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 > 地图 > 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2024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范文
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相关栏目
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热门栏目
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推荐
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

(共 5884 篇)

  • 1、 纪录片《地理中国》观后感

    纪录片《地理中国》观后感 科教频道的《地理中国》栏目,我特别喜欢看!在这里,有很多人们还未知的大自然的神奇的故事!每看完一期我都会感动好久!大自然可真神奇啊! "蓬莱滩寻梦"这一期,当我看到那些重重叠叠的岩石交织在一起,我整个人都被吸引了!金玉轩教授无数次的来到这里考察。这些奇异的岩石的秘密就是金教授破解的。他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岩石,有几次他都病倒了,但他还是坚持工作 ,带病继续考察。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重大成果---在这里的沙滩中,他发现了一个"金钉子","金钉子"记录了两亿多年前生物灭绝与演化的时间点。这些岩石的重重叠叠,标志着上世纪以来,从用生物从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的一演变的地质的时间点。 在"地理中国"栏目中,还看到了其他的很多的自然景观!我国的喀斯特地貌很多,你见过在溶洞里的"莲花盆"么?他们好多个像佛祖打坐的莲花盆,静静地呆在溶洞深处的净水潭里,有大的,有小点的,在盆里面还有"佛珠",一粒粒的,每一颗都记忆着他们所经历过的岁月!莲花盆的形成可证不容易啊!那是岩洞顶端的水滴,一滴一滴的积累,把水里的矿物质集合到一块的神奇之作!至于"佛珠"更神奇了,他么在盆里滚来滚去,打磨的如此的圆滑!他们的存在已经有上万年的历史了! 每当打开电视,看到"地理中国"我就感觉特别亲切,每当看到科学家走进那神奇的地方,我就很向往,多希望我也是其中的一员!我爱"地理中国",在这里我吸取了好多的科学知识,知道了大自然的神奇!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肯定还有好多神奇的未知的迷,等着我们去探测,去解析!
  • 2、 纪录片《圆明园》观后感800字

    本周历史课我们全系观看了数字纪录片《圆明园》,当已经成为废墟的圆明园像梦一般突然恢复她昔日的壮丽,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惊叹不已,但是随后,当我们发现,这所有的壮美都要化为泡影,都要被摧毁,我感到无比的愤怒和无限的惋惜! 该片以与《圆明园》的命运一起沉浮的人物为线索,从大清皇朝的康熙、雍正、乾隆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圆明园从蓝图走向鼎盛的过程,而从咸丰皇帝那里,我们又目睹了圆明园被劫掠与焚毁的结局。 圆明园非常的美丽,圆明园有一些名胜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有狮子林、平湖秋月、安澜园,而且里面的文物很多,很壮观。圆明园占地约5000亩,水面占十分之四,大小山峦起伏,各态湖泊星罗棋布,凌空俯视如千岛之国。本园占地210公顷,水域约4/10。东部为园内最大水面福海,外围环列10个小岛,构成一处大型园林景区,共有10座园中园和建筑风景群。福海略呈方形,东西皆宽五六百米,水面开阔。盛时每逢阴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和七月十五中元节,先后在此举行龙舟竞渡和放河灯等民俗活动。我真想去圆明园游览一番啊! 但是,好景不长,英、法联军在1860年的时候让美丽的圆明园变成了灰烬。更让我气愤的是:他们竟然当场拍卖文物!一个青铜铁器3英镑卖掉了!一副图画则1英镑卖掉了!这简直就是中国人的耻辱!!!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与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了也会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允许别人欺侮我们。为了让圆明园的悲剧永远成为过去。为了使我们中国不再落后,不再受外国的欺压,我们当代大学生要刻苦学习科学知识,让烈士用鲜血染成的国旗在高空飘扬,永不垂下。
  • 3、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800字

