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春笋集读后感 > 地图 > 春笋集读后感,2024春笋集读后感
春笋集读后感相关栏目
春笋集读后感热门栏目
春笋集读后感推荐
春笋集读后感

(共 3888 篇)

  • 1、 读《春笋集》有感
    读《春笋作文集》有感这个寒假我读了我们学校自己出的作文集——《春笋作文集》,从中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作文集让我游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见识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知道了伙伴们的童年是多么有趣;经历了许多笔友们儿时惊心动魄的事;目睹了朋友们远大的理想;听见了同龄人们内心的求知欲;明白了他们心里的那份爱心;看见了大家对伟大母爱的赞美;想象到了好友们成功后的喜悦;领略了他们失败后自己悟出的道理;看出了同伴们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总之,这本书让我见识了、知道了、经历了、目睹了、读懂了很多很多的东西。这本作文集不仅让我见识了那么多我从没见过的东西,明白了那么多的道理,经历了那么多的奇事、趣事,而且还让我学到了非常多的写作方法。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观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我写作文就是不愿观察,写作文空口无凭,全靠想象,因此文章就显得空洞、乏味,作文成绩自然不是很好。记得有一次,老师叫我们写一篇题目为《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的作文,我拿着笔,看着本子,左思右想,抓耳挠腮,就是想不出来。哎,只怪我平时又不愿出去观察,现在是火烧眉毛来不急了。可有什么办法,老师布置的作业是非完成不可的,只有拿着笔乱写一通。结果你猜怎么着,我把桃树写成是先长叶后开花了。老师看后明知故问,对我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桃树是先长叶后开花的?”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读了这本作文集,此后我写作文一定要多观察,否则再写出桃树先长叶后开花,就只有自己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 2、 读《春笋作文集》有感
    读《春笋作文集》有感 这个寒假我读了我们学校自己出的作文集——《春笋作文集》,从中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作文集让我游览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见识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知道了伙伴们的童年是多么有趣;经历了许多笔友们儿时惊心动魄的事;目睹了朋友们远大的理想;听见了同龄人们内心的求知欲;明白了他们心里的那份爱心;看见了大家对伟大母爱的赞美;想象到了好友们成功后的喜悦;领略了他们失败后自己悟出的道理;看出了同伴们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总之,这本书让我见识了、知道了、经历了、目睹了、读懂了很多很多的东西。 这本作文集不仅让我见识了那么多我从没见过的东西,明白了那么多的道理,经历了那么多的奇事、趣事,而且还让我学到了非常多的写作方法。要写好作文,就要多观察,勇于探索,勤于思考。我写作文就是不愿观察,写作文空口无凭,全靠想象,因此文章就显得空洞、乏味,作文成绩自然不是很好。记得有一次,老师叫我们写一篇题目为《我最喜欢的一种植物》的作文,我拿着笔,看着本子,左思右想,抓耳挠腮,就是想不出来。哎,只怪我平时又不愿出去观察,现在是火烧眉毛来不急了。可有什么办法,老师布置的作业是非完成不可的,只有拿着笔乱写一通。结果你猜怎么着,我把桃树写成是先长叶后开花了。老师看后明知故问,对我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见桃树是先长叶后开花的?”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读了这本作文集,此后我写作文一定要多观察,否则再写出桃树先长叶后开花,就只有自己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 3、 新月集飞鸟集读后感范例

    丰富知识读书可以使人了解很多从来不知道的,不同的人在阅读飞鸟集之时,可能会对这个作品有不同的感悟,读后感是将作品中蕴含的道理和实际结合起来所产生的感悟。你是否需要飞鸟集读后感的优秀范文呢?你可以读一下栏目小编整理的新月集飞鸟集读后感,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月集飞鸟集读后感【篇1】

    读诗的感觉,仿佛无人踏足的自然荒野上的空气,在铺天盖地的明媚阳光下,为我们打开一扇面朝天堂的窗。

    ——题记

    我喜欢现代诗,喜欢它的自由,喜欢它的华美,喜欢它给人的无限的思考与遐想的空间。它不像古代诗歌那样深奥难懂,也不像现代小说那样浅显直白,它介于两者之间,像是“浮泛在生与爱与死的川流间的别离时代。”这便是我为现代诗定义的国度。

