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观后感山海 > 地图 > 观后感山海,2024观后感山海
观后感山海相关栏目
观后感山海热门栏目
观后感山海推荐
观后感山海

(共 8655 篇)

  • 1、 观后感山海1000字系列

    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其实可以算作与作品的交流,作品中总有让自己感触颇多的情节,那就让我们把这些感想给写下来吧。撰写观后感时可以从多个角度着手,你思考过如何写好作品的观后感吗?也许以下内容“观后感山海”合你胃口!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观后感山海 篇1

    看完《山海情》,完成读后感,原本只是一项寒假作业。我对于“庆祝建党100周年”这个标签并没有多大兴趣。想到干巴巴的官方台词更是抵触。可我不得不完成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后,我只想说一句:“《山海情》真香!”

    这个快餐时代,从2倍速降到1.5倍速,最后到1倍速,是我们观众对电视剧的最高评价。

    降为1.5倍速是因为这部作品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那场没有对白的戏——水花逃婚后,为了父亲又折回,水花一直盯着得福,无言。最难过的时候只有无言。她想对得福挤出一个笑,那是对得福的安慰,也是对自己的安慰。可她又好想哭啊,哭她命运的可悲,但现实又不允许哭,那是她最后一丝的倔强。就好像小孩子家家强忍着哭一样,只见她嘴角颤抖,不知应是笑是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一滴也没有落下来。短短几秒的特写,道尽无奈、委屈、难过,却没有愤怒,没有绝望,让人看得心里五味杂陈。

    我感受到了演员对这个角色的用心,甚至是与这个角色合二为一,她不仅知道水花是怎样的感受,还能告诉观众水花是怎样的感受。演员不但演绎了水花的苦难,还诠释了她的善良、聪慧、顽强、能干、任劳任怨、积极向上。这是一个展现新时代中国女性不一样的特质的角色。

    选女主演不一定要绝世美色,但一定要会说故事。此“说”非彼“说”,不用嘴说,用肢体语言,神态表情,用心说。

    当看到各个角色恰到好处的反转,我又降为了1倍速。

    马喊水通晓人情世故,有远见,那李大有则是对立人物,去吊庄带着吊庄户逃走,去了金滩村经常吵闹着要回涌泉村,因灌溉麦苗不见放水就带着村民打群架,为种蘑菇的事闹到儿子离家出走。前面的剧情好像给他树立了“恶人”形象。但当金沙滩的村民告诉他其他村给枸杞熏硫磺卖出高价,让他也可以尝试这么做时,他坚定地说不熏。他相信一定会有人吃出他卖的枸杞没有熏过硫磺,会有人抢着买他的枸杞。整村搬迁政策出来后,他用他那小傲娇的方式默默支持着。

    当时我还想着是编剧想给他强行洗白,可后来仔细琢磨,这才是一个圆形人物,一个活生生的人啊!他有固执、自私、没远见的一面,但他也是每一个纯朴无邪、知恩图报的中国劳动人民的化身。

    白麦

  • 2、 观后感山海(精选9篇)

    读后感大全推荐更多专题:“观后感山海”。

    在生活中有空看一看电影已经是很习以为常的事情,大家在观看完《烈火英雄》以后,相信心中有着不少的心得,这时我们不妨去撰写一篇观后感。想要撰写出优秀的观后感,必须先看懂原作。如何就作品写一篇全面的观后感呢?于是,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收集整理了观后感山海。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观后感山海【篇1】

    基层干部的“山海情”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目《山海情》目前正在热播,该剧主要说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了让西海固贫困地区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实施“吊庄移民”政策,动员他们从山里头搬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发展生产再建新家园的故事。这是一部艰苦奋斗史,把“扶贫人”的无私奉献和“脱贫者”的勤奋勇敢描绘得淋漓尽致,给我们今天的基层工作也带来诸多的思考。

