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800字 > 读《湘夫人》有感 > 地图 > 读《湘夫人》有感
读《湘夫人》有感

(共 966 篇)

  • 1、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范文500字

    《包法利夫人》主要揭示的是第二帝国的现实。

    读完《包法利夫人》这本书,我的感触很大,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被资产阶级社会摧残的妇女。

    作者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重点不在于写她的爱情故事,而在于写她的纯真到堕落,从堕落到毁灭的前因后果,揭露资本主义摧害人性,腐蚀人的灵魂,甚至吞噬人的罪恶资本。

    包法利夫人的致命错误,在于她不懂得豪华淫逸的生活和浪漫传奇的爱情,需要物质财富做基础。而她的家庭环境,无论是她父亲还是她丈夫的家境,都不具备这种物质条件,而她偏偏要去追求那种不可能属于她的生活。在她寻求爱情和幸福,却沦为别人的玩物过程中,她不知不觉地将丈夫的薄产挥霍尽。这便给高利贷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唯利是图的奸商勒乐,拿物欲作为诱饵,让她签署一张又一张借据,使她积债如山,而一旦发现她身上再也没有油水可榨时,便串通法院,扣押包法利家的财产抵债,并且张贴布告宣布拍卖。包法利夫人被逼到了家庭破产,身败名裂的绝境。她求助于情人,情人们推诿搪塞;她求助于税吏,税吏无动于衷;她求助于公证人,公证人花言巧语,企图称其危难占有她。这时的人世,对包法利夫人是那样冷酷无情!在她面前只剩下一条路,就是结束她尚年轻的生命。

    作者本人就说过:就在此刻,我可怜的包法利夫人,正在法国的十二个村庄里受罪、哭泣。

    《包法利夫人》这本传世之作揭露和批判的正是第二帝国的社会现实,让人们认清资本主义下的真面目。

  • 2、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范文400字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长篇小说,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人心的美丑,人性的善恶。

    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包法利夫人善良美丽而又温和的人。她一开始就是一个撑伞的小姑娘,后来她认识到了一位也很温和的查尔斯。她们慢慢地从相见,到相识,到相爱,于是就生活到了一起。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她哭了,包法利的老公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抱着包法利夫人一边抱着她一边安慰着她,后来她不哭了,后来他们去了一个地方去散步,太热了,他们就撑伞去了,那个男人太好了好像不想让包法利夫人受一点点的伤害。故事的结局非常悲惨,包法利夫人对生活感到绝望,对爱情死心。最后迫不得选择了自杀。包法利夫人死后查尔斯也猝死了,他们的小女儿伯特被送往cottm-mill谋生。包法利夫人在镇上算是一个亮点人物,自然就会引来许多求爱者。其中一个求爱者叫文书比包法利夫人小很多,文书很喜欢包法利夫人,他最后去了里昂进修,但是他对她的爱慕之心没有变,恰恰给另外一个求爱者一个机会他是一个不怀好心的人他只是想玩玩包法利夫人,上来他的鱼钩。

    他的不怀好心被包法利夫人知道了,就和他分手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经历让我知道了人心的美丑,人性的善恶。

  • 3、 读《湘夫人》的真情实感赏析范文

    阅读了屈原的《湘夫人》之后,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全篇寓情于景,字里行间体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苦苦等待,表达了至死不渝的爱情。让我们把自己对《湘夫人》的理解写下来,更深一层地剖析其中的感情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读《湘夫人》的真情实感流露范文,供大家参考。

    读《湘夫人》的真情实感赏析范文(一)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洞庭湖上,烟波浩渺,落叶纷飞中,是谁在极目远眺佳人身影,又是谁在低吟这一首相思。是湘君,湘水之神。

    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于洞庭,”朝驰余马兮江皋”湘君是一位多情的男子,他早早的来到了江边,他在等待,等待着湘夫人,那个他日夜思念的人凌空腾云而来,飘然降临在北岸之洲。他想着建一座水中宫室,用碧绿的荷叶盖其屋顶,汇合着百种花草布满庭院,集百样鲜花陈列在回廊上,这将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宫殿,芳馨华美,绝世瑰丽。然而,当暮色开始洒满江面时,湘夫人依旧没来。湖畔徒留的不过是一个多情的男子,等待的结局不过是一声寂寞的叹息。

    湘夫人,我如约来过。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湘夫人架起了桂舟而来,这是她为湘君准备的,那个她最爱的男子。蕙草饰帷帐,兰草饰旌旗,溪荪饰船桨,这一切,只是为了湘君,她朝思暮想的男子。可是,他却没有出现。“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湘君,你可知我来了,而你却不在,你如此不守诺言啊。这是一个女子最真诚的内心告白,有怨恨,却又有藏不住对男子的爱意,因为有爱,她才无法忍受等待,哪怕是片刻。

