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1000字 > 风雨张居正读后感 > 地图 > 风雨张居正读后感,2024风雨张居正读后感
风雨张居正读后感相关栏目
风雨张居正读后感热门栏目
风雨张居正读后感推荐
风雨张居正读后感

(共 1308 篇)

  • 1、 [收藏]风雨读后感(760字)

    多读书可以提升个人的气质和精神品质修养。阅读了一本书之后,我们一般对于这本书都会有自己的感悟。我们可以抽出一点点时间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想法。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怎么才能防止将读后感写的千篇一律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收藏]风雨读后感(76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风雨读后感【篇一】

    贾平凹《风雨》是一幅写景的叙述散文。作者借助于描写西北小村落里那些易见的景物在一场风雨中的千姿百态而表达了对社会不正之风的深恶痛绝。

    风雨,从来都是一个极其平常的自然现象,但在中国文学里,风雨则一直隐喻着一些国家的变故,政治风暴,或是政策运动等,像什么有名的整风运动啊,金融风暴啊,风头,风声什么的。中国古诗里有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想必大家对这个诗句是在熟不过了吧。如果从这层意义上来讲,那么再看这篇散文的意思则全出来了。

    《风雨》一文开头是风来了,大片的树林感觉到了,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于是作者宏观上看到了风吹的树林鼓了再陷,陷了再鼓。

    接着作者把视角切到了细小的物体身上,垂柳条风在风中无助地乱舞着;杨叶也展示着它的两面性;墙头草一样的芦苇也会倒伏下来了,在尖锐地高叫着,那叫声必定特别刺耳吧;农家的白羊被风雨声惊吓的挣断了牵线乱跑起来。出门找羊的小女孩的尖声哭泣也无法阻止风雨的呼啸。

    做为攀附性极强的葡萄蔓也无法逃脱过这风雨的袭击。写到那些讨厌的苍蝇则更加诙谐了,这风雨一过,那些苍蝇则还会继续飞出去为非做歹吗?

    作者写到被风雨吹落的鸟窝时,我眼角湿湿的。看到过城市的拆迁所谓的钉子户时的情景,那些巨大的挖掘机将巨手伸向那些房屋时老人孩子哭天喊地的哭叫声,到最后竟然晕了过去,但房子最终还是被强拆掉了。

    因风而贴在墙上的那些废纸。东墙上贴,西墙上贴。这样的杰作在中国的大小城市的街头巷尾都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那些涂在墙上百无一用的废话往往是因为风声而撤了贴,贴了撤。

    作者最后写到了人,活生生的老人。这场风雨的来临对于那些不懂世事的孩子来说则完全给了他们一场嬉戏的机会。而操劳大半辈子的老人家腿上的风湿,那痛,因为这场风雨的来临显得更加尖锐,或许这就是作者的立意吧。

    风雨读后感【篇二】

    小鱼喜欢大海,因为每一朵浪花中,都讲述了一个动情的传说;小鸟喜欢天空,因为每一片白云里,都流传着一个美妙的故事;我,喜欢读书,因为每一本好书里,都蕴涵着一个深刻

  • 2、 《张居正》(精选)

    张居正这套书一共4册,我花一周时间把它认真读完,这是我自读完《明朝那些事儿》以后读的第二套历史类小说,读完后我不禁掩卷而思。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伟大的改革家,在他的提意和行动下,本被贪官花掉所有钱的户部(财政部)收入了几百万银子(约要等于几十亿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一个身无分文的人在五年内拿到了几十亿元!我终于知道,奇迹是创造出来的,而这个奇迹,是张居正创造出来的。

    因改革而利益受损的人有很多,他们联合了起来,极力反对张居正改革,还好皇帝对他非常信任,让他继续改革。本来很快就是灭亡的明朝在张居正的改革下,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开创了继永乐盛世以后的又一太平盛世。

    然而,有些什么都不懂,只知道遵守祖制的读书人,在张居正父亲张文明死后,不顾改革正在进行中,强烈要求张居正回家守制。张居正当然不同意,好不容易做到这样,如果一回家,这些事谁来管呢?但是那些读书人一再要求,还上书批评张居正不孝,其中还有他的学生。学生骂老师,这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啊!最后,这些读死书的人在被打了几十大板后罢官。