    泰戈尔的《飞鸟集》便是一个国度,是一个人性化的国度。在他的王国里,世间的事物都有思考与感知的能力,都富有生命的气息。他让天空与太海对话,让鸟儿与白云对话,让花儿与太阳对话,仿佛一切都是有灵性的个体,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人性化的思想,是超脱于现实情感的另一种思绪。

    他的国度同时也是一个爱的国度,在集灵感与思索为一身精悍的短诗中,他赋予自己的多重身份也无一不透露出他的爱。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时,他可以为母亲的一个亲切的微笑而手舞足蹈;是一个热恋青年时,他可以为了心爱的女孩而讴歌爱情;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朽时,他可以回忆与反思人生;但他更是一个旅行者,一个匆匆的过客,他为世间事物记录下灵感闪动的瞬间,描绘了母亲对孩子永恒的爱,青年男女间纯真的爱,对人生的热爱,自然的爱及对文学的爱。他认为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如他所说:“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

    在泰戈尔的笔下,他描绘的生与死,爱与恨,天空与大地,微风和细雨。一切的一切,都囊括在了他的国度中。105段的简短小诗似乎是那么的杂乱无章,却更像是他为整理思绪的碎片,拼凑出如此美妙的画卷。这也正是《飞鸟集》名字的由来——“思想掠过我的心头,仿佛群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到了它们振翅高飞的声音。”

    泰戈尔的诗中似乎总是欢乐的,他完全的隐蔽了黑暗与忧伤,留下了光明照耀着世间事物,他所描绘的天空的黄昏像一盏灯,微风中的树叶像思绪的片断,鸟儿的鸣叫是晨曦来自大地的回忆。我最无可否认的是他为后世留下的影响,就像是今天的阳光将依旧照耀明天。

    “在他的欢乐国中,自由与爱的时代不久便

  • 4、 新月集飞鸟集读后感240字
    新月集飞鸟集读后感【篇一】

    《飞鸟集》出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笔下。

    第一遍读这本书时,我这是怀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心不在焉的读了一遍。读完后,便对妈妈说:“《飞鸟集》到底讲了什么啊?为什么看这个和看文言文一样,云里雾里的。”

    “泰戈尔可是大文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妈妈听了我的话后对我说道,“要是这么好理解,那你们老师为什么让你们读?你再认认真真读一遍,不懂得问我。”大文豪?诺贝尔文学奖?这两个头衔安在泰戈尔头上,这让我对《飞鸟集》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深蓝的封面,白色的“飞鸟集”三个字刚劲又端庄。金色花边,围绕着这三个字。这本书收入了飞《飞鸟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泰戈尔诗选》。就像序言中写的,泰戈尔的散文诗集“像山坡草地上的一丛丛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阳光下,纷纷地伸出头来。随你喜爱什么吧,那颜色和香味是多种多样的。”当初我不理解这句话,直到读完了这本书,泰戈尔的诗不管是散文诗或是诗选,给人的感觉总是不同。

    回味着一首首耐人寻味的诗歌,想象着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泰戈尔的诗,给了我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泰戈尔让我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准备再好好地读读这本诗集。用心去感受它的意境吧!

    新月集飞鸟集读后感【篇二】

    没有华丽的语句,没有起伏的情节,以自然为背景,泰戈尔独特的见解和过人的智慧造就了这本经久不衰,轻灵洒脱的《飞鸟集》。

    从前,我并不爱看诗集,觉得没有童话故事的精彩生动,也没有散文的抒情缥缈,那些文字空洞,枯燥。

    而《飞鸟集》给我的却是不一样的感受:“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他告诉我们人生有得必有失,要懂得把握机会;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告诉我们人生要展示和拼搏,这样当生命逝去时才能毫无遗憾;“我不能选取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取我。”更道出了人生要有奋斗目标,应时刻准备着,正因最好的机会是留给最有准备的人……

