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二战读后感 > 地图 > 二战读后感,2024二战读后感
二战读后感相关栏目
二战读后感热门栏目
二战读后感推荐
二战读后感

(共 6545 篇)

  • 1、 读《袁腾飞讲二战》有感

    读《袁腾飞讲二战》有感

    在我的印象中,战争史这一块,一贯是充斥着血腥与残酷,阴谋与狡诈。但袁老师的两本《讲二战》,则完全颠覆了我对于战争史的一贯印象。

    袁老师在此书自序中,给自己的这套讲战争的书定义为“史话体”,其义为在叙述大事的同时,照顾细节——讲故事,讲段子。在把大事交代清楚之后,多讲战争中鲜为人知的故事。从书中看,“史话体”这一概念的确深入地贯穿到了整本书当中,如希特勒童年受虐的经历,以及其在青年阶段的遭遇,可以说鲜为人知。

    但作者却用幽默诙谐而又不失严谨的笔墨,给我们生动再现了一个鲜活饱满的青年希特勒形象,同时也让我加深了对希特勒日后人生发展的理解。可以说,作者在普及“大战争史”的同时,也把与其息息相关的而我们又不知道的“小历史短板”给我们补上。原本充斥着血腥与冷酷的战争史,顿时却又多了几分人性化的色彩。浮在纸面上的,一下子在脑海里“脑补”成了生动的画面,充溢着死亡的战争一下子就“活”了起来。

    除了对希特勒早年人生经历的描写之外,作者也提到了另一个与他极其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人物——斯大林。应该说,不仅仅是斯大林,整个二战前的苏联“黑历史”都被袁老师的“史话体”写作风格给“扒”了出来。斯大林我们都知道,那是苏联的“党和国家首要领导人”,领导苏联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并参加“二战”,此人在苏联的地位,就跟共产党当政初期毛泽东在中国的地位等同,甚至说毛还不如他。

    可就是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苏联领导人,早年却靠从事“剥夺”行动给当时的布尔什维克党筹集活动经费。什么是“剥夺”行动呢?就是“打土豪分财产,四处打家劫舍,抢银行,劫火车”,说白了就是当强盗。这段“黑历史”被他的御用学者隐藏多年,恐怕也没几个人知道。这也让我联想到当年中共搞“打土豪,分田地”,是不是也是跟斯大林学的?是不是暂且不论。

    除此之外,当年他的上位也是颇为“黑”。不像中国至少还搞个“人大”走个形式,斯大林的上位,完全就是苏共中央内部出于私心,违背列宁遗嘱作出的决定。在文章中有这么一段:如果列宁去世后,苏共中央委员会遵照列宁的遗嘱,解除斯大林总书记的职务,那么后来就不会发生“斯大林攫取党政军大权,建立个人独裁统治,并将所谓的斯大林主义,推行到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最终断送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乃至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体系”的事情。此言得之,也足以证实斯大林之上位史有多“黑”。除此之外,当年签订《苏德互不

  • 2、 《二战》观后感通用

    读后感大全的编辑为你收集并整理了《二战》观后感,写作品名观后感应该从哪几个角度切入?一场好作品往往能调动我们强大的共情能力。有观后感的表达,我们的感悟是非常重要的,写观后感可以不断锻炼我们的记忆力,加强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希望本页面内容能帮助到您!

    《二战》观后感 篇1

    前几天,我在家看完了一本书——《二战战役全纪录》。

    这本书集中了二战中最重大、最经典、最具战略意义的众多战役,叙述翔实,铺陈详尽。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

    在这本书中,作者曾这样评论二战:“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专制的人类命运大决战!”

