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高二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 > 地图 > 高二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2024高二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范文
高二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相关栏目
高二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热门栏目
高二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推荐
高二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

(共 6161 篇)

  • 1、 人间值得读后感500字

    记得以前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你怎么理解人间值得?

    有人这样回答:经过审视的人生选择及经历厚,不论悲喜,一定值得。

    苏格拉底也曾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而我认为,人生敢争取也敢放弃,耐得住苦也耐得住寂寞,专注此刻的生活,看重每一次选择。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从事精神科医生的恒子奶奶写给生活的哲理小书,通熟易懂,围绕她自己的一生,从家庭,育儿,事业,道出了她的人生观,就如同封面所写,人生不必太用力,坦率接受每一天。

    书的内容没有大鸡汤,也没有华丽的句子,她只是在告诉你,你只需要对自己交代,如何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

    如同日复一日的客服生涯,客服是一个公司的窗口,可以折射出这个企业的性格,它是一个传声筒,它可以让用户看见,听见以及感受到专业,被重视和对我们的信赖。我们不只是客服,我们更是能第一时间给予用户帮忙,解决用户的燃眉之急,给予用户贴心而温暖的服务。在平时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微笑挂在脸上,服务记在心里。

    有人说服务是无止境的,是的,服务同时也无处不在,我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享受着别人给我们提供的服务。希望我们努力让自己成为发光体,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平静努力的人。

  • 2、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

    《人间词话》读后感:人间词话赏析

    《人间词话》在学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如朱光潜在《诗的隐与显关于王静安的〈人间词话〉的几点意见》一文中说: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王攸欣在《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一书中说:王国维寥寥几万字2024的《人间词话》和《红楼梦评论》比朱光潜洋洋几百万字2024的体系建树在美学史上更有地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第一章上卷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另提出三种境界:古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唐代。一代天骄李白不仅是诗仙,他的词也独有千古。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阕,一首小令《忆秦娥》,足以包含千百年来所有诗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词人,那么温庭筠则是晚唐文化培养出来的另一天才。飞卿精艳绝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造语精致细腻,绵密隐约。王国维对其评价是飞卿之词,句秀也。五代。冯延巳之词不是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所谓五代风格,就是指追求婉媚、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酒筵的词风。而冯延巳独造清语,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疏散闳约,细雨湿流光五字2024便能摄春草之魂,难怪他在五代词人中独受王国维赏识。冯延巳的君主南唐中主李璟,多才多艺,善诗歌,其词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王国维以遗老自居,更能玩味此中深意吧。李璟之子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正因如此,兴亡不出宫阙的经历,使他可以用整个生命去咀嚼命运的无常,一旦发言为诗词,其深厚纯绝非常人可比。李煜难为人间之王,却极称词中之帝。词之李后主而眼界始大。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业,天上人间,这些词境的开拓以及它独特的话语方式,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词至北宋而大。不知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未央宫是否出自北宋词人夏竦的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

  • 3、 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王国维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朴素之美,莫与之争。境于一字中。“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写出了花开得热烈,阳光下的灼灼其华。所谓只是一字,便尽显风流。“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好似柔情倾泻,浑然天成,极其自然。千古壮观之境界,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

    山水之程,路途遥遥,行迹千里,夜色深深,千帐之灯尤为壮观美丽。帐内之温暖,夜色之融融,看似温情脉脉,却又是怎样的酸楚。王国维先生以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词话人间,先生之风,境阔言长,再读此书,感悟愈深。

  • 4、 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读后感(一)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对中国传统词作的分析和总结,并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个人观点,其中一些沿用至今。并且这些观点不仅仅对词适用,对人生同样适用。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先生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洗礼之后,对中国旧文学反思所作的评论。王国维先生早年从事西方哲学的研究。但后来他厌倦了对西方哲学的研究,转而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人间词话》便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书中虽然时时体现出他的一些西方思想,但就全书的体裁和批评方式而言,其实与中国传统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例如李清照的《词论》,是相似的。

    此书,在一开始便提出了境界这个概念,并且后面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境界二字2020展开的。一开始,王国维先生便说: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生同样如此。我觉得一个无论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自己理想,都应该读一些经典着作,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一种高雅的境界,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有了这些,我们才能自成高格!

