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目送之莲花读后感 > 地图 > 目送之莲花读后感

目送之莲花读后感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读后感大全:岁月是朵洁白的莲花。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们平时也需要多阅读一些书籍书籍,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此时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读后感记录下呢?或许你需要"读后感大全:岁月是朵洁白的莲花"这样的内容,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从未想到过,人世间竟然有这样多的生离死别。所有逝去的日子,都在我心中开成了一朵莲花,如果不曾有相逢的欢乐,又何来离别的痛苦。

我总在梦中见到一朵洁白的莲花,我在湖上轻轻划着小船,却怎么也接近不了,每一次醒来,我都会记起那朵莲花的模样。心理学家说过,你梦中最常见的场景就是你内心深处最不敢触及的事物。那朵莲花就是开在我心中不敢想,也无法忘掉的回忆。

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中写道,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岁月就这样缓缓的如流水一般从我指缝间溜走,它让我与一切对我重要的人相识,相知,相别。它也要残酷地带走我爱的人。可那些曾经留存在我心中美好的回忆,都开成了一朵我不忍触碰的白莲,它就那样在我的心中,随风舞动,常开不败。

从我懂事那一天起,我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分离。每一次的分离,我的心都会滴出血来。

小到离开我的高一十二班,离开我喜欢的语文班主任,大到要离开奶奶。

我喜欢教过我的每一位语文老师,我喜欢那些飘扬的文字,喜欢二十四史,四书五经,中外名着,《百家讲坛》,与我这个年龄的孩子格格不入。这个世界上总有像我一样的人,读了那么多书,丰富了自己的头脑,却没让自己领会出书中的真谛,从而让自己成长起来。我似乎总是很任性,很调皮,总带着一个比太阳还灿烂的笑脸,可好多时候,好多难过的事情,我都放在心里。其实,我最怕的就是离别。

十岁的时候,读过一本《打开心灵的锁》,可可笑的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心上上一把沉重的锁,不去在乎别人,只要没有开心,没有在乎,就没有难过吧。我好想哭,好不开心,那些曾经的日子,它们带给我满满的欢乐。

我可以在班主任叫我擦黑板时顺势调皮的在他身后做兔耳朵,让全班同学想笑却不敢笑,也可以在他上课喝酒的时候,调侃他像李太白。我其实很幼稚,很脆弱,很想回到我所依赖的童年,很想把我喜欢的老师们当作亲人。一直把可亲的美女老师当作姐姐,很喜欢老师上课飘扬的文采,我好想把我难过的事情。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延伸阅读

《莲花》读后感


《莲花》读后感

点着台灯看完了《莲花》的最后几页。这一天我感觉分不清现实和自我了。也许墨脱真的是莲的隐池,超凡脱俗,不容许有一丝尘土,连带读者的思绪也是那样纯净,仿佛在天际一般。

我不明白也无法想象灵魂和肉体的不同步,也许我可以设想一下,这就如同你追寻的富裕物质生活和你的物质储备不同步是一样的。善生灵魂对某些东西的缺失和之后他对情感的麻木都源于他的童年。在别人眼里他是快乐的成功的,可他从未得到过内心的快乐,也许他的心灵已经没有渴望了。内河,倒是一个执着的女子,不想说是固执,因为执着是褒义。也许她是快乐的,也许她是在漂泊中寻找归宿,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在追寻什么,只是不断的前行。我没有她的勇气和毅力,只不过我想也许每个人都一样,谁也不确定自己最终的目的地是哪里,只是在不断的行进过程中过着这一生。兴许晚年回首,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我是这样走完的。也许这人生再来一次,我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路线,可是生命是公平的,我们没办法按照自己的路线前进只能不断前行,过程中想想前面的路,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最后我承认看完这本书后,我有点飘飘然,分不清自我了。

习近平的知青岁月读后感大全


习近平的知青岁月读后感大全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下乡插队了七年。习近平总书记说,这是他受益终生的七年。今年8月,我有幸到梁家河学习,感受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

首先,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梁家河耕地少、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得多。习近平总书记因地制宜,从梁家河实际出发,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工作必须真心实干,只有干部带头,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村民打井,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

第三,做人做事必须实实在在,只有求真务实,才能真正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据了解,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近平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去了梁家河,听了总书记事迹后,我觉得就是靠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实在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累积起来。我相信自己多一点苦、多一点累,群众就会少一点愁、少一点难。

(篇二)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内容讲述的是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年轻时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讲述的是经历过那段生活的人民群众,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历练故事,通过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次冲击和震撼,得到一次次洗礼和升华。随着一个个真实故事的浮现,我清楚找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起点与实践来源。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求实作风都可以从他陕北七年的插队经历中找到答案,都可以从那些泛黄的照片中找到注解。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历练是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首先,我要学习他学习奋进的精神。七年里,年轻时的习近平总书记从未放弃过他的学习,他从一开始从北京背着重重的书箱来到梁家河大队落户,到白天劳动、晚上煤油灯下看书把脸熏黑,再到考进清华大学,他始终爱学习并坚持学习。他向书本学知识,向当地人民群众学干农活,向他人学技术,爱学习精神好像他与生俱来一般。其次,我们要学习他艰苦奋斗的作风。知青时期,是我们国家的贫穷时期,年轻时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文安驿插队,每天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参加劳动,以获得少量的劳动工分,却经常吃不饱,更谈不上吃得好了。在穷苦落后的梁家河大队,不但要克服农村生活的种种不便,还要克服劳动所带来的辛苦和考验,可以说知青七年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七年。再者,我们要学习他为民服务的情怀。七年里,年轻时的习近平总书记虽然是插队的知青,但却始终保持为民服务的情怀。有一次他获得了一辆摩托车的奖励,但他觉得摩托车对于他和梁家河大队来说没有多大作用,于是把摩托车换成了拖拉机、打磨机等三样东西,因为这三样是梁家河最迫切需要的工具,能为梁家河群众解决许多生产问题。“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他带领大家办沼气、办铁业社、打深水井……”当年与习近平一起劳动过的梁家河村村民石春阳用质朴的陕北话这样讲到。

