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四大名著之一中的人物读后感 > 地图 > 四大名著之一中的人物读后感

四大名著之一中的人物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5 来源:互联网

《勉一中》读后感。

我们在一生的阅读中,一些经典自然而然地在岁月中沉淀下来。读书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对我们思想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好的作品会引起阅读者的共鸣,在看作品之后一定会触动内心,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读后感。该如何才能将一篇作品读后感写好呢?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勉一中》读后感”,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此之所以说是《勉一中》,可能和我爱读书,爱把什么事物都当做书来读有关,可是我想,在这我这样写更多的原因是我已经把勉一中之行当做我人生阅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因为以前在家的时候自己是走读的,家虽然离学校有近3000m的距离,可是骑上自行车后,每次放学都能回家的.当时看到学校有住校的学生觉得很有趣,甚至略带羡慕之意,现在想想真觉的傻.

不久,其实在这件事成为现实的一个月前那都是我不敢想的--我转学了,转到一百多公里外去上学,一百多公里对于有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中国虽然算不了什么,但是对我这么一个从来没有独自一个人走出自己所在县城的人来说可就有挑战性了(其实过去了之后就知道也没什么的).

第一眼看到勉一中其实是路过的,当时是跟我爸去汉中,记得当时勉一中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学校的大门怎么这么大?估计这学校一定不简单吧!后来进入学校后发现里面也不小,但是对于5000-6000名师生来说,这学校就不再能给人大的感觉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要辨证的看哦).越到后来,给人感觉这学校越小,想找个没人的地方办点私事都找不到.

转学的时候我坚持要带手机,即使知道学校明令禁止,那时候我害怕到那后一个人会很寂寞,可以用手机分担一点,可是后来才发现,带了手机后不但没有解除寂寞,反而增加了许多,因为寂寞的时候一直在手机旁等着你的消息,可是什么也没有的,呵呵,只有自己在笑自己傻,为什么这么念念不忘,自己下决心转学就是为了忘掉你,没想到却更想你了……再到后来我感觉手机给我带来的麻烦还不只是这,所以下学期要不要带手机还是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还有就是和同学关系的处理,临走时爸爸嘱咐我要和同学搞好关系,对同学好好的,刚到学校后,班主任也这样和我说,这给我增加了许多压力,弄的我在开学后的几周内不知所措,后来漫漫觉得只要对大家以真心,以平常态度待人,不要刻意对别人好或坏就行了,就这还有人而且不止一个人说我对别人好,对他(她)不好,又弄的我头晕目眩了.

勉一中是一所封闭制学校,学校有统一的宿舍,而康县一中没有宿舍,所以说康县一中的住校生大都在校外自己租的房子,自己做饭,没有学校对学生的住宿管理,相对来说比较自由,这就是两个学校住校生的最大区别.因此,我的住校和我以前所羡慕的康县的住校根本是两种概念.这也有一个很重大的问题就是吃饭,在勉一中不能自己做饭吃,就算能做对我也没什么影响,因为我根本不会做饭.最令人郁闷的是也不让出去吃,尤其在学校重点管理校门出入秩序的时候,就只能在食堂吃,而勉一中食堂的饭委实让人看到就感到精神萎靡,再别说有什么食欲了.这一点勉一中的学生是有同感的.

最令我尴尬的是因为我的特殊性而发生的事,由于我的学籍的原因,勉一中的许多事我都不参加,这让老班在班上特殊地点了我好几次名,确实很不舒服.

这次勉一中之旅让我懂得和了解了很多东西,无论是对自己的感知还是对别人感触或是对社会的更透彻的理解.正如我以前曾经写过的随笔中的这样一段“人生的感悟源自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一种正确的人生观源自一颗理性的心,一颗理性的心源自各种各样的与社会的接触.”而这次到勉一中的征途就是我各种各样的与社会的接触的事例中的一个,它将帮助我加深对人生的感悟,增加对社会认知,这绝对是次不错的选择(虽然当初做选择时是万般无奈的)……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第一次远游的方向是勉一中,远游的目的是学习,远游的结果还未可知.希望象班主任在给我的寄语上说的“珍惜远离父母而独立求学的机会,做一个自主的,坚强的,让父母放心,让父母自豪的男子汉.”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扩展阅读

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上下五千年阅读心得合集(5篇)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阅读作者写的上下五千年后,心中感触颇多,让人忍不住吐露出来,是时候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把上下五千年中的内涵精髓表达出来了。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上下五千年读后感呢?读后感大全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上下五千年阅读心得,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上下五千年阅读心得【篇一】

假期里,又重新拿起《上下五千年》阅读了一遍,以往都是零零散散地看,这次又认真地回到历史,再次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

这本书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历了长达五千年的伟大历程,仿佛我又从历史的长河里走了一圈。我还了解到原始人一开始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边毛带血的吃,到后来才发明了用火;我还了解了荆轲刺秦的故事;办事公平、执法严明的宰相狄仁杰;为医学做出伟大贡献的名医李时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等等许多著名人物的故事。

我最感兴趣的是女皇帝武则天,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的皇帝之一,她十四岁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一路走来,为了生存,她攻于心计、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利益害死自己的孩子,最终67岁这年即位,自为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武则天82岁去世,死后立了一块“无字碑”,功过留给后人去评说吧。

我很佩服她,在那个年代,男人统治社会,她利用各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地,也证明了女人一样也可以有所作为。我觉得做为一个炎黄子孙,要了解中国历史,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

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上下五千年阅读心得【篇二】

想必大家都读过《上下五千年》这本记录历史的书吧,今天我就来与大家谈谈我读完这本书的读后感吧。

自从我反复读完这本书,读完第一遍的时候我就被里面古人们的智慧志气等深深的折服了,但还是有些一知半解,于是我又读了第二遍第三遍,每一次读完的感受都不一样,从中我的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大道理,从这本书中可以了解我国五千年来的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了,华佗救人难救己,还有神农尝百草了,什么的许许多多,读完之后想必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很自豪。因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做出了那么多伟大的事情,还是在那种情况下,目前我们已经发明了5G,我们现在已经站起来了,我们要多读书,读书可以使人心明眼亮,读书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读了这本书不仅对你没有什么坏处,还会成为你一生的财富,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对你的语文和历史有巨大的帮助,读书还是要多多益善的,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这就是我读了《上下五千年》的感受。

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上下五千年阅读心得【篇三】

你们听说过刘邦吗?你们了解刘邦吗?今天,来看了我的习作,可定会对刘邦这个人知道的清清楚楚了。我读了关于刘邦的股市是《刘邦约法三章》和《项庄鸿门宴舞剑》。

对于刘邦,是能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运筹帷帐中,决胜千里外。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用这两句名言,就可以知道刘邦既很聪明,也胆小,整天贪生怕死。

故事(两个)中:刘备贪色,时常在后宫中贪恋宫女的美貌而不肯出来,但他又为自己的自作主张、收买百姓之心和抗拒诸侯而躲避项羽正义、为民着想的“谋杀”。

我觉得,可不能像刘邦一样墙边草——两边倒,有贪色这个缺点,说明这个人做的已经够失败的了,可是,他还胆小,这样,怎么做县太爷呀!县长这个官儿虽说小点儿,可是,再怎么说,刘邦也成了百姓心中一个小小的榜样了。

同学们,我们可不要做刘邦这样态度大变、不会学好、争取改进的人,而是要追求理想、坚定信念、积极乐观的一个好人。

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

我们的斗争和劳动,就是为了不断地把先进的思想变为现实。

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

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上下五千年阅读心得【篇四】

神探狄仁杰这部电视剧有很多人看过吧?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狄仁杰。

有一次,武则天选拔了一些有才干的官员,狄仁杰也被选上了,公元686年,狄仁杰让宁州刺史,他积极发展生产,安抚百姓,缓和了少数民族戎狄的关系, 确保了朝廷安定,有一次别人向朝廷推荐了他,所以他被提升了为工部侍郎,公元688年他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李贞案的牵连,有两千人被判死刑,多亏了狄仁杰,知道这是个冤案,便密奏朝廷,使这些人获得了宽大。武将张光镇压了叛乱有功,十分傲慢,让部下强索财物,狄仁杰义正言辞的警告他说:“叛乱的人是李贞,城里的人都归顺了朝廷,若你纵容三十万人杀掠,岂非要血流成河,张光无话可说,后来有个老将军推荐狄仁杰为宰相,狄仁杰这都是全然不知反而瞧不起他,武则天把事情告诉了他,他很惭愧,有一次武则天让狄仁杰推荐一个最优秀的人才,狄仁杰就推荐了张柬之,张柬之政绩出色,让他做了宰相,向这样的人,狄仁杰陆陆续续推荐了数十人。他们都是名臣,大家都说:“天下桃李,都出自狄公的门下。武则天常常称它“国老”他到九十三岁就死了,武则天便痛苦了起来。

我觉得他值得我们敬佩,他救了多少人,假如他不救得话,那些人就会血流成河了。他也会推荐人才,那十多个人,一定会收到重用,假如他不死的话,不知道他还会举荐更多的人才呀!

