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初三读后感600字 > 地图 > 初三读后感600字

初三读后感600字

发布时间:2019-09-20 来源:互联网

读《巨人传》有感_初三读后感1200字。

能够在读一本书时全身心地投放是一件非常令人快乐的事。人的成长离开不开书籍营养的滋养,当不同的人在看完作品后,相信也会有对于它的专属心得体会,对于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感,需要用读后感记录下来。作品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于是,小编为你收集整理了读《巨人传》有感_初三读后感1200字。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著的《名人传》,分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着力刻画了他们三人为追求完美幸福生活的长期忍受艰难困苦的人生。

第一个人是音乐天才贝多芬,贝多芬有着过人的音乐天赋,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丝毫不顾他的想法,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一整天,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成了酒鬼。这些不幸导致贝多芬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堕落,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到了音乐事业中去,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在享受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于耳朵,这对他打击十分沉重。最后,他终于逝世了。

米开朗琪罗则忍受着另一番痛苦,他夜以继日的工作,他是被-迫的。米开朗琪罗不停地接受命令,可是大部分雕塑都无法完工。当他70岁时接受了圣彼得大教堂建筑师兼总监的职务,他认为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他甚至不肯接受应得的薪水。带着内心对自己以及对社会的怨恨,米开朗琪罗终于与世长辞。他在《诗集》中说:让我痛苦吧!痛苦!过去没有一天属于我。他在这种痛苦中挣扎一生。

托尔斯泰则让家庭成了自己心中的阴影。他的思想,他从事的事业。与他家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格格不入。他不能离开他所爱的家人。他开始计划抛弃家庭,但当他看到即将逝去的一切时他无法继续。托尔斯泰注定陷入了的矛盾和痛苦。不能按自己的信仰生活使他痛苦万分。直到一天,他离开了自己温暖的家。最终一病不起,死在了陌生的小城。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没有信仰,就不能生存。信仰给予人生之密的答案中包含了人类最深刻的智慧。托尔斯泰。

那么,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名人传》非常好地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hdh765.coM更多读后感小编推荐

读《1984》有感_初三读后感


读《1984》有感_初三读后感900字

这是一位极具个性的朋友推荐我看的,所以我一开始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翻开这本书。故事的开头部分就是讲外围党员温斯顿的普通生活,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我来叙述。虽然看到几个有意思的画面,但匆匆翻了十几页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了。直到暑假里从暑假上再次看到它,就一口气读完了。读的过程中渐渐理清了思绪,作者奥威尔虽然是写一个普通的外围党员的生活经历,实际上是想描述一个极权的社会。

大概的故事情节就是三个国家(大洋、欧亚、东亚)不断地发动战争,大洋国内部分和平部、友爱部、真理部。虽然这些名字都好听动人,可实际上它们分别管辖的内容却与这三个名字恰恰相反。主人公温斯顿是真理部的文字编辑,主要负责篡改历史,发布假新闻等工作。在这里每个人每天都活在电子屏幕下,在时刻记牢老大哥在看着你。但温斯顿天生有着反抗精神。他在没有遇到裘利亚之前,把自己心里的一切感受都写进日记里去。之后他遇到了裘利亚,两个人之间产生了爱情。却被侦听机器发现,成为了思想犯,接受严刑拷打,最终沦为思想上的奴隶。

看这本书时我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就处在一种压抑、恐怖的氛围中,其中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极深。温斯顿的邻居在睡觉时说了几句梦话,被自己的孩子(只有八九岁)举报,思想警察抓走了他,从此世界上没有这个人的存在了。这使我毛骨悚然,这难道不是一种道德的沦丧吗?之后我在网络上搜索了这本书,才知道这是反乌托邦的代表作之一,是指物质文明泛滥并高于精神文明,人类的精神在高度发达的技术社会里并没有真正的自由。道德沦丧,物质浪费蔓延,表面上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本质上是在掩饰空虚的精神世界。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曾在微博上看过的一个由外国愤青拍摄的一个视频,他毫不留情地指出现在的这个世界只操控在少数人的手里,只由那些金字塔顶端的人们掌握着。看完之后不得不让人仔细思索一番。这本书也是如此,虽然书中写的是个极权社会,但在现实与书的交界处总能找到相似之处。现代人们的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网络也越来越发达,有时候总会感觉自己是处在电子屏幕下,不说话、不交际,谨言慎行,但自己的个人信息却还是完全暴露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警醒我们不要将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即书的封面中所述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

读《1984》有感_初三读后感1200字

历史的车轮在缓缓转动,奴隶、封建、再到民主共和,追求的不外是全民平等自由,也只有这种追求才是推动整个国家自然而然前进的冲动。《1984》以前所未有的睿智预测到了极权的中国***,他用锋利的批判展现了对自由、对平等的永恒梦想。