    当改革接近尾声的时候,张居正积劳成疾,一病不起,没过多长时间就死了。贵族们趁机破坏改革成果。此后,明朝进入无可救药的深谷中。

    张居正的一生是悲剧的,他一心为民推动改革,敢于与天下富豪为敌。只为创立太平盛世,延长这个朝代的“生命”。

    张居正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的一生可以用岳向身上四个字来概括:精忠报国。

  • 3、 《风雨张居正》读后感_800字

    《风雨张居正》读后感800字

    一口气读完了。一股郁闷之气囿于胸口,久久不能散去,张居正,这样一位心怀天下与万民的名相,生前死后际遇不可谓不悲怆。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几十年,为国事操心劳神、为教育万历皇帝用心用情,在他在世的时候,推行的万历新政改革让大明王朝达到了鼎盛时代、创造了一个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大明王朝。可是他那最得意的那名弟子——万历皇帝,却在他死后就迫不及待的对张家一族进行反攻清算,将张居正苦心孤诣创造的改革成果破坏殆尽。师徒、君臣二人,在张居正在世时二人之情不可谓不深厚、儿时的万历也并非纨绔昏庸无能之辈,何以长至十八岁成年,张居正逐渐放手锻炼让他自主处理政务、拥有了至高无上皇权之后的万历却丝毫没有继承张居正的新政改革,甚至连一丝珍惜张居正改革成果的意思都没有?万里皇帝自此不理朝政、对国事听之任之,任由国力逐渐衰落,难道真的像作者所说,作为老师的张居正是失败的?无疑,张居正是负责任的,甚至可以说是过于操切,他对于国家可说是问心无愧,他的学生却选择了和他完全相反的处事风格,有教育学家认为是张居正过于强势的对万历皇帝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压制着监视和大家长制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小皇帝成长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丁点儿内心成长空间与自由,寡居的李皇后与年幼的小皇子正好需要这样一个强大屹立的依靠,可自我意识觉醒之后的青年皇帝,他逐渐认识到他是有力量掌握自己的人生的,而操劳一生的张居正此时已垂垂老矣,沉疴重疾之下溘然辞世。时间没有给万里皇帝成长和谅解张居正的机会,青春期的叛逆发生在普通家庭,最多吵闹几年,在孩子迈入社会成长之后便能体谅与父辈和解,发生在顶级上层的皇家,酿成的便是悲剧。万历封闭了自己的内心,荒废了朝政,也封闭了与张居正和解的唯一一条道路。

  • 4、 风雨张居正读后感(3)篇
    风雨张居正读后感 第(1)篇

    张居正,这位流芳百世的一代名相,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没有任何背景,依靠过人的聪明智慧,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万历首辅、神宗皇帝老师,以及明朝中兴的奠基人。

    张居正自称别无他长,但能耐烦。这是一句谦虚的话,但是耐烦确是能居正成功的重要品德。因为耐烦的人,对于一切事务,有布置,有步骤,有效果。他不会一暴十寒,也不求一劳永逸,只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脚踏实地去实干。一生没有家庭,没有恋爱,心中只有国家。主政以来,他热恋政权,一直到临死的时候,没有一天放下权利,为的大明朝的江山。他牺牲朋友,遗弃老师,乃至阿附内监,只要能够维持政权的存在,他都可以去做,唯有维持政权,才有报国的机会。父亲死了,他不奔丧,不丁忧,不守制,不顾一切人的唾骂;政权是他唯一的恋人,政权是他报国的机会。

    作为政治家张居正一生以诸葛亮为榜样,一生矢志复兴大明王朝。主政整整十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清查田亩,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大为改善;他重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消除边患,打击倭寇,加强北部边防,整饬边镇防务;他任用潘季驯主持浚治黄淮水事亦颇有成效。通过一系列改革,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获得了勃勃生机。