    接着,他又说: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不仅是词,造境、写境自唐诗便开始兴盛。其代表分别为李白和杜甫,李白的诗,借意象描意境,显得比较深旷,并且包含着一些对永恒哲学的思考,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而杜甫的诗大多借事说事,显得比较务实。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我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有我无我之境用于处理事情同样适用,若在我们处理事情的时候,皆是以我观物,那么我们必定会以自己的喜恶标准去定义它们。这样,我们很多时候都会觉得它们违背了自己的意愿,所以觉得很郁闷。荷尔德林说:人当诗意的栖居。怎样才能做到诗意的栖居,每天都尽量让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呢?最好的方法便是我们可观的去对待一些事情。

    王国维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出了三境界的概念。这三个境界不仅是这本词评的精华所在,同时也是学习、工作以及对人生的态度的精确的概括。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

  • 5、 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体会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王国维先生最崇尚的乃是自然、朴素之美,莫与之争。境于一字中。“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写出了花开得热烈,阳光下的灼灼其华。所谓只是一字,便尽显风流。“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弄”字好似柔情倾泻,浑然天成,极其自然。千古壮观之境界,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

    山水之程,路途遥遥,行迹千里,夜色深深,千帐之灯尤为壮观美丽。帐内之温暖,夜色之融融,看似温情脉脉,却又是怎样的酸楚。王国维先生以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人间词话,词话人间,先生之风,境阔言长,再读此书,感悟愈深。

  • 6、 《人间词话》读后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一场场的风花雪夜,一幕幕的菡萏斜阳,美的像画一般的词句,随着时光的流逝,仿佛停滞了百年,依然存留着最初的那抹惊艳。这便是宋词的魅力。

    人生路途上几乎所有烦人心志和情感,都被宋词细腻真切地变数出来了,我们沉浸在宋词的天地里,细听风声雨声,静看花开花落。品位爱断情伤,尽历狼烟沙场。我们在宋词里品位这人生百味。宋词里囊括了世间种种的情绪:“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倒出了昔日君主的万般惆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难以言表的无尽悲愁跃然纸上; “高树鹊街巢,斜月明寒草” ,看似写景的白描,却蕴藏着深深的忧思。诗词是美的,也是非常奇妙的。不同的人在同一首词里收获了不一样的心情,你读到的是舒畅,他读到的或许就是忧伤。

    王国维先生一部《人间词话》,便把宋词吟咏的种种情致均囊括其中。境界说是《人间词话》里的核心。王国维先生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做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境界是一种微妙的东西,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境界之说如此,词人亦是如此。

    李煜、姜夔、李清照、晏殊、晏几道……一个个耳熟能详的人,在王国维先生的笔下,在《人间词话》里演绎着不同的才情。他们的词亦或洒脱,亦或悲壮。晏几道矜持华贵有余,秦观的词境最为凄婉悲凉,周邦彦极为工致精巧。词人笔下的《烟雨》、《斜阳》、《梅蕊》在《人间词话》里有了别样的延伸。

    岁月的流河中,我们都会慢慢老去。唯有经典,会与世常留。阳光满满的午后,身边泡一壶香茗,打开《人间词话》,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细细品读流传百年的芳香,品味那绝妙的意境,重拾一份百年的感动。

  • 7、 《人间词话》读后感800字

    【第1篇】

    一词诉万绪。

    不同于唐诗的豪放不羁,我更喜欢词的婉约。

    寂寥无人的月下,坐在窗前,看月光与灯光交融,品《人间词话》,让灵魂在古词中得以冲涤,然后缓缓地,被牵引着,带入到另一个境界,远离白日的喧嚣与繁华,我所见的,是春之暮野。

    境界,是王国维先生所写的精神核心所在。“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此言一出,如金石掷地。若无青莲居士的旷达之境,怎会有“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千古气象呢。若无欧阳修深沉之境,怎会有“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慨叹?若无稼轩的豪放之境,怎会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塞上绝唱?若无李后主幽婉之境,怎会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幽怨之曲?若无容若的落拓不羁,又怎会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之言?