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上下五千年阅读心得【篇五】

阅读,是一件神圣而又美妙的事。历史上,多少名人,哪个不是通过阅读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家呢?《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就可以带我们走进一个奇妙的世界,让你感受到阅读的美和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历史。

这本书主要讲了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历史。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烽火戏诸侯;从齐桓公称霸,到荆轲刺秦王;从秦王统一全国,到黄巾起义;从袁绍拥兵自重,到梁武帝出家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让我们为这一些历史感到骄傲。

这一切,是多么感动。但同时,也令人怒气冲天。“大禹治水”和“烽火戏诸侯”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大禹在治水时,曾经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他想到了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庄稼被淹,房屋被毁,发誓一定要将洪水引退。而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呢?周幽王昏庸无能,整天沉迷于美色。光是这一点,就足以奠定西周的灭亡了。更何况,他为了逗褒姒笑,竟然听从了奸臣虢石父的计策,点燃只有在紧急情况才会点燃的烽火!这一点燃了烽火,虽然逗得褒姒笑了,可是在同时,也消除了其他诸侯国对周幽王的信任。点烽火可不是闹着玩的!就在公元前771年时,有三个诸侯国联合向周幽王的皇城进攻。他立马点燃烽火,向其他诸侯国求助。可惜,因为其他诸侯国认为又是个骗局,个个按兵不动。最后,西周灭亡了。

这两个事件,足以证明他们的差距了。大禹,他为了苍生,为了人民,他甚至对自己的妻儿不管不问,只为了引退洪水,保家卫国。周幽王却恰恰相反。他昏庸无能,沉迷于美色,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国家;在诸侯们明白周幽王点烽火是一个骗局时,周幽王有没有想过这样做是什么后果?没有,没有!因此,大禹才是我们的榜样。千万不能学周幽王那样只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历史,也通过历史告诉了我们人生的道理。也许,这就是阅读之美吧!

《汪洋中的一条船》读后感


《汪洋中的一条船》读后感(一)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后,这本书就在我心中留下不可抹灭的印象。这本书是在介绍郑丰喜先生的一生。郑丰喜先生从小就双脚畸形,但他永不放弃,忍受别人 的冷言冷语,努力苦读。最后,凭着他不服输的个性,不但考取大学,还当上老师。我想,要是我出生就双脚畸形,我可能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呢!

在这本书里,我发现郑丰喜先生的精神真是太伟大了,也发觉我们真是太幸福了。不用忍受身体残缺的痛苦,更可以丰衣足食的过生活,不像有些人,连饭都吃不饱。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生活周遭的每一样事物啊!

我想,郑丰喜先生是想证明残障者不等于废人。残障者也可以像平常人一样过生活。只要肯努力,没有完成不了的事。世界上有许多四肢健全的人不但不求上进,还无恶不作,真是令人感慨。

人生在世就像一条船,有的破损,有的完好如缺;波浪就像人生的高低起伏,有的人经历大风大浪,有的人则是风平浪静。在航行的过程中,有的人航向成功的 港口,有的人迷失方向,更有的人船沉了。希望大家都能学习郑丰喜先生残而不废的精神,遇到困难都能用最大的毅力及恒心克服。


《汪洋中的一条船》读后感(二)

《汪洋中的一条船》讲述的是一个天生残疾者郑丰喜自强不息、造福乡里的真实故事。他虽然先天身患小儿麻痹,落得双腿残疾,差一点就被家人抛弃,艰苦的人生磨难,孕育了丰喜自强不息的毅力与求存的积极精神,不但靠超乎常人想象的努力在社会上生存了下来,还逾越了种种障碍走进了学校求学,在一边要奉养家庭的压力下取得了让人无法想象的优异成绩。郑丰喜的坚强毅力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感动了同校法律系女同学吴继钊,两位有情人终于结为连理,婚后还育有两个女儿

郑丰喜将自己的经历写成自传体小说《汪洋中的一条破船》,发表后反响强烈。丰喜的事迹在台湾广为流传,他遂被评为台湾十大优秀青年之一。正当中秋节全家团聚时,却得知丰喜已患肝癌的噩耗,乡民们居然为他举行万人祈祷大会,求神佑其康复,但后来他终因医治无效而病逝,年仅三十二岁。电影看完之后我无言了。我脑海里浮现的,依然是那个在上学的路上缓慢地爬行着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

我宁愿这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不是真实的再现。真的不敢相信世上尽有如此历尽磨难的人。当我看了汪洋中的一条船,我才觉得自己其实是多么的幸福。真的希望从来都没有过郑丰喜这个人

人生就像一个五颜六色的调色盒,每一种颜色表达着不同的意义,而一个人就像是一滴水,成千上万的人汇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在这片汪洋的水面上却有一只这样的船在坚持不懈地航行着,这条船永远都会属于他们。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用血和泪所编织而成的纪录本。看完真的感动,这种感动有别于杨过等候小龙女16年,许仙当和尚来积修功德祈求娘子早日脱离苦海这些。《汪洋中的一条船》是真实的自传。是发生在几十年前的真实故事。

一个经历艰苦生活的不幸儿,一个在生活中苦苦挣扎的生命,他用短暂的生命对执着与坚强做出了最有力的诠释。上帝不算不公平,丰喜拥有的,有些人碌碌无为一辈子也得不到。这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是真正的生活。命运可以不垂青你,但你不能抛弃自己!这是他人生奋斗的全部意义!郑丰喜的成功来自他自身的努力与奋斗,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不平凡的人,他的感人事迹可以激励后人,教育来者。苦命的人、坚强的人、大写的人、短暂却精彩的人生!我佩服他的毅力与勇气无论是生活和爱情,他都赢得了成功,因为他和吴继钊至死不渝的恋情,也更肯定了他的人品。

作为一个四肢健全的健康人来说,扪心自问,原来人可以是这样活的,我们虽然健全,但是不如他的一分顽强,虽然生活中有齐所有的不愉快,但不论如何都没有理由、没有借口去怪谁。那怕正处于一种十分艰难的境地,犹如一叶汪洋中的小船驶进了苍茫的大海,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如此看来,这一叶汪洋中的小船所面临的,便不是什么哪边是岸,哪里有岛的问题了。而是只有不断的努力奋斗,才能得到想要的一切,相对于他的苦难来说,我们所谓的苦难仿若显得太苍白!人生是海,人生是风,人生是船,人生是港湾。

努力吧!相信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能活出自己一片天空,给人生写下一段段美好的音符!加油吧!愿我们的明天会精彩得如彩虹吧。本剧不仅是鼓励不幸残障的人能藉此寻求到求生的灯塔,同时也给那些健壮的人,尤其是那些消极颓唐,不思上进的青少年朋友,对自己的过去有所省悟,郑丰喜的奋斗精神和感人事迹,无异是一支强心针、一面好镜子。生命多美好啊,我们有理由不去珍惜吗?


《汪洋中的一条船》读后感(三)

暑假到了,老师为我们推荐了几本课外书,其中就有《汪洋中的一条船》这本书。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我为书中主人公郑丰喜悲惨的命运而难过,又为他自强不息,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本书主要描写了主人公郑丰喜所走过的挫折人生路。他是一个农村的孩子,由于先天的不幸,使他双腿残废,从小只能爬着走。6岁时,随江湖艺人卖药、耍戏法,过着辛酸的生活。后来,他决定和命运较量。他回到农村,克服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念完小学、中学,最后又进入大学,并写下了以自己奋斗求学的经历为内容的文章《汪洋中的一条小船》,一下子成了新闻人物。毕业后,他返回故乡教书,并得到幸福甜美的爱情。不幸于中年,因积劳成疾,丢下妻儿离去。主人公用毅力书写生命的奇迹,用真情谱写人生的壮美与辉煌,读来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当我看到郑丰喜在狂风暴雨中赶着鸭子,艰难的爬着、爬着,与命运争斗着让我感动的泪水流了下来,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生命,多么惊人的意志啊!

