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读红与黑有感 > 地图 > 读红与黑有感,2024读红与黑有感
读红与黑有感相关栏目
读红与黑有感热门栏目
读红与黑有感推荐
读红与黑有感

(共 7644 篇)

  • 1、 月度推荐:司汤达《红与黑》范文优选五篇

    读书之所以是一种乐趣,是因为读书使我们积极思考。在阅读过一篇书籍后内心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感悟。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把自己阅读完后的想法写下来。我们将阅读后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写读后感应该抓住书籍的哪些精髓来写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月度推荐:司汤达《红与黑》范文优选五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司汤达《红与黑》【篇一】

    第一次读《红与黑》是在学生时代,懵懂的年华,自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精髓。记得当时的我,看着这本书,怎么也弄不明白它到底好在哪里,能立于世界名著之林。老实说我甚至有些反感,把不道德的爱情写得如此传神,把贵族小姐矫揉造作写得如此淋漓尽致,我真怀疑那作者一定也是个风流种子。马虎看了一下情节,了解了大概,便束之高阁不再问津了。

    如今年近不惑,自认为欣赏水平有所提高,便重新拾起《红与黑》,看看是不是还是那样无法接受。没料到我竟深深地痴迷进去了,一口气读完不算,还把有些篇章反复地阅读,细细咀嚼着里面的滋味。每一次的感悟都能让我和作者走进一步,好像在与之交谈。真是与当年大相径庭,我不禁为那时年少幼稚的我而感到好笑。

    再一次解读《红与黑》,我为它巨大的`魅力折服,我惊叹于作者细腻的笔工,那些传神的心理描写简直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在虚构小说,而所有一切的发生竟又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合情合理,好像就是顺其自然,直到瓜熟蒂落。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看到了那个时期的广阔的社会画面,更让我了解到了那段法国大贵族和资产阶级交替执政的社会状况。当然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必要背景,没有这些一切的叙述都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

    小说的主人公“于连.所雷尔”,是一个平民出生的小伙子,因精通拉丁文而进入市长家当起了家庭教师,自卑而又傲慢的他鄙视贵族阶层,痛恨他们的所作所为,但心底里又渴望挤进贵族阶层。他勾引市长夫人,继而又为市长夫人的真情所动。在事情败露后,他不得不离开,进入神学院学习。之后又通过别人介绍进入了伯爵家当起了秘书,后又与伯爵的女儿产生了私情,正当他一步一步走上光明前景之时,市长夫人的一封信使他顿时失去了一切,痛恨之余,他向曾经深爱的女人开枪了。坐在监狱里,他进行了深深地反思,使得自己的心灵逐渐纯澈起来,而他与两个女人的爱情也得到了最圆满的诠释。用他的话,他最后的时光是幸福的,他得到了两个最高贵女人的真爱。也许只有在最后的时间里,他们才会剥去面具,

  • 2、 读《红与黑》有感范文400字

    《红与黑》读后感400字范文一

    拉尔神甫曾经说于连身上有种捉摸不透的东西,使于连要么飞黄腾达,要么被踩在脚下,没有中间路可走。那种东西也许就是他的叛逆,他对原不该属于自己的荣誉的追求。如果于连不能获得他觉得自己应有的荣誉,他的追求很可能受到那些拥有荣誉的贵族们的哂笑。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追求是染指。所以,要么光荣无限的生存,要么彻底的被毁灭。

    于连的一生注定是在这个轮廓里斗争,而他在做具体的事情时也是如此。他做很多事总是喜欢将自己逼到绝路。要么获得自己需要的成功,要么名誉尽毁甚至性命难保。他第二次爬进马蒂尔德的房间便是,他对自己说,爬上去,要么重新获得她的爱,要么回来自杀,没有中间路可走。永远不给自己留退路。

    在于连的身上永远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极端。不同的极端交织在一起,如同美丽的陶瓷是由陶土在火与水的交替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于连在司汤达的红与黑中鲜活。