民族的崛起,自由平等是永恒的梦想和追求。古罗马帝国的昌盛,可惜那只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专制,东西分裂,如昙花一现;古希腊民主的兴起,可惜自由平等无法席卷整个社会,腐败衰亡,如过往烟云。良性的资本主义制度,自由的社会风气,美国得以傲立在世界巅峰;独特的社会主义制度,平等的人民保障,中国得以崛起在历史洪流。

一九八四的伦敦,自由和平等只是可笑的虚妄的存在,巨幅的领袖照片,警告的标语老大哥在监视你,私人家中的电眼与麦克风,深夜拜访的思想police。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咳嗽都逃不过思想pol。ice的眼睛,整个社会、整个时代挣扎在压抑愤懑的环境中,呐喊、咆哮都只剩下无力的苍白。没有了思想,没有了平等,也没有了自由,这个时代注定是悲哀的,从下等阶层的角度看来,历史性变动所意味着的,除了主宰者的名称变换,从来别无其他。

我看见的是国家衰亡的哀歌,民族湮灭的悲剧。一个没有了思想价值观,没有了自由平等的社会,剩下的只有灵魂的游荡,行尸走肉般的颓废,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当主人公那仅有的思想也被磨灭,合上书本,低低的哭泣,浓浓的悲叹,深深的绝望,过去已然死去,未来不可想象。

而我的梦想,只是那自由平等的追求,永不停息。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决不妥协。如三毛一样在沙砾中狂舞,在戈壁边眺望;我决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如西蒙波娃在落日中唱歌,在狂风中呼喊。

平等和自由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也从没有妄想哪一天闭上眼睛,睁开眼睛便是人间仙境。历史可以像车轮一样驶向梦想,却不可能像田蛙一样跳跃在旷野。

对权威的怀疑和不甘,到对日记的尝试和热衷,再到对掌控的反抗与挑战,虽然温斯顿失败了,然而他的冲动还是荡起了一片涟漪。如同我们的国家,农民起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改革开放人类历史,实际上就是一连串冲动,这些由梦想编织的冲动,洗涤了一代又一代的心灵,推动了一轮又一轮的翻新。

诚然,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正沉浸在浓浓的自由平等的氛围之中,我们在进步,而且有广阔的进步空间。我们的梦想,只要珠峰有顶,攀岩者的足迹就能踏上巅峰;只要大海有边,无畏者的歌声就能撒向彼岸;只要人心有爱,自由风的星火就能照亮苍穹。假使有一天,农民工不必为了生计背井离乡,无权者不必为了利益耗费钱财,小门户不必为了权威趋炎附势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不要求一切平等自由,只是机会均等,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梦想。

乔治奥威尔笔下的伦敦激荡着我的梦想,我的中国梦。思想、自由、平等。我们渴望自由平等,事实上,我们也拥有自由平等,在不断地完善中,中国也将在历史的洪流中势如破竹,屹立群雄之巅。

读《呼兰河传》有感作文700字_初三读后感


起初是因为它的清爽的书面包装吸引了我,让我有了读它的念头。一面清一色的白,下面是冰原的图片,几行小字在正中央,让它在千万书丛中脱颖而出。

开始看的时候,我并没有抱着很强的好奇心,因为,书的第一、二章讲的都是这个地方的一些事,且是一些很琐碎的事。东二道街的大泥坑子让我有些疑惑,人们既然被大泥坑子害了无数回,却从来都不把它填平,难道仅仅只是为了更心安理得地吃降了价的猪肉?

接下来就是一些“精神上的盛举”,这些东西我从来不曾听过,所以感觉十分新鲜有趣。特别是“野台子戏”,这并不是人们聚起来看戏这么简单,而是回娘家、找儿媳妇儿、续姻缘的好时机呀!

之后就是写祖父和自己的园子里的一些事儿。“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这几句话反复出现,让我阅读的时候似乎心上结了一层薄冰。可是荒凉体现在哪里呢?这里拄着漏粉的人,养猪的人,拉磨的人,还有赶车的一大家人啊!

当我看到十二岁的小团圆媳妇被吊起来打,被烫脚底,被滚烫的开水烫死的时候,我只想愤怒的唾骂:“残忍,太残忍了,怎么能这样呢!”而作者却依然用叙事的方式平平静静的把它写出来,不带任何谴责的词语。仔细想来,其实作者一定对故乡怀着一种感情,所以才能宽容地原谅他们的愚昧行为。这更能说明就中国社会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现实。

好在如今改革开放,社会向前发展,男尊女卑的观念渐渐消散。因此我们就更应该好好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而不是做一个“低头族”、“懒癌患者”。

也许,明天的阳光将更鲜美。

读巨人三传有感


读巨人三传有感(一)

奇迹

周碧帆

人生艰苦,而对于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则是一场无休止的战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缺乏幸福的,在孤单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

——题记

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额角隆起,宽广务必,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萨头上的乱蛇".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从小,父亲就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前,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内,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使贝多芬学习。