在我们的一生中,谁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决不能逃避现实,要摆正心态,直面挫折,勇于战胜它。历经坎坷的郑丰喜,因为坚强而活着,可以说没有人的命运比他更悲惨的了,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过。,我喜欢他那种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再想想我们自己,因为一点点挫折、一点点困难,就自暴自弃、怨天尤人,与郑丰喜相比,真是汗颜。

现在的我们更有理由刻苦学习,奋力拼搏,不畏艰难,努力上进。将来努力成为一名 和郑丰喜一样 对社会有价值有贡献的人。

高一期中优秀作文


高一期中优秀作文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4年3月14号,江苏卫视一档节目《最强大脑》国际赛的第一场,中国队12岁少年李云龙对意大利12岁少年安德烈,记忆51对新人的站位顺序。由于李云龙认定自己摆放错误,在现场崩溃大哭,导致节目现场一度失控,结果证明他并没有错。安德烈虽然最终输给了李云龙,却有风度地送去祝福。在随后的互动中,大家又得知两个同龄人迥然不同的童年经历:李云龙平日里基本无休息时间,且承受了父亲过多的希冀;安德烈则爱运动,且每周休息不少于两天。

节目一经播出,李云龙失声痛哭的场景,成了全民议论的焦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2024的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材料分析

(一)本材料包含两个内容:

(1)李云龙和安德烈对竞赛结果的不同反应:李云龙大哭、崩溃(后证明虚惊一场),安德烈送祝福(最终结果)

(2)对这一不同反应的深层原因的探究。经历不同:李云龙──自小无休息,承受希冀;安德烈──爱运动,无压力。

(二)命题人暗示:节目一经播出,李云龙失声痛哭的场景,成了全民议论的焦点所以,如何理性看待、分析这一痛哭场景,应该是立意的关键所在,在立意时还应关注(2)中所暗示的深层原因。

立意角度

(一)从李云龙、安德烈角度立意:(1)笑看成败(2)自信(心理承受力)(3)不要过分看重结果(4)功利的异化(5)什么样的大脑最强(6)李云龙赢了吗?

(二)从不同的经历来看:(1)反思中国教育的功利主义(谈教育)(2)什么样的学习对人生才有益(谈学习)。

行文立意时(一)(二)可交叉进行。

〖例文展示〗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高一(8)班胡宇轩

当自以为败阵的中国少年号啕大哭,而意大利少年固然失利后也只淡淡一笑。我不禁想问,一个承受过多压力的少年,固然才学过人,真的有用吗?

勤劳刻苦固然是美德,但当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承受过多的希冀与负担,他日后如何才能高飞?

当听闻幼儿园的孩子学起英文,小学四年级的弟弟六点半被要求早读,我不止一次感慨,也不止一次庆幸。

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建立在孩童时期的纯真基础上的。天真的孩童才可能在日后有一份纯真。使诸君设想,一个本该追逐黄蝶的孩子却西装革履满面严肃,这个世界该多么令人窒息。

回首古人,砍樵捕鱼,朝作暮归,虽然物质生活不如当今丰富,但他们内心平和。再看看当下,钢筋混凝土的巨兽盘踞城市,囚笼般的雾霾笼罩大地,条条道路车水马龙,片片楼宇灯火不熄。人们开始有了不分昼夜的工种和极大的社会压力,犯罪率急升,人民精神世界匮乏,各种都市综合症出现。这样的社会是病态的。

改变一个社会的希望之所在正是少年。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论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如果少年也得陷入这种高压生活,民族的未来由谁来担。作为心智和身体尚未成熟的孩子,他们不应被过多地限制天性。他们绝不应是温室中的花朵,可不能承受的揠苗助长也不应在他们身上出现。

生活太重,就会压弯我们的脊梁,就拖慢我们的步伐。不仅仅青少年如此,每个社会公民都是这样。劳逸结合是生活的目标。只会工作就成了机器,我们还要享受生活,为自己沏壶茶,为春日午后添点阳光。孔子一生奔波,却也在阳春三月为心情放假,与弟子闲谈;毛泽东管理政务再忙,也不忘中流戏水、挥斥方遒。不把自己当作劳作的囚徒,生活需要如艺术、运动各方面的养分。

生活是座高峰,不要只顾嗟叹旅途之艰难而错美景留下遗憾。

米兰昆德拉曾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肩上责任之重;

而我说生活的意义在于脚下步伐之轻。

论成败,只为自己

高一(8)班周茹玲

追求成功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注定充满了漩涡暗礁,乱石荆棘。既然无法取得绝对的成功,那便做好自己,跟从自己心灵的选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是这个世界改变了我,还是我改变了这个世界?如果我无法改变这个世界,至少不要让这个世界改变我。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成青东如是说。

诚然,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事情,比我认为的取得成功改变世界的事情更加重要或如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或如梁启超肩起不在他人,而全在我中国少年的责任,但许多时候我们无力实现,这时,我们就更应怀着改变世界,取得成功的梦想,努力去做好对自己重要的事。

世界很多时候是无情的,宛若万仞海水将潜水钟里的人压在深渊之下,无力改变,不得超脱。让多米克鲍比曾是法国ELLEN杂志总编,可在中风之后全身便只剩左眼皮能够动。眨一下是是,眨两下是不是,仅存的左眼便在26个英文字母间无数次眨动。完成了自传小说《潜水钟与蝴蝶》的创作。在他的这本书中,潜水钟是被压抑的肉身,而蝴蝶则是那自由、无拘无束的灵魂被。当生命被世界无情地禁锢,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曾经的笔或许可以让鲍比取得辉煌的成就,迈向成功的大路,更或许有改变世界之力。但对于他来说,这些事在他病重之后便成了奢望,可望不可即。我不敢去想象他那时所处的境地,只能默默地叹服。而他认为对自己最重要的事写作和活着的坚持亦在感动和振奋了无数后人。

我们应该拥有的,不是一味的求胜欲和只能赢不能输的心态,而是去接受挫折,凭你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失败是人生的常态。所以,跟从自己心灵的选择,忽略成败便可以看到完美的自己。每当辛巴耶娃手持长杆,目光如炬冲向那一个个他人尚未征及的高度,金牌便毫无悬念地有了归宿。其实,辛巴耶娃最初练的是体操,为此她也付出了很多努力,后来教练告诉她因为身材过高,她永远不可能成为顶级的体操运动员。于是乎,她跟随自己心得方向,毅然放弃体操而转战撑杆跳,而此时的身高便成了极大的优势。可如今,她已是撑杆跳界唯我独尊的女皇。是啊,她在体操这条路上,十几年的努力都付诸东流,的确是很大的失败,但此时她却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所以才会在撑杆跳上取得如此大的造诣。

真正重要的事,并不是改变世界取得成功,而是能为了更重要的事情

去努力不论成败,只为自己。便如《悟空传》中所写:

这个世界,我来过,我深爱过,我奋战过,我不在乎结局!

看淡得失

高一(5)班余超婧

淡然处世,宽容接受向来是君子之道。

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如李白这般谪仙之人也有愤然除长安的不顺,文才如白居易也会落到谪居卧病浔阳城的低谷,就连林语堂先生夸赞的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绝世之才苏轼也会遭贬谪吟归去,也无风雨可无晴的诗句。自古功成名就,成败荣辱不是靠自己一人之力便可改变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即便是仕途不顺的他们依旧名垂青史,李白的潇洒豪迈,不摧眉折腰事权贵,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也与他们的才学一起被后人赞誉。成功得失在他们面前也就不显得那么重要,尝试过,尽力过,他们也郁闷过,伤心过,最终仍是放开自己,守住本心,淡然处世,流传千古佳话。

观今,虽生于礼仪之邦,行为却有悖于君子风度,实在令人忧心。

在《最强大脑》国际赛第一场,中国意大利的两位12岁少年对阵,中国既赢了又输了。赢在实力,输在心态。结果还未敲定贬认定自己摆放错误,竟崩溃大哭的李云龙,相比事后意大利少年有风度的祝福,两人的心态孰优孰劣立马揭晓。先不论在现场,在百万人面前崩溃大哭是一件十分失礼之事,就只说两人面对成败得失的心态,中国孩子李云龙就落了下乘。诚然,迥异的童年经历,教育环境与亲人的希翼都会对12岁的孩子造成很大影响,可我们终要知道,成败得失意味着什么,而什么又是最重要的。居里夫人视奖章如玩具,这无疑启示了我们成功荣誉的位置,应该处于过去,属于回忆,我们需要的只是把握现在,面对将来。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少年,看淡得失,是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必须要懂得的道理。

看淡得失,就可以像魏晋君子般风度翩翩荣辱不惊;看淡得失,就可以以谦虚积极的目光放眼未来;看淡得失,就可以消除失败的打击,成功的骄傲

古语云以成败论英雄,时过境迁,现在也不尽然了,现在的我们不求成功,不求英雄之名,但求无愧于心,淡然而充满希望。

让心智与智力同步前行

高一(5)班葛心泉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超凡的智力,过人的智慧。但是超凡的智力却只是上帝的馈赠,并非人人都有机会获得。纵然如此,我们也不必灰心,因为我们都有相同的心灵,让我们自己去开拓。

天才就一定超越凡人,傲视群雄吗?他们一定能获得成功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古往今来,无论是伤仲永的故事,亦或今人国际奥赛满分获得者出家等新闻,无一不在告诫我们:心智的影响力不亚于智力。

心智代表了人为人处世的能力,对世界的认识,对自身心态的调控。没有一个成熟的心智,即使拥有再聪慧的头脑,也可能落的狼狈不堪。

前些日子看到一条新闻,某地高考女状元因他人嘲笑自己长得丑而刺死同学。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震惊。高考状元无论如何也受过良好教育,她难道不知道生命的宝贵吗?她为什么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自己的长相,与来自他人的嘲笑?最终一时冲动,落的阶下囚的命运。

显而易见,这位女状元没有良好的心智。即使成为成绩上的状元又如何?天赋并未教给我们如何处理纷繁的事物,只有通过形成成熟的心智,才能在世上安身立命。

美国总统小布什,大学肄业。这并没有妨碍他成为日后的总统。在大学他广结人脉,为日后竞选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政治是勾心斗角的艺术,智力不足的小布什却精通此道,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心智水平,善于打理好错综复杂的关系。

既然心智如此重要,如何发展自己的心智呢?