    在《人间词话》中古人造境不外乎以下三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境虽过于平直,然登高远望,无遮无拦,妙在深远、旷达。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气象取胜,无大胸襟,大豪气难以为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是也,读罢令人心旷神怡。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境虽有些柔弱,然感触细腻,凄婉动人,妙在情真、意切。凡造此种境界必以性情取胜,无细致的感受,痴迷的情怀难以为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也,读罢令人柔肠百转,缠绵悱恻。

    此二种境界易造,古诗词中出现也最多,若论造境之难,之高妙当在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境之妙在于“顿彻”,要入乎物中,又要超然物外,无宇宙间的大智慧而不可得。或许唯“灵性”二字可当之。凡含此境之作必为神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是也。

    造境之种类有三,造境之法却只有一个“真”字。“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欲成大事者,必须下定决心在自己的路是一直走下去,披荆斩棘,百折不回。然而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却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成功的灵感或许就在于你莫名奇妙的一个回头,冥冥中有个方向指引着你,说:看,他就在那呢。

    忘不了李后主之词——那以血书成的文字。在他的笔下,词不再是风月笔墨

  • 8、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

    人间词话读后感3000字一:人间词话读后感

    人间词话,词话出于人间,存于人间。由人而感,由人而抒。诗词是诗人感想的文字整合,字里行间都是人生感悟。对词话的品味,也就是对人生的感想。阅读《人间词话》,除了增加对诗词评价的了解,同时也品味到了人生人一性一。

    “境界”

    词话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有生气。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故一宏壮,一优美。是的,从写作上来说,我们创作应当将自己融入到情境中去,投入情感,体会最真实的感觉。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是最真实最自然的,否则一篇文章下来只能是以字数衡量,成为一堆机械地堆砌而成的文字。常说“我手写我心”,然而自己的心不能融入情境,没有真情实感,再巧的手也无法写出我心。再者从生活中来看,如果无法在自己所从事的事情中投入进自己的心,那么整件事也是没有生机活力的。所谓境界,不论高尚与否,一定是有自己参与的那才有了基矗因此,不管是在创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将自己的内心放在其中,感受生活带来的喜怒哀乐。

    “在神不在貌”

    《人间词话》里说,“词之雅致,在神不在貌”。雅致的诗词,在于文章的内容,那反映出的一精一神思想,所提倡的道德情一操一,都是诗词的雅致所在。而并不仅仅浮现于最表面的形式,四言、五言还是七言,散体或是规整,这都不重要。这貌上所表现的并不是最关键的。然而,往往就有人专注于这“貌”,因此就有了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的感叹。放眼现在的社会,的的确确有很多人都是这样浮于表面的。从学术上讲,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写学术论文或者毕业论文时,习惯于copy或者“东拼西凑”,写篇文章有点“吃百家饭”的意思,从各篇文章里扒拉一点,字数凑够“吃饱”之后就长成了自己的文章,而文章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往往不是考虑的对象。有了“貌”可“神”依旧迷一离。这可真是本末倒置!另外这也体现出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人们生活得越来越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越来越考究。比如送礼物重视包装,攀比心理作怪让人们盲目追求奢侈品牌,“外貌协会”的出现和壮大等等,人们对于外在的东西越来越重视。而实际上,外在的东西往往都是虚幻的,最实在更重要的应当是本质。礼物当然比包装重要,物品的质感当然比品牌重要(一定程度上而言品牌意味着过硬的品质,但不包含奢侈品牌),人的一性一格品质当然比脸蛋重要……在神不在貌,不论是词之雅致或是人之雅致,都是这个