    洞庭湖畔,我已抛下了玉玦,澧水之岸,我已留下了佩环。湘君,你可知,我已来过同样的精心准备,同样的等待,而等待的结局,不过是错过。

    也许,他们在时间的无涯里错过了彼此,也许,他们之间的阻隔不过是彼此的焦虑,也许,他们不过是彼此一直在背向而望。华美不过相约,悲伤却因错过。纷飞的落叶中,悲伤丝丝扣入心弦,回合无缘。《楚辞》是股疾风,疾风中上演了这幕相约,华美而哀伤。最美的相约,最真挚的等待,也许,这就是爱,即使岁月频转,光阴回溯,爱,不会褪色。抛却一切世俗杂念,只待来人。

    《楚辞》之美,不仅美在香草美人,桂木芝兰,更美在着浸润着山水之纯的最真挚的爱,这才是爱。

    读《湘夫人》的真情实感赏析范文(二)

    《湘夫人》中的比兴手法感想比兴乃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到了屈原这里再次被发扬光大。在文中,大量运用香草美

  • 4、 读撒切尔夫人传有感

    【篇一:读《撒切尔夫人传》有感】

    关于撒切尔的身平简介,我在这里不想多说了。因为她的政绩世人皆知,我由衷的佩服她过人的政治才能。在这里我只想简单探讨一下撒切尔夫人的政治思想既西方右派思想,也就是保守主义思想。撒切尔夫人受其父亲的影响是一个保守主义者。我认为撒切尔的这套思想体系很适合当时的英国政治环境,因此我今天的这篇文章就要说一说撒切尔夫人保守主义的好处。

    西方的保守主义思想内容有:不相信革命,但相信改革。相信一点一点的前进,而不是彻底推翻一个政权再建立一个新政权。保守主义里经验是唯一重要的东西。用积累的经验慢慢改变,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他们的处事方式。或许保守主义有只信自个儿的强者思维,但我还是比较敬佩的。有句话叫:穷人怕失去既有的,而富人是怕自己被既有的东西绑架。要享有而不要占有。西方的保守党是为富人说话的,但他们用传统价值观念凝聚起来的人比民主党更团结。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何英国的保守党一直发展的很好,因为在我的意识里保守应该是遭人唾弃的东西,但现在随着书看的越来越多,我知道了英国政党各有各的存在的意义。

    看完这本我只想表达对撒切尔夫人多彩的一生表达敬意,并对她所坚持的保守主义表示赞同。仅此而已别无其他目的。

    【篇二:读《撒切尔夫人》有感】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听说过撒切尔夫人!她是被世界折服的铁娘子,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她有着意志刚强,作风果断,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是一般人不具有的品质和精神。

    她出自平民,没有显赫的门第的庇荫,没有夫贵妻荣的依傍,靠着不断地努力追求和顽强奋斗。终于在英国这个重门第,讲传统的国度里,在被视作男子的领地的政治斗争漩涡和激流中,一步一步地沿着成功的阶梯攀登,到达权力之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比她幸运的多啊!我们有着优美的学习环境,幸福的家庭,尽心尽力的老师有着这样好的生活,我们就更加应该好好地学习,应该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啊!我们应该上课时认真听好老师讲课,并且认真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尽自己最大的权利去学。

    撒切尔夫人十分地执着追求,也很刻苦奋斗。所以我们也要学习她那坚持不懈地精神!

    撒切尔夫人正是有着这种精神才会取得胜利,这一切是她应得的。拥有什么样的梦,就拥有什么样的天空,靠着不断努力,终有一天会见到彩虹

    在日常生活中,撒切尔夫人会面对一次次的失败,但是她都会勇敢地去面对。所以,

  • 5、 读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有感

    外国名著《包法利夫人》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爱玛为了追求浪漫和优雅的生活自甘堕落,最终服毒自杀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包法利夫人读后感10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1821-1880),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法国19世纪小说三位巨人之一,福楼拜出生于一个医生世家,曾在巴黎攻读法律,因病辍学。福楼拜的出身对他的写作有巨大的影响:看惯了手术刀的他不相信宗教,崇拜真实——这在他的小说中都有充分的反映。他依靠丰裕的遗产过活,专心于文学创作,他终生过着独身生活。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作者以简洁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包法利夫人》的艺术形式使它成为近代小说的一个新转机。从《包法利夫人》问世以后,小说家知道即使是小说,也要精雕细琢。这不仅是一部模范小说,也是一篇模范散文。但是,《包法利夫人》也为作者带来了麻烦。许多人对号入座,批评福楼拜这部书“破坏社会道德和宗教”,他还被法院传了去:原来是有人告他“有伤风化”。这时许多读者纷纷向福楼拜表示同情和支持,甚至连一向反对他的浪漫主义作家也为他辩护。法庭上,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作家被宣告无罪——由此可见《包法利夫人》的影响。

