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观后感 >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 > 地图 >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2024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相关栏目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热门栏目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推荐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

(共 1051 篇)

  • 1、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

    《大秦帝国之崛起》

    前几日看完《大秦帝国之崛起》后,除了感叹先人们的智慧之外,也带来了很多的思考,诸如国运、如国君、如国士等

    民心所向,志士抱团,强弱之争胜负亦难料。

    秦献公赢师隰与魏国展开大战,而那时的秦国在战国中处于小国、弱国的境地,以至于每一战都可能置秦国于亡国灭族的边缘,因此有了天下卑秦之说,但秦人血性,誓死卫国,一首赳赳老秦共赴国难震撼人心。那时的秦国多以团结奋战而得以悲壮自保,使强魏损兵折将却不得半寸山河,献公时期的秦国当是弱国团结自保的典范。相比之下的晚清,虽然国力衰退,但其综合国力在当时的世界上也算翘首,却每每败于东洋日本和西洋列强之手。是军中无良将?还是朝中无贤臣?古语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鄙人以为非无良将贤臣,实乃民心向背,脱离群众,政令失真,执行不彻的恶果。晚清的败亦算是后世之警钟。

    决策英明,搭配协调,鹿死谁手留待后世观。

    回到决策层,献公时期的秦国,其每战之主帅或为国君师隰、或为储君赢虔、或为公子赢渠梁。国君师隰威望冠于国,可聚民心、凝士气;储君赢虔作战勇猛、身先士卒,似锋利的矛刃,可使秦人锐气不减;公子赢渠梁智勇双全、举重若轻、量宽得人,似坚实的盾甲,可使秦国进退可旋。再看民国时期的国民政府:抗日之心不坚使志士不孝民心不聚,坐失多数战机;而作战之力不统,使多数战役胜则惨胜、败则惨败,徒伤国力、军力;客观的讲国民党军队高层不乏带兵有方、指挥有度的将领,但大多却因为部下执行力欠佳、军内中流之柱各怀私心、各兵种配合不力等因素致使其在抗战和国共交战中节节败退。前后对比,忽然让我想起西方学者的一句话: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绵阳可以战胜一头绵阳带领的一群狮子。今天看来,中央统战部的存在还是很有必要的嘛。

    任人唯贤,用人不疑,放权把关可图复兴业。

    献公伤亡后,孝公掌国之牛耳,时值内有政局不稳、外有强敌虎视,然孝公审时度势,以海纳百川的气度,以吾且尊官,与之分土的胸襟诚邀天下志士共谋大业,一文惊起滔天浪,各国欲展宏图的仁人志士纷纷涌入秦国,商鞅就是其中一员,通过士大夫景监的引荐,得以和孝公畅谈强秦大略,孝公赏识有佳,随赐封高位,并力排众议,举全国之力支持商鞅变法,在此期间秦国废除贵族世袭制以压制王宫贵胄们的奢靡之风、按军功授爵赐田宅以激励军士立功之心、废井田免徭役以发展农业、建县制开阡陌以加强中央政治集权,短短二十年间秦国成为战国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 2、 大秦帝国观后感
    篇一:大秦帝国观后感 年前,无意间于网络上浏览到了电视连续剧《新大秦帝国》的信息,原以为《新大秦帝国》也不过是一部普通的历史剧。因为在我们的印象里,一说起秦国就只有秦始皇、就是暴政、就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仅管如此,因为热爱历史的原故,我还是豪不犹豫的在线观看了此剧。没想到,不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从一开始,这部电视连续剧就深深的吸引了我。于是乎,一口气看完了51集。本来当时就要写写观后感的,但是感觉此剧太博大、太深厚、太经典,不写则已,若写就不能草草了事,所以迟迟未能动笔。只到前段又完完整整地看完了第二遍,才下定决心写此观后感。 我个人认为,就总体来说,《新大秦帝国》是有史以来拍的最好,最有看头的一部历史剧!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因有四。 一、《新大秦帝国》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了秦王朝的历史意义和地位。 在我们的印象里,秦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一说起秦王朝,人们就只会想到秦始皇和他的暴政;一说起秦王朝,人们就只知到秦始皇统一了六国;除此之外,秦王朝没有什么特别,似乎可有可无。但《新大秦帝国》却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正确的高度来审视和评价了秦王朝的历史意义和地位:“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的正源;秦王朝所处的时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一个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最为充满活力、最为伟大的时代。用那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那个时代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那是一个大争的时代。中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争之中!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举凡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这种大争之中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战争规模之大,经济改革之彻底,权力争夺之残酷,文化争鸣之激烈,民众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之紧密,创造的各种奇迹之多,涌现的伟人之多―――所有这些,都是后来的时代无法与之比肩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作者孙皓晖语) 二、《新大秦帝国》所展现的浪漫情怀和奋斗精神催人奋发 打开《新大秦帝国》的视频,首先序幕里的字幕
  • 3、 大国崛起——《大秦帝国》读书笔记2000字