    短短的几句,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朴实的语言,表达出对自然的爱,对人生的爱。

    《飞鸟集》中有这么一句话,弓要在射出之前,低声对剑说:“你的自由就是我的自由。”是啊,人们都渴望自由,不期望被束缚。弓和箭,在一齐时互相束缚,并不能实现彼此的价值。只有把剑射出的一刹那,放手,两者才能获得自由,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我常听到同学在耳中抱怨:成绩一时的下降,父母就紧张,

  • 5、 《史铁生集》读后感

    关于史铁生精选集读后感大全

    篇一:史铁生精选集读后感

    上帝夺去了他的双腿,却从未击碎他坚强而善感的心;岁月悠久了昔日的青涩,却从未消散那份柔软与纯净题记

    读了史铁生的文字,你会觉得是品过了一杯珍藏的清醴,回味清香悠长,在某个时刻,也许会应景地涌上心头,不急不缓,恰到好处地催人泪下。因为文字充斥着感性,更因为理性的叙述,更让人的心颤然一抖。

    多舛的命运让本就心细的他更加感性。翻开书,你会发现那字里行间,全都是感情就像是一碗炸酱面,酱汁沾染了每一根面条原谅我的俗气,对于清贫的我来说,炸酱面确实很美味。不,也许这文字真的就如炸酱面,平白,却深入人心。

    静夜时,阅读着《插队的故事》,我是九零后,没插过队。但读着读着,我似乎觉得那个年代同我并不遥远,我甚至能感受到清平湾,仲伟,小彬这些景和人是我见过且亲身经历过的。那种啃着掺麸的窝头想着烧鸡味儿的日子,那种见了心爱的男孩女孩却不得不遮遮掩掩的羞涩,那种忍受着十足的青春干劲被不平和心酸磨得一干二净的痛苦我不知如何评论那个时代,因为毕竟我没真正经历,的苦痛细节我无法理解。也许,即使我经历了那个时代,我也无资格评论,因为我于那段时光,只是一个平凡的经历者,一个普通的记叙者。

    更疼的是回忆。《插队的故事》里,多年后,当年的少年少女再聚时,那种物是人非的苍凉,冰了心。面对瘫痪,文字已经有些锐利。而在《原罪宿命》里,直接赤裸裸将无望表达了出来。这是小说,文中的我、那个莫非并不是作者本人,我告诉自己。但是,每个主人公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更何况,他们的经历如此相似。事故发生后的冥想,不是痛极后的麻木么?

    我认为史铁生感性,是因为还有他对母亲的一份心。经典之作《我与地坛》中,他觉得自己没能早些理解母亲,没能尽孝,愧疚之情溢于言表。可是,他能在母亲有生之年重新振作起来,想必也是一种安慰吧。母亲的爱永远是博大无私的,她甚至可以为孩子心细地着想一切而忘记自己的存在。

    而感性是与理性并存的,这才构造成一个完整的人。能将二者处理得十分得当的,便是一个识大体、有大爱的人。史铁生便是如此。

    感性的文字是用理性来表达的。《兄弟》《午餐半小时》里,便是对现实的辛利理智地揭露。如一根长矛,直指社会最阴暗亦最易被人忽视的一面。《兄弟》里,以一个善良女孩子的视角,表达了对贫苦家庭的一对兄弟的同情,更有对世事的无可奈何和对条条框框的思索。《午餐半小时》的文字则充分展现

  • 6、 流萤集读后感

    流萤集读后感(一)

    昨天晚上实在闲来无事,便翻开了那本沉睡已久的诗集《流萤集》。

    看了一看扉页,有自己的签名和日期,也才恍悟自己已有近乎半年的时间没有看过这本诗集了。因为自己很喜欢英语所以在当时买的时候选择了双语版的。当然,近期也看网络上有些朋友说、诗歌用词等用的英语都比较偏向于古英语,不太适合用于学习。但是个人看来某些词还是相当美而且也是比较常见的,所以还是打算每天细细读一点、学习一下。或许是因为我的年龄亦或是泰戈尔的哲理意味深长,在读的时候自己更多的是去体会文字2020、语言的魅力以及更多的从自身上找到共鸣点,确实难以去剖析作者本人的真实想法或者哲学观点。也罢,总有一天这些文字2020会随着我的成长以及知识的增长从而日益散发其醇香。还有一个迫使我读这本诗歌的原因:因为诗歌或某些文学着作都透着一种无上的魅力,当你真正的能浅下心来读一篇文字2020并仔细体会之时,你的心和作者的心将会在某个时间段中的某个频率会和。你将感受到作者强大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正是超越文字2020以外的幸福、快乐的体验。

    好了,也不在过多的赘述,还是来谈谈自己今天的一些阅读收获吧!