    结果也是极端的,不是成为一件价值连城的瓷器,拥有火红的人生,要么成为一堆毫无价值的烂泥,扔向黑暗的一角。

    《红与黑》读后感400字范文二

    暑假快过马上要开学之际,我抓紧时间看完了《红与黑》这本司汤达死的世界名著。每次读完一本书,我都陷入沉思写一些读后感。看完《红与黑》之后,我却无从下笔。红与黑到底是什么意思,我陷入迷茫。也许,这本书对我一个中学生来说,书中的思想与内涵有点深奥。

    红是什么?黑又是什么?我问爸爸,爸爸也不确定,爸爸只是告诉我一些参考的建议。红也许代表着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自由思想,黑也许说的是落后的教会贵族的利益。也有下面一种说法:红与黑是连在一起解释的,说的是于连的低微的出身和他想挤入上层社会的矛盾。

    我了解了这些解释之后,我还是不太明白。我真的不知道这三个字代表了什么,或许什么都不是呢,或许是作者的一时兴致想到的胡乱的短语,这些全都无可揣摩,无可知的。但有一点,红不是黑,黑也不是红,红和黑都坚信自己的优秀。

    读了《红与黑》,我还是不明白红与黑的的含义。

    《红与黑》读后感400字范文三

    红与黑如同读盘上的红黑点,而这轮盘则象征了那称之为人生的一场游戏。

    于连有才华,自尊和美貌,而最根本,最纯粹的他只是一个野心家。于连所拥有的一切只是为成为一个野心家铺平前方道路的基石。

    19岁的于连,在一个唯利是图,崇尚暴力的家庭中成长。他疯狂崇拜着拿破仑,渴望像拿破仑那样身佩长剑,做世界的主人。但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

  • 3、 读《红与黑》读后感

    人们都说书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其实,书又何尝不是反映作者观点的一面镜子?

    历史上,有很多作家都透过书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就拿《红与黑》来说吧,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叫于连的年轻人,他聪明但出身贫寒,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便想通过女人作为阶梯,挤进上流社会,最终因为误入歧途而走上断头台。

    看完这本书,我既为于连感到悲哀,又对他恨之入骨,以他的才能,明明可以大有作为,可是他却选择了错误的途径,企图利用两个女人对他的纯洁爱情,作为他走入上流社会的台阶,在这里,我不禁想问,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曾迷茫,世界上的善与恶,美与丑,往往只在一念之间,如果走对了,就会在正途上,顺利前进,反之,就会掉入万丈深渊。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事情,也要通过正确的方式解决,才能走出这片迷茫的森林。

    反观于连的悲剧,是他个人的选择错误,也是社会环境的必然结果,那个时代,贵族社会的体系,使得他走上上流社会的诸多路都被堵死,社会的不公平,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因素,这也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在迷茫的时候,不要像于连一样,走入歧途,要时刻谨记:走正路,方能修成正果。

  • 4、 红与黑读后感800字 红与黑读后感范文精选

    《红与黑》讲述于连是一个木匠的儿子,长着少女似的清秀面孔,天资聪颖,记忆超群,有着非凡的意志力。他受父兄虐待,也深以微贱的出身为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与黑》小说个人读后感7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红与黑》小说个人观后感700字1

    掩卷沉思我觉得斯汤达通过《红与黑》这本书不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病态爱情的悲剧也为我们展示了在红道势力和黑道势力统治下的法国社会的黑暗和丑恶。

    于连!综观他极其短暂却满是波折动荡的年轻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复杂。对此人们可以作出很多评判——是个小私有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悲剧;一个野心家的毁灭;一个反封建斗士的牺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为说于连是个个人主义野心家固然不错但不如说他是个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为确切些。自然这种歧途不是简单地采取了某种有背社会道德的手段而是来自他心灵更深处的矛盾本质。

    平民出身较高文化任家庭教师与女主人发生恋情事露枪杀恋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热情"和"毅力"对阶级差异的反抗所表现出近乎英雄的气概就是动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质描写而突出心灵跟踪的手法强化的正是于连处在青年的冲动下追求"英雄的梦想"经历这是对那个社会形态的反抗也是对碌碌无为虚度青春的反抗。年轻有为的青年于连表面上看是被毁于病态的爱情实际上是被毁于当时病态的法国社会。