    大国崛起——《大秦帝国》读书笔记2000字心得感想范文:

    一个假期基本看完了大秦帝国,还差大帝陨落和帝国没落。也不知道还有没有心情读下去。

    虽然偏近史书的小说中夹杂有很多作业自己的评价和猜测之论,不免有粉饰帝国,粉饰各代秦王秦臣之嫌。但整个描述大气恢宏,许多见解新奇比如,术治亡韩,乱政亡赵,分治亡楚,失材亡魏等等论述,掷地有声。大秦递经秦孝公商君变法图强,公如青山,我如松柏,两者铁血变法,虽然法令繁多严苛,但乱世用重典,以结果论,无异于一剂灵丹妙药。秦惠王、张仪纵横捭阖,期间苏秦、张仪两人亦敌亦友的穿插,对六国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使得秦国没有死于重重围困,秦国得以生于忧患,不断深入变法和巩固边疆。司马错奇袭下蜀,使边陲划入王化。及至秦昭襄王,魏冉,范雎,白起,蒙挚,名臣良将接踵而出,白起破六国联军,攻掠魏楚韩,破百城,掠其地,迁其民,使得周边列国国力大大下降。赵武灵王力行变法,胡服骑射,使得赵国经济飞速增长,击破北方少数民族,拓宽疆域,赵国成为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大国。及至白起、范雎长平之战一举大破胡服骑射后战力与秦军相当的赵军。虽然由于政见不合,亦或功高震主,白起自裁,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为数不多一战未负的战神。想当初,借书时候,指明我要先看白起,杀降也是其一生污点,也是后世攻讦秦和白起一大凭据。然则,当时大争时代,如此多敌国精壮,不能放虎归山,又很难为我所用,若想灭国,必毁敌国大军,杀降也就成了正确又艰难的抉择。在古代战争中,处理战败方的精壮很常见的方法就是坑杀,夺城不如夺民。

    历经两代体弱多病的秦王,到了大一统的嬴政继位,吕不韦通过奇货可居的嬴政父亲嬴异人从商入政,其政更为温和,意在缓和商君之法的严苛,一部《吕氏春秋》,一字千金,仍鲜有一字师,然终与秦始皇一统天下政见相左,同时又是功高盖主,以及太后之事招来贬黜和杀身之祸。其后秦国养精蓄锐,文有李斯,王绾,郑国,武有王翦,王贲,蒙武,蒙恬,尉缭,李信等等。铁甲但成,大举出关,吞灭六国,南抚桂象,北驱匈奴,西定羌狄,华夏合一。然后郡县制,书同文,车同轨等等举措不仅奠定了大秦基业,也为中华奠定了一这个思想,凡我中华者,一统为正,深深影响了后世。不能将中国统一的领导人不是一个好的领导人,所以在当今,新疆、西藏、台湾、南海等地是我国不可能分割的领土,这种意识已经深入我们的骨髓。

    虽然长城、直道、水利工程等等工程耗费大量财

  • 4、 大秦帝国观后感【2篇】

    作者:郭博

    《大秦帝国之裂变》此剧诠释的就像是一部国家或企业管理改革变法之范本,展示秦国从弱到变法到变强的全过程。参透国家或企业的选人(秦王渴求贤士能人治国)、用人、育人到变法到其成功的要道。选人海选及畅谈理念三天三夜,理念相同,心在一起。后逐步推出系列利国利民的变革措施并落地实施,取得巨大成功。国力强大民心同聚,战斗力强并收复失地,确立霸主地位,纵横六国,统一天下!

    通过对大秦帝国之裂变的观看,人才是企业根基,团结一致,步调一致,赢得人心,张弛有度,随机应变,不循规蹈矩,敢破敢立。识人辩人,组建一只战斗力强悍团队;上下齐心协力,其利断金;为业务出色者,给予厚爱与栽培;英雄不问出处,能者上,庸者下。倾听各业务想法,为业务发展大局考虑。各业务要熟悉现实际现状,思维清晰,及时汇报;给予果断处理;依照业务发展为中心,为竞争的市场形势时刻准备着!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公室部族,更是如此。公主荧玉抛开公主身份,化身黑林侍卫,随景监赴魏的插曲引出在企业面临困难时刻,领导者既应是管理者,也应是作业者,能上能下,为业务目标着想众志成城,带领团队向着目标共同努力奋斗!

