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 > 地图 >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2024风雨天一阁读后感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相关栏目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热门栏目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推荐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

(共 3483 篇)

  • 1、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通用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每次读作品,我们都有新的收获,我们需要用文字去记录下刹那发光的思维火花,如何由小到大的撰写作品读后感呢?栏目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风雨天一阁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 篇1

    在《风雨天一阁》里,作者看重的是一种”健全人格“的精神,由此,作者才写道:”范钦的选择,碰撞到了我近年来特别关心的一个命题:基于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或者倒过来说,基于文化良知的健全人格。没有这种东西,他就不可能如此矢志不移,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一个成功的藏书家在人格上至少是一个强健的人。“

    文中的这段文字,”只要是智者,就会为这个民族产生一种对书的企盼。他们懂得,只有书籍,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对我有极大的震动。作者这样一个饱读诗书之人,我辈要不感到渺小与浅薄那才是一种耻辱。古语有云”穷则变,变则通“,只有当一个人可以产生思考的时候,这个人的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得到发展。

    面对选择,我们谁也很难立刻就能做出无悔的抉择;而历史中的抉择就更是难了!而范钦父子就不能不让我们钦佩了。范钦不仅是一个真正的文化智者,而且还是一个人格健全之人,是他将我们断残零落的精神史攒聚起来,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精神的家园,虽然,不是很大,但已经足够了!在历史中,他能轻常人之所重,而重常人之所轻,在别人迷恋仕途之时,而他却在那个年龄将搜罗藏书融进了生命。这不正是一种向上的文化品格么!他的长子范大冲面对万两黄金与藏书楼的抉择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承父业,并决定拨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充当藏书楼的保养费用。这种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一定的健全人格与人生的终极价值观作为支撑,否则,谁又不爱黄金而选择仍需长久开销的藏书楼呢!

    秋雨先生正是通过这一艰难的历程,为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展示了一个文化贵族家庭的持久魅力与人格底蕴,并为今天的大学生提出了一个构建健康的、有益他人和世界的人生价值观的最佳参照,为我们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此番风雨正当时,我辈岂能后古人!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 篇2

    翻到余秋雨的短文――《风雨天一阁》,忽然想起我曾经看过、体验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天一阁,一个以藏书著称于世的藏书楼。

    那天,吃过午饭,短暂的休息之后,一位朋友说

  • 2、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作文通用3篇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许多人都会写作文,长期而大量的阅读是写好作文最好的积累。写好作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哪些优秀范文是我们值得参考的呢?你可以读一下编辑整理的风雨天一阁读后感作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作文 篇1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知识文化的最重要载体便是书。取代了口耳相传,世界一下子因白纸黑字丰富多彩起来。书是不尽的财富、不竭的甘霖,但同时,它又是脆弱的。单薄的纸张似乎不堪文化之重,在历史的长河中纷纷流失,无数思想的结晶付诸东流,这不得不令人挽腕痛惜。于是,许多人挺身而出,甘当文化的守护者,纵使耗财耗力,默默无闻,这便是藏书家。

    正如书中所说,中华文明太丰富了,中会文化浩如烟海,一个一个方块字串成句,一句一句话连成篇,一第1篇篇文章又成了书,多如牛毛的书。然而,单薄的纸张太脆弱了,偏偏又成了传承文化的最主要手段。文化在书里栖身,而那么多书又将归往何处?战火、天灾、祸乱,每一样都威胁着它。于是,便有藏书家。

    历代从不缺藏书家,但成功者寥寥。对这类人的要求是如此苛刻,他必须有足够的资产,有集书的夙愿并不辞辛劳,有敏锐的头脑及管理才能,精细的考虑和坚定的信仿,等等。这样,他才有可能成为文化的守护神。

    很可惜,若大的中国,只有一人,范钦,通过了这苛刻至极的考核,只有他,为中华文化找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落脚点。这已是上苍对中华文明的极大眷顾了。

