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小学生读后感 初中读后感 高中读后感 四大名著读后感 中外名著读后感 读后感600字 读后感800字 读后感1000字
你的位置: 读后感 > 读后感范文 > 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 > 地图 > 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2024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
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相关栏目
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热门栏目
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推荐
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

(共 7232 篇)

  • 1、 《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范文)

    清晨,浓雾铺天盖地笼罩着整个村庄,大地呈现出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偶尔微风吹过,空气沁人心脾,让人顿觉凉爽。我从一排花花绿绿的书中挑选出了一本开始别出心裁地读了起来。里面的人物一个个都是那么活灵活现,下面我就为大家讲讲吧。

    本书中有一个不睡帐篷的统帅名叫“凯撒”。凯撒率军征战,他的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强,这些与这位爱兵如子,体谅民心的弦得有着很大关系,他的一个士兵感冒了,凯撒会毫不犹豫的把帐篷让给士兵,自己睡在凉飕飕的室外。

    这本书中有一个故事叫做“心灵测试”故事中提到了一户人家搬家的时候发现有两只老鼠,大家异口同声地喊打,但却又突然住了手,其中有一只老鼠咬住了另一只老鼠的尾巴,它们尾牵尾像小孩儿过马路那样,大家定睛望去,后面的那只老鼠是个瞎子,那只健全的老鼠不忍丢下可怜的同伴,便牵着它脱离险境。看着这一幕,有人说他们可能是夫妻,有人说他们可能是母子最后一个人说他们或许是陌生人呢?大家让出一条道。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人物叫:“巴尔扎克”他巨著《人间喜剧》洋洋洒洒写了一千二百多万字,为了写这样一本巨著,二,扎克珍惜时间,一刻也不肯放松。有一次,巴尔扎克熬夜写书,又累又饿,一大清早就跑到朋友家去了,必朋友帮他弄点吃的。巴尔扎克吃完了后,吩咐朋友一小时后叫醒他……一小时到了,朋友见巴尔扎克睡得如此之沉,便不敢发出声响。巴尔扎克醒来时,天色已晚。他站在地板上对朋友发火,朋友没听他的话,害他损失了一万法郎。

    这本书告诉我许多人生哲理,如给别人以关爱的统帅,只要别人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竭尽全力帮助她,她也会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拼尽全力帮助你。还有两只老鼠给我的启示:对亲人,朋友的帮助是我们应该毫不犹豫的去做的,而当我们面对陌生人求助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它的陌生而其拒之门外。最后是和时间赛跑和睡眠争价值的巴尔扎克,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是最公平的,我们都是以每小时60分钟的速度跑向终点,可唯有惜时如金的人才能创造出令人羡慕的成就。

  • 2、 《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500字

    爱因斯坦、爱迪生、李白......那些名人的成功都不是白白得来的,是他们的奋斗、坚持、痴迷......换来的。读了《成长启迪故事》,我真正明白了。

    《成长启迪故事》是由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里面的故事不仅有哪些名人的轶事,还有我们生活中的小故事,有的还感觉跟自己的经历很像哩。这些小故事体现了智商、情商、胆商和财商,虽然故事很短,但里面的哲理很深,让人受益匪浅。

    当看到第一个小故事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并震撼到了,里面的人物是那么的舍己为人、顾全大局,里面的句句话语都值得人去揣摩、体会。故事的结尾,都把道理写在了黄圈里,让人读来意犹未尽。读到后来,它的故事越来越引入深思,它表述的道理越来越深刻,我都被感动到哭了。有人为了事业,记录了3000个笔记本;有人为了写作,通宵熬夜,最终名气高涨;有人写作时因为对自己书中的人物特别喜爱,但情节需要必须死,而哭了几个小时......这些故事真让我感触深刻。读着这本书,我就像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道理的天空中飞翔,在努力的树苗上成长。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每一个知识都是力量的源泉,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双翅膀,伴我们飞翔。

    乐曲虽短,却能涤荡稚嫩的灵魂。故事虽小,但能打开封闭的心门。让我们打开这本《成长启迪故事》,一起来阅读。

  • 3、 启迪成长智慧读后感

    今天,我津津有味地读了一本名叫《启迪成长智慧》的书,这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看的书,这是一本开启我们成长智慧,传递正向能量的心灵成长之书!