    纪录片《幼儿园》观后感 15200314201 广电1512 洪天予 张以庆导演的纪录片《幼儿园》讲述了一所全托幼儿园里孩子的生活故事。影片很客观,没有加入过多地个人情感。正因为这样的客观,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可爱童真,却也感受到了淡淡地忧郁。 首先,在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很多幼儿园的缩影。孩子们总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做这做那,孩子们本应该是不同的,但是慢慢地孩子们成了标准产品,一旦不符合老师的标准,就被认定为不合格,需要整风,需要反省。幼儿园里孩子多,老师少。老师们很难真正关注到每个孩子,所以,我们看到不管是洗澡、吃饭还是穿衣,甚至是摆放小凳子,孩子们缺失了大人的关爱。而在全托的幼儿园里,这样的情况更为严重。当电影中响起《茉莉花》的背景音乐时候,淡淡地忧伤爬上我的心头。孩子们真的适合在这么小的时候长时间的离开自己的父母吗?大班的一个孩子在被问起你的爸爸妈妈都在忙些什么?时说:我妈妈忙着做美容,我的爸爸忙着和别人吃饭。我想,工作是很重要,但是,钱真的比陪伴自己的孩子更重要吗?难道,大人们真的不能抽出一丁点儿时间来给孩子多一点的关爱吗? 其次,我看到了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孩子们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认识世界,但是又并不完全懂得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欺负我们的人就是坏人;在他们眼里,警察是抓人的,把坏小孩带走;在他们眼里交警的罚款变成了收钱,自己收的钱要给领导,因为领导不能没有钱;最重要的,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比快乐更重要,因为快乐是他们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在这个快乐的世界里,我依然慢慢地感到淡淡的无奈与哀伤。 大班的孩子在户外活动前很开心地聚在一起:不是天天有户外活动。饭要吃,就是会来得晚些。户外活动可以去外面紧玩紧玩。户外活动太好玩了,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每个孩子在这个时候都笑得非常开心,对他们来说,上了幼儿园不是总能有这么自由玩耍的时间,这些时间对他们来说变得少而珍贵。9.11事件,孩子觉得那些大楼里的人们太痛苦了,因为他们逃也逃不脱。也许他们说得不仅仅是9.11的那些人,对于在幼儿园的他们,在不自由地时候,他们也许也会感到自己逃也逃不脱,没有了快乐而又不能自由寻找快乐的时候,他们也会感到痛苦。 在看世界杯比赛的时候,孩子们为中国队加油,但是有的孩子并不喜欢中国队,因为他们实在太差。而老师这个时候强加自己的情感于孩子,要孩子为中国队加油,不能在中国队输球的时候疯玩。在影
  • 4、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穹顶之下纪录片观后感_篇一

    一个人,别说一个人了,一个活物应该这么活着:春天来的时候门开着,风进来,花香进来,颜色进来,有的时候你碰到雨或者碰到雾的时候,你会忍不住想要往肺里面,深深地呼吸一口气,能感觉到那个碎雨的味道,又凛冽,有清新。

    —柴静

    2月28日,正是今天,柴静在网上公布她历时一年的雾霾调查作品《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柴静自央视辞职后的首个新闻调查作品,来自记者的职业直觉和出于母亲的责任感,让她渴望了解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以及我们怎么办。

    这一年柴静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去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调查了背后的执法困境。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想找到一些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柴静接受人民网采访语)

    在演讲时,柴静提到,她曾经携带仪器,作为志愿者参加雾霾健康测试,拍摄肺部深处的碳素沉淀后果,其危害和后果让人震惊,其中的致癌物质大大超过了国家标准。在ppt演示的雾霾侵入人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人体的免疫系统对雾霾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招架之力。

    我国空气污染的60%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而想要从根源上控制废气的排放,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宏观调控,也需要普通公民的身体力行。10年前,柴静采访一个脸蛋圆圆的女孩,问:“你看过真的星星吗?“没有!”“你看过蓝天吗?”“看过蓝一点的!”“你看过白云吗?”“没有!”女孩的脸蛋稚气,语调充满童真,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这一幕,我心酸的几乎要落泪了,我感到了对孩子的亏欠,这种亏欠,并不能用所谓的物质的繁荣能够补偿,中国的大多数城市都生活在雾霾的威胁之下,我们对于下一代的亏欠,难以衡量,从卫星图上看华北,那一片白雾茫茫的大地,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在雾霾严重的天气,可能看不清几米外的人群。

    柴静说:人都是从无知到有知的,但既然认识到了,又是一个传媒人,就有责任向大家说清楚。不耸动,也不回避,就是尽量说明白。因为如果大家低估了治理的艰巨和复杂,容易急,产生无望的情绪。如果太轻慢,不当回事,听之任之,更不行。所以尽可能公开地去说明白,也许可以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有改变,为治理大气污染做一点事。

  • 5、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

    看完柴静自费百万做的雾霾真相调查,脑洞大开。忽然醒悟,过去所看到的黑,是局部的黑,现在的黑,则是系统性的黑,黑到了这个国家的骨髓里,黑的简直让人绝望。过去是老虎屁股摸不得,而今有人在努力打破这个黑箱子。