    锻造过硬带头人。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发展壮大村党组织,重中之重是要选好带头人。《山海情》中马得福作为村支书,人虽然年轻但却是整个吊庄户的主心骨。他由最初劝说村民吊庄移民,到为全村通电不断奔波,再到后来带领村民学习种植双菇技术,并冒着丢“乌纱帽”的危险,解决双菇滞销问题。马德福的一系列决定让我们看到了干部的责任和担当,他事事以群众利益为上,有困难会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现实基层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感慨有些村子一线工作开展不力,其实关键还是带头人偏软,责任心和担当的勇气缺失的根源。其实,只有多一些“马德福”一样的带头人,多从群众角度思考,走实群众路线,增强责任心和担当的勇气,如此才能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基层党组织的腰杆也才能真正硬起来。

    刚柔并济,要肯扎根到更广阔的地方。“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剧中的女主角水花,她有着中国传统女性的温柔,在那个穷苦的年代,父亲仅仅因为婆家有一头驴就逼迫她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后来丈夫又因意外瘫痪在床。命运虽不公,水花却依旧不失勇敢和刚毅,她说服丈夫,用木板车子拉着丈夫和女儿走了七天七夜,整整四百多公里地,主动去了“玉泉营”,以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整个家,并积极学习种植双菇技术,把刚柔并济的女性力量演绎得生动十足。水花的精神力量能打动观众,也正是因为它是现实生活中脱贫工作里的真实缩影。脱贫必先扶志,贫困户要想实现长效脱贫,摘掉贫困的“帽子”,政府扶持仅仅是一方面

  • 3、 《山海情》观后感6篇

    读后感大全相关专题:“《山海情》观后感”。

    《山海情》观后感 篇1

    本剧一开始就展现了当时西海固“吊庄”移民政策,涌泉村有的人家里三兄弟只穿一条裤子,一个水窖、一头驴、两只羊、两笼鸡就可以让自己的女子嫁给别人,娃娃们不上学都想着跑到外面去打工挣钱,县里送来的扶贫鸡都快被吃完了。可见当时居住在大山里的人们日子过的有多艰难。“吊庄”移民就是把一部分人从山里头搬迁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开荒拓土、发展生产、建设新的家园。

    我对剧中的马得福、马得宝兄弟两印象深刻。马得福是一名基层干部,从他的身上能体会到现实中那些致力于脱贫工作的基层干部的身影,他从农校毕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回涌泉村里“逃跑”的吊庄户。从苦口婆心地劝返吊庄户、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到软磨硬泡给移民村通电,再到之后的东西协作扶贫政策出台后,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品质值得称赞。马得宝最初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他当过小偷,下过黑煤矿,为了找尕娃甚至去过新疆,回到家乡的他在凌一农教授的帮助下最先盖起了蘑菇大棚,成了金滩村先富起来的人。马得宝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踏实肯干,坚持学习,即使输在了起跑线上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白校长无疑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他本是来农村支教的,有着大好的前程,却选择留在农村,心甘情愿地做着一名乡村教师,从任课老师到校长,记录了一个男人从少年到年老的几十年时光。他几乎为教育事业付出了所有,甚至都没有时间好好照顾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与全村人为敌,在所有人都想要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的时候,只有他在坚持教育的重要性。他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补贴学生,最后不惜卖掉闽商捐赠的电脑给学生买校服,修操场。他用肉身去拦车,把未满16周岁的学生硬生生的抓回来上学。为了孩子们的教育,他一个一个的家访,自己的眼镜碎了,镜腿断了,琴坏了。都没有想过第一时间去修,他在意的只是学生的未来。这样的白老师真的太让人心疼、难受了,看剧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地为他落泪。当孩子们合唱“春天在哪里”的时候、当他为了孩子们的教育和学生家长争吵的时候、当他和得福闹翻的时候、当他不被理解遭到女儿麦苗指责的时候、当他被撤去校长职务却依旧为教育局的新政策开心的时候愿世间有更多像白校长这样的老师,也愿他们能够幸福。

    麻副县长出场次数并不多,但是却

  • 4、 《山海情》观后感范文1000字

    每一部历史都是沧桑的,而历史的每一章都是崎岖的。

    无论是从“四史”的角度看,还是从我国发展历程的角度看,新中国的每一条康庄大道都走得不易、走得伟大。新中国的诞生经历了战争的摧残和革命的洗礼,而新中国的成长也是用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和汗水换来的。