            明朝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豪强崛起,大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隐瞒逃税,与官员勾结,贪污腐败成性。考成法与清丈田亩直接触及地主的利益,进而触及官员的利益。万历八年正是全国清丈的开始。张家最后被抄家一事,还是君主专制的恶果。原本居正在万历六年连上三道奏折请求还政于万历皇帝,但万历的母亲李太后不愿意。万历刚刚大婚,十六岁也到了亲政的年龄了,于情于理都应还政于万历。圣母发了话,万历也不敢造次,居正没有办法,死就死吧,所谓“知我罪我,务求一了百当。”在万历七年的时候,万历皇帝开始转变,专横的姿态渐渐显现,君臣交锋也在这一年,清丈田亩是从八年开始的,他认为只有把这件事办成了,才能挽救大明王朝。祖父的宏愿,顾嶙的期望,徐阶的栽培以及自己的理想为万世开太平,这些都使张居正不能弃政还家。“告老还乡”那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才可以做的。身逢危急时局,怎能弃国家而就小家?居正对于“恋”字,直认不讳,正在那里提倡当时政治界的一种新人生观。以《春秋》大义为信仰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的士大夫都是亡国之臣。天下事自有天下人负责,风雅的官长们不妨分韵赋诗,何必管这么多的俗

  • 5、 读《风雨张居正》有感500字

    字里行间,一位孤独的行者穿越千年,在风雨中渐行渐近。他面无表情,但眼神中却透出异常的坚定,当他站在一个人生的岔路口,他毅然选择了那条荆棘遍地的小路,于是,他的背影便在滚滚黄尘中渐渐消失。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这个传奇的缔造者正是大明名臣张居正。

    幼时的聪慧,让他很早就进入官场,更早地懂得了为官之道。青年时的政治风波让他在胆战心惊中体会到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当他真正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他的决心就更加坚定,因为他要去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力挽明朝这座大厦于不倒!

    张居正接过前几任的烂摊子,丝毫没有慌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史称“万历新政”。这场改革的结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四海一清平天下,万历新政遂东风”。明朝的经济由零增长到国库充盈,能养活当时的整个欧洲;国防力量空前强大,北方剽悍的少数民族不敢踏进关内半步;朝廷官吏一洗贪污受贿、人浮于事的风气,皆尽心尽力,一心为国;泛滥百年的黄河得到疏浚,洪涝灾害很少发生……这些功绩,张居正仅仅用了十年便已完成。

    多么大的气魄!多么强的才干!

    从张居正身上,我读到了一个伟人应具备的素质:沉着冷静、睿智机敏、雷厉风行、力排众议、一心为公、宽容大度……在改革的过程中,他也遭受过世人的嘲笑,他也经历过内心痛苦的挣扎,他也品尝过难言的苦涩,但是,他将这一切都化成改革的动力,因为他的心中始终存在着一个信念:国家利益至上!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不同样需要“化悲痛为力量”吗?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时,不同样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吗?当我们遭受非议,不同样需要坚持、需要用行动来证明吗?

  • 6、 读《风雨张居正》有感500字2024

    字里行间,一位孤独的行者穿越千年,在风雨中渐行渐近。他面无表情,但眼神中却透出异常的坚定,当他站在一个人生的岔路口,他毅然选择了那条荆棘遍地的小路,于是,他的背影便在滚滚黄尘中渐渐消失。

    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这个传奇的缔造者正是大明名臣张居正。

    幼时的聪慧,让他很早就进入官场,更早地懂得了为官之道。青年时的政治风波让他在胆战心惊中体会到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当他真正坐上内阁首辅的位置,他的决心就更加坚定,因为他要去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力挽明朝这座大厦于不倒!

    张居正接过前几任的烂摊子,丝毫没有慌乱。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改革,史称“万历新政”。这场改革的结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四海一清平天下,万历新政遂东风”。明朝的经济由零增长到国库充盈,能养活当时的整个欧洲;国防力量空前强大,北方剽悍的少数民族不敢踏进关内半步;朝廷官吏一洗贪污受贿、人浮于事的风气,皆尽心尽力,一心为国;泛滥百年的黄河得到疏浚,洪涝灾害很少发生……这些功绩,张居正仅仅用了十年便已完成。

    多么大的气魄!多么强的才干!