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他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他的童年尽管如此悲惨,他对这个时代和消磨这时代的地方,永远保持着一种温柔而凄凉的回忆。

关于一八二二年《菲岱里奥》预奏会,他要求指挥最后一次的预奏……从第一幕的二部唱起,显而易见他全没听见台上的歌唱。他把乐曲的进行延缓很多;当乐队跟着他的指挥棒进行时,台上的歌手自顾自地匆匆向前,结果是全局都紊乱了。

两年以后,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他指挥着《合唱交响曲》时,他全没听见全场一致的喝彩声;他丝毫不曾觉察,直到一个女歌唱演员牵着他的手,让他转过身面对观众时,他才突然看见全场起立,挥舞着帽子,向他鼓掌。

一八二七年二月十七日,躺在弥留的床上,经过三次手术后,等待这第四次……

一八二七年三月二十六日,他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咽了最后一口气,开始了他天国的第一天。这个善,是解脱,是像他临终时说的"喜剧的终场"——我们却说是他一生悲剧的终场。

多少人已颂赞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却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一步步地往上攀登,追求更高的人生,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快乐,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

他,就是音乐界的奇迹——贝多芬!

读巨人三传有感(二)

胜利者

顾奕

《巨人三传》里的三人,一是音乐家,一是雕塑家兼画家,一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园地。他们或有病痛的折磨,或由遭遇的悲惨,或有内心的惶惑矛盾,或三者叠加于一身。深重的苦恼,沉重的压力,几乎让他们窒息,毁灭理智,但是他们通过自己顽强的意志,全部坚持了下来。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来自三个不同的时代的强者,他们为后世留下了他们的心血,他们都是胜利者,因为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痛苦,但他们从来就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坚持就是胜利。

贝多芬,一名音乐家,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杰作,但那时他生活的社会是黑暗的。贝多芬因为各种各样的情况,不断地搬家,在维也纳更是搬了十几次,这可能对贝多芬来说,不算什么,可到了后来,贝多芬又染上耳疾,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他几乎没有和别人说。亲人的离逝、朋友的失联,对贝多芬无疑又是一个又一个的打击。在这种困境中,贝多芬依然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米开朗琪罗,雕塑家兼画家,他非常富有,他拼命使自己富有,他一直忠于工作,一天睡几个小明,用极少的面包和酒维持生活,其余都是在工作。因此,留下了许多佳作,但是,也让他身体欠缺,他一共生过十四或十五场大病,他虽然很富有,却一直过着穷人的生活。

托尔斯泰,一名小说家,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对世界的不满,尤其是对基督教的不满,对战争的不满,处处都想着去改变,在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来,在他的呼吁下,不少人也随他一起来改变。

这本《巨人三传》,不再记录成功,转而凸显受难,本书三巨皆命运多舛,遭遇不绝,从体肤之痛及至内心挣扎,历经艰难。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们都是胜利者。他们的胜利也启示着我们:受难是伟大的注解,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坚持才能胜利。

读巨人三传有感(三)

成功需努力

李志恒

《巨人三传》由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在这三部传记中,作者紧紧抓住这三位名人的共同悲惨的事迹,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是个音乐方面的天才,走运的是他的天份被父亲发现了,可不幸的也是他的父亲天天时时刻刻让他练琴!丝毫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地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琴一起放在屋里关起来,强迫孩子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真悲惨啊!

贝多芬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去世,待他成名后,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听力,这种打击是常人所不能接受的!

贝多芬的一生可谓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这引起我的深思。

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有着超出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灾难,他没有畏惧没有放弃,这就是成功的秘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经常会请朋友来帮忙,而不是当面迎接困难。贝多芬脾气古怪,没有朋友,这反而成就了他单枪匹马奋力应战!

虽然很孤独,却到了别人难以达到的高度,说明: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不畏艰难,奋发努力,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绩,但绝不会让我们跻身于成功者的名单中。因此,读读《巨人三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不再心存侥幸,认为不需努力也能天上掉馅饼!

读《巨人三传》有感


在历史的长江中,总会有一些人和事让人刻苦难忘,犹如天空中绚丽的烟花,永远的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中。而《巨人三传》中的每一位,都像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星辰。读完这本书后,我深知:我为此感到自愧不如。

《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同出自法国作家罗曼之手。传记里的三个人,一个是音乐家.一个是雕塑家,一个是小说家,各有自己的天地,三部传记三位名人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的故事。

贝多芬一生挫折不断,早在他幼年时期,父亲家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弹琴。在贝多芬十七岁时,他的母亲又去世了。二十五岁时刚刚在乐坛才刚刚出名,不幸耳朵又开始失聪。但是,上帝是公平的,他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窗--坚毅的性格和过人的勇气。凭着这两种精神与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不屈不挠与命运,与人类社会作斗争,即使命运与他处处作对,但如果命运平平坦坦,就不会才成就出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