    柴静的自媒体视频好像让中国人第一次知道自己生活的国家是什么样的。这还只是解析了环境中雾霾的一角冰山而已,去触碰一下金融、医疗、教育、宗教、科研等其他领域,会发现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雾霾。我们以为了解自己的国家,其实一无所知。

    看了柴静的《苍穹之下》,我的看法是:一个权力不受约束的政府才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污染源,不看到这一点,那就是没看到问题的实质。这部片子还是非常直观地让大家看到了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带血的黑色利益链条上有官员、矿主、种种吃煤的人,包括自身是底层且强迫童奴干活者。大多数中国人唯一的柔情留给孩子了。柴静因母亲之忧,拍了这部片子,以孩子作为切入点,希望让坚硬的人心有所触动,如果你居然认为是煽情。你就享受雾霾吧。”

    柴静关于雾霾的专题纪录片《穹顶之下》,是一部不错的雾霾科普片,如果说数据之类让观众不能产生直观印象,那么当她谈到自己找北大实验室主动要求当实验者时,研究员告诉她这个实验没法做,因为实验时要设一个伦理安全值,结果是实验室的空气比外面要好。这个细节,足以让中国人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生存环境的危险性。

    国人共享一国空气,无人能够逃避。在社会共识严重破裂的今日中国,这一问题本应最容易达成社会共识,但对柴静纪录片的相关讨论,表明中国社会已完全无法取得任何社会共识。

    各种指责很多,柴静的纪录片表明官方已经可以熟练利用互联网舆论进行官民互动,是好事。片子传递出的价值观,也是好的。片子也是好片子。有人为柴静的未来担心,那真是没看懂整个故事的情节:

    1、新环保部长刚刚上任。

    2、视频一出,人民日报等官媒力推。

    3、多位现任官员在片中接受采访。

    4、反腐矛头已经对准两桶油。

    5、之前网传两桶油要合并。

    6马上要开两会了。

    最强烈的意见是:柴静背后有支持力量,那就是广大人民群众。中石油、中石化的产品造成污染,其实是个老问题。多年来各地民众反抗的px项目,基本都是中石化、中石油参建的。潘岳当年批评大型国企石化所建项目不少高污染项目,且建在江河旁边,是造成水污染的元凶之一。但雾霾的出现,据说有汽车尾气、工业污染排放、冬天取暖用煤、农村燃料种类等多种原因。因此,说《穹顶之下》是

  • 6、 2018年纪录片较量无声观后感800字3篇

    纪录片《较量无声》该片得到中国左派和民族主义者的热捧,左派乘机呼吁追查美国代言人在党政机关的后台,追查党校反党、党报反党的问题,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智囊刘鹤批评以民粹主义处理经济危机的文章及383改革方案,更一时成为左派的箭靶。

    【纪录片《较量无声》观后感800字1】

    昨天看了国防大学拍摄的《较量无声》,感触尤为深。脑海中忽然想起了这样一个念头:世界上最强的武器并不是有形的,无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杀伤力。意识形态的攻击比多少个核弹的杀伤力都具有破坏性,一个强国的标志并不是在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在于这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对这个国家存有一种肯定的态度,而这恰恰也是我们国家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从意识形态方面让民众对国家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之前我们也讨论过中国方面的信仰问题,随着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手段的不断更新,社会上形成了多种文化价值观,以致使现在的民众形成不了一种共同的信仰。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其他国家深入我国内部,甚至是想扰乱我国社会秩序的主要方式。试想一下,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其他国家要想采用有形的武器亦或者是发动战争之类的来获得对我国乃至于对世界的主动权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民众的意识形态着手,引用在革命期间所说的“深入群众,各个击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对另一个国家的主动权。所以如何让民众产生对国家的信任感是一个国家当前乃至以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观看完《较量无声》之后,我才真正知道了解到所谓的“较量无声”的根本含义,从民众的意识形态下手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获取对一个国家的主动权。而恰恰就是这样的方式既不会从正面上割断两国的友好交谊,又可以同时获得对这个国家的主动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更何况在新媒体技术不断传播的高信息社会,利用网络的形式将一种民众接受的价值观深入贯彻,

  • 7、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800字

    《港珠澳大桥》纪录片观后感

    刘琳

    《港珠澳大桥》是一部由闫东导演执导的纪录片,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历经6年调研和8年施工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它是世界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和全球唯一的深埋沉管隧道,生产和安装技术有一系列创新,为世界海底隧道工程技术提供了独特的样本和宝贵的经验。彻底实现了“一桥飞架三地”,使得粤港澳大湾区迈入大桥时代。