    这首诗蕴含的道理够得人思考。诗人是说,真理与错误,仅就外观而言,有时不大容易区分:真理有时像错误,错误有时也像真理。关键在于人能否辨识。如果不能够识别,错误就能够迷惑我们,如果能够识别,错误就无法迷惑我们。

    此诗讥讽思想狭隘的人,讥讽他们心胸狭窄,其心胸仅像小小的池塘;也讥讽他不自量力,缺乏自知之明,以为可以把整个大海用一个小瓢舀起来,并且嘲笑他狂妄的认为可以舀进自己那个小池塘。

  • 7、 《退步集》读后感

    《退步集》读后感(一)

    这个假期快要过去了,我依然在看陈丹青的《退步集》,看似发展延伸,其实是在退步?我又在像小时候一样,看着一本让我看不懂的书。一本看不懂的书,我想我会逼着自己看完,似乎那样就能证明自己看过很多书,制造假象。但我也经常是需要书的,不是说书的数量,而是内容,并非自以为是的炫耀,只是觉得自己所知实在甚少,需要不断地去补充,充实自己,知实在是一个自卑的表现。我也的确羞于让人知道我在看书,看过之后,这本书可能不会给我带来什么过多的记忆,只是记得自己看过罢了。

    早前,听杨澜说:其实我们看书并不会太记得书里的内容,但我们看书,即使忘记了,也在无形中培养了我们内在的气质与修为。我不太记得原话是什么了,但这句话的确给我带来了很深的感触,可能是那时的我对看书这件事也有同样的困惑吧,现在也是如此。有时会看不懂书的内容,就拿这句话安慰自己,反正看懂了的人也会忘记,呵呵,不知道算不算是自欺欺人。但不论怎样,我都觉得看书是一个很棒的体验,我会继续看书,直到有天书真的不存在了。我知道书中所写,不过人所写,而人的观点通常都只是代表个人,所以有时不必太执着较真,也不必奉为圣经或是经典,只需倾听,了解各方观点,丰富视野;有时也会在书中寻到自己,那是一件很惊喜很的事,就如与一个懂自己的人在与自己聊天一样,不禁笑出声来,原来他也这样想啊其实读书并不在乎数量,只是看了很多书之后,有很多东西也就丰富了。但有时我们也需要反思,跳出书本之外,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只进不出。表达有很多方式,各种表达也让我们更加清晰。我们在这世上挣扎,愿在书中有所解脱,如演员般附于另一灵魂体中,小憩一会,得以逃避自我。不过反观一下,我们总是想让自己进步,可如今的人们似乎在无形之中退了步比如丹青先生的书中写到的:艺术一词也是从日语翻译过来的,在敦煌和兵马俑的时代,那些伟大的作品并不被看作艺术。中国艺术家的签名史似乎要久远的多,但我们可知敦煌和兵马俑的作者是谁?我要发表心灵,而不公开隐私。不知起于何时,因为什么缘故,中国人画起了油画?!其实那座清华园的牌坊是假的,年龄只有二十几岁。咱们先别奢谈人文,我们要紧的是先来恢复常识与记忆。传统是日本过来的翻译词。画山水本非画风景,中国古典山水画的高迈和早熟只能归于中国文化的大神秘。批评,即英语criticism,是绕道日本翻译过来的,与自我批评连成一句,成了国产货。美国没有文化