    书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出生在外省的一个还算富裕的农家.她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小说中的情节使她对爱情充满了童话般的幻想,以为结婚就可以实现她的愿望.在机缘巧合下,爱玛嫁给了医生夏尔.可是在婚后才发现一切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在蜜月里,她体验不到快乐,在此后的相处中,她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胆小懦弱,迟钝无能的人.她心中的白马王子在哪生活在她看来变得不再绚丽多姿,只不过是日复一日的活着罢了.

    这时莱昂闯入了她的生活,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在频繁的交谈中,莱昂发现自己渐渐爱上了这个有夫之妇可莱昂不敢向爱玛袒露自己的心迹,他怕被爱玛拒绝最后选择了逃避,去了巴黎.爱玛在莱昂离开之后才后悔没有挽留他。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怀念被渐渐冲淡了,另一个男人走了进来.

    罗多尔夫第一次见到爱玛就被她与众不同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乎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女人弄到手,他很自信自己能够成功,因为他有钱.罗多尔夫用尽花言巧语是爱玛神昏颠倒

  • 6、 读居里夫人有感
    读居里夫人有感 这本书很薄,而且包含了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写的传记,属于自传的部分就更少了,就这么少的内容还不是居里主动去写的,是在一个记者(麦隆内夫人)的强烈要求下写的。所以尽管是《居里夫人自传》却包含了她的自传和她为她的丈夫写的传记两部分。 在那个时代,美丽是一个女子最大的资本,然而身为天人的居里夫人,却毅然剪短了那亮丽的金发,做家庭教师赚钱,再孤身赴巴黎求学。如果说每个人都像一把伞,那么居里夫人宁愿任狂风吹折精致的伞骨,随暴雨淋透秀美的伞面花边,也绝不羡慕贵妇手中巧夺天工的遮阳伞。她更愿意履行一把伞的基本职责,为更多的平凡人遮挡风雨。 在简陋的储藏室建成的实验室里,沥青矿渣伴着清贫的日子一起翻腾、分离、清洗、提纯,种种的辛劳只为换取那碗壁上星点冰蓝色的闪烁。镭射线为医院里的病患带去更多生命的挽留,x光机让战场上的伤员得到更好的及时治疗,实验室的严格规定让所有放射学的研究生无一不被确保安全然而射线的危害已深入居里夫人的血液,就连她用过的笔记本在75年后仍不断地放出射线!被酸碱腐蚀的双手,被烟气吹皱的额头,种种痛楚绝不亚于小人鱼灼痛的双腿,小人鱼为了亲近人类,得到爱情。不惜割舍最美妙的歌喉;而居里夫人为了让科学的门开得更宽广,让人类更深入的了解自然,不惜放弃了世俗的享乐和溢美。她们都像童话般不朽,因为那种在浪花里舞蹈的境界,毋论古人与来者,都是难以企及的。 大家最快乐的事情往往是在童年时代,而且越是快乐的事情,越喜欢去回忆,越会有更多的笔触去详细描述。居里夫人对自己的童年描述非常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快乐在感染着你,那花、那草、那美景会在读者的脑海中清晰的勾勒出来。然而对于越是痛苦的事情,越会不想触及,这些不想触及的部分可能就是最大的伤痛,书中在自传时对丈夫的去世没有描述,原因只是说是一场灾难,接着就是对带来的痛苦的描述,以至于我只知道她的丈夫不是正常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翻到书的最后去查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才知道皮埃尔因车祸去世。 人生应该充满梦想、充满奇迹,不能因为生活的平淡而磨灭激情,因岁月的流逝而褪去色彩;我们应从一部部经典的书籍中汲取精华和养料,使其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座座灯塔,永远指明我们航行的方向!
  • 7、 读《居里夫人》有感

    暑假里,我找到了人生的楷模,生活的榜样居里夫人。她的一生,对于我,有着太多太多的启示。

    她曾是一个穷苦的波兰女孩,她也是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对知识的向往和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使她成为我们所钦佩的居里夫人。