    战略始终要站在发展的前端,制度不断的完善是目标的根基,目标明确,找准奋斗方向,坚持不懈的努力;制度规则明确,奖罚分明,思想统一,破除阻力,政策务必落地。奖罚分明,强硬执法,六亲不认,连太子及王公犯法皆被惩处。时刻保持清醒,认清事实,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才能有机会去发挥及弥补不足。目标的制定实施,要符合实际情况,为达到大的目标,分步去完成,坚持正确的方法,朝正确的道路前进,自然能够成功。工作中既需雷厉风行,也要规划得当,有法可循!创新,变革就是要有牺牲,会触及很多人的利益。正所谓君子犯法应与庶民同罪,无论身处何职,触犯法律都应受到相应的惩罚,否则于法,也是千里大堤溃于蚁穴。秦法即企业流程制度,规定了制度就应严格按照其行事,各部门都应遵循游戏规则,互相配合做好应做之事。

    商鞅遇到同时代最好的伯乐并为之所用,千里马能力自然会显现。商鞅变法强秦,以法治国。通过推行强秦九论,让贫穷落后的秦国走向强大,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特别是让法治理念深入民心,能人所不能改变的境界。在实施变革当中,不乏血的代价,商鞅不畏强权势力,秦公不避亲人,为秦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善制度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

    篇二:大秦帝国观后感

    作者:尚卫

    看完大

  • 5、 读《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有感

    翻开书页,随孙皓晖先生一起,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跨越千年的人事变迁,最终,徘徊于这里。的时代,群雄并起,乱象丛生,朝秦暮楚,势无定数;这个时代,百家争鸣,异彩纷呈,思想开放,人格独立。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战国。

    以战国为背景,孙皓晖谱写了一部鸿篇巨制。而《黑色裂变》则着重描写了秦孝公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下走向富强的故事。一书六部,为何我独爱它?

    众人皆知秦朝之兴盛,始皇之伟绩,却鲜少有人记得秦人是在环境恶劣的草原中一刀一剑拼杀得的领地,是在外有强敌,内缺贤臣的困厄中撑起的秦国。孝公执政初期,秦国面临的正是这样一个危难的局面。因此,这部书是秦国的苦难史,也是秦国的崛起史。我认为这部书最集中地体现了秦人的气概。

    孝公求贤若渴,一道求贤令诏告天下;商鞅见求贤令,一番沉思后动身赴秦。孝公得商鞅,是其之幸,得此贤臣,宛若增臂膀;商鞅遇孝公,是其之幸,见此明君,方可展鸿图。君臣志同道合,为使秦国屹立于乱世不倒殚精竭虑。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商鞅力排众议,批判保守,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终于给一个在风雨中飘摇的国家带来了强盛的希望。

    读完此书,尤有一句充满血性的话语在脑海中回响。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何为共赴国难?共赴国难,是孝公在六国攻秦时自断两指,痛书国耻;共赴国难是商鞅在国内生乱,法不众时,斩杀百人,以立法威;共赴国难,是将士们高喊血不流干,誓不休战一举收复河西。秦之民风剽悍,君民一心,在彼之世,孰可比肩?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这句响亮的口号体现的是老秦人磨不灭的爱国之心。滚烫的血液不仅在千年前老秦人的身上流淌,也在千年后的炎黄子孙身上沸腾。

    举国同心,其力断金。热爱祖国,团结一致,是镌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不可退却的精神。这样的精神不仅体现在面对国难时,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抗日战争期间,中华儿女将满腔热情投入反侵略斗争,打败法西斯主义;2008年的汶川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鼓舞了多少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拧成一股绳,爆发出强大的凝聚力;2015年也门撤侨事件,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担当,也让国人自豪地大呼厉害了,我的国!可燃冰成功开采,量子通信卫星成功发射,一带一路的提出与形成桩桩件件无一不表明了中华儿女的精神品质。