《最强大脑》中,中国少年赢得比赛,情绪却在比赛中崩溃。外国少年虽然输掉比赛,却大度地送上祝福。二人同是天才,心智成熟程度为何相差如此之大?事后得知,中国少年的父亲给了他太多压力。而外国父亲给了孩子足够自由,任其发展自己的兴趣。

由此看来,父母的引导对孩子心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父母应积极引导孩子心智走向成熟而非过多地干预强加。

过多的希冀造成了负担,强力的掌控造成心灵的扭曲。许多著名科学家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时,几乎都提到,他们的父母,并未强加给他们更多的希冀,更多地让任由自己的兴趣探索,发现,培养了独立的人格。这不同于中国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剥夺了孩子过多的空间,没有给他们自己心智的发展留下余地。

如果你拥有超凡的智慧,成熟的心智之于你,就像船有了帆让你得以远航;即使你很平庸,拥有成熟的心智,就如同船有了锚,在波涛汹涌的海水中得以安身。

人的成长过程,应该是智力与心智同步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取得人生的辉煌!

小议教育

高一(5)班陈琛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不同的教育方法所作的画定是截然不同的。教育的方法出错了,那么这幅画就会疮痍满目,教育的好无疑就是锦上添花。

节目《最强大脑》中中国孩子李云龙误以为自己答错而崩溃大哭,他的对手安德烈也哭了,可是他只是因为担心李云龙而哭。尽管安德烈回答错误他却不为此而哭泣。这就是教育方法不同而导致的结果。

我们中国有狼爸、虎妈,这些家长对孩子寄予了太多的希冀,尽管他们教出的孩子大多很成功,可是他们作出的画却并不完美。这些孩子们丧失了童真的气息,多少也会感到遗憾,这种严厉的教育方法也是有可取之处的,如果能适当的转变就会有更好的效果。

我国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正是一次次的搬家,为孟子找到合适的学习场所而用心良苦。最终住到学校旁边,给孟子创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不逼迫他学习,只是激发他学习的欲望,最终成就了一代儒家大师孟子。可见逼迫学习是无法起到效果的,只有自己产生学习的兴趣才是最重要的。好的教育方法是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并适时鼓励。

报纸上每年都会有省、市高考状元的访谈,这些状元们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的十分轻松,他们以学习为乐趣,在学中玩。适当的给自己休息,不能让紧绷的弦断掉。所以教育不止是学习,还要教会孩子们劳逸结合,让他们在玩中学。比如说多接触大自然,对自然的了解在某些情况下比埋头做题更为重要。

刘阿斗从小被寄予厚望,无形中给他施加了过多的压力,最后被压垮,以至后世人耻笑他为扶不起的阿斗。虽然压力就是动力,但是压力一旦过大,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你失败了,就会感到崩溃,内心世界好像也随之崩塌。所以在教育中给予一定的压力是好事,但如果寄予太多的厚望,迟早有一天会被鸭梨给压垮。

由此可见教育的方法对一个孩子而言是多么的重要,教育方法的不完备会导致他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孩子自己找到学习的乐趣,寓教于乐,适时逼迫他给他一定的压力,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定是一幅美丽的大作。

李云龙的故事发人深思,我们的教育方法并不完善,所以应当适时的改变,不让我们的人生有所缺陷。

《拉自己一把》读后感:学会在逆境中胜出


学会在逆境中胜出
六(9)班李川
读完《拉自己一把》已经是深夜了。我被作者司晶女士那坎坷的命运和她对人生的那种透彻的感知深深感动,难以入眠。
司晶,一位被轮椅囚禁的非凡女性,因为小儿麻痹症,她全身只剩下一只手是健全的。不要说站立行走,就连坐,她也得靠着体内的三根钢棍来支撑。司晶的命运是悲惨的,“我的世界时静止的,我的天空是灰色的,我的脚下是无路的,我的生活是苍白的,我眼前的方位是迷茫的”,这曾是司晶对自己生活的描述。可这位杰出的女性,没有屈服于命运,她凭着惊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和死神较量,终于学会了许多,发表了许多作品,成了一位在逆境中胜出的人。
在这部小说中,记录了太多的感动,无论哪一章里都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光芒在闪耀。我知道那就是爱,一种人世间最温暖的情感。文中曾多次提到那么一句话:“这世界什么都越给越少,唯独爱越给越多。”我想懂这句话的人应该很多,因为我们都被人爱过,包括父母的爱,老师的爱,朋友的爱……这些爱,是我们变得宽容,变得真诚,变得美丽。
当然,做人还需要一点,就是要坚强。司晶在她经历的10余次的大小手术中没有流过一次泪,这不是坚强又是什么呢?和她比起来,我太渺小了。即使是被烫伤了,我也哭了几个小时,这绝不仅仅是一次发泄,而是一次毅力的评判,而我没过关。
掩卷而思,我想了很多很多。从司晶到张海迪,从张海迪到海伦·凯勒……《拉自己一把》是一堂触及人灵魂深处的生命课程,一次人生的洗礼……

在逆境中成长作文600字_初一读后感


在逆境中成长——读《名人传》有感

名人传这本书的作者是罗曼.罗兰,他紧紧把握住三位艺术家的共同之处,虽然他们在时代和国家以及事业和贡献都不同但在创作过程中,罗曼.罗兰着力刻画着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凸显他们崇高的人品,博爱的情感和广阔的胸襟,为我们谱写了一曲“英雄交响曲”。

在这三位艺术家中,我最崇拜的就是贝多芬了,因为它是音乐家,小时候同学们也提过,关于贝多芬的事,自然就知道的多了。

贝多芬很小的时候,就担起了家中的生计,可我今年都十五岁了,连做饭都不会,不由得惭愧。

我认为人要学会在逆境中成长,不能因为一次的打击就灰心丧气,那样终究是成不了大事的。

鲁迅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没有出现过并不代表没人能做,只要敢创新,就没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越是困难,就越要努力,越努力就付出的越多,付出越多,但付出的越多就会收获越多。

所谓名人传,无非就是名人的传记,但不是所有名人都能够在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出现,因为,苦难的经历。

《名人传》读完了,他们相似的经历,同样杰出的贡献,同样苦难的出身,让我惊奇的认为,他们,是否是同一个人。

建设幸福中读后感


建设幸福中读后感(一)

读了《建设幸福中国》一书,我认为自己很幸福,我的生活时时充满着欢乐,处处铺满着鲜花。谈起书中的内容,妈妈对我说:你这么幸福,是你生活在我们伟大的祖国,生活在幸福的年代。老师对我说:只有祖国的富强,才会使我们幸福的生活之花永放光华。翻开历史我看到:没有祖国,就没有了家,没有家就没有我们,祖国不强盛,人民就遭殃。是啊,当祖国积贫积弱的时候,她的人民就挨饿受冻、受辱被欺;当祖国繁荣富强的时候,她的人民就快乐幸福、昂首挺胸!祖国和她的人民,正如母亲和儿女,荣辱与共、血肉相连!我们的祖国,就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祖国,就是我们最亲最爱的祖国母亲!她有960万平方公里广袤无垠的疆土;她有上下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她有饮誉世界的四大发明;她有三山五岳的秀美江川这一切都会使我祖国的女儿,为有这样母亲而骄傲和自豪!

昨天是一页翻过的历史;今天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明天是一幅宏伟的蓝图。中华儿女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我们应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宏伟抱负,应该有为祖国富强而献身的远大志向,让我们用全部的聪明才智和生命热血来建设我们的祖国吧!让我们把科学、理性,进步作为自己的伟大目标,让我们用高尚的品德,优异的成绩献给祖国。将中华儿女的豪气与龙的传人的胆魄融于自己青春,献出自己的智慧和爱,让我们在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我们将努力奋斗,为了美丽的祖国我们将竭尽全力,为了祖国美丽的永生!现在,我想再一次深情地说一声:我爱你中国!