  • 8、 《新月集》读后感
    《新月集》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创作的诗集,诗集里着力描绘的是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儿童。诗人塑造了一批神形兼备、熠熠闪光的天使般的儿童艺术形象。在《新月集》中,诗人书写了孩子纯净的心灵。孩子们喜欢玩简单的小游戏,且乐此不疲。“他们用沙子建造房屋,他们用空贝壳游戏。”“孩子,你多么快乐,整个早晨坐在尘土里,玩着一根折断的小树枝。”孩子们有着奇妙的想象,“如果我闹着玩儿,变成一朵金香木花,长在那树的高枝上,在风中笑得摇摇摆摆,在新生嫩叶上跳舞,妈妈,你认得出是我吗?”此外,《新月集》也描写了孩子和母亲的感情。“他知道慈母心中小小一角就可以容纳无穷的欢乐,被母亲逮住了紧抱在她慈爱的双臂里,远比自由甜蜜。”在诗人的笔下,诗中的母亲带有一种圣洁的光辉。 在诗集中泰戈尔认为,爱创造了世界,世界的本质就是爱;而母爱、孩童之爱则是人类最真诚最纯朴的情感;这种感情灌注在每个人平常的生活之中,过分的熟悉常常让它不被关注和察觉,甚至是麻木而几近忘却。而“陌生化”理论总是从全新的视角观察问题,不断更新着文学世界的感知方式,究其实质,陌生化理论就是要破除日常经验的遮蔽性和欺骗性,是要破除思维方式的机械性和习惯性。《新月集》中,诗人时而化身天真可爱的孩子,时而变成温存和善的妈妈,通过儿童新奇活泼的想象和母亲真纯怜爱的话语,把这种爱化作美丽的具体形象,产生了一种掠人心魄的魅力。 在诗集中,诗人对神的爱体现在对自然与人最崇高的神性的爱上。在泰戈尔心中,神、真理、无限是同义语。人和自然是有限的,有限与无限必须统一融合,世界才会充满爱,呈现出欢乐与和谐。也就是说,在和谐统一的世界里,有限显现无限,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泰戈尔心中的神,不像西方的上帝那样虚无,那样的高高在上,难以企求,它存在于大自然和人中,是切实可感的“无限”。“从无限流向有限的泉水——就是“真”,就是“善”,也就是说,有限以真、善、美显示无限的神的存在。 如果说泰戈尔歌颂的孩子对母亲的爱,象清沏的小溪,在阳光的折射下,产生活拨的美、晶莹的美;那么,泰戈尔描写的孩子对大自然的爱,就如月夜下的竹笛,所产生的美感是那般轻幽、纯净。泰戈尔认为,宇宙最根本的原则是和谐与协调,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相互依存,和谐一致的。在他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就象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一样,人只有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找到“无尽际的幸福之海的
  • 9、 《戴望舒集》读后感

    《戴望舒精选集》读后感

    第一次听到戴望舒的名字2024,是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伴随着雨巷的气味,和着雨打油纸伞的声响,以一种别样的触觉在我的心里弹起了琴曲。那时候的我,不明白什么叫凄婉迷茫,不懂得什么是颓圮的篱墙,只是这样一幅永恒的油画就足够打动那时的我。

    后来,参加了诗歌朗诵比赛,这一首诗歌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连同戴望舒的生平一起映入眼帘。我记住了这段充斥着热血和惆怅的复杂的生命,短短四十五年光阴,依旧打动人心。

    然而这一次细读戴望舒精选集,让我真正去探听他的世界。

    【旧居安乐】

    曾经有这样一个安乐的家,妻子如玉女儿似花,熟稔的温暖,就像是一个天堂。

    曾经有一个临海的园子,过着蠢的生活,最是快活。

    曾经这里白天有朋友,晚上有恬静,岁月在窗外流,不来打扰。

    这座旧居,昨天今天,隔着无数的变迁,阳光伴着寂寞。

    难道就此沉沦么?不会的,戴望舒是一个诗人,不仅能写诗,更要能将不够美好的生活也过得像诗歌一样美丽。他告诉自己的大女儿爸爸仍旧会回来,像往日,守护你的梦,守护你的醒,告诉自己的妻子不要寂寂地过一世,告诉自己在天晴了的时候,该到小径中去走走。

    一个家的温暖幸福,或许不在于拥有什么,在于彼此给予了什么。

    戴望舒就这样描绘着自己家庭的幸福温暖,带着诗人的情怀,拉起了晕皱的溪水、闲游的云,留守住旧居的安乐温馨。

    【流浪夜歌】

    残月是已死的美人,而我要和残月同沉。

    戴望舒的诗歌中常常有这样悲哀的曲调,带着颤抖的眼神从书中幽幽看着我,看得我心生悲凉。

    或许他是这样悲天悯人的情怀,连一草一木都舍不得,带着黛玉葬花的理想。诗歌中有那落月的沉寂残花的泪,淡红的酒沫衰老的猫,似乎是诗人代替了那些花草去流泪悲伤。

    还有日本的舞女,带着忧郁思乡或者火热的目光落在纸上

    懂得了哭泣的人,一定学会了珍惜。

    我们呢?