    《大秦帝国》中所歌颂的精神,正是当今国家建设中所需要的。

    商鞅一生极一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为秦国变法事业殚精竭虑。今日人民公仆也将

  • 6、 《大秦帝国》之读后感1500字

    在世人惯于仰视盛唐的繁华和大汉的威严的时候,有多少人还记得在中国延绵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划过一道耀眼的流星,他以最闪亮的姿态转瞬即逝。秦,自一统华夏至国破君降不过区区十五年,确实,十五年对于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确实只能算昙花一现,但对秦国来说,自己的渊源却并不止这十五年,早期可以追溯到周,因为勤王,被周王封国。之后能经过春秋和战国的连天战火,不仅保存宗庙,而且能最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统一华夏,可以算的上是厚积而薄发。虽然我家住咸阳,是一名地地道道的秦人,但我承认在阅读《大秦帝国》之前,我对秦人以及秦文化知道很少。

    翻开《大秦帝国》第一部,我就为书中朴实的秦人精神所折服。秦人质朴,但质朴不是愚笨。战国时期,向来是强国吞并弱国,自然界的法则在这段时期内表现的淋漓尽致,实力就是一切,魏国在当时可谓国力强盛,无国能出其右,而秦国仍然是西部边陲的一个穷困潦倒的弱国。在这种背景下,魏国举兵侵犯秦国之时,秦国举国上下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取得了惨胜。这个在当时不能不让人感到非常意外。是什么使秦国赢了那场战争?没错,正是秦人。

    秦国生产技术落后,国库并不殷实,可以说秦国比当时任何一个国家都渴望和平,从而为自己的发展争取时间,所以秦国不希望开战,这并不是说秦国畏惧战争。秦人粗犷,但秦人明事理,亡国奴他们不做,他们有血性,宁可战死也不愿苟活,只要国家有需要,秦人随时准备着付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

    想到这里,突然才理解了,当秦孝公倾秦国之财物使景监赂六国以破六国联合灭秦的计谋时,所承受的压力以及自己作为一名秦人的心痛。作为一名国君,没能带领着自己的国人走向富强,反而需要贿赂六国以求存国,对于秦孝公来说这是何等的耻辱!

    古语有云:知耻而后勇。这句话对秦人来说愈加贴切,正是秦人的这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劲头,在最后拯救了秦国,强大了秦国。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当年魏惠王携五国国君剑指秦国会盟分秦,立誓天下自此无秦,数百年之后,秦王政大朝会于咸阳,用实际行动向天下宣称:天下自此无六国!

    《黑色裂变》中写商鞅自魏国初到秦国之后,勘察秦国十余县,深知秦人的疾苦,同时也感受到了秦人的朴实和铮铮血性。几千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商鞅以及他的秦法在当时的秦国深得人心。及至后来,商鞅被秦惠王赢驷车裂,百姓个个挥泪恸哭,最后尊称商鞅为法圣。秦人,他们虽然讷于言谈,不善于表

  • 7、 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读后感

    2020年的寒假,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大家不得不呆在家里,我也放下了外出旅游的计划,在爸爸的陪伴下开始阅读孙皓晖历时16年的呕心沥血著作的大秦帝国系列丛书。全书共分六部,我刚刚读完第一部《黑色裂变》。讲的是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秦国由弱变强,收复失地,开始崛起的故事。

    公元前362年,秦献公在大战中身中毒箭而亡。嫡子赢渠梁灵前即位,史称秦孝公。秦国此时国力虚弱,遭列强蔑视。山东六国会盟,图谋分秦。内忧外患中,二十二岁的年轻君主秦孝公血书国耻碑,向天下广发求贤令,誓以变法强国。在与入秦士子的反复切磋度量之中,商鞅脱颖而出。渭水船头,商鞅一展为政主张,以法家思想折服了秦孝公。秦孝公拜商鞅为大良造,开始了君臣二十年的大变法。商鞅带领着秦国一步一步地接近他理想中的法家治世。秦国新军练成,国富民强,百姓勇于公战,平民争立军功。

    因为常年为国事操劳,所以秦孝公和商鞅虽不足五十岁,却都是心力交瘁。秦孝公召回了流放二十年的太子嬴驷,撒手而亡。嬴驷即位,史称秦惠王。六国趁机向秦国施加压力,要求秦国杀商鞅以谢天下。为避免秦国陷入内乱,商鞅交出政权兵权,坦然入狱,被老世族车裂身亡。赢驷借势扫清所有反对变法的旧贵族,将商鞅之法立为万世国法。咸阳皇宫里,一个比他任何先辈都要更加冷峻的年轻君主,正在谋划着强国崛起的新局。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要想强大,必须从我们自身改变做起,不断吸取外来的先进经验,取长补短、优胜劣汰。更要徐徐图之,不能一蹴而就的道理。