七年知青岁月,年轻时的习近平总书记与梁家河的群众紧密的站在了一起,一起生活、一起劳动,同甘共苦,他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全心全意的为群众服务,干了很多的好事和实事。人民群众喜欢他、感谢他,他也把自己融入了梁家河这个集体,把自己当作了梁家河的一份子,应该说那时的他已经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陕北农民了。

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说道:“下乡插队的七年是他受益终生的七年,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农民,……”的确,《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是我们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我们党员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做为新时期的年轻党员,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学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奋进、不怕吃苦、为民谋事、敢说敢做敢担当的良好品质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合格”,努力做一名“合格党员”,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生动再现了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艰苦生活,为新时期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供了生动教材,自己反复阅读学习后,深受教育和感染。作为深度贫困地区最基层的党员干部,就要向总书记学习看齐,磨炼艰苦意志,树立为民思想,打牢群众根基,以求真务实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要把根本宗旨牢记于心。习近平总书记回忆梁家河往事时深情地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说到做到,带领全村老少建沼气、修淤泥坝,乡亲们这样评价:“他的心总是和我们老百姓在一起。”我们要学习近平总书记这种为民爱民情怀,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忘初心、真心为民。当前,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落实“六个精准”和“七个一批”清单为重点,下足“绣花”功夫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真正用脱贫攻坚成效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要把吃苦精神发扬传承。总书记插队的地方,是全国插队知青中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但他没有怨言,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当地老百姓都感叹:“咱一般的老百姓都吃不了这苦”。尽管我们处在深度贫困地区,但基层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总书记当年插队时不可同日而语,待遇也有了显著提高,我们没有理由在工作中喊苦叫累。我们要继承总书记“敢于吃苦、乐于吃苦、善于吃苦、不忘吃苦”的精神品格,大力发扬“人一能之、我百之,人十能之、我千之”的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人往一线走、事要亲自干”,撸起袖子加油干,特别要坚持不懈地改善生态环境、兴修梯田水利、建好路水电房,以苦干治贫穷,夯实农村发展基础。

三要把务实作风外化于行。总书记曾经说过,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插队期间,他带领群众办代销点、缝纫社、磨坊等,既满足了群众需求、方便了群众,又发挥了社员长处、解放了劳力,给村里的发展注入了动力。当前,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学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的鲜明政治品格,在吃透乡情村情的基础上,围绕县上重点扶持的主导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草畜、玉米、中药材、林果、劳务等多元富民产业,做到贫困户户均输出1个劳动力、种植10亩产业田、养殖2头增收牛(或10只羊),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四要把责任担当勇扛在肩。总书记插队期间,敢说敢做敢担当,勇敢地承担起村支书的责任。他听闻四川有沼气池试验成功,便远赴四川学习,回到梁家河后亲手试验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这种担当意识,是由强烈使命感、责任感驱动的。我们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为民、惠民、富民的使命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推动农村综合改革,确保中央和省、市、县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一线有效落实。特别要主动承担起全面从严治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主体责任,碰到问题不推诿、遇见矛盾不上交,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内容讲述的是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年轻时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的生活经历。讲述的是与年轻时的习近平总书记一起生活、劳动、生产的群众、知青,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历练故事,通过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历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知青岁月的七年是学习奋进的七年。七年里,年轻时的习近平总书记从未放弃过他的学习,他从一开始从北京背着重重的书箱来到梁家河大队插队,到白天劳动、晚上煤油灯下看书把脸熏黑,再到考进清华大学,学习始终是他的一种坚持。他向当地人民群众学农活,从大城市来到贫苦农村,不会干农活的他,没有放弃和埋怨,踏踏实实的跟着老百姓学做,最终掌握了农活的规律和技巧。他向别人学技术,不但向同是知青的年轻人学习、交流经验,还到外面学习技术,并将技术带回大队,带动大队的发展,比如沼气技术等。

知青岁月的七年是艰苦奋斗的七年。知青时期,是我们国家的贫穷时期,年轻时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文安驿插队,每天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参加劳动,以获得少量的劳动工分,却经常吃不饱,更谈不上吃得好了。在穷苦落后的梁家河大队,没干过农活的知青们不但要克服农村生活的种种“特殊条件”, 比如说蚤子引起发痒等问题,还要克服劳动所带来的辛苦和种种不适。可以说那七年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一段岁月。