    范钦穷其一生创建了天一阁,他身后,无数范氏子孙穷其一生地护了天一阁。犹如一场没完没了的接力,连交接奉的那一刻也不容人喘息。就这样奇迹般地传了一代又一代,这份坚持令人动容。范氏的确实煞费苦心,建立了一整套护楼保书的系统,使天一阁挺过了无数风霜雨雪,屹立至今。他们与其说在藏书,不如说在养书。

    他们有自己的矛盾,维持天一阁不倒似乎已不成问题,可是时间长了,范氏后人一定会有这样的疑问:藏书的目的何在?意义何走在?护着这一楼书,不予人看,不准变卖,为了什么?神圣的传递渐渐成了苦难的延续。他们不知道,也许数百年前的范增在盼望这样一个时代,一个天一阁能够大敞其门的时代。于是,纵然不愿,子子孙孙恪守祖训,毫无目的地供养定楼书卷,恭敬而惶恐。这些都使这一切变得怪异而扭曲。无止息地走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路,行者寒心,闻者悲悯。

    然而,天一阁依然屹立,从历史中沉重地走出来,来到我们面前。天一阁成

  • 3、 读风雨天一阁有感范文500字

    古语言: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书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尤其读经典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而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时,脑中不停的会有新的想法,那么,就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的写一篇属于自己的读书笔记吧!如何在读书笔记中全面的总结自己的收获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读风雨天一阁有感范文500字,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在变与不变中延续,天一阁流藏至今日不能不让人吃惊。我一直都认为天地万物都存在一种规律:开始就等于结束,它们并没有相对立,而是相互对立挨着。而很多事情难不在开始,而是开始后那一段旅程是否能延续,是否能像直线一般延长。当你抓住一些东西时,就注定你会失去另一些东西。天一阁存在的目的应该是藏书楼。它的内容应该是书。但为了它的延续,它存在的意义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只能围绕藏。这不正是如此吗?我们不能对一样东西要求过高否则它将扭曲在无数个要求下。作为一个藏书楼在这个科技翻新的年代,仅仅只能是文物保护区。我们对它的关心也只局限与对它存在意义的参观与讨论,它以不能发挥自己的存在的目的。

    在我心里隐隐的存在一个这样的画面,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天上洒下一股暖流如同到达天堂。在那个丛林深处,树林中树立着一些奇奇怪怪的树木,枝叶茂盛得遮挡了那一片夜空,星星从缝隙中闪烁着,倒映在那一片浅浅的芦花湖中,湖水平静着,而星星闪烁着,一静一动,神秘的就像这湖水下里面还有一个世界。然而透过它们有那一朵花,扎根于丛草中是显得那么不起眼,但幸好还有这一壶月光,它们倾倒与它的花瓣上,使他显得苍老了。但无论如何他依然吐露芬芳与艳丽,尽管根本没人懂得欣赏,也无法懂得。他在风中摇曳一两下,像一朵不老的花,笑看无数个日出和日落,是那朵花就像天一阁在天一方,靠近它要经历不少风雨,而其实那朵花就扎根在你心里而已。

  • 4、 2024最新读书:《风雨天一阁》的优秀读书范文

    秋雨先生为我们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展示了一个文化贵族家庭的持久魅力与人格底蕴,并为今天的大学生提出了一个构建健康的、有益他人和世界的人生价值观。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风雨天一阁》的优秀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读后感大全网为您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请大家阅读收藏!m.dhb100.com

    《风雨天一阁》的优秀读书笔记范文1

    在头放假,我就已经在网上预订了余秋雨先生的几部书,分别是、《借我一生》、《行者无疆》,书来得很快,于是,在放假的头几天里,我一直在埋头阅读余秋雨先生的这几部著作。

    读到今天,觉得《风雨天一阁》,写得确实不错,给我印象尤深。

    天一阁的开办者,是明朝的范钦,是我的本家。“天一”的名称,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解释,本来我只以为它是“天人合一”的意思,在这里却做如下解释:天一生水,水能阻火,范钦用“天一阁”给自己的藏书楼命名,也就是说希望藏书楼能够避免遭到火灾,能够永远保存下去,可谓用心良苦。看到这里我很自然地想到了9班的学生谷天一,不知道她取名“天一”,是上面的哪一种缘由。