    从张居正身上,我读到了一个伟人应具备的素质:沉着冷静、睿智机敏、雷厉风行、力排众议、一心为公、宽容大度……在改革的过程中,他也遭受过世人的嘲笑,他也经历过内心痛苦的挣扎,他也品尝过难言的苦涩,但是,他将这一切都化成改革的动力,因为他的心中始终存在着一个信念:国家利益至上!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不同样需要“化悲痛为力量”吗?当我们面临人生的选择时,不同样需要破釜沉舟的勇气吗?当我们遭受非议,不同样需要坚持、需要用行动来证明吗?

    张居正的精神光芒穿越历史的尘埃,依然照耀着中华大地。

  • 7、 《张居正》读后感

    大约两三个星期前我在我们这最大的盗版书市场买了一套熊召政刚获奖的那部《张居正》,虽然是盗版但价格不含糊。共分两本,摞起来有一个砖头那么厚。 第一本,《木兰歌》和《水龙吟》我看得挺认真。第二本比第一本厚,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所以跳着看的,只看了看开头和结尾。按理说我写这读后感由此也显得底气不是那么充足。

    看完了之后对于张居正了解的还是不多------包括他的比较有名的“考成法”,他的“一条鞭法”在第二本直接就没看。但对于当时的宫廷黑暗还是多多少少有些感慨油然而生。印象最深的就是深宫大内大小太监的贪墨、政府官员自上而下令人咂舌的结党营私互相倾轧贪污~。张居正的几句话也有印象:自古以来侍君难,侍幼君更难!孟子曰:治国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另外, 张居正用循吏不用清流我觉得是很有见地的。他不用海瑞,而起用了一开始仅仅是九品衔礼部观政的金学曾,就是让官员放开手脚去做事而不是整日夸夸其谈坐而论道,这对于整饬官僚主义就很有效用。这里倒不是要诋毁海瑞,只是他因为“清廉”二字所累,在为官时断案处事变得比较偏激。书上也说了,他做了四品苏州知府后把一个膏粱富庶的苏杭天堂治理得连年欠收,富户外逃。同时张居正很注意做事的灵活性,比如为了继续获得大内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支持,一口答应把一个淮运总督的肥差让一个因贪污被查处靠行贿又妄想爬起来的胡自皋。他说:“为了惩治一百个贪官,你起用一个大贪官,你干不干?”

    我看的这些里头有两件事印象也很深刻:一个是礼部六品主事童立本上吊自杀事,一个是工部尚书朱衡被内宫秉笔太监吴和假传圣旨恶意报复事。第一件跟我有相似处。我也是一个不得领导青睐,处处受气酸腐木讷的小人物。虽然不像童立本那样被人利用一番后反又被训斥一顿,回到家因为无钱买米一家上下饿得眼冒金光无奈一时想不开只得上吊自杀,但是自己觉得个中甘苦跟他也差不多了。第二件事,堂堂的工部尚书,对于中官的戏弄、报复无可奈何,只能干受着这也在当今社会中屡有发生,俗话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不路无尸骸。 这部书中最最让我感到瞠目结舌的是万历皇帝的冷血。张居正从朱翊君十岁登基就满腔热情、赤胆忠心地辅佐他,教给他知识和做明君的的道理。甚至从自己十岁儿子的身上想到儿童爱玩的天性,给朱翊君买了当时比较风行的风葫芦做玩具,寓教于乐。同时呕心沥血,使得万历朝从元年之初太仓无一两银子发展到万历九年太仓银共计四百多万两,这些都无一不凝