  • 8、 《大秦帝国》之读后感2000字

    公元前362年。

    这是上下五千年里一缕无意的朝阳。

    掀开书的扉页,献给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赫然纸上,我想,这次打翻的不是墨香,许是历史长河里那一壶清冽抑或馥郁的酒。

    似是又想起了昨夜的梦,梦中,一半妩媚,一半飞扬。

    是谁暗夜唱秦腔

    乌云遮月,秋风萧瑟。看到他的第一眼,没有臆断中的金戈铁马、想象中的轰轰烈烈,有的却是那一份果敢与镇静,而这,正是后来的秦孝公嬴渠梁。当他每每闯入眼帘,都会感悟到那抛却浮华的思考,摒除忐忑的作为,承继王位如此,重用商鞅亦如此。

    他,传承了老秦人的坚毅。秋天的暮色让黄河西岸多了一份肃杀,而秦献公也在逐梦的路上留下最后一滴血。此刻,嬴渠梁的梦想被点亮,当他斩断手指在石块上写下国耻与老秦人共勉时,我便知道,一个伟大而光明的时代即将到来。嬴渠梁在坚持着,坚持那用血染的梦想;等待着,等待那心向的新日。

    他,领悟了新秦人的果敢。面对未来,千金一刻,而他选择了等待;面对人才,广开言路,他选择了年轻的商鞅、景监、车英;面对儿子,严格勉励,他选择了让其去磨砺;面对责难,迎面而上,他选在了在墨家总院登上论战台。冥冥之中,那一份果敢让风起云涌的乱世,多了一份沉淀,多了一份思考。

    是谁泛舟五湖上

    太阳初升,秋霜晶莹。一袭白衣的他,可雅可俗,用脚印丈量秦地,用年华书写历史,而这,正是商鞅。历史课上,曾多次聆听到关于商鞅的故事,而这次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可歌可泣的真君子。这些无关他的学识,无关他的情怀,有的只是心中的追寻,梦中的坚守。他是天生的铁腕政治家,他的意志,他的灵魂,他的秉性,他的智慧,都是为政为治而生的。

    他,不孤单。变法,一个沉重却又充满朝气的词眼,因为其背后有太多的斗争与牺牲。也许,一袭白衣足以撑起一段历史,但是要撑起一段变革,实属不易。然而,嬴渠梁的知心交心与鼎力相支,却让这袭白衣承载住这份孤独,从而铺展开变法后的万象更新。

    他,不悲哀。车裂,在我看来是残忍的,从最初的不理解到看透商鞅的初心,许是对新法的涅槃,对新君的拥护,让渭水畔的万民洒下哀思,让历史用时光去铭记。

    是谁倚剑吼西风

    秋霜白露,草木枯黄。许是最初的顽劣让我对他的期待度并不高,然而我却忽略掉了这只是腐朽权贵的迷魂药,后来秦公及商鞅的教导让我看到了他的可塑与自我成长的那份强大。这,正是后来的秦惠文王赢驷。记忆最深刻的还是那些赢驷自制的书卷,以及从对父王与商君的不解到理解。

    他,拥有

  • 9、 观《大国崛起之帝国春秋》有感

    我选择观看这一集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对德国这个国家以及对他们这个民族怀有一种略显嫉妒的敬意。我曾经不止一次地从报刊书籍中了解到,德国人严谨、高效,敢于面对历史,热爱本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明智、勇敢的民族。据说,即便是在熙熙攘攘的火车站,他们也特意辟出一块安静的地方给旅客提供严肃文学和严肃哲学的书籍。在这样的大环境的熏陶下,也就难怪德国涌现出那么多令人耳熟能详的大师:席勒、歌德、贝多芬、瓦格纳、黑格尔、爱因斯坦……对于这样一个为人类做出过杰出贡献,同时又策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国家,我想的确应该去了解一下它的历史。

    纪录片从1815年德意志邦联的建立开始叙述,至20世纪90年代德国统一与发展结束,比较系统、清晰地介绍了德国一步步走向现代的曲折历程。具体过程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