    范钦穷其一生,藏书巨多,有很多是传世孤本,尽收于天一阁,天一阁可谓书籍大海,我想,当范钦每日徜徉于天一阁中,与那么多先贤智者的智慧之作在一起,应该是非常惬意的吧,我想这甚至也是他长寿的一个原因,在医疗条件那样落后的封建时代,范钦能活到80而终,我想应该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日里为书香所围。

    自古以来能够进入天一阁阅书的,尽是文化名人,比如清初的大儒黄宗羲,余秋雨先生在天一阁历经300多年风雨之后也登楼参观,是他与天一阁的缘,我想也显示了天一阁在藏书界尊贵的地位,以余秋雨先生在文化界的声望,登天一阁应该是满够资格的了。

    看了这篇作品之后我一直在不断地想,什么时候,我也能一览天一阁的风采,满足自己这个书迷的一个甜美的愿望呢?

    《风雨天一阁》的优秀读书笔记范文2

    在这篇万字散文中,作者叙述和表现的,是一个对中国文化抱有坚定执着信念的终极追寻式的人物以及故事,我视之为文化精神品格的榜样,并以此为骄傲。

    当我们被世俗文化骚扰甚至迷惑的今天,能读到他这篇散文,让我更感到了一种惊喜与难能可贵。他在许多作品里几乎倾注了他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追随历史人物的精神品格,试图在他们的故事和传奇中发现对今天和未来有所启迪的东西,为人类留下真实和道义的作品。文章从《易经》、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一直追索到建国后的80年代,期间

  • 5、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800字

    也许是源自内心那份坚守和执着,也许是对传统文化的仰慕,读完余秋雨《风雨天一阁》的那一刻,我分明感到那源于历史深处的思索,如袅袅茶韵,飘然溢于纸外。

    天一阁是一座古代藏书楼,它的主人是范钦。范钦对书的痴迷,不言而喻,这使得他到处搜集书籍,成就了天一阁。

    天一阁当然不会那么太平,不过“书不可分”已成了范家的不二法则。真正对天一阁造成巨大威胁的居然是小偷,先被小偷拆墙偷书,后又被一个叫薛继渭的偷儿偷走了一半的珍贵书籍。幸遇商务印书馆馆长拨巨资抢救,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内,但此楼最终又毁于日军战火。

    没有焚毁的,是天一阁本身,它这位满脸哲思的老人注视着一切后人,仿佛在说:“我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我是不会被轻易破坏的。”

    要想让一本书保存几百年,是极其困难的,必须防止火烧、水吞、虫蛀、霉烂和窃贼等一系列书的克星。可见,天一阁保存至今有多困难。可是它坚持下来了,一次次磨难,一次次挫折;同样,也是一次次洗礼,一次次升华。

    确实,懂得坚守,内心执着的人,他们往往更容易成功。如余秋雨先生,他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越万公里考察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迹。如杂技演员,在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之后,才换来舞台上的鲜花和掌声。赵丽宏笔下的《顶碗少年》,不是失败了两次,最后一次才成功吗?又如运动员们,他们在训练的时候,在比赛的时候,在遇到各种对手的时候,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他们没有放弃,内心执着,朝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前进着。你说,他们的成功难道不需要坚守吗?

    有很多坚持不了的人,他们失败了。弹钢琴时遇到难弹的曲子,便说“不弹了”;练毛笔时,遇到难写的字时,便说“不写了”;爬山时,头上顶着炎炎的烈日,脚下是陡峭的山崖,看见离山顶还有很远的距离,便说“不爬了”。这些不能坚持到底的人不知道啊,只有爬上山顶,才能见到最美丽的风景。

    天一阁执着坚守、传承千年,但因历经风雨,也确实承载了太多。我们这个发明了象形文字,发明了纸,又发明印刷术的民族,为何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会如此艰难。“血战前行的历史”中,战火一次次焚烧着脆薄的纸页;历史滚滚的车轮把我们带向新的征程,也碾压了一切。