    《山海情》这部仅有23集的电视剧,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积极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完成异地搬迁,并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整部剧虽然仅有23集,却“无限贴近残酷真实又兼顾艺术的凝练升华”。

    在整部剧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情节。

    一、涌泉村老村民拒绝移民吊庄——思想脱贫尤为重要

    故事以政府的“吊庄政策“为开篇,即政府建立吊庄基地,号召西吉的农民们移民、搬迁。然而,吊庄地点是黄沙弥漫的荒漠,虽然“地稍平些”,但没有庄稼、没有房屋,条件实在是艰苦。对于那些思想保守陈旧的老农民而言,与其去那里抱着看不到的希望受苦不如在老地方踏踏实实过活。

    本剧的主角马得福从农校毕业后就回到家乡,从基层干起,负责的第一个工作就是追回逃跑的吊庄户。在工作后不久,他就意识到,要想改变村里人的思想,实现思想脱贫,首先就要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在马得福的不懈努力下,吊庄村逐渐实现了“通水通电”、“蘑菇种植”、“劳务输出”等能够提升生活水平和家庭收入的条件,也就从而打开了村民们的心结、解决了吊庄户逃跑的问题。

    通过观看这些情节,我才深刻地了解到脱贫攻坚的困难之处。除了上级领导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政策以外,如何落实好、实现好这些政策更是一门学问。原本是为了帮助农民搬迁至地势更好、发展前景更为广阔的地区的政策,却成了农民眼中吃苦受罪、不可理喻的政策,因此如何做好农民们的思想工作、如何解决好农民们担忧的问题便成了基层干部的重要任务。

    二、每一个基层干部都是脱贫攻坚战中的勇

    影片中每天奔走在荒漠上为村民解决各种问题的代理村支书马得福,不畏艰苦、尽心尽力帮助村民进行蘑菇种植的凌一农教授和陈金山县长,没日没夜、亲自下工地干活,紧跟“三级扬水工程“,却在工作的路上发生车祸的张树成书记。其中,马得福一角的真实选型是谢兴昌,凌教授的原型人物为林占熺教授,张树成书记一角的真实原型人物是闽宁镇党委书记李双成。

    这样的基层干部在现实生活还有很多。

    2020年3月

  • 5、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集锦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愉悦我们的精神。观后感是带有个人色彩和主观情绪的文字。总结从作品中得出的感受是需要用到观后感的,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所得到的启发记录下来的文章。您是否也在苦恼怎么写好作品的观后感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电视剧山海情观后感 篇1

    热剧《山海情》以宁夏闽宁镇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九十年代西海固地区的基层人民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福建省对口帮扶之下,不断克服困难,挑战困难,将希望的种子洒向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终将“黄沙戈壁”建成“塞上江南”的故事。全剧以朴实无华的乡村情感勾勒出人物形象,多条故事线并行的叙述方式推动情节发展,浓重的地方方言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人深深感受到跨越山海,真情不变的情感。

    养过狗的人应该知道,家狗有个习性,只咬生不咬熟,就是它们见到陌生人才会吠叫,而对熟悉的人则会主动亲昵、摇尾相迎。达久木甲书记点赞的“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正是因为他们进村多了、入户久了,村里的家狗遇到,都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心上有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时时刻刻心上有民,扶贫干部直接接触扶贫一线生活困难、亟待帮扶穷困群众,更要做到心上有民、心系百姓。

    如果“只居庙堂之高”,就无法知民情、晓民意、察民苦,既要“身入”又要“深入”,不能只做填表记录“表格式”扶贫、“数字式”脱贫,更要多深入百姓家中、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实际所需所求,帮助解决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肩上有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所言:“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承诺如金,战鼓催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广大扶贫干部正是努力翻开人民美好生活的第一篇章,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责任人。

    有些地区还存在“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问题,个别扶贫干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发钱发物摆拍“艺

  • 6、 关于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精选

    读后感大全为您准备了电视剧山海观后感,相信你参阅以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不是读过的书,而是看过的电影,相信大家看完作品后一定会有不少感慨。这时我们可以把心中的想法写成一篇观后感,观后感要因数材料,概括文章内容。