    是的。在这场以法西斯德、日、意轴心国为一方,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的同盟国为另一方的大战中,战场波及范围之广,双方投入兵力兵器之多,作战样式之新,产生的影响之大、之深、之远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战争最终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战胜了法西斯侵略者而告终。

    正是这场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不列颠上空,战鹰搏击;大西洋海上,狼群猖獗……无尽的灾难让人们看不见曙光,暗无天日。莫斯科红场、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火炮齐鸣,殊死抵抗。世界的格局正在逐渐改变。从西西里到诺曼底,盟军敲开了纳粹的大门;从库尔斯克到易北河畔,苏联红军战战告捷;从中途岛到硫磺岛,美军和日军互不相让;从上海到金山卫,中日两军决一死战……每一个战场在海陆空各个空间都留下了双方厮杀的身影。那血雨腥风的战场,那惨无人道的杀戮,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惊心动魄、唏嘘不已。

    《二战》观后感 篇2

    世界各国百年政治史,真正明智、能垂范后世的政治家没有几位,英国首相丘吉尔居之无疑当之无愧。政治是怎么回事,他比别人看得更明白、更透彻。他的见识,比其他政治人物高明很多。 他是乱世中脱颖而出的英雄。危急关头,需要坚定的领袖力挽狂澜,英国人于是选择了丘吉尔。如果不是二战之初国势阽危大难将至,他未必能出任英国的最高领导。1945年,二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百战成功的丘吉尔立刻被请出唐宁街十号。在他的不朽名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他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名言:“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丘吉尔有纯正的贵族血统,受过完整的贵族教育。那个时代英伦的贵族教育,说到底就是政治精英的教育,内

  • 3、 二战回忆录读后感

    二战回忆录读后感范文一

    暑假,我阅读了温斯顿。丘吉尔写的《二战回忆录》。

    我很早就对二战的历史感兴趣,读过不少关于二战的书籍,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这本《二战回忆录》。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二战时英国首相的亲身经历,讲述一九三零年代到二战结束期间的主要事件,尤其是英国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二战回忆录》这本书里,我最感兴趣的就不列颠空战。

    一九四零年八月十二日,德国轰炸机袭击英国沿岸的雷达站,其中有六座被严重损坏,一座全毁。战斗最激烈的一天在八月十三日,德国共投入战斗机一千四百一十五架,虽然英国的空军力量没有那么强大,但也毫不示弱,迅速出动七百二十七架战斗机迎战,许多德军轰炸机像无头苍蝇一样,漫无目的的投下炸弹,就匆匆忙忙地飞走了。还有很多德机降落在机场的时候,机身上满是弹痕。最终,英国取得了胜利。

    看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战争是可怕的,我们应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二战回忆录》读后感范文二

    世界各国百年政治史,真正明智、能垂范后世的政治家没有几位,英国首相丘吉尔居之无疑当之无愧。政治是怎么回事,他比别人看得更明白、更透彻。他的见识,比其他政治人物高明很多。 他是乱世中脱颖而出的英雄。危急关头,需要坚定的领袖力挽狂澜,英国人于是选择了丘吉尔。如果不是二战之初国势阽危大难将至,他未必能出任英国的最高领导。1945年,二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百战成功的丘吉尔立刻被请出唐宁街十号。在他的不朽名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他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名言: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丘吉尔有纯正的贵族血统,受过完整的贵族教育。那个时代英伦的贵族教育,说到底就是政治精英的教育,内外双修,文史兼通。他是哈罗公学的击剑冠军,醉心历史。经典的史籍,从来就是资政之学、向政之学。他既精通时务,又全然贵族教养,是现代民主政治中难得一见的大政治家。不过,他那种高人一等、咄咄逼人、择善固执的派头,在民主政治的官场上是福是祸非常难说。

    在丘吉尔看来,二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那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二战所以发生,民主国家公众的愚蠢和政客的软弱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二战回忆录》里,丘吉尔认为,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大的一件蠢事,是在《凡尔赛和约》里要求德国缴付巨额战争赔款,其苛狠和愚蠢,竟达到显然不能实现的程度。这种赔款要求反映胜利者的愤怒,也反映战胜国的人民

  • 4、 《二战全史》读后感800字

    恢弘诗章

    ——《二战全史》读后感

    史书,在少年的印象中总是晦涩而深奥,没有小说的跌宕起伏,没有散文的沉思翰藻,没有唐诗宋词的亘古风雅,也没有现代诗歌的爱恨淋漓。遨游于书海之时,这样一本史书偶然映于双眸。它将旧年里的烟雨风尘于泛黄纸页铺陈开来,云淡风轻的笔触,未有浓墨渲染,却有一种力量在刹那间绽穿心房,唤起了血脉中的家国情怀,自成恢弘诗章。