米开朗琪罗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他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那些王公贵族却总是阻挠,当他在为依赖的教皇做事的时,疾病也侵入他的身体。在他完成作品的时候,终于支撑不了了,在疾病和精神上的重负下,他再也在不起来了。也许是上天妒忌他的才华,死神悄悄降临,带走了他。可是谁又知道,在他面临死亡的前一天,他还在工作,这种精神在这个世界上就很少有了。哪怕这一生碌碌无为,但他为了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表现出真,善,美的作品,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我们要学习他在充满忧患顿困的人生征途上的坚忍不拔的奋进精神,来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俄国伟大的批判主义家列夫.托尔斯泰也是生于富裕的家庭,一生下来就含着金勺子。可他一副农夫脸,可他并为此沉沦,他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是自己更加快乐,充实。即使在他放荡不浪的时候,他也一如以往相信自己。但是他总是剖析自己与别人,把事情看得太透,把自己的理解强制压在别人身上。也许就导致他造成悲剧的原因吧。直到生命的尽头,他也为之信仰,正义,自由而奋斗努力,直到死神带走他的生命。。。我们不应该学习他造福人民为己任,为坚持真理和信仰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的意志。

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训,古今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贝多芬的一个人让人尊敬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身份与地位,而是为他为人类进步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米开朗琪罗的最然人欣慰的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这也是继续向前的动力,托尔斯泰的好的作品需要经过反复打磨,同样,人和成就的取得都需要付出辛勤的汗水,无不表明漫漫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生活中同时也处处竞争。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因此,读了《巨人三传》让我明白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读《品质》有感_初三读后感


一个被活活饿死的人有什么值得尊重的地方?在以前,我一定会认为这种人能力不足,死有余辜。但看完《品质》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悟,一个人若是为了信仰而死,那么他无论怎么死,都是值得尊重的。

格斯拉的信仰,是他对自己事业的执着,他人眼中平平无奇的靴子,在他看来,却是一辈子必须坚守的东西。靴子对于他,已不是一项工作,而已成为他对生命的凝望。

他的行为有悲剧性,一个人明明知道做一件事会有惨痛的后果,但依然坚持做,这不得不说是一场悲剧。但正因为这样,他的形象才在我们心中鲜明、高起来。

他对于自己坚守的东西一丝不苟,他直到饿死不曾做一双令自己遗憾的靴子。而我自己呢?现在的我坚守的是什么?答案很复杂。但我清楚,我的一些行为已知背离了我所必须坚持的东西。

生活实在是一个复杂的东西,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却不能下定决心去做,这也就是我远不如格斯拉的地方。在种种诱惑下,坚持的东西支离破碎,不知不觉中行为与思想渐行渐远,这实在是一种悲哀,一种无奈。

随着阅读,我也清醒起来。我也应该为自己坚守的东西开始奋斗了。

《离婚》读后感_初三读后感1200字


《离婚》是老舍的一部小说,里面的主人公是老李。这部作品讲述的是老李为了能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得不把农村的妻子和孩子一起接来。因为老李一直和妻子相处不来,又因为他厌恶黑暗的社会,最终与丁二爷一同去了乡下。

这部小说是极其普通的一本小说,小说里面的故事在那个旧社会俯拾皆是。正因为俯拾皆是,又象征着一个时代的人的思想,所以老舍就写出了这本极具幽默讽刺意味的小说。

文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有好三处:第一处是,张大哥的儿子被抓;第二处是,丁二爷杀死小赵的情节;第三处是,张大哥在结局说的那几句话。

在张大哥儿子被误认为共产党抓走后,与张大哥结交甚好的人纷纷和他撇清关系,除了老李和丁二爷,没有谁同情、帮助张大哥。在张大哥悲伤之际,竟还有许多因家庭琐碎而跑来找张大哥去处理的人。张大哥在儿子被抓期间,闭门不出,任何人都不见,由此可以得出一些内幕:跑来找张大哥的人,除了讽刺他的人、要和他撇清关系的人,还有一大批人便是那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求张大哥拉红线、处理家庭琐碎的人。这一批人比讽刺、挖苦张大哥的人更可鄙,别人的痛苦他们看不见,他们将自己的利益看得却比什么都重,良心可谓是喂了狗!张大哥儿子被释放出来之后,他的家里又充满了生机,各种各样的人来他家拜访,挖苦他的人没有了、要撇清关系的消失了,人性丑恶的面目再次露了出来。

丁二爷谎传消息告诉小赵说张秀珍在后海等他,小赵赴会去后丁二爷借机杀死小赵。我心里有些疑惑:为什么丁二爷轻易地就杀死了小赵?小赵为什么在丁二爷掐他脖子时没有反抗?据我猜测,文字里面的含义有两种:第一种是从丁二爷轻易地掐死小赵来看,告诉了我们恶人的实力并不如外表看起来那样强大,有可能风一吹,恶人的恐怖面貌就崩塌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了恶霸在欺负他人时,我们并不敢伸出援助之手,那是因为我们被恶人的表象给吓住了,一步还没有迈开,心里就已经退缩了,恶人的黑暗形象悄然在我们心里潜滋暗长。第二种猜测,从小赵没有半点反抗来说,一个沉浸在爱的世界里的人陡然发觉自己爱的人原来一直在算计自己,被打入了地狱、绝望的形象悄然而生。

