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傅雷家书1200字读后感 > 地图 > 傅雷家书1200字读后感,2024傅雷家书1200字读后感范文
傅雷家书1200字读后感相关栏目
傅雷家书1200字读后感热门栏目
傅雷家书1200字读后感推荐
傅雷家书1200字读后感

(共 3260 篇)

  • 1、 《傅雷家书》读后感_1200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1200字

    【傅雷家书读后 2018.3.9】 这本书应该是读书时期很多书单的必读大作,但是真正去读的人很少,人家的家信有什么好读的,但是真正读完的时候,才能体会那种父子之间的温情,傅雷十年时间对自己的儿子从艺术、生活、社会、道德等等方面,谆谆善诱,没有像传统中国家长那样,碎碎叨叨,用着所谓的家长威严命令,更像是一个亲切的朋友。 傅雷: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这是百度百科的资料,看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应该加一条,他更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对于艺术:傅雷对于儿子傅聪在钢琴方面的造诣是十分欣赏和自豪的,信中反复和傅聪讨论萧邦、莫扎特、舒伯特等人的音乐风格、弹奏方式,同时,和傅聪探讨对艺术的理解,不提的提醒他,怎么去理解音乐,告诫他,多出去走走,艺术来源于生活,然后才高于生活。 对于品德:其中有三四封信都提到,让傅聪不能忘恩负义,即时自己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也要学会去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以免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对于面对人生的态度:我一直觉得傅雷应该是心理学大家,对自我的剖析、对于儿子的理解、对他人的点评都是从家庭环境谈起,去分析这个人的为人处世,这样才能更客观,更全面。 而对于傅聪为人处世的影响我摘抄了其中一小部分,十分精髓。 1.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 2.人没有苦闷,没有矛盾,就不会进步。有矛盾才会逼你解决矛盾,解决一次矛盾即往前一步。 3.忠言逆耳,但必须以一百二十分钟柔和的态度,对方才能接受。 4.父母的缺点与坏脾气应该不断的作为孩子的借鉴,不然的话,人的性格就没有改善的指望了。 以上等等都是自己做人的经验,极力想传授给自己的儿子,这种大德大智的长辈,是每个人都羡慕的。 对于婚姻:在傅聪婚后,傅雷夫妻这样的沟通的方法真的事无巨细,如果中国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家庭因为父母而导致婚姻破裂了。 通读整本书,能感受到傅聪深深的父爱,而中国人的含蓄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传统却没在他身上体现,信里时不时就会表达自己对儿子的想念,表达自己对他的亲情的渴望,表达自己对他人生未来的关切。 傅雷夫妇对自己的儿子,真的是事无巨细,他们的信更像是一艘温暖的摆渡船,想把自己的两个儿子,送到繁

  • 2、 《长安十二时辰(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读后感_1200字

    《长安十二时辰(雷佳音、易烊千玺主演)》读后感1200字

    (内含剧透,请谨慎阅读~) 我一向不愿看小说,并不是对小说存在偏见,而是感情丰富且细腻的我容易入戏太深,无法承受书尽人散的伤感,上瘾到难以自拔,影响到现实生活。 然《长安十二时辰》乃男神推荐,遂决心跟风品读。 书中以元宝三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唐都长安大火为背景基础,讲述了此次人祸的前因后果以及为拯救苍生黎民而舍命奔走的英雄人物事迹。故事虽凝聚在短短十二时辰之内,但情节紧凑,人物刻画鲜明丰满,环境的搭建和切换宏大而严谨,在故事中隐喻大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立意深刻,不失为一篇历史小说佳作。 主角张小敬(我固执地认为李泌是男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家世上乘、相貌俊美、事业顺风顺水、一呼百应拥有主角光环伟光正的人生赢家,相反,他是“十年西域兵,九年长安不良帅”的酷吏悍匪式人物,诡谲奸诈、反复无常、凶险邪恶,熟知“来氏八法”。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外表怎么看都不像是英雄的人物,却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和极度坚韧的精神信念力挽狂澜,拯救了大多数长安百姓。 故事开始,负责长安城“贼事策防”的靖安司由于前期准备失利,不仅损失了“一条能游走于长安暗处、嗅觉敏锐的老猎犬”崔六郎,且放跑了凶险狡诈的突厥狼卫,掌管靖安司司丞李泌当机立断,启用关押在死牢中的囚犯张小敬,张小敬在“拯救长安几十万条人命”的说辞中应允。 读到这里,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都感到诧异,穷凶极恶以下犯上背上十几条命的人会为了无辜的人而赴汤蹈火?作者巧妙地利用第一位跟在张小敬身边的姚汝能的视角给我们答案。随着姚汝能认同感的转变,我们也更加深入了解到张小敬的性格特点。(有时候描写人物形象,与其连篇累牍地堆砌形容词,倒不如从第三人角度看更有代入感,更丰富立体,也更有说服力。) 书中有一段对话非常触动我: “汝能啊,你曾在谷雨前后登上过大雁塔顶吗?” 姚汝能一怔,不明白他为何突然说起这个。 “那里有一个看塔的小沙弥,你给他半吊钱,就能偷偷攀到塔顶,看尽长安的牡丹。小沙弥攒下的钱从不乱用,总是偷偷地买来河鱼去喂慈恩寺边的小猫。”张小敬慢慢说着,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我认为这是全书书眼所在。解释了张小敬为何拼了命也要守护长安城——是他心系苍生,悲天悯人的高尚品质。英雄不为名、不为利、甚至不惧丢掉生命,也要维护心中的信仰和理想。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到一句话:“不变成和它(长安城)一