    传统节日很少有人记起:端午节不赛龙舟了,重阳节不登高了。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地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

    传统的歌舞面临失传: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民间音乐以及国

  • 6、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800字

    【第1篇】

    对宁波天一阁,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间藏书楼上,但对于其藏书的艰辛,我直到读了《风雨天一阁》之后才解一、二,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情节便是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在弥留之际做的有些荒唐的遗产分配。

    范钦将遗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一楼藏书。让两房在其中挑选。这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极其不公平的决定。万两白银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额财富,它可以让选择白银的一房一夜暴富,但一楼藏书从收益上来看便仿佛一个代代相传的负担,甚至可以说是只赔不赚,入不敷出的,范钦的这个分配可以说是将范氏沉重的义务——一种对文化的传承这种精神上的遗产和范氏巨大的权利——一种对财富的继承这种物质上的遗产分割得十分彻底。

    面对这两个一看便知道应该选择后者——这个在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下便可以取得权力稳赚不赔的选项,范钦的大儿子范大冲立即开了口,就在我刚想着他抢得了先机占得了便宜并且嘲笑二房的犹豫时,下面的一段文字却立刻让我对之前心中所想的一切感到羞愧不已,令人吃惊的是范大冲不但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藏书楼,而且决定拨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来充当保养费,甚至开始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接力赛!

    他这个毫无犹豫的选择令我佩服不已,有谁会真正为了一楼藏书而放弃万贯家财?有谁会真正做到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甚至在深深体会到父亲藏书之艰难后给自己的后代都戴上一份沉重的枷锁并且让其代代相传?这不仅让我想到了守陵人,他们一代复一代地赔上整个家族、所有子孙去看守、坚守一座冰冷的帝王陵墓,与其说是工作、义务还不如说是一种信念一种坚持,范氏家族也是如此,不过是从守陵人变成守书人罢了。那是一种不顾旁人的不解与嘲笑,不顾财富上的巨大开支,不顾岁月的流逝,不顾王朝的兴替,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超越意气、超越嗜好、超越才情因此也超越时间的意志力。在他们的眼中藏书楼这时不是一个单纯的收藏着珍本、孤本的知识储蓄所,而是一个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他们藏书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范氏家族,更不是为了某一个王朝,而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他们是为了用一本本书籍使我们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的精神天地变得整齐连贯充满凝聚力。可以说他们的行为是中国文化保存与流传艰辛历程的一个缩影。也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如范氏一样的家族、机构组成了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

    其实,我们也能在心中拥有一个天一阁,也能象范氏家族一般做一番保存流传中国文化的事业。

    也许我们

  • 7、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500字

    在变与不变中延续,天一阁流藏至今日不能不让人吃惊。我一直都认为天地万物都存在一种规律:开始就等于结束,它们并没有相对立,而是相互对立挨着。而很多事情难不在开始,而是开始后那一段旅程是否能延续,是否能像直线一般延长。当你抓住一些东西时,就注定你会失去另一些东西。天一阁存在的目的应该是藏书楼。它的内容应该是书。但为了它的延续,它存在的意义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只能围绕藏。这不正是如此吗?我们不能对一样东西要求过高否则它将扭曲在无数个要求下。作为一个藏书楼在这个科技翻新的年代,仅仅只能是文物保护区。我们对它的关心也只局限与对它存在意义的参观与讨论,它以不能发挥自己的存在的目的。

    在我心里隐隐的存在一个这样的画面,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天上洒下一股暖流如同到达天堂。在那个丛林深处,树林中树立着一些奇奇怪怪的树木,枝叶茂盛得遮挡了那一片夜空,星星从缝隙中闪烁着,倒映在那一片浅浅的芦花湖中,湖水平静着,而星星闪烁着,一静一动,神秘的就像这湖水下里面还有一个世界。然而透过它们有那一朵花,扎根于丛草中是显得那么不起眼,但幸好还有这一壶月光,它们倾倒与它的花瓣上,使他显得苍老了。但无论如何他依然吐露芬芳与艳丽,尽管根本没人懂得欣赏,也无法懂得。他在风中摇曳一两下,像一朵不老的花,笑看无数个日出和日落,是那朵花就像天一阁在天一方,靠近它要经历不少风雨,而其实那朵花就扎根在你心里而已。