    斯丹达尔说过:"一个人的幸福不取决于智者眼中的事物的表象而取决于他自己眼中的事物的表象。"入狱之前的于连是在社会这根"竹竿"上攀登以他人(智者就是他人)的眼睛看待事物所以他要"三十岁当上司令官"或者当上年薪十万的主教;他要受到巴黎美妇人的青睐以诱惑和征服贵族女人为"责任";他要挤进上流社会要按照给他十字勋章的政府的意旨行事并且准备干出满足而沾沾自喜甚至真的以为自己本是个大贵人的私生子;凡此种种都是"智者眼中的事物的表象"即他人的承认社会的承认也即所谓"抱负"和"野心"之类。

    于连并非不能成功他其实已经成功了即使他犯罪入狱之后他仍有可能逃跑他的上诉仍有可能被接受他若抛弃尊严表示屈服仍有可能做德·拉莫尔侯爵的女婿……这就是说福利莱神甫言之有理于连在法庭上辩护的确是一种"自杀"的行为。然而看看于连在狱中的表现读者不能不认为于连的"成功"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反而是他的失败促使他走上幸福之路。

    《红与黑》小说个人观后感700字2

    《红与黑》是司汤

  • 5、 读《红与黑》有感500字

    读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后,对于于连,我总觉得要说点什么。

    叶圣陶曾说过:“苦水胜过白汤,痛苦胜过无聊。”如果陶渊明没有“误落尘网中”的觉悟,别享受不了“采菊东篱下”的亦然。那么,对于出生于不之家、地位低下的于连来说,往上爬肯定会比消沉坠落、一事无成来的好。

    于连的所作所为可能是伤害了一些人的利益,甚至可以说为了达到向上爬的目的,他用的手段并不光彩,但在那个等级森严、世袭控制的社会里,穷人要飞黄腾达确实要比登天还难。偷情并顺着女人的裙带往上爬,并不是他的首创,但他远比那些为达到目的的不择手段、丧尽天良的人善良的多,可爱的多,至少他懂得忏悔,“而他的忏悔不是出于一个教士的本能。而是出于心灵的引导。”

    他本可以居且地活下去,但他拒绝了这个机会,在法庭上再三忏悔自己的过错,于是故事才有了一个相当悲惨的结局,可也为他罩上了“人性”的光环。

    我欣赏和景仰这个在理想与冲突中挣扎的于连,一叶在浪尖上颠簸的小舟,至少它拥有弄浪的勇气,即使葬身于大海,其行为也很悲壮,其形象也很美丽。

  • 6、 读《红与黑》书笔记350字

    《红与黑》读书笔记350字

    他之所以悲剧,不仅仅是因为他所处的时代,也因为他的矛盾性格。他的自尊自爱首先表现在当父亲告知他将要去市长家里做家庭教师时,他立即表示不愿意做仆人,即使又打又骂也不想沦落到与仆人同桌吃饭的地步。同时也表现在他善于学习并且不断学习上。无论在市长家还是在伯爵家,他都懂得珍惜和上层社会的人接触的机会,懂得揣摩他们的心理,学习他们那些相对文雅的言行。此外,他的自尊自爱还体现在两次爱情经历上,面对两位姿色迷人的上层女人,他没有一开始就屈从依附、即使后来有也是在确认对方的爱意之后。面对第一次被玛娣儿特甩后,他伤心难过、却没有抛却自尊向玛娣儿特求爱。相反的是,他通过另一种方式让玛娣儿特彻底折服于自己。

    说他自卑,一点也不为过。初入市长家,他总感觉家里的侍从孩子等都看不起他的出身。他敏感到对自己吃饭坐的位置都觉得是别人瞧不起他。而这种敏感正因为自己平凡的出身所致。

    在爱情面前,他也自卑。无论是与瑞那夫人还是与玛娣儿特,他一开始都倍感怀疑,他怀疑的理由恰好来自于他认为自己的出身和地位远不如她们的其他追求者。哪怕处于热恋中也多次因为他自卑所致的敏感而伤心。