    这本书是讲作者桂宾读了《弟子规》和《孝经》他把想法启发……都写在这本书里。也是《弟子规》、《孝经》改变了作者桂宾的人生。

    读了《启迪成长智慧》这本书,我知道学习不顺利,生活不如意,都是有原因的。学习不顺利是因为我们不够专心,不够努力,不够认真,马马虎虎、毛毛躁躁,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能做好事情吗?这样学习能很轻松没有压力吗?生活不如意,不是因为爸爸

    妈妈没给你好的条件,是因为你要求太高,在生活里,爸爸妈妈已经尽他们最大的努力,给我们了最好的生活条件。

    人活得要有尊严,人活得要有价值,要懂得感恩,感恩给于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传授我们智慧的老师,感恩那此承经帮助过我们的同学和朋友。

    过去不等于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当下,只有把握今天,不断的努力,不断的付出,

    明天我们才能够获得成功幸福的美丽人生!

    同学们,不断努力才有回报。让我们把握今天,创建更美好的明天!!希望大家也去读读这本好看的书!

  • 4、 中外启迪故事读后感

    中外启迪故事读后感(一)

    中外神话故事是艺术殿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一个民族最值得骄傲的精神财富之一。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十分有必要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因为,怪异、神奇的神话故事包含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开发智力、增加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反映了人类发展及征服自然的历史,记录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希望。这些故事流传千古。家喻户晓,从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到特洛伊战争、阿耳戈船英雄历险记,这些动人的故事,将带你走入瑰丽多彩的神奇世界。

    比如说《吝啬鬼格比》这一篇:格比是个财主,有数不清的钱财,上百亩良田,雇了许多工人。但他却十分吝啬。

    舒拉就是格比手下的一个佣人,干活十分卖力,格比却经常拖欠他的工资。

    有一次贪心的格比独自一个人来到地里。一是为了看护庄家;二是想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打着一两头野猪。趁着夜色,他迅速爬到了地头上的大榕树上躲了起来。

    他突然听到一阵沙沙的风声,顿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一群神仙在大榕树下聚会。

    他们嘀咕了一阵后,决定让天使在舒拉的茅屋顶上挖个洞,把金子从洞里扔进去,这样,他们全家就得救了。因为他们家现在穷的叮当响,吃饭也饥不择食。

    格比听到后,大喜过望,天刚亮就去找舒拉,说:很抱歉,昨晚没给你工钱,现在我要全补给你。另外,为了改掉我奢侈浪费的坏毛病,我还打算用自己最好的房子换你的茅屋。

    于是,舒拉与格比调换了房屋。格比为了让天使更顺利的往下扔金子,他自己早早的在屋顶上挖了个洞。他整夜坐在洞口下,抬头盯着屋顶,盼望掉下金子。但是一夜过去了,什么动静也没有,他什么也没有得到。

    其实,天使早就来了,正当他准备扔金子的时候,发现这不是舒拉的家,而是格比的家,便又回去了。这笔金子,格比到去世也没有得到。

    这本书带给我深刻的启迪、阅读的快感和美好的享受。但愿你们也能从这本知识宝库中学到丰富的知识。

    中外启迪故事读后感(二)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许多名人的少年时期都是极其艰辛的,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中外名人故事》这本书中,向我们讲述了许多名人经历了苦难最终取得伟大成就的故事,让我体会到了世上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努力去实现它,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态度决定高度。

    《中外名人故事》一书中写了许多名人成长的故事。博学多才的孔夫子,读万卷书走上了中国古代理想者、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道路,写了着名的《论语》;音乐天才莫

  • 5、 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读后感

    《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这篇文章介绍了非洲大草原上的尖毛草和在亚洲大陆屡见不鲜的毛竹。

    尖毛草在最初两年里可算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露在土层外的部分有一寸那么长,而它的根系长度却可达28米,在两年的根系生长后,雨为尖毛草迎来了一个生长的旺季,在雨后3至5天内,尖毛草可以由1寸长到1两2高,虽不曾见过,但想必也很美轮美奂吧!但相比于我们亚洲大陆的毛竹,可就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毛竹在生命的最初五年里默默地向地底生根,在这五年中,毛竹是不会露出地面的。在这五年中,毛竹会将它的根系往方圆几里的地方散去,可以延绵几公里,当它的根都足够发达时,在第一个雨季,它便破土而出,以一天一两米的速度疯长,直到竹节达到三、四十米。

    如果问我更喜欢两者中的哪一者,我更愿意选择毛竹,并不是因为它的生长速度快,而是因为它能用五年的寂寞、空虚换来了生命的奇迹,再说一个经验有足足5年的人和一个经验只有两年的人,相信你定也不会选择后者吧! 我们就是如此,宁愿热衷于那些有着丰厚的学识作文、坚固的基础的人,而不会倾心于凭借关系或炒作而一夜窜红的那种明星。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脚下正如爱默先生所说的那样: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毛竹不像玫瑰那样只顾炫耀自己花朵的美丽,毛竹也不像牡丹那样仅仅为了向人展现自己的高贵而胡乱扎根。尽管它不可能像木材那样成为栋梁之材,但它却知道扎好自己的根须,茁壮成长!