    【残损手掌】

    萤火萤火/你来照我。黑暗中的中国,正在寻找这样的光芒,哪怕只有萤火这样一小点。

    谁能够想象,看似一心只有儿女情长的诗人,竟然用自己的血泪写下了抗击侵华日军的诗篇。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因为那里有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在一路寻找伊甸园的路上,手无缚鸡之力的诗人毅然转身,想要凭灵魂的力量撑起支离破碎的河山。在香港,他写下抗日歌谣,教民众传唱,

  • 10、 朱自清集读后感

    朱自清先生的语言清丽凝练,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在平淡中传递着真挚的感情有时间真的应该好好的读一下他的散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自清精选读后感,大家可以来看一下。

    朱自清精选集读后感篇一

    在寒假中我读了一本让我回味无穷的书《朱自清精选 集》,在书中一篇篇让我终生难忘的文章如蝴蝶般飞舞在眼前,是那样的亮丽那样的轻盈,郁达夫是这样形容他的: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出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一篇《匆匆》如一首让你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歌曲他是那样的熟悉,是那样的悦耳,那一句句不惜浪费时间的话语提醒了我们时间的珍贵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当你在头脑里回忆起他的散文每时每一篇都会让你赞不绝口,回味无穷。

    那一篇《背影》抒发了多少人对父亲的感慨,细腻的抒写出父爱如山的伟大之情。

    还有那写景抒情的散文更是栩栩如生的展现在眼前,正如林菲先生所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情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比如这一篇《荷塘月色》更是体现出了朱自清对散文语言的讲究,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

    如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德熙所说: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辞藻。

    他那一篇篇诗文和散文的著作那种味道不仅让人回味无穷,而且味道极正和醇厚,并且那种香浓的味道久久的徘徊在我的脑间和心里,这才是人间散文诗集的精华和典范。

    朱自清精选集读后感篇二

    朱自清的散文集给我一种感觉,他在教我们一个一个人生的哲理,当然,也有写景的文章,他的散文集洋溢着一股真挚、让人深思的感情。

    他的散文构思精妙,让人很容易找到文章的中心,并了解。

    文章写了很多故事,有写人的、有写季节的、有写景的、还有写游记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匆匆》这篇文章,虽然很短,只有七八百字左右,

    但它却用很多例子来表达中心,让人一下抓住题眼,文章给我一种亲切感,仿佛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在与我谈话,这篇文章充满了智慧和人生的哲理: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文章虽然没提一个关于珍惜时间的字眼,但从文章里举的例子和反问质疑中,我们不难看出,朱自清爷爷在向我们说明珍惜时间这个道理,他告诉我们日子是一去不返的,新的日子一瞬间就走了,如果抓不住,像流水一样流走;抓住了,向黄金一样珍贵。

    可见,时间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3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03

  • 2019-09-25

  • 2019-10-11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10-19

  • 2019-09-20

  • 2019-10-23

  • 2019-09-20

  • 2019-10-19

  • 2019-10-29

  • 2019-11-08

  • 2019-11-04

  • 2019-11-06

  • 2023-06-22

  • 2023-02-16

  • 2023-07-05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20

  • 2019-10-11

  • 2019-10-24

  • 2019-10-19

  • 2021-12-18

  • 2023-04-17

  • 2019-10-04

  • 2019-09-25

  • 2019-09-21

  • 2019-09-21

  • 2019-10-19

  • 2022-07-11

  • 2019-09-21

  • 2019-09-20

  • 2019-09-20

春笋集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春笋集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春笋集读后感、2024春笋集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