    《红与黑》读书笔记350字

    读完《红与黑》,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作者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将主人公于连、特瑞那夫人和玛娣儿特三个人的性格特征展通过写主人公于连这样一个下层青年奋斗失败的故事,反映出***之后的法国的社会现状。

    首先,主人公于连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物。他自尊自爱而又自卑,勇敢而又懦弱,真诚而又虚伪,追求自主却又表现出种种屈服和依附,激情而不失冷静,可也傲慢冲动。简单的用几个的词来概括于连的经历就是出身于平民、较高文化、有幸任家庭教师、有胆量与两个上层女人产生爱恋、一时冲动枪伤深爱的女人、被判死刑。

    《红与黑》读书笔记350字

    《红与黑》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它的写作背景是发过拿破仑王朝覆灭,波旁王朝复辟。小说主要讲了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历程及其两次爱情经历。小说主人公于连本是一个普通劳动阶级木匠的儿子,由于他积极进取、努力学习,懂拉丁文、甚至能背诵《圣经》得到了维璃叶市长特瑞那的青睐,选他作为家庭教师。从此便离开了那个经常因他看书打他的父亲以及欺负他的哥哥,在市长家开始了崭新的家庭教师生涯。在此过程中,他爱上了市长夫人,并与之相爱。最后,贫民所所长哇列诺写匿名信给市长特瑞那先生,到了纸包不住火的地步,

  • 7、 读《泡沫之夏》随想3000字

    暑假到了,的读后感频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读《泡沫之夏》随想3000字,供各位参考!

    《泡沫之夏》是我读的第一本小说,以前高中学习比较紧张,没有闲暇看各类小说。上了大学后,课余时间多了,就阅读了风靡多时的青春小说《泡沫之夏》。《泡沫之夏》是武汉大学女作家明晓溪所著,共有三部。主要讲的是书中女主人公尹夏沫与两位男主角欧辰和洛熙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尹夏沫在音乐领域的经历。

    在小说中,尹夏沫是唯一的女主角。她有一头海藻般浓密的长发,微微卷曲,皮肤很白,是象牙色,眼睛淡静如海。她美得就像异域传说中的公主,神秘而纯洁,美丽得使空气也迷离梦幻。欧辰,男主角一号,他身材俊美修长,下巴线条有欧洲贵族般高傲,漆黑倨傲的眼眸,眼底闪着绿宝石的光芒,犹如太阳神阿波罗。洛熙,另一个男主角,头发黑玉般有淡淡光泽,脖梗出的肌肤细致如美瓷,浅蓝细格的衬衣,手腕处松松挽起,简洁略带华美,就像参加完豪华夜宴后刚将晚礼服随手扔掉的王子。

    对于这部极受欢迎的小说,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因为真的很喜欢。小说里,描写尹夏沫究竟爱谁,又应该和谁在一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看法。还有一个较为深沉的问题,那就是爱一个人是否一定要拥有才会幸福呢?以下是我个人对这部小说的一些观感与看法。

    从整部小说来看,可以知道三位主角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故事。尹夏沫和欧辰原本是公认的一对,欧辰对她很是疼宠,而尹夏沫也享受着欧辰对她的爱。哪知,洛熙的出现,使得欧辰与夏沫产生了一些误会,从而有了送洛熙出国,有了夏沫的养父母意外车祸身亡,有了那晚在暴风雨的樱花树下夏沫和欧辰的决裂,有了之后的故事五年后,夏沫进入影视圈,她在几年前发生的事中,懂得了要保护自己得让自己变得强大,不再轻易相信他人,一切都要靠自己,才能保护自己和弟弟不受伤害。而这时,她也与已经是娱乐界有名的偶像明星洛熙相遇,并且成了他的女朋友。然而,欧辰也恰巧出现了,只是他失去记忆了。本来,夏沫已经和洛熙在一起,欧辰也失忆了,对洛熙还没什么太大的威胁,可是洛熙自身自卑脆弱和多疑的性格,加上欧辰再次对夏沫产生感情,有意在两人之间制造误会,洛熙就开始不安起来,而且怀疑夏沫会和欧辰旧情复燃,无论夏沫怎样解释都不相信,还做出些令夏沫伤心的事。欧辰看到二人关系密切,妒火和醋火让他只想抢回夏沫。而小澄的病让欧辰有了留下夏沫的机会。所以在外人看来是他的卑鄙拆散了夏沫和洛熙,但是,这一切只是表面的原