    正所谓沙滩之上建不了大厦,无根之株成不了栋梁。毛竹不求人们帮助它更好的成长,因为那样,只能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反而还功亏一篑罢了。

    平凡的毛竹教给了我们一个深刻而又简单的道理:没有稳固、坚实的基础,哪儿来明天的美好幸福;没有执着的信念,哪儿来成功后的喜悦;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哪儿来蓬勃向上的发展

    人才就是靠坚实、稳固的基础、丰厚的学识才令人刮目相看,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 6、 启迪读后感

    启迪读后感

    《启迪》是我在图书馆寻找《从概念到形式》一书时无意间发现的。之所以会借它的原因有那么几点:首先它很薄很小,让我觉得不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去阅读它。其次,看了下作者简介,发现是个美国风景园林界泰斗式的人物,并且已经故去,我想大师写的东西应该不错。最后,就是我的借书卡还剩下很多空余的借书额度,不借白不借。总之,最终的结果是,我没有借到想借的,而抱着入得宝山怎能空手而回的想法借了很多本意想不到的书,其中包括《启迪》。

    在我闲暇的时候,我第一选择就是拿起它来看,而不是选择那些大部头的书。或许我的潜意识里还是有从易到难的想法吧。只是当我阅读完它之后才发现,的确它花费不了我多少时间精力,里面作者的一系列经历也挺精彩,但是,我却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思考它。因为书中包含了很多的道理,很多和园林设计规划有关的想法,这些都是作者人生经历的浓缩。无怪它几乎成为美国园林界必读的一本书了。

    我从书中学到的第一点:学会观察。我自认观察力不错,因为我小时候视力挺好,即便后来戴上了眼镜,但是至少矫正视力也在5.0。但是事实是我不懂得观察,我只是简单的用眼睛看,被动的接受着信息。至于能获得多少信息,完全靠着所谓的天赋。而观察则不同,它需要我们去发现事物细微的部分,尤其是特点。一个会观察的人,会觉得事事都是这么新鲜。或许每个人在婴儿时代都是一个很好的观察者,因为他觉得什么都是新鲜的。当人长大了之后,对于这个世界越来越熟悉,因此总是在不经意之间将未知的东西当成已知的东西,从而忽略了观察这样新事物。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人生一片灰暗,因为一切都是熟悉的,除了某些特殊人群,我想,生活在没有变化的世界上的确是件折磨人的事。之前的我一直处在这么个状态,所以一直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寻找新鲜事物。在阅读完《启迪》后,我才发现,其实新事物一直在我身边,只是我不善于观察。因此,要学会观察,这是我给自己的一个目标。问题是:怎么去观察呢?近来也常常思考这个问题,得到的结论是,首先必须需要耐心。在学习手绘时,老师强调要观察画面。我花费1分钟观察之后画出来的画和花费10分钟画出来的画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在我看来,学会观察的第一步就是要静下心来去认真看一样东西。其次,要用心。这点就比较神了,有种靠感觉的意思。只是自己也没有太大的经验,无法细说。

    我学到的第二点是关于园林建筑方面的一些想法,很多很多,因为此书本身的对象就是

  • 7、 读《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有感(读后感参考)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在阅读作品后,心中感触颇多,会有一些独到见解。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才是你读完长篇大论之后真生能剩下留给你的知识。有没有哪些优秀的读后感可以作参考?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精心整理的《读《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有感(读后感参考)》,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这篇文章介绍了非洲大草原上的尖毛草和在亚洲大陆屡见不鲜的毛竹。

    尖毛草在最初两年里可算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露在土层外的部分有一寸那么长,而它的根系长度却可达28米,在两年的根系生长后,雨为尖毛草迎来了一个生长的旺季,在雨后3至5天内,尖毛草可以由1寸长到1两2高,虽不曾见过,但想必也很美轮美奂吧!但相比于我们亚洲大陆的毛竹,可就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毛竹在生命的最初五年里默默地向地底生根,在这五年中,毛竹是不会露出地面的。在这五年中,毛竹会将它的根系往方圆几里的地方散去,可以延绵几公里,当它的根都足够发达时,在第一个雨季,它便破土而出,以一天一两米的速度疯长,直到竹节达到三、四十米。

    如果问我更喜欢两者中的哪一者,我更愿意选择毛竹,并不是因为它的生长速度快,而是因为它能用五年的寂寞、空虚换来了“生命的奇迹”,再说一个经验有足足5年的人和一个经验只有两年的人,相信你定也不会选择后者吧!

