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父母读妞妞有感 > 地图 > 父母读妞妞有感
父母读妞妞有感

(共 2943 篇)

  • 1、 读《中毒的父母》有感

    读《中毒的父母》有感

    德沃的读书会安排了《中毒的父母》一书,买过来之后开始阅读,正好此间看了彭彭写的《黑洞妈妈》,有感而发,也写点东西,记录自己的心理疗伤的过程。

    彭彭文中提到黑洞妈妈的典型特质:1、长期情绪不稳定且负面情绪居多;2、对亲密关系严重的不信任感和控制意识;3、对社会的严重不信任感。文中亦总结了黑洞妈妈让子女痛苦的原因:1、子女永远感觉不被黑洞妈妈认可和接纳,于是永远想要讨好黑洞妈妈,想获得未得到的认可和接纳;2、子女看到黑洞妈妈的痛苦,努力想去安抚他们,改变他们,但却在长期的努力后发现自己是徒劳的;3、黑洞妈妈在家庭内的适应能力差,不但是跟自己的子女,跟子女的配偶和孙子们都容易产生矛盾。文章给出的建议是:1、永远放弃改变你妈妈的想法。包括让她通过跟你的沟通变开心,让她改变她的性格和行为模式,让她认可和无条件地接纳你;2、跟黑洞妈妈在精神上划清界限;3、通过自我成长,让黑洞的因果链条在你这里断掉,消失掉。

    我觉得这是一篇好文章,值得每个有过受过家人伤害经历的成年人好好去体会,尤其是配合《中毒的父母》一书一起读,因为彭彭的文章虽然非常精辟而且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设性的意见,但是毕竟篇幅有限,而《中毒的父母》则详细探讨了这个问题。

    我想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虽然我觉得我并没有完全走出来。我的父母是典型的黑洞家长,虽然小时候我在物质方面父母从未亏欠过我,但是在精神和言语方面对我的伤害非常大。我的自信心被严重打击,我根本无法理解我的父母对外人彬彬有礼,而对我常常用非常伤害自尊心的言语进行打击,对我的哭泣和无助漠然视之,我从未被父母当面肯定,尽管我一再努力让自己看起来更加优秀。工作前我的生活轨迹甚至爱情和婚姻都被父母控制,我的父母用各种方法强迫我选择了自己完全不喜欢的大学,进入大学后,我的初恋被父母百般阻拦甚至羞辱,读研究生时,我的恋爱又被父母攻击。在我就业面临困惑而非常无助时,他们甚至拒绝接听我的电话,让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孤儿无依无靠。工作后,我独自生活在另一城市,终于和我的父母不要共处一室了。但是我的父母其实仍然控制着我的思想和生活,因为我仍然没有真正长大,仍然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后来我结婚了,遇到了我的老公,这个男人帮助我成长,他有着强大的内心,尽管他也曾经一度被我折磨地怀疑自我,但是我们一起走过来了,我们有了自己孩子,我们虽然和我的父母同住,虽然我的父母仍然试图

  • 2、 读《父母需要长大》有感

    读《父母需要长大》有感

    4月初,我参加了喆妈公益阅读携手北京汇智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就《父母需要长大》,关于教育孩子的那些事儿话题讨论,很荣幸,获得读这本好书的机会。真的是太幸运了,书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汗颜,越发跟自己现在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感觉。

    这本书,我看得很细,佩服作者的思考深度,从中西方文化角度,为我们剖析了中国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很多观点很锋芒,也很现实。书中很多作者对女儿的教育故事,和老师的交流,都是我们所不能做到的,我们很难突破现有的教育体制和观念。可能在很多人看来,也许有点与众不同,也是读完此书,大家关心作者女儿现在情况的原因了。

    在作者的写作初衷中写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只有不合格的家长和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和学生。从十几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每个生命都有其使命,每个生命都应该被尊重,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每个孩子都可以成功。和孩子一起成长是个快乐过程,但是当我们缺乏技巧的时候,这个过程中似乎有了很多痛苦。希望各位家长和将来想成为家长的人们,通过书中一个个故事能对教育的问题有新的认识。如果家长不及时提高自己,依然寄希望于用传统的命令方式实现今天的教育目标,好比用传统的邮寄书信的方式解决互联网的问题,这是行不通的。