    电视剧山海观后感 篇1

    热剧《山海情》以宁夏闽宁镇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九十年代西海固地区的基层人民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福建省对口帮扶之下,不断克服困难,挑战困难,将希望的种子洒向这片爱得深沉的土地,终将“黄沙戈壁”建成“塞上江南”的故事。全剧以朴实无华的乡村情感勾勒出人物形象,多条故事线并行的叙述方式推动情节发展,浓重的地方方言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让人深深感受到跨越山海,真情不变的情感。

    养过狗的人应该知道,家狗有个习性,只咬生不咬熟,就是它们见到陌生人才会吠叫,而对熟悉的人则会主动亲昵、摇尾相迎。达久木甲书记点赞的“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正是因为他们进村多了、入户久了,村里的家狗遇到,都把他们当成了自家人。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心上有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坚持人民至上,就要求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时时刻刻心上有民,扶贫干部直接接触扶贫一线生活困难、亟待帮扶穷困群众,更要做到心上有民、心系百姓。

    如果“只居庙堂之高”,就无法知民情、晓民意、察民苦,既要“身入”又要“深入”,不能只做填表记录“表格式”扶贫、“数字式”脱贫,更要多深入百姓家中、田间地头了解群众实际所需所求,帮助解决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才能成为“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

    争当“狗见了都不咬”的好干部,就要肩上有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所言:“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承诺如金,战鼓催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广大扶贫干部正是努力翻开人民美好生活的第一篇章,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责任人。

    有些地区还存在“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的问题,个别扶贫干部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发钱发物摆拍“艺术照”,“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情况还偶有发生,“作秀式”扶贫还存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一场

  • 7、 热门范文:山海情观后感(1460字)

    我们将观赏一部影片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观后感。您也许正在观看作品,也为演员的演技所赞叹,大部分的人都是从喜欢开始,慢慢接触这些作品,其实最好的欣赏收获,是将心得写成观后感分享给周边的人,写作品的观后感,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热门范文:山海情观后感(1460字)”,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山海情观后感(篇一)

    本剧一开始就展现了当时西海固“吊庄”移民政策,涌泉村有的人家里三兄弟只穿一条裤子,一个水窖、一头驴、两只羊、两笼鸡就可以让自己的女子嫁给别人,娃娃们不上学都想着跑到外面去打工挣钱,县里送来的扶贫鸡都快被吃完了。可见当时居住在大山里的人们日子过的有多艰难。“吊庄”移民就是把一部分人从山里头搬迁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开荒拓土、发展生产、建设新的家园。

    我对剧中的马得福、马得宝兄弟两印象深刻。马得福是一名基层干部,从他的身上能体会到现实中那些致力于脱贫工作的基层干部的身影,他从农校毕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回涌泉村里“逃跑”的吊庄户。从苦口婆心地劝返吊庄户、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到软磨硬泡给移民村通电,再到之后的东西协作扶贫政策出台后,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品质值得称赞。马得宝最初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他当过小偷,下过黑煤矿,为了找尕娃甚至去过新疆,回到家乡的他在凌一农教授的帮助下最先盖起了蘑菇大棚,成了金滩村先富起来的人。马得宝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踏实肯干,坚持学习,即使输在了起跑线上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白校长无疑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他本是来农村支教的,有着大好的前程,却选择留在农村,心甘情愿地做着一名乡村教师,从任课老师到校长,记录了一个男人从少年到年老的几十年时光。他几乎为教育事业付出了所有,甚至都没有时间好好照顾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与全村人为敌,在所有人都想要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的时候,只有他在坚持教育的重要性。他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补贴学生,最后不惜卖掉闽商捐赠的电脑给学生买校服,修操场。他用肉身去拦车,把未满16周岁的学生硬生生的抓回来上学。为了孩子们的教育,他一个一个的家访,自己的眼镜碎了,镜腿断了,琴坏了。都没有想过第一时间去修,他在意的只是学生的未来。这样的白老师真的太让人心疼、难受了,看剧的时候,

