更加优秀,更有智慧的文化。时代在进步,中国在进步,国人的思想也要进步,不要再拿旧时中国的传统观念束缚自己,要打开思想。欢喜主动地接受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体会领悟,传承发扬!中国一定会更加强大,中国的国人一定会走更健康的道路,走向更辉煌的明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

我们作为中国人,中医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宝库,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如果上千年的文化在我们手中被毁掉,将会是多么沉重的一场灾难和打击。中医文化经历了千年的锤炼,已经深深地根植在人们的心中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西医的信任要远远大于中医,这就是我们民族文化衰落的根源吧,作为中国人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文化,别人从何而信呢?民族文化自信要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

回眸中医一路走来的历程,可谓艰难万分。看完这五集,我觉得中医的发展过程很不容易,也看到了中国人缺少民族自信,这种现象令我非常担忧,但有一群人在默默地付出,在保护传承中医,这让我很感动。但在面临疾病的时候,绝大部分人还是选择相信西医,觉得西医见效快,宁肯多掏钱,也不愿腾出时间去把把脉喝几副中药,因为他们根本不相信中医。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一定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文化传承下去,发展下去,让中医走向更光明的明天,自己要尽一份力。

这五个短片,讲述了中医一路走来的坎坷,很多人认为中医不科学,说中医治不好病。虽然历经磨难,但中医人还是坚持不懈地抓住机会,让世人认可。中医已经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世世代代被人们传承着,虽然传承的道路艰苦,但中医人从来没有想过要放弃,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不勤奋、不认真,我们要有文化自信,相信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并发展它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使命。

看完这五个视频,明白中医近百年从不被重视,到现在大力发展中医,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人在默默地付出?我们不能把对西医的意识带入对中医的认知中,如果还认为中医是不科学的,那么永远不能在对中医的学习上奉献自己的力量,我自己要好好学习中医,我们也要传承中医的精神,中医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是中国人,我们要传承中医给予我们的智慧。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医并不应该成为人们所遗弃的东西,中医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应该好好的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国人更加的认识中医、理解中医、接受中医,我认为我们班级的人能聚到一起学习中医,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使命。未来中医的发展一定是充满希望的,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和一代代中医人共同努力下,中医一定会走进大众,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中医,老祖宗的文化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去传承,我们应该将它发扬光大!

由于历史的发展中医渐渐的被人们否认甚至遗忘,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人对中医、对民族的文化已没有信心,严重缺乏民族自信心,为了救亡图存,盲目地学习西方,全盘西化。中医也渐渐被西医所取代,但中医治病明显的疗效并没有被取代,未来的中医之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传承,传承我们的中医文化,树立起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中医从兴盛到衰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2003年的非典中它再一次取得大家的信任,但人们还是认为中医疗效慢。对中医的不认可源自我们民族自信心的不断衰落,提升每个人的民族自信心是中医兴起的关键,所以我们学习中医,不但要学习中医知识,还要传播我们所学的中医知识,让每个人以中医为荣,让医道再次的发扬光大!

看了这五集视频,感觉到我们中医的发展太不容易了,即使再不容易中医也在那个年代救了许多人。古人给中医的穴位、脉络、起名时将人放在了大自然里,古人将人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中医治病讲究理法方药,学习中医说简单也不简单,说难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难,老师说:学习《黄帝内针》,只要不出法理,行针是没有问题的。学习每一科也一样,心投入进去了,也就容易学通了。传承中医的使命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中医是一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未来的医学发展,还是要中西医结合的,我们要好好传承中医。

中医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实践。可中医的一些经典之作,竟然被一些中医类的高校当作了选修课程,这种现象怎么能不让人寒心呢?中华文化的瑰宝,却被大家无情地忽视,这不仅仅是无知,也是对中医发展现状的讽刺。尽管中医的现状不尽人意,但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它,而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学习西医固然好,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应以自己本民族的文化为基础去继承去发展,要让东方的雄狮永远地抬起高傲的头。

看完这五集,让我了解了中医经历的种种坎坷,中医真的很了不起,竟没有想到那时候还有人要废除中医,到最后还是要实行中医,这是中医的奇迹。虽说中医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也不去否认西医,因为中医现在还没有动手术开刀子缝针的技术,如果中西医结合,我想这样效果应该是最好的。中医是我国的瑰宝,作为一位学中医的学生,如果没有学完半途而废,那我们就是不负责任,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中医发展中医。