知青岁月的七年是为民服务的七年。那七年里,年轻时的习近平总书记虽然是插队的知青,但却始终保持为民服务的情怀。有一次他获得了一辆摩托车的奖励,但他觉得摩托车对于他和梁家河大队来说没有多大作用,于是把摩托车换成了拖拉机、打磨机等三样东西,因为这三样是梁家河最迫切需要的工具。“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他带领大家办沼气、办铁业社、打深水井……”当年与习近平一起劳动过的梁家河村村民石春阳,用质朴的陕北话这样讲到。

知青岁月的七年是联系群众的七年。七年里,年轻时的习近平总书记与梁家河的群众同甘共苦,一起生活一起劳动,人民群众喜欢他,感谢他,他也把自己融入了梁家河,把自己当作了梁家河的一份子,应该说他完成了从“城里人”向“地地道道的陕北农民”的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后来说道:“下乡插队的七年是他受益终生的七年,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农民,……。”我想,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里,与梁家河群众紧密的站在了一起,关心爱护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全心全意的为群众服务,干了很多的实事。

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的心灵受到一次次冲击和震撼,得到一次次洗礼和升华。随着一步步走近、了解习近平总书记,清楚找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起点与实践来源。习近平总书记的为民情怀、求实作风、稳健风格、非凡气魄,都可以从他陕北七年的插队经历中找到答案,都可以从那些泛黄的照片中找到注解。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我们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我们党员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做为新时期的年轻人,我们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要学习近平总书记不怕吃苦、为民谋事、敢说敢做敢担当的良好品质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立足本职,主动作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近日,《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该书一经出版,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这部书通过29位受访者讲述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往事,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陕北黄土高原7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不仅为广大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提供了鲜活的教材,为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提升政治素质提供了生动的范本,也为国际社会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连日来,反复品读此书,深受教育和感染,心灵一次次受到冲击和震撼,一次次得到洗礼和升华。

一、矢志不渝的理念信念。1969年1月至1975年10月,习近平在陕北黄土高原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插队落户,一干就是7年。这是他离开家庭、走向社会的人生第一站,是他读懂人生、读懂人民、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插队的地方,是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之一,但知青时的习近平并没有被艰难困苦所吓到,没有自怨自艾,更没有逃避退宿、畏惧不前,而是主动过好“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等一个个关口,勇于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在磨砺中增长了见识才干,锤炼了意志品格,夯实了信仰之基。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王燕生说:“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从那里起,延安的红色历史文化和陕北人民豁达、包容、厚道、质朴、奉献的集体人格,就滋养了他崇高的政治理念,铸造了他不变的“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讲“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7年”。梁家河的艰苦生活,培养了青年习近平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7年不怕吃苦、敢于吃苦的生活历练是习近平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对总书记后来的整个成长、成熟、成功乃至整个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7年的知青岁月里,习近平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养成了他胸怀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我们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宝贵品质和实践要求,扎扎实实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校正好人生的坐标原点,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培养坚定执着的信仰追求,在经受艰难困苦中锤炼成长。

二、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无论是在当知青的时候,还是在当大队书记的时候,习近平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习近平说:“我到梁家河毕竟好几年了,老乡对我不错,我不能就这么走了,得帮助老百姓做点事儿。”他认为,是陕北人民收留了他,爱护他也保护了他,他要为民办事。习近平在梁家河的7年,带领干部群众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点、铁业社、磨坊、办沼气。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这样,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近平的为民情怀,时刻以人民为中心,时刻以人民利益至上。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年,我人走了,但是我把心留在了这里。”当今,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三番五次强调“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今时代,我们党员干部就是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为民情怀。”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根本追求,始终心系群众,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句话落到实处。

三、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与习近平一起到延川县梁家河插队的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另外两个与习近平一起到梁家河插队的知青赵华安、张春富也说:“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读的书有政治、历史,有文学、哲学、军事等,他读书注重分析对比,力求知其所以然。当今,习近平总书记到基层贫困边区走访与人民群众谈话时,不仅说话接地气,也总能说到点子上,说到人民群众心坎里;他在发表讲话、演讲时,也是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之所以具有哲学的眼光、底蕴和智慧,之所以能把握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之所以常常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的学习积累密切相关。今天,他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建立在他对中国优秀文化和历史传统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

四、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7年知青岁月“让我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要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使我拥有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身置于群众中,会使我感到非常踏实,非常有力量。”正是在那段岁月,青年习近平与群众一起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拦河、打坝,什么活都干、什么苦都吃。村里吃水困难,他就带领村民打了一口吃水井,冬天下到水里往外挖泥土和石块,站在刺骨的冷水里一干就是挺长时间。他下决心办沼气,有效解决了村民们祖祖辈辈烧柴的大难题。他给村里办了一个铁业社,有效解决了社员劳动工具的需求。他带领村民打了5大块“水坠坝”,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的耕地。他还办了一个代销店,方便村里人购买日用品。青年习近平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一年多的时间,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给村里带来很大变化,过去一到春天青黄不接就全村出动去乞讨的贫困村庄,一时间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他上大学离开的时候,群众都舍不得他走,十多位村民一直送他到延川县城,依依惜别。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在不同场合讲过这样一些掷地有声的话:“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群众在党员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