建设幸福中读后感(二)

一本好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给我启发,引导我成长。《建设幸福中国》就是这样一本书,它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

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有很多答案。一些小朋友认为:幸福就是可以吃到令人回味无穷的大餐;在干活的农民认为:幸福就是可以让家人吃饱穿好,过上幸福的生活;家长们认为:幸福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长大找个好工作,过上幸福的生活;老师们认为:幸福就是学生拿到好成绩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共享发展成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家庭住上新房等国家新政策,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如此,从我们身边的变化,就可以体会到建设幸福中国的成果。比如:我们学校原来的教室脏兮兮的,窄窄的,光线昏暗。可是现在就不同了:教室的光线更强了,而且老师还能用多媒体给我们进行授课呢!现在学校经常搞一些课外活动,有拔河比赛,有演讲比赛,有合唱比赛,还有讲故事比赛数不胜数。而以前呢,根本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我想我们是幸福的。

而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靠很多人默默无闻的努力才得到的。例如:警察叔叔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认真、严格地工作着保护人民安全;交警叔叔有效预防交通事故;建筑工人每天都起早贪黑在工地里忙碌,建设我们的城市;空军叔叔驾驶着飞机在天空中巡逻,保卫着祖国安全;老师们也一丝不苟的教育着我们,好让我们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贡献,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还有

读完《建设幸福中国》这本书之后,我认为建设幸福中国人人有责,哪怕是一点点微薄之力,我呼吁大家,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同学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虽然我现在还是一名小学生,可是我会为了建设幸福中国而努力学习,天天向上,因为中国的未来属于我们新的一代,幸福中国等待我们去建设。

教师评语:文章以建设幸福中国为线索,使文章连贯、流畅、衔接自然,同时,通过前后中国的对比,凸显了现在的中国才是幸福中国,而这样的幸福中国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建设幸福中读后感(三)

当我看完《建设幸福中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带给我深深的震撼。

想到文中的那位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够读书,而四处奔波筹钱,可筹到的钱实在太少。他只好带着忐忑不安的心和那些并不多的钱到学校,并表示过些日子会把差额补齐。可老师却告诉他说,可以不用交钱,因为小学阶段国家免除课本费,杂费,文具费

我仿佛看到了那位为了让儿子读书而愁眉苦脸的父亲,也仿佛看到了为了儿子能不花钱而能够读书而喜出望外的表情。我好像看到山里那些为了能读书而欢歌笑语的孩子们。

爷爷奶奶辈们常说:现在的小孩多好,想想我们以前,哎!以前总是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叹息,可是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我们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用和我们爷爷奶奶他们比,只要想想山里的那些孩子。

当我们骑着心爱的自行车在平坦的水泥路上飞快地前进着,可他们有可能在为山路宽了一点,不再崎岖而开心。

当我们在大喊大叫,说自己一丁点也不幸福的时候,他们有可能在为了能不用花钱而能够读书而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当我们在炎热的夏天,教室里有风扇而没有空调而埋怨时,他们有可能在为了能够坐在教室里而在梦里笑醒。

想着这一切,我们还有什么好埋怨的呢。所以,我决定好好读书,学好知识,让家人放心。用学好的知识,让更多的人过上幸福的生活。

《活在喜悦中》读后感


许多伟大的艺术家、作家、企业家、运动员都曾说过,他们最伟大的作品、发明和灵感彷佛是一个超乎日常真实世界的来源「送」他们的。往往,科学家们获得洞见和突破时,并不是当他们在书桌旁研究方程式的时候,而是在一种放松状态--也许是当他们在沐浴,在海滩上散步,作著白日梦时。

这本《活在喜悦中》是当我在一种宁静及意识扩展的状态下,由一位我称之为欧林的智慧之源「送」给我的。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在一连串的静坐和冥想里,我接收到这些资料。而那份宁静的状态,就如同我们所知道的,即当我们与我们的「大我」相连起来的时候,当我们欣赏绚丽的夕阳时,在祈祷或怀抱著一个婴儿时的那份感受。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全经历过那样的时刻,尤其当我们处于危机中,我们会突然察觉到原先所视而不见的答案或解决之道。我们全都经验过自己以超乎平常水准的智慧、力量或勇气在行动。有些人把那些觉察力扩张的时刻归之于他们的大我,而有些人则归之于灵性的指引。

那些灵光乍现的片刻,有人称之为导灵,有人称之为预言的天赋,而有些人则称之为与「宇宙心」的连结。我称我灵性的指引之源为欧林。就我所经验到的,他是一位充满了爱、智慧而温和的大师,总是积极而慈悲的。

欧林和我鼓励你们读这本书,因为本书里包涵著智慧,而不是对其来源的任何声明。在其中找到与你内心的真理产生共鸣的地方。我扮演的角色就是让自己尽可能变得透明,以容许这智慧流过我,而不沾上我的信念,或让我的思想渲染到这份资料。

这本书能够帮助你放开内心的束缚,使你扩展,以使你进入你与生俱来的更大潜能中。这是一本为了那些依照新观念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少光明,而评估这些观念之价值的人所写的一本书。如果你们想要知道更多关于欧林以及我是如何开始导灵的,你可以从第一章:欧林的第一次出现以及第二章:欧林的问候开始读起。若你想直接进入本文,那么就从第三章:你能喜悦地生活开始吧!

以此书,我邀请你们振奋起你们的精神来,与我一同选择喜悦之路,释放掉生活中的挣扎,向你的个人力量,以及灵性转化的潜能开放!

《论语》中的“学”问作文1000字_高一读后感


《论语》中的“学”问

——读《论语》有感

《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弟子或再传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它所述的做人、做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永远颠扑不破,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文化、经济的发展。

我上小学时读过“子曰”,开始以为意思是“儿子说”,在老师讲解后才知道是“孔子说”。到现在想起,我忍俊不禁,笑当初的孩稚。《论语》中的句子越读越有道理,于是那时我便对《论语》产生了兴趣。今年借助假期空闲,我又读了一遍《论语》,开篇《学而》中的“学”问是很值得品味的。

“学”,是人一呱呱坠地就开始的一种认识活动,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这是孔子所欣赏的学习态度:努力前进,永不停滞。毕竟,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传不习乎”,学习就是要复习,才能学以致用、孰能生巧。“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习”是“学”的继续,只有时时温习,学得踏实,便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如切如蹉,如琢如磨。”求学就是要精益求精,勤于学。“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君子好学,专心一意,立志不变,不求安饱,知行之事而勉所不足,论事之言不敢尽所有余。这种好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唯有专心学习,才能真正算得上学习。

孔子强调学什么呢?除了学诗文,还要学孝悌,因百事孝为先,在家善事父母,出外善事兄长;学忠信,为仕忠君,对人诚信不虚;学礼仪,学圣贤注重父母的送终丧葬之礼,并注重谨言慎行;学仁爱,对君臣父子百姓要存敬重仁爱之心,做到贫不移共志,富贵不骄奢;学修身养性,要自尊自爱,知错必改,不追求吃住享乐……总而言之,要学会为人处事,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是孔子的教育纲要。他用这四种东西教育弟子文化知识、品德修养、忠厚诚实、言行一致坚守信约。他的教育纲要衍生出今天的“德智体美劳”,可见,孔子的思想在今天依然重要。

看了《论语》的“学”问,我知道了什么是“学”,为什么“学”,怎么去“学”,使我深有感触。只是有启发还是不行的,我还要把“学”问落实到行动上来。

除了“学”问,《论语》中还有其他的思想,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我们应该择其精华而学之,见其糟粕而弃之。让我们一起捧着《论语》,一起去挖掘、继承并发扬这优秀的中国传统先进文化,使《论语》的思想从真正意义上插入我们的生活,令全社会变得更美好。

怀念母亲中读后感


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然而每人却只有一位母亲、享有一份母爱,所以小编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怀念母亲中读后感,请慢慢欣赏吧。

第1篇:怀念母亲中读后感

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然而每人却只有一位母亲、享有一份母爱,而我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怀念母亲》,作者却有着两位母亲。一位是生身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作者六岁便离开了生母,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母亲弃养这给作者留下了终天之恨,后来作者到德国留学,祖国母亲又成了作者梦中的牵挂,这种感情异常强烈,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着作者度过了他在欧洲的十一年时光,这篇课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生身母亲永久的思念与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和崇敬。

读完这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我生活在和平年代、建设年代、生活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早上,刚起床,床头早已放好了母亲为我准备的衣服,桌上早已摆满了母亲为我准备的我爱吃的饭菜,与作者相比,我比作者好一百倍,我真是太幸福了,就这样,我还是不是得对母亲发脾气,惹母亲生气,我真为我的过错感到愧疚!

所以,我更珍惜母爱了!