    带着学习的想法,我翻开了这本书。全书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让我们学会爱;第二章和孩子一起成长;第三章素质到底是什么;第四章人格的教育;第五章学校和家庭;第六章早恋不可怕;第七章天才的教育;第八章读生活这本书;第九章富裕之后的教育;第十章父母需要知道的事。

    书中每个章节,作者从不同角度,以提问,剖析,生活中的实例故事等方式,为我们全面分析、阐述了作者的教育理念。看的同时,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正如书中所说,每个人都应该有正视错误的勇气,我们不能因为是成人,是父母,就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初为父母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在学习长大,寻求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和孩子一起长大进步。这本书为我们开启了育儿路上的智慧宝典,细细琢磨,细细思量,你会收获满怀。虽然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所能改变的,但至少我们能做到的,要从我们自己去改变。

    正是因为爱,在这样充满艰难的人世上,才会有很多美好的故事:正是因为爱,我们会被感动;正是因为爱,有些错误我们可以原谅。信任,爱的基石。信任是没有任何理由的相信。对于孩子,我们真的给予

  • 3、 父母的爱——读《睡蟒边的雪兔》有感

    看到这个书名,第一感觉便是疑惑。蟒与雪兔怎么会在一起呢?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随后,我带着疑问,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

    雪兔是一种繁殖率很高的动物,一年产三到四窝,每窝三只兔仔。因为是在动物园里,只数太多,所以动物园每隔十天便向黑尾蟒笼里投放一只雪兔。黑尾蟒每隔十天,会醒来吃东西。这些被投进笼子的雪兔,很快就感受到危险即将降临。它们一旦闻到蟒蛇的气味,有的就会精神失常,乱蹦乱跳;有的则呆若木鸡,不吃不喝;还有甚者埋头苦,在一旁等待死亡。但有一只雪兔被投进去,一开始同其他雪兔一样,但接着便开始挖洞。这时,蟒蛇频频蠕动,发出即将醒来的信号。看到这边,我有一点替这只雪兔感到惋惜,因为它比起其他雪兔态度积极勇敢,面对死亡,仍在做最后的努力。蟒蛇醒了,它昂着头,看到了这只雪兔,便扑了过去,雪兔一跳窜逃到黑尾蟒后面去了,就这样一直持续了半天。对这只雪兔而言,要么赶走死神,要么葬身蟒腹,它选择了奋战到底!最后管理员被感动了,将这只雪兔迁回兔笼,换了其它的。而在雪兔挖洞的地方,管理员发现了一窝仔兔。

  • 4、 读《和父母相处》有感

    读《和父母相处》有感(一)

    星期天我在家看刚发的七彩语文童话书,这本书里有一篇《和父母相处》的文章,我看完后想到了很多。

    故事里讲述了树屋里住着小熊贝贝一家,它们是以个和睦的家庭。兄妹俩很爱它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很爱它们,但是爸爸妈妈有时候也很唠叨,不让干这个,不让做那个,这让小熊兄妹觉得爸爸妈妈又很讨厌。后来它们和爸爸妈妈互换了角色,小熊兄妹当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后才认识到自己讨厌爸爸妈妈是错误的,因为它和妹妹平时玩的玩具乱丢,电话乱打,吃东西挑东捡西,这才让爸爸妈妈生气唠叨的。而爸爸妈妈也意识到不能因为孩子犯一点错误就发火,应该耐心的和孩子讲道理。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很开心,因为小熊兄妹经过亲身经历后长大了,懂事了很多。我也知道了爸爸妈妈有时候对我生气发火也是对我的爱和关心,所以我决定以后一定做个听话的好孩子,遇到问题一定和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读《和父母相处》有感(二)

    星期天我在家看刚发的七彩语文童话书,这本书里有一篇《和父母相处》的文章,我看完后想到了很多。

    故事里讲述了树屋里住着小熊贝贝一家,它们是以个和睦的家庭。兄妹俩很爱它们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也很爱它们,但是爸爸妈妈有时候也很唠叨,不让干这个,不让做那个,这让小熊兄妹觉得爸爸妈妈又很讨厌。后来它们和爸爸妈妈互换了角色,小熊兄妹当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后才认识到自己讨厌爸爸妈妈是错误的,因为它和妹妹平时玩的玩具乱丢,电话乱打,吃东西挑东捡西,这才让爸爸妈妈生气唠叨的。而爸爸妈妈也意识到不能因为孩子犯一点错误就发火,应该耐心的和孩子讲道理。