五、无私无畏的担当精神。在梁家河村父老乡亲眼里,知青习近平具有敢说、敢做、敢担当的性格特点。为了解决村民的照明和燃料问题,青年习近平决定到四川取经学办沼气,一些观念保守的老年人直接反对:“挖那么个坑,填上粪,就能着火?不可能!”要带领社员们在村里打淤地坝,有人议论:“搞不好劳民伤财,白忙活一场”;要办代销店,有人担心被扣搞副业的帽子,如此等等。为了改变梁家河的落后面貌,青年习近平挨家挨户做村民们的思想工作,讲规划,讲道理。村民们说:“近平敢担当,能做事,心里装着老百姓,又有一股闯劲,他克服困难,最终把一件件事情都办成了。”“靠自己踏踏实实干出来”“不搞形式主义”“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些评价,都是梁家河的乡亲们用来赞誉青年习近平的。习近平做事情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一旦担起责任,就有自己的想法,就敢干事,敢干大事。当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具有敢于担当和战略定力的品格,就与他在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所养成的担当精神和战略定力是直接相关的。当前,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当像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来的那样,像习近平总书记一贯要求的那样,真正做到敢于担当、善谋实干、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扎扎实实作出业绩,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历史。

《洁白的信使》读后感300字


暑假,我读了一部小说,是获得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的作文,叫《蓝花》。其中,我读了一篇十分有意义的童话《洁白的信使》。

在一张桌子上有两张废纸,一张画着画,不像猫也不像狗,这张纸叫老大。老二的身上写着“亲爱的”。在他们的一番谈话中,主人见两张纸在乱跳,变的很烦躁,并用书本把他们的角压住,主人似乎听懂了他们的对话,把老二折成飞机让他飞走。主人是残疾人,他失去了两条腿,没有朋友,老二飞出去后帮助主人找好朋友,有小麻雀,小松鼠……他们都是来找小男孩画画和交朋友的,小男孩画得画越来越好,但他没忘记他画的第一幅画----一只不像猫也不像狗的动物,并把他珍藏了起来。

从这个故事中,我认为老二(飞机)是一张十分为别人着想的纸,他飞到许多地方,全都是为了不让老大被主人认为废纸,为了不让主人一直孤单。他这样无私地奉献,十分值得我们敬佩,但是后来的人却从不问起他,而他在一直寻找自己的朋友,也在一直帮小男孩寻找好朋友,才使他从低落的情绪上升,让他的画画得那么出色,那么受人欢迎,受人爱戴。

纸飞机,你真不愧为洁白的信使,我们也要学习你这种无私的精神!

洁白的木槿花读后感


洁白的木槿花读后感(一)

好文章如酒,越品越醇香;好文章如曲,越听越优美。一口气读下来,让人感到来畅快淋漓,回味悠长。《洁白的木槿花》就是这样一篇好文章。

文章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小男孩儿生了病,妈妈带她去看医生,但却付不起医药费。一位好心的医生主动帮忙,为了维护母亲的自尊,他告诉母亲木槿花是药材,它可以收购来抵消欠下的医药费。就这样小男孩儿的病痊愈了。后来母亲才知道木槿花根本不是药材。

文中的廖医生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在生活中也有这样善良的人例如:我的妈妈。

小时候,我爱吃鱼肉,可是妈妈也爱吃鱼肉。那一次,奶奶做了我最爱吃的水煮鱼,这是奶奶最拿手的一道菜,也是我和妈妈最爱吃的一道菜。当奶奶把这盘美味佳肴端上桌的时侯,水煮鱼的香气像一双无影的手,吸引着我来到了餐桌前。垂涎三尺吃的我准备大吃一场的时候,爸爸在餐桌下用脚踢了踢我,当我正想问她为什么踢我时,抬头却看见妈妈也盯着水煮鱼。我会意得夹起一块鲜美的鱼肉搁进妈妈的碗中,妈妈却说她不爱吃鱼,说着又将鱼肉夹回我碗中,不懂事的我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妈妈眼中充满了慈爱事后爸爸批评了我,我什么也没听进去,只想着妈妈平日里对我的好,下定决心以后一定对妈妈好;也对全家人好!

洁白的木槿花在我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廖医生用善意的谎言维护了作者母亲的尊严,又医好了作者的病。我的妈妈为了让我多吃有营养和我爱吃的东西也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给予爱同样是一种幸福。人人都奉献一点儿爱,世界将会更美好!


洁白的木槿花读后感(二)

我在翻书的时候,无意间看见了一篇文章叫《洁白的木槿花》。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作者在小时候,腿患上了骨髓炎,整天都作痛苦的呻吟,他的母亲见他这样,便带他去了一个姓廖的老中医那里,廖医生替他上了药,告诉他两天后要换药。可是他的母亲却为难。因为自从他的父亲死后,她每天都为一日三餐发愁,根本没有多余的钱看病。于是她就把鸡蛋送给了医生。过了一天,她又把家里仅有的一只母鸡送给了医生。两天过去了该去换药了,可他的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的流泪。这时,突然一个人出现在她的面前,是廖医生。廖医生猜到她一定不会带作者去换药,于是便自己找上门来了。在谈话的时候,医生惊奇的发现了作者家的木槿花。医生告诉作者的母亲木槿花可以做上好的中药,把木槿花卖给他就可以抵草药的钱。母亲高兴的摘着花,摘完后竟然足足一斤。廖医生把欠的钱算完后还倒找10元(当时10元可不是小数目)给他家。以后,母亲每次去医生家都带一袋花去,医生还按原价付给钱。一年后,医生去世了,作者的母亲很伤心,便去医生家吊唁。医生的家人告诉她一个大秘密,原来木槿花根本不是药。母亲哭了,哭的很伤心。过了几年,作者的母亲也过世了,在临终前她告诉作者,她死后要在她的坟墓周围种上木槿花。此后,一到夏天,她的坟墓边就开满了洁白的木槿花。