  • 8、 观看山海情观后感2000字精选

    在观影时我们能发现另一个世界,每个人看完电影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悟,此时心中种种,感慨万千,最是适宜写一篇观后感。长久坚持写观后感,有助于收集写作素材。你准备从什么角度来写作品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编辑花时间专门编辑了观看山海情观后感,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观看山海情观后感(篇1)

    最近,一部山海相逢、闽宁情深的扶贫剧《山海情》高开炸走,夺人眼球。该剧让我们看到东西部扶贫合作产生的蝶变效应,20多年来,闽宁两地人民携手奋进战贫困奔小康的故事震撼人心,也让我们读懂了中国扶贫这篇大文章。

    作为肩负党和国家建设重任、承担为民服务之责的新时代党员干部,请以登顶“珠峰”的勇气和决心,“向山而行”,决战决胜最后时刻。

    因为“向山而行”,所以梦想不止,勇气不灭。19xx,英国探险家马洛里在多次尝试未果后他被问起为何还要攀登珠峰,他回答说“因为山在那里”。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家王富洲等人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第一次将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世界之巅。“世之奇伟,鬼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着不能至也”,人类心怀不断探索自然的梦想和勇攀高峰、无惧艰难的勇气,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征服着珠峰。扶贫之路,愈是最后愈多是遗留的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的硬骨头,唯有涵养“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崇高理想和“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乐观无畏,方能毫不畏惧扶贫工作的繁重性、复杂性,坚定不移开辟天地、创造奇迹,只有具备直面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才不会因畏葸不前、举步维艰而满怀沮丧、杞人忧天。

    因为“向山而行”,所以和谐共生,常怀敬畏。海拔2000米,万山林立的天境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沿山谷一路蔓延;海拔4300米,西藏定结县有着罕见的高寒湿地,是野生动物天然的庇护场所;海拔4900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绒布寺,是普通游客游览的终点,也是珠峰大本营之前最后的文明;海拔5200米,加吾拉山口,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依次展开前路漫漫,只待征服。历经数亿年,珠峰一直矗立在那里,鼓励我们不断求索,更提醒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敬畏自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一味地索取与破坏,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拓宽思路,推动“生态扶贫”,发展多条“生态财富线”;敬畏工作,要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真抓实干,要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只有将身

  • 9、 山海情观后感简短1500字精选

    网络社会,人们可以随着影片汲取更多的知识,大家或多或少都沉迷于优秀的影视作品,为了充分回味作品这个作品,就可以好好写一篇观后感。在写观后感作文过程中,纷繁杂乱的思维可以被很好地梳理。作品观后感的写作格式是怎么样的呢?编辑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山海情观后感简短,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山海情观后感简短【篇1】

    电视剧《山海情》大结局了,的确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意味,后半段剧情推进过快,感觉从得福妻子高青峡上线后,剧情就明显变快了,也有很多观众说这部剧烂尾了。

    我个人觉得,《山海情》结局显得乏力,劲头不足是有的,但是说是烂尾也不太客观。

    毕竟最后一集,该交代的都交代了,每一个主要角色的结局都说得很明白,只是说剧情太快了,我的确是没有看够,后半段剧情又太赶了,说实话,我看到20集的时候,真有种只看到一半剧情的感觉。

    而且结局也是和开头遥相呼应了,这部剧的开始就是在涌泉村村头的黄土坡开始,那里有得福得宝兄弟、尕娃、水旺、麦苗几个年轻人梦想开始的地方,他们都从那个贫瘠的土地上,闯出了一片天地。

    最后他们也是回到了涌泉村的旧址,只不过此时的涌泉村再也不是荒凉贫瘠的村子,而是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可以说结局展示了几十年的绿化成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曾经几个年轻人极力逃脱的故土,如今已孕育着无限生机,这就是他们的人生写照啊,也是这部献礼剧主旋律的一个缩影。