    影片中的旁白说:“海最宽广,比海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正是因为有这种比天空宽广的是胸怀和信念,施工团队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一个伟大奇迹,使得“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变为现实。

    它彰显了大国的力量。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直击珠三角。然而强台风过后,港珠澳大桥安然无恙,甚至人工岛上建筑的窗户玻璃都没有一扇破裂。这个“世纪工程”在极端天气面前展现了“钢筋铁骨”。

    作为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的跨海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首次采用120年的标准。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领下,中国科研人员不断攻克大量技术难题,实现了这一目标。

    它蕴含了中国人的智慧。港珠澳大桥建成后,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车程将由约3小时缩短到约45分钟。大桥开通已成为港澳两个特区政府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着力点。寒来暑往,潮起潮落。从设想到图纸,从开工建设到建成开通,桥梁专家、工程师、设计师、一线工人组成的建设者,凝聚起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的磅礴力量,在伶仃洋上“作画”,构筑起世界级跨海通道。

    它刚柔并济,游刃有余。设计之初融入生态环保元素,减少占用海域面积和施工噪声。工程建设期间,保护区管理局和建设方、施工单位联合建立了三级联防机制,保护了白海豚的栖息地和数量的稳定。

    它展示了大国的工匠精神。大桥的建成固然是一大乐事,为许多人提供了生活和交通的便利。如今工程完工,作为建设者,中交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却颇为感慨:“我们的团队一方面为大桥主体工程完工感到高兴,但更多的是不舍,是与这段岁月的惜别。”林鸣说出了众多大桥建设者的心声。同样,他们的努力探索,弥补了建设管理、工程技术、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填补了多项空白。

    这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眨眼之间变成了现实,中国未来可

  • 8、 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观后感800字

    纪录片港珠澳大桥观后感

    临西四中 曹云凯

    《港珠澳大桥》这部影片,令人心情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港珠澳大桥历经六年调研和八年施工的珠港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影片一开始就从多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这座世纪大桥的恢弘与壮丽,远远地望去,大桥仿佛像大海上的银线,直接将珠三角地区串在了一起,对于促进珠港澳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贯穿整个电影的,是情感。尽管大桥是现代史上最长海上桥梁,建造过程亦有多项“世界之最”,但闫东导演没有花太多篇幅着墨于大桥的雄壮宏伟。正如电影中的旁白所指,“比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导演的视线,着眼在每一个大桥建造者的传奇。因此,对比起数据成就,电影演绎的是真实,是有温度的“匠心”。为了这座如珍珠串般蜿蜒于伶仃洋上的港珠澳大桥,花了五年去筹备,用了八年去建设,四百多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工作。不少工程人员的青春,便放在了这大桥建设上。有人从二十多岁干到三十多岁,也有三十多岁的,现在已成中年男子。从前的单身汉,转眼成家立业,却不忘了穿着婚服在即将竣工的大桥上走走拍拍,有人携妻带眷到这伶仃洋上的施工地,一家三代共同为大桥奋斗......一座桥,有汗水,也有泪水。无论是总工程师还是一位焊接的小工,为了建好这座桥都热情投入,甚至把它视为人生最重要的事业,亦因此他们都成了“英雄”。通过导演细腻的镜头,留在观众的心中,让大家每当奔驰于大桥上,隧道中,都会想起因为他们,才有这外媒口中的“现代七大奇迹”。

    最令我感动的,并不是大桥的建成,而是建造过程中的挫折。成功固然令人欣喜,但是遇上失败更能展现出工作人员对大桥所付出的心血。在建e15 号沉管时,遇到的海底急流卷起的淤泥填平了历经重重困难构建的沟槽,导致安装失败,要将沉管重新运回岸边,这件事令很多经过多日劳累的工程师都流下了眼泪。最后,在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对接成功后,很多几日不眠不休的工程人员都因为太困了而就地而眠,这令我们很是感动。大桥的工程人员早已把这个项目视为人生最大的事业。有工作人员打趣的说,大家都有两个恋人,一个是自己的另一半,另一个就是大桥这个项目。结婚生子和建桥都成了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电影记录了大桥蕴含的时代精神,记录了大桥建设过程中的很多历史瞬间和工程人员的感人故事,讲述了他们不畏困难,努力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今后我会继续向港珠澳建设者学习,脚踏