  • 9、 值得分享:读《人间词话》有感篇二

    多读书,可以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每个人对于优秀的书籍,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体会。为了更好地领悟书籍的内涵,我们需要写一篇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写读后感应该抓住书籍的哪些精髓来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值得分享:读《人间词话》有感篇二”,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毕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先生最思“境界”二字。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其中,境界有造境,写境之分,有有我之境和与我之境之分,即有理想与现实的区分,有优美和宏观之分。同时,能写出境界之人必是有情之人——一切景语皆情语。最无愧之人——李后主李煜。词人也,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故生于深宫,长于人妇之手,是后主为人君之所短,词人之所长也。李煜有对故国之情,而词中没有直抒胸臆,不然意境全无,所以,李煜的诗我们可以看见他的于景中来的情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另外,关于境界之上,王国维先生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而我实在分不清这里的境界是写作的境界还是人生的境界?书后再查。

    我也在想,为什么王国维先生要给这本书取名为《人间词话》。想这个问题的时候,记起书中“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那么,人间词话这四个字大概就不是对这本书内容的概括了吧。想了想,大概是想告诉我们,人间的词话,词话是来自于人间。词话是平凡的,是可以普及的。顺着这个思路一推,好像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清晰。

    先生喜欢从历史的角度看词,用联想的思考方式来阐明他对词的一些观点。书中写明了词的来源承脉关系——四言毕而有楚辞,楚辞毕而有五言,五言毕而有七言,古诗毕而有律绝,律绝毕而有词。豪杰之士,亦难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书中也说词的重点,词人的区别,词的鉴赏。

    在我看来,正是因为王国维先生写这本书的目的在于解释广泛的词话的通性和规律,来达到每个人都可以对任何词做重点的分析吧。所以在人间词话中所涉及单独的诗并没有像考试那样从写作主题,情感,背景等做详尽的分析。假如这本书如此详尽的分析来做为普及词话的一种途径,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了。大概看书的人,由于书中条条款款太多,会打瞌睡啦。

    拿起这本书,回味词,回味之无穷啊。

  • 10、 读《人间词话》500字读后感5篇

    王国维提出:文艺创作必有取舍,要有主观理想的注入,《人间词话》中的三重境界,与我们的人生密切相关。以下“读《人间词话》500字读后感”由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读《人间词话》500字读后感【篇1】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由王国维的三境界论,推崇的很多,有人效仿“三境界”的划分法:知之、好之、乐之;丰之恺认为:“物质、精神、灵魂”这是人生三层境界;有人认为,人生三境界不外乎是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也有人说为知、为己、为人;有人认为理想、事业、爱情;还有人形象地比喻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等等,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掩卷思之,漫漫的人生历程,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对于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孩子说的,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你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有一个小故事很能说明这点:一群大人在进行智力竞赛,主持人说“6”“9”不掉头,就出了个题:“6+9=?”,大家都在想,智力竞赛题目决不会就字面那么简单,结果谁都不敢立即抢答,而是苦苦思索。突然,一个6岁的小女孩争着说等于15,人们都向她投去异样的目光,直到主持人宣布小宝贝的答案正确时,人们才收回目光,并责怪自己的思想太复杂了,错过了抢答的时机。这里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凡事不必太刻意。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这种境界是针对中年人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多,人们的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尔虞我诈,互不信任,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孩提时代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轻易相信眼前的一切,而是用心、用脑去认识这个世界。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感觉到社会并不那么单纯,现实也并不那么美好,经常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好人无好报,恶人活千年。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09-28

  • 2019-09-19

  • 2019-09-25

  • 2019-10-24

  • 2019-10-29

  • 2023-01-31

  • 2022-01-24

  • 2023-05-26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8-17

  • 2019-10-29

  • 2019-09-25

  • 2023-02-08

  • 2022-03-26

  • 2023-02-14

  • 2022-12-17

  • 2023-06-18

  • 2022-02-01

  • 2019-10-19

  • 2022-01-26

  • 2019-10-12

  • 2019-10-19

  • 2019-10-20

  • 2019-10-12

  • 2023-04-23

  • 2019-11-12

  • 2023-06-11

  • 2019-11-12

  • 2022-12-09

  • 2019-10-11

  • 2019-11-11

  • 2019-11-12

  • 2021-09-25

  • 2019-10-19

  • 2023-01-12

  • 2022-01-27

  • 2022-08-28

高二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
高二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栏目为大家提供优质的2024高二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高二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范文,高二人间词话读后感500字大全等,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