    在史书着墨的年代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云尚未散去,又在猝不及防时迎来了世界经济大危机,于无声处诞生的法西斯政权在世界的汪洋中掀起了万丈波澜。这样一部恢弘诗章,浸了鲜血的残忍与白骨的冰冷。自远东硝烟开始提笔,再将视野转移到欧洲的沦陷,影写了苏德战争的壮怀激烈与其背后的满目荒凉。而后蔓延到太平洋,残阳下,昔日一望无际的蔚蓝微微泛红,弥漫着血腥之气。后来,格勒会战的力挽狂澜,逐鹿北非的拉锯战争,终究结束于世界版图的光复。弹丸之国收起了昭昭野心,无奈举起白旗,成为诗章的末笔。一场混战风云,就此落幕。

    世界版图的格局固然宏大,在如今承平年代里回望,却似是隔了细雨绵绵,唯有血脉间对中华的情怀最为深沉。一九三七年,淞沪会战于上海爆发,从夏末持续到深秋,那一串冰冷的死亡数字令人触目惊心。无数的血战、拼杀、突围、牺牲成就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壮烈,号称着“三月亡华”的猖狂日军,于此刻也感到胆寒。炮火无情,摧毁了十里洋场的金粉繁华,更结束了无数的鲜活生命。漫天血腥下的生离死别,成为许多人一生都无法回望的残酷梦境,是华夏疆土“一寸山河一寸泪”的沉重悲哀,是战争烟云下的深沉无奈。

    当时军人,以精魂为刃,戮敌众寇首;以血肉之躯为脊梁,铸万里城疆。“但有一息,寸土不让”的誓言于耳畔回荡,“河山咏觞,华夏长耀,乾坤朗朗,立于东方”的决心于胸膛滚烫。他们也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成为心中最温暖的存在,却在战场上抛却所有软弱,勇往直前。沙场无情,曾经硝烟中对视、炮火下深拥的战友,也许会在一瞬间倒在血泊中,身体再无半点余温,只剩无尽冰冷草草斩断了同袍之情。然而,这些却没能换来淞沪会战的胜利,无限慨叹惋惜的同时也有对其将领指挥能力的质疑,只是再多的言谈也只是事后诸葛,都是纸上谈兵,无法挽救当时战局。慨叹与深思,终究化作了心中沉淀的一份家国情怀。

    《二战全史》如一扇窗,对面是世界版图的宏大格局,是杀伐无休的旧年风尘,是乱世的腥风血雨,还有一直坚守的家国情怀以及残酷现实下的美

  • 5、 二战那些事读后感400字

    一战后,《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取消空军和装甲军。

    1918年11月11日下士希特勒退伍回到慕尼黑成为警察局的密探。在一次行动中,希特勒加入了德意志工人党【后纳粹党】并成为党魁。他还设计了党旗、党徽和制服。成立了准军事组织:冲锋队。后来希特勒在1934年成为德国元首。德国开始扩充军备,建立空军和装甲军,完全无视《凡尔赛条约》中的所有限制。

    后来德、意、日法西斯联合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并连续进攻丹麦、荷兰、法国。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在大西洋狙杀英国补给船。1944年日军偷袭珍珠港。1944年2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1944年12月1日,德军反攻阿登森林。1945年4月25日苏联进攻柏林。1945年5月9日,德国投降。1945年8月6日8时14分,美军核袭广岛。1945年8月9日,美军核袭长崎。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可如果没有那些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那些侵略者,哪有我们现在的和平呢?如果没有为了捍卫自由的战士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抵挡侵略者,那有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呢?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勿忘国耻。

    战争是短暂的,生活才是永恒的。

  • 6、 《二战》观后感模板9篇

    你有苦恼过该如何写出一篇优质的作品名观后感吗?观后感是有感而发写出来的东西,写出一份优秀的观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许以下内容“《二战》观后感”合你需求,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二战》观后感【篇1】