  • 8、 张居正读后感
    张居正读后感(一) 近日读了熊召政先生的《张居正》,小说文笔流畅,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熊先生对明代的历史典故十分熟悉,很多背景知识的描述引用显示出了熊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张居正》共4本,读起来并不觉得十分吃力,在春节期间是我难得的好读物。通读下来,对作为改革家的张居正有了一番更深的了解,尤其是他竭力推行改革,开创了万历新气象,大有一扫明朝颓废景象之势。在任期间,他大胆起用人才,清量土地、改革税制、整顿讲学,并在皇太后、皇帝和政治盟友冯保的支持下达到了人臣所能得到的及至。在其回荆州埋葬父亲时,沿途官员的巴结奉承、随行队伍的气派,都大有盖过帝王之情形。至此,张居正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点。 繁华过后总是难免寂寞。张居正任首辅十年,所积累的权势和人脉看似深厚不可动摇,却没有想到在其去世不久就被小皇帝迅速清算,多年的心血也随之而去。 当然,在熊先生的笔下,张居正还是作为正面出现的,对张居正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值得肯定的。但,通过查阅资料,读者可以发现张居正在其去后所遭遇的情形决非偶然,在其政治生涯中存在着一些失败,正是这些失败导致了其身后的不幸: 1、张居正与小皇帝的关系处理得并不好,对小皇帝的教育并没有起到效果。小皇帝刚刚亲政,就把火烧到了自己的师相身上,这是为什么?单单是因为张居正拒绝从国库拿银子补贴内廷?非也。或许是张居正的权势大得已经引起了小皇帝的不安,才痛下此手。想想当年高拱就是因为轻视小皇帝才被罢相,因此万历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听张居正教导的小孩子。事实上,有记载表明万历在少年时即显示出较高的天分。 2、张居正失去了广大官员和士林的支持。虽然推行改革势必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招致他们的反对,但张居正的问题决不仅仅在于此。根据《明史》记载,到了最后世人对张居正"日恶之".从后来查抄张府看,张居正虽不算大贪,但也决非洁身自好,一个一向反对贪腐之人,竟背地里如此作为,难怪万历要动摇对老师的好印象了。在其任首辅期间,其父亲在荆州收取了地方官员奉送的数千亩的良田,恐怕张居正未必全然不知情的。 3、与冯保的联盟导致了内在的不稳定。按照明朝的祖制,内外官员是不能结交的。张居正与冯保的联盟既使张居正得到了政治上的有利支持,同时也使自己陷入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境地。 熊先生还提及李太后对张居正有
  • 9、 《张居正》读后感2024范文
    大约两三个星期前我在我们这最大的盗版书市场买了一套熊召政刚获奖的那部《张居正》,虽然是盗版但价格不含糊。共分两本,摞起来有一个砖头那么厚。第一本,《木兰歌》和《水龙吟》我看得挺认真。第二本比第一本厚,我看得有些不耐烦了,所以跳着看的,只看了看开头和结尾。按理说我写这读后感由此也显得底气不是那么充足。 看完了之后对于张居正了解的还是不多------包括他的比较有名的“考成法”,他的“一条鞭法”在第二本直接就没看。但对于当时的宫廷黑暗还是多多少少有些感慨油然而生。印象最深的就是深宫大内大小太监的贪墨、政府官员自上而下令人咂舌的结党营私互相倾轧贪污~。张居正的几句话也有印象:自古以来侍君难,侍幼君更难!孟子曰:治国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另外,张居正用循吏不用清流我觉得是很有见地的。他不用海瑞,而起用了一开始仅仅是九品衔礼部观政的金学曾,就是让官员放开手脚去做事而不是整日夸夸其谈坐而论道,这对于整饬官僚主义就很有效用。这里倒不是要诋毁海瑞,只是他因为“清廉”二字所累,在为官时断案处事变得比较偏激。书上也说了,他做了四品苏州知府后把一个膏粱富庶的苏杭天堂治理得连年欠收,富户外逃。同时张居正很注意做事的灵活性,比如为了继续获得大内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支持,一口答应把一个淮运总督的肥差让一个因贪污被查处靠行贿又妄想爬起来的胡自皋。他说:“为了惩治一百个贪官,你起用一个大贪官,你干不干?” 我看的这些里头有两件事印象也很深刻:一个是礼部六品主事童立本上吊自杀事,一个是工部尚书朱衡被内宫秉笔太监吴和假传圣旨恶意报复事。第一件跟我有相似处。我也是一个不得领导青睐,处处受气酸腐木讷的小人物。虽然不像童立本那样被人利用一番后反又被训斥一顿,回到家因为无钱买米一家上下饿得眼冒金光无奈一时想不开只得上吊自杀,但是自己觉得个中甘苦跟他也差不多了。第二件事,堂堂的工部尚书,对于中官的戏弄、报复无可奈何,只能干受着这也在当今社会中屡有发生,俗话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不路无尸骸。这部书中最最让我感到瞠目结舌的是万历皇帝的冷血。张居正从朱翊君十岁登基就满腔热情、赤胆忠心地辅佐他,教给他知识和做明君的的道理。甚至从自己十岁儿子的身上想到儿童爱玩的天性,给朱翊君买了当时比较风行的风葫芦做玩具,寓教于乐。同时呕心沥血,使得万历朝从元年之初太仓无一两银子发展到万历九年太仓银共计四百多万两,这些都无一不凝
  • 10、 人在变途——《张居正》读后感