第三处是最重要的一处,老李辞官和丁二爷去了乡下,结尾张大哥说了这样一句话:丁二是个废物,不过老李太可惜了。可是,老李不久就得跑回来,你们看着吧,他还能忘了北平?从这句话里我读出了黑暗社会人性黑暗的一面,也读出了黑暗社会那些心地善良、无私奉献的人们,总是被隐藏在黑暗之后,穿过黑暗,就能看到那缕光明。张大哥的话中,并不是同情老李,而是怜惜老李的官位。老李和丁二爷都是内心善良的那一类,他们做的好事没有人知道,老李做好事,别人把他当成异类、用心不轨的一个人;丁二爷做好事,完全是默默无闻的,他要的只是别人能过好,虽然他只是社会中一个无用的人,但是自从他下决定和小赵拼个你死我活的时候,他的形象就已经高大了起来。

这本书总体围绕的是旧社会的黑暗,其实透过黑暗,光明就在眼前。黑暗的社会中并没有人性的丧失,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一层,并不是笼统的。善良的人默默无闻,黑暗的人虚张声势,自然黑暗的东西就比较吸引人眼球,我们也就以为社会中除了黑暗便是黑暗。

《哈姆雷特》读后感_初三读后感1200字


《哈姆雷特》,印象不深刻。后来看了电影,不知为何只对美丽的奥菲利亚感兴趣。她有一头金色的长发,从鬓角两侧向上分别搅成两个麻花辫,垂在耳后,她长的美如天仙,有着一张最纯洁的脸,和最灿烂善良的笑容。在之后的很多年里,年轻的逃跑一直都是把长长的头发,在耳侧搅成两个麻花辫。

再后来,看了一幅油画,奥菲利亚落水时,她巨大的裙裾和着鲜花野草树枝托着她,像小船一样悠悠的飘向远方,飘向再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可爱的奥菲利亚,还张着她美丽的小嘴,幽幽,幽幽的唱着歌,从容,从容的赴天国。

那印象太深了,至今鲜明历历。甚至痴想,如果一生中,有值得像奥菲利亚那样牵挂的人,让自己牵挂,让自己在乎,他也一样牵挂在乎自己,哪怕自己垂垂老也,也不会担心红颜消失,即便走尽红尘之路,也会如美丽的奥菲利亚一样,从容赴天国。奥菲利亚,给了我那么多美丽的联想,因为她的美丽和纯情。奥菲利亚甚至让我觉得死也是可以如此美丽动人的。不久前又看了一遍《哈姆雷特》,对人物有了一些新的认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奥菲利亚只能如一条自生自灭的小船,能让她从容美丽的香消玉损,已经是作者的仁慈了。在那样的时代,在那个特定的典型的环境里。

奥菲利亚的命运只能维系在王子身上!王子爱她,至少曾经爱过。她也确信王子爱她。连她的哥哥、父亲都看得出来。可是,王子背负着替父报仇,为母雪耻,为国除害的大任!这些都比对一个女人的爱情来的重要!他在复仇的火海中挣扎,他在叔叔一次又一次的构陷中抗争,他在对母亲的失望中奋斗,他在对周围人的围追堵截中,像个猎豹一样左躲右闪,伺机反攻,这一切,让他没有时间再去关心爱情,关心一个爱着她的女人。

这个女人甚至成了试探他的筹码,这个单纯的姑娘被人利用了来试探自己的爱人,她自己都不知道,因为利用她的正是自己的父亲,而父亲是受新国王的指使。不得已中,王子杀掉了偷听的老臣他心爱的姑娘的父亲,王子因此被堂而皇之的遣送出境。可想而知,奥菲利亚,这个孤苦无依的姑娘,在父亲被情人杀死、情人不在身边,哥哥在外流浪的情况下,疯了。她把一些小花插在王子坐过的椅子上,嘴巴里念念有词:这是给您的茴香和漏斗花,这是给您的芸香。这儿还留着一些给我自己,遇到礼拜天,我们不妨叫它慈悲草。啊!您可以把您的芸香插戴的别致一点。这儿是一支雏菊,我想要给你几朵紫罗兰,可是我父亲一死,他们全都谢了。

作为大臣的女儿,她必须谨言慎行,就在不久前,哥哥还要她跟王子保持距离,她这样做了,因为她是个乖女孩。父亲让她试探王子是否真的疯了,她也做了,因为她是个乖女儿。现在,她可以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她可以照自己的方式给自己所爱的人采花,跟他对话,在王宫里出出进进。甚至,按自己的意愿,去编织花环,爬到高高的树枝上,唱歌远望,那结果是,树枝断了,连同她一起,顺水漂流、顺水漂流,带着这个美丽的姑娘回到了天国。

没有她的世界里,男人们的血腥的角斗,更加肆无忌惮!