    最近看了几个关于二战的纪录片,使我对二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买了一本《二战全史》来看看,使我感触颇深。

    二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简称,是一场空前(希望绝后)的灾难,死伤人数占到了全球总人数的三分之二,经济损失达4万多亿美元。1939年的一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德、意、日重新瓜分天下的野心而开始了,在这场血拼战争中,日本为了资源,开始进军中国,从此,中国被卷入了二战中。后来,日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美国加入二战,美国的加入,使法西斯战败成了一个时间问题,最终,邪不胜正,法西斯最终战败,并无条件投降。

    这也使我明白了,就算正义再渺小,也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邪恶再强大,也不会成功的,我们不能因为眼馋别人的东西而去入侵和侵略别的国家我们更要勇于承担责任,不向恶势力屈服投降,不能做战争中的墙头草,两边倒,看哪个对自己有利就帮哪里,要做正义的化身,而不是邪恶的代表和帮凶,这样的人,才能真正称的上是英雄,要做人民的仆人而不是奴役,剥削人民的人民主人,我们要向那些宁死不屈,死也不向邪恶势力的低头俯首的大英雄们致敬。

    在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才是那些值得我们去尊敬,去效仿,去模仿,去学习的大英雄!

    《二战》观后感【篇2】

    《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中的故事:美军三军参谋长马歇尔亲自下令,派一个八人小分队深入敌后,将已在二战中死了三个哥哥的列兵瑞恩救回祖国。为了一个而可能牺牲八个,值得么?不仅中国人会发出这种疑问,影片中的小分队成员莱宾也说:谁都有母亲,凭什么瑞恩妈妈的丧子之痛要比我妈重要?

    导演斯皮尔伯格多次强调,他无意为了展示武力而血腥,影片中的暴力镜头没有一处是无缘无故的,本片所展现的一切都是现代战争的客观反映。事实也是如此,如果单以战争场景去衡量本片的好坏绝对有失偏颇,再逼真的效果充其量只停留在优秀军事科教片的范畴,并不能实现理性的飞跃和流芳百世,强大而富感染力的道德论题、仁义与爱、人性亮点与生存价值等才是本片的精华所在,八个救一个所引起的广泛争议、观念对撞和道义救

  • 7、 《二战回忆录》读后感800字

    《二战回忆录》读后感范文1

    世界各国百年政治史,真正明智、能垂范后世的政治家没有几位,英国首相丘吉尔居之无疑当之无愧。政治是怎么回事,他比别人看得更明白、更透彻。他的见识,比其他政治人物高明很多。 他是乱世中脱颖而出的英雄。危急关头,需要坚定的领袖力挽狂澜,英国人于是选择了丘吉尔。如果不是二战之初国势阽危大难将至,他未必能出任英国的最高领导。1945年,二战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百战成功的丘吉尔立刻被请出唐宁街十号。在他的不朽名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他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名言: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强大民族的标志。

    丘吉尔有纯正的贵族血统,受过完整的贵族教育。那个时代英伦的贵族教育,说到底就是政治精英的教育,内外双修,文史兼通。他是哈罗公学的击剑冠军,醉心历史。经典的史籍,从来就是资政之学、向政之学。他既精通时务,又全然贵族教养,是现代民主政治中难得一见的大政治家。不过,他那种高人一等、咄咄逼人、择善固执的派头,在民主政治的官场上是福是祸非常难说。

    在丘吉尔看来,二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那是一场不需要的战争。二战所以发生,民主国家公众的愚蠢和政客的软弱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二战回忆录》里,丘吉尔认为,一战结束后,战胜国最大的一件蠢事,是在《凡尔赛和约》里要求德国缴付巨额战争赔款,其苛狠和愚蠢,竟达到显然不能实现的程度。这种赔款要求反映胜利者的愤怒,也反映战胜国的人民根本不知道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战败国能付得起相当于现代战争费用的赔款数额。