    整本书中,对我触动最大、也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居里夫人在巴黎求学的那章。她当时经济拮据,为了避免干扰,便从姐姐家搬到了一个阴冷的小阁楼上。每天七点起床,学习到凌晨三点方才就寝。冬日的巴黎寒风刺骨,一床薄被哪能抵抗严寒。于是,玛丽只能将所有的衣服都盖在被子上,甚至将椅背压在上面,以此来增加重量和温暖感。仅有的一点生活费只够她终日以水果充饥,根本谈不上添置衣物。她正是穿着打补丁的衣裙和垫着硬纸板的破皮鞋度过了在索尔本大学的求学生涯的。还让我感动的是在大学的图书馆里,玛丽就像一块贪婪的海绵,拚命地吸吮着知识的乳汁。一次,她忘了吃饭,昏倒在图书馆里。

    在本学院的学位考试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物理学硕士第一名。看到这里,我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了。

    居里夫人是一位谦虚忘我的人,当她获得金灿灿的奖章和奖金时,她是那样的从容和不声张。当她朋友劝他申请专利时,居里夫人谢绝说:不应该这样做,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不应当借此谋利。她把大量奖金赠送给波兰的大学生,贫困的人民,实验室的助手

    居里夫人对科学研究比对自己身体健康还重要,她因长期在实验室而患上了许多疾病,但是她没放弃科学研究,带病坚持做实验,搞研究,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她把一生献给了伟大的科学事业。

    居里夫人留给我们的品德是:要有热爱祖国、报效祖国之心;生活上又简朴,要依靠自己力量去谋求设生活;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不虚度一生;要勇敢、自信、坚强、乐观面对一生。

  • 8、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1000字
    查理包法利对作品主题的深化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历来的研究者和教科书似乎都忽略了这个人物的存在。他似乎只是一个陪衬或道具,可有可无。我们好像忘记了,查理包法利在小说中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也属于福楼拜塑造出来的特殊典型。而且,整部小说是以包法利上学作为开端,他的死亡作为全篇的终结爱玛死后,他又硬撑了一段时间,才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上消失。如果我们把这部作品作为某一个人物的传记来读,传主只能只能是查理包法利,而不是爱玛。虽然在作品中的某些章节,查理的活动、思想的确描述得比较简略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物不重要事实上,当爱玛死后,查理读到妻子的情书时,那些被作者省略掉的部分便重新被照亮了,我们仿佛把小说又重读了一遍。在小说的结尾,包法利获悉妻子背叛后的心理活动过程,作者也没有详细的交代,然而我们即便把包法利本人的弱智、迟钝和憨愚等特征考虑进去,亦不能得出结论说,查理对妻子的偷情与背叛全然无动于衷(他最后轻易地就原谅了他的情敌鲁道尔弗的时候,他想了些什么呢?)。(本文选自) 爱玛与查理具有完全不同的性格心理特点,我们不应在这一点上把两个人物混为一谈。然而,我认为,从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来说,在作者的某些特殊的暗示之下,这两个人物不仅属于同一个社会阶层,而且属于同一个文化类型。相对于那个日益成熟、严酷的资资产阶级社会来说,他们两个人都有着某种先天的缺陷。一个充满热情与幻想,浪漫与天真;一个缺乏生活情趣、智力平庸、感觉迟钝,然而都属于不合时宜的弱者。在查理包法利的迟钝、平庸、弱的背后是宽厚、淳朴与善良,这样一个人物如果出现在《十日谈》或《堂吉诃德》里,也许还会带上一点喜剧色彩,然而他是生活在19世纪中叶的法国,他会有怎样的遭遇呢? 爱玛看清了这个社会的真实状况已为时太晚,她在面临破产的威胁、百计无施之时,作者没有容她多活一天,立即就让她喝砒霜死掉了。因此,爱玛是一个真相的目击者,但她却没有时间去咀嚼苦难。而查理包法利却是一个苦难的承受者。他对苦难的承受完全是被迫的,如果没有爱玛,他可能终其一生都觉得满足(因为他智力迟钝,感受力比较麻木),然而他不仅目睹了妻子的惨死,而且通过她留下的情书获悉了所有的隐情与秘密,进而认识了这个社会的基本真相。他不善表达,天性愚钝,他在获悉真相之后选择了沉默。 作者没有过多地渲染他的悲伤、绝望和痛苦,而是让他静静的一声不吭地靠在墙上死去
  • 9、 梦想≠幻想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梦想≠幻想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 宋欣冉 当一个人全部身心都陷入最美的幻想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艾玛自幼就多愁善感,甚至有些做作。她梦想着贵族般的生活,宛若做了一个华丽的梦。渐渐长大的艾玛对爱情有了无限渴望,她嫁给了一位名叫夏尔包法利的老实医生。期待着她所谓的“幸福”,可婚后的生活却使她大失所望,她的丈夫、她的生活与她的梦想大相径庭。没有浪漫的情话,没有甜蜜的惊喜,丈夫在她眼中甚至是世上最愚笨之人。艾玛对这一切感到烦躁、厌恶,认为这本不该是她的生活。在她眼里,她身边的一切普通人、普通事,都是不必要的存在。这使她前后拥有两个情夫,并瞒着丈夫欠下了巨额债款。但浪漫的婚外爱情也不能完全令艾玛满足,反而使她越发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甚至不愿把家中华而不实的装潢去掉一些。债台高筑,这压得艾玛喘不过气,最后,她咽下一小瓶砒霜,了结了她的“浪漫”生活,也了结了以此存在的自己。 人的一生,也许并不是如意的,可能我们也会像文中的艾玛一样陷入自己美丽的幻想中。梦,的确要有,但并不是用来埋怨自己的生活,而是努力追赶的目标。知足者常乐,看看你的生活,也许它很平凡,有不如意,但也有许多的美好。 过度埋怨现实,过度妄想未来,都会使我们像艾玛一样误入歧途。 还记得那是寒假刚开始的时候,我正半躺在床上玩手机,屏幕上出现的往往都是网上“大佬”的画作。指绘、厚涂、人体……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使我无比沉迷,我内心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寒假里将自己练成“绘画大佬”。可第二天,我已将昨天的事抛之脑后,只顾着玩乐,到了晚上才猛然想起自己的任务。但是,我却一点儿也不着急,心想,反正寒假还有好多天嘛!第三天,第四天……亦是如此。直到寒假快结束了,我才发觉时间已经来不及了,这才拿出纸笔,开始练习。我一步一步按着网上的教程绘画:构图、打稿、整理,一点也不少,可越到后来手也就越不听使唤,画出的线条要么太僵,要么太软,根本达不到绘画的标准。我泄气了,将这一切“归功于”上天给予我的这双“猪蹄”。我放下笔,伸了个懒腰,倒在床上。不练了不练了,还是继续做我的“大神梦”吧。 每个人都可能陷身于幻想,埋怨现实,而不去努力。没错,艾玛的幻想固然美好,但不能脚踏实地地去努力,一切都是空的。