    读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很开心,因为小熊兄妹经过亲身经历后长大了,懂事了很多。我也知道了爸爸妈妈有时候对我生气发火也是对我的爱和关心,所以我决定以后一定做个听话的好孩子,遇到问题一定和爸爸妈妈说。 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读后感,作者通过用简洁的语言叙述《和父母相处》的故事,告诉大家孩子和父母之间要多沟通交流。全文一气呵成,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短小精悍,耐人回味。

    读《和父母相处》有感(三)

    这个故事讲的小熊哥哥和妹妹觉得父母不能理解自己,就在学校的一次 父母晚会 上,扮成父母演了一个两幕剧。在观看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深思了,在孩子们的眼中他们是如此蛮不讲理的呀。不过聪明的爸爸妈妈并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在第二天早上,穿上了放大版的小熊哥哥妹妹的衣服,

  • 5、 父母不同的爱——读《“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有感

    父母不同的爱读《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有感

    文/蔡依洋

    读了《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父母对孩子浓郁的爱。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写了一首小诗,他的母亲说精彩极了,父亲却说写得糟糕极了。后来,作者明白了父母的爱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都是十分强烈的爱。

    是啊,生活不正是这样吗?当做事时,我们都需要鼓励的语言,使自己有勇气更加努力而不会自卑;同时,也需要批评的语言,使自己不断提高而且不会骄傲和自满。

    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页毛笔字,妈妈看后说:宝贝的字写得真好,写得已经比妈妈写得好了!这夸赞声不住的落在我心里,我有点飘飘然了。可,爸爸走过来,看了一会儿却说:这些字写的太差了!这个字太小了,那个字太这些批语令我那原本火热的心冷却下来这些事使我明白,母亲给予鼓励,而父亲则给予批评指导。

    虽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爱,但,这两种爱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必不可少。

  • 6、 把父母放在第一位——读《立德树人》有感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细细品味着《立德树人》一书。这本书一共分成十课,有习礼约己、好学为本、孝悌善友每一课都有耐人寻味的小故事。

    我最喜欢第三课孝悌善。这课书里面蕴含着敬重父兄、晚辈善于长辈的一种优良道德风尚。《弟子规》中有一句话: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为他们去掉。正如《冯玉祥忍饥买肉孝父》这故事一样,当中讲冯玉祥知道家里贫穷,就把父亲给他买饼充饥的钱一个不花地存了起来。过了些日子,冯玉祥到肉店里买了父亲最喜欢的猪肉,煮熟递到父亲面前时,父亲感动得眼泪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再看看我,常常把自己放在作文第一位,把父母放在第二位,把好吃的先留给自己,总是嫌父母做的饭菜难吃,经常吵着父母为自己买喜欢的玩具,当父母没有满足我的欲望时,我就大吵大闹,还有时因为小小的事情就顶撞父母。我和冯玉祥相差太远了。因此,我要改掉坏习惯,也要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把父母放在第一位。尊师爱幼,与同学和睦相处。说到做到,在家里忙完功课,我就帮父母做点家务,分担一下父母的辛劳;逛街时,不必要花的钱不乱花;平时有好吃的留给父母一份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百行孝为先。

    同学们,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我们要怀有一颗感恩父母的心,要从小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孝敬、学会生活。让我们一起为创建文明的社会,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吧!

  • 7、 读《新父母学校》有感600字

    读《新父母学校》有感600字

    作者:林秋晓

    最近阅读了刘良华的《新父母学校》这本书,就被它的内容吸引了。因为自己即是一名教师,同时又是一个妈妈,我经常思考怎样去说服我的学生家长和我一同努力去教育孩子,也常常惶恐因为自己各方面知识储备不够,让孩子的发展得不到该有的广度和宽度。幸好,我邂逅了《新父母学校》,这本书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发挥"孩子的优势";还要把握孩子成长过程的3大关键期,在关键期做关键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等等。