    现代战争费用浩大,而战胜国能从战败国那里掠取的财富,远远低于公众的想象。除了一些细软和特殊人才,战胜国几乎无物可取。那些东西的价值,与战争费用相比,连九牛一毛都不到。《凡尔赛和约》开出大约十亿英镑的罚款,德国人根本没钱付,除非经济全面崩溃,回到赤贫。回到赤贫,更没有钱付。

    丘吉尔说:群众始终不了解这种最简单的经济事实,而一心想取得选票的领袖们,又不敢向他们说清楚。报纸和领袖们一样,反映和强调流行的见解。各国当权者没有人能超越或摆脱公众的愚昧之见,向选民宣布这种基本的、无情的事实。即使他们说了,恐怕也没有人相信。

    最后的结果极其荒谬:德国并没有真正执行十亿英镑的战争赔偿,反而由英美两国向德国发放了十亿五千万的贷款。德国迅速走向复兴。但《凡尔赛和约》的巨大耻辱,在德国孕育了强烈的民族仇恨。这种民族仇恨的代表,就是狂热的、邪

  • 8、 《二战战役全纪录》读后感400字

    前几天,我在家看完了一本书——《二战战役全纪录》。

    这本书集中了二战中最重大、最经典、最具战略意义的众多战役,叙述翔实,铺陈详尽。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

    在这本书中,作者曾这样评论二战:“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专制的人类命运大决战!”

    是的。在这场以法西斯德、日、意轴心国为一方,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的同盟国为另一方的大战中,战场波及范围之广,双方投入兵力兵器之多,作战样式之新,产生的影响之大、之深、之远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场战争最终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战胜了法西斯侵略者而告终。

    正是这场战争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让人刻骨铭心、回味无穷。不列颠上空,战鹰搏击;大西洋海上,狼群猖獗……无尽的灾难让人们看不见曙光,暗无天日。莫斯科红场、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火炮齐鸣,殊死抵抗。世界的格局正在逐渐改变。从西西里到诺曼底,盟军敲开了纳粹的大门;从库尔斯克到易北河畔,苏联红军战战告捷;从中途岛到硫磺岛,美军和日军互不相让;从上海到金山卫,中日两军决一死战……每一个战场在海陆空各个空间都留下了双方厮杀的身影。那血雨腥风的战场,那惨无人道的杀戮,那血肉横飞的场景,让人惊心动魄、唏嘘不已。

    二战是永远说不完、说不够的老话题。回顾这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

    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定当珍惜!

  • 9、 《二战中的上海》读后感1000字

    《二战中的上海》读后感1000字

    对于历史的痴迷,我特意从图书馆借来了《二战中的上海》,全身心投入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上海的这些民众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说不定哪天自己的头颅会被挂在大街上的电线杆上,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使上海这座孤岛陷入了恐怖与黑暗。

    中国的近代史是在战争中度过的,以战争始,以战争终。战争带来的的死亡,恐惧,仓皇,离乱,以及其他种种苦难与艰辛,甚至是生存,已经成了那个时代共同的刻骨铭心的记忆。二战中它也未能幸免于难,日军的残暴,对上海进行了狂轰滥炸,华界和租界相继沦陷,这座曾在世界享有盛名的,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大都市瞬间陷入最黑暗最艰辛的可怕岁月中,它的命运被这些麻木不仁的侵略者践踏蹂躏。

    上海在当时可谓集经济、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心城市,跻身国际性大都市的行列,印刷业尤为突出,商务图书馆的生产能力和发行量是美国的总量。可1932年2月1日的噩耗降临了,东方图书馆遭到日军摧毁,"火势燎原,纸灰飞扬,直至傍晚,此魏峨璀璨之五层大厦方焚毁一空",一切尽付一炬,纸片无存,张元济痛心道:"二十年心血成铢寸,一霎书林换劫灰",当时的他已六十六岁,但他愿以壮士断腕的精神"以救我文化于将来",提出为文化而奋斗的口号,这些仁人志士在这片孤岛上挣扎着,只为心中有一个信念-救国图强,他们大义凛然,不畏强暴,敢同恶势力作斗争,成为孤岛上的一线光明,照耀每个狂躁不安的心。