  • 10、 读包法利夫人有感600字

    《包法利夫人》中的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因为她的幸福观离现实太远莫名其妙的离开。

    《包法利夫人》的作者福楼拜(1821-1880),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法国19世纪小说史上三位巨人之一。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此书通过爱玛的曲折的爱情故事,揭露了19世纪中期法国的社会生活。

    包法利夫人从小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在那期间,爱玛迷上了看小说,尤其是那些有关男女情爱的书.书中男主人公不是伯爵就是子爵,这让她深深地着迷了。就因为这样,包法利夫人才会不满于医生夏尔的胆小懦弱,迟钝无能。就因为这样,她才踏上了寻找理想中的爱情之路。但当时的法国正在被黑云笼罩。她最终在被骗与人的只求自身利益之中结束了她的一生。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追求浪漫的爱情,奢华的生活,却不知她所处的环境给不了她想要的。当爱情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时,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果,无论过程如何使人沉沦,结局都只有一个。是谁使她走向了绝路?是人们的冷漠淡然使她求助无门,还是自己对命运的屈服?最终导致了爱玛的悲剧,或许可以说是当时的社会逼得她服毒自杀的!

    现实与理想总会有差别,当现实于理想中的情况不同时,我们不应该把这一切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意外时,或许这是上天给我们一次调整心态的机会。在繁华和虚荣里,也许你会忘了自己的正面目。但要知道自己拥有的,珍惜自己获得的,不要总陷入没有结果的幻想中,来虚度光阴。

  • 2019-10-24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09-28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5-19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24

  • 2019-09-20

  • 2019-09-20

  • 2022-02-07

  • 2021-12-31

  • 2021-07-09

  • 2019-09-23

  • 2021-10-14

  • 2019-09-20

  • 2019-09-22

  • 2019-09-22

  • 2019-09-23

  • 2019-09-23

  • 2021-12-31

  • 2019-09-20

  • 2019-10-23

  • 2022-01-26

  • 2019-11-06

  • 2019-11-06

  • 2019-10-11

读《湘夫人》有感
读后感大全(hdh765.com)读《湘夫人》有感栏目为大家提供最新读《湘夫人》有感、精选读《湘夫人》有感、经典读《湘夫人》有感等,感谢大家的阅览,欢迎大家多关注本栏目文章更新。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