  • 3、 《傅雷家书》读后感-1200字2024

    初中读后感|读一本好书读后感|好书推荐

    《傅雷家书》读后感1200字2024一

    暑假里,我品读了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的教子篇《傅雷家书》。阅读中,这本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令我感动非常。书中编录了傅雷先生夫妇给儿子傅聪写的近百封家书,因为是写给儿子的家常话,书中的文字2024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这不仅是一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是一本启迪人生的艺术读物,给我的人生多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从书中,我体会到,傅雷先生是极其细腻的一个人,他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大到人生哲理、艺术学习,小到为人处世、生活细节,从各个方面把自己对儿子的殷殷期盼,对人生、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世界的高尚情感用以给儿子最好的指导、建议和帮助,让儿子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加顺利,这样的父亲怎能不令人敬佩,怎能不令人感动。傅雷爱儿子,但却不溺爱儿子,他对儿子严格要求,悉心培养,希望他时刻爱国、淡泊名利,加强个人修养,注重学习方法等等,这些,是我们所有的青少年应学习的可贵品质。

    信中,傅雷对儿子写到: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奇妙的go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多么真挚感人的话语,傅雷把对儿子各个方面的关怀、培养都寄托在了一封封书信里,他要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一定要用严肃的态度对待这一切,希望他成为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是父母对子女的谆谆教导,子女对父母的亲切交流,浓浓的亲情洋溢在字2024里行间,仿佛父母和子女是不只是亲人,更是无话不谈的朋友,这真是父母中的典范,给天下父母最真切的启迪。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多么深刻的一句话啊,当我们面对成功时,要谦虚坦然,面对失败时,要积极进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乐,这些高潮和低潮构成了精彩的人生

  • 4、 傅雷家书读后感1200字2020

    傅雷家书读后感1200字2020(一)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傅雷是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2020。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2020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2020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

  • 5、 《傅雷家书》读后感作文1200字_高三读后感

    《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一共是十二份家信,此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并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此书的作者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他为人坦荡,秉性刚毅,对子女更是严格要求,在他与儿子的书信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父亲望子成龙的殷殷期望,亦能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纯真、质朴的爱,令人为之动容。

    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留学波兰学习钢琴,在波兰,傅聪学习钢琴、演奏成名、结婚生子,而父亲傅雷给他写的这些家信则伴随了他的这段成长,让他能在异国他乡依然保持对学习、生活的热情。在这些书信中,除了写生活琐事外,更多的谈论艺术与人生,激发年轻人对学习、对生活的热情,训练傅聪的文笔与思想。他时时刻刻提醒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让儿子知道“国家荣辱,艺术的尊严”,希望儿子具有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

    人爱其子,也许是一种自然规律,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人的事业无尽,所以希望后代能够延续和完成还未完成的事业。傅雷先生对其子严格要求,希望他以后能回报社会,报效国家,这也正是傅雷先生一辈子所为之努力的事业,直到后来傅聪没有因为国内家庭惨遭变故,也没有因为他自己所蒙受的罪名,他始终相信国家,相信党,毅然回国。

    有人并不认同傅雷教育子女的方式,原因是太严格,太传统了,比方说傅雷非常注意儿子吃饭时的规矩,他就注意孩子是否坐的端正,手肘放的位置是否妨碍别人,吃饭时是否发出咀嚼的声音……其实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礼貌,人人都应该做到的,只是有些父母一昧的放纵孩子养成坏习惯。我认为教育孩子应该软硬兼施,傅雷在傅聪的学习,做人,办事方面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希望孩子做个有出息的人,然而当孩子在比赛或者受挫的时候,他鼓励孩子放松心,尽力去做。事实证明,傅雷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因为他对儿子的严格要求并未疏远父子俩的关系,反而使儿子愈加尊敬父亲,父亲更加疼爱儿子。后来,傅聪在钢琴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最终也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期望。