第2篇:怀念母亲中读后感

今天在上课时,当老师教完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是,我不知怎么的感到心中一酸,眼泪情不自禁地落了下来,为季羡林爷爷,也是为自己。

文中写季爷爷六岁时离开了生身母亲,到城里住,这期间匆匆地为奔丧回来了两次,在季爷爷读大二时,母亲就离他而去了,他悲痛欲绝,他从此成了一个失去母爱的孤儿,带着对母亲的怀念与悔恨抱憾终身。

后来,季爷爷到外国留学,第一次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因而很是思念,是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祖国母亲和生身母亲频来入梦。季爷爷写了一篇叫《寻梦》的散文以来表达他对两位母亲的怀念与热爱。,我是家中的小宝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家人天天围着我们赚,享尽了一切爱,而我呢,不但不懂得知恩图报,还满口抱怨这个不好,那个讨厌。我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我应该珍惜现在家人带给我们的爱,并要试着去回报,也许是为妈妈洗碗,为爸爸捶背,考个好成绩……不要等到一切都晚时,就会像季爷爷那样造成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所以,请朋友们,H和我一起好好把握珍惜在家人身边的每一分,每一秒。

第3篇:怀念母亲中读后感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我有两个母亲,一个是母亲是我的生母用乳汁养育我给予我生命的母亲,一个是有伟大的心胸的,能装下13亿人民的——祖国母亲。一个祖国母亲和一位我的母亲,这两个,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我的生母给。给了我生命,我的祖国母亲给了我们良好的社会坏境抚养了我们让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爱他们。让我们组成一个更大的和睦的家庭,使我们学到知识茁壮成长,我们更应该热爱她,尊敬他们,聆听他们的教诲,要使母亲少一份操心,多一份快乐。爱祖国,就应该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好。同学们我们要有孝心、诚心去报答我们的母亲和祖国。这就是我的感受。

第4篇:怀念母亲中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了第六课,是作家季羡林的《怀念母亲》。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我有时对母亲发脾气;有时还偷懒,没有更努力地学习。而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更加勤奋学习,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在哥廷根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母亲。在《永久的悔》这篇文章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后悔的竟然是没能孝敬母亲,这太不可思议了!

我在生活中要向季羡林学习,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何况我已经长大了,能作一些复杂的家务了。不然,如果她像作者的母亲一样早逝,再想孝敬她也没时间了。

《感恩中成长》读后感


父母一生的辛劳都只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对孩子做的一切,无论是狠狠地打,还是严厉的骂,都是为了孩子着想。我们要理解他们为孩子所付出的爱。

文中的我被父母管教的很严,父母不让我骑自行车赶集,不让我打游戏。现实中,我何尝不是这样呢。爸爸妈妈担心我的学习,处处限制我们的自由,不让我出去,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我一出去,不到吃饭时间是不会回来的。父母像长百眼的仙人,对我的行踪无所不知,对我的性格了如指掌。

我的父母对我管教还行,可是每当我考得差时,他们总是十分严厉地教训我,我心里很伤心。好不容易考好点儿,指望着父母给点奖励和鼓励,但我最终只听到淡淡的一句:下次再考好点儿。暑假去苏州我想去水上乐园,可是老妈就怕一会下雨,生病了怎么办,就没去。

倘若有人救了你,你一定会觉得欠他情,父母是我们一生中首先要报答的人,因为他们为我们坎坷的人生指明了方向,在我们一次次的误入歧途时,他们一次次的挽救了我们。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我们要在父母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问候与安慰。感恩需要你用心去体会,去报答。

所以,我们每人都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人,回报社会。共创美好未来!

《母亲一生中的八个谎言》读后感


母爱润我心,我爱我母亲

——《母亲一生中的八个谎言》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母亲一生中的八个谎言》这篇小文章。我们都知道,撒谎是不对的,父母和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那么,这个故事中的母亲,为什么还要撒谎呢?带着这个问号,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慈祥的母亲为了儿子的成长成才在一生中撒了八个谎言,儿子后来终于不负母亲的期望考上了博士,而母亲,却患上了骨癌。当男孩儿第一时间赶回来,看着母亲因为疾病而萎缩的身体而痛苦的时候,母亲却说:“孩子别哭,我不疼。”哦,原来,这位母亲之所以撒谎,是为了不耽误孩子的成长和成才呀,她的每一个谎言都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孩子。

马克思曾经说过: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慈祥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温暖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母亲最能理解孩子的心灵,最能够为子女着想,宁愿自己受到伤害也不愿让孩子担忧。

我也有一个这样的好妈妈,我的妈妈常常督促我学习,也很关心我的身体。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妈妈半夜醒来,一摸我的额头发烫,浑身颤抖,急忙从抽屉里拿出体温表给我量体温,过了一会儿,妈妈从我的胳肢窝拿出体温表,惊叫一声:“39度!”就赶紧给我穿戴整齐,骑着自行车,冒着凛冽的寒风朝医院飞奔。路上,我冻得上下牙齿直打架,妈妈把自己的羽绒服脱下来紧紧裹住我,自己却只穿了一件薄毛衣。到了医院,妈妈迅速到儿科找到值班医生,配合医生给我抓药,一直等到打上点滴,妈妈才松了一口气。

我的妈妈,不仅关心我的身体,还经常和我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去年,学校举行经典诵读文化节,妈妈任总导演,和我一起表演了一个情景诗朗诵《情越古今》,有妈妈为我助阵,我一点儿也不怯场,表现得可好了!

今天读《母亲一生中的八个谎言》,我虽然为文章中的母亲感动,却又对这位妈妈有一些小小的责怪,为什么不给自己的儿子感恩母亲的机会呢?这样的结果,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多少的遗憾呀!我的妈妈就不会这样,有时候,她会故意说好累呀,等着我为她捶捶肩膀捏捏腿;有时候,又会在餐桌上等我为她夹菜,然后看着她大快朵颐满足的样子;她也喜欢我搂着她在街上溜达,说是好幸福…….我也为自己能够给妈妈带来快乐而自豪呢!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父爱如山,母爱如河,让我们珍惜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沐浴在母爱的涓涓河流中健康成长吧!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读后感500字


今天读了王选先生的《我一生中的重要扶择》.王选在文中提到扶植年轻人让我深有感触。

在王选的演讲中, 他提出了关于权威问题的表达。他认为年轻才是权威的体现,人一过了60岁就相当于失去了黄金时期,60岁之后,人的思想会更慢,但人们却当这些人为权威,世界一些著名的企业家往往成功于年轻时。他说:我觉得人们把我者成权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时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的方向的一个将来时态。

是啊,在今天这样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个快要落山的太阳,只能为祖国出力一点点了,即使没有生老病死与错误的决断,也终会有结束的那一天,那建设祖国的重任交给谁?必然是传给那些六七点、七八点的太阳青少年与年轻人。于是国家就一定要扶植年轻人.。

可是,看看周围的年轻人,有多少是像比尔.盖茨、乔.布斯、王安那样的年轻人?而现在的大多数年轻人,不爱学习,反而是另一种状态:看着书本就发愁,打游戏成瘾盲目追随一些网红,只注意吃穿,有些学生,小小就染上了烟瘾、酒瘾,甚至走上了吸毒的道路,还有的学生,年纪轻轻便辍学,整天游手好闲。可纵观古代,有哪位名人是轻轻松松便成名?比如司马迁,一生艰苦,耗尽了自己一生的心血,直到入狱,还在狱中坚持写书。不努力,怎么成功!反观今朝,这样的现状,令人痛心。

朋友们,祖国的未来需要我们!是时候放下手中的手机,是时候好好学习了!

吕思勉《中国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2500字


吕思勉《中国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2500字:

文/袁梦柯。天下只有天良发现之个人,无天良发现之阶级;只有自行觉悟之个人,无自行觉悟之阶级。

用了两天时间看完吕思勉先生这本小册子,虽有书友认为其内容多为作者的观点,于历史而言,缺少客观性,读完后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阶级分化的成因、对历代政治思想的二分法及对先秦诸子的态度。

作者认为,原始部落的生活,大体可分为渔猎、游牧、农耕三种,“大抵山林川泽之地,多从渔猎径进于农耕;平原旷莽之地,则从渔猎进化到畜牧”,渔猎涉足的范围小,养活的人口少;畜牧渐渐畜养牲畜,而农耕民族则垦田定居,就其文明程度而言,农耕民族胜于畜牧民族,畜牧民族胜于渔猎民族。然而,农耕民族安土重迁,其性质爱好和平,故而在与被迫扩张的游牧民族斗争时,往往落败,沦为被统治一方。以炎黄执政为例,相传上古帝王,“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伏羲民族是为游牧民族,伏羲之后是神农氏,“神农”二字就判定其为农耕民族,而与神农氏对抗的黄帝族居于河北涿县,是为游牧民族,阪泉涿鹿之战,黄帝族破神农氏,即游牧民族征服农耕民族的事迹。可见,黄帝乃是侵略方,征服炎帝部落后混合为“炎黄族”。以此,作者认为,中原民族是侵略民族而非被侵略民族。