爱有时无时无刻不在上演,他们用心灵的美好创造。社会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能够在黑暗来临的时候、无助的时候给他们送去一盏散发着爱的灯光,给他们一双帮助的手,让他们从无尽的深渊里走出来给他们爱,让他们坚强的活下去,就好像廖医生那样,不仅用心救了作者的腿。我想让我们在以后的助人为乐行动中送一朵花,并告诉他们还有依靠,那就是我们会给他们帮助。告诉他们坚强的活下去。明天会为他们变的更美好。


洁白的木槿花读后感(三)

听来一个真实故事,很受感动。于是写就了一篇真情散文。

我一直都很明白,我在怀念着那段清纯的日子。那种清纯,是木槿花的清纯,是带着淡淡芳香的清纯。那样清纯的日子里,曾有一股冽风吹过,洁白的花瓣儿片片凋落,在泥土中哀哀啜泣。淡淡的芳香也因了生命的撕裂而带了鲜红的血腥。

放弃执着的同时,我也放弃了希望。只是,心底还是存在一股绵绵的遗憾。那段日子,那段真情被撕毁的日子,也因了这份遗憾而在流逝的岁月中变得美丽起来。

曾经有一个阳光男孩儿,他的头总是抬得高高,他浑身充满了活力。木槿花开放的日子,他喜欢穿一件薄薄的白色毛衣,直挺的白色长裤,脚穿一双白色的运动鞋,靠在树干上,摊开一本大十六开的杂志,悠闲地翻着。阳光洒在他的脸上,他的脸焕发着年轻的光彩;花香如梦一般在他身边飘荡,他的嘴边,便会露出微笑。

在妈妈任教的大学校园里,这样的镜头曾经反复地出现。每欣赏一次,我的生命便多一份亮丽,便多一份渴望。

有时,他也会和他的同学,几个男生或女生出现在木槿花下。在黑的蓝的,或红的绿的,庸庸俗俗的人群中,他一身白色便更突出着清新。以至于让我产生错觉,觉得他就是木槿花的一部分。他从不大声吆喝,也从不挥拳踢脚,他总是很温和地与他的同伴说话,阳刚而柔情。如果有老年人走过,他会侧身让步;如果有小孩子滑倒,他会把他轻轻扶起------

是的,木槿花下的他,给人的感觉就是好。我单纯地喜欢着他。在我的眼中,他就是阳光;在我的眼中,他就是春风。我暗暗地发誓,等我长大了,也成为大学生了,我一定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他的女朋友。将来再嫁给他。一辈子与这样的人相依相偎,生命是温暖平安的。每每走过那片繁茂盛开的白色花朵,我就会想到高山流水的清丽,想到阳春白雪的明净,我的心中就会升起温馨。

慢慢地,他可以和我打招呼了。那时候,每到周末,我家总是集聚了不少的人,总是很热闹。我便常常和楼下的一个女伴去妈妈的办公室写作业。如果恰巧他和他的同学走过,他们也会进来坐会儿。有时候,他还会教我们背唐诗,或者给我们画些卡通画儿。他还会唱歌儿。他的嗓子不是特别的好,但他的声音如他的人一样明朗。有一次,在他拿起笔来准备帮我解一道数学题时,我望着他坚挺的双肩,右臂的曲线,我竟然痴痴地看呆了。在他惊觉地望向我时,我才发觉自己的失态,我才记起要移开目光。讲完题,他侧着头,似在回味着什么,他的双眼竟然迸出两朵小亮花儿,灿灿生辉!我知道,他了解我的心事了。

以后,他到妈妈办公室来的机会多一些了。而且,他一来,我的课本中,总会有人放进一朵又大又白的木槿花,香香的。他照样到木槿树下看书,与朋友同乐;我也照样到木槿树下散步,寻找一份好心情。见了面,我们笑着招呼一声,或轻轻点头。我们的日子,在有条不紊地延续着------我单纯地喜欢着他,过着读书的日子。

直到那个周末,在木槿花与妈妈办公室之间的那条小路上,我与他及他的朋友撞在了一起。我很自然地侧过身去,为他让路。他的朋友笑我:哥哥爱护妹妹,应该哥哥给妹妹让路嘛!我脱口而出:妹妹给哥哥让路,也是一种爱嘛!他的朋友开起了玩笑:你就爱哥哥吧!你就爱他吧!我用余光看到,他耸起身子,他的目光惊悚。我的脸红了,我飞奔着跑开了。