    看了傅雷家书,被傅雷的拳拳爱子之心所动容。这也使我想起我的父母亲,我的父母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听他们说,小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有读过多少书,所以他们希望子女可以好好读书,以后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这也算是替他们完成他们未完成的遗憾吧。记得小时候父母对我非常严

  • 6、 傅雷家书读后感1200字共5篇

    傅雷家书读后感1200字一:傅雷家书读后感(1144字)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子和教诲。当我读着这本家书,感到的是一种另一番教诲,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种父母之子,这也是大多数子女所体会不到的。

    这也许是这十年对她子慕不减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书,就象一次次珍贵的谈心,拉近了我们的距离,我像一个乖孩子在感受着,聆听着,用心铭记着。傅雷是我国着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他是一个博学,睿智,正直的学者,极富个性。母亲朱梅馥是一个具有东方文化素养,又经西方文化洗礼,既温厚善良,又端庄贤淑的东方女性。

    父亲傅雷对当今中外的文学、音乐、绘画、涉猎广泛,研究精深,个人的文化修养极高。而他培养的对象又是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终于成长为国际大师的儿子傅聪。他深刻懂得,艺术即使是像钢琴演奏也需要严格的技术因素,但绝不是手艺,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体现。他教育儿子说: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的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艺术家之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的贡献。

    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读了《傅雷家书》之后,真为傅雷先生对人生的如此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为人父母的可以从中学习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学艺术的特别是学钢琴的可以从中学习提高技艺的方法,对解放初期至文革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能从傅雷这位当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书中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修养。

    从家信的话语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对自己要求极严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让儿子立下的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爱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动。有人认为书信是最为真切、自然和诚实的文字。是啊,因为写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时即刻的内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给亲人写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自身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家书我们读到的应该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傅聪音乐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反复要他能真正领悟作品本身,这也就是凡事多从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

    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经历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们看到的

  • 7、 《傅雷家书》之读后感2000字

    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对于这段文字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对,这就是来自《傅雷家书》中傅雷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信。《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篡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父母的身边我们永远只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们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隔绝,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他们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远不知道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切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够做到,他几乎已经做到了一个极致。许多人说《傅雷家书》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能够细细的品读。读懂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我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步。

    现实中很多人都说妈妈永远是那个最关心我们,最爱护我们的人。而爸爸总是那个在记忆中只有责骂,训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严厉又令人胆怯害怕的人。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爸爸给我们的爱都是无形中一点一点渗透的,只是我们从来没有发现。

    我们作为子女的,从来不会注意爸爸是不是愈渐衰老了;乌黑的头发中是不是已经有了雪白的痕迹

  • 8、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2000字

    在父母身边我们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年幼时他将我们藏在羽翼下,小心翼翼的将一切风雨绝隔,呵护着我们的天真。渐长时他们一定是苦恼的,这世上千奇百怪,挡在我们身前怕碍了我们长大,跟在我们身后怕来不及阻拦我们受的伤害。期待我们永不知这世界还有灰暗,却又怕我们懵懂不知世事。世间每一对父母都是如此矛盾的,在远与近中取舍徘徊,寻找一个合适的尺度,而傅雷几乎将这一点做到了完美。严师,慈父,益友,在一个孩子的成长中父母能做到的他们几乎做到了极致。许多人说这是中国父母必看的书,看过之后我却更希望每一位子女细细品读。读懂父母的爱,是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一步。不要让他们等的太久。

    我几乎是带着一种解脱的喜悦进入大学的,抛在身后的是十年寒窗,繁重学业,还有日日夜夜相伴几乎到腻烦的父母。在我自以为是的长大中他们是我迫不及待甩掉的壳,是我自以为了解的世界中需要摒的旧时代,我甚至拿到了《傅雷家书》准备指导一下他们的教育方法,却在读过之后深深懊悔那一段的时光。

    初读《傅雷家书》我几乎要再三确认作者,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这段话看得我鼻子一酸,如此细腻的情感让我难以想象是出自那个严谨近于残酷,倔强甚至有些暴躁的学者。

    对待儿子,他说:我高兴的是我有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长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与儿子的相处中,学得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相处,以怎样的一种姿态交往。孩子经受痛苦时,他说: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为孩子包办,而为孩子这种蜕变的过程而高兴,并且鼓励他艺术要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为了指导儿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习上,多用理智,

  • 9、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0字

    电影卡快过期的时候去网上商城逛了逛,买了几本书,就包括这本《傅雷家书》。

    书到的时候是2019年5月25号,周六,中午做了几样小菜,睡了个午觉,然后翻开了这本书。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中学课本上,那时只读了其中一封信就喜欢上了,如今再读依然感触颇多,而读一篇文章同读一本书的感受又是截然不同的,遂决定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算是读后感,亦是自省之作。