在农耕社会内部,存在稳定而良好的规则,成员也仅有男妇、老幼的区分,因此不存在明显的阶级。被游牧民族征服之后,便诞生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两种阶级。由于作为统治阶级的游牧民族不事农桑,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靠被征服的农耕民族劳作,便产生了统治者“治人而食于人”,被统治者“治于人而食人”的现象。阶级明显分化,由此产生。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为贵族(征服阶级中掌握政权的人)、平民(征服阶级中的平民),被统治阶级沦为奴隶。起先,征服阶级与被征服阶级矛盾尖锐,所以贵族与平民相去甚近,平民与奴隶相去甚远;后来,征服阶级与被征服阶级平和关系渐长,掌权的人则权力更加发达,征服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此时,贵族与平民相去甚远,而平民与奴隶又关系渐近。此则为贵族、平民、奴隶三阶级的关系。上古至春秋后期阶级关系可依据这一观点考察。

至春秋战国时期,统治阶级发现奴役征服阶级劳动,其劳动效率不及让其自利,多数人粗耕广大土地,不如一家一户精耕。因此,私有制诞生,伴随生产力进步,工业渐渐脱离农业独立,交换频繁,因此专司交换的商人阶级由此出现。商人阶级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两处谋利,任施高利贷,致使农人失地,投靠富豪,成为佃农、奴隶。阶级变动,商人与地主豪强阶级崛起,两者政治权力剧增,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矛盾凸显之时,王权自然扩张以解决社会问题,而代表政治权力的,不是拥有采地的封建主,而是国王所信任的官僚。此时,由新兴工商家、地主阶级中的知识分子、没落贵族组成的官僚阶级诞生。至此,商人阶级、地主阶级、官僚阶级诞生了。战国时期的阶级关系可以依此考察。秦时统一,已灭六国贵族,任用官僚,汉时又灭秦国贵族,官僚阶级因此掌握皇帝给予的政治权力。

无论征服阶级还是官僚阶级,都有治理思想,这便是“政治思想”。作者将思想分为进取派与保守派之分,其划分标准虽由行为而定,但背后驱动的却是公心与私心。进取派看到社会之弊,在公心的驱使下会采取行动,创立制度和事实来兴利除弊,从表面看,是好的阶级把坏的阶级消灭掉。然而,吕先生曾有一治理名言“天下只有天良发现之个人,无天良发现之阶级;读书笔记只有自行觉悟之个人,无自行觉悟之阶级”,便是好的阶级掌权,其弊仍难革除。其理由有三:其一,理想的本性,总想做到十分,一落入事实界,就只能做到两三分了;其二,大多数人总是平凡的,好的阶级团结起来,先公益而后私利,是无有可能的;其三,好的阶级变为统治阶级后,往往欲少做事而多发财,而才智之士又多升入统治阶级,官僚发展有如西方唐斯卡宁之官僚增长模型。据此三点,公心驱动下的派别往往不能做好治道,反而会在私心驱动下诞生坏的制度与事实,此时,保守派便振臂而呼,如此做事,倒不如一事不做。因为进取不仅不能解决原弊,反而导致新的弊端,一弊加一弊等于二弊,不如放任一弊。这是保守派的立足之地。儒家与道家之争、汉代黄老与儒生之争、宋代新旧当人之争,以此观点代入,发现无不是进取和保守之争。

作者对诸子百家之思想更是新奇,他认为,“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是落伍的”,因为人的思想总是落后于时代。先秦诸子皆放眼向后看,实则名实分离,理论与实践不符。农家代表神农时期的思想,政府毫无权威,而经济方面物价论量不论质,乃是空想乌托邦。道家代表黄帝时期的思想,主张柔弱无为,其时就君主而言刚强躁进者多,易引火自焚,因此《道德经》中说“柔弱胜刚强”,其时人民文明程度低,没有“为”的资格就,然而,动荡的变革社会到来,万物化而欲作,恐怕不是“无名之朴”就能镇得住的。墨子之道取之于夏禹之世,其时遭水患,因此激起上下一体,不分人我,共同对敌,因此墨子主张节用、兼爱、非攻,辅之以尚贤的取才制度和明鬼的宗教思想把社会成员结合在一起,自己也组织墨家游侠“赴汤蹈刃,死不旋踵”以解决社会问题。墨子之道救世或无不可,然而,如何实行?天下只有天良发现之个人,无天良发现之阶级;只有自行觉悟之个人,无自行觉悟之阶级,急公好义、抑强扶弱的人能有几何。同样败在这个逻辑下的还有儒家,治天下绝不是一人之治,总是一个阶级去治,儒家所倡导的教化,与君主而言毫无效力,于人民而言,则不闻不问,视为做戏。法家则是先秦诸子中,最为新颖的,其主张限制官僚权力,一则安君,保证君主权力,一则保民,遏制官僚弊端,因此深得国王与人民的支持,故而于秦时大行其道。作者认为法家之弊在于国家、社会不分,致使国家权力扩张,其进取的公心将国家严峻制度带入人们生活的社会,扰乱正常社会生活,因此反而无功有罪。秦汉后世治道,往往儒法兼用,以儒家仁政抚慰百姓,取得平民阶级的支持,另一方面以法家治官,防止官僚乱政。

作为中国政治思想的源头,先秦思想影响深远,诸子及其思想是如何诞生的为何会产生,有何功用,有何弊端,都可以依上述三种观点来思考,这也是这本小册子的魅力所在。

园中趣事读后感


园中趣事读后感(一)

最近,我看了一篇短文,这一篇短文叫做《园中趣事》。这篇短文里写了许多关于昆虫的趣事,因此我对这篇短文很感兴趣。

这篇短文主要写了我很喜欢到园子里玩,因为在院子里常会发生许多趣事:抬虫子回窝的蚂蚁被壁虎吃了;两只蚂蚁想救同伴却被蜘蛛吃了;一只甲虫与一只绿虫子打架;一只蝴蝶在我的帮助下重新飞了起来昆虫们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

短文中关于小昆虫的趣事是我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才发现的,而我也在观察的过程中获得了快乐,这让我想到了自己。我也曾仔细观察过蚂蚁。

一天,我在我家大院的小花园里看见了一只不寻常的蚂蚁。只见这一只蚂蚁头大身小,似乎还被人断过手脚。我的注意力被这只蚂蚁完完全全的吸引过去了。我小心翼翼地走到这只蚂蚁的旁边观察它。这时,这一只蚂蚁正背着一颗不知道比它大多少倍的米粒,艰难地往回走,时不时停下来东张西望,好像是在找回家的路呢!哟!这只蚂蚁现在正背着哪一个庞然大物迈着坚定的步伐向一个方向走,看来它是找到了回家的路呀!走着走着,不知从哪儿钻出来了一只蚂蚁,小跑过来,与先前这一只大头蚂蚁问了个好,正当我认为它会和大头蚂蚁合力搬米粒时,它却头也不回地走了,而那只大头蚂蚁则原地不动。过了一会儿,它回来了,还带来了一群帮手。见它们把食物运回家后的兴奋样儿,我不禁也为它们的成功感到了快乐。

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就能像短文中的我一样,从一些小小生命做的事中获得快乐。这就是《园中趣事》带给我的启示。


园中趣事读后感(二)

在这个单元的测验卷中,我读了一篇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文章《园中趣事》。它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在雕塑公园发现的奥秘。

《园中趣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我在这个园子里看到许多趣事。一次,看到蚂蚁被蜘蛛和壁虎吞食、欺凌,知道蚂蚁多么弱小;还有看到一只绿色虫子与小甲虫打斗起来,最后绿色虫子逃走了;一只蝴蝶躺在地上,我喂了它一点汁液,它便悲哀地飞走了等趣事,表达了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读完这篇文章,使我有许多感受和体会。这些小虫子居然会喜怒哀乐;见到同伴有难,它们便舍己为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拯救同伴;强者往往欺负弱者,大家互相吞食,是多么残忍呀,大家都是昆虫,庞然大物的昆虫依靠体型庞大,去欺凌别的昆虫。真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当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发现这些事。记得有一次,我在雕塑公园里观察小昆虫,突然发现一只体型庞大的虫子正虎视眈眈地望着一只筋疲力尽的小蚂蚁,那只小蚂蚁还没有发觉危险已经一步一步地来临了,原来,那只大虫子肚子里早唱空城计了,它正在艰难地寻找食物,忽然发现了小蚂蚁,它便目不转睛地盯着它。开始发起进攻了,大虫子像火箭一样爬过去,小蚂蚁见了面如土色,迫不及待地逃跑,可是已经迟了,小蚂蚁刚跑了几步,那只大虫子便追了上来,咬住小蚂蚁的脚,在这千钧一发的情况下,小蚂蚁用九牛二虎之力去摆脱大虫子,哎!真是不自量力,一眨眼,小蚂蚁便成了大虫子的腹中之物了。这时,我突然心头怦然一震,悟出了一个道理:啊!只有成为强者,才不会给人欺凌。

读完这篇文章,我真是受益匪浅呀!