    在"生活和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这一节中,写的是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家庭劳动,等等。 父母最好让孩子尽早参与家庭决策,不要以为孩子年少不懂事,让孩子成为可有可无的冷漠的旁观者。在参与家庭决策的过程中,使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让孩子成为独立思考的、有主见的人。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如果孩子只负责学习,别的不用关心,孩子会和社会脱离,觉得学习是为父母和家人学的,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父母说大人上班很不容易,很辛苦。孩子不参与家庭活动,不了解父母的辛苦,那就觉得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孩子好吃懒做,坐享其成。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在做家务过程中珍惜父母的劳动,并因此而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也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形成独立生存的技能。’

    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危险和危机"这一节中,写的是不要以爱的名义破坏孩子的成长。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不能包办孩子的一切。"吾观乡里贫困人家愈看的轻贱愈容易长大,愈看的娇贵愈难成器".为了使孩子独立生活,自主成长,父母不能过于牵挂,以至于溺爱。

    希望我们为孩子们种下良好的精神种子,收获美好的性格与品德!

  • 8、 我们的悔改——读《子女心,父母情》有感

    我们的悔改——读《子女心,父母情》有感

    文/海伊

    小时候听说过这样一句话:爱自己的孩子,母鸡都能做到。作为父母,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自己的孩子。成为基督徒之后,我们仍然是极尽所能地体贴着孩子肉体的需要:好吃、好喝、好住、好玩;我们也随从今世的风俗去培养孩子:美术班、舞蹈班、钢琴、围棋、跆拳道……各类培优班占据着我们和孩子的时间及精力。很多的基督徒和他们的孩子都精疲力尽地忙碌着,成长着。不知不觉中,父母不再能够把握孩子的心,也无法与他们畅快地交谈,父母的话也不再能够影响自己的孩子。

    子女心,心系何处;父母情,情何以堪?

    有幸与几个家庭一同学习了teddtripp的《子女心,父母情》一书,也清楚地知道神的恩慈是要领我们悔改,我愿将自己的收获及悔改的内容与各位基督徒父母分享,共勉,彼此劝诫。

    一、家庭教育唯一可靠的指南就是圣经

    多年以来,我们学习过很多圣经与世俗心理学掺杂的育儿书,使我们一直在方法层面不停地与孩子较劲,最终结出了叛逆的果子。“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我们都承认圣经是神的启示,有神无限的知识、智慧在里面,而我们教育孩子时却有一种倾向,就是喜欢用一些世界的方法而不是合乎圣经的方法。

    二、主耶稣是个好榜样

    他是发命令的神,拥有一切的权威,却以仆人的身份来到世界上。他是服事人的君王,也是统治人的奴仆,他作为至高、慈爱的权威者,都是为了他百姓的益处,当他的子民顺服他的权威时,他就赐他们能力,使他们能活在福音的自由里。主耶稣是如此,而我们这些主的仆人在孩子面前却充当起孩子的神,用自己不切实际的期望来辖制孩子,用我们完全属世的标准来评判孩子。我们努力地工作赚钱来修饰、装扮我们的孩子,把自己当成陶匠,而把孩子视为我们手中的泥土,完全忽视了神在我们自己与孩子生命中的供应、主权和计划。“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神要父母做一个真正的仆人,为人舍命的权威者。父母要成为儿女生命中的权威,目的不是要把他们控制在你的权力之下,而是使他们有能力自治,从而能自由地活在神的权威之下。如果父母是“和蔼可亲的君王”,孩子很少会迫不及待地离开家,离开一个能够满足其一切需要的家,来反抗真正慈爱而又无私的权威。

    三、表面属灵的祷告者,却是另类的

  • 9、 读《睿智的父母之爱》有感

    做个睿智的父母

    ——读《睿智的父母之爱》有感

    2014级8班 郑宇轩的妈妈李辉

    为了充实自己,也为了能和孩子一起共读共写共成长,闲暇之余从网上下载了《睿智的父母之爱》细细地读起来。这是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的著述。书中每一页的内容都精辟生动,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是一种需要付出全部精力的事业;告诉我们家人间的相互关心和尊重是最具有教育力量的精神财富;还告诉我们怎样使用家长权力,怎样爱孩子才能使孩子幸福……读罢,我思绪万千,我被教育家的热情、坦诚、睿智和高尚的人格深深地感动。跟随着教育家感人肺腑的谈话,我展开了对家庭、生活、教育的反思。