  • 8、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800字2024

    【第1篇】

    对宁波天一阁,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一间藏书楼上,但对于其藏书的艰辛,我直到读了《风雨天一阁》之后才解一、二,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情节便是天一阁的创建人范钦在弥留之际做的有些荒唐的遗产分配。

    范钦将遗产分成两份:一份是万两白银,一份是一楼藏书。让两房在其中挑选。这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极其不公平的决定。万两白银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笔巨额财富,它可以让选择白银的一房一夜暴富,但一楼藏书从收益上来看便仿佛一个代代相传的负担,甚至可以说是只赔不赚,入不敷出的,范钦的这个分配可以说是将范氏沉重的义务——一种对文化的传承这种精神上的遗产和范氏巨大的权利——一种对财富的继承这种物质上的遗产分割得十分彻底。

    面对这两个一看便知道应该选择后者——这个在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下便可以取得权力稳赚不赔的选项,范钦的大儿子范大冲立即开了口,就在我刚想着他抢得了先机占得了便宜并且嘲笑二房的犹豫时,下面的一段文字却立刻让我对之前心中所想的一切感到羞愧不已,令人吃惊的是范大冲不但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藏书楼,而且决定拨出自己的部分良田以田租来充当保养费,甚至开始了一场没完没了的接力赛!

    他这个毫无犹豫的选择令我佩服不已,有谁会真正为了一楼藏书而放弃万贯家财?有谁会真正做到轻常人之所重,重常人之所轻?甚至在深深体会到父亲藏书之艰难后给自己的后代都戴上一份沉重的枷锁并且让其代代相传?这不仅让我想到了守陵人,他们一代复一代地赔上整个家族、所有子孙去看守、坚守一座冰冷的帝王陵墓,与其说是工作、义务还不如说是一种信念一种坚持,范氏家族也是如此,不过是从守陵人变成守书人罢了。那是一种不顾旁人的不解与嘲笑,不顾财富上的巨大开支,不顾岁月的流逝,不顾王朝的兴替,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超越意气、超越嗜好、超越才情因此也超越时间的意志力。在他们的眼中藏书楼这时不是一个单纯的收藏着珍本、孤本的知识储蓄所,而是一个古典文化事业的象征。他们藏书不是为了自己,也不是为了范氏家族,更不是为了某一个王朝,而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他们是为了用一本本书籍使我们长期处于散乱状态和自发状态的精神天地变得整齐连贯充满凝聚力。可以说他们的行为是中国文化保存与流传艰辛历程的一个缩影。也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如范氏一样的家族、机构组成了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

    其实,我们也能在心中拥有一个天一阁,也能象范氏家族一般做一番保存流传中国文化的事业。

    也许我们没

  • 9、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500字2024

    在变与不变中延续,天一阁流藏至今日不能不让人吃惊。我一直都认为天地万物都存在一种规律:开始就等于结束,它们并没有相对立,而是相互对立挨着。而很多事情难不在开始,而是开始后那一段旅程是否能延续,是否能像直线一般延长。当你抓住一些东西时,就注定你会失去另一些东西。天一阁存在的目的应该是藏书楼。它的内容应该是书。但为了它的延续,它存在的意义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只能围绕藏。这不正是如此吗?我们不能对一样东西要求过高否则它将扭曲在无数个要求下。作为一个藏书楼在这个科技翻新的年代,仅仅只能是文物保护区。我们对它的关心也只局限与对它存在意义的参观与讨论,它以不能发挥自己的存在的目的。