园中趣事读后感(三)

《园中趣事》是一篇很有趣的文章,但在我带着喜悦阅读它时,其中的一个片段让我感慨万分。

这个片段讲的是一只蜘蛛咬住了一直蚂蚁,蚂蚁的两个同伴奋不顾身地去抢救蜘蛛口中的同伴,结果却和同伴一起被吞入腹底。

蚂蚁这种舍身救人的行为真是令人感慨啊!在蚂蚁眼中蜘蛛也算得上是庞然大物了,但当同伴被咬时却不顾自身安全,就在蜘蛛的血盆大口边抢救自己的小伙伴,那得需要多少勇气啊!它们和被咬住的蚂蚁有可能素不相识,但在它们小小的心中,同伴是不可以被遗弃的,也更不可能见死不救,这就是为什么它们能如此之团结,这就是为什么它们用小小的身躯一起建成了蚁穴这看似不可能的工程奇迹。

这几只小小的蚂蚁让我想起了一件事。一两年前,一位名叫小月月的小孩被车碾过,就在马路上被压得血肉模糊,路人都视而不见,最后被一名环卫工人救起。

这样一个小孩,如此痛苦,竟没有路人愿意帮助她?同样是人,虽然素不相识,虽然与自己没有亲属关系,但这样冷血的行为,这样冷血的态度,难道人们连几只微不足道的蚂蚁都不如吗?同在地球上,一个在自然中劳作,智力低下,一个高高在上,造出大楼、城市,为什么品德会有如此大的区别?这些人视人命如草芥,他们的品质、品德,跟那奋不顾身、抢救同伴的蚂蚁,是有多么大的差别啊!

同在地球上,同伴、同类,伸出援助之手应义不容辞,就是不同物种,天差地别,只要同在一片蓝天下,只要呼吸着同一片空气,就应互相帮助,毫不犹豫。

在读这篇文章之前,我做梦也想不到两只小小的蚂蚁会带给我如此大的感悟,它们之间的情谊真是许多人望尘莫及的啊!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读后感(3)篇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读后感 第(1)篇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前阵子和朋友们聊天,说起名人自传,不禁刻薄了点儿:“现在的自传,要么贴金肉麻,要么自剖下不去手。”其实以自家识见根本不够资格评说,仅仅是为了交流的快乐。刚大放厥词,就收到这样一本书《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余先生左手成文,右手缪斯,我是极喜欢的,就于他的诗文世界镇日徜徉了。

书的编者十分老实,道出了编选缘由,余先生没有写自传的打算,也就由编辑代为编选了这本自述,由此捕捉一位耄耋老者丝丝生命的足迹,窥其长路,引径通天。这让我想起那些阅读《听听那冷雨》、《从徐霞客到梵高》的日子,仿佛就和作者一同歌哭,一般奋笔。

这本书的第一辑所选文章,均是余先生追忆成长路途的自述性散文,从少年到白发,对中西文化的心香一瓣,得其缘由;第二辑所选则是恰同学少年师友回忆,相互往还,后辈小子了解到前辈风流;第三辑大抵序跋后记摘编,诗集、散文集汲汲追求,篇篇谈及创作心得甘苦。这样一本书,是了解一位作家从为文到人生的最好方式。

记得余光中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谈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诗句,余先生把他的诗句:“In me the tiger sniffe the rose。”翻译成中文:“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我是读过余先生这篇文章之后,才了解到这首诗,并一直喜欢。这篇文章,在本书中并没有收录,现下单独说一说,也算是加深对余先生的一点了解。

余先生在《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篇文章中写道:

“原来人性含有两面:其一是男性的,其一是女性的;其一如苍鹰,如飞瀑,如怒马;其一如夜莺,如静池,如驯羊。所谓雄伟和秀美,所谓外向和内向,所谓戏剧型的和图画型的,所谓戴奥尼苏斯艺术和阿波罗艺术,所谓‘金刚怒目,菩萨低眉’,所谓‘静如处女,动如脱兔’,所谓‘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一句话,姚姬传所谓的阳刚和阴柔,都无非是这两种气质的注脚。两者粗看若相反,实则乃相成。实际上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兼有这两种气质,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如此这般,人性的国度里,猛虎和蔷薇可以和谐,进而我想到一位优秀的作家即便有所擅长,有他的胜场,但他体味的思绪中必然可如泣如诉,可雄浑壮武,共存其间,角色转换,潇洒自如。比如沈从文一再用“妩媚”二字形容一些粗鲁之辈,谐趣之外,仿佛深抓了那人的点面,也就洞悉了李逵舞动双斧时那一点人性趣味。《史记·留侯世家》言:“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太史公对张良状如妇人好女,很是感慨,张良该什么样子呢?或许该是“若虽长大,中情怯耳”的“长大”吧?这是说韩信的,韩信甘耐胯下,未必不丈夫。识人尚且如此,阅读、写文章深掘这一点趣味,也是必要的。涂抹矫揉之下的文字,如何相比朴素中见丰腴的文章?慷慨壮丽的篇章未必不能显出一点婉约,于沉静中勃发出英雄义气。

阅读余光中著作,有这样一本《余光中自述》做导读,是很好的事情,“大雅久不至,再使风俗淳。”前辈作家的经典著述,无论是对欣赏还是创作都有很深的启迪。大概十几年前我读到余光中的散文,深受影响,一方面是关于五四以来作家评价的,一方面是进一步了解了评判好文章的尺度,眼界又宽了一点。我们既可以在阅读中沐浴阿尔的阳光,感受梵高的浓烈,也可以体味提奥的护兄悲歌,探察爱情的婉约。

这本书的封面有董桥先生推介的话:“他上承中国文学传统,横涉西洋文学艺术,在绵长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笔耕不辍,成为当代文学的重镇,其文学影响,已跨越海峡两岸,诗风文采,为不少读者所赞赏。”今天刚好看到止庵先生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李长声先生说:‘董桥散文写得好,但有时觉得像人妖在那里顾盼生姿,美则美矣,也不禁起一身鸡皮疙瘩。’为写文章做准备,继续摘录‘长声闲话’,这段话见《阿Q的长凳》一册。”

读后颇莞尔,顾盼生姿的尺度,东施到底该不该捧心,实在不是我这篇小文所能谈的,提一提,大家一笑吧!书中余先生倒是给出了些态度:“事实上,我们的散文作者,包括小说家在内,很少在文体上表现出“阳性的”(masculine)气质,这和西洋的现代文坛,形成了一个显明的对照。我们的文坛向来呈现一种阴盛阳衰的景象:不少女作家固然是一片闺怨腔,即连男作家们,也有许多的满篇脂粉气的。我在散文上努力的方向之一,便是要洗涤这股窒人的脂粉气。”(《六千个日子》)

这篇文字已不单单是评介一本书,还有一点多年阅读的体味,且容我纳些私货。读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态度,为文的方式,可取可弃,读者自己的事,余先生几十年著述中摘选的文字,是饱含精光的,想全部说说蛮难的,择采一点,权作交流。

总之作为读者,可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姿态,翻下一页书。

  (如有转载,请联系笔者。)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读后感 第(2)篇

余光中先生与2017年12月14日去世了,他的好些诗文集我都还没看,先在微信读书上把这本浏览一下。余先生没有写自传,这本号称余光中自述的书其实是他的散文集。本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与他人生经历紧密相关的自述散文,从中可以看到余光中先生少年、青年、老年的各种经历,真挚而质朴,自嘲而幽默,充满了温情,能够从他的文字中了解他的生平,二十岁以前他辗转四川、南京等地求学,这些成了后来怀念的地方。第二部分收录了他记师友交游的文章和游记,从中可以看到余先生对师友的珍惜之情,也让人看到读书人之间的君子之交。沙田七友,往来无白丁,交谈有鸿儒,情谊深深,很是让人羡慕。第三部分收录余光中文集自序及后记,在这些文章中大致可以看到他的创作历程和理念,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其人已去,读他的诗文就是对他最好的怀念。

绣口一开:余光中自述 读后感 第(3)篇

在阅读这书的过程中,不时的会阅读其它的书本,放下这边,然后继续拿起这本,就这样断断续续十多个小时读完了,有点三心二意吧!

说感悟不深谈不上,里面不少文段的描写,记忆一下子回到幼时,很多已经忘了的记忆会跟着文中文字窜出脑海,站在高处,由近及远,是被纱柔似黏稠的浓雾像海浪似的层层推进,直到看见挂在天空中那柔和温暖的橘色阳光下偶尔窜出的山峰,连绵起伏,若隐若现。很美很美!美的像少女那一低头的娇羞……

在诗人和文学家的语言中,生活像诗意一般,哪怕是在枯枝败叶的秋意中,也能发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感,生活不止苟且,还要有发展美的远方

这是诗和散文给人生活前进的力量。课桌上的灯就是灯塔


相信《《勉一中》读后感》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好读后”是您了解读后感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hdh765.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四大名著之一中的人物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