读《暗恋·橘生淮南》有感作文1200字_初三读后感


我读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的顺序是《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因此我对《暗恋·橘生淮南》的印象较深。

《暗恋·橘生淮南》的故事是洛枳从高中开始暗恋人家盛淮南,然后上大学和盛淮南开始了感情纠葛,期间穿插两人儿童时的邂逅,为洛枳喜欢盛淮南这么多年提供充足的理由,最后走到一起的励志故事。

它分析出了洛枳和盛淮南两个人的情感变化路程,全文可以说是一浪未平一浪又起。

我看这本关于暗恋的书全程都感觉到了憋屈。我认为,这本书就是暗黑系成长励志文。那种压抑感一直笼罩在描写中,压的人喘不过气。首先从《最好的我们》中了解的洛枳是那种感性,稳重,细心而且思维敏捷的女生。

本文又扒出了洛枳人格另一面,成长环境导致她懂事啦,让她学会隐藏自己啦。妥妥的讲这个少女长成现在冷漠呆板的因素。当然这指外表,我们洛枳同学也很善良的。

然后又从交友方面给大家做了提醒,指出高中学习并不是很简单。人际交往从来就不算容易,尤其是各种人的价值观生活观的碰撞,所带来的烦恼要积极面对。

还有就是交异性朋友这方面,八月长安也给了启蒙。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们更应该清楚,情节是人构造出来的。虽然文章鲜活有一定真实性,但是生活里不一定会碰到那样的情况。也就是,生活和小说不一样,它们都有共同的点,但它们依然不同。

暗恋题材并不好写,把握度很重要。既要让读者身临其境指着某一段感慨:啊呀啊呀,对对对!我当年就是这种感觉!又要让读者相信你并没有装,不至于因为情节太假引起公愤。

盛淮南的人缘真的好,魅力那么那么大,最最后甚至爆料说同宿舍二哥徐志安的女友陈晓森喜欢上盛淮南。

想想徐志安贴心的陪伴,多年的关怀竟然比不上早晨撞见对方睡眼惺忪的那一面?!

万幸陈晓森是个聪明的女孩子,从自己的想法中精确提炼出自己对已经定型安稳未来人生的反抗,毅然决然与徐志安分手。

我表示佩服,很佩服。

看洛枳和盛淮南的故事,最爽的就是两个人的碰撞。这两个人都有相似的地方,两个人都有自己的骄傲,不肯轻易妥协。

似乎比的,就是谁在这场爱情博弈中先认输。

记得看过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就算你伤了,累了,难受的要死,就算你受了天大的委屈,你也只能受着,你不能埋怨别人。毕竟,是你先对人家动的心,你有能耐动心,就要自己学着承受,是否能得到回报,权利在对方手里。”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暗恋·橘生淮南》这本书的感悟,当然可能会有些不妥当,但的确我自己体会出了。

另外,看再多感悟也是无用,要想了解一本书,还是自己亲自去看的好!

读《水浒传》有感作文950字_初三读后感


藏克家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当一本书真正住进你的心里时,你就会有这种感触。对它爱不释手,拿起了就不愿意放下了。

起初我不是特别的对书感兴趣,偶然在图书馆里那不被人多看你眼的墙角吸引了我的注意,我翻开书架,这时一本破烂不堪而看不清的书名,我很好奇,我的好奇心使我大开了它,看了内容才知道原来这是一本关于古代英雄人物的书籍,我便去询问我的老师,老师和我说这是一本《水浒传》。老师说“这里记载着英雄人物简介的书,是你一本难得的好书”。我听了之后跟加爱不释手了,我兴致勃勃的看了起来。

到了下午,我才发觉自己已经被这本看似破烂不堪的书籍深深的吸引了,于是我把它借回了家里。我开始了我的读书之旅,我看得津津有味都已经忘记了吃饭,直到合上最后一页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灵久久被那一个个英雄豪杰震撼着、感动着无发自拔。

在哪政治昏暗,官官相护的年代,平民百姓时时被压迫、欺压,处处受人压榨。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英雄聚义梁山泊。在一次次征战中,他们替天行道,铲除贪官,成为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几经波折,朝廷表面上招安,让他们四处奔波扫平其他“反贼”,但结果却却是在百战沙场后他们死的死,散的散,就如一部悲剧戏一样惨淡落幕。

故事结束了,但是书中那一个个,个性鲜明的角色却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足智多谋的吴用,豪迈正义的鲁智深,武艺超群的林冲,英俊倜傥的燕青等,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书里。