  • 8、 读《我在未来等你》有感3000字

    读《我在未来等你》有感3000字

    这是一本写满关于青春回忆的书,36岁的郝回归在要去向自己心爱的女孩表明心迹的时候,在出租车上捡到一个笔记本,就此穿越回到了自己17岁时的那个时空。阴差阳错的,36岁的郝回归原本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大学老师,穿越之后却成了自己17岁时的班主任。

    36岁的自己遇见17岁的自己,郝回归遇见刘大志,和他一起经历着17岁的自己所经历的的一些事情。青春里,陈小武、陈桐、叮当、微笑一直与自己相伴。郝回归试图改变着些什么。但最终发现,一切都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他能做的,就是教会17岁的自己成长。从一个年少无知的少年逐渐懂得一些人、一些事,也从一个不思进取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刻苦努力的人。在于17岁的自己的这个时空接触的大半年里,郝回归也慢慢接纳了自己。以前的他总觉得是过去的自己太差劲,才造成现在自己的这般碌碌无为,身边的人都变了,陈小武变得世俗,张口闭口都在提钱。叮当也满足于做个家庭主妇,陈桐做了公务员,也变得势力了。有了这次奇妙旅行,郝回归好像突然把这一切都看清了,大概是这个世界一直在变。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思路很清晰,故事线也很利索。诉说着青春的往事,好像每个人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有的人也许正在经历说中所说的,有的人也许已经经历过书中描写的青春,将自己的思绪重新拉回到了那个纯真美好的年代。

    刘大志在那个日记本上有三个问题:

    1、最迷茫的时候,谁在你的身边?

    刘大志写的是:

    可能就是现在吧,马上就要高考了,有些朋友不参加高考,有些朋友要出国,但是还好,大家还在一起,每天都待在一起。

    2、你现在身在何方?10年后你向往的生活是什么?你最想成为谁?

    刘大志写的是:

    我生活在一个小城市,我希望10年后能够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能每天生活得很有热情,即使有困难的事情,也能想到办法去解决,不害怕解决问题。我不想成为谁,我想成为一个我想成为的自己。

    3、你想对现在身边最要好的朋友说什么?

    刘大志写的是:

    我想对他们说,希望无论经过多少时间,我们都不要变。我们都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我们不要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关于这三个问题,我也想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

    第一个问题:最迷茫的日子大概是大一的那段时间,本来就没有被自己喜欢的专业录取,自己不够自信,又被自己喜欢的男孩子拒绝,更加不能肯定自己。自己有没有什么特长,和多才多艺的同学们相比,自己真的是太

  • 9、 读《中国现代国家的其源》有感3000字

    读《中国现代国家的其源》有感3000字

    无名小子

    前些年看了孔飞力写作的《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对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史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西方史学与中国史学的比较来看,差别还是蛮大的,西方史学存在很多流派,以分析见长;中国古典史学分为编年体和纪传体两类,以精炼见长。在今天来看,史学不再拘于西方与本土之争,西方史学对我们的影响慢慢成为一种潮流,而编年体和纪传体史学于今天已慢慢的不能胜任载道的重任,大有退出历史舞台之势。

    孔飞力作为西方的汉学家,研究中国的社会史和政治史,并以此作为终身的目标。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来看西方人的研究成果,对于他们的结论是存在疑问的,甚至怀疑他们能否胜任这个工作。更何况以我们的传统教育看来,帝国主义之人到底能安什么好心思呢?所以在我开始读《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的时候,心中是抱有这种疑问的。当我慢慢的阅读,能感觉到作者治学的那种精神,并没有夹带政治上的私货,也就打消了以前的疑虑。这本书仅100多页,内容不多,接下来我就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读此书的感想:

    一、现代国家在中国的产生

    何为现代国家?经历了工业化的西方国家形成"现代"国家的功能,由于他们首先发展起来,并长时期主导世界格局,从文化上来看,他们具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认为现代国家的起源只能根植于西方文化,其他文化不能孕育出现代国家的种子。这点来看,孔飞力是持否定态度的。