CCTV官方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汇集(7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在观看一部影片后都会独属自己的感悟,观看【作品名】后受益匪浅,心中有了更多的想法,懂得了更多道理,或许这个时候我们的感受不能用单纯的语言表达出来,欣赏了作品以后,光有零星的思索还不够,这时需要认真地写一篇观后感。您是否正在想怎么样才能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呢?以下是读后感大全编辑为大家收集的“CCTV官方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CCTV官方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篇1】

观《大国工匠》,我们被工匠们的劳动精神、创造精神深深折服。一系列故事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技术的宝贵,增强了作为一名中职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该宣传片讲述了高凤林等八位工作在不同岗位中的劳动者,凭靠自己过硬的技术,用灵巧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贡献社会的故事。

《大国工匠》推崇“匠人精神”宣传技术技能,成就出彩人生,对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很有意义。

“五一”开始,央视新闻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这群不平凡劳动者的成功之路,不是进名牌大学、拿耀眼文凭,而是默默坚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岗位上,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在收看该系列节目时,发现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技艺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还有人检测手感堪比X光般精准,令人叹服。他们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CCTV官方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篇2】

谈起大国工匠,就想起这句话,就如同从前,书信很长,马车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样。工匠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进去,对待作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

我没有亲眼见过他们做作品时的场景,只是在书里的只字片语中了解到大国工匠,他们身上所有的匠人精神。现在我们提倡的匠人精神的本质是工匠精神,不也是对职业道德的遵守,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吗?印象最深的就是古文里有一篇《庖丁解牛》庖丁给梁惠王宰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即厨师的意思,但是他的技艺非常精湛,就连梁惠王也不由得的夸赞他,其实他也没做什么特别伟大的事。忠于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用心去做,用眼去看,用官所感。就如韩愈《师说》中的一句,“术业有专攻。”我所以为的工匠精神,也莫过如此了吧:不仅仅以自己的工作来养家糊口,对自己手中的东西,精益求精,精雕细琢,更上一层楼的精神。

在古代,中国作为手工业出产大国,瓷器、玉雕、绣品都是出自匠人之手。虽然匠人的地位并不高,但他们所创造的,却是举世无双的宝物。就拿瓷器来举例子,作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如果没有工匠不断的推陈出新,又怎么会有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工匠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由最开始的素瓷,到后来洁白无瑕的白瓷,再者唐三彩、元青花、秘色瓷、珐琅彩。这不知多少工匠倾注了全部心血进去,方得一“小瓶”,碎一件,便少一件。也许,工匠精神的另一层含义也告诫我们,不仅也对自己的作品用心,更要懂得来之不易的成果,总结下去前人摸索出来的经验,传承不断推新的文明。

周杰伦有这样一首歌“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以前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啊,天青色是无法自己形成的,在青瓷出炉的那一瞬必须是烟雨天,釉色才会渐变成梦幻般的天青色.因此雨过天晴的瓷器极为珍惜。工匠,是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等待仅仅是程序的一部分,也是匠人精神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只有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沉得住心,才能做出真正独具匠心,经得住时间检验的作品。

CCTV官方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篇3】

今年“五一”中央电视台 《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个工匠“8双劳动的手”所缔造的神话。他们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难道就没有工匠精神,还是说社会的浮躁,让我们忽视了这种精神的存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这是一群这样的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的手,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胡双钱

2.捞纸工周东红的手,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

3.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港珠澳大桥钳工 管延安

4.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5.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7.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 高凤林

8.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 顾秋亮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实践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当前的我们缺失工匠精神,“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CCTV官方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篇4】

观看了央视新闻的《大国工匠》,令人深受教育,感人肺腑。通过观看“大国工匠”们的超高技术和平凡而伟大的事迹,感觉我的思想好像又重新回归到了正确的大上,大国工匠们虽然都是出生一般家庭,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出非凡的成绩。我发现他们虽然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

高凤林,是中国科技集团第一科研研究院首都机械特种熔融焊接工高级技师,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作为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他焊接了40%的长征系列火箭的“心脏”;也是他将火箭发动机核心部件——泵前组件的产品合格率从20%提升到了92%,po解20多年未掣肘我国事业快速发展的难题。