他开始向我传情达意了。我相信自己爱上了他,但我从未想过现在会与他有什么发展。我好恨自己的不经意,恨自己无心的脱口而出。他已快大学毕业,可我还是个待升高中的小女孩啊!我没有勇气让老师知道这件事,早恋的学生会被开除的;我没有勇气让妈妈知道这件事,妈妈会被气死的。我不敢接受他的爱,我又放不下心中的感觉。我开始意乱情迷。我恨自己为什么不早几年来到这个世界,如果我也像他那么大,就算他有了女朋友,我也要把他抢过来。这样美好的一个人,我要他一生都属于我。矛盾的日子里,我无从选择。我只是悄悄珍藏起了他为我讲题时用过的稿纸,他为我画的卡通画儿,以及那一朵一朵又大又白的、已经干枯,但仍不失灵秀的木槿花------

三个月过去了,木槿花也开始渐渐地无花了。看得出,他的心情在逐渐逐渐地低落。他明白我的心中有他,而他也意识到,如果要让我与他进入阶段,还是有困难的。其实,我并未冷淡他。我不逃避自己的感情。我只是觉得,我们每周都能见面,我们能做到心灵相通已经不错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向前迈进一步呢?真的,我真的很满足这个样子。他能辅导我的功课,我也可以精选一些优美的、能开拓人智慧的、提升人境界的文章,和他一起品读。刚开始,他还很喜欢。可慢慢的,他心不在焉了。他不满足于停留在这个阶段。有一次,他故意用手臂环住了我的肩,我递给他一本书,巧妙地避开了。从那以后,他炽热的目光开始游移着迷茫。尽管我极力地和他谈笑,逗他开心,他依然戚戚。他还是如原来一样,常到木槿树下走走,到妈妈的办公室转转,但每次都来去匆匆了。他给我的感觉,甚至是在用这种方式逼迫我前进一步。我不忍看他如此,有时便忍不住再走近他一些,故意找些理由在他身边多站一会儿。我用我的方式告诉他,我在爱着他。但是,他仍觉得不够。他怎么就不可以等我长大一点,他为什么这么急呢?

他到木槿树下的机会渐渐少了,也不是每周,他都可以到妈妈的办公室来了。忽然有一天,妈妈的女学生向我提到了他,说他有了女朋友了。他每天课间都与她说好多的话。每天晚自习后,都亲自送她回宿舍。当时,我的感觉真是太意外了。我知道她们说的都是真的,但我仍然不愿相信。在我心头反复跳跃着一句话:我爱他,我爱这个人。

晚自习结束的时间,我亲自去验证过了。路灯不是很亮,校园的建筑、花草以及三三两两走过的大学生们,都显得有点儿朦胧。我看见一个身着白色长裤的男生,拖着脚步,护送着一个女孩儿走到女生宿舍楼前。然后,他又拖着脚步缓缓离去了。我赶上那个女孩儿,我追问着她:刚才那个人是不是他?那女孩愣愣地看着我,瞪着漂亮的小眼睛说:是啊,是啊!

往家走的路上,我最大的感觉就是:他碾碎了我的真情。我的爱这么真,我爱得心痛。他这样子,他一头拉扯着我,一头牵扯着别人,他这样子,我算什么?在情中痛苦,在情中挣扎颠沛着自己的心,却传来这样的消息。为了维持好两个人的关系,我一直小心翼翼,努力使两个人走在自然之中。努力做到心灵相通。我的努力全白费了。我面对的,竟然是这样的一种结果!我如何接受?!

周末,他又到妈妈的办公室来了。是他一个人来的。也许是他的女友提到过有一个女孩问起他的事,他的面容讪讪的。他一点儿也不避讳地往那天晚自习后的事上提,我却装作不知地回避了。我不想挑破。我的心已经够碎,我不想再让心碎下去了。我很客气地请他喝茶。然后我告诉他,我写作业很需要安静,希望他以后不要再来打搅我了。他怔了怔,然后他说,其实他也不想再来了,只是还没对我说,他说你倒先说出来了。

他走了。我坐在大大的办公桌前,任凭泪水流得满脸。我把精心收藏的木槿花一朵一朵摆在桌上,正好十二朵。每一朵都很大,每一朵都很白,每一朵都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的泪水滴在花上,花瓣重新恢复了滋润。风儿一吹,我似乎再次闻到了那股沁人心脾的香气。我忽然觉得,我的爱依然洁白单纯。只是,这份爱被人辜负了。那一刻,我又想到我的誓言,我更改了誓言。如果我长大了,他一直没有女朋友,我也绝不会让自己嫁给他!什么都可以原谅,无法原谅的是感情的背弃!什么都可以原谅,无法原谅的是感情的不专!我们,究竟谁不懂得爱?!

他不知道,他是如何碾碎了我的真情。他不知道,他让我失望的是什么,他给我的绝望是什么。风透过窗棂吹进来,风越来越大,木槿花在风力作用下飘落在地,在木质地板上瑟瑟发抖,让人不忍入目。好长好长一段日子,我不敢在木槿树下走动,不敢听人说起木槿开花,我一点一点地舔拭着伤口