    我们就是如此,宁愿热衷于那些有着丰厚的学识、坚固的基础的人,而不会倾心于凭借关系或炒作而一夜窜红的那种明星。“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脚下”正如爱默先生所说的那样:“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毛竹不像玫瑰那样只顾炫耀自己花朵的美丽,毛竹也不像牡丹那样仅仅为了向人展现自己的高贵而胡乱扎根。尽管它不可能像木材那样成为栋梁之材,但它却知道扎好自己的根须,茁壮成长!

    正所谓“沙滩之上建不了大厦,无根之株成不了栋梁”。毛竹不求人们帮助它更好的成长,因为那样,只能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反而还功亏一篑罢了。

    平凡的毛竹教给了我们一个深刻而又简单的道理:“没有稳固、坚实的基础,哪儿来明天的美好幸福;没有执着的信念,哪儿来成功后的喜悦;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哪儿来蓬勃向上的发展……

    人才就是靠坚实、稳固的基础、丰厚的学识才令人刮目相看,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 8、 《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读书笔记

    《两种植物成长的启迪》这篇文章介绍了非洲大草原上的尖毛草和在亚洲大陆屡见不鲜的毛竹。

    尖毛草在最初两年里可算是草原上最矮的植物,露在土层外的部分有一寸那么长,而它的根系长度却可达28米,在两年的根系生长后,雨为尖毛草迎来了一个生长的旺季,在雨后3至5天内,尖毛草可以由1寸长到1两2高,虽不曾见过,但想必也很美轮美奂吧!但相比于我们亚洲大陆的毛竹,可就算是小巫见大巫了。毛竹在生命的最初五年里默默地向地底生根,在这五年中,毛竹是不会露出地面的。在这五年中,毛竹会将它的根系往方圆几里的地方散去,可以延绵几公里,当它的根都足够发达时,在第一个雨季,它便破土而出,以一天一两米的速度疯长,直到竹节达到三、四十米。

    如果问我更喜欢两者中的哪一者,我更愿意选择毛竹,并不是因为它的生长速度快,而是因为它能用五年的寂寞、空虚换来了生命的奇迹,再说一个经验有足足5年的人和一个经验只有两年的人,相信你定也不会选择后者吧!

    我们就是如此,宁愿热衷于那些有着丰厚的学识、坚固的基础的人,而不会倾心于凭借关系或炒作而一夜窜红的那种明星。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脚下正如爱默先生所说的那样: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毛竹不像玫瑰那样只顾炫耀自己花朵的美丽,毛竹也不像牡丹那样仅仅为了向展现自己的高贵而胡乱扎根。尽管它不可能像木材那样成为栋梁之材,但它却知道扎好自己的根须,茁壮成长!

    正所谓沙滩之上建不了大厦,无根之株成不了栋梁。毛竹不求人们帮助它更好的成长,因为那样,只能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反而还功亏一篑罢了。

    平凡的毛竹教给了我们一个深刻而又简单的道理:没有稳固、坚实的基础,哪儿来明天的美好幸福;没有执着的信念,哪儿来成功后的喜悦;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哪儿来蓬勃向上的发展

    人才就是靠坚实、稳固的基础、丰厚的学识才令人刮目相看,人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 9、 成长故事读后感

    成长故事读后感(一)

    《成长故事》讲述了名人的成长过程,记载了他们取得成功所经历的磨难和奋斗的艰辛,故事十分有意义,而且文字2020生动有趣。书里面还记载着许多名人的名言,这些名言通俗易懂,教会了我许多道理。 给我启发最大的是其中一篇介绍达?芬奇的文章。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他的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他小的时候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被人称为绘画神童。14岁时,他拜著名的艺术家维罗齐奥为师,可维罗齐奥天天让达?芬奇画鸡蛋,最后达?芬奇没有耐心了,认为老师不认真教他,老师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即使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达?芬奇这才恍然大悟,反复画蛋是为了让他打好基础,培养细致观察和准确描绘的能力。达芬奇理解了画蛋的意义后,苦练基本功,学习各类美术和科学知识,为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成为世界上着名的大画家。 达?芬奇这个故事告诉我:做事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废,而且小时候打好学习的基础很重要,良好的基础,是学习取得进步的必要条件。就像盖一座大厦,没有坚固的地基,是不可能建出牢固的大厦的。好的成绩也是平时一点一点积累来的,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取得好成绩。学无止境,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勤奋好学。趁年轻少壮去探索知识吧!它将弥补老年带来的亏损。智慧乃是老年精神的养料,所以年轻时应该努力,这样年老时才不致空虚。这是达?芬奇的名言,从现在起,我要记住这句名言,好好学习,为将来做准备。