但当他们的事业达到了顶峰时,宋江却不顾兄弟反对接受朝廷招安,实现所谓的“忠”。于是他们四处征战,扫灭那些本与他们同道的“贼”。从那一刻开始,故事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可是朝廷依然是朝廷,他们不会为了梁山好汉的一点战功,而消除对他们的警惕与仇恨。所以,当他们取得胜利归来时,朝廷硬生生的“拆散”了他们。

直到现在,我依然为他们的结局而惋惜,或许那已经是最好的结局吧。是那时代成就了我们,却是那时代毁灭了他们。但是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打抱不平,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却令人尊敬、永远流传。

在书的世界中,我也是第一次懂得了中国历史文化是伟大的,也让我知道无论古今中外、未知世界,展现在你我的前面,让我们开阔眼界,增强求知的兴趣,凭借知识的力量竟争成功。

听法律讲座有感作文1200字_初三读后感


星期一下午第三节,孙律师到我们学校开法律讲座,他用自己多年的见闻,举了许多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活生生的例子,使我们受到很大的教育。

听了讲座后,我认识到,凡事都是由小变大,积少成多。一些人从小犯了小错误不及时改正,长大了就会犯罪,身上的坏毛病不改,日久天长坏毛病就越来越多,想改也改不了了。由于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再加上一些不法之徒的引诱、教唆,现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青少年必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我们作为中学生应当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依法自律,依法律己。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要自觉做到:不吸烟、汹酒、打架、聚赌、吸毒、不进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第二,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是很可贵的,但不应当同虚心接受成年人的正确教育对立起来。有些未成年中学生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果连家长和老师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第三,要勇于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要学会自我保护,这不仅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还是在维护法律的尊严。

孙律师的讲座使我受到了不少启发。我们都是花季少年,前途一片光明,而一旦触犯了法律,我们不仅仅断送了自己的前途,更加伤害了疼爱自己的父母、亲人和老师,对社会也会造成难以弥补的危害。青少年朋友,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法律知识,不仅保护自己,也为了保护他人。

另外,我还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网络无处不在,许多家长“谈网色变”,其实网络对中学生的帮助有很多:它可以开阔视野,给学习、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加强对外交流,给我们一个新的交往空间和相对宽松、平等的环境;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创造性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拓展中学生受教育的空间,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上网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信息的丰富易对中学生造成“信息污染”,这些不良信息对于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总之,网络社会已经悄然而至,我们既不能因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对中学生发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视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作用而敬而远之。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学生上互联网的研究,探索新情况,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增强中学生上网的成效。

《悲伤泪流成河》有感作文1200字_初三读后感


从小学到初中,我自认为读了不少的课外书,可是却独独喜欢《悲伤泪流成河》这本书,因为它给我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一种悲伤凉凉的感觉。

故事里的男主人公是一个上天宠爱的孩子。在家是宝贝,在外面是榜眼,在老师眼中是一个好学生,而他的邻居,那个女孩却和他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无论她走到哪里,都是被别人嫌弃的对象。

无论出于同情又或者怜悯,在齐铭接近她的时候,齐铭总是时常在想:每个人的世界都有不同的颜色,红色,蓝色,紫色,粉色,又或者白色,可是无论哪一种颜色,都是美好的,为什么独独她的世界却是黑色的,那种带着凄凉的黑色?

有时候会看到易遥明明很在意的东西,又或者明明很伤心,却强忍着眼泪不让它落下来,齐铭就很心疼。很想用毕生的时光来保护她。

而对于易遥来说,齐铭就是她心目中不可触碰的白月光,也是唯一照进她生命中唯一一缕阳光!

高中是一个对爱情刚刚才懵懂的年龄,命运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让他们遇到了顾森湘姐弟俩。顾森湘聪明机智,温柔体贴,顾森西英俊帅气,成熟稳重,让齐铭和易遥很快的就喜欢上了他们姐弟俩。

好景不长,在齐铭和顾森湘在一起没多久的时候,就收到一条来历不明的短信。顾森湘从小到大是一个公主的存在,怎么可以忍受别人的侮辱,所以采用最决绝的路,就是永久的告别这世界。

那个曾经也把易遥当成掌上明珠的那个人,在顾森湘离开的时候就再也不相信易遥任何一句说辞了,那个曾经在她无数黑暗的时候,照亮她世界的人,终究还是离她越来越远,同样也越来越陌生

而顾森西,那个说要照顾她一生一世的男人,说要她做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的男人,曾经给她无限瞎想的男人,承诺给她一个家的男人,此时此刻无论她怎么解释都不听,一心一意认定他姐姐离开一定和她有关,说一些让她伤心欲绝的话,比如说,“你永远都是这个世界上最底下的女人”……

易遥,在自己最黑暗的时候没有感觉到一丝一毫的疲倦,在自己母亲离开自己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到孤独无助,可是现在,看着她此生最在意的两个人,她伤心了,她突然感觉自己好累,无论怎么解释,都没有人谅解的感觉好累啊。这个世界,终究还是抛弃了她,总是让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面对所有事情。

所以她用最狠的方法,为了让齐铭再次看到她,她选择在她们的教学楼自杀。而齐铭却也在电视上看到易遥了,可是却不知道易遥那微张的唇到底想表达着什么,是在向这个世界说“我恨你!”还是“对不起!”