后来,我听说,自他从我这里走后,他有一周时间没再送他的女友回宿舍,接触也相对少了。不管这一周后,他又怎样得轰轰烈烈,受了伤害的我,都算有了安慰。

今天,我也成了一名大学生。走在自己的大学校园,也能坦然地面对洁白洁白的木槿花了。什么都在改变,不变的是洁白的素心。有时,我仍然会想起他来。一身白衣白裤的他,手拿一本大十六开的青年杂志,当年是怎样微笑地走过木槿花呀!而且,只要不是游戏感情,我已经可以原谅他的背叛,也可以原谅他的不专了。如果时光倒流,他拖着脚步护送女友的一幕重新回到我的面前,我还是会选择放弃。我不后悔。可是,我的心中还是有一点点遗憾的。我明白自己不是在遗憾当初未能与他进入阶段,我却说不清自己究竟是在遗憾什么。我也不想追究。只是感觉那段木槿树下的日子,那段曾有过洁白清香,有过爱之憧憬,也有过冽冽寒风吹落花瓣儿,无情事实撕裂真情的日子,因了这份遗憾竟也值得怀念,竟也多了一份美丽------

《洁白的木槿花》读后感


《洁白的木槿花》读后感

8月10号那天,我看了一篇短文《洁白的木槿花》。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我”(小作者)的腿坏了,被妈妈带着去廖医生家看病,可是没有钱,还欠了廖医生好多钱,就不想再去看病了。谁知道后来有一天,廖医生竟然亲自找上门来,给“我”看病。他发现我家四周有好多木槿花,就跟母亲说木槿花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一两可以卖两元钱。于是母亲就摘下很多木槿花送给医生,现在母亲不欠钱了,一声还给她许多钱。知道最后医生去世,母亲才知道木槿花根本不是中药不能卖钱。

这篇文章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最后一段,因为医生不是把钱直接给母亲,而是让她付出劳动后再给,这样她心里就会好受一些。如果直接给她的话,那她就会感觉像要饭的一样了。上次我听爸爸讲了一个故事,说有个好心人的院子里堆放着一些木头,他经常让一些流浪汉过来,帮他把那些木头变换堆放的位置,然后付给他们工钱,实际上这些木头根本用不着搬来搬去,他是想帮助这些人,和这篇文章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想:我长大了,也要像廖医生一样,做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爸爸评语:对文章领悟透彻,虽然其中的道理你现在还不十分明白,但的确写出了文章的精髓所在。(爸爸在辅导你阅读习题时的讲解听得认真)结尾如果能再多一些感悟就更好了。


《洁白的茉莉花》读后感


《洁白的茉莉花》读后感

文/徐丽雅戈

茉莉花,就像洁白的玉石,为人间添加一丝美丽;茉莉花,如同天使的翅膀,给人间带来了一丝温暖。茉莉花,是我最喜欢的花,也是柳溪最喜欢的花。在《洁白的茉莉花》一文中,我认为茉莉花是飞翔的羽毛,舞动着世间的温暖

在小说《洁白的茉莉花》中,刻画了一位名叫柳溪的女孩,她为了写好观察作文,就养上了一盆茉莉花。可是,就在茉莉花刚发芽、刚睡醒、刚从土里探出头时,它的主人柳溪,便得了急性传染病,她与心爱的茉莉花分别了。在柳溪住院时,她看到了捧着茉莉花的杨杨。每天放学后,杨杨会把自己的茉莉花带到医院,放在医院窗台上,等柳溪写完观察日记,再把茉莉花带回家。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被柳溪和杨杨的友谊感动了。他们真是一对真诚的朋友啊!为了帮助柳溪完成观察日记,杨杨不惜走那么远的路,每天抱着茉莉花来给柳溪看,难怪有人说,朋友就是自己飞翔的翅膀。我身边也有这样的朋友,我一定要好好珍惜!

柳溪的病会不会快点好起来呢?我真期待柳溪早日康复。我又接着看了下去,看到了最后,柳溪的病再也没有好起来。我的心里一震,原来,柳溪明白自己的身体不好,所以才要在生前看到茉莉开花呀!

她每天要观察茉莉花,每天要写日记,这说明她是多么热爱生活啊!如今的我们,看得到鲜花,听得到鸟语,闻得到花香,生活如此美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每一天呢?

读完小说《洁白的茉莉花》,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感受到了友谊的珍贵!我想天堂里的柳溪,一定会看到怒放的、最美丽的茉莉花!那落下的花瓣,一定像洁白的羽毛一样。

优秀读后感:读《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有感


午后的阳光缓缓流动,一捧清茗,任目光轻盈地拂过书页,心灵在温暖的空气中感悟、升华。题记

曾忆起,风起时,还会记得,因爱而生泪的颜,一生温暖。夏风颜,令人想起夏夜的蝉鸣与烟花,非常的浪漫。《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便更加是文如其名。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最初来自清代纳兰性德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短短七个字,却道出了人生的无奈与沧桑。仓央嘉措与仁增旺姆若是能只如初见,便不会有我是少年人,我有佛心也有凡心的感叹,亦不会有神柏变了心意,杜鹃只好回家的怅惘。

人生若只如初见

若是我,能够只如初见

月升起了,月光柔柔地洒在小河岸边的枯草上,一切归于宁静,我独坐于此,蒿草般的思绪淹没了鼻尖前浓浓的夏末气息。真真切切的痛却如刺在心,似乎,曾经的曾经

八年级开学的头一天,说不出是欣喜,是期望;亦或是怀念,是惆怅,但觉黑云压城城欲摧。浅愁的思绪任清风席卷在淡淡的初秋雨中。停驻韶华,一切都会过去,一切又都不会过去。我心中默念着,竟不知是哪来的感触。

晓囡!我听背后有人叫了我的名字。陌生的班级,陌生的面孔居然会有这么一个人,记得我的名字。

梨花烫的长发,粉嫩干净的皮肤,宛若柳叶的眼眉,纤长的睫毛,动人的眼睛,高挺的鼻子,高挑纤细的身材,再配上她那小碎花的淑女裙。整个散发着青春迷人的气质。这便是初次见面时她留给我的印象。不觉得,我贪婪的从上到下大量了她一遍。

同学,你认识我?