  • 9、 观看纪录片《辉煌中国》有感800字

    观看纪录片《辉煌中国》有感800字

    在十九大顺利召开期间,生产保卫部组织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同时观看了《将改革进行到底》《辉煌中国》和《大国外交》三部大型政论专题影片,在看完《辉煌中国》这部片子后使我感受颇多,以下是我的观后感想。

    通过这次纪录片的观看,让我们了解到,科技创新的发展成果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变得如此发达,人们出门旅游十分方便,走南闯北带来诸多便利,也给诸多行业带来福利,旅游业、快递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的业绩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交通条件发达带动中国经济收入增长。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超过了第二到第十名里程的总和,而且近六成是这五年建成的,真是太震撼了,从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充分展示五年来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真实记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与此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雪峰这几年的变化是一个质的飞跃,从2011年初进单位的老旧工房到现在西山崭新宽敞的大工房,陈旧的生产机器以及工艺到现在的全新电子产品和自动化生产线。值得欣慰的是,每一次的革新与进步,我们都在参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全国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对于雪峰的创新也是值得我们自豪的,雪峰型电子雷管,它集结了几代雪峰人的心血,2011年7月xf型系列电子雷管通过了工信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不断地革新,不断的进步,也让我们见证了雪峰的不断成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梦想。圆梦工程,圆梦有我,奔向目标!看到日益强大的祖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祖国强大是我们最伟大的后盾,让我们更加有底气,感觉更实在。今后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撸起袖子加油干!为雪峰二次的腾飞不懈努力!

    (生产保卫部雷管车间 王宏智)

  • 10、 反腐纪录片《巡视利剑》观后感800字

    反腐纪录片《巡视利剑》观后感800字

    9月8日,专题片《巡视利剑》第一集《利剑高悬》在央视播出,本片向观众展示了党中央通过巡视,查处王珉、武长顺等腐败分子,发挥巡视作用,净化政治生态的过程。巡视作为一把利剑,不为上阵杀敌,却始终坚持为自身清正而高悬,这种自我修正、自我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是世界上任何政党都能做、敢做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和信心,利剑高悬为正己,展示的是党的高度自信。

    利剑始终为维护自身肌体健康而高悬。通常意义上,利剑总要刺向敌人,是为敌人而造。党中央建立巡视制度,让巡视成为国之利器、党之利器,主要目的是要祛除自身的毒瘤、病菌,这是党对自身建设的自信。正是源于这种自信,党中央依据党章党规开展巡视,坚持刀刃向内,在发现个人腐败线索的同时,也对地区、干部进行定期“体检”,确保党的肌体始终健康。十八届党中央开展了12轮巡视,共巡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进行了“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了机动式巡视,实现了巡视全覆盖,无死角,既有力地打击了腐败行为,也有效维护了党的肌体健康,更是反复向世人证明,党中央对用好巡视利剑,刮骨疗毒、自我修复的勇气。

    巡视利剑所向,皆能起到祛除毒瘤作用。利剑的作用,不仅能够披荆斩棘,更要形成威慑作用。根据有关统计,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60%以上的腐败线索是由巡视发现的,可见开展巡视工作对维护党的肌体健康起到的重要作用。随着部分地区巡视过后,一批“老虎”的落马,我们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巡视利剑对祛除地区和单位的政治毒瘤,净化国家政治生态的巨大作用。从专题片对辽宁巡视中发现贿选案线索,到最终拔除了这个毒瘤,我们看到巡视是“来真的”,发现的问题线索,必然要有相应处理结果,不管涉及的人、官位有多高,利益牵扯有多深。巡视真正祛除了当地群众反映强烈的腐败现象,更祛除了当地群众心中的政治雾霾,赢得了民心和群众支持,推动了政治生态风清气正,展现了党的良好形象。

    用好巡视宝剑,能保证党内政治生态清明。从现实情况来看,需要继续从两方面用力,以保证党内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一方面,各地党政领导要严格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善于精心呵护政治生态,严格按照从严治党要求,在地区内部建立健全良好的政治“自我清洁”机制,保持地区环境风清气正。用好巡视这把宝剑,不仅要根据形势发展和党的建设任务需要,也需要各地区和部门正确看待巡视工作,运用好巡视这

  • 2019-10-11

  • 2019-10-28

  • 2022-12-27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9

  • 2023-01-20

  • 2023-01-23

  • 2023-01-18

  • 2019-10-11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2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1-02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0-28

  • 2019-11-06

  • 2019-11-04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11-04

  • 2019-11-04

  • 2019-11-06

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
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栏目为您提供大量优质的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2024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范文等,带您走进初二地理纪录片读后感800字的海洋,让您品味这里的文章。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