    1、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时期。这一时期之前的德国很像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和建国初期的美国,虽然名义上为“邦联”,然而这样的联合是极其松散的。各邦国各自为政,都想由自己统一德国。由于各国经济上的绝对自主,德意志邦联的发展步伐受到严重阻碍,统一这个中欧大国已经成为摆在德意志民族面前紧迫的历史任务。在瓦格纳的四处游说下,邦联中最为强大的普鲁士接受了他的建议,提议在德意志地区建立“德意志关税同盟”,寻求经济上的联合。这一举措,无疑推动了德意志的统一进程,也为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事实上,普鲁士选择建立这一同盟,也就承担了统一的历史重任,只有敢于革新、敢于创造的人,才可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写到这里,我又联想起秦王嬴政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历史条件,正是他的先辈六代明君,每一个都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让嬴政有了奋六世之余烈、统一中国的机会。普鲁士的这一选择,也为之后德国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最初的基础。

    历史的车轮继续滚滚前行,德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人物终于登上舞台,他就是“铁血宰相”俾斯麦。在他出任首相之后,不惜一切强行推行陆军改革和新兵役制度。普鲁士的战车开动,普法战争的胜利宣告一个新的帝国即将成立。然而,王朝战争之后的德国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普鲁士的军国传统和大量的封建残余,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无论如何,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德意志终于迎来了统一。历史证明,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四分五裂的状态总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只有统一了领土,才能统一思想目标,才能一心一意搞发展。

  • 10、 读《大秦帝国》有感

    秦时明月 亦耀今夜

    ——读《大秦帝国》有感

    文/中国人民银行朝阳中支建平县支行 李笛生

    《大秦帝国》六部十一卷正式全部看完了。在看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感触,感想。秦国,能够从一个穷苦偏僻小国,最终能够一统山东六雄。期间有商鞅变法,有张仪的连横之计,有白起的辉煌战绩,有秦皇嬴政的一统天下。通过总结秦国的成功,其中有太多震撼我的人和事迹。虽然秦国距今已经2000多年了,但是所带来的启示依然值得我学习受用。

    坚守承诺,威武不屈——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商鞅的变法指导思想,为了取信于民,在变法令下达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门者赏十金,但无人响应,最后他将赏金增至一百金,有一人应募,即获得一百金,以此来取信于民。"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古人高风亮节的人格,在这部书中的商鞅为了变法的实施,不畏同贵族、权势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也知道这样会得罪他们,但为了秦国的强大,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在他们的威逼恐吓、甚至暗杀面前丝毫没有退缩。他所体现的对事业的忠诚,对承诺的坚守是使他的法能够最终在秦国实施并且深入人心的关键保证。我们在做事情上也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能在困难和大部分人反对的情况下就退缩。要有自己的观点立场,并且敢于担当。

    不拘一格,广纳贤良——秦国历任君主

    古人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秦国自秦孝公的招贤令开始秦国就像大海一样的吸纳天下人才。秦国丞相商鞅、吕不韦来自卫国,张仪、范雎、李斯来自楚国,大将蒙骜来自齐国。这些人在自己国家被排挤压迫但到了秦国却都能大显身手一展胸中之志。秦国对人才的重视也得到了人才们的回报,是这些外来人才成就了大秦帝国,而这些人才得以青史永存,离不开秦国历任君主的招贤纳士。没有他们的不拘一格,广纳贤良,也就没有秦始皇的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所以秦国得以强大不是一时之功,秦国统一六国也不是秦始皇一人的功劳。对一个国家是这样,对一个单位,对一个人更是如此。作为领导,要有大气度,大胸襟,要懂得洞察他人的才华,任人唯贤。作为员工,要懂得展现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才华得以证明,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秦国的成功同样告诉我们,成功绝不是"三分钟热血"就可以得到了,要有长远眼光,以及坚持不懈的决心和毅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山东六国

    总结秦国的成攻,就不免想到山东六国的失败,君王的昏庸无为,大臣的迂腐

  • 2019-09-22

  • 2019-10-12

  • 2019-09-21

  • 2019-11-12

  • 2019-10-11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11-08

  • 2021-11-11

  • 2022-04-16

  • 2019-10-29

  • 2019-09-20

  • 2019-09-23

  • 2019-10-29

  • 2019-10-22

  • 2021-05-24

  • 2019-10-01

  • 2023-01-19

  • 2021-03-31

  • 2019-09-20

  • 2019-10-29

  • 2022-09-27

  • 2019-09-20

  • 2019-09-21

  • 2021-05-01

  • 2019-09-19

  • 2019-11-06

  • 2023-01-10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09-25

  • 2019-09-19

  • 2023-01-18

  • 2022-02-08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19-11-16

  • 2023-01-20

  • 2019-11-16

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2024大秦帝国之崛起观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