    所以说,个人认为,《山海情》烂尾谈不上,但是遗憾的确是有的,还有就是,最后用孩子来引出旧村环境变化是有点生硬,可能是导演要体现两代人的不同吧。

    当初那几个年轻人已经长大了,而如今得福他们带着孩子回来,多少有点一代人有一代人使命的意味,无论是扶贫还是保护环境,我们后人也是在享受着先人打拼下,创造的成果。

    话说回来,《山海情》中涌泉村村民整体搬迁的前一天,村里举办了百家宴,其中可以看到,村民对于故土的不舍,但是也可以看到,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而我最想说一下张嘉译扮演的马喊水,可以说剧中马喊水这个角色,不仅自己活得很明白,他让自己儿子也活得很明白。

    在马喊水播完涌泉村最后一次广播后,他看着已经收拾好的物品,是有一个由笑到哭的情绪转变的,此刻张嘉译诠释出了马喊水这个人物的心境。

    可以说他是最支持自己儿子得福工作的,不过要说对于故土的情节,他也是最不愿意离开村子的,他也是一个善良的

  • 10、 山海情观后感范文汇集六篇

    静下心欣赏一个作品的时候,我们就好像进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般。观看完的作品以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我们可能会有特别丰富的感情包含在这个作品里面,我们只有欣赏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有所获益。如何在写作品的观后感时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山海情观后感范文汇集六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海情观后感(篇一)

    本剧一开始就展现了当时西海固“吊庄”移民政策,涌泉村有的人家里三兄弟只穿一条裤子,一个水窖、一头驴、两只羊、两笼鸡就可以让自己的女子嫁给别人,娃娃们不上学都想着跑到外面去打工挣钱,县里送来的扶贫鸡都快被吃完了。可见当时居住在大山里的人们日子过的有多艰难。“吊庄”移民就是把一部分人从山里头搬迁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开荒拓土、发展生产、建设新的家园。

    我对剧中的马得福、马得宝兄弟两印象深刻。马得福是一名基层干部,从他的身上能体会到现实中那些致力于脱贫工作的基层干部的身影,他从农校毕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回涌泉村里“逃跑”的吊庄户。从苦口婆心地劝返吊庄户、帮助村民完成“吊庄”移民工作,到软磨硬泡给移民村通电,再到之后的东西协作扶贫政策出台后,带领乡亲们共同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他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品质值得称赞。马得宝最初是个不听话的孩子,他当过小偷,下过黑煤矿,为了找尕娃甚至去过新疆,回到家乡的他在凌一农教授的帮助下最先盖起了蘑菇大棚,成了金滩村先富起来的人。马得宝的成功告诉我们只要踏实肯干,坚持学习,即使输在了起跑线上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白校长无疑是一位很好的老师,他本是来农村支教的,有着大好的前程,却选择留在农村,心甘情愿地做着一名乡村教师,从任课老师到校长,记录了一个男人从少年到年老的几十年时光。他几乎为教育事业付出了所有,甚至都没有时间好好照顾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与全村人为敌,在所有人都想要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的时候,只有他在坚持教育的重要性。他只是希望孩子们能在短暂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为了孩子们享受更优质的教育,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补贴学生,最后不惜卖掉闽商捐赠的电脑给学生买校服,修操场。他用肉身去拦车,把未满16周岁的学生硬生生的抓回来上学。为了孩子们的教育,他一个一个的家访,自己的眼镜碎了,镜腿断了,琴坏了。都没有想过第一时间去修,他在意的只是学生的未来。这样的白老师真的太让人心疼、难受了,

  • 2021-05-31

  • 2023-01-20

  • 2023-01-29

  • 2022-03-31

  • 2023-01-12

  • 2023-03-30

  • 2022-03-08

  • 2022-12-15

  • 2023-01-31

  • 2019-10-24

  • 2019-09-22

  • 2019-10-19

  • 2019-11-06

  • 2022-12-3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09-28

  • 2019-10-24

  • 2019-10-22

  • 2019-10-19

  • 2019-11-11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1-07-16

  • 2021-04-12

  • 2019-10-09

  • 2021-04-1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8

  • 2019-09-21

  • 2022-03-28

  • 2023-02-22

  • 2019-09-21

  • 2019-09-20

  • 2022-12-25

  • 2019-11-16

观后感山海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观后感山海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观后感山海、2024观后感山海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