    书中有这样几句话让我记忆犹新:"无论您的岗位责任多么重大,你的工作多么复杂,多么富有创造性,您都要记住:在您家里,还有更重要、更复杂、更细致的工作在等着您,这就是教育孩子。没有时间教育孩子,就没有时间做人。"是啊,如果我们的父母因事情多或工作忙,找理由说没时间来教育孩子,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到爷爷奶奶、学校和培训机构那里去,那他一定是一名不合格、不称职的父母,起码没有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而我们的孩子也可能因为我们的忙和我们越来越远,从而给孩子纯洁的心灵造成伤害。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在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忙,孩子几乎由他爷爷奶奶带。一次来看孩子时,我发现孩子看我的眼神很陌生,也不愿和我亲近。那一刻,我就发誓就是再忙再累,我也要自己带孩子,自己教育孩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养育孩子是一种把理智、情感、智慧、能力融合在一起的复杂劳动。他说:"没有什么比父母教育孩子更加需要智慧的了,我一生都在努力探求这种智慧。"现在很多父母对教育孩子感到头疼,力不从心,甚至于束手无策。仔细想想,还是我们缺乏教育的智慧。我们只是泛泛而谈,并没有深刻重视并走进融入家庭教育当中,更没有深入来研究和探讨家庭教育。我想只要我们多付出时间和精力来探索适合我们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只要我们放下身段,伏下身子,积极谨慎的使用我们家长的权利,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我们的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我们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我相信,如果我们每一位普通孩子都有睿智的父母,那么我们的孩子长大后也一定会不平凡。

  • 10、 与孩子共同成长——读《父母课堂》有感

    与孩子共同成长——读《父母课堂》有感

    朱贝加家长 青岛北仲路第一小学

    曾经我是一名海员,船一开航好几个月不着家,虽然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不同的风土人情,但最让我铭记于心的是在无边的大海上对家人的思念,这也使家庭在我心里变的无比重要。女儿的到来是一个大大的惊喜,初为人父的我果断放弃了在海上漂泊,回归家庭,因为我不想错过女儿成长的任何一个瞬间。

    当女儿从一个襁褓里的小精灵出落得亭亭玉立,作为父亲这个角色,所担任的不仅仅只是对她的关爱和陪伴,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让我有点手足无措,尤其在升了小学之后,女儿的变化仿佛像被踩了一脚油门的汽车一样,进步飞速,有时候甚至会偶尔产生意见分歧,她不再是那个只会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小不点儿,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小世界,让身为父亲的我,多多少少有适应不了这么快的转变,但是《父母课堂》正是一个化解矛盾的缓冲带,让我意识到成长不单单是女儿自己的事,作为家长在为人父母这条路上也要不断成长!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但往往父母真的把自己摆到了老师的这个角色,以类似命令的方式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不可以的时候,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因为父母坚信自己是对的,这一切都是为孩子好,没有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想法。以前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读了这期《父母课堂》中(2015年11月)《别把传授变成了命令》之后,我感受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不是肆意对孩子下任何自己认为对的命令与要求,而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去证明,往往比用言语去声明来的更有说服力,同样,孩子通过自己领悟懂得的,也远比父母的苦口婆心要深刻的多。

    家里的家务活大部分都是孩子妈妈干的,我与孩子逐渐变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啥活都不想干了!看到这一些,我逐渐在下班后帮孩子妈妈刷碗了,打扫厨房了,不知不觉中,孩子也就逐渐参与进来了,收拾家私,拖地刷杯;孩子也意识到,家是我们大家的,家务活要分担,要有责任感,可以把劳动当成一种乐趣,从中得到快乐,给家一份美丽,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正是《父母课堂》所讲的引领的作用。

    正如文章所述,孩子小的时候,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需要教练式的父母,手把手的教,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她需要朋友式的父母,给予她尊重与倾听,在孩子想和父母分享的时候,父母因为工作忙而忽略,时间久了,孩子就不会跟父母沟通了,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也许是日后要用大大的耐心也弥补不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2

  • 2019-09-23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11-08

  • 2019-09-25

  • 2019-09-20

  • 2019-11-11

  • 2019-10-24

父母读妞妞有感
父母读妞妞有感栏目为大家提供2024父母读妞妞有感,父母读妞妞有感大全,父母读妞妞有感2024,更多父母读妞妞有感在本栏目,欢迎大家阅读。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