    序言中傅雷先生讲到了他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些看法,这也是贯穿本书的一大主旨。

    第一,把人格看作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作次要。第二,把艺术教育只当作全面教育的一部分。第三,既以音乐教育而论,也决不能仅仅培养音乐一门,需要以全面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基础。

    这几点与小时候母亲对我的教育方式是有共通之处的,她从不会为了考试没考好罚我,只关注我是否干了错事是否在学校欺负同学,是否有不合礼法不得体的行为,对老师长辈是否尊敬对他人是否存有包容之心,做人是唯一的评判标准。那时我是特别怕母亲的,她和傅雷先生一样很严厉,原则上的事情从不妥协,如今回想起来,我仍怀有一颗赤子之心与母亲的教导密不可分,品德高尚算不上,辨是非明善恶的能力是有的。

    而在为人处事之外,母亲很少干涉我其他的事情。年少的时候除了课业之外,我喜欢看看杂书,大到经史典籍各国名著小到武侠小说各类杂志,也时常习字作画吹笛编草捕鸟玩雪,也会和很多同性异性的玩伴一起去外面疯,做很多所谓玩物丧志的事情,只在考试临近母亲才会提醒几句,从小到大在我买书这件事上也少有苛责。所幸的是我没有在学业上丢人,也稍稍丰富了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外能保守本心,独处亦不会惶惶不安,这也算得上是全面教育了吧。

    同时,父亲在我的成长中又扮演了另一个角色,他很宠爱我,从来没有斥责过我,但是母亲责罚我的时候他又不会说情护我,事后会理性地同我讲一些道理,这点就很难得了。印象中的他是个乐天派,也有一些大男子主义,给人的感觉是很安全,有他在一切都不是问题,虽然有时候会有些固执,但总相信他能解决的。

    记得高考前一段时间,我口腔溃疡犯了,许是因为压力太大的缘故,父亲来学校给我送药,谈了很多,临走的时候在教室门口,指着诸葛亮的那句名言挂画,念给我听: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要做到这个就好了。他不是一个读书很多的人,也许只是恰好教室门口挂了这副名言,但那个时候我听进去了,也对父亲肃然起敬。我以后所有走过的道路都有父亲的影

  • 10、 《傅雷家书》读后感1500字-一纸家书百镒轻

    提起家书两个字,我们也许会想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亦或是想到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从古至今,书信便一直是相隔两地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最重要的方式,意义非凡,即使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书信的厚重、质朴感仍无法被替代,纸质、手写,让庄重、温情、诗意填补了我们精神的空缺。

    而在《傅雷家书》中,在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傅雷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傅雷及其夫人朱梅馥对其两个儿子傅聪、傅敏(主傅聪)深沉的爱。我们亦可从其中学到傅雷对傅聪的教育之道,让更多人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傅 聪 的 成 长

    《傅雷家书》由傅雷及其夫人于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186封家信摘编而成,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在傅聪的教育上所花的心血。

    傅聪在机遇巧合下来到波兰进行钢琴的深入学习,1953年他曾于罗马尼亚演奏斯克里亚宾的作品,苏联的青年钢琴选手们都为之感动的流下眼泪,他弹的肖邦也曾被波兰的教授们认为富有肖邦的灵魂,甚至会说他是一个中国籍贯的波兰人。

    曾有教授说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艺术的意境,由此我认为傅雷对傅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功不可没。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他镂刻细节的手腕,不是使我们想起中国册页上的画吗?

    傅聪在音乐上的造诣(或说是天赋),我认为都与其深厚的文化积淀有关,我们更能从傅雷的言行中窥见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

    不止在艺术方面,更让我感叹的是傅雷在人生道路上对其孩子的教诲,让人仿佛能透过书信看到他伏案写信的场景,爱子心切,严父亦良友。

    热 情 是 火 花, 坚 持 更 可 贵

    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无奈不能持久。傅雷先生的这句话点明了热情似一瞬即逝的流星,划过天际,但也只是一瞬间。

    回想起我的人生,纵然正青春,过去的十八年里,也有过不少冲动。比如自己又给自己立的无数个flag:这个暑假一定看完什么书,一定几号完成作业,一定每天按计划可是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

    人的热情固然可贵,可做事贵在坚持。

    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曾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这便是一万小时定律。

    量变才会引起质变,不是吗?大家都懂的道理,可真正做到的还是少之又少。

    傅雷看到了傅聪喜爱音乐的热情,又看到了他的坚持,即使酷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09-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09

  • 2019-10-09

傅雷家书1200字读后感
傅雷家书1200字读后感栏目精心为您提供各种傅雷家书1200字读后感,2024傅雷家书1200字读后感,教您怎么写傅雷家书1200字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您。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