    似乎每个人都有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倔强,不断会有人起来反抗,出现一些城市抵抗运动,洋旗报、文汇报等等,成为孤岛上的文化抗战。他们打出"洋商"旗号发表中国的报纸,但内容都受到限制,他们发表文章的每一句每一字都要格外小心,免得被日本发现蛛丝马迹,突来的灾难会降临在头顶,非人的折磨,无尽的黑暗,这种内心的愤怒压抑在心中无法释放,有的人却选择了隐居避世,内心遭受极大的痛苦与罪恶感,但生在这个战乱的年代,无可奈何已是常态了,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虽然有人逃避,有人彷徨,但也有这样一群立场坚定之人,日伪曾邀请郑振铎出山主持文化工作,并送上一张巨额支票,他表示"士可杀不可辱",将支票当场撕碎。抗战时期辗转沪港两地的著名京剧演员梅兰芳,蓄须明志,靠卖画典当度日,汉奸褚民谊亲至梅宅相逼,他不惜自损身体,也绝不给日伪当局演出,种种反抗都彰显了爱国精神,即使他们不能在战场上

  • 10、 2023二战观后感(经典11篇)

    观赏影片时,影片中的经典感悟就随之而沉淀下来,观看过程,我们可能会不断有思维的火花在跳跃。通过观后感观众能够分享自己对作品的喜爱,写观后感能帮助我们锻炼整理思绪的能力,如何写出有感染力的作品名观后感呢?读后感大全的编辑极力编写“二战观后感”将会让您终身受益,也许本文能为您提供一定帮助!

    二战观后感【篇1】

    二战离我们比较久远,那时的许多人和事我也不能理解。但是我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枭雄篇》后,心情很沉重、很悲痛。它全面叙述了二战中枭雄是怎样挑起战争的,直到他们得到最终审判。

    这场战争似乎很荒唐,它的确是和希特勒等人的头脑、残暴的个性和贪得无厌是分不开的。可它所引起的灭种,仅源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偏见,他从小就认为犹太人是邪恶的,到死还是这种观点。可就是这样一种个人偏见,夺去了多少犹太人的生命。非常可悲的是,希特勒到死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不仅如此,几乎所有战败国的首领都是这样,相信自己能名垂青史。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们的错误思想这样根深蒂固?我想这和他们生长的环境密不可分。希特勒出生在德国与奥地利交界处,特殊的地理位置、贫寒的家境、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周围事物以及周围人对他的影响都是造就他—这一千古第一狂枭的原因。可见一个人的生长环境和经历对一个人的思想、心理有多大的影响。一个人的性格也不是天生的,更不是突然产生,而是从小慢慢养成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生。如果我们现在不接受教育,不使自己养成良好的性格与习惯,就会慢慢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最终这种性格与习惯会根深蒂固。如果我们受到坏人的影响,就会跟着误入歧途。这并不是夸张,希特勒在青年时,父亲病故,生活贫困,缺衣少食。他的古怪思想就是在这段时期形成的,他练成了圆滑、扯谎、曲解、欺骗和奉承的能力;而后他又看到了一本的小册子,这一切他走上了罪恶道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好的习惯,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多与思想上进、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受到积极的影响。以免误入歧途,酿成人生及历史的悲剧。

    二战观后感【篇2】

    前几天,我在家看完了一本书——《二战战役全纪录》。

    这本书集中了二战中最重大、最经典、最具战略意义的众多战役,叙述翔实,铺陈详尽。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

    在这本书中,作者曾这样评论二战:“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专制的人类命运大决战!”

    是的。

  • 2019-09-2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2

  • 2022-02-22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1-02

  • 2019-10-22

  • 2019-11-02

  • 2019-10-29

  • 2019-09-20

  • 2023-01-14

  • 2019-11-02

  • 2022-12-21

  • 2019-10-12

  • 2019-10-29

  • 2019-10-19

  • 2019-09-25

  • 2019-10-19

  • 2019-10-1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09-21

  • 2019-09-19

  • 2019-10-29

  • 2019-11-06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09-22

  • 2019-09-20

  • 2019-10-29

  • 2019-10-29

二战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二战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二战读后感、2024二战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