    达芬奇的故事就象一盏明灯,它指引着我要走的人生之路。今后,不管做什么事情,我们都要先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成长故事读后感(二)

    假期里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叫《名人成长故事》的书。它以通俗简洁的文字2020讲述了一个个着名人物的身世和经历。使我明白了怎样做人和学习。

    在《名人成长故事》中我认识了旷世奇才诸葛亮,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天才画家凡高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音乐之子冼星海。

    洗星海,广东省番禺人,出生于澳门,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作曲家。1905年,冼星海出生在一个船户家庭。他是个遗腹子,母亲带着他经过无数次求学和刻苦努力终于成为着名音乐家。

    像冼星海这样奋斗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经过自我学习而成功的。在我的快乐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事例。

    记得有一次,我约一位同学到图书馆借《淘气包马小跳》。到了约定时间了

  • 10、 启迪智慧的故事_《魔鬼家书》读后感600字

    启迪智慧的故事——读《魔鬼家书》有感600字

    优秀的故事总能够启发我们的思维,还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更加优秀,更加有内涵,提升自己的素养,这就是故事的意义。

    魔鬼说:

    而在像当代那样派系之争此起彼伏的失衡年代,我们则要去激发他们的怒气。由于某种利益被人憎恶或遭人忽视,人们会联合在一起组成排外的小集团,所有这类小集团都倾向于在自己内部滋生出一种温室里的相互赞赏,对外部世界则满怀骄傲和敌意。因为引起骄傲和仇视之情的是“崇高事业”,而且他们认为这感情没有针对某个具体的人而发,所以他们心存骄傲和敌意却无羞耻之感。即便这个小团体本是为仇敌而设,也同样会这样。我们想让教会规模变小,这样,不仅认识仇敌的人会变少,而且那些已经认识仇敌的人也会沾染上一个秘密组织或小派系所特有的那种强烈不安及防御性的自以为义。

    感悟:

    现在的环境真的如上文所描述的一下,结党纷争,真真假假,我们要识破魔鬼的诡计,因为魔鬼是让人纷争的,而神是让人和睦的,希望我们不要活在自以为义的心态里,希望我们能看到别人的闪光点。

    魔鬼说:

    一旦你让他把世界当成终极目标,把信仰看成是达到目标的手段,那个人几乎就归你了,至于他追求的是哪种世俗目标,倒并没有太大差别。只要对他而言,集会、宣传小册子、政策、运动、系列活动比祷告、圣礼以及仁爱之心更加重要,他就是我们的了——而且他越“虔诚”(在那些方面),就越会稳稳地落入我们的瓮中,我可以向你展示,地狱里这样的人可有一大笼。

    感悟:

    很多时候我们聚会或是干其他事都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而忽略了我们做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也不应该把世界上的好处看为宝贵,让信仰为生活服务,这是魔鬼的计谋。我们应该让生活为信仰服务,不要让世界成为我们的中心,要让神成为我们的中心。作者:dora

  • 2019-09-20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19-09-19

  • 2019-10-09

  • 2019-10-09

  • 2021-03-26

  • 2019-09-21

  • 2023-01-31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0

  • 2019-09-25

  • 2019-09-25

  • 2019-10-29

  • 2022-12-18

  • 2019-09-20

  • 2019-09-21

  • 2019-09-21

  • 2022-02-08

  • 2022-02-21

  • 2023-04-17

  • 2023-05-24

  • 2019-10-24

  • 2019-09-19

  • 2023-04-17

  • 2023-01-14

  • 2022-12-28

  • 2022-11-22

  • 2023-01-12

  • 2023-05-30

  • 2022-12-28

  • 2019-09-22

  • 2023-04-24

  • 2023-05-21

  • 2019-09-28

  • 2019-09-21

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
每当我们读完一些经典书籍后,通常会有一些感悟感想。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2024成长启迪故事读后感等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读后感悟提供帮助! 更新时间:2024/02/04