    孔飞力在序言中提到"难道只有经历了工业化的西欧和北美才会形成可以被称之为‘现代’的国家功能、政治结构和社会体系吗?这其实是一种文化上唯我独尊的判断。"既然现代国家并不是西方所界定的唯一标准,那么其他文化中如何孕育现代国家的故事就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紧接着他抛出了"现代国家如何在中国文化中产生"这个问题,他主要是着眼于和珅之死后的中国作为研究起点,认为现代国家在中国产生是革命与变革的结果,并受到了外部世界种种力量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帝国晚期具有多重侧面的国内危机。并以三个问题作为本文的研究点:1、政治参与的扩大如何同国家权力及其合法性加强的目标协调起来?2、政治竞争如何同公共利益的概念协调起来?3、国家的财政需求如何同地方社会的需要协调起来?从这些研究方法和术语来看,不同于我们传统的史学研究,特别是对于我这种业余的爱好者看来,耳目一新,不仅为我提供了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其严谨的态度更令人肃然起敬。

    二、现代中国于传统中寻

  • 10、 读《钟鼓楼》有感3000字

    读《钟鼓楼》有感3000字

    善小姐很咸

    我在无意中寻得这本书,却出奇地喜欢它。这篇小说的命名就特别吸引我,可能是家乡也有一座"钟鼓楼"的缘故。书中的钟鼓楼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啊,它经历的事儿可真不少。不管是"糟心"的琐事还是"欢快"的乐事,在翻动的书页间,我们似乎离鼓楼越来越近。有时竟会觉得,莫非这世上果真有什么"前世轮回"罢?不然我怎会对钟鼓楼如此熟悉?

    (一) 文学价值

    刚敲打完标题,我意识到——这题目取得过于广泛了。况且,我作为一名简简单单的读者,对这篇小说的文学鉴赏自然不如文学家们的评论。但是,又正是因为一名读者,我想,我们也有权利来品鉴一本好书。对于质量,却不敢"打包票",权当各抒己见。

    说回正题,这篇小说的构思及其巧妙,与《雷雨》有那么几分相似,都是采取以某一天的具体事件为线索而展开全文。《钟鼓楼》以薛纪跃娶媳妇为"点"分散开来,就好比是一块石子投进了湖里。薛纪跃娶媳妇是石子,由此而生的涟漪却囊括了那条巷弄里形形色色的人物。顺叙是框架,插叙是填充,两条线索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也让文中的人物忽地"立"起来了。他们逃离了文字的二维空间,竟来到我的面前上演着他们的生活,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实,我们的呼吸声似乎在同一个频道。

    一位文学家,一位作家,他写这部作品究竟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呢?是为了生活,还是为了兴趣,亦或是为了所谓的"主题思想"?有时候,我也不明白:那一份份答案是否正是作者的初心呢?在这篇小说中,不是单一的叙述,而是——我说出我的看法,不管你是谁。作者在表露他的内心想法,作为读者,你能有共鸣更好,没有也不碍事。后文会有专门的篇幅来和大家分享文中有趣的观点。

    语言是一种思维工具,每一个故事都有它特定的场景,全文地道的北京话,时而掺杂些北京的方言,一会儿看正文一会儿看注解,这样并不繁琐,倒颇有几分童真的感觉,可能我是真的在和文字"躲猫猫"吧!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看似朴实无华,实则蕴含着太多人的性格。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来说,韵味也不一样。而作者似乎能够察觉所有人的心思,他知道这个人物在这个场景中会采取怎样的方式来表达。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在话语中重获新生。我喜欢这样的语言。

    请问,你觉得你是一个经典的人吗?

    以前,我认为这世上的每一个人啊,都是独一无二的。可是,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都有共性。比如,我们用"好"与"坏"就把人分类了,就以这么简单的方式……读到詹丽颖的时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9

  • 2019-10-20

  • 2019-10-20

  • 2019-10-11

  • 2019-10-11

  • 2019-09-25

  • 2019-09-23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读红与黑有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读红与黑有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红与黑有感、2024读红与黑有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