没有,老师念你名字的时候我就注意你了,看你长的善良想跟你做好朋友,我是莉,你好。我学习不太好,希望你能多帮助我。

她萌笑的样子,真叫人有种想捏上两把的冲动。没等我反应过来,她便牵起了我的手。走了,我们回宿舍!

等闲变却故人心

或许是基础太差,任她怎么努力,都无缘高中的大门,她走了不会再有那些共同聊过的话题,不会再有一起通宵的长夜,不会再有一起看过的小说,也不会再有我们一起闯过的祸

再见她时,依旧是那么美的脸,却不是曾经清纯的装扮:血红的指甲,浓厚的眼影,离子烫的爆炸头。这,还是她吗?右肘挽着的中年男子我失落的扭过头,不知怎的,不想理她,更不想搭话。难道莉真的变成了大人们口中不正经的女孩子了吗?

眼角旁,她与中年男子亲密的镜头,让我厌恶,也让我明白:这一切全在意料之外,这一切全在情理之中那些风雨那些人生正如书中所言人生如此,浮生如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若,有来生。我也想成为一朵莲花,被你亲自摘下,凋谢在你的手中,做你永远的朋友,看着善良的你,会心的微笑。

初见惊艳,再见依然,不过是梦而已。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我,愿做你的仓央嘉措!

山东潍坊寿光市寿光现代中学高二:刘婉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_《难忘岁月》读后感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_《难忘岁月》读后感:

《难忘岁月》是孟法金老师八十多岁高龄时写的一本回忆录,不仅将自己从妙龄少女到耄耋老人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还详细记录了子女们的成长经历。最令人感动的是在那不堪回首的岁月,夫妻二人忍辱负重百折不挠培养了四个优秀的儿女。

1958年孟老夫妻双双被错划为右派,从此受尽屈辱和折磨。由于丈夫体弱,家庭的重担基本压孟老身上。大跃进期间她们被下放农村,种过蔬菜,办过私塾,出过农业工,喂过猪;为了活命,她带领孩子们贩卖干辣椒,贩卖辣椒苗,冰天雪地里贩卖小鱼,贩卖红薯粉,做火焙鱼,捡茅柴;困难时期为了替家人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几年时间里,她披星戴月,顶风冒雪,历尽千辛万苦,来来回回徒步走了一两千里路;退休后,为了改善住居环境,她开店卖过汤圆。其中的苦楚,并非这三言两语能够说清。

“那么多的屈辱和折磨,不但没有击垮我,反而坚强了我的意志,也锻炼了我的身体,增强了我的寿命,还使我悟出了人生的一些情理”,正是她的这种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们。两个儿子从小就自食其力,放牛,捡野粪,捞小鱼小虾换钱,恶浪里捞菱角藤喂猪,做小贩,捡茅柴……,和父母同甘共苦撑起这个家。苦难使他们养成了不怕艰苦,有恒心,有毅力的性格。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四个子女都成了行业的佼佼者,尤其是克明面业更是妇孺皆知非同一般。这些和父母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孟老夫妇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

“昔日的苦难不堪回首,历史的烙印深嵌脑海,永远无法抹去,我们虽然没有给儿孙留下什么物质财富,却留给他们一笔百折不挠与人为善的精神财富,结出了丰硕的事业之果”。孟老不仅坚强不屈,她还孝敬公婆,善待老人,她也知恩图报,助人为乐。这些言传身教令子女受益匪浅,两个儿子虽然只读了几年书,但靠后来的勤学苦练,勤奋自学,事业兴旺发达,销售遍布全国。事业有成之后,他们捐助灾区,造福一方,时时刻刻为职工利益着想,宁可自己吃亏,也绝不委屈员工,彰显了他们高贵的人品。

前些时候,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段话:“在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借口工作忙而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在年老的时候,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但是一个成功孝顺的孩子,足可以让你生活无忧,什么样的成功也比不上孩子教育的失败。”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行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子女,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

有一熟人,三十多岁才结婚生子,自然是捧在手上怕飞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宠爱有加,孩子倒也还聪明伶俐。后来,父母沉迷于麻将,每天放学后他也直奔麻将馆,父母为了安静,便拿钱打发了事。小小年纪,便天天混迹网吧,早早辍学,成为问题少年,家人无奈送去强制戒除网瘾,可惜收效甚微。父母的恶习不仅毁了孩子的一生,也让自己苦不堪言。每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对失职的父母,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父母的家庭教育。

正如孟老所写,她们为儿孙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她们是儿孙们当之无愧的榜样。我们应该向孟老夫妇学习,做合格的父母,为孩子创超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幸福成长,能够学有所成,有理想,有担当。作者:严先平

喜欢《读后感大全:岁月是朵洁白的莲花》一文吗?“好读后”希望带您更加了解书籍读后感相关的文章,同时,hdh765.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目送之莲花读后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