不过现在一切都不重要了吧,齐铭想着,就向厨房走去,然后又回到床上,安静地躺在那里,旁边有一张纸条,

“——黑暗中你沉重的呼吸是弄堂里熟悉的雾。

——你温热的胸口。

——缓慢流动着悲伤与寂静的巨大河流。”

顾森西在易遥离开后,虽然每天和以往好似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可是内心的孤寂究竟有谁可以懂?每天都好似活在了易遥了影子下……

其实,不仅仅是小说,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是如此嘛,无论什么事情,都要给予对方足够的信任,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做让自己后悔一生的事情。有些事情可以弥补,可是有些事情却不可以。所以不要等失去了才知道后悔,才知道晚。

《悟空传》——一个反抗的故事_初三读后感1200字


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题记

记忆里永远停留着那样一道扛着金箍棒矗立在云端之上的桀骜身影。

五百年前。

他狂笑着面对十万天兵,狂笑着抗衡天庭神将,狂笑着踏碎灵霄宝殿,狂笑着挥舞那根铁棒,摧毁一切。

他眼中的金色火焰在燃烧。

他的战袍在迎风猎猎作响。

他要将眼前这些自认为高高在上的神打得灰飞烟灭。

他是妖。他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第一次读《悟空传》,是在一个雨夜。

窗外电闪雷鸣,大雨倾泻如注,我缩在被子里面,借助着台灯撑出的一片温暖光明里,看着这个热血而又悲壮的神话故事。

小说中,孙悟空是作者花的笔墨最多的一个人物。

他个信张扬,不受拘束,热爱自由,从不屈服,是令妖界备受尊崇的大圣,然而,他一出场却并非是这样。

那是一个迷失了本性的、失忆的、迷茫的、只为加功德分而西游取经的孙悟空,是被神仙要求保护唐僧平安西行的赎罪者的形象。在他的体内,自我灵魂与另一颗灵魂相遇、碰撞,被抽取记忆的他一直怀疑所听到的关于自己的一切。

这就是五百年前与五百年后的他。

五百年前。在他管理的蟠桃园中,他和喜欢每天看晚霞的仙女紫霞认识了。紫霞说,虽然他没去过花果山,但她却经常会做梦梦到那里,那里冬天的时候,白雪覆盖山林,山野清幽,连雪落的声音都可以听到。

而他说,那里的确很美,很美

其实花果山早已在他抵抗众神时不复存在。

现在那里只有黑色的群山以及烧焦的土壤,寂静得如同坟墓。

那些昔日整天在他的宝座下喊着大王,大王的猴子猴孙也已尽皆死去。

而如今,他却在天庭中当神仙,他心中的恸与悲该有多深,多大?

不,他真的是神仙吗,不是,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所以他是妖。

于是,蟠桃会上,他反了。

他拄着金箍棒,站在跪在地上把头都磕破的阿瑶身前,面对王母以及群仙,看着王母那青白交替的脸庞,嘲笑她像会变色的大白署。

诸神把他围在垓心,他抖擞神威,轮动铁棒,将天地尽情倾覆,将神打得横飞而去。

天上到底有多少神仙,全数来吧。让我杀个痛快!他放声大笑,像个疯子。

大闹天宫!

他反了,反的是什么?

他反的是玉帝,是王母,是神,是命运。他们自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凌驾万物,自己制定的天条是最权威的,三界都要绝对遵守、服从,似乎觉得可以掌握众生的命运。

他们只是一伙以强凌弱的强盗罢了。

现在悟空怒了,反了,他认为神和万物都是平等的,他要改变这一切,他要掌控自己的命运。

哪怕等待他的是被镇压在五行山下,忍受百年孤寂,逐渐失去过往的记忆。

书中不仅仅讲了悟空的故事。天蓬和阿月之间不离不弃的爱情,玄奘与小白龙哀婉的情意等等,同时,他们也反抗了,轰轰烈烈的反抗了。

传统的《西游记》,说的是人生,九九八十一难,象征着我们人生路上的坎坷。

而《悟空传》,则完全讲得是我们的青春,叛逆、锋芒毕露、为了追求自由而义无反顾、即便是遍体鳞伤也要用尽最后一丝力气保护我爱的人,书中的人物所做的那些反抗,何尝不是我们豪情万丈的青春?

雨停了。

我翻完小说的最后一页,哭了。

亲爱的读者,以上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读《巨人传》有感_初三读后感1200字”文章,也不知道您对这篇文章满不满意,是否有收获,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初三读后感600字栏目,我们时时为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