此刻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这种不懈的,和他们奋斗的目标,我虽然是一名普通的选煤楼工,但我也要对我的工作做到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每传输一个都要认真的准确到位,决不能让每个岗位听错了而出现工作事故,保障安全的生产,而我也要确立自己的目标,我要做的就是去不断地进步,我也要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的完美,把我的本职工作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不断的去进步,以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来拓展人生的价值。

CCTV官方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篇5】

一个国家的底气,除了依靠高素质书并不多,没有什么高学历,是走在人群中会被淹没的普通人,可他们依靠自己出色的技术,为国家带来一笔笔不菲的财富,让国家日益富强,他们演绎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神奇。

——题记

今年“十一”,我观看了央视热播的宣传片《大国工匠》,《大国工匠》宣传片讲述了高凤林等八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靠着自己过硬的技术,用灵巧的双手,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追求着职业技能的完美,最终脱颖而出,为民谋福,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制造”。

八位劳动者,八位工匠。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他们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了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2、捞纸工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着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3、港珠澳大桥管延安。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4、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凋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

5、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6、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他就是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7、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

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表明,只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其实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业的工匠,我们都需要工匠精神,我们要向八位大国工匠学习,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对于身为人师的我来说,我也要努力做一个充满“匠心”气质的老师,不墨守成规或急功近利,而是将持续改善和创新当成永恒的旋律。因此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方向不应该是囿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让孩子们的时间花费在成绩单或名次上,教育更应该侧重于“育”,“育”是文化,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育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造激情才是教育目的,能培养孩子好奇心、提升在广阔空间中自由思考的能力、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和敢于冒险,并一辈子专注于的教育这一件事的工匠老师,就一定能做出有匠心味道的真教育。

CCTV官方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篇6】

大国工匠系列篇主要讲述了那些学历不是很高,但经过在自己各自的岗位,刻苦学习,遇到困难坚持不懈,最终成为国家高级技术工人并拥有了各自的精湛的技艺。

在所观看的视频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就是火箭心脏的焊接人——高凤林,他是一个专为喷气管焊接的工人师傅。影片介绍,他从18岁进入厂房,利用了35年的品质坚守和刻苦努力练就成了一级员工,喷气管都是由数百根几毫米的管线焊成。几毫米啊,多么精密的数字,得需要多么坚强的毅力啊。高凤林自己说,一连好长时间都不眨眼,当别人走了自己还在刻苦的工作,从这一点就体现了他对工作的严要求。

匠人是什么,匠人就是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的追求,在工作上,没有一点差错。只要是匠人就这样要求,更不要说巨匠了。

观看完之后,我深受感动,这还激发起了我的学习积极性。把这些高级技术工人作为我学习的榜样,努力向他们学习。

在我以后的道路上,我一定会专心的工作将来也成为巨匠!!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打好基础,在学习上我们无法与别人比,但是在技能学习上,我一定要比别人强!

CCTV官方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篇7】

观察生活,你会发现,平凡的人、不平凡的人,每个人身上终会有一些品质感动着我们;无论事也好,物也好,总有一些回忆感动着我们;感受生活,更有一种精神震撼着我们。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这四个字是我对大国工匠的理解,正是这些群体和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将他们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升华成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追逐梦想,接续奋斗,才铸就了今天的中国荣耀!

精湛技艺,卓越匠心。这些“大国工匠”基本上都是奋斗在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工程师,他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平常的生活,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他们也并不都是劳模身份,但他们是践行劳动精神的最好的引路人。

他们其中有焊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动机的技能专家,为我们航天、登月做出巨大贡献的高凤林;我们的“复兴号”作为我国高铁的“升级版”大突破,让千万人民越来越节省出行压力,解决运输难题,这当然少不了破坏“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核心技术难题的焊工李万君的功劳;为“嫦娥探月”组配高精度射电望远镜的钳工夏立让我们中国人民也是世界人民第一次看见从月球背面传回的清晰画面;还有为我国国防军工行业进行研究创新的新一代技术工人年仅29岁的陈行行;另外还有特高压带电检修工王进;我国深部地质找矿钻探领跑者、高级工程师朱恒银;核燃料修复师乔素凯;突破进口发动机生产线技术封锁的设备维修工王树军;实现石油工程技术重大革新的“油田土发明家”谭文波;用一生和时间赛跑、抢救国宝的86岁文物修复师李云鹤。以及三万多名“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这一个又一个的劳动者、一个又一个的奋斗的故事让我震撼,让我为之动容。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相信《地理纪录片观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苦难辉煌纪录片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