    在我心里隐隐的存在一个这样的画面,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天上洒下一股暖流如同到达天堂。在那个丛林深处,树林中树立着一些奇奇怪怪的树木,枝叶茂盛得遮挡了那一片夜空,星星从缝隙中闪烁着,倒映在那一片浅浅的芦花湖中,湖水平静着,而星星闪烁着,一静一动,神秘的就像这湖水下里面还有一个世界。然而透过它们有那一朵花,扎根于丛草中是显得那么不起眼,但幸好还有这一壶月光,它们倾倒与它的花瓣上,使他显得苍老了。但无论如何他依然吐露芬芳与艳丽,尽管根本没人懂得欣赏,也无法懂得。他在风中摇曳一两下,像一朵不老的花,笑看无数个日出和日落,是那朵花就像天一阁在天一方,靠近它要经历不少风雨,而其实那朵花就扎根在你心里而已。

  • 10、 笔落惊风雨_读《滕王阁序》有感1200字

    一条江水浩浩荡荡地奔流而去,朝霞中,一座阁楼若隐若现,层峦叠嶂,如鸟儿张开的翅膀,在霞光中气势非凡。远处,一叶小舟顺江而来,船头立着一位少年,晨风佛起了他的白衫,更撩动起了他的缕缕情思。

    远方的父亲,是他萦绕在心头的思念,近处的滕王阁,却是他一生中最绚烂的烟花。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才华早露,未成年就被称作神童。年纪轻轻就被沛王李贤征命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漫漫人生旅途中,王勃的仕途刚刚开始,却因戏言戛然而止,其中的苦闷是任何人都不能理解的。也许,真如文中所言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于是,王勃带着不满与怨气出游巴蜀。可是,天下这么大,谁能留下失意之人?再美的景色在王勃眼里都是灰色。苦闷之余,王勃便乘舟去交趾探望父亲。

    王勃南下探亲,路过滕王阁,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并在此设宴。王勃参加宴会,主人本着客气之意邀他作序,谁知王勃毫不胆怯,大笔一挥,于是,一篇洋洋洒洒的《滕王阁序》便照亮了整个盛唐。那几百字中,究竟记载了王勃怎样的感情?又包含了多少辛酸泪珠?

    江水是一支无情的箫,只会让苦闷之人更心凉。但是,王勃心中却充斥着傲气与不羁,在隽白的宣纸上,笔墨行走间,一篇旷世之作便产生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幅秋景图便跃然眼帘:迷蒙的烟雾中,落霞好像和孤独的野鸭一齐起飞,秋天的江水好像与长空同为一色。失落之人,竟有如此博大之心境。王勃并没有停笔,他心中的积郁如滔滔江水一般不绝,遥襟俯畅,逸兴遄飞。所有的压抑都化作一个个墨字,跳跃着人们的神经。哪怕是陶公,也得自愧不如吧!一个人的自酌,怎抵得过睢园绿竹的雅境。开怀畅饮,酒杯相碰间,洋溢着欢笑,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都具备了,人间极乐,也不过如此了吧?

    真的都是乐吗?兴尽悲来四字将王勃矛盾的内心折射的一览无余。在众人面前的欢笑只是一种假象,心中的悲伤又有谁了解?长叹一声,识盈虚之有数。命运的坎坷与不顺早已定下,一介书生又怎能定夺?望长安,广漠宇宙中,人如一粒尘微,是多么的渺小,历史长河中,谁又能留下痕迹?也许,正如苏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王勃没有低沉叹息,反而高吟一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酣畅淋漓的表达了自己豪迈之情。

    ,不也都这样吗?难免有些不如意,有些人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而有些人遇到打击便越挫越勇。李白多次被流放,但他没有悲观,而是寄情于山水与酒

  • 2019-09-20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1-0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3-04

  • 2022-09-25

  • 2019-10-17

  • 2023-04-29

  • 2019-11-12

  • 2019-09-23

  • 2019-10-11

  • 2022-04-19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11

  • 2023-01-22

  • 2021-05-10

  • 2019-10-19

  • 2023-06-07

  • 2023-05-20

  • 2023-07-02

  • 2019-10-28

  • 2019-10-23

  • 2019-10-16

  • 2019-10-23

  • 2019-11-11

  • 2019-09-23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10-29

  • 2023-04-20

  • 2023-05-15

  • 2023-06-08

  • 2019-10-29

风雨天一阁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风雨天一阁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风雨天一阁读后感、2024风雨天一阁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