    读完《张居正》,一直有写点读后感的冲动,只是没有变成行动。再说,空有满腹感慨,却是无从落笔,怕是写了有点辞不达意,索性不动笔“亵渎”自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读后感”了,免得“茶壶里煮水饺”,弄巧成拙一番。好在,有朋友读完了我推荐的《张居正》一书,随手写了一封邮件过来,题为《人在变途》可"借"为读后感,了却一番心思。

    再说,昨日去了一趟殡仪馆,给同学的先生送了一程,几多感慨皆为“人在变途”......

    《人在变途》

    昨日读罢《张居正》,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似把积压在内心的郁闷全都吐出来,个中滋味难以言表。对张居正这个明末首辅,更是有种无法道明的感觉。总之,读书的过程,心态起起落落一直在变化,随着情节对张居正由崇拜到厌恶,由厌恶到同情。

    《木兰歌》《水龙吟》,是我对张居正最崇拜的两个章节。他与冯保联手运用权谋成功击败高拱,上任后积极治理国政锐意改革,打击贵胄体恤百姓,其中的精彩章节令我着迷,不由得如李太后般暗恋上他。有些思想更是语出惊人发人深省,最经典的如:“用一个贪官可以惩治千百个贪官”,“清官也必须行贿”,像这些言论在这之前,是我无法理解的,经张居正解释后,真正是茅塞顿开,不禁被张居正高人一等的智慧谋略所折服。

    可读到《金缕曲》,我的思想逐渐转变,觉得张居正不似我想象的那般完美,对张居正也是越来越厌恶。他金屋藏娇沉湎女色,与李太后关系暧昧,在抵御女色方面不及高拱。在棉衣事件的处理上,他偏袒权贵借刀杀人,在不徇私情这方面不及海瑞。一面对家人管教严厉一面是自己为所欲为,这种两面三刀不及冯保光明磊落。特别是到了执政后期更是权力至上独揽专权,以不惜牺牲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为代价,达到巩固自己地位的目的。种种行径令我唾弃不齿。

    读《火凤凰》时,我余怒未消,边读边准备构思一篇严厉批评张居正的文章。可是,越读下去,我的怒气就越减一分,批评思想不由自主地退化。看到冯保被罢黜,张居正被抄家,张四维的反水,小皇帝的复仇心态,玉娘的饮鸩殉情......这种巨大的宫廷政变,如同深受,让我深切体会到官场沉浮世事难料,所有的一切在一夜间已灰飞烟灭,从中我似乎读懂了张居正的“陋行”、他的变化。有些事情许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人在江湖,你死我活的斗争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何况,没有设身处地考虑问题是难以理解的,也是没有发言权的。

    以前曾经看过评论张居正的文章,用一句话说就是功过是非终难盖棺定论,现在

  • 2019-09-20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28

  • 2019-09-2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0-19

  • 2019-10-23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3

  • 2019-09-22

  • 2019-09-23

  • 2019-10-09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0-22

  • 2019-10-19

  • 2019-11-04

  • 2023-03-24

  • 2019-10-11

  • 2023-01-18

  • 2019-09-25

  • 2019-11-16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19

  • 2023-01-12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1-11

  • 2022-02-04

  • 2022-05-06

风雨张居正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风雨张居正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风雨